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经济发展动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发展动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发展动能

第1篇: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至张家口等3条高速铁路和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呼包集动车组开行,结束了我区没有动车组的历史。

民航机场由12个增加到24个,居全国前列。开工建设锡盟至山东等4条特高压外送电通道,蒙西电网变电容量突破1亿千伏安。建成黄河防洪一期、海勃湾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

……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自治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682.3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高于全区固定资产投Y增速21个百分点,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捷报频传,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擂响了自治区发展升级的铿锵鼓点。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保证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为内蒙古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李纪恒同志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基础设施落后是我区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要科学编制规划,打好攻坚会战,加快构建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大网络体系。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边疆省区来说,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有利于补齐短板、完善网络、提升水平,同时也是扩大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致力于构建综合立体、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呈现力度再加大、发展再提速的崭新局面。

――公路建设四通八达。力争形成以呼和浩特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主骨架,辐射全区,东连黑、吉、辽,南通冀、陕、晋,西接宁夏、甘肃,北出俄罗斯、蒙古国的畅通无阻的公路交通网。

――铁路建设加速推进。建成呼张客专呼集段、呼准鄂铁路准鄂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包头至银川、巴彦浩特至银川快速铁路,使内蒙古铁路路网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

――机场建设振翅高飞。开工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完成海拉尔、包头等运输机场改扩建,建成满归、陈巴尔虎旗等通用机场,搭建通疆达海的客货运空中通道。

――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加快呼和浩特、包头轨道交通和包头、赤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我区城市地下管网和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和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承东启西,南来北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提升了自治区的区位优势,为我区主动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的发展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如果说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那么在广袤的农村牧区,农田水利设施就是一条条“毛细血管”,关系到农畜产品的增产增收和农牧民的日常生活。

地处河套平原深处的巴彦淖尔市,近年来种植的甜瓜远近闻名。这其中,政府向农民们推广的“膜下滴灌”技术功不可没。到2014年,该市共完成国家投资建设的大田膜下滴灌工程面积13.58万亩,其中2014年实施的2013年“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和2013年牧区节水示范项目将实现节水灌溉自动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牧民劳动强度。目前山旱牧区累计发展大田膜下滴灌工程面积已达68.96万亩。

巴彦淖尔市所在的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京津风沙源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综合效益显著。

像这样的例子在内蒙古大地上随处可见。“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将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引绰济辽”等水资源调配工程,继续实施河套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统筹解决好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全面提升我区水资源保障能力。

在水利之外的能源领域,自治区将加快推进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推进区内骨干电网升级改造,推进蒙西―华中“北煤南运”通道建设,推进油气管道建设,为国家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传统能源稳扎稳打,新兴动力追风逐日。“互联网+”时代,我区将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造我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基地。

近期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努力建设好全国唯一的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境内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至今已建设4年多。信息园规划占地约1467亩,是电信面向全国提供服务的大型数据中心。目前该信息园投入使用的服务器已近10万台,服务着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网易、上海证券交易所等50多个用户。第二批机楼也已启动建设,待全面建成后信息园可承载服务器120万台以上,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

受优越的气候、地质、能源等条件吸引,近年来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和华为、中兴、曙光、中国科学院等信息、科技巨头纷纷选择在内蒙古建设全国性的大型数据中心。目前,全区已建成70万台服务器的总承载能力,规模领跑全国。

中蒙俄国际光缆和呼和浩特至北京的4条直通光缆也相继建成,呼和浩特市还成为全国第6个设立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地区,形成通达国内的高速宽带网络,疏通了与蒙古国、俄罗斯乃至欧洲方向的国际通信业务通道。

内蒙古力争用3到5年时间,努力实现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跨越,成为中国北方数据中心和丝绸之路数据港,为我国大数据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和体系完善、产业发展发挥强大支撑作用。

2017年2月27日,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举办恳谈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集中推介“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的一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吸引更多中央企业、金融机构、投资基金到内蒙古投资合作。

借助自治区资源丰富的综合优势,华能大唐等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以及神华中煤等中央企业,均积极在内蒙古投资兴业,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贡献。

第2篇: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egsm886”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临淄区现有规模以上“四强”企业195家,占全部规上企业63%,其中,新材料企业166家,新医药企业5家、电子信息企业9家、智能装备企业22家。截至10月底,全区规模以上“四强”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37.1%,较去年底提高了7.8个百分点。“四强”产业和人工智能已逐渐成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不断助力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临淄区人大高度重视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工作,组织省市区人大代表运用常委会视察、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进企业、看项目、提建议,对全区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工作把脉问诊。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的基本情况

