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健康教育的类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的类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教育的类型

第1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72例患者及家属行出院后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其中男25例,女47例,年龄19~76岁,其中大专以上22例,中专或高中40例,初中以下10例。

2 家庭护理的内容

2.1.1 饮食上应尽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食动物血、蛋、鱼、虾、萝卜、洋葱、海带、木耳、西红柿及草莓、香蕉等,少食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戒烟、酒,避免进食诱发关节炎的食物如: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食物。

2.1.2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患者居住的地方应阳光充足,空气对流好,保暖措施齐全,避免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加重患者关节疼痛,另外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活动受限,对于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应放在患者就近可取处,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患者过度依赖家属,丧失自理能力。

2.2 休息与锻炼

2.2.1 在疾病发作期及关节疼痛剧烈时 应避免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关节保暖,可用热毛巾湿敷疼痛部位,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或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2.2 疾病缓解期 关节疼痛不明显或关节疼痛缓解时可适当活动,避免关节废用,如:可做肢体伸展、散步、手部抓握等活动,也可做理疗、按摩等。

2.3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才能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应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添加或减少药量,或觉得症状缓解而停药,加重再服药,向患者讲解停药的危害,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消化不良、上腹痛、恶心、呕吐、满月脸、水牛背,血压、血糖升高等,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因此应定期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2.4 心理护理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致残率高,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从而带来很多问题,如:丧失劳动力、经济困难、家庭不和谐等,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失去生活的勇气及治疗的信心,此时患者家属及家庭成员应给予理解、帮助、鼓励,从心理上、生活上、经济上给予支持,使患者在心情愉悦、家庭温馨的气氛中治疗疾病。

3 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和患者复诊了解患者出院的生活情况,72例中通过反复的指导及讲解后近60例患者复发次数减少、疼痛及心理等不良症状明显缓解。

第2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107-01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复杂,可以出现多关节损害好多脏器受累病变。药物治疗、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RA的患者非常重要。传统的观念认为RA是不治之症,是不死的癌症。因此多数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联合药物正规治疗RA效果良好,多数患者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临床上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药物治疗、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RA患者的作用极其重要。

1 药物治疗

RA患者药物治疗包括早期缓解疾病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生物制剂和选择性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许多中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1000万RA患者,以上药物治疗对多数RA患者有确切效果,大多数RA患者经早期药物治疗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不会出现关节破坏及器官损害。但是也有部分RA患者对常规DMARD药物(如甲氨碟磷、来氟米特、羟氯喹、中药雷公藤、白勺等)治疗反应差,病情顽固,反复迁延,后期骨质疏松、关节破坏导致残疾多为不可逆改变,极难恢复。此类患者使用小剂量激素或生物制剂可以获得疗效。目前,临床日益重视RA疾病的骨破坏与炎症分离现象,人们一直在寻找有助于骨重建因子的药物来解决RA患者骨密度(BMD)下降问题。观察发现,云克具有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1]。应用云克(鍀-99-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治疗可以起到止痛、消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云克还具备延缓骨质破坏、抑制骨吸收、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对RA患者的骨侵蚀具有修复作用。其促进骨生成、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作用确切[1],从而发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作用 [1] 。该药物治疗RA的优势越来越被临床看好。

近年国内外许多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对RA疗效较好。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具有多效性:调节血脂和免疫功能,具有治疗RA的作用[2],同时可修复骨的显微结构,使骨强度得以加强,具有增加骨密度作用[3]。尤其是对于长期病情反复导致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股骨头坏死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他汀类药物应用还发挥着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等[2]。对于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股骨头坏死也有治疗作用[3]。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对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炎症因子的分泌和释放有抑制作用,能够降低RA 的活动度。

2 心里护理:

