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第1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小学语文创设情境阅读教学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可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而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一揭示题目,有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为什么课题用‘毁灭’,而课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呢?”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难点,我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联系自己平时所读、所闻和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展开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接着,我抓住他们表述中的某些看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辨析,学生越议越明,得出了圆明园的辉煌,更能激发大家对“毁灭”的不甘与惋惜,对英法联军恨之入骨,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这一正确答案。这样一引导学生就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途径解决问题,使学生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了保护和培养。

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疑方能生奇,有奇方能激思,善思方能促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如教学《凡卡》这篇课文时,一生看到文中写着“乡下爷爷收”就产生质疑,提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这个问题,我就抓住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欲望,组织小组讨论,并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找出依据,讨论了解爷爷有没有收到。这样,学生能逐渐养成“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讨论解决”的习惯,让质疑成为他们深入思考的引线,极大的诱发了他们用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意识。

三、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的、思维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盲从他人观点,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在表达自己意见和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机制和科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想象的舞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我充分利用课文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超越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我利用结尾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文中最后一句写“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故事的后续:有的说钻回洞的狐狸得意洋洋的夸自己聪明,笑乌鸦是大笨蛋;有的说狐狸美美吃了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睡一觉……我继续追问:“当乌鸦眼睁睁地看着狐狸叼着肉钻进洞时,乌鸦会怎么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乌鸦很后悔,它明白了狐狸说自己歌唱得好听,是为了骗自己嘴里的肉;有的认为乌鸦会这样说:“这下该怎么办?孩子们还没有吃饭呢?我真不是个好爸爸……”

这一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新的。这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更新和创造,创新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拓宽创新渠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大胆延伸课文内容,充分展示个性特色,实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了《养花》后,我便带领同学们到园艺场去参观,当学生们发现有的花卉的叶片部分变黄或全部变黄时,便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叶片发黄是缺水了,有的说是太阳光太强,把叶片晒黄了,还有的同学说这是植物衰败的自然规律……在学了《春天》课后,我便带领同学们到田野、果园里去寻找春天;在学了《新型玻璃》一课后,我让同学们开了一个推销玻璃的展销会……通过这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感受到自我学习的价值,体验到创新的快乐,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创新,人人有创新,人人能创新。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 ; 整合 ;

反思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为阅读教学创设理想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跨学科”阅读。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以此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服务,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呢?

1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丰富多样的,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学《秋天》时,我设计了通过观赏秋天风景图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秋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利用多媒体能分能合的功能,分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小说着力表现鲁达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的鲜明性格,教师上课前,可放一段电视剧《水浒》中的《好汉歌》:“……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不仅直接导入,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调、气壮山河的歌词,令学生听后精神振奋,血脉膨胀,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拍而歌之。在这种强烈的氛围下,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课文了解鲁达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并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教学《岳阳楼记》,先展现洞庭湖这一特定的情景,把学生带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通过学生的看、听、想,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讲解,就能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时便发出了“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感慨,当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时,作者又抒发了“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怀,对理解后面作者的抒怀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像“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语句的意境理解用反复播放录像或“定格”的方法,再穿插教师的讲解和点拨来突破。

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遥远壮观的景物之中,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色,他们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2运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等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互联网接入课堂,可以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远古的神话拉进课堂欣赏;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尽览世界奇丽风光;可以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可以同李白一道去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实现的,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45分钟利用效率,让学生在45分钟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教学《故乡》时,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闰土这一形象的变化,把握作品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我设计复合投影片:先演示少年闰土的投影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其形象特点,又演示中年闰土的投影片,让学生结合课文归纳其形象物点,看前后有什么变化,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学生很快地归纳出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并很快概括出人物变化的原因。这样用直观画面突破抽象文字下包含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提高了学习效率。

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作文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这应归结于教学不得法,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绿色蝈蝈》时,学生理解完课文后,都沉醉于法布尔笔下栩栩如生的绿色蝈蝈,折服于法布尔精彩的文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借此契机我告诉学生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绿色蝈蝈的可爱图片,你们想不想阅览?在学生浏览图片时我说:“你们怎样把这漂亮的图片介绍给你的家长或同学呢?请大家选取自己喜爱的一幅加以认真观察,通过画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仿写”。这时大家兴趣高昂,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的难题。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反思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整合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一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二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网络教学,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三要相机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整合要让信息服务于课程,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改善,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录音或影视图像时,不能不加任何必要的指导和反馈,而只是单纯播放。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进行哪些工作,或什么时候播放什么,放在哪个环节播放,以及要综合运用哪些媒体,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安排,全面考虑,只有把握好契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春》时,为了不干扰学生的审美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播放春的朗读视频,要在赏析了四幅春景图之后,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理解,老师再问学生想不想去寻找春天,此时播放与课文内容配套的视频,伴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画卷,听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一定会被调动到。

