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思想范文

经济发展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发展思想

第1篇:经济发展思想范文

关键词: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035-02

低碳经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它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是一种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环境保护的新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低碳经济思想的提出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能源被过度开采,废弃物被任意排放,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重持续增加,这一事实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人类开始为解决问题做出不懈地努力。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出版了名著《寂静的春天》,抨击了人们对环境的种种错误做法。1966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重要论文,认为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必然构成一对相互对立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就必须让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第一次系统地考查了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之间的进步关系[1]。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旨在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完成了《斯特恩报告》,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呼吁全球社会必须采取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遏制全球气候暖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全球人类共识,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各国都在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2009年,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大会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尽管该草案最终未能通过,但是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双轨制”的谈判原则,并且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同时满足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计划,之后围绕这一战略又相继出现了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它们是人类对传统错误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是为探索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做出的积极努力。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不断做出新的改变与尝试,而低碳经济是继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之后在生产与发展模式上的又一新变革,这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成果。

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政策措施等手段实施的一场能源革命,旨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从而减缓气候变化,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形态。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的特点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手段,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2]。

三、生态思想

从现代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以生态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从生态哲学的高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在论述中蕴含了对生态环境及生态危机等问题的关注。而低碳经济正是生态思想的实践新模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必然选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这一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马克思鲜明地指出:“自然界,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不断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3]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离开自然界而存活,作为社会的产物,人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产物,其生存和发展终究要依靠自然界来实现。

其次,自然是人活动的要素。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由此可见,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自然,它一方面为人类的活动提供生产要素,进入人类的活动,另一方面自然又是科学活动的对象,是人类生产活动要素的自然,存在于人类的科学活动之中。

最后,劳动是人类活动和自然联系的纽带。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人类活动的要素,而人类活动和自然则是通过劳动联系了起来,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4]可见,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要想充实地生活,就必须善待自然、尊重自然、维护自然的有序稳定发展。

四、在生态思想的指导下发展我国低碳经济

生态思想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问题,其主要观点和理论精髓对于指导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关键时期,向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诸多障碍,“高碳模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在其思想指导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低碳经济。

(一)宣传低碳经济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地方画面。”[5]所以,我们在构建生态系统,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人类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这些生态理念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路,而广泛地宣传是使群众认识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增强低碳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对待能源问题兼顾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通过消费方式的创新来推进低碳经济,在生活中自觉成为低碳活动中的一员。

(二)变革生产方式

科技的无限进步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但科技进步不能解决人类的一切难题,有时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例如:有时经济增长要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致使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生命处于危险之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粗放式的特点,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都超过了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经济模式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并且要搞好节能减排工作,从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做起,为促进生态建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全球气候做出应有的努力。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与方法并非是固定的,各个国家在实践领域的践行过程中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会认识不清,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因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出适当的、有意义的借鉴,而不是盲目地模仿与照搬他国的经验。比如,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组织的低碳活动,学习发达国家为发展低碳经济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引进国外资金、节能新技术、管理机制和经验。只有结合中国发展的现状,从具体国情出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事求是地实践与总结,形成良好地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才能使我国的低碳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M].李宝恒,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44-4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0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第2篇:经济发展思想范文

我国经济的发挥与农场经济密不可分,但是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各种思潮不断涌入,这就造成了农场企业员工思想上的一些不稳定,这个时候政治思想的有效开展,就显得尤为很重要,新的使其,各种思想相互交织作用,必定会对员工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不使其向着更加不良的方向发展,政工人员一定要把握好工作的力度和方向,结合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控制,同时还要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够使员工将企业发展自身的命运联系到一起,进而全面推进农场经济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农场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如今的经济社会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发展的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农垦企业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农垦企业与别的企业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使近年来一些农垦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农垦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经济上的效益,然而农垦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做到与该企业经济发展程度保持相同,就会导致农垦企业内部环境难以得到稳定,阻碍了农垦企业的整体发展,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农垦企业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的作用,能最有效的激发干部群众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并高效地推动农垦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农垦企业是目前农垦企业迫切的任务。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农场企业中的开展