(一)政策叠加增信心。为推动工业企业特别是“四强”产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转型升级,自2019年以来我区相继出台了《临淄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临淄区制造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优化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临淄区大力推进“五个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倍增计划(2020—2022年)》等多项务实、高效、接地气的扶持政策,遴选一批业内领先的服务商,对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全覆盖的智能化诊断,重点针对“四强”企业的智能化改造类项目,分装备、产线、车间、工厂等不同层次精准支持补贴20至100万元,政策力度在区县层面上位居前列。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的多元化政策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为应用人工智能的先行者增进信心,推动企业加速步入数字化发展快车道。

(二)标杆示范促转型。每年分智慧工厂、数字车间、智能产线等各个层级,选树10家左右人工智能成效良好的“四强”试点示范企业,组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场对标参观交流。2019年至今,根据行业侧重点的不同,先后组织了对标齐翔、单项冠军、智能化改造等多个领域的现场会10余次,参与企业超500家次,打造了齐翔腾达、齐峰新材、英科环保、洁林塑管、巧媳妇、顺意电器等大中小不同规模企业标杆。企业间对标学习在全区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提升了企业开展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积极性,有效加快了“四强”产业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

(三)机制倒逼提质量。出台落实“零增地”技改项目工程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划和安全环保要求的“零增地”技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从而鼓励企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创造更大的效益。印发《临淄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高标准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创新性地导入了“企业360”体系,将两化融合贯标、智能车间建设、智能改造投资等企业人工智能相关的发展情况纳入加分提档项,实行能源价格、用地指标、应急响应等差异化政策,倒逼落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和应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奋勇争先、提档进位。

(四)工业互联开新局。为加速“四强”产业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推广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培育和支持一批本地的优秀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发展,我区以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为切入点,与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爱特云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成立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每年设立1500万元专项补贴资金,用于扶持我区企业购买使用发展中心提供的资源及服务,举办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相关培训。未来五年时间,我们力争将全区30强企业全部改造一遍,将优秀企业家和人工智能人才培训一遍,以人工智能将“四强”产业全部赋能升级一遍,打造新经济发展的临淄样板。

二、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人工智能发展领先,“四强”产业整体向好,但在政策引导、产业布局、要素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政策专业性和导向性不够突出。目前我区出台的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智能化技术改造、“五个优化”倍增计划等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对“四强”产业和人工智能虽有一定倾斜,但对产业赋能的专业性和融合发展的导向性不强。

二是“四强”产业区域特色不够明显。目前我区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四强”比重约80%,在人工智能提升产品收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能耗等方面有较大需求,但我区产业赋能整体思路不够明确,缺少有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侧重点和突破点。

三是人才平台等新兴要素不够充裕。我市现行的“人才金政37条”和区级配套的人才政策,侧重于对高层次和高学历人才的一次性奖补和对创新平台的一次性扶持,存在唯职称、唯学历的弊端,对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能力偏弱,且部分人才仅在我区挂名或短期过渡,对人才长期发展的持续性支持不足。

三、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扩增量、提规模、做强优势产业链。加强“四强”领航企业和潜力企业培育,推动齐翔腾达、鑫泰石化、蓝帆医疗、齐都药业等领航企业深挖现有产业潜能,充分发挥纵向延伸、横向联合的能力,构筑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将现有产业价值“吃干榨净”。延链聚合做好大数据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创新园区的上下游“双招双引”,抓好永聚医药、一清舜泰、爱特云翔等“四强”新秀企业的重点项目建设,稳投资、促发展,不断提高“四强”产业经济比重。加大“四强”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做好“四强”企业智慧工厂和智能车间培育建设,加快衍生出一批能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四强”高新企业,不断提升“四强”产业发展质量。

第3篇: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产品应用及技术进步,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话题,典籍中早就有“木牛流马”等减少磨损,提高效率的记录。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机械设备向着大功率小型化、自动化、高精度、缩小体积、减轻重量、增大功率、提高效率、增加可靠性的方向不断发展,摩擦部件设计更为复杂、承受更大的载荷、更高的温度、更恶劣的环境,技术及产品对现代设备设计、制造、运输、管理,以及能源等国民经济各相关产业发展的巨大牵制影响已经非常显现。随着工业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的主要使用性能和内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专家指出“极压抗磨”性能的突破,是技术突破的单元技术核心,这将是技术的一次革命。

