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

第1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效会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因而教师需要重视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如何采取措施,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则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去领悟阅读教材中的文学精髓。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培养学生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初中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课堂中,应深入向学生贯彻阅读中心思想,精心选材,有针对性教学,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有文化价值的文字做记录,并进行整理,作为今后写作的灵感来源,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设计情境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情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幼时记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播放与文章相关的影片资料,把学生融入情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想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2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初中语文 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反思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反思有着较大的区别。其主要是教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和修正,注重的是审视和澄清以及质疑和批判自身的教学行为,以一连串的自我发问与剖析、肯定与否定达到提升和超越自我的目标,可谓教师自觉成长过程中不可获取的助推剂,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反思密不可分,只有敢于怀疑并敢于和善于打破和超越自我的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教学,不仅能肯定自身正确的教学行为,从而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还能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具备明确的定位;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采用积极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开展的活动是否具备正确的取向;五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性的高低等。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在课堂情境创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难以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往往导致只有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此时就需要教学对自身开展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检查、审视以及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弥补这些不足,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等等问题进行反思。但在这之前,尤其是在课前应充分考虑遇到的不同情况及其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注重教师如何教的同时还应注重分析学生怎样学和学生的学。这是由于教学本来就是一项动态的活动,教师在注重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应分析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学中的教与学密不可分,作为教师只有努力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方案的形成到付诸实施,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说课与磨课而对教学方案不断否定、修改以及完善,这一对教学方案的不断否定、修改以及完善的构成就会对教学方案进行课前反思。通过课前反思,能促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感受,更加仔细研读教材,进一步明确教材主体思想,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课前反思的重点就在于课堂教学的目标与价值的确定,作为教师只有精心预设每一教学环节,对每一堂课进行不断思考、探究、否认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课堂教学目标还应反思以下几方面:为何这堂课要选择这个内容?通过这堂课能取得哪些价值和达到哪些目标等等。与此同时,课前反思还应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并对现有的社会生活知识经验进行充分考虑,通过学生经验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此外,还应综合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在认真研读教材和分析教材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反思和修正。以便于尽可能的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活跃度以及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

课堂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及学习状况调整课堂教学方案和教育策略。它能体现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发生成的事件或突发事件,及时地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如有经验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学生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这样的天气呢?学生顿时醒悟,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第3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一、改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多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课堂气氛活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发言”和“思维”十分活跃,特别是活跃的发言。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根据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的问题应该是难易结合、具有梯度性,可以涵盖到班内的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的不同,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激发和启示,为学生的积极思考思维和踊跃发言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其认真思维,积极地去探求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是一门人文修养的课程,同时也是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大胆进行改革。根据专业的不同,合理地选择教学篇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上的篇目体系适当地重组或增减,教学内容要选用那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相连的材料。例如,针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业余时间多写些与汽车相关的散文和作文等,来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三、增强教学方式的实效性

第4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程 学习 有效教学 研究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启蒙式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逐渐发展的阶段,在他们身上会展现出不一样的特性,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特性的基础上,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学校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方面的因素,还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学校方面

新时期以来,我国加大了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面,为了紧随世界发展的潮流,政府出台了许多改革教育事业的政策,鼓励各大学校改革教学体制,实现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类学校都掀起了改革浪潮,小学语文教育也加入了改革行列,然而这种改革浪潮只是停留于表面,落后的教学体制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变革。学校落后的教学体制,严重地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取得进一步的效果。

2.教师方面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落后、陈旧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基本沿袭了传统以讲述课本内容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师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其一,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二,教师占据着主要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其三,方式单一,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环节,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是一味地听取教师的安排。这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消极状态,课堂气氛也难以活跃。在这种缺乏活跃课堂气氛的情境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会逐渐地丧失,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抱着消极的心态来学习语文,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有一定的难度。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完善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倡导高质量教学的背景下,教学体制改革就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必要成分。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是比较落后的,相比之下,国外有不少国家的做法就相对较好。众所周知,英国的教学体制被公认为世界教育界最优秀的教育体制之一。英国的教学体制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开放性,这种教学体制下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要想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借助他国的优秀经验,对我国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制,从而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要想调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行多元化教学。例如,运用案例教学法,化抽象概念为具体例子;或者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由的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本知识,从而有效把握课本理论知识。

3.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想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这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将市场需求及时地反映到语文教学中。这不仅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表现,更是帮助学生获取更全面知识的重大举措。只有教师本身具备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教出适应时展的学生。

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力机制。激发小学生学生语文的动机,有利于促进他们形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学生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习积极性是激发他们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而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就应该多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学校方面的,也包括教师方面的,还包括学生方面的。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春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浅见[J].考试周刊.2011(48).

[2]孙凤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林区教学.2008(07).