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完成,如果仅仅是把教材内容搬上屏幕,用“白板”代替黑板,那就是一种不讲效益的整合;如果传统教学能胜任的教学活动,非要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去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浪费,有时甚至是画蛇添足。例如《春》一文中有一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为了让学生体会“钻”一字的妙用,可以借助媒体展示小草钻的过程,但这只是视觉上的体验,我设计的是让学生伸出手指先做出“长”的动作,再做出“钻”的动作,学生在体会钻的动作时,手指不断扭动,很深切的体会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样,既不用做复杂的课件,又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有选择地进行,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为准则。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实效性的初步研究,课程改革的推进日新月异,时代催生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时代的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整合课的实效性,为培养新时期的有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4]何克抗《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3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此次培训让我真正感悟到了“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的具体操作模式,这不正是十年来的教学生涯中我苦苦思考和探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模式吗?不正是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可借鉴和采用的模式吗?不正是新课程实验中可以训练学生的模式吗?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心中有种种解不开的困惑之时,我接受“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这学期我所教学的二年级是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的实验年级,使用的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排的教材。一开学,我便急不可待试着把培训期间学习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用在学生身上进行实验。如何在学生身上进行实验呢?从什么地方切入呢?我不断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尝试。通过短短一个月的教学,我发现既可以从教育理念,而且还可以从学生的教材内容来切入。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非常重视平等交流、合作互动,学习氛围十分宽松、和谐。各教学模块需要我们扮演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务,典型的如教师、学生,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从思想与观念上改变了我对传统教育教学的认识。传统的教育观,学生是绝对服从于教师 。这是与新理念截然不同的。培训过程中专家组织开展的 如:" 寻找学习伙伴"、"自我介绍"、"共享成果"等活动,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令我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学、互启互动、团结协作的平等关系、产生一种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于是在教学中,这种平等的关系不自觉地走进了我和学生的交流中。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满了活力,迈上身心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 我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向学生布置去”大自然中寻找发现”的时间活动,利用周末请家长和学生一同去外出郊游时.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有些什么好办法?”的话题,和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后,我们一起提出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理解传播种子的方法多为“基本问题”,“ 传播方法的有趣”为“单元问题”, 请学生上网或查找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最后,协助学生把研究过程、研究的结论制作成了演示文稿,便于教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迅速激发学生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接着,教师抓住学生思维的疑点,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再次激发了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迫切心理。这时学生们跃跃欲试,学习已成为他们的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们自我选择学法,自由组合伙伴,自主探索课文,学习过程成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班级的学习小组均采用异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确定好每个成员的分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合作学习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课内合作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合作学习,如: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收集有关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或伙伴的图片、绘画,进行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学习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念。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我们赶紧觉醒,在汲取、提倡“英特尔未来教育”所体现的这些理念,把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文化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融合,促进了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尽量与新课程走得更近些 !在英特尔培训过程,我们从中获得更多乐趣和收获。究其原因,主要归纳为: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如新课程教学,学员是在参与中学习,在小组中讨论合作,在班内分享交流.

新的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做中学,在学中成长。这与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脉相成的。因此我在教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提出了名为“寻找秋天”的话题,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于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们组织学生一起到郊外里寻找秋天。当时老师们带着相机,学生们一路歌声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在郊外的山坡、草地田野里“找秋天”,从天上找到地上,随时用记录本还有照相来记录到所观察到的秋天的特点。同学们重点收集了秋天里树叶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了秋天里树叶变化的一些情况,同时还观察到一个特别的现象,即树上掉下的树叶,绝大多数是反面向上的现象,于是便提出了“为什么掉在地上的树叶反面向上的很多呢?”的问题,最后,我们仍然把“寻找秋天”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制作成了演示文稿。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模式训练了我和学生的思维方式,训练了我们提问题的方法,从小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入学一个多来学习特别轻松,身心发展非常健康,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无穷魅力。学生们这一系列的收获,一方面来自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来自于英特尔未来教育。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模式让我们从整体关注孩子。全方位、多角度关注孩子的成长、成才,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关注孩子的发展。孩子要顺利地成长一方面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客观、正确的评价,另一方面来自身的正确、公正的评价。英特尔未来教育让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