心里护理对提高RA患者的遵医行为,缩短疾病被诱导缓解的时间,减少或消除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临床观察发现,多数RA患者存在显著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 RA病人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66.2%,焦虑症状检出率为70%。这种焦虑和抑郁病情活动,也许是因疾病过程中的慢性关节变形等因素引起 ,也许是这些患者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质 ,其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随着RA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劳动力丧失,从而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由于RA不能根治,一旦停药或受到外界刺激容易复发,许多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应告诉患者RA的关节侵蚀破坏多数发生在发病的1-2年内。在发病初期如果得不到正规治疗,会很快导致关节畸形和破坏,功能受损,加大治疗难度,降低生活质量,患者在病痛和自身机能变化当中体验到一些灾难性的心理压力 ,这种灾难性的想法会增加疼痛、抑郁、残疾的感觉。另外 ,关节炎患者得到正性支持可能会降低抑郁情绪 ,负性支持可能会加重抑郁。告知患者应接受早期正规治疗,定期医院复诊,应加强用药指导。研究发现,疼痛越严重,患者的抑郁症状越严重。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评估患者的疼痛,并把减轻病痛作为评价护理效果的目标,以减轻患者的心理抑郁症状。如用行为治疗控制病人疼痛、放松训练控制疼痛以及必要时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处理病人生理症状的同时 ,应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 ,了解和掌握一般的心理治疗方法。这样可以加强药物疗效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很重要[4]。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在给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消除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通过加强对RA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认识疾病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自我保护意识。RA患者的治疗以口服药为主,需要长期用药,个别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应加强用药指导。不能擅自停药,服药期间注意检测药物副作用。生活宜忌潮湿、寒冷,过度疲劳、精神刺激、生活不规律都可致症状加重。RA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止寒冷的刺激。起居有规律,急性期注意休息。多吃鱼油、含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摄入高脂、高糖、辛辣刺激性强的饮食。饮食治疗改善患者关节炎症状的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疗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化瘀止痛、行气活血的许多中药对RA有独特的辅助治疗效果。RA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关节骨质较为脆弱,要注意防止关节损伤,有意识的保护好关节。定期复诊目的是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要盲目轻信虚假广告,避免滥用药延误病情。临床观察发现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遵从行为差异有显著性。健康教育后增加了患者认识疾病的知识,树立了正确的健康信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遵医行为明显增强,能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减少或消除了抑郁和焦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不良情绪的调节能力,疾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4]。因此关注涉及到心理健康及疾病的康复治疗方面的问题,对提高RA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张萌萌,等.云克(鍀-99-亚甲基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骨吸收、骨生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诊断学,2002.9(4):255-256.

[2] 张绍君, 靳洪涛,等.他汀类药物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 11(12):110-113.

第3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盆腔炎;乡镇医院;护理效果

盆腔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乡镇医院的患者[1]。因此,患者掌握盆腔炎的相关医学知识是尤为重要的,不仅提高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而且可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于2009年3月-2013年5月接收盆腔炎住院患者136例,现报告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9年3月-2013年5月接收盆腔炎住院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健康教育组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5.6±3.4岁,学历类型:小学:24例,初中36,高中8例,对照组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5.9±3.6岁,学历类型:小学:26例,初中33,高中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学历类型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组对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一是为患者住院时为安排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并了解病房制度,让患者多进行卧床休息,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性;二是针对性健康教育,应该告诉患者个人卫生的防范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性生活以及性生活后的卫生情况;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多数患者患病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包括会产生焦虑感、不安感等不良情绪,并以自己最大的能力范围内满足患者的请求;四是指导患者健康的饮食情况,并告知患者需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出院后避免发生过度劳累并需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患者还应该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患者满意度,达标标准是以健康知识问答表来考察患者对盆腔炎的相关知识和预防知识均是否全面掌握和了解,100分为满分,85分以上为达标。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5.0软件分析表中数据,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

2结果

2.1分析达标率和满意度

由表1可知,健康教育组的达标率为64(94.11%),患者满意度为66(97.06%),对照组分别为46(67.65%)和47(69.12%),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盆腔炎在妇科疾病占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健康教育显得愈来愈重要。乡镇医院就医的大多数患者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因此健康教育的应用对于乡镇医院显得更加具有意义[2]。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方式,不但可使患者接受有利于患者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还可以改掉患者的不良生活和卫生习惯,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3]。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其还可以调整患者的心理心态,增加患者的积极配合性,也能充分了解盆腔炎的知识,这些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非凡的意义。