1.干部员工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够主动工作,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利润,这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使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劳动都确保有效,保障劳动效率,这是企业管理范畴的事;第二,要使每一名干部员工都能够心情舒畅地、全身心地主动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便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的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干部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首先要提升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只有把企业看成是本身的,确信在本企业工作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确信在本企业工作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第二,牢固树立对企业发展的信心,确信企业是有前途的,从内心相信企业的明天会更好,确信本身能够与企业共同成长;第三,要让干部员工感到本身在企业中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心情舒畅,没有压抑感;第四,要让干部员工明白本身将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端正态度,把工作渗透到生活中去,与干部员工成为朋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对解决困难要有责任感,用真心去解决问题。要尊重工作对象,尊重每一名干部员工。在一个企业中,每一个人所付出的劳动的含金量是不同的,每个岗位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这在分配上已经体现出来了,但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企业中必要的,岗位之间没有贵贱之分,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受到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做到一专多能,思想工作者只有博览群书,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加强思想修养,才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干部员工,用广博的知识去充实他们,用积极的环境去熏陶他们,只有讲好大道理,讲实小道理,从而增加思想工作的知识性和吸引力,使干部员工愿意听、记得住、心里服。思想工作者要说服别人,先要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形象,只有这样,做思想工作才有感召力,才有说服力,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3.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经常抓、反复抓,贯穿于干部员工工作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思想工作者不但要细心,更要有耐心,还要有责任心,要坚持跟踪问效。在做完工作后,要继续跟踪了解其思想变化情况,看思想觉悟是否提高,看行为表现情况,看工作态度情况。思想工作者要善于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细节中观察干部员工的工作态度,从中捕捉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思想工作的思路。思想工作者应当把每一名干部员工都看成是本身的伙伴,而不仅仅是工作对象,要通过各种方法把本身了解的情况与干部员工沟通。要让他们知道,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帮助他们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个人成长成才的途径,以此树立对企业的信心,恢复到正常的工作中去。

第3篇:经济发展思想范文

回顾过去的几年,我们大理州的工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倍增计划”实施。提前一年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第一轮工业“倍增计划”目标任务,各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启动了第二轮“倍增计划”,工业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二)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大体形成了电力、烟草、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建材、优势农产品和生物资源深加工六大支柱产业。

(三)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已经表现出了一种比较好的态势,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和企业已经淘汰或正在淘汰。

(四)生态理念得到落实。绝大多数企业基本实现污染或做到达标排放,单位产品能耗下降,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取得初步成果。

(五)是企业优势发挥明显。部分企业根据各自在市场、资源上的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同时,我们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偏小;二是企业外向度不高;三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有很大的差距;四是品牌小、散、杂。

对于我们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要解决好它,就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我认为就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确立危机意识。一定要以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加快我们工业经济快速的发展。

(二)要破除落后观念。一定要破除两种观念,一个是自以为是的观念,一个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确立“四个引进”的观念,要引进理念,引进人才,引进管理,引进资金。

(三)要抢抓发展机遇。一定要把握住交通不断得到改善的这么一个机遇,积极投入到全球、全国、全省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争取发展的主动权。

(四)要不断深化改革。一定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管理上实现新的突破,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五)要不断扩大开放。一定要以开放的意识,包容的心态,树立形象,以良好的环境,争取外部支持。

工业发展上,我有这么几个观点,要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推动,在具体工作中抓好。

(一)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招商引资来推动工业发展,这一点坚决不能动摇,要作为重点工作抓好。一定要营造好环境,策划好项目,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吸引项目进来,要“靓女先嫁”,尽快在企业条件好时,引进合作伙伴,实现股份的多元化,增资扩股,不要一股独大。