第4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教学方法

一、拓展阅读

(一)拓展阅读定义

阅读是认识世界开拓眼界的方式,通过阅读学生从一段材料中获得关于各种方面的知识,在了解人物事件的过程中了解人物的情感状态,从而了解整个故事的中心思想,从材料中获得思想,融入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取人生哲理。

所谓拓展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素材进行相关拓展,拓展与这个中心素材相关的阅读作品和材料,这样的拓展阅读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心素材的理解更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自我认知。小学生进行阅读不仅培养爱读书爱阅读的好习惯还可以增强其对世界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小学成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相关的优秀文本拓展阅读,对其三观影响很大,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都是优秀的阅读范本,小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并以其为核心进行相关拓展阅读。

(二)拓展阅读特点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在教学方面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下面将简单介绍其特点第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是一个教学过程,小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开展应围绕教学主体进行,小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施教者,学生和教师应相结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第二,学生虽然是主体但是教师仍然在整个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课堂整体呈现个性、多样、综合等特点,优化学生拓展性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能力。第三,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核心内容,围绕语文课本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将语文阅读融汇贯通各个教学环节中。

二、 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一)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拓展阅读将教材之外的阅读资源带进课堂,同时将课堂内学习到的内容引出课堂,带到课堂外,课内外阅读想结合才能满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现如今,课内阅读已经不满足学生提升自身内在能力的要求,课外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要以课内阅读为核心,知识点要与课内课本内容相关,教师应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课内学习,课外巩固,做到双效合一,到达最优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老师,没有兴趣一切都是强制性学习,达不到拓展阅读最初的目的,没有兴趣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只会对学生造成逆反心理,阅读是需要激情的,拓展阅读自身灵活性高,开放性高,只有小学生们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才能主动探索,学习到课堂外的知识,开拓眼界,提升阅读兴趣。

(二)开展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生身心均处于发展阶段,开展拓展阅读是丰富提高小学生语言以及词汇更加丰富,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是开拓小学生视野最优方式之一,在课内外阅读的丰富积累中,小学生写作素材增多,作文水平自然得到相应提升,创新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开展拓展阅读大量的知识积累,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同

三、开展拓展阅读的方法

(一)丰富学生的图书

现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重要,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离不开拓展阅读的开展,更离不开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的成长最有益的工具想必就是阅读大量的图书,在良好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多给学生准备一些免费图书方便学生阅读,同时在图书馆准备不同种类的图书给学生增加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使小学生充分的体验到学习、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定期开展活动进行读书成果的交流

我们明白只是读书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在分享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和一起努力的奋斗精神,还能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要不定期的举行阅读成果的交流大会让小学生们充分的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自信心。拓展阅读在今天的新课改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进一步的加强了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要积极开展拓展阅读,让各位教师都着重于此,对小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四、拓展阅读的研究策略

搞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首先要在障碍点、发展点、兴趣点上进行拓展,丰富阅读内容。我们必须要对新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就可以让我们思维得到发散,开阔我们的视野,对阅读理解的更加深刻。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是锻炼小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大量的阅读时学生的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思维更加发散,也证明了阅读可以从量变转变为质变。因此,我们应该先对障碍点进行拓展也就是说在小学的文章里有很多困难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老师们应该给予学生们正确的指导,从一些基础问题开始让小学生们在广泛的阅读中解决一系列的麻烦。还有就是为了解决疑问而拓展,在小学语文的阅读中要学会在互联网等一些资源充分的结合起来,开拓阅读范围,使材料得到更好最大化的利用。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都是精华所在都是智慧的结晶,在教师的有效带领学习下,学生对阅读进行理解,但是这种被动式施教存在着一定弊端,死板化,常规化,这就需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进行补充学习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个人语文阅读综合素养,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参与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袁江平.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理研究,2013.

