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听其自便范文

听其自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听其自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听其自便范文

【关键词】气温 降水 日照 农业气候 特征 洞庭湖

一、引言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彭杰彪、钟荣华的研究,近五十年洞庭湖区变暖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19℃/10a线性趋向率上升[1],高于全球气温线性增温速率(0.13/10a)[2],洞庭湖区的气候变暖必然使该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呈现新的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以露天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将分析这些新的变化和特点,为充分利用洞庭湖区农业气候资源,调整生产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二、资料来源和统计方法

选用洞庭湖区南县、沅江、汉寿、常德、益阳、岳阳、湘阴、华容、安乡9个气象站提供的1961~2010年5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在趋势分析中气温取月为最小单位统计平均值,降水取月为最小时间统计合计值;空间上对9站加权平均,权重各取1/9,这样等到以月为尺度的物理量序列。

三、农业气象资源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1.热量资源

≥10℃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10℃活动积温:1961-2010年≥10℃有效积温年变化趋势曲线分析,洞庭湖区≥10℃活动积温在5135.6℃(1967年)~6267.1℃(2008年)。从1960-2010年活动积温年变化趋势,红色虚线时拟合趋势曲线,方程是:

Y=-0.0074x3+1.1257x2-30.643x+5781.7(R=0.5223)

2.平均降水量

2.1降水量月、季变化特征

1961~2010年洞庭湖区月平均降水量在43.1mm(12月)~195.7mm(6月)之间;各地最少降水量出现在12月,在37.4 mm(安乡)~50.7 mm(益阳),6月降水量最多,在183.4mm(沅江)~205.6mm(岳阳)。

2.2年降水变化特征

洞庭湖区19612010年年平均降水量在993.3mm(1968年)~2048.9mm(2002年)之间,年际间变化幅度为1055.6mm。洞庭湖区最多年降水量出现在益阳,2002年为2239.0mm,最少年降水出现在华容,1968年为750.9mm。

3.平均日照时数

3.1 月、季日照时数变化

1961~2010年洞庭湖区月平均日照时数在75.3小时(2月)~230.2小时(7月);各地最多日照时数出现在7月,平均日照时数在220.4小时(益阳)~239.0小时(湘阴),最少日照时数出现在2月,平均日照时数在67.9小时(益阳)~87.5小时(安乡)。

1961~2010年季平均日照时数在269.3小时(冬季)~606.0小时(夏季)。冬季平均日照时数最少出现在益阳,为245.5小时,最多出现在安乡,为299.4小时;春季最少出现在益阳,为333.6小时,最多出现在安乡,为415.2小时;夏季最少出现在益阳,为557.2小时,最多出现在安乡,为647.6小时;秋季最少出现在益阳,为383.7小时,最多出现在安乡,为456.6小时。

3.2 年平均日照时数

1961~201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378.4小时(1989年)~1926.9小时(1963年)。从空间分布分析,安乡年平均日照为最多达1818.8小时,其次是岳阳为1725.2小时,最少为益阳为1520.0小时。从年际变化分析,年日照时数最多出现在湘阴,1963年为2058.9小时,最少出现在益阳,1989年为1107.5小时。

四、农业气象资源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1.温度的年代变化

1.1 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见表1)

在1961~2010年年代温度变化表中,前3个年代平均气温偏低,后2个年代气温偏高。从图中可以明显地分析出,进入90年代,气温偏高,为明显偏暖年份。

1.2≥10℃活动积温的年变化

在1961~2010年年代≥10℃的活动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进入上世纪90年代,活动为上升趋势,2001~2010年10年中,活动积温增加最为明显。

2.降水量年代变化

从1961~2010年年代变化曲线变化中可以看出,前30年各年代降水量为偏少年代,1991~2000年为偏多年代,进入21世纪年代平均降水继续偏少。

3.日照时数年代变化

对1961~2010年个年代平均日照时数进行曲线拟合,其拟合方程是:H=16.092x3-131.36x2+269.65x+1556.6(R2=0.9364)

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各年代平均日照时数的变化。从1961年~2010年各年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可以分析,1980年前日照时数为偏多趋势,1980~2000年为日照时数偏少年代,进入2001年日照数又为上升的趋势。

五、问题与探讨

洞庭湖区农业气象资源的综合应用逐步在现代农业中得到重视,但在如何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上还存在着较大的被动性。特别是近年来,在气候变暖、降水相对偏少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洞庭湖区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繁出现,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全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彭杰彪 钟荣华 洞庭湖区50年气候变化特征浅析,湖南气象 第28卷第1期:14-18.

[2]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气象出版社,2004.

第2篇:听其自便范文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对“然后惟其所愿”的理解,人教社出版的中学教材注释和译文完全不一致。教材注释:“指让奴婢们按他们的意思或去或留。”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译文:“这样办了,才算了却我的心愿。”“惟其所愿”之“愿”,一曰奴婢去留之意愿,一曰作者改葬之意愿,说法矛盾。笔者查阅流行注本,亦见两说。童第德《韩愈文选》注释:“说等十二郎下葬后,其余奴婢,或去或留,听其自便。” 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文:“这样办了,才算了却我的心愿。”教材注、译不一正是专家看法分歧的一种反映。

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十二郎韩老成之子韩湘及乳母的安排:投奔长安,或待三年“终丧”, 或立即启程。一是对十二郎葬事的安排:终将改葬于“先人之兆”。这两层意思,在与十二郎的对白中道出,其实正是韩愈让仆人建中带往宣城老成家中的慰藉之词。对此段语境细作推敲,笔者看法与上列两种解释不同。此段末句应理解为:等到我有力量之时,一定要把你的骨殖从宣州迁回,改葬河阳祖茔,改葬之后,才算了却你的心愿。

解释“然后惟其所愿”,须确诂两个虚词“然”和“其”,一个实词“愿”。

“然”应指“改葬”。其一,“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然”指代本句中的“改葬”一词,不太可能指代前句中的“守丧”,更不可能指代本段根本未涉及的“下葬”。“守丧”需要三年,“改葬”之日则遥遥无期,无论是“守丧”还是“改葬”,在这样的条件下,谈论奴婢们的“去留”问题事实上皆毫无意义。其二,祭文全篇是“吾”与“汝”即十二郎的对话,奴婢问题,仅是顺便提及,在“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如不能守以终丧”而立即前来长安的情况下,部分奴婢自然须随行,“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韩愈的安排很明确:子女不能守丧,方由“其余奴婢”代行其事,不存在一个任奴婢“去留”的问题。其三,十二郎之死并未造成韩氏家族家庭经济状况的突然变化,具有人生依附关系的奴婢没有改变生活环境的理由。而作为十二郎叔父的韩愈,也不可能突兀说出“或去或留,听其自便”这种无端遣散奴婢的话语。因此,“然后惟其所愿”一句和奴婢们的“去留”应当没有关系。

“其”应理解为第二人称代词。“其”作为领属性定语,通常用作第三人称,有时用作第二人称,偶尔也可用作第一人称。在这篇生者与死者直接对话的祭文中,“其”出现34次,多次用作第三人称,没有一例用作第一人称。而“其”用作第二人称则有三例:“其竟以此而殒其生”,“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其生”“其棺”“其穴”之“其”皆为第二人称代词。考虑这篇祭文生者对白死者这一特点,“其”训为第二人称代词“你”较为稳妥。释“惟其所愿”之“其”为“奴婢”讲不通,释为第一人称代词“我”,至少在文本中还缺少相应的例证。