(二)坚持把企业上市作为解决资金瓶颈的重要方式。上市是最重要、最好的融资平台,尤其在当前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上市是最好的融资渠道。企业有一些畏难情绪,要迎难而上,要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积极推动,遇到困难,我们首先要在改革上求得突破。企业上市对政府的要求很高,做好了,反过来会推进政府改进服务,因此再难也要上。只有通过上市,企业才能走向全国、全世界,对企业也是一种宣传。我们州要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利润,要发展成为创业乐土,大家都来淘金,今后就能打发展。

(三)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保证,要保持产品市场优势,就需要不断地研发,不断地有新的技术成果出现,这是企业生命力、企业活力的根本。所以,技术创新,我州工业企业必须常抓不懈,我们的农用车市场需要创新,制药企业也要创新,要不断开发新产品。

(四)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首先要扶持号龙头企业,,其次要加强基地建设,使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政策向龙头企业聚集。乳业上,我们的基地建设跟部上,目前牛奶职能满足25%,要扶持大的龙头企业。要研究解决核桃、蚕桑、优势农畜产品、蔬菜基地建设,使其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益。

第4篇:经济发展思想范文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掌握情况、把握规律、打开思路、创新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各级领导的一项基本功。思想政治研究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和部署,围绕社会思想政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来确立研究课题。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推动发展 研究

景德镇市是江西省的老工业基地。全市国有集体制产业职工约11万人,其中以陶瓷工人为代表的大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有效贯彻中央精神,推动瓷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把握要求,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可以说,它是在精神层面搞建设、思想领域抓工作。新的形势、新的实践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落实8.19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在8.19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在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中,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人员管理、企业文化的导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还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领域发展和改革作出纲领性部署。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工作实践、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迫切需要,对于不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领会理解,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引起了人们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反映到思想道德领域上,容易出现思想道德失范,诱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表现在企业上,引发了诸如企业事故、矿难事故、三聚氰胺、剖胸验肺事件等问题,损害了公众利益,危害了社会稳定,影响了企业发展。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的企业,是不可能有长久生命力的。一个没有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是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形成团结文明、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形成公平正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着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抓住中央支持中部地区和革命老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突出凝神聚气,突出提振精神,突出化解矛盾,力求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上有更大作为,在加快瓷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上有更大作为。

第5篇:经济发展思想范文

关键词:  可持续   发展   经济

 

引言:所谓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社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总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延伸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 

 

一、 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研究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决定了以可持续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讲,传统经济也就是传统社会生产方式、人类自身关系及其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映。 

如在传统经济中,受人与自然对抗认识的支配,那些非市场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不被作为经济资源和财富看待的,并日认为它们的供给是无限的,不考虑经济活动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作为经济学追求的目标,由于传统发展思想和理论指导,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不良恶果,如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产生了产品分配中严重的两极分化,并由此引起了国际间和国内各种政治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而且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姚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必然要对传统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以寻求能满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生存(这是人类社会的最大福利目标)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也就产生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比如: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使得中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2005年中国得到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而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吸引的外资大约是2500亿美元。如果中国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给外商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政府已把吸引外商投资作为实施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有对中国内部经济调整作了很大影响,促进了各种大型工程的实施。二、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价值来表现,并以价值的变化来反映其规模变化的,但仅考虑价值的变化而不考虑其他的变化,那么经济发展很可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分析经济发展,在注重价值分析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其他方方面面,将它们与价值分析结合起来。 

人们知道,在传统再生产分析中只考虑价值的生产与平衡,只要价值的生产是以扩大的方式进行、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该生产、经济就能正常进行,但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则不仅要求价值生产的扩大和各部分之间比例的正常,而且要求价值的生产与其他各种流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且这种比例的要求更严格,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进行下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就是因为其他各种因素,其中尤其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变化不能满足其要求的产物,所以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其他环境相适应。 