[2]袁洪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

第5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新课改 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建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小学语文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单篇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之内积累大量的素材和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结合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实施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模式。简单地讲,所谓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出观点,进而提高阅读力和思考力。和传统的单篇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群文阅读的重点是将“一组”文章组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是遵循某种既定的方式,以某个既定的议题为基础,将这些文章通过既定的议题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的阅读知识体系。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注意事项

群文阅读是以一组文章以特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选好这“一组”文章,并且要以合适的方式将文章组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中心的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议题的选择,教师可以通过确立一个或者几个议题,让学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达成共识。因此,对群文阅读教学来讲,议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其次,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速读的技巧,在速读过程中能够全面把握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所以,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第二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并且要掌握在短时间内归纳和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本领,这些能力的提高都是强化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群文阅读

1.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内容

在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的选择不应当是随机的。因为,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将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组文章组合在一起,并通过议题的选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讨论,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他们之间或者具有同样的中心思想,或者具有同样的内涵,等等,都是教师在选择阅读素材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内容。此外,教师在阅读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知识面狭隘,阅读能力低下,以及心理、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素材,强化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2.选择合适的议题

群文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群文阅读的准备阶段,选择和确定好议题。在议题的选择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艺术性,即议题的选择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此外,所选择的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帮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散思维,提出自己小组的观点和见解。而且,在议题选择的难易程度上,教师也要做合理的把控,不能太难,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太易,让学生觉得缺乏挑战性。因此,议题的选择和把握,是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3.强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区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过度干涉学生的阅读过程和讨论过程,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不断强化。

4.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群文阅读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阅读的良好方式。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的阅读沿着有效的方向前进,促进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重视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重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及时发现自己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通过积极改进,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尤其重视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和议题的选择是否恰当,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群文阅读作为当前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小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2).

第6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71-02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 激发语文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 以悬念的设置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所从事的事情往往缺乏合理的目的性,经常表现出一种情绪化的倾向,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就必须要重视学生这一学习特征,如果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这一特征,运用那种机械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阅读教学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改变这一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注意设置一些能够激发起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悬念,让充满期待的悬念设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悬念问题的设置让同学们对阅读教学的实施充满期待,以此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上语文阅读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围绕本课教学内容的阅读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未知性与待解性,以此引发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欲望,以悬念问题的有效设置,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阅读学习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些充满悬念的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具目的性,学习的效率也会因此逐渐的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会水到渠成。

2、 以阅读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实施的真正主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教师教学活动而实施,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环节的安排,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教师大包大揽,学生在教学中更像是被动接受的听众,阅读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机械的讲述为主,课堂教学的气氛压抑而缺乏生气,教学的效果欠佳。因此,要改变这一教学的现状,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创设能够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通过良好的阅读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也会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了充满热情的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的效率也会因此不断的提升,阅读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教学情境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 以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大有帮助,同时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同样是大有助益,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便可以伴随一生,不仅如此,它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1:34]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还要懂得,小学生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每一个语文阅读习惯的细节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在具体的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的数量与质量,正如一些古代的大学文家经常指出的那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中,这一阅读的原则同样适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组织同学对一些精美的经典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阅读的遍数不能只局限在几遍,要让同学们有计划的反复重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够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提升阅读实效性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也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增加阅读的数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合学生需要的经典文章,要严把阅读文章的质量关,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以高效的阅读方法运用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顽强的阅读意志,培养同学们持之以恒的阅读精神,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断的发展。

结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尝试性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实效性的实施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

第7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质。同时阅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环节,能帮助学生奠定语文素养。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对文字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决定其在阅读中收获的比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主要体现在将学生的阅读学习、写作联系以及思考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通过读写结合实现三者的有效融合与培养,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对其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通过借鉴文化模仿写作练习开展作文教学指导,有机地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多数教师都普遍认识到阅读量的重要性且已经给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童话作品、少儿读物和名家名著。例如某小学就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将学生根据年级、阅读兴趣及阅读基础分为不同组别开展阅读,活动中所选择的书籍都经反复筛选和斟酌的。教师也充分尊重学生兴趣,主要引导学生阅读围绕“益处”、“美好”、“有趣”等平_开展,也希望借此契机让学生走入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当中。同时也重点强调亲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阅读关系,通过推荐的书目促使上述群体成为共读书籍,以此在父母与孩子、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提高阅读质量。此外,教师在鼓励学生提升阅读品质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学生写作,指导学生如何汲取优秀作品中的词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阅读能力。大量的阅读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丰富学生词汇、语言积累,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2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思考在学习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促进学习的快速途径为阅读,而通过书写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逻辑思维和总结能力。将写作和阅读相结合是提高写作、阅读的根本途径。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教学难点之一即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增强阅读水平能有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同时训练则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吸收知识的同时深入掌握语音技巧。