近几十年来,多种抗磨剂产品在市场涌现,国内外政府和科研机构也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先进技术的研究,虽然在“抗磨添加剂”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抗磨添加剂”的“极压”性能还不够理想,特别在工业应用方面尚有待突破。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缺乏高性能油脂,工业领域设备的重要部位只能使用昂贵的进口油脂,但这些进口产品也只是一般理化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而在“极压抗磨”性能方面与国内产品相比并没有太大的突破,难以满足高低温、高低速、重载、超高真空等苛刻条件下的,而且价格昂贵,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制约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所以,技术的突破对于加速我国工业文明意义重大,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一般来讲,油技术的发展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基础油生产技术的改进来提高基础油的品质,二是通过油配方技术的改进来提高产品的性能。基础油的生产技术是基础,添加剂是关键,是改善油性能的核心。产品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是在添加剂技术获得突破的基础上实现的。现代技术性能突破的核心,就是产品在极限压力条件下的抗磨效果突破。为防止设备轴承和齿轮等摩擦表面的点蚀、擦伤,过去多采用大体积笨重设备和高粘度的油形成厚的油膜,满足耐冲击性重负荷、高承载力条件的要求。但过高的油粘度会带来动力损失浪费和温度升高,以致油的氧化变质速度加快,造成机械事故和油品损失。而且过高的粘度对冷启动也十分不利,一旦混入杂质和水分,也不易分离和沉降。过重的大体积设备在设计、制造、运输、管理、能耗、以及对相关产业的牵制影响非常巨大。其实在条件下两金属表面相互作摩擦运动,如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时,则不易保持弹性流体状态,而呈边界,也就是不能保持完全的连续油膜时,油的性能几乎和粘度无关,这时油的抗冲击负荷性能主要由油在摩擦化学作用条件下产生的油膜强度即“极压抗磨”性能保证。因此,现代油液“极压抗磨”性能,是产品减少摩擦磨损问题的最重要指标。

所以,为满足现代设备大功率小型化、低能耗、重负荷、高速、高承载、高可靠性、长寿命运行不维修对流体油的技术要求,解决边界造成的设备磨损和油粘度过高带来的动力损失浪费等问题,就必须提高油的“极压抗磨”性能,降低油的粘度。研究发现,添加了优质“极压抗磨剂”的流体油液,“极压抗磨性能”指标就会明显提高。油的“极压抗磨”性能越高,它的抗点蚀、擦伤能力越强,摩擦损失越小,从而极大地减少摩擦磨损、提高承载负荷、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降低噪音、减少机械故障、延长设备寿命,实现设备大功率小型化、节能减排的效果。而油的油膜强度即“极压抗磨”性能,取决于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这是决定摩擦化学条件下成膜强度的关键,也是提高油“极压抗磨”性能的最有效手段。

珠海美昆印佳油有限公司,依据摩擦学理论,将纳米金属粒子预处理后与多种助剂按规定工艺生成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物,密度接近基础油,亲油性提高,所配制的油不发生纳米颗粒团聚和沉淀。在金属摩擦作用下,带负电荷的烃类分子和金属表面正电荷相互吸引,形成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物保护膜,这种保护膜具有抗极压性能高,减摩、抗磨性能优异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现代机械设备在低粘度条件下对耐冲击性、重负荷、高承载力条件的要求。与传统技术相比,更高负荷条件下可以大大降低油粘度,降低重负荷、高承载设备对油粘度形成厚油膜来提高承载负荷的依赖,减少流体动力损失。同时可以大大降低设备体积和重量。该技术解决了金属纳米抗磨材料在流体产品中易团聚、沉淀、不能更好地发挥“极压抗磨”作用两项世界难题。应用特点是改善和提高油超重极压负荷条件下的抗磨损性能。添加了抗磨剂的流体油液,“极压抗磨性能”指标就会明显提高,摩擦系数则大大降低,承载负荷也大幅度提升,既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因磨损造成的事故发生,是流体技术和相关设备向耐冲击性重负荷、高承载力、低粘度、低能耗、设备设计制造向大功率小型化、高可靠性方向发展的核心技术保证。该技术完全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保护。

该公司技术总监夏成田介绍说,美昆印佳油公司生产的“喜乐”牌油较市面上常见的油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大幅降低机械部件在运行时的磨损,大大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运行功率,以汽车为例,在使用该品牌的油后根据路况和驾驶习惯不同百公里可节省燃料5―10%;其次,排放控制方面效果出乎意料,没有胶质,没有黑灰,低碳且环保;最后,有效地延长了运行部件的时间,降低了运行成本,经济效果明显。以汽车为例,市面上常见的油品种在汽车使用时一般的换油历程是5000千米,而“喜乐”油可连续使用1万千米,是一般油品的两倍。