保持经济系统稳定和发展,如果能量和自然资源输入经济系统的量,超过了自然系统再生产这些能量和自然资源的速度,就会出现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结果。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就是因为传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能量消耗的速度,超过自然界再生产它们速度,使经济发展难以长久持续的结果。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事业,实现这项事业对我国来讲更显重要和迫切。因为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更恶劣,资源短缺状况更严重,所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为强烈。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条件、因难、思路和途径等、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    经济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其发展模式是什么,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因为如果仅仅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社会公平公正、公众参与等这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或共同范式而没有特定的战略模式,是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些基本要求只能在特定的模式和在具体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而特定的模式与经济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国情中是不同的,如对公平与公正的理解,不同的文化对它们的理解也就不同,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方式与程度也不同,所以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必须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特定模式。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最主要的就是生态环境和资源满足不了传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与世界各国或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酷程度和资源的短缺程度是非常高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需要,成为我国最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6篇:经济发展思想范文

以劳务经济的思想发展劳务输出

劳务经济属于要素经济,与“金融货币经济”等一样,以各自对应的单一要素为主进行经营,各自成为一种独立的不同于主体经济的系统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要素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其中,金融经济、物质资源经济、贸易经济、知识经济、甚至劳动力经济都已产业化,相比之下,劳务经济的产业化发展相对落后。以往我国劳务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劳务经济的观念不强。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统配转换到市场经济的自主择业、自主用工,劳务经济才逐渐发展起来。

“劳务经济”理论,深化了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观念,阐明了培训与就业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理论关系,从而揭示出应重视就业安置环节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这为我们更加重视就业安置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要促进劳务输出的发展,建立并大力倡导“劳务经济”的概念和理论非常必要。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田小宝――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劳务经济的关键

劳务交易活动包括劳务供给、交换、消费、偿付等,是劳务经济的主要内容。劳务市场是调节劳务经济的机制和运行载体。在劳务经济运行过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在劳务需求量不断增大、需求种类不断延展、需求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劳务提供者的素质对于实现劳务交易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无论在国内劳务市场还是在国际劳务市场,我们随处可见那些有一技之长和较强服务能力的人优先得到工作机会并获取较高报酬的实例。即使是从事简单劳务,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素质和基本的劳动服务能力。素质的魅力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优胜劣汰规律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既然这个事实已为大家所共同认知,那么,如何提高劳动者素质,或者说如何加强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就成为劳务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 荣――

开发劳动力资源要统筹规划

城乡劳动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包括以下一系列指标:农村土地城镇化与农村居民市民化的协同推进,城乡劳动力剩余情况的不断改善,劳动力配置和流动成本的降低,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不断提高等。应树立全国和地区间一盘棋的观念,改善劳动力转移模式,变轮换式流动就业为稳定就业。城乡就业统筹不仅是一个地区的统筹,也是地区之间的城乡劳动力就业统筹。因此,政府在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方面要坚持一盘棋的观念,不但要防止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而且要注意克服重本地、轻外地的倾向。

第7篇:经济发展思想范文

一、深刻认识市情、总结经验教训,是我们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基础所在

长期以来,舟山地处偏僻的海岛地区,又一直是东海前哨、军事要地,基础设施欠账多,要素共享条件差,重大项目投入少,经济发展成本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舟山的发展空间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领导全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作出了一系列符合舟山实际的重大部署,明确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园城市、海岛和谐社会“四海”目标,理清了“3×3”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一体两翼空间框架和本岛北生产、南生活功能定位,并大手笔建设以大陆连岛工程为标志的全面接轨大陆的路、水、电、通信综合性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可以说,正是解放思想让我们综合实力跃上台阶,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问题和不足。去年我市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从国际经验来看,进入这一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重要关口”,如果举措失当,应对失误,经济社会发展有可能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陷阱”。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舟山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要素配置比较薄弱、科技人才支撑有限、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空间布局亟须整合,经济发展的动力仍然依靠资源大量利用、投资拉动,下步发展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要素制约、环境保护压力、技术创新瓶颈、城乡社会和谐等深层次矛盾。当前国际国内区域间经济竞争愈加激烈,产业、资金、要素、人才转移和流动更加频繁,舟山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进则退、少进慢进也是退,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二、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是我们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方向目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海洋国家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本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对于我国而言,陆地自然资源人均量远低于世界水平,资源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依托海洋蕴含的巨大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从全省来看,省委、省政府已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推动全省转型升级的一个重点突破领域,作为全省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我们需要跳出舟山看舟山,在新时期的更高起点上谋求更大的发展,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选择我们的城市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升级,推动海洋经济的大发展、港口城市的大变化、基础设施的大完善,进而带动舟山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