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乡镇患者对于盆腔炎相关的疾病知识了解的较少,应该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可能会导致盆腔炎的原因和盆腔炎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后果[4];二是向患者详细讲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包括生殖器的卫生情况和经期禁止等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应该定期做常规的妇科检查;三是患者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四是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相关的指导,包括多吃水果蔬菜,增强营养,补充维生素等,注意经期的饮食忌辛辣,多吃清淡的食物;六是在患者出院前,安排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述,并向患者发放宣传册以保证患者能更好的了解和理解,对于某些特殊的患者可以进行个别讲解[5]。

本课题主要针对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乡镇医院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和评价,其结果如下:健康教育组的达标率为64(94.11%),患者满意度为66(97.06%),对照组分别为46(67.65%)和47(69.12%),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黄亚芬.健康教育管理单在骨折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广西医学,2012,34,(8):1094-1095.

[2] 方斌,杨海韵.骨折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9,22,(6):478-480.

[3] 杨洪菊,沈传侠,徐燕.住院病人护理需求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7,7,(8):18-22.

[4] 施秋桃,黄金姣,曾志羽.浅谈提高护生医学沟通能力的培养[J].广西医学,2010,32,(9):1139-1140.

第4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脊柱结核;健康宣教;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88-02

脊柱结核属骨结核,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在骨结核中其约占50%左右[1],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法给予治疗,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增加了并发症发生机率,对患者预后有较大影响,近些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在临床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护理路径是医护人员共同制订的护理目标,使患者可以获得有时、有序、有效护理,患者与家属也可参与到护理之中,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效果[2],本文选取脊柱结核患者43例,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给予健康宣教,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脊柱结核患者8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在37―76岁,平均年龄为51.4±3.7岁;患者的病程在1―12年,平均病程为5.3±2.6年。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胸椎结核14例;腰椎结核20例;胸、腰椎结核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在41―72岁,平均年龄为57.3±3.4岁;患者的病程在1―11年,平均病程为5.1±2.9年。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胸椎结核17例;腰椎结核21例;胸、腰椎结核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相关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1)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向其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手术方式与注意事项等。(2)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训练及有效咳嗽。(3)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4)患者出院时,告知其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给予健康宣教,详细内容见表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理临床路径是在护理实践基础上归纳、制定的一整套具有规律性、连续性、科学性的护理计划,让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患者服务[3-4]。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使之能够自觉地选择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和方式,其是传统健康宣教的深入。健康教育路径是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计划表与时间表,护理人员按照表中规定内容,逐项落实,避免了漏项,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增加了护患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与叶利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中,体现出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曾丽雯,方海云,黎海东,等.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0,14(08):951.

[2]叶利,何清义,吴新军,等.健康教育在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2,26(01):32-33.

[3]刘淑英,郑红,陆芳,等.脊柱结核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2,19(11):1756-1757.

第5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一、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据此有人说,“心理健康”是作为一,项教育内容提出的,不能把它作为一门课程看待。其实,这是一种误会。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一般认为,课程有三种涵义:第一,课程作为学科既指一门学科和一类活动,也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各种活动的总和:第二,课程作为目标计划,是指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的预期结果;第三,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从课程的涵义我们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门课程。

另外,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更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课程。

当前,课程内涵表现出如下一些发展趋势:

第一,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第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的价值,

第三,从强调教材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第四,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第五,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第六,从只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教给学生一些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心理品质、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验,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一提课程,有些人就把它等同于学科课和正规的课堂教学,于是认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对待,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对待,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实践表明,学生之所以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是因为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得到心灵的放松。

目前,许多学校有意或无意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使之成为一种“空无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把这个“空无课程”转化为“实际课程”,是许多学校所面临的并需要认真解决的课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其理论依据

在课程理论和实践中,典型的课程类型有: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以学科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素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第二,以经验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获得经验和体验作为课程的支点,强调活动、实践和心理训练。