[3]陈玉昆.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第5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阅读有效性影响

一、小学语文文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小学语文的基础教育的模式以考试为主,语文阅读教学多是按照考试的要求,不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只是提升应试能力。而小学语文的文本阅读是依托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文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做笔记进行理论知识的记忆,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存在浅、假阅读现象

很多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存在浅阅读、假阅读的现象。小学生的自制力弱,缺乏自主性的意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引导工作,学生的兴趣不高,自主学习性差,不愿意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结束阅读活动后,教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检查阅读题目的正确性,对于学生对文本阅读和理解的能力的提升缺少关注,导致学生对阅读过程的忽视,出现浅阅读、假阅读的现象。例如,教师在进行老舍的《草原》文本阅读课时,让学生阅读后归纳文章的主旨,但是很多学生会省略阅读的过程,直接参照参考书的标准答案,进行回答。这样就失去了文本阅读的意义,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兴趣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小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进步和成长。

1.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一直占着课堂上的主要角色,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对语文知识理解不够,掌握的不牢固。而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很是重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是提高语文语言素养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有很大促进作用。

2.促进小学生理解语文文本阅读的内容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才能投入十分的热情去做。小学生处在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也充满了好奇。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小学生对于未知的阅读内容会有较大的好奇心,这时候教师如果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兴趣,就会极大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去阅读去思考。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推动了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小学生语文文本阅读的兴趣增加,对于他们转换角色,成为语文阅读中的主体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都投入到阅读中,不但能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而且还能记住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除此之外,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还会激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文本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3.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阅读能力不仅是学习语文的关键,而且是语文教学中培养的重点。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能够促使小学生成为自主阅读者,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尝试新事物,如果对文本阅读有了兴趣,不仅会在课堂上积极进行阅读,而且会在课外主动尝试去找一些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文本阅读之后,随着他们的阅读量积累,会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兴趣的方法

1.设计开放性、有层次性的学习任务

有效的教学任务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激发他们进行探索的兴趣。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如何设计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很是重要。因此,在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阅读的教学目标。根据语文学科具有层次性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具体开发性和层次性的教学任务,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比如,在进行《燕子》的这篇文本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给学生设计有层次的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例如,先让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燕子形态的句子,接着让学生自己描述一下的燕子有什么特征,最后让学生表达对燕子有什么新认识。三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不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强化了他们阅读的体验,而且在阅读思考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感悟的能力。

2.创设趣味的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具有生活趣味的教学情境,感染和熏陶学生,让学生的情感能够融入到文本中,提高文本阅读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趵突泉》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的歌曲或视频,营造欢乐的课堂氛围。通过情境的引导,教师要求学生讲讲自己与趵突泉有关的故事,自己游玩的经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经过一番引导之后,教师向同学提问老舍先生眼中的趵突泉是什么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第6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合作学习 方法

当前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努力地将自主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中,用以改进当前语文教学的状况。自主合作学习作为迎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情感特征、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在教学中调动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精神,引导他们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自主性的探究以及合作的解答,以帮助他们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把握,同时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帮助。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

自主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注重在教学中对小学生的自主性进行调动,以引导他们实现对于自我学习的主动约束以及有效鼓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使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效用得以顺利实现,首先就必须采取措施来提升小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本文下面就具体谈论几点提升其参与意识的方法:

1、有效引入课题

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对于课题的初步认知以及好奇心理,而要开展这一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借助趣味化的语言、故事、情境、悬念等对课题进行有效的引入来实现。以《放飞蜻蜓》(苏教三年级下)这篇文章的讲解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在讲解之前,谈论一下自己在少年时代扑捉蜻蜓的小故事,并使用多媒体屏幕来展示蜻蜓飞舞的相关视频,或静态的蜻蜓图画,引导小学生回忆他们对于蜻蜓的记忆以及感情,继而引发他们的兴趣。

2、使用激励手段

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小学生对于课题的自主参与意识,还可以通过采取操作、竞赛、游戏等方式来组织课堂的开展,形成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这样的途径来开展。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四年级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提出“以每一横排为单位,以五分钟为限,请同学们猜一猜,不同重量的两个苹果在同一高度落下,是重的先落地还是轻的先落地”的课题,引导学生借助课本等道具进行试验,使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讨论中,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继而引导他们对课文展开自主学习。

二、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自主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使用,还必须充分地体现出合作的优势,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某项目标的指引下,对各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本文下面就分析以下教师在分组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征求全体小学生对分组的自主结合意愿,然后在以具体课题的难度、侧重点等因素为基础,通过对小学生的性格、性别、日常情感、学习水平、学习优势、交际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在他们自主结合意愿的基础上,对小组进行调整划分。