“愿”应指十二郎之愿。十二郎临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叶落归根,狐死首丘,葬于“先人之兆”。封建时代,对每一个家庭成员而言,“先人之兆”具有神圣的意义,依恋祖宗坟墓,实乃人伦大端,死后不准葬入祖坟,则是对有罪子孙的严厉惩罚。一个人即使背井离乡,终老客地,也求有朝一日叶落归根,葬入祖茔。如客死他乡,死者家属要千方百计运灵柩返故乡。如死葬他乡,待条件成熟时,死者家属则常有迁葬之举。韩愈在对话中表示:自己当竭尽所能,助十二郎实现魂归故土之愿。

从“东野之书,耿兰之报”,时在京师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已确凿知道,由于种种原因,十二郎卒葬客地宣城(今安徽宣州市),未能归返故乡河阳(今河南孟州市)。这一事实对韩愈造成极大的情感冲击。韩氏一族,“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韩愈就食京师,为未能主持十二郎丧事让十二郎魂兮归来而痛悔万分。从《祭十二郎文》断断续续絮絮叨叨的哭诉语中,不难看出韩愈在这个问题上的内疚心情。这一点,可以加深对“然后惟其所愿”语意整体上的理解。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大历十四年(779),韩愈之兄、十二郎继父韶州刺史韩会卒于韶州(今广东韶关市)任所。《祭郑夫人文》:“水浮陆走,丹翩然。至诚感神,反葬中原。”《复志赋》:“嗟日月其几何兮,携孤嫠而北旋。”韩愈之嫂郑夫人带着十二郎和年方十二的韩愈,长途跋涉,扶榇北归,终将韩会安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建中三年(782)河南兵乱,洛阳一带兵燹四起干戈遍地,韩氏一族居住河阳家无宁日。于是,郑夫人被迫携韩氏家族避乱江南宣城。十五岁的韩愈随嫂前往,后于诗文中多所提及。《复志赋》:“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祭郑夫人文》:“遭时艰难,百口携行,避地江。”韩氏有别墅及庄园在宣城,至贞元十九年(803)十二郎卒,韩氏“百口”一直避居于此。

“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贞元十年(794),韩愈从京师长安回河阳省墓。时十二郎护郑夫人灵车自宣城来河阳归葬。《祭郑夫人文》:“奔走乞假,东西北南,孰云此来,乃睹灵车。”韩愈早孤,兄又早卒,“在死而生,实维嫂恩”,韩愈不忘乃兄“尔幼养于嫂,丧服必以期”之遗训,在河阳为郑夫人服丧五月。

以传统文化审视,十二郎葬于宣城,无疑是人生的遗憾。十二郎祖父韩仲卿葬于河阳,父母韩会、郑夫人亦葬于河阳,十二郎生前最大的愿望当然是回归父母身边免作孤魂野鬼。韩愈念及十二郎身后之事,不禁悲从中来。其时,“汝之子始十岁”,十岁的韩湘当然无法完成扶榇归乡之任。“宣城去京国,里数逾三千”(《示爽》),而作为叔父的韩愈,身在长安,也难以分身前往料理十二郎后事。“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对此,韩愈悲恸不已深深自责。所以,韩愈哭诉中许诺 “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决意尽力完成十二郎魂归故土之愿。

第3篇:听其自便范文

王冕善画梅花,当时即享盛名,求画者络绎不绝,每画一幅,王冕即题诗一首,这首《墨梅》就是一首题画诗。

梅花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一株植物,它一贯寄托着士人高洁脱俗的精神追求,王冕钟情于梅花,又何尝不是将梅花幻化成自己特立独行的气骨呢?

王冕生当元末明初鼎革之际,自幼即具奇气,虽然出身农家,但是好学不倦。父亲让他放牛,他却偷偷溜进学堂听讲,以至屡屡将牛丢失,家人无可奈何,听其自便,于是王冕干脆晚上跑到寺庙里,借着长明灯,坐到佛像上去读书。王冕的好学广为流传,终于被同乡大儒韩性收为弟子。

学成以后,王冕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考试失败,于是他从此绝意仕进。曾有人推荐他担任官府吏员,王冕说:“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

王冕喜游名山,曾在大雪天赤足登上金华的芙蓉山,在山顶四顾大呼:“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后又北游,“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时人目之为狂奴怪民。

王冕名声日盛,有官员坐马上求见,他却将其拒之门外,官员转身离开没有多远,他即倚楼长啸,故意让官员听见,以示羞辱。这与“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的故事如出一辙。

王冕曾北上大都,他预见到大乱将至,拒绝了秘书卿泰不花的荐举,返乡隐居九里山,种梅花千株,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胡大海奉朱元璋命攻打绍兴,于九里山获王冕,朱元璋授以咨议参军之职,而王冕当夜即死。

纵观王冕一生,其为人处事超越常规,独立意志极为强烈。人以妄人视之,王冕就坦然以妄人自居,说:“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在这种貌似狂妄的表象背后,实际上埋藏着热切的理想主义内核。无论是业师韩性死后门人以醇儒视之、倚楼长啸时隐然以孔子为榜样,还是他隐居九里山时著秘书一卷,以为可以辅佐明主平定天下,这些都反映出王冕心中纯粹的儒家的道德理想与政治理想。难怪刘伯温在为王冕的诗集《竹斋集》作序时说:“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可惜,纯粹的理想在面对现实时总是显得无能为力,与常人不同的是,王冕没有采取妥协的态度,而是“清高厌觅万户侯,笑引江山归画史”(《剑歌行次韵》),他选择了固守内心的澄澈,在诗与画的超然境界中保持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孔子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王冕是位“狷者”,而在俗人的眼中,狂、狷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4篇:听其自便范文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和指示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的"赂"即贿赂;从"竹"的字与竹条有关,"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中的"策"即(竹质)马鞭。"元"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儿"指人,上部"二"指明字义所指部位在人体顶部。故"元"是表示"人头"的意思。又如"冠",字形由"寸(手)"、"冖(帽)"、"元"组成,表示手拿帽子戴在人头上。再如"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越州赵公救灾记》),其中"粜"和"籴"都是会意字, "粜"为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出"字,下面是一个"米"字,根据字形可推断其为"卖出粮食'之意。而"籴"与"粜"相对,可推测其意思是"买进粮食"。

二、根据语言结构推断字义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其中有些是修辞上所说的排比、对偶、互文。对这类句子,可利用上下句与之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

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中"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庭除"与"堂庑"相对,"甚芜"与"甚残"相对,显然"除"是个名词,解释为"废弃"是不对的,应该解释为"台阶"。

又如《涉江》中"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前面有"忠"和"贤"位置相同,词性相同。"用"和"以"位置相同,"以"从词性上看,肯定是动词,词义应和"用"相同,为"任用、重用"。

再如《阿房宫赋》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灭"与"族"位置相对,词性相同,"族"应该是"消灭"之意。

《过秦论》中"齐人追亡逐北","亡"与"北"对应,则可推测"北"也是"败逃者"。

三、根据语法推断字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或对实词所在的词组作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该词的词性,并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其意义。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以及词语的搭配,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中"志义相投,刑牲盟生死","刑"本是名词,但此处带上了宾语,则可推知"刑"名词活用为动词,为"宰杀"之意。