第三,以问题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问题作为课程的切入点,强调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这三种课程模式分别以不同的课程流派为理论依据,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它们的涵义如下表表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组织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一种综合性课程,其综合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不是“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不是“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也不是“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而是“问题一经验一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强调“问题”旨在提高它的针对性,强调“经验”旨在提高它的活动性,强调“学科”旨在提高它的系统性。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综合。所谓“核心课程”是指,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共同学问或普通教育,所谓“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所谓“选修课程”是指,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选择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为重点,所以说它是核心课程,在某些年级应当成为必修课程。就解决心理问题而言,它又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个别性,所以,常常采取专题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的形式。单就课程形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也常常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综合。所谓“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正式课程:所谓“隐性课程”是指,对学生的知识、心理、人生观、价值观、态度等产生影响的各种学习环境。教育部明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显性课程”的依据。然而,“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远远超出“显性课程”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此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心理影响。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教育工作的综合。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以外,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即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综合。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及评价学习结果的整个过程。在教育界,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其特点是从人的行为出发,通过行为控制完善人的行为。

第二,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如布鲁纳的“发现学

习”,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加涅的“指导教学”,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等。主要特征是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主要特征是以“完善人格”和“自我实现”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上三类教学设计模式共存,都有其合理性。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曾经如此评价这三类教学设计模式:《管子・权修篇》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重视外显行为的改变,可视为“树谷”工作,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重视知识获得,可视为“树木”工作,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人格培养,可视为“树人”事业。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应当采取兼容并蓄的教学设计。这里所说的兼容并蓄不是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而是指教学方法。因为,在教学目标上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教学内容上,虽然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切入点不同,框架结构有很大差别,但是,它们所涉及到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或者说大同小异。在教学评价的问题上,几乎一致认为,必须注重过程本身的价值,绝不能仅仅采取考试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有些教师擅长“提示型教学法”,往往只采用口述形式进行教学。

有些教师擅长“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法”,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

有些教师擅长“自主型教学法”,教师往往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地解决,在学生需要时提供适当帮助。

以上三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各有利弊。“提示型教学法”适合于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法”适合于彼此影响、相互启发和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自主型教学法”适合于独立探索、发现和自主性人格的发展。三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它必须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其实施原则应当包括:

第一,综合性原则即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讨论、活动、训练、暗示、辅导、咨询等方法综合运用。

第二,活动性原则即充分解放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

第三,自主性原则即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相信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针对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育,也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如此才能收到实效。

第五,开放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围很广,涉及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

第六,过程性原则即注重过程本身的价值,坚持过程性评价。教师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应当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一起探讨问题;在共同探讨问题时,教师不应采取灌输的方式,应当保持中立,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而且无须达成一致的意见。

第6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中图分类号]R36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79-01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1)我科对癫痫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8月-2010年2月,共行癫痫手术60例,年龄4-60岁(32岁),其中颞叶癫痫48例,非颞叶癫痫12例。单纯病灶切除50例,胼胝体切开8例,大脑半球切除1例,功能区皮层电凝热灼1例。40例实施了正规的术前健康教育(单纯病灶切除30例,胼胝体切开4例,大脑半球切除1例,功能区皮层电凝热灼1例)。20例只进行一般术前交代(单纯病灶切除20例,胼胝体切开4例),结果发现,经过正规术前健康教育的患者及家属,术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明显要高于后者。

2 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2.1 间接健康教育

将常见问题、大众化问题利用宣传栏及发放健康手册等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文字简洁且通俗易懂。

2.2 定期举行健康讲座

护理人员根据病房内患者及家属要求安排健康教育讲座,组织患者及家属学习,鼓励患者及家属在学习中的提问并积极解答,定期抽查患者及家属掌握的情况。

2.3 健康教育计划

妥善安排好教育时间,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制定适合每个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并保证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将教育项目和内容指定成标准护理计划(附表)