技术应用无处不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战略意义重大,在军事领域,可减少对国外能源、资源依赖给我国军事战略造成的威胁。军事上可降低装备体积和重量,延长装备寿命、延长续航里程、提高子弹射程、减少维修类非战斗机构、设备和人员配置、降低保障难度、提高战斗力。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综合经济效益巨大。其意义体现在每个工序环节、工业环节重复实现节能增效。经权威测试和实践证明,在高耗能行业、运输、机械制造和机械应用领域,应用先进技术可直接节能10%以上。“喜乐”油除了减少摩擦动力损失、降低油粘度、减少流体动力损失直接节省能源外,还可减少机械磨损、延长设备寿命、提高机械动力、减少维修管理成本、提高承载负荷、提高效率、以及减小设备体积、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促进等效益。而在一般传统工业企业中,采用先进的产品实现节能1%,就相当于完成企业利润10%的综合效益。

珠海美昆印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安明先生表示,目前,中国小汽车拥有量已突破两亿辆,对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长,油的需求空间也在不断攀升,所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政府环保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低碳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国家和每一位公民都在为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不断努力,从这个层面讲,一个品质优良、节能低碳的产品一定会被市场青睐。

第4篇: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短短一周时间,全国双创周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辉煌历程与发展高度,集中呈现了全国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与蓬勃热忱。这是一场“双创”的盛宴,是一场全世界新老创客们互相砥砺互相启发的大舞台。虽然全国双创周划上圆满句号,但其魅力和号召力必将在更为深远的时间内影响和促进中国“双创”的伟大征程。

国务院总理莅临全国双创周,参加了一系列重要活动,K在此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深圳双创氛围和能力给予充分肯定K提出殷切期望。此外,国际国内各个领域的创新大咖的到来,也让本届全国双创周充满荣耀光环。蒂姆・库克、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马云、任正非、马化腾、李彦宏……这一众拉风的身影现身全国双创周,K非仅仅为捧场而来,更是为了亲身体验和观察深圳在双创领域的努力与成就。库克宣哑还将在深圳建立研发中心,作为此次全国双创周的一大成果,有力地表明,仰赖良性发展的双创生态与强大创新力,深圳已经打开了冲向创新产业链高端的大门。

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旗帜下,深圳已然形成了“创新没有界限,创业已成潮流,创客无处不在”的城市气场。在这个笼罩性的气场之下,深圳高新科技飞速发展,新经济丫钟朐僭煺孤夺酷桑新动能涵养与激发恣肆。更重要的是,创新对於这座城市而言,早已不再是一句口号或者理想,而是一种信仰和一种现实。

双创不仅仅是少数高科技大咖和企业的事情,更是全民性的事业。本届全国双创周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即是其开放性与全民参与性。本届全国双创周在开幕的次日,就面向全体市民开放,市民只需带上身份证即可入场参观体验。正因这种开放性与亲民性,本届全国双创周深圳主会场前四天进场参观人数就超过32万人次,人们怀着极大的热情与好奇心,体验了很多奇幻无比的高科技,领略了大量极具未来感的新经济产品,在内心深处埋下了双创的种子,不仅为双创周带来了人气,更为双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涵养了深厚的民众基础。

只有让双创精神深入人心,它才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更迭嬗变的时代关口,双创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向好发展的康庄大道,为凝结民众创新力、焕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潮提供了一个时不我待的历史机遇,在成就创新个体个人事业的同时也成就了中国新经济的美好未来。

第5篇: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SPF实验动物环境工程建设投资高,能源消耗大等问题的分析,介绍了净化空调节能技术的应用,认为空气定向流技术是SPF实验动物环境工程净化空调节能技术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净化空调 空气定向流 节能

1 SPF实验动物环境对净化空调技术的要求 2 SPF实验动物环境净化空调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3 净化空调节能技术在SPF实验动物环境中的应用

第6篇: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深圳市政府提出“十二五”公共机构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要完成这一节能目标,必须对全市15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进行改造,需投入约15亿元。如何摆脱依赖财政资金实施节能改造成为面临的首要问题。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依靠市场、完善政策、建立标准、规划路径” 的“四位一体”工作思路,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解决问题。