翻译句子中"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设备"本身是个名词,而"不"是否定副词,因而不能构成句子,自然"设备"是个古今异义词,需要拆开解释,应为"设置防备"。

又如2007年高考辽宁卷中"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声,烛之则狗也"(《冉氏烹狗记》),"烛"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带上了宾语,则可推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应释为"照"。

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中,"短"本是形容词,却处于谓语的位置,应该是活用为动词,解释为"诋毁,说坏话"。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刃"本是名词,却带了宾语,显然要做动词用,解释为"杀"。

"将军披坚执锐 "中"坚"本是形容词,但"披坚"是动宾短语,所以"坚"应该活用为名词,解释为"坚固的盔甲"。同理,"锐"应解释为"锐利的兵器"。

四、根据语境推断字义

任何一个实词都不是孤立出现的,它的意思都会与上下文的语境有关。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语境法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相互制约的关系,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借已知的信息去推断字义。

例如: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两句同出《石钟山记》,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却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言"为"记载"之意。

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8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中"伺"作"等候"讲,显然不符合语境,应该是"进之按住腰间的刀探察(窥探)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了他"。所以"伺"应解释为"探察(窥探)"。

又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贷"若当"借给",讲不通,因为这里不存在借贷关系。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文意为,你的罪行当死,现在暂且饶恕你。今后如果不好好改过自新,并且再胡言乱语,我就要烧掉你的房子,杀掉你全家。所以"贷"应释为"饶恕"。

再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率倜傥非常之人"的"率",作"率领"讲是讲不通的。因为上文为"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意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不寻常的人"。所以此处"率"应作"全、都"讲。

五、借助联想推断字义

试卷上常会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确定意义。

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准许

B.若不取来,公转营迫之 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考虑

四项中加点的字在相关的课文中均出现过。"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中"听"释为"准许,满足"。"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后序》中"迫"释为"逼近"。"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中"壁"为"营垒"之意。"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史记•荆轲刺秦王》"度"为"常态"之意。所以可以判断出答案为D项。

我们还可以借助成语来推断,因为成语中的许多字词带有古代汉语的本意,借助熟悉成语中的词义,联系上下文来推断实词含义,不失为良策。

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我们可联想到"怨声载道","载"为"充满"之意,所以解释为"负载"是不对的。

2007年高考江苏卷"进之布指算,不爽","爽"我们可联想到"屡试不爽""爽"为"差错"之意。

再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望而却步 (后退)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前倨后恭 (傲慢)

举类迩而见义远 闻名遐迩 (近)

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超出)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假途灭虢或是久假不归(借)

另外,当遇其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我们还可以联想到通假字。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如2007年高考辽宁卷"发火器,再四皆不然","然"作代词"这样"讲,明显是不合适的,联想到通假字"燃","燃烧"之意就通顺了。

又如"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从亲", "从"应通"纵",意为"合纵",当时齐楚等六国联合抗秦。

"马肥病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争"通"诤","劝阻"之意。

第5篇:听其自便范文

关键词:中医;临床经典;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687-04

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于2007年上学期,在2003级中医专业班开设了首届《经典与临床》方向班,经过一学期教与学,同学们撰下了学习心得,读来令人感动,让人思考。现撷其点滴,书列于次,供诸分享。

1心语集粹

1.1评学

1.1.1学经典“分科的时候义无反顾的选了经典与临床。重拾经典,再次聆听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的阐释,仿佛就在一秒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选择经典的原因,最早源于对中医内科学的失望,每个疾病的病因都罗列了一大堆,各个病症的临床表现也讲了一大堆,基本上按中医基础理论,该出现的症状全齐了,使我们不知从何下手;加上见习时所见基层医院中医中药只是辅助治疗,一度对中医失去信心……。重读伤寒,认识依然肤浅,对条文的掌握依然单薄,总算在老师教导下,重拾学好中医的信心,有经典门径可依,总算走出迷茫。”

“中医最宝贵的东西在于‘古’而不在于‘新’。其生命力最大的体现在于临床,在于疗效。案例教学对于我们这些寻找入门途径的人是很好的方法。从一句句条文到一个个案例,再从一个个案例回想那一句句条文,不由得让人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对条文的理解尤为重要,要吃透,更要消化为自身‘营养’,而最基础的是对条文的背诵,不熟焉以融会贯通。”

“学习《伤寒论》及其他经典著作都要真正用心去学,去体会和领悟,并及时记录所学之心得,这样才能学有所感,学以致用……”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并不是因为她有多古老,历史怎么悠久,而在于她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每一次见习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撞击,思想的升华,总能一点一点地增加对经典对经方对中医以及对自己的信念。”

“重温《伤寒》后,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对中医学有了进一步的‘感觉’,这种‘感觉’一是让我更加坚信中医的疗效,立志要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铁杆中医;二是感觉学习《伤寒》有了较以前好一点的方法;中医的诊疗思维有了一点提高。少了一些大二初学《伤寒》时的苦涩,多了一分领悟和乐趣。

“经过3个多月的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现在见到病人不会再有‘没什么想法’的感觉,至少会开口问病史,运用四诊去收集资料,思考应该怎样入手,辨证如何,方药又如何。虽然漏洞很多,但均经过自己的思考,有时从失误中获得的更多。”

“这次重读经典,感觉非同一般,学到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太多了,真正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对《伤寒论》医案的学习,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经典、经方的奥妙之处。”

“这次对《伤寒论》医案的学习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使我们对《伤寒论》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近似沙场实战。”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介绍了辨证的‘常法’,而经典医著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变法’。 ”

“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是初学者间接学习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捷径,而临床带教的模式更是我们直接感受、学习老师治伤寒、用伤寒的最好方式。”

1.1.2悟经典“学中医光靠背书是不行的,要学好中医,我们必须培养中医的思维,用中医思维去理解中医,思考中医,这样我们的才能在中医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于桂枝汤,桂枝汤古今名医对其推崇备至。本人自学习《伤寒论》后,每用来自治感冒之症,一觉身微热,稍恶风,鼻塞明显即用之,每用一到两剂即可。值得指出的是,因不便之故并不啜粥,故服后并无汗出。又本人认为桂枝汤有调和肝脾之用。察其方,桂枝、白芍调肝,生姜、甘草、大枣健脾,其功用十分明显。桂枝能入肝经,《中药学》教材并未提及。但桂枝功能活血通络,而肝主藏血。刘渡舟教授曾言经方大家陈慎吾先生每用桂枝以代逍遥散中之薄荷,谓其疏肝效佳。又桂枝功能平冲降逆,如桂枝加桂汤证。冲气之上逆,每由肝气上冲所至,近贤张锡纯先生于《医学衷中参要录》中阐述甚明。则桂枝能入肝经,似亦不足为奇。刘渡舟教授治一痢疾病人,辨为肝脾不和,用桂枝加芍药汤数剂而已,可为例证。又由来治伤寒学者,必以桂芍之比例为1∶1方为桂枝汤,本人不这样认为。仲景于太阴病篇中明示: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是此等脾虚之人,若患桂枝汤证,用桂枝汤亦当减芍药之量矣。”