健康教育护理计划

2.4 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2.4.1 心理指导

(1)对于需要手术的癫痫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手术患者,根据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不但包括疾病知识,治疗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与健康心理指导。(2)强调通过手术可以治愈或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2)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及预期效果,讲述手术的大致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并请接受手术患者与其直接交流,使患者及家属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癫痫类型,病程长短,发作形式,术前评估,有针对性的接触病人的思想顾虑,及时解除,使其在接受手术时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4.2 癫痫知识的教育

(1)癫痫手术患者为病程长、发作频繁、药物难以控制患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的介绍手术治疗的优点和方法,和此患者手术的适应性,使患者对自己的手术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2)患者家属癫痫知识的宣教也很重要,因为疾病致贫,许多家属对手术的期望值过高也将成为术后效果满意程度的关键。病情不同决定着手术方式的不同和手术的效果。手术有时并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全部要求,我们术前有针对性的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在征得家属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2.4.3 术前教育

(1)禁止患者及家属串病房防治交叉感染。术前为保持局部清洁应洗澡、剃头,防止局部感染。

(2)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便秘、尿潴留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致血压升高,出现颅内出血的危险。

(3)指导患者按规定禁饮食,防止术中、术后并发恶心呕吐而使胃内容物返流甚至引起误吸。

(4)简单告知手术需要的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及恐慌,征得患者配合,保持患者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

2.4.4 术后教育及指导

(1)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对患者家属做有针对性指导,如颞叶癫痫手术后病人多有短暂的神经精神症状,额叶癫痫有可能出现语言障碍,手术头部引流需短暂的肢体约束等。避免患者家属出现恐慌及焦虑,影响患者自身情绪。

(2)提醒患者及家属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感觉,定向力,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要及时汇报给医务人员,以观查有无手术的副损伤。

(3)手术或姑息性手术后,一旦癫痫发作,要正确对待,及时用药。

(4)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说明正确服药的重要性,防止家属过于期待手术,忽视药物的加强治疗。

(5)术后早期训练语言功能及记忆力床上活动四肢,拆线无异常早期下床活动.逐渐恢复运动功能。

2.4.5 出院指导

(1)术后无症状发作亦需要服药1-2年待痊愈无症状停药。

(2)姑息性手术术后服用抗癫痫药准确及时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减药或停药,如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3)告知患者戒烟酒,高维生素饮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情绪激动或紧张,根据病情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过劳。

(4)按时来医院复查(第一次:术后3个月,第二次:第一次后的半年,第三次:第二次后的一年)。如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查。

3 效果评价

自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以来,患者及家属普遍反映住院期间,不但得到了护理人员优质的护理,使身心顺利康复,而且通过接受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学到了很多知识病人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对整个手术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加主动配合治疗,应对能力也大大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实施健康教育也激发了护士们求知欲望及责任心,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和满足,形成了人人主动学习,求知若渴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第7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75-01

【关键词】健康教育 高血压

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某一类疾病病人制定的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是内科危重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病在疾病死亡原因中所占位置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下面就我科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

106例病人,均为2007年01月-2008年01月,我院内科住院并确诊的高血压病,依据1999年WHO/ISH的确定的诊断标准。男67例、女39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高血压病史5-35年,平均11.8年;文化程度:大学以上27例,高中及中专30例,初中24例,小学

21例,文盲4例。职业:干部29例,工人24例,农民22例,教师28例,其他3例。

2 方法

2.1 主要内容 入院时:管床医师、责任护士、环境、作息、探视、陪护制度、物品摆放、保管、入院健康评估;各种检查目的、注意事项。第二天:饮食、心理指导。第三天:药物治疗目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第四天:高血压的病因、症状、保证、治疗方法、遵医行为的重要性。第五天:运动类型、程度、时间、注意事项。第六天:生活的规律性、注意睡眠和情绪变化,了解高血压病的表现及应对方法。出院前:自我监测病情,日常生活指导等。正确测量血压、心率、脉搏、自我保健知识和危险因素的预防等。

2.2 实施方法 根据病人对内容的了解,在健康实施及评价表上教育项目栏内写上相应的字母(病人能说出教育项目的80%以上者在评价栏内写“A”表示,能说出60%-80%者在评价栏内写“B”表示,60%以下者写“C”表示)。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并重点强调个体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