读写结合是新课标下产生的新型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双向促进的作用。语文学习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传统单一方式的教学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单一的阅读教学,或者是写作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另一方面的语文教学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而阅读与写作教学既能够发挥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只有充分结合阅读与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读写结合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写作和阅读二者之间紧密联系,因为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能提高阅读,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写作才能体现文章的写作特点。对于教师来说借助读写结合教学有利于其积极构建新型语文课堂,明确教师课堂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读写教学能力。

3.1 根据课文仿写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和教学规定大纲相符,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深刻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目标在于为后续阅读教学开展进行铺垫。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表达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有目的仿写。例如在学习《夹竹桃》一课时,作者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同时作者也幻想出水中的荇藻和远洋的海轮,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挚爱和火热的爱心。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动植物并发挥想象力在不同情境下表达内心情感。再例如学生在学习《烟台的海》一课中,当学生完整学习过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烟台的海内容后,让学生对作者在描写四季烟台的海景色特点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得知作者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绘壮观美丽的烟台海,文章结尾以景物为歌颂主体表现烟台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深刻情感。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可让学生运用排比、拟人等手法描写某种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并借此歌颂难忘的事件和美好的生活。

3.2 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

读后感是学习在阅读某篇文章后因内心的波澜而激发出写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绪、情感的变化开展有感而发的写作。例如学生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教师可采用朗读、带读、试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让学生阐述对课文的想法和见解。此外教师可在介绍完课文背景讲解后以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并写下读后感,主要说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或产生了什么认识。如课文中肖邦让人动容的祖国情,即使在弥留之际也希望能把自己的心脏带回属于自己的国家。多数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必然会涉及到爱国主义题材,所以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开展读后感写作,以此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3.3 书写生活体验日记

学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来自日记,选择合适的日记内容是小学生撰写日记的最大问题。由于日记是建立在情绪和感情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借助阅读增强学生生活体验,更以此体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教师可在教材课文中选择贴切学生生活的课文让学生写作,进一步感受阅读和写作乐趣。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都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两者缺一不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学修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采用读写结合方式,才能在兼顾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问现状 改进措施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它将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因素汇聚一体,奠定了学生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坚实基础。阅读教学对学生丰富内在情感、提升阅读技能、培养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渗入“提问”因素,是最大限度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状况不佳,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提问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提问目的性太差,随意、盲目提问成为普遍现象。二是教师不能基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认知恰当提问,于该问处“止语”,不该问处“发声”。三是教师往往忽略课堂提问的“度”,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大量提问或者不提问,这两种极端行为逐渐使提问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改进措施

1.明确课堂提问目标,重视顺序提问

课堂提问目标是教师发问的导航器,只有有明确的目标作导航,课堂提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提问不仅要有目标,而且是十分显著的行为目标。提问的目标可以是一系列目标也可以是一个目标。基于明确目标开展发散性、连环性与顺序性提问,可有效提高提问的效率。例如,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技巧进行导入:“同学们,被困的小鱼此刻是什么心情呢?它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呢?假如你是被困的小鱼,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样目的性明确的一连串发问,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很快将学生带进了小鱼的世界,便于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理解与感受被困小鱼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另外,重视顺序提问旨在要求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的进程适时、恰当提问,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逻辑严谨地推进课堂任务。提问的目标性与顺序性能有效杜绝阅读教学中的各种随意与盲目提问,使提问呈现顺序化,更有利于阅读教学中心任务的实现。

2.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突出重点

课堂提问的高效进行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突出教学重、难点,可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每一节阅读课都有其特殊性,教师应把握其特殊性,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剖与理解,并以此为突破口,将其作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与升华的契机,不断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一定要设置针对性强且突出课文重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者,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过大或过小,不宜太难或太易,以免使文章分析陷入支离破碎的境地。例如,在《乌鸦喝水》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的重点设置以下问题:“乌鸦为什么最后可以喝到水?它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这一问题紧扣课文内容,学生很快结合课本内容得出答案,并且认识到“遇到问题只要动脑筋思考、想办法,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这样针对性强的问题,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3.合理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提高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课堂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主要应做到:一是基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提问。课堂提问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重点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中,而难点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而定。教师若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的理解难度便大大降低。二是利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例如《雷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提问: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中的“垂”换成“落”,可不可以?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极大地诱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最后学生得出“‘垂’更能体现雷雨到来前的压迫感”的结论。三是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式提问。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提问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而非部分尖子生,故要给予每位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同学,应使提问简单化。

综上所述,鉴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诸多问题,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课堂教学主导性的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在实践教学中逐渐探索出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有效进行的改进措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改进[D].西南大学,2011。