“运用六经辨治肾病以及其他科疾病是十分可行的,如心血管疾病等,在伤寒中完全能找到其有效方法,但前提是掌握好伤寒精髓。通过对伤寒论深入学习以及读了《人体实用使用手册》,一些养生书,我渐渐悟出教授们为什么用简单几个方能够应对千变万化的临床病,并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我也渐渐感受到上工治人,下工治病的深刻道理。”

“……开始我想来想去想不通为什么前医用‘桂枝汤加黄芪’不能治愈,而先用‘桂枝汤’后再加黄芪就可以治好呢?于是去问了老师。老师说这就是攻与补的问题了,邪气仍在而正气不虚,过早补益则徒碍其邪,闭门留寇。老师这样一说才让我恍然大悟,就一味药之差,效果截然不同,学中医真不能不处处细心啊!”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很贴近临床,都是老师多年来学伤寒、用伤寒的经验之谈,是在不断地从理论到临床再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这样的内容比单纯的理论讲解要有趣得多,深刻得多!我们听起来不仅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真恨不得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比如老师在讲解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时结合她自己的临床经验讲到:但凡脾胃虚弱之人,用白芍一定要慎重,切记不能用量过大,否则会导致病人腹泻。接着又更深入地谈到:肝郁脾虚之人,一定要分清主次,若以脾虚便溏为主的,不可疏肝太过,因为疏泄太过会使脾气虚弱之人腹泻更甚!在见习中,我发现老师但凡见到脾虚便溏之人用白芍都减其量,遇到肝郁脾虚而以脾虚为主的患者均减少疏肝药的用量。如在门诊中见到一位肝硬化患者:面色黧黑,双胁胀满不适,心情抑郁,纳呆,乏力,便溏,脉弦而无力。辨为肝郁脾虚,脾虚较甚,师用柴芍六君汤,而柴胡、芍药的量均减为6克!试想,若不是经老师指点,我们还要在临床上自己摸索多少年才能很好的理解280条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呢?要经过多少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并应用白芍这味药啊?这正是师者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也!

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白芍,在临床上亲眼目睹老师应用白芍,我对‘白芍是一味补药吗?临床上该如何应用好白芍’产生了兴趣,于是便自己查找资料:《神农本草经》曰:‘气味苦、平、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本草纲目》谓其‘止下痢腹痛后重’,为治痢之要药。?很显然,芍药是一味以攻邪气为主的药,兼能扶正益气。这样,对《伤寒论》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就好理解了,此处的“下利”是少阳之热盛,胆热迫于肠道,是以邪气实为主而非脾胃虚弱引起的下利,故用芍药。再观后世在黄芩汤的基础上化裁出来的治疗湿热痢的常用方-芍药汤,更是重用芍药为君,后人的解释是:芍药在方中起‘安中止痛,敛阴养血’的作用,但我认为这样解释是欠妥的,这里之所以重用芍药主要是取其能攻邪气而止腹痛,破坚结、通血脉、和脾络的作用。再观《伤寒论》316条真武汤加减法中明确指出‘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同是治疗下利,有要用芍药甚至重用芍药者,亦有应减芍药甚至去芍药者,一虚一实,奥妙无穷,仲景辨证用药之道明矣!

至于280条仲景为什么会把大黄、芍药相提并论呢?大柴胡汤为什么减去补益的人参、炙甘草而加大黄、芍药、枳实呢?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要深刻理解并正确应用芍药,仅仅依靠学习《中药学》是远远不够的。经过老师的指点及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芍药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既能补血敛阴,又能攻邪破结,和络止痛,关键在于医者能否辨清其虚实而使用之。这就像大黄一样,我们不能只知道其是攻病祛邪、荡涤肠胃的孟浪‘将军’,还应明白只要用之得当大黄也可有‘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之功,同样也可以是温和文雅的‘良相’。所以,我们对药物、方剂以及疾病的理解绝不能只满足于现代的教材,而要追本溯源!那么,这个‘本’是什么?‘源’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中医经典著作!”

“能在这半年里进入经典班里跟老师们学习经典课程,我感到莫大的荣幸。老师们是很辛勤努力的,这在平时的上课时的表现看得出来。不仅每个老师备课充分,而且还有很多老师愿意跟我们分享自己的并非一帆风顺的经典学习历程,独特的学习思路,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比如对少阳的认识,之前对其性质如“半表半里”、“枢机”、“开合”之类,一直没法正确理解。现在似乎有所认识了,而认识的切入点是少阳证的症状,如“寒热往来,欲呕,胸胁满痛”之类。还有,结合温病学中对三焦的阐述,发现三焦与少阳也有类似之处,如此类推着学习……这是自认为今年比较有收获的地方。”

1.1.3用经典“在病案学习过程中,我获益良多。但让我体会最深的还是自己的病案,一波三折,在跌跌爬爬中有一定的感悟。回顾整个诊疗过程,真是感慨良多……。首先是有感于‘顾护正气’。中医讲求的是‘以人为本’,不论在何时何地,顾护正气是必要的,可以说逐邪之药是辅的,治病本身就是要调动人体的正气才能逐邪外出。第二点就是思路应该开阔,多用发散思维不要墨守成规,见“颈项强”就认定是太阳病是呆板的思维。第三点不要忽略某些你以为不重要却十分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如案例中的头晕。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其余的只能到临床上积累了。对于这个案例,我还有一点点的问题:究竟一开始病位在哪里?少阳?还是从太阳到少阳?个人想法是起于太阳,然在一诊时,由于用药的不慎以致正气虚弱,邪趁机入少阳,而后几诊辨证定位不准确,用药自然也不对了。一个小小的感冒都需要如此曲折才能解决,那到了临床面对着复杂的病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看来我们的中医之路还很长啊!”

1.2评教

“首创此班,众师弃假日,紧研编,极费苦心。最具特色者当属病案教学,一来可巩固条文,二则拓展思路。名师毕至,少长咸集,使吾辈大开眼界。”

“在老师的指点下以案例教学方式重温伤寒,并能有机会在门诊、病房亲身感受老师在临床上娴熟地辨证施治、应用经方,使我们把这几年来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临床上应用《伤寒论》条文、方药的思路,而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今后对伤寒、金匮、温病等经典著作的学习及应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可谓是‘鱼’、‘渔’兼得,受益匪浅!”

“医案教学,老师不仅把自己对伤寒的领悟和临床所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还时时树立我们对中医的信心.课堂很活跃,每个病案都叫我们先思考,理清思路,并一一上台演讲分析,既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我们胆量”

“……分门别类、中规中矩式讲述,于温故者稍显沉闷,且扩思路长见识之效欠佳,尚有见课程安排与老师所专而组方之嫌。余思若能无章无序,甚则‘金’‘寒’‘温’亦不分,我等思维可得尽情舒展雀跃,岂不美哉?”