(一)依靠市场手段,推动公共机构节能

依靠市场手段解决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难题,首选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就必须依靠节能服务企业。率先启动市民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取得成功后在多家媒体宣传,并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对公共机构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深圳市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公共机构开展节能改造的主要方法,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招投标流程以及资金支付的具体办法,并分批向社会公布了公共机构拟改造的相关项目,激发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搭建了企业―银行信贷平台,修改了合同中不允许抵押的规定,允许企业用合同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促使多家银行和节能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文件,对设备供应、节能量审核、工程监理、审计等单位的选择,给予了规定,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供节能政策保障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驱动。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摆在重要位置,王荣书记、许勤市长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方面要“敢想敢干,先行先试”。陈彪副市长作为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政策。市发改、财政、采购等部门挑选专业骨干组成研究小组,一起研究制定促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具体办法和规定,先后出台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三年行动方案、合同能源管理采购招标模板、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支付流程、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政策为公共机构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建立标准体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以国家颁布的节能行业技术标准为基础,结合推行综合节能改造模式的实际和南方夏热冬暖的气候特点,提出了针对政府机关和医院、学校等不同类型既有建筑的改造需求标准;以项目基准能耗量为基础,根据项目大小不同,对参与投标企业的注册资金、融资能力、技术力量、案例个数等提出了不同的商务标准,形成阶梯档次,便于企业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参与相应项目;针对办公、教学及其他建筑等照明的不同要求,编制了单项LED照明系统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参考国家和省市的节能技术标准,专门在招标模板中增加了技术创新的加分条件,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研发独有的核心技术,鼓励企业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四)科学规划路径,保证项目有序推进

根据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目标要求,以能耗统计数据分析结果为基本依据,确立了“分批实施、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全市一盘棋,合理规划布局。把能耗排名前50名的能耗大户或能耗超过同类建筑平均水平的用能单位作为改造重点,区分项目大小、能耗高低和难易程度,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的顺序,分批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分为机关、医院、学校三大类,抓好分类指导,每类先抓一至两个点,摸索路子,积累经验,再在相应系统内推广。为提高推广效率,解决同一系统内项目节能效益“贫富”不均的问题,采取“系统打包”的形式,难易搭配,统一招标,有效避免了好的项目企业抢着做、效益差的没人做的局面。

二、实现合同能源管理招标模式“四个突破”

(一)突破项目申报难的障碍

长期以来,公共机构的能耗支出实行实报实销的财政制度。开展节能改造不仅工程技术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又不属于政府采购招标的范围,导致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热情始终不高,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如何让用能单位自觉申报项目,成为公共机构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首要问题。深圳市从转变观念入手,首先,转变“不能采购招标”的观念。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工程、服务、货物之外的第四种模式纳入到政府招标采购中,并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方便用能单位申报项目。其次,转变“申报难”、“立项难”、“审批难”的观念。积极向用能单位宣传合同能源管理知识,讲解新招标模式中立项招标、合同签订、监理检测等细节,让用能单位熟悉每个流程。最后,转变“干不干都一样”的观念,把节能改造任务作为市政府重大事项分指标到户,提出强制性改造要求,并实行问责制。通过转变观念激发了各单位的积极性,仅在第一期项目征集中,市直机关就申报了86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二)突破传统工程立项审批程序

市发改委简政放权,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审批权转移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全市申报的项目,发改部门仅负责项目备案确认。财政部门也简化了采购计划下达程序,由过去的对口管理用能单位资金的处室分头下达采购计划,归口为一个处室集中批量下达。优化审批流程后,大大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提升了行政效率,使多个项目、多批次集中招标成为可能。

(三)突破固有的招评标模式

坚持公开招标的原则,把过去由企业主导的价格谈判变为通过市场竞争产生价格,增加了透明度,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项目招标的具体实施上,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主推综合性节能改造。采用对用能单位进行整体改造的方法招标,不仅便于准确测定能耗基准,测算节能效益,也有利于不同技术优势节能企业之间的联合互补,推动节能产业由单一向综合发展。二是采用最优方案的形式招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兼具工程与服务的特点,且各个节能公司技术千差万别,难以确定标底,明确由各节能公司自行制作“节能改造方案”,并以“方案”的形式进行招投标。这样既无需财政额外支付能源审计费用和编制标底预算费用,又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发挥企业优势,最终由节能专家评选出最优节能改造方案,确保节能效益最大化。三是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采购招标模板。编制《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采购模板》,采取综合评分法,设定了年综合节能率、节能效益分享年限、资金效率、节能效益分享比例四个核心指标来评价节能效果。四是实行“系统打包”项目招标。全市共有1700多家公共机构,项目多、能耗跨度大,若全部以“一事一招”的形式招标,会给政府采购部门造成极大压力,进度缓慢。为了提高项目招标效率,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发改、财政部门和采购中心采取以系统为单位整合项目,将同一系统的全部项目打包进行公开招标。