以《揠苗助长》(苏教三年级下册)这篇寓言故事的讲解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应当为每个小组配备具有良好的语言学习基础、喜欢讨论、善于调动其他同学的学生,以使小学生在主观猜想“揠苗助长”这一成语的含义的基础上,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合作探讨学习。

三、精心落实合作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在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意识,并做好了对于小组分配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各小组中成员的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等因素,认真做好对学习任务的合理分配,才能够顺利地将所有的小学生引入学习中,使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中,达到对于自主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双向培养,继而帮助他们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学习。本文下面就谈论一下教师对学习任务的分配:

语文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首先要自主地对某一语文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将整体的语文课题划分成不同的项目,确定各个项目的教学目标,再通过对各个目标进行处理,使各部分目标的达成能够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然后再结合小组中各个成员的综合情况,在他们自主分配的意愿基础上,对他们的学习任务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鹿和狼的故事》(苏教六年级上册)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将本篇文章分为“故事复述”、“词语解释(如苟延残喘)”、“文章线索分析”、“文章大意概述”等几个独立的部分,以及“故事含义的阐释”的总体目标,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对任务进行分配,以实施自主合作的学习。

四、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

语文教师要使小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合作学习,提升他们在日后学习中对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兴趣,还必须积极地做好对于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工作,借助于有效的评价,增强小学生开展自主以及合作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本文下面就分析以下评价工作的优化开展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组织开展小组成员自主评价、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小组之间评价、教师评价等几种主体评价方式,以及实施前的预测评价、过程中评价、完成后评价等几个学习阶段,来对小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帮助、鼓励、表扬以及引导,使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维持积极的态度。

以上文《鹿和狼的故事》的评价为例,教学评价要真正地结合各个小组学生学习成果中的亮点、缺陷等开展,比如,借助“某小组对于词语含义的查找非常快速、判断精准,对故事的复述极其清晰、完整,对故事含义的解读具有独到的见解,能够结合自身周围生活进行解读”等表扬性的话语进行积极评价,借助于“同学们的解读十分精准,但若能够结合自身生活及学习事例对故事含义进行解读,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的表扬以及鼓励性话语,指出缺陷。

结语:

自主合作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其显著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加强对于此种方式的深入研究,借助有效手段推动此种方式的完善,以借用此种方式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尹利华. 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点思考[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10 (07)

[2] 陈阳升. 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J]. 课外阅读:中旬, 2011 (09)

第7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061-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才会主动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从而影响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愿听这个老师的课,那么,即使这个老师学问再高,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明的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在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故教师应主动采取措施与学生搞好关系。最基本的是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平时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一味地批评他们,更不能“一见差生就来气”。如果那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情绪会直接导致他们对该老师所教课程的反感。因此,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爱护他们,对他们要格外耐心。即使他们有缺点,也不能对他们发脾气,应该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批评,也要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关心爱护他们的。这样,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容易培养了。

二、把握良机,渲染语文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笑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语导或悬案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的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和接近学生的经历与生活,因此老师应该多角度的转换教法,使他们更深刻的感悟生活,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下去,学习的驱动力自然会逐步增强。

三、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作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评价发展语文学习兴趣,主要还是靠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过程性评价。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善于倾听,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进程的发展。如当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并写得比较漂亮时,老师肯定他的兴趣,表扬他写的字,这是对其习字兴趣及写字成绩的评价;当学生写得不好却很努力去练习时,老师褒扬他的勤奋,这是对其习字过程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得到发展。平时,课堂上老师“珍贵”的一句赞扬,一句引导,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是一种好的评价,都是学生期待表扬和重视的评价。如果说,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小火星,那么这种评价就是助燃的氧气,其作用是相当大的。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应体现在努力创设和营造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内容,采用议、演、画、唱等形式,以活动为核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与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语文素养,进行交流与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践证明,只有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方式,才能符合学生对事物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例如教《负荆请罪》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兴趣盎然,把韩勃、蔺相如和廉颇的样子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8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新课标全面实施,在使用语文版课标《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听别人说话(包括课堂老师提问),往往抓不住要领,更不容易听出别人话里的弦外之音;让他们自己说话或进行口语交际却很难用恰当的词语表明自己的意思;读课文或其他读物,他们不能对读物的内容要点加以概括,缺乏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而在书面表达方面,则不能运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以上情况概括起来就是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差,这也暴露出我们在实施新课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偏差和误区。

一 课堂教学中强化诵读训练,直接感受语言

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几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感知语言,而读正是学习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诵读,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与训练。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的内容增加了,课时减少了,但要求却提高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时要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强化诵读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这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所证明。古人教学,一开始只是让学生读、背,头脑里装满了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内容与道理似懂非懂,就渴望急于知道,这时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就会逐步通晓文理,这时,头脑中占有的语言材料就变“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似乎有些笨拙,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朗读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朗读的作用在于:它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它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记忆、背诵是向大脑输入信息,储存知识财富,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其余的语文活动,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作为范本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他们进入语言的王国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