一要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上有新思路。坚持“以港兴市、工业富市、服务强市”,做好“转型、发展、培育”,大力推进“六大基地”建设,提升有鲜明海洋经济特色的产业发展水平。船舶工业要着力做好“强、特、长、大”四篇具有舟山特色的文章,做强舟山船舶工业大型化、规模化优势,做特舟山船舶工业特色化、精品化优势,做长舟山船舶工业产业链,做优舟山修船产业,提高船舶工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和贸易流通等综合服务能力。水产品加工要加快推进行业整合提升,瞄准国际海洋生物、海洋药物前沿高端技术,用现代先进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加工技术,向特色食品、保健品、生物医药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档次,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临港石化要抓住宁波—舟山被省列入国家沿海临港重要石化基地的机遇,积极推进六横小郭巨石化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加快中化大型石化项目前期工作。港口物流要大力拓展和提升港口功能,在巩固大宗散货优势的同时,重点突破集装箱物流,加快建设港航指挥中心和港口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积极谋求保税物流园区等政策,提升港口服务效率,推动中转、仓储、配送发展层次。海运业要突出港航联动,优化运力结构,提高船舶运力吨位,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特种运输和海进江运输业务。依托港航发展,加快发展涉外、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等现代涉港服务业。海洋旅游要大力推进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型特色旅游交通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舟山群岛”整体品牌。大力培育再生能源利用、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

二要在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上有新进展。迎接大桥时代、打造港航强市,需要一个现代化都市型城区作为载体和平台,促使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相互协调推进。要以超常规姿态推进新城超常规发展,合理高效配置新区土地资源,吸引、凝聚人气,发展新型城市经济形态,重点培育总部基地、金融保险、会展商贸、研发中心、创意产业园、新型专业市场、人才培养和交流基地经济功能,通过土地、税收、奖励、审批等政策措施配套,将临城打造成为舟山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完善区域功能,按照“一体两翼”空间框架和本岛“南生活、北生产”的功能定位,全力打造本岛北部临港工业集聚带,建设六横、衢山、长涂、金塘、洋山等一批经济强镇。

三要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要素保障能力上有新推动。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度超前、全面接轨大陆的综合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路,要在大陆连岛工程建成通车后,重点推进六横—穿山疏港公路、岱山—本岛大桥等项目前期和建设进度。电,要在推进220KV大陆联网工程、舟山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的基础上,加快220KV电网主框架升级,加快推进岱山本岛、衢山、长白等风电项目,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再生能源基地。水,要重点抓好大陆引水二期工程,推进岱山—舟山本岛、宁波—六横引水等项目进度,在重点产业区规划建设海水淡化项目。地,重点是做好滩涂围垦,加快实施小洋山北侧大围垦、六横小郭巨围垦二期、金塘北部围垦促淤、塘头围垦促淤等工程项目。

四要在发挥海洋人文资源优势,建设海洋文化名城上有新举措。舟山具有独特的海洋人文资源优势,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变成海洋文化的现实优势,不仅是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需要,也是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动力。要加快实施文化名城建设“六大工程”,不断繁荣城乡文化事业。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进一步提升渔农村教育水平,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努力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海员培养基地,建成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基地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输送基地。积极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全面实施渔农民健康工程和城乡居民健康促进工程。全面推进海洋体育强市建设,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完善渔农村地区群众健身服务体系。