3 结果

3.1 满足了病人角色的心理需求 当病人住院时,其心理需求往往比生理需要更重要,不论原有的社会地位如何,都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和照顾,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及时得到有关本人康复的信息和良好帮助,尽快恢复健康。

3.2 提高了护理质量 健康教育的实施,使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具体化,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而病人能接受相关知识的进程是连续和完整的,从而弥补了随机教育中内容无计划,不完整以及一次灌输内容太多,不易被接受的缺点。

3.3 提高了护卫的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具有可施性和时限性,在规范了护理行为的同时,由于对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断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及病人在住院期间既治疗好了病又掌握了防病的知识和技能。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了新认识,增加了学习兴趣,这种周而复始的健康教育过程成为护士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

3.4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使护士工作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增加了病人对护工的依赖和信任,建立主动―合作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能主动的治疗、积极获取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相关知识,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从而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总之,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是高血压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健康教育不仅改变了群众的知识、态度、行为,使他们对高血压建立正确的认识,医师利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指导和开展非药物治疗使各型高血压病人能受益。因此,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中有作广泛的应用。

第8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病人6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45岁~80岁(64.2岁6.2岁);疾病类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14例,脑出血18例,脑梗死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收集同期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内科病人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5岁~80岁(63.9岁7.0岁);疾病类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15例,脑出血17例,脑梗死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具体如下:

1.2.1 成立规范化健康教育小组与人员培训选取我科护理人员4名,成立规范化健康教育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重要性,熟悉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具体工作方法及有效沟通的形式。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病人入院起,小组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病人交流,详细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寻找与病人的共同话题。注意保持谦逊温和的态度,神情专注,恰当应用语言交流技巧,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3 心理教育

神经内科病人因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易出现烦躁易怒、焦虑,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开导和安慰病人,培养其健康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及护理。

1.2.4 疾病知识的宣教

向病人讲解神经内科疾病的一般病因、高危因素、诱因、临床症状、体征、病程、治疗方法、药物的副反应、用药的注意事项、康复锻炼的步骤及方法,告知其简单的护理技巧、注意事项、自我保健知识等;使病人了解饮食、生活习惯及情绪状态对疾病的影响,调整自身的不良习惯,向积极的康复要求发展。同时列举治疗成功的临床案例,提高病人的信心。

1.2.5 家属的健康教育

多数神经内科疾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属协助,因此要注意取得病人家属的信任,定期召开家属座谈会,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参与护理计划,讲解疾病护理知识,进行相关操作培训,解答家属的疑问。

1.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病人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予功能锻炼方面的指导。

1.3 观察指标

出院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并比较两组病人对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我科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共设计10个问题,总分100分,80分~100分为优,60分~79分为良,60分以下为差。对我科护理满意度为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第9篇:健康教育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工作要求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由于心理失调引发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尤以心理素质为甚。2001年10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一项对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其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且近年还有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违法犯罪现象也让人触目惊心。这一切表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从许多成功人士的身上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仅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些事业失败、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往往是与其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乃至成功的挑战和考验有关。所以,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迫切要求

学生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以学生为本,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从根本上讲,心理问题的解决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反之,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具备心理学知识,对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一)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除了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气质类型不同,心理活动特征也就不同,对事物做出反应的速度、强度以及灵活性上也就有差别。对待不同气质的人,应做到因人而异,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正确把握工作类型,做到以学生为本

心理辅导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工作,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工作类型,树立正确的态度。首先,要尊重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等。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和接纳,是温暖的化身;尊重意味着平等,即放下教师的权威身份,在同一出发点和角度上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保护学生的隐私。其次,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要真心实意和设身处地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才会对倾诉者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排解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找到发展的方向。

(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心理辅导计划

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品德、学习、性格、家庭情况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以提供心理辅导的依据。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之后,制定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计划,找出共性的问题制定团体辅导、小组辅导计划,如自卑、惰性、嫉妒、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对有个别问题的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进行个别辅导,追踪辅导。

三、结束语

作为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认真作好疏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