“期待教学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此次老师采用的是分析名医验案的方式教学,穿插学生自我讲解,病房案例讨论录像等,还有就是讲解常用名方的临床运用等。这些仍远远不够。我们要求更多的、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如在课堂上增加病例讨论,训练同学们的辨证思维,让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其中。”

“学习《伤寒论》必须通读原著所有条文。目前学校的教学均只摘取其中部分条文,且打乱次序,虽学起来比较容易,但实在不免有断章取义之时,其原书中的丰富辨证思维遗失不少。因此本人认为本方向班同学为进一步学习,应通读原文。《伤寒论》亦可作医案来读。每读一条文,先据其症状,揣摩其辨证,猜测其用药,再对照原文,读来兴趣更高。”

“老师们讲的都是来自临床的经验之谈,使学生学起来不再感到是空中楼阁,而我们所见到的医案也都是真实的临床医案,我觉得这点是最难得的,也是真正对学生最有益的东西。其次是在教学上,老师与学生互动教学。老师让学生自己来分析理解医案,并上讲台去讲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既是给学生一次锻炼口才与胆量的机会,也给了学生一次独立思考、个人发挥的机会。让我们从此读医案时不再盲目去记忆学习,而是开始懂得去思考与分析了。再者,让我体会颇深的是门诊的见习。在门诊跟老师的见习让我毕生难忘,感触颇深!短短一个下午的抄方,让我学到了怎样去做一名优秀的医生,怎样去与病人建立友好的关系,怎样在临床上应用经典的思路,怎样合理有效精准地应用经方……”

“这次经典班的学习,是我们从理论走向临床的跳板,是我们在成为一名名医的路途中的加油站,是引领我们进入中医伟大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伤寒论案例教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授课的方式灵活多变。在大学二年级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伤寒论》基础上,在案例教学中,突出对《伤寒论》的运用思路及经方的临床应用,对教材中精彩的病案或同学们有疑惑的病案进行了重点分析,有时还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跟我们一起分享、一起讨论。对教材中简单易懂的病案,则要求我们自学,遇到不懂的再提问,以此提高同学们的治学能力。师生互动强,同学们讨论积极,学习中医的气氛相当浓厚。有时候,老师还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让同学们也上讲台当老师,分析病案、讲心得,同学讲完,老师再作点评。通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对中医理论表达水平得到提高,对经方的应用印象也更加深刻。本课另一特色是多媒体教学。老师把平时在附属医院病房的查房及医生们讨论的全过程录制成光碟,在课堂上分步骤地给同学们观看。了解病人的四诊资料及基本病情之后,老师请同学发表意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如何辨证,如何遣方用药等,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讨论完毕,老师再让我们观看医生们的讨论结果和治疗方案,借此来检验同学们讨论、分析的病情的能力。通过讨论,以及与医生意见对比,我们找到了中医辨治的差距,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辨治水平,增强了对中医理论的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医学生的学习中值得提倡和推广。如果说大学二年级学习《伤寒论》是纵向的,那么《伤寒论案例教学》的学习则是横向的,通过案例的学习,不但加深了对《伤寒论》的理解、拓宽了《伤寒论》的临床应用思维,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也增强了我们学习中医的信心和决心。中医的灵魂在中医经典,中医的活力在临床效果!”

“在临床跟诊中发现,老师百分之八九十都用的是经方,常用经方治疗外感病,及内科杂症,尤其是运用经方对糖尿病及甲亢的治疗有很深的造诣,疗效甚佳。老师悉心教导,并结合临床见习,使我获益颇丰”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靠自己,一位好老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就像黑夜中的启明星,引导你正确向前进。在我们经典班的教学老师中有很多好老师。”

“优秀的教师应是能为学生所接纳、有亲近感的长者或朋友。有好榜样在前面带路,相信中医不会毁在我们手中。”

1.3评书

“……案例版《伤寒论》记录了不少把六经辨证与经络辨证联系起来的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成功案例,读后受到很大的触动。…对于初学者,分清两者的区别固然重要,但是若能在课本里明确提出两者的联系与结合,指导学生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灵活运用经法经方将更具启发与创新意义。案例版教材比之前的教材均有所突破。……之前一直认为《伤寒论》是讲外感病的,但案例版用大量的案例证明,《伤寒论》的理论方药可以运用在内外妇儿等各科各方面,而且可以运用在比较复杂的、顽固难治的杂病上。……这对《伤寒论》的发展将有更积极的意义。中医的入门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就阐述了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但是让本人真正认识到其意义而有较大触动的是案例《伤寒论》中的案例。”

“伤寒案例教学,创新而实用,为理论与临床架起一座桥梁,能够很好改善理论与临床脱离状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了六经辨证精髓,面对千奇百怪、变化多端的临床问题,就可以临危不惧,胸有成竹。”

2教学思考

2.1了解学生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是必备条件。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所求所盼,所思所想,才能充分尊重和发挥其优势,调动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从学习心得所见,他们渴望学好专业,掌握中医,弘扬中医,对前途充满期待。以前常认为,学生对中医没有信心,学习不努力。其实,不重视中医,不热爱中医,真正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尽职尽责。大凡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者学习成绩多优良,同时与教师个人修养、学识水平、工作态度、对学生了解及关爱程度密切相关,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甚至影响其终身。

2.2学做学生

大凡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然而,尊重和体谅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同学会发自内心给你更多尊重,对同学有亲近感的教师更易被学生接受。首先,学生思维活跃,常能提出许多富于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或命题,对教师自身不断完善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其次,教学互动,可以更深入了解学生,制定合适可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学生培养了教师,是学生的激励和鞭策,使教师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人生。

第6篇:听其自便范文

[关键词]郑观应;女性观;女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54-02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实业家,终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同时对中国妇女问题和女子教育问题也特别关注。有关女性及女学的一些观点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对郑观应女性和女学观及其形成原因略作分析。

一、 郑观应的女性观

(一)猛烈抨击溺女

宋明以来,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至清代,溺女风气盛行。郑观应言:“溺女之风,近世各直省所在多有,相习成风。”①足见溺女现象的普遍。要使妇女享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就要消除溺女现象,尊重女子的生命,让女子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利。早在1873年,郑观应在其著作《救时揭要》一书中就有《劝戒溺女》一文,集中体现了其反对溺女的思想。在文章的起始处就对溺女的行为猛烈抨击,认为“溺女一事,罪孽甚大”。②“溺其现生之女,冀其未来之子,一念之恶,已干天怒”。③为了改变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郑观应甚至采取贬男褒女的策略,指出在家庭中育女并不比生儿逊色。“有此女未必遂贫,无此女未必致富。嫁奁乃称家之有无,女家不争男家之物,男家岂责女家之资?世有贫子不能娶,未见有贫女不能嫁者。吾见子之多逆于亲,未见女之敢逆于母。可知生子未必尽佳,生女何尝不善?”④同时指出,女性在人类繁衍中是不可缺少的链条。“盖使一人溺女,人咸效之,则人将无女;人将无女,则人将无妻。彼欲绝人,天讵不早绝之乎?”⑤为了解决溺女问题,郑观应倡导设立保婴会。“凡地方贫户生女,力不能留养者,准到局报明。每月给白米一斗,钱二百文,以半年为度,半年之后,或自养或抱送,听其自便。实则半年之后,小孩已能嬉笑,非特不忍溺,亦必不忍送堂矣。”⑥郑观应在劝戒和呼吁民间停止溺女的同时也认识到必须由政府参与建立各类育婴、保婴组织,才可挽救更多女婴的生命。

(二)强烈反对妇女缠足

女子缠足至少自宋代起就已被社会认可,至清代已成为对女性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来华传教士对缠足、包办婚姻等陋俗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批评。指出缠足摧残妇女的身体,使妇女血气不行,“步行艰难”,进而“召痼疾”、“戕生命”。早期维新派也对此予以激烈的批判,他们主张革除缠足陋习。“承平之日”,缠足“已渐遏其生机”,到了“乱离之秋,无异坑之死地”。⑦