(四)突破财政支付瓶颈

财政支付难是节能企业对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望而却步的最大障碍。首先,固化预算,由财政部门按项目业主单位改造前原有的预算标准或能耗定额全额拨付给项目业主单位,用于支付实际发生的水电费、节能效益和节能奖励资金,解决“无钱可付”的问题。其次,明确支付流程,由项目业主单位负责向财政部门申报节能效益,并向节能服务企业支付资金。这种支付方法不但有效地化解了财政预算和节能效益分配之间的矛盾,而且大大激发了各单位实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第7篇: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法互动 再分配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两者之间也有着一定的互动。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着经济法的完善,而反过来讲,完善的经济法又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就当前环境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之间的互动进行探究。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

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指所有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与模式,主要包括经济的增长方式,结构变化以及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收入分配指标,甚至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所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指以投资、出口等方式来带动经济增长,并以消费、投资以及出口相协调的方式来带动。另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可以以第二产业为主,以拉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协调的方式来带动经济增长。此外,还可以将物质的增加和资源的消耗为转变,转变为以技术投入、提高员工素质和创造性管理的方式来带动。

所以说,改变经济发展的观念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所以应将经济数量的发展与劳动者劳动状态的提升转变成为以人为本、有科学技术指导以及协调统筹为核心、改善环境为目标的协调、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这也是充分证明经济方式的转变是决定经济有质的转变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三、经济法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意义

就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来讲,大多表现为投资过高、能源浪费严重、物质损失超高、不够环保等等情况,而这种粗放型的经济方式的重要结果。而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中,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会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加社会的阶级冲突。这也是反映社会背后发展不协调,投资与消费不协调的重要体现,会直接给经济发展的收入与投入造成不协调,且会拉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差距,激化矛盾。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不仅是经济数量的增长,更多的已经扩展到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只有利用政策指导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缓解这些矛盾,以提高经济效益,稳定好市场。

而针对这一点来讲,经济法作用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基础性法律上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是实现我国经济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法结合起来也成为了主要任务。作为直接反应经济发展的经济法来说,其有着调整的不要醒,不管从制定还是执行上来讲,其都对经济方式的转变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尤其在科学技术的投入与劳动素养的提升方面得到了结构优化,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更降低了环境污染,进一步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互动关系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不断的将经济发展转变为以科学技术和人才创新为目标的方式,以提高企业与政府的实力。一方面,通过转变员工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要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中加以强调政策干预,使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法的互动关系足以表现在基本理论上。另一方面,实施与完善有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经济法,进而增加经济效益,并实现经济发展。

比如说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有了通过经济法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自此之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法律概念被纳入经济法中施行。此外,对劳动者劳动能力的保护也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得到了以体现与确认,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容的提出,其已经发展到了注重脑力劳动的培养上,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体力能力。作为劳动者劳动能力保护的基础性法律,经济法必须要在理论政策与制度上得到相应的完善。而我国的经济法则指出,要加强国家对经济市场的干预,这种制度指导实践直接带来了经济实际与法律之间的分裂,不但降低了法律对市场经济的真实反映,更局限了法律代表民众真实意愿的功能。所以,必须要减少国家对市场的干预,使得法律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劳动者的想法,并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还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理论与制度,构建经济法律透析,对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进行规范,在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以及多种社会保障法中得到体现,以此来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

第8篇: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1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内涵及特点

1.1财政政策内涵及特点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它是国家制定各种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前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财政政策主要是由三种构成工具组成。其一,政府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直接影响着国民收入的大小,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情况。政府支出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由两种途径组成:一是政府购买政策;二是政府转移支付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指当前的各种政府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的民生政策。其二,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又是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通过税收政策一方面影响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借助税收政策来影响社会的物品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从而对社会各行业起到激励作用。

1.2经济增长内涵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长。可以说经济增长率高低直接反映出该国家或该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直接因素有投资量、劳动量以及生产率水平。根据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知,经济增长率可以用公式:G=Yt/Yt-1来表示。其中,Y为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是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由此可知,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投资量、劳动量的方式,优化配置各种科技技术等来提高生产率水平,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2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2.1财政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基于上述可知,财政支出中的政府购买行为、转移支付政策等都能够起到进一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作用。根据我国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可知,政府支出一般是在经济建设、社会文教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当政府对于经济建设的财政支出占比较大,则该阶段中国民经济总收入的增长水平则较高,两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政府的财政支出又倾向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些公共基础设施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起到促进作用,也间接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社会文教方面,社会民生活动、教育活动都是重要内容。政府在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总量提升,则可以明显的提升我国教育水平,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2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节。例如,制定适宜的税收政策可以重新分配收入情况,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起到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当前税收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政府组织并且开展相关税收收取,为政府财政筹集到资金,再将这些资金应用到政府的各种支出中。简单来说,良好的税收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二,税收政策还会对个人开展税收行为,这一举动推动经济收入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或是储蓄管理,从而起到活跃市场经济的效果。