五要在坚持统筹发展,构建海岛和谐社会上有新突破。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渔农村工作载体,开展“暖促”工程第二阶段工作,实施渔农村建设“五个一批”工程,加强渔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和治污、交通、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做好民生民本工作,加大城乡就业统筹力度,加大面向城乡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劳动者更多地通过市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更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平安舟山”创建,加强和改进社会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健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加快推进“生态舟山”建设。

第8篇:经济发展思想范文

经有关部门的科学预测和推算,在不考虑世界及中国经济发生重大变化、通涨、人民币汇率发生重大变动等特殊因素的情况下,预计自2011年起至201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将以每年15%的增速呈递增状态增长。其支持依据是: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确立了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历史机遇

在中央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未来五年里,仍将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借助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县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工作将借助国家利农政策的呵护取得长足进步,农村社会将进一步稳定,农村经济将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将节节盘升,更上一台阶。

(二)全县农业产业调整充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十二五”期间,全县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抓住主产业、培育新产业、引导农村经济向纵深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打开了空间。

(三)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环境利于全县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8%-10%的速度增长,哪怕处在2008年世界经济最低谷的年间,我国经济增速也没低于8%,这是世界上经济运行最好、最健康的增速,根据经济学家的预测,我国未来几年内有一直会以这个速度递增下去。全县农村经济欠发达,在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大平台上,有一定的拓展空间,有无限的发展机遇。(四)农产品价格上涨可助农村经济增长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一直呈上涨-调整-再上涨的格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持续攀升,一方面可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助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二、阻碍南涧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农业农村仍然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主要是:

(一)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全县农业人口多,农民增收困难是制约全县新农村建设最突出的问题。

(二)农业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抗灾能力弱。

(三)农业产业化单一,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和布局结构还不合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少县“小、散、弱”,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落后。

(四)农村公共事业欠发达,农民生活条件较差。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较大。

三、加快南涧县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

(一)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全力在粮食生产、烤烟产业、茶叶产业、泡核桃产业、药材产业、生猪产业、水果蔬菜产业、肉牛产业、劳务产业、其他土特产等产业方面下工夫采用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和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扶持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依法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着力打造南涧生态农业品牌等措施来提升全县各产业的产出率和竞争力。

(二)加强农村扶贫开发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瞄准贫困群体,实施整村推进、加大产业开发、加强劳动力培训,突出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的同步建设。

第9篇:经济发展思想范文

关键词:开县城市形象 经济发展 思考

一、城市形象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联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城市和地区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其经济发展必定会纳入社会分工体系之中。一个城市有没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其自身的竞争力和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打造好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

(一)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的重要元素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教授凯文・莱恩・凯勒在《战略品牌与管理》一书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者一个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品牌就是形象,就是一个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口碑。城市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资金、技术的竞争。在交通信息发达手段的今天,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人文环境好,创新能力强,产业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哪个城市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城市形象体现的是对一个城市的整体评价,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城市形象是经济发展重要推手

城市形象对经济发展到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巨大的“虹吸”效应。如前所述,城市形象好,就会对人才、技术、资金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夯实城市财政基础,推动公共事业发展,将城市发展导入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引发招商难、创业难、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经济发展的难度。

(三)城市形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增强民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自身发展的预期指数,最大限度降低对经济发展的干扰因素。经济发展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博得外界对一个城市的良好评价,增强城市在竞争中的软实力,促进城市的贸易、投资、旅游,吸纳更多的人才聚集,创业,居住,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进而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城市形象是开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开县是渝东北的重要经济板块,是长江上游重要节点的地景式城市,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要把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转化成比较优势、经济优势、环境优势,长远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突出抓好城市形象建设。

(一)城市形象是开县的“颜值”

对开县来说,开县有四个“大”:人口大县、移民大县、资源大县、农业大县,处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扼守三峡库区上游,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万开云”特色产业板块,是渝东北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极。开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美丽开州”,提升城市形象是建设美丽开州的一个关键切入点。