郑观应早在前,就在《易言》一书中反对缠足的陋习。他说:“人生之不幸,做女子身更不幸。而为中国之女子,贼肢体,迫束筋骸,血肉淋漓,如膺大戮,如负重疾。”⑧缠足给妇女造成的悲惨境遇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说明。郑观应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希望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悲夫!中国四万万人,方保护之不暇,而必执我四万万人之半,束之缚之,桎之梏之,成废疚之徒,置无用之地。以求其所谓适观,所谓入时,为燕幕鱼釜之乐。而不知殊方异族,正喜其自戕、自贼、自弱、自毙,待时而动,如摧枯朽也。”⑨裹足不仅对妇女没有任何益处,而且还造成中华民众的柔弱。因此,郑观应主张颁布禁止缠足令,如有违反,则“罪其家长,富贵者停给诰封”。⑩废除裹足是对女子身体的解放,只有身体解放了,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这是发展女子德育、智育的根本前提,并使社会风俗为之转化,达到兴利除弊的作用。

二、郑观应的女学观

(一)女性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在19世纪60~70年代,郑观应就指出:“世人只知男子不读书吃亏,不知女子不读书,孤陋寡闻,吃亏更大。”11在《盛世危言》中专门撰写了《女教》篇,其中就当时我国的女子教育与西方各国作比较,他说:“泰西女学与男丁并重,人生八岁,无分男女,皆需入塾,训以读书、识字、算术等事,塾规于男塾略同。”12他介绍了泰西女学的情况,称赞西方各国女性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主张参仿西方各国,设立女塾,使女子皆入塾读书。郑观应也认识到女子在家庭教育的环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妇人失教不知书理,其所生子女故不知教育之法……若其母知书识礼,必常依依膝下,事事教导,受益良多”。13可见,女子是否接受平等的教育,对一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女学最盛者,其国强……女学次盛者,其国次盛……女学衰,母教失,愚民多,智民少,如是,国之所存者幸矣。”14

(二)创办女子学堂,使女子接受学校教育

传统的封建女子教育局限于闺阁之内,郑观应主张“广筹经费,增设女塾”,15兴办女子学堂是女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妇女真正解放的重要条件之一。他建议政府“通饬各省广立女塾,使女子皆入塾读书”,16他认为,教育应该“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女学校乃当今急务救本之始基”。17如此,把女性受教育问题摆在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最根本的举措上来认识。他还指出,女子学堂要参照西方学堂的章程制定,以提高女子教育的质量。“各省亦援照西法,广开学堂书院,认真讲求,较盛观察所设者规模宏敞,则各艺人才何患不出?自足与泰西争强竞胜矣!”18女子学堂的兴办,甚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如欲富强,必须广育人才。如广育人才,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学校始。推女学之源,国家之兴衰存亡系焉”,19只有让女子入校学习,成为国家强盛之基石,民族振兴才有希望。

三、女性及女学观的局限性

(一)主张培养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维新变法”后,社会各界呼吁男女平等,严复说:“中国妇女每不及男子,非其天不及也,人不及也。”20只有让女子接受教育才能实现男女平权。而郑观应却认为女子受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把女子培养成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他说:“庶他日为贤女,为贤妇,为贤母,三从四德,童而习之,久而化之。”21其认为女人的主要职责在于料理家务,相夫教子,如果当时的女人把自己该做的事置之不理,和男人一样出外谋生,那教育子女和料理家务又该由谁来做呢?“男子治外,女子治内,实男女一天然界线也”。22可以看出,郑氏所谓的女学,仍是传统的女性观和女学观的延续。

(二)主张女子教育内容以传统女学为主、西学为辅

郑观应认为应通过让女子接受教育来培养贤妻良母,因此他主张女子教育的内容是以传统女学为主并辅以西学。何为传统女学?郑氏在《女教》中概括为除六经诸子之外,刘向的《列女传》,班昭的《女诫》,郑氏《女孝经》、《女训》、《闺范》等是其最主要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女子社会教育的重要教材。仿照泰西,开设西学课程,如书、数、绘画、纺织、烹调、医学等。郑观应在女学的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但只是为了达到“书算通明”、“相子佐夫”的目的。这样,女子虽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只是为了更好地为男子服务,没有根本改变女子的社会地位。可见郑观应没有走出封建传统的旧观念。

四、郑观应女性及女学观形成的原因

首先,郑观应对妇女问题局限于温和的改良主义范围之内,缺乏革命性和斗争性。“戊戌”后,清政府追查女学堂的事,郑观应庆幸于其消极态度,他对盛宣怀说:“女学堂初议之时,观应本不与闻,因莲珊各友再三相劝,事属善举,是以勉从。”23封建势力强大,不经斗争很难冲破旧观念。

第7篇:听其自便范文

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家长会,如何开好家长会?笔者认为。即家长会的目的根据笔者的经验,家长会至少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目的

一、解学生家长及家庭情况。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影响至关重要。学生的许多品质是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知道。决定对学生如何进行教育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家庭。通过学生渠道和家访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但家长会更是解情况的良好时机。

教师要了解如下情况:通过家长会。

1.家庭的成员及经济状况。

2.家庭的氛围(如家庭和睦与否、家风情况等)

教育内容与方式是否恰当等)3.家教状况(如对孩子是溺爱放任、粗暴严厉还是不问不闻。

4.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性格、处世态度等。

也可以在谈话中完成。教师了解到这些情况,解的方式可以用问卷调查。可以为制订教育措施提供详细的依据,使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相互交流学生表现情况。

很想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同样,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作为家长。班主任也想知道学生在家里的某些情况。因此,相互交流学生情况是家长会的重要内容。不过,作为掌握主动权的会议主持者,应该慎重地进行这种交流。为了节省时间,要注意引导家长尽量讲一些教师想知道的情况,内容要集中;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时,要认真选择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某些内容反馈给家长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副作用,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心里一定要“装着”学生。

三、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家庭是学校的第二课堂。

可以大大促进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做这项工作,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详细设计出辅导家长的工作日程。1.办好家长学校。班主任在对学生家长的家教方式和家教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最易为其它家长学习仿效,2.注意典型引路。一些优秀家长的家教情况是最生动的教材。因此,班主任可以帮助这些家长总结经验。

这是优秀家长必备的心理素质。家长会上让家长听一下孩子们心声,3.把学生心声反馈给家长。理解孩子。会给家长的心灵以极大的触动,自觉改正一些不恰当的家教方式。

增加理解,四、阐明、宣传有关政策。消除隔阂、误会。例如,利用家长会宣传《义务教育法》对辍学就工等违法现象进行分析,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再如,家长对学校意见最大的收费问题,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学校及上级有关政策不清楚。教师应在家长会上讲明为什么收费,哪些费用该收,并欢迎家长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监督,以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

还要注意召开家长会的原则和方法等。另外。

家长会忌“家长制”

有的甚至在排名表表头美其名曰“龙虎榜”意为校园是一块龙争虎斗的地盘。很多家长会的基本程序是校长向家长们灌输些怎样教育孩子的大道理;班主任向家长们介绍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指点他如何辅导孩子们提出建议和要求;发本班乃至全校同年级学生成绩排名表。

使得校长成为“名誉家长”班主任成了第一家长”各科任教师成了第二家长”成绩表成了不发言的实权家长”父母成了末位家长”这么多“家长”管束下,这样的家长会。孩子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怎能自由健康地成长呢?