鉴于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便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认知词语,体味文章用语之巧妙,在此基础上理解文意,便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优美词句的记忆和理解,有效地积累了语言,提高了他们感知语言的能力。对一些诗文佳作则要求学生必须记住。

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工夫。教完一课后,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语段背诵下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另外,在课堂训练环节,我常设计一些替换词语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区分比较,深入体会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新教材取材广泛,思想性和文学性兼美,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这些我们要很好地落实,要求学生背诵下来。 转贴于

二 向课外延伸,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言

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最直接地表现在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上面,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完全统一的。无论是口头说,还是笔头写,都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说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和感知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解除顾虑,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促使他们由课堂相互合作交流,向与家人及其他人的接触和语言交流延伸。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比赛,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扩大语言积累,还注重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活动增加交流,丰富语言,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 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和展示才能的平台

第9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案导学 语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36-01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智力好的学生成绩未必好,而有些智力水平中等的学生反而学得很好。这就是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智力水平中等,而非智力因素水平较高就都具有成才的可能。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1935年首先提出的。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时刻都在起作用,它不仅发动、调节、维持智力活动过程,还能弥补人智力上的某些不足,绝不可忽视。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我校正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策略。它是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最先提出的,后来经过补充,日臻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很多教育工作者亲赖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一、情境刺激

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情绪、情感,而人的情绪、情感的产生受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制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新颖、宜人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兴奋度。

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的时候,我设置了问题情境:1.小姑娘的水罐有哪些神奇的变化?2.水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3.作者如果不写小狗、路人好不好,为什么?4.如果把故事结尾改成:水罐中流出很多很多的水,庄稼得救了,小草变绿了。小姑娘的脸上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与课文结尾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

这些问题引起学生产生疑问,然后带着解疑的欲望学习新课,激起了对学习的求知欲,更养成仔细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陶冶

苏联心理学的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是心理学的根本概念,活动与意识的统一是基本原理。个体心理活动是外部对象活动的内化,而外部活动又是内部心理的外化。智力因素是这样,非智力因素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活动原理,坚持在活动中陶冶。在教学蒲松龄的《狼》时,我在导学案中针对“止露尻尾”激发学生想像“狼”此时应该是什么的情状,小组同学集思广益,并在课堂上演一演。上课时,学生很兴奋。其中一位同学把身子钻在讲桌下,只露出屁股。此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厚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最要紧的是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兴趣活动,让孩子自己去活动和发展。

三、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指的是个体在取得的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心理研究认为,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或者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当学习取得成功,比如获得一种效益,解决一个难题,学会一种技能,或者一次作业的优秀,一次比赛的胜利等,都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好了还要更好”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心理,成为促使其进一步学好的内部诱因。历来,人只认为是兴趣带来成功,殊不知,在人的一生中,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更多的是成功带来兴趣,有时甚至某方面的一次成功在自己的成才道路上起关键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开展“成功教育”,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使之进入良好循环的“魔力圈”。

成功体验的关键在于成功。导学案的运用恰恰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成功的机会。我们在实施导学案教学时,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课堂活动时的问题已提前知道,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前查找资料,准备答案,思考的时间更加充足,即使是智力不是很好的学生,在精心准备后,课堂上也能有精彩的表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非言语交流

在学案导学的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总是以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两种方式进行的。非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非智力因素中,它总是以潜意识的方式自然地表现出来。所以,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特别重视非言语交流的应用。

用系统观点看,非言语行动是人际交往中一个多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国外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把它概括为三类:动态无声的、静态无声的和有声的。语文教师经常用于教学领域的有以下两种:

1.体态语。指以人身体姿态、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摇头、手势 、动作等。这些在师生之间的交往、理解过程中,尤其是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语文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精彩发言后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一次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2.人际距离。霍尔的经典研究认为,人们总是根据某个特定时刻对他人的感情而选定彼此之间的某种距离 。语文教学确也证明,人际距离潜在地表现着交流者的情感性质(爱或恨)与情感变量(强或弱)。人际靠近会在对方身上产生深厚的情感效应。据此,我认为,人际距离是影响非智力因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人际距离的调控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 “动之以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实施语文导学案教学中,我常常有意接近后进生,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堂上鼓励他们发言,使之不产生被忽视、被冷落感。在发言之后,放大他们的优点,增强其自信心。

五、氛围优化

语文教学或学生学习语文应进行氛围优化。氛围优化指的是个体所处的周围环境气氛宜人,特别是人际关系和谐优化。在实施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了合作,密切了关系。同时通过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以潜在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意识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