总而言之,财政支出以及财政税收政策都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影响,且财政支出和财政税收政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影响经济增长。财政预算政策正是表达财政支出以及财政税收政策相互关系的概念。它主要是由财政赤字、财政盈余以及财政收支平衡三种形式组成。它们对国家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贡献,但是这些贡献影响较为隐晦间接,如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国家财政出现明显赤字,则表示财政收入不能够满足支出需求,各种政府的支出行为受到限制,因此对经济增长起到消极的作用。财政赤字还会带来排挤效应,从而促进政府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重新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效果。

3发挥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具体手段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政策以及财政预算对经济增长发挥贡献作用。在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地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需要合理制定财政政策。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时代,经济增长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要想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需要厘清当下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情况,才能够对症下药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

3.1基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特点制定财政政策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可知,自2000年至今,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一共经历了5个主要的经济增长周期,每一个经济增长周期的时长在35~40个月。在2017年第三季度之后,经济增长趋势开始走弱,但是之后会进入到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因此在该阶段中,需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增长动能。此时就需要通过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式来达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目的。

第二,我国经济增长的未来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经济结构发展势头的下行,这些数据特征都显示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出放缓的趋势。在该阶段中需要实现对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全面解析,从而制定与之相关的财政政策,才可以有效地获得经济发展增率。如经济发展中的消费、投资和生产率三个动能都处于疲态。以投资为例,我国现有的投资结构效率正在下降,在未来投资总量的增长空间不大,但是可以通过持续提升投资效率、改善投资结构的方式来有效地激发投资潜力。因此在未来,我国需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持续不断的增长。

3.2提升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我国当下以及未来的经济增长都将呈现出稳定且缓慢的发展趋势,当下仍旧可以通过各种相关政策的制定,辅助财政政策来提升经济增长率。

其一,通过积极的针对性较强的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未来,我国经济只有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才能够让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能够形成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现代经济体系,转变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朝着集约型方向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其二,通过精细化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形成。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作为动能所在,国家财政政策也是倾向于如何提高投资总量、提升出口量为重点。而当下这种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探索新的增长动能成为核心所在。当下根据全球社会的发展趋势,可以增强消费增长的动能,逐步提升消费占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当前需要通过出台各种精细的、多样的财政政策措施,促进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发展,由此来反作用于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形成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如在财政支出政策上,可以提升其在社会文教层面上的支出水平,让更多的文化消费、绿色低碳消费成为消费重点。其三,实现各项政策的统筹规划,加快打造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下更是要求国家的相关政策都能够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目标,在此要求下制定各种前瞻性、系统性的政策制度。如财政政策的制定中,要能出台相应的政策,提升我国国际性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财政支出上加大对各大高校的科学研究基地的支出水平,为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提供一个实践实验基地,提供一个科技孵化基地。其四,实现财政政策优化完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合理。基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现阶段的基尼系数处于0.46以上,这一状态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使其达到合理水平。对此则可以通过我国财政政策中的详细内容,如通过完善按劳分配的机制体系方式,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还可以通过完善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的方式,有效地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行为。

4结语

第9篇: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千帆竞发,有力地引领着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简称《意见》),从政府自身改革、创新与监管平衡、激活要素利用等多方面提出措施,加速经济“吐故纳新”。专家指出,这些措施切中当前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更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创新,开启经济发展新窗

乌镇子夜路延伸段,17辆蓝白色相间的百度无人车一字排开。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百度无人车在国内首次于全开放城市道路的复杂路况下,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自动驾驶。

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主任研发架构师王亮说,百度无人车已经可以支持小雨、轻度雾霾天气中的安全行驶,紧急情况下的反应时间仅需0.1到0.2秒,有望实现三年后小规模商用,五年后大规模量产。

技术一小步,产业一大步。无人车技术的突破不仅撬开了全新的自动驾驶市场,也拉开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大幕。日前印发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将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我国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机器人应用到许多产业、物联网从概念进入现实、分享经济风靡大江南北……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以新技术、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激活新消费、带动新投资、促进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保持10%以上的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至52.8%,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单位能耗同比下降5.2%;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1%,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

“创新求变正为中国经济探索出更宽更广的发展之路,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工信部部长苗圩说。