显然是不合适的看了龙虎榜”之后,家长会这样开。那些分数低的学生的父母感受到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心理也是很不平衡的而所有这些都将不可避免地转嫁到孩子的身上。

信息的交流也是单向的即校方向孩子的父母单向传递信息,这样的家长会上。家长只有听的权。怪不得有人说,家长在家长会上成了录音机”造成这种单向交流的根本原因是学校领导及教师均以教育者自居,认定孩子的父母在教育方面是无知的至少是比教师要差些。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家长会上,只知学生的学习状况,其他方面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同时,老师们还在接受“考试指挥棒”指挥,所以校方的各位“家长”总是谆谆教导孩子们父母如何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还有一个原因,中国学生的父母认定老师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否则自己的孩子就会享受“优厚”待遇。所以,中国学生的父母在家长会上没有地位。教师与他之间不存在平等关系。对于他来说,一旦孩子归老师管,自己也就成了老师的部下,随时听命于老师的指挥。

很多家长会,故此。气氛总是那么严肃,老师们板着脸,孩子的父母也很难见到笑容,好像在对学生作缺席审判似的会上,老师们俨然一副法官的模样,数说着学生的过失。国外,家长会的气氛及形式跟我国相比,有诸多不同。

也没有人谈论考试或成绩等话题,德国的家长会实际上是家长、教师和学生交流感情的会议。开会时没有人作报告。更没有人把学生的成绩互相比较。认为,孩子们实质上不存在好和差,只是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兴趣特长而已。校方和家长的责任,就是要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们潜质和特长。校方、家长、学生,一起探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长大后愿意和适合作什么样的工作,这就是家长会的主题。这样的家长会,气氛是轻松活跃的

家长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固定的还有不固定的包括专题交流会、课外知识交流会以及临时家长会等。日本。

具体的模式没有定论。但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素质教育,家长会到底怎样开。有利于老师与家长、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如何科学指导家庭教育。

一、弄清四个基本问题

1家庭的职业类别。

使得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都会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的职业类别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客观指标。由于家长的职业不同。由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家庭环境、家庭学习条件、学习气氛;不同职业类别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自觉程度的和教育方式均存在差别。家长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对子女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2家长的文化程度。

就能主动指导子女学习,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和品行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家长文化程度高。中等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成绩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长来说,往往由于自身无力指导,而只能听任自便,并且我现实中发现,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道德水准与学生品德面貌存在着极高的相关。

3家庭的经济状况。

生活水准在温饱线以下,如果家庭比较贫困。就不能为子女提供正常的学习条件,这将严重影响着对子女的教育和子女身心发展。相反,过于优裕的家庭条件也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不利因素。如聚众吃喝,进出游戏歌舞厅等。

4家庭的自然结构。

这里主要对非常态家庭情况加以了解。一是离异家庭,常态结构家庭的子女一般可健康发展。二是缺损家庭,三是收养家庭。这些非常态家庭可能对孩子学习成长有精神负担,而且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二、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

1分门别类、科学指导。

教师把与家长的结合作为整体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所有学生的家庭分门别类,学校要把与家长的联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指导其家庭教育。对文化程度较高处于工薪阶层的家庭最好建立联系卡,定时互通情况;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最好建议政府照顾一点,学校从助学金中解决一点,也要求学生家长或个人通过勤劳致富解决孩子的基本生活问题。当家庭经济状况高于适中水平时,提醒家长在为其子女提供生活条件方面给予必要的节制,同时为之创设必要的锻炼、劳动和自我服务的机会。

学校教师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引起障碍的原因,提出理智的要求。对非常态家庭的子女。用教师的爱弥补家庭的爱的不足。无论遇到哪种情况的学生和家长,教师都要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的身心最大可能地得到健康发展。

2指导家长要会爱子女。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必须使家长明白: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家长爱子女天经地义。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家长对子女的爱必须有理智,有分寸。只有这样,爱才能转变成为对子女伟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发挥爱特有的教育功效。

3教师要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适中。

成为普通人的居多,要让每个家长都知道孩子走向社会。小草就让其点缀大地,大树就让其成为栋梁。如果脱离子女的实际水平,一味追求高水平的期望并不现实。怪味家长会

最近布置了一个写作训练:

表现“特定心理活动。雨夜,请为下句续写一个文段(字数300左右)要求综合运用心理描写的多种方法。开家长会的爸爸快回来了独自呆在家里…

害怕爸爸打骂。更让人震惊的这97名学生中有后进生,学生作业交上来后让我大吃一惊:两个班100名学生中有97名描写的忐忑不安、担惊受怕的情绪:担心老师告状。有中等生,更有不少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下面两篇短文就是这种情绪的充分体现:

一、推开窗户,这个鬼天气!心里诅咒着。街道上的路灯好像瞌睡人的眼,迟迟迷迷的雨点啪啪地打在地上,偶尔有几个没带伞的行人从街上跑过,稀稀落落的车辆也懒洋洋地行驶着。忽而,一阵风袭来,冷气直往脖子里灌,不由缩了缩脖子,赶紧关上窗户,来到桌前坐下,百无聊赖地打开书本,手机械地翻动着,眼睛里却没有看进半个字。铛…浑身打了一个寒颤,闹钟已指向八点了冷冰冰的就像爸爸的面孔,双眼正逼视着我脑袋发麻,索性站起来,不停地来回踱着,不停地搓着双手,不停地自言自语:老师又会告我什么呢?爸爸会骂我吗?某女生)

二、雨一直在下。瘫在沙发上,使劲摇着头,竭力想甩掉心中的不安与恐惧,但它却挥之不去。无助地望着窗子,外面的雨滴飘落在窗玻璃上,流出一道道泪痕,玻璃上隐约映着我憔悴的脸、无助的脸、沮丧的脸。桌上的闹钟已指向八点,糟了一定是老师留下爸爸单独交谈,这回我死定了头上早就冒出了汗珠,这时手心里也沁出了冷汗。屋子里静得出奇,心房“咚咚”跳动却清晰可闻。噔、噔、噔…有人上楼来了条件反射似地从沙发里弹起来,冲去开门,哎,原来是隔壁的又将自己埋进沙发里。这时却听见有人开锁进了门,霎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某男生)

其原因如他所说“都是真情实感、切肤之痛”作为语文老师,第二篇是一位写作基础并不好的同学写的却写得较精彩。该为这种真实而高兴:而作为班主任老师,却更该作深沉的反思:什么时候我家长会”变成这种怪味?