以开县旅游资源为例,在各地争上旅游项目、争抢游客的背景下,开县的汉丰湖、雪宝山、纪念馆等一大批资源优势能否扩大为旅游优势,很大程度上靠提升自身城市形象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虽然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为开县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这些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并不自动转化为发展优势,而要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到开县来,必须先行着力提升开县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开县的“颜值”,决定着外界对开县的第一印象,也决定着开县的魅力和吸引力。无论站在“万开云”板块还是站在开县自身看,提升开县城市形象将是长期任务。

(二)城市形象直接关系到开县居民的幸福度

城市的特点是密集,企业集中。城市不仅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更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居住在开县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开县的魅力,提高居民在开县生活的舒适度。

这些年来,开县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都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衣食住行、居民生活、卫生环境等,影响城市形象的因素也会增加。如果任其无序发展,那么城市马路再宽也要拥挤,城市再好,也要被垃圾污染,最终会损坏开县的整体形象。

(三)城市形象是开县产业发展的“招牌”

如前所述,一个好的城市形象,不仅对人才、技术和资金具有吸引力,更对产业发展具有吸引力。近年来,开县先后建成白鹤工业园区、赵家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为产业聚集搭建起良好平台。但是站在开县乃至“万开云”来看,或者站在长江经济带的角度看,开县经济的短板仍然十分明显, 经济总量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二元结构明显,尤其是适合本地发展的无污染、附加值高的信息产业等高端产业少,开县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同一级别的区域经济中的特色和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

作为开县产业发展的“招牌”,在注重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开县的自然特色、人文特色,为城市形象不断注入新元素,让城市形象为开县产业发展铺路,为开县产品代言,打造集产品、文化、自然于一体的开县城市形象。

三、提升开县城市形象的途径

开县作为搬迁城市,在城市形象建设上集新旧两种经验于一体,探索出不少新办法,新路子,但是就目前来看,仍然需要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宏观统筹

提升城市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涉及到城市的内在涵养,必须加强协调统筹,围绕建设“美丽开州”这个主题,以“美丽开州”为主线,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有机纳入这篇大文章中,从宏观规划,到城市管理,再到市民素质、对外宣传,分清主次,分清层次,上下配合,互联互通,有机衔接,而不是条块分割,互不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宏观统筹要有眼光,放眼长远,站在长江经济带和“万开云”高度来审视开县的城市形象,打破部门界限、利益分割,找准城市形象短板,突出自身特色,一体谋划,一体实施,着力打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

(二)强化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维护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开县的城市管理应该在解决“粗放式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从地上到地下,从桥梁到路灯,从园林到绿化,每一项工作实行精准的人员定岗、定责,明确工作标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快提高城管人员素质。针对目前人员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实行不同的培训计划,不仅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更要培养他们的业务能力,尤其是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实行“柔性执法”。对城管队伍来说,不应该过分强调“作风过硬”,因为城管执法的对象是普通市民,过分强调“过硬”有损于城市管理部门的形象,反过来又影响到城市管理部门行政能力的实施。应该突出“柔性执法”,以劝解和疏导为主,强制手段为辅,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提升市民素质

一个城市的形象好坏,关键是靠广大市民共同来维护。市民素质的提升,为城市形象提供坚实基础,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反过来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因此,在城市形象建设上,必须破除重外在轻内在的倾向,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长远,抓好市民素质这一基础性工程。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对市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目前的宣传形式不仅单调,而且与群众的距离远,使得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应当城市管理部门、宣传部门、文化部门、规划部门等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结合起来,形成大宣传格局,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增强宣传的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要利用好社区这个宣传阵地,把相关法律法规融入群众性活动中,增强广大市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得感,提高宣传的实效性。三是可以通过征文比赛、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加强广大市民对城市形象建设的参与度,增强市民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