第9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提问”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多数会以问题来引导,而问题设计行为的管理和控制就成为教师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采用有效的问题教学模式,去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此,笔者倡导以“主题式提问”教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主题式提问”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快速地去掌握阅读技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继而实现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而言,主题式教学方法较多,笔者尝试选取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M行论述。

一、提问抓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提问教学过程中,懂得立足关键词汇,将关键词作为问题设置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跟随着关键词去进行联想、分析、剖析,是小学语文主题式提问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策略之一。关键词往往是对应内容的“主人公”,对于其来龙去脉进行探讨,就是不断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理解程度的过程,更是贯穿整个文章主题的重要因子。由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问行为可以从关键词的角度入手。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中,此阅读课程可以以“丝绸之路”这样的关键词作为设问的切入点,以此去推动阅读课程的顺利开展。

师: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请在文中找出对古代丝绸之路描述的语句。

生: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师:丝绸之路是怎样的一条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

师:分析一下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

对于每个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来探讨,接着派小组代表来给出答案。上述的问题明显是有层次性的,每个问题都是围绕“丝绸之路”这个关键词来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与文章主题之间的不断接近。在这样问题探索过程中,学生对于丝绸之路的认知也开始不断加深,并且由此达到理解丝绸之路历史价值的状态,这就是语文阅读教学所乐见的。

二、提问抓中心句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涉及要求学生寻找文章中心句的问题。中心句是文章或者段落的核心内容,整个文章或者段落都是以中心句为基础来开展的,掌握了中心句,自然就掌握了文章的主题。也就是说,在主题式提问教学过程中,需要抓住中心句。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的教学中,对于说明文性质的课文而言,阅读的关键就在于找到中心句,这样就可以找到文章的写作目的,也就是文章主题所在。对此,教师提问可以按以下方式来进行。

首先,要求学生梳理课文的每个段落,熟悉每个段落讲述的内容,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去阐述对应段落的内容;接着,带领学生通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请问本文章的中心句在哪里?该中心句能不能概括文章的全部内容?学生在分组探究之后,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可见,文章中心句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由此在提问的过程中,以中心句为目标,实现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宏观地去了解阅读课堂的内容,而这些也成为主题式提问教学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

三、提问抓细节处

阅读的过程,其实是对不同阅读元素不断剖析的过程,对词组进行剖析,对句子进行分析,对段落进行归纳,这样才能够保证对于文章的理解达到理想状态。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细节处,这些往往成为教师解读阅读材料的重要依据。在主题式提问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运用这样的思维。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阅读课程的教学的步骤:

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意境,可以是雄浑的瀑布,可以是清澈的泉水;其次,过渡到人的沟通属性上去,指出人的需求和难求是一对矛盾体,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解决这样矛盾的;最后,使用音频或者视频去营造课文意境,并且依照主题提出以下问题:(1)笔者是如何找到自己朋友的?(2)笔者找到了多少个朋友?他们的名字都叫什么?他们的特点是什么?(3)笔者是怎样与朋友们实现交流的?(4)笔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他的朋友?

无论是课前的多媒体导入细节,还是后面的多个问题,都抓住了文章细节性的东西,而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作者的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时的阅读课程效果也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四、提问抓空白处

留白是很多作者都喜欢运用的手法,通过留白的方式,能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虽然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内容,但是凭借主观臆想,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解答,这可以实现读者与笔者之间的充分互动。在实际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问还可以从抓住空白处的角度入手,继而保证实际阅读问题的开放性,使得阅读效果和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课程中,教师在问题设置的时候可以这样来进行:如果人是有灵魂的,那么小女孩的灵魂会到哪里去?请开动脑筋,想象一下小女孩死后会发生什么?要求学生以续写故事的方式来开展。由此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对于故事主题的认知,写出更多版本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面对这样的问题,续写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于文章主题进行拓展和思考的过程,而抓住留白处,就成为此次问题设置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的环节。从上述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阅读材料空白处,有时候甚至成为阅读深刻剖析的重点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懂得运用留白填补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以保证实际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主题式提问教学法的渗透,需要教师从多个维度入手,找到阅读教学契机,在阅读主题启蒙理论的引导下,采取针对性的提问教学法,这样可以保证小学阅读教学效果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懂得合理地运用主题式提问教学法来改变阅读教学格局。

[参 考 文 献]

[1]董志彪,李文光.网络环境下主题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