创新,注入转型升级力量

一枚妙子,可盘活整个棋局。创新对中国经济而言也是如此。它不局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只是培育新动能。更重要的是,它将加速传统产业内部转型升级,有效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不久前,由中船重工研制的升船机在三峡试通航。这个世界载重最大的升船机不仅拥有毫米级的精度误差,还非常灵巧,将过坝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说,升船机的成功试通航,既填补了空白,也为我国造船业乃至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启了崭新的未来。在全球航运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发展以升船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以及绿色、高附加值船舶,是应对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宝,也是产业焕发活力的必由之路。

越是市场竞争激烈、低端产能过剩,越需要创新来解决现有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找到发展出路。

除了在供给侧对产品进行创新,对管理体制的创新,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同样改造着传统产业,带来柳暗花明的变化。

电脑读取个性数据、智能机床精准剪裁、自动匹配面料辅料……在报喜鸟智能制造工厂,机器也能实现个性化量体裁衣。依托智能设备,不仅裁剪效率提高5倍以上,定制生产的产量还从每天600件扩大到1200件,合格率也大幅提升。

“以前根据商预判产量,现在直接对接用户,完全不用担心库存。”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说,发展智能制造可真正实现以销定产、精准供给,突破行业高库存、低周转、高渠道成本的瓶i。

和报喜鸟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力创新向着价值链高端攀登,也推动产业更加智能,结构更加优化。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3%左右。一批重大装备自主研发取得新突破,食品、产业用纺织品、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符合消费需求升级方向的行业运行良好,去产能工作有序推进。

“这表明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说,以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创新,用改革引领护航

如果说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十三五”开局之年,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创新培育沃土,引领护航。

行政审批项目继续减少,投资审批事项大幅缩减,“互联网+政府服务”等管理和监管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面实施“三证合一”基础上,启动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投资审批方式不断改进……

2016年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了28.9%,平均每天诞生1.46万户新企业,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的一个。

在改革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分重要。在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看来,政府和市场是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实现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可控发展,需要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来配合。例如,在审批服务方面,《意见》提出推进工商登记“多证合一”,取消不必要的行业门槛限制,消除隐性壁垒,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在服务创新上,《意见》提出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场地等全方位服务,密切跟踪新生市场主体经营发展情况,促进新生市场主体增势不减、活跃度上升。

从当前发展情况看,制约新动能发展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瓶颈,既有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现有的一些经济领域政策与管理规则已难以适应新需要,甚至可能成为阻碍新动能发展的束缚因素。《意见》聚焦政府自身“创新管理优化服务”,符合新动能发展规律、符合国际大趋势、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管理转型的需要。

“在过去,政府职能侧重于审批、指导和管理,如今则着力为新经济、新业态提供服务,这无疑将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起到正面的作用。”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杨松表示。

专家指出,新经济内涵丰富,涉及服务、技术、产品、商业模式、流通体系、交易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因此,“鼓励创新”与“审慎监管”之间找好平衡尤为重要。对此,《意见》要求,在新兴经济领域贯彻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治理理念,推动从处理具体事项的细则式管理转变为事先设置安全阀及红线的触发式管理。比如,针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未来将本着降低创业门槛的原则,不急于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同时,坚持建设发展与管理管控相结合,量身定做监管制度,并加强对现有法规规定的修订和解释工作。

“对任何一种新经济形态而言,一方面自然存在着填补监管空白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及社会加以呵护,最终使其健康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见》显然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实招,找准了二者的平衡点。”杨松评价道。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认为,在发展新经济的时期,企业家也要聚焦于技术研发、配置资源、合伙发展以及组织文化,同时提升创新能力、战略能力、管理能力、资本能力等,学会整合产融资源。

独行者步疾,结伴者行远。2016年以来,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之外,更是出台一系列举措,最大限度寻求合力,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建设多个产业联盟,瞄准攻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建立国家级创新中心,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健全对新技术的容错机制,实行成果转化激励,破除人才流动制度障碍……

创新因子活跃起来,科研资金聚集起来,研发成果“转”起来……今年以来,有关创新驱动的举措日臻完善,努力形成全社会崇尚创新、渴望创新的良好环境。

“把好的态势延续下去,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来释放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张峰说,一方面,强化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技改,重塑经济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破除机制体制障碍,通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发挥中国经济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际上,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出现了向好势头。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5个百分点。同时,符合消费升级发展方向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新能源汽车等生产均保持了较高增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未来要加快相关领域改革,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充分发挥其放大社会生产力的乘数效应。加速新技术新业态向传统领域融合渗透,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