对好的倾向轻描淡写、少说略说,首先让我看看主持家长会的一些班主任的表现吧。向家长介绍全班情况时。甚至阙而不论;对不良的苗头反复强调、大说特说,甚而夸大其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家长们注意,才能让他有忧患意识”而在与家长个别交换意见时,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长处只字不提,对学生努力一言带过,对学生的进步不予肯定,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才能让他提高警惕,毫不放松”而有的班主任对后进生的家长过分责备,甚至在众多家长的面前。难怪有的家长一直认为班主任“请家长”就准是孩子犯错误了

与班主任交换意见时,接着让我看看参加家长会的一些家长的表现吧。有的家长参加家长会似乎就只是为了解孩子的不足之处。如果班主任多谈孩子的优点,详谈孩子的长处,就觉得老师对孩子了解不够深,要求不够严;甚至有的家长回家对孩子转述老师的意见时,只讲关于孩子不足之处的谈话,而只字不提老师对孩子进步的表扬之言,似乎只有这样借师道之威,孩子才不骄傲自满,才能不断追求上进。也难怪有的班主任把“请家长”当作惩治学生的法宝。

第8篇:听其自便范文

实习地点: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经过这三个月的实际运用,使我对酒店的经营运作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实践,受益匪浅。我在实践中学会了很多技巧,包括沟通技巧、交际技巧、销售技巧;体验到了酒店管理的艺术性和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财富;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在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为以后策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在实习报告的开始,我必须要对所有在酒店教过我实际工作并给予我关心的各位同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帮助我顺利完成了我的实习工作,快乐因为你让我不断进步—开元名都,快乐因为你们帮助我成长—我亲爱的同事们!

1 实习单位介绍:

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是开元旅业集团在宁波地区建造的白金五星级酒店,有其特有的企业文化。

开元旅业集团是一家以酒店业为主导产业,房地产业支柱产业,建材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为新兴产业,声誉卓著、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

酒店致力于为宾客提供东方文化与国际标准完美融合的服务。

1.1实习部门:餐饮部西餐厅

酒店餐饮设施齐全,六个风格迥异的餐厅,餐位近1500座,设有茵梦湖大堂吧、至乐轩中餐厅、启笑轩中餐宴会厅、阅微堂包厢群、伊萨贝拉西餐厅、纳思比日本料理、豪华宴会包厢,才华横溢的大厨随时给您带来一段陶醉的美食之旅。开元名都的西餐厅名字叫做isabella,一个很女性化的名字。伊萨贝拉西餐厅的环境布置得很舒适的,是一个典型的西式餐厅,餐厅分成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以宁波市市花茶花为主题。

以马来西亚的行政总厨为首的大厨们为您提供纯正东南亚美食和精品西餐。餐饮部作为酒店重要的一部分,而西餐厅又是负责酒店房客早餐的重要部分,位于酒店大堂的正对面。提供自助晚餐及各种会议用餐。也给酒店带来了不小的收入。

位置:位于酒店一层 营业时间:24小时餐位数:202个

2 实习岗位内容与工作流程:

西餐厅领位也就是迎宾员是负责餐厅接待来客、迎宾工作的服务人员。作为一名西餐厅迎宾员,我负责:餐厅预定(restaurant reservations),迎接宾客(greeting guests),让宾客入座(seating guests),服务儿童(serving children),服务冰水(serving ice water),巡视餐桌(checking the table),处理部分宾客投诉(dealing with guest complains),送宾客(saying goodbye to guests).

2.1岗位内容

2.1.1、掌握客情,接受客人的预定,并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安排留台。

2.1.2、热情主动地迎送宾客,将客人引领到适当的餐位,帮助拉椅让座,熟记常客及贵宾的姓名和职称。

2.1.3、在餐厅客满时,向客人礼貌地解释并建议客人等候,同时把客人的姓名、房号登记在记录本上,或推荐客人到饭店的其他餐厅就餐。

2.1.4、开餐时婉言谢绝非用餐客人进入餐厅参观和衣冠不整的客人进入餐厅就餐。

2.1.5、解答客人提出的所有问题,收集客人的意见及投诉,并及时向领班汇报。

2.1.6、参加餐前准备工作和餐后结束工作,并做好本岗位清洁卫生工作。

2.1.7、做好就餐人数、营业收入的统计工作和交接班工作。

2.1.8、参加餐厅和餐饮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

2.1.9、自觉遵守宾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2.1.10、完成领班布置的其他各项工作。服从领班的领导指挥,积极配合区域服务员的接待工作。懂得和熟悉本餐厅的业务工作。上班时仪容仪表端庄大方,衣着要整洁,精神要饱满。迎送客人要面带笑容,主动、热情、礼貌,做到客到有请声、客问有应声、客走有送声。善于运用礼貌语言和客人说话。要掌握及了解客人的需求,迎接客人到满意的座位上,并主动递上菜牌、饮品牌。待服务员迎上前才离去。走路要注意礼让,客过要让路,同行不抢道,迎客走在前,送客走在后。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服务水准和服务素质。

2.2工作流程

每天的工作流程包括餐前、餐中、餐后。

2.2.1 餐前

提前十分种到岗,与上一班次的同事做好交接班工作,全面了解西餐厅的预定信息,并对迎宾台及所管辖区域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做好迎宾台准备工作,以及餐厅内背景音乐关注。餐前接受预定电话要求做到接电话时面带微笑,报部门先英语后汉语,左手拿听筒右手拿纸笔,语气语调要平和,三响之内接起,问清楚客人姓名,电话,单位,时间,人数及特殊要求并重复客人预订信息,最后致谢,登记特别多或者vip客人要通知领班,并与区域服务员交接做好餐位调节工作。在电话三根据预订情况尽量满足客人的需求去安排适当的作为,针对常客可以给予特殊的或者是常坐的位置,满足并超越客人的需要。报纸的领取与摆放,特别是一些外宾对中国新闻有很大的好奇心,用餐结束后也往往会在餐厅内休息片刻。

2.2.2 餐中

主要是引领服务,做到三二一标准三米微笑两米问候一米预测并服务。而引领服务又有自助餐与零点两种服务,对于早餐自助主要是针对房号看每间房间是含单早双早还是不含早餐,因为对于现在网络预定的客人是有一定的优惠的所以适当的会有些早餐的变化,并询问咖啡还是红茶,传达给服务员同时提醒客人保管好贵重物品。针对零点客人特别是午餐时间零点客人相对多一点,则区别于早餐要为每位宾客拿一份菜单,请宾客跟你走为宾客带路,站直为宾客递上菜单并介绍服务员,上冰水。而对于自助晚餐对前面的问候是相同的,对于中国客人要问是否有预定,几位并查找预定信息,如没有预定要询问客人是吸烟区还是非吸烟区,并适当的安排座位。入座服务,安排客人尽快入座,并及时安排冰水,引领客人上洗手间,活稍事休息,回答客人的一些对酒店的咨询问题。注意事项:如果是多位男士来此就餐可能是谈生意,应引向角落,让他们谈话方便又不打扰其他客人就餐(西餐厅就经常有位杨先生)。而面对孤男寡女来就餐微笑上前接待,切不可多问,更不可莽撞打探"only one?"" are you alone?"可引领她们到靠窗或角落一点的位置就餐,让其自便,如果客满,客人不得不共用同一张餐桌进餐,也要征得双方客人的谅解和同意。对于零点的菜单服务:在客人坐定以后,才上菜单(英文或双语),一般情况是双语菜单应先递给就餐的女主人,然后男主人在其他人等,并于当区服务员做好交接工作,在餐厅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也要负责客人的点单服务,要详细地回答客人有关菜肴的咨询,如有关主菜(main course)、特价菜(special)、拿手菜(chef's dish)特色菜(specialties)等,并对牛排等要求进行询问。而晚餐要特别注意客人衣物要用西服套套好防止弄脏客人衣物或客人过多造成物品的丢失。巡视餐桌对于安排好座位的客人调换座位要及时通知区域服务员以便不会重复输单。三餐引领入座都及服务口布是没有区别的。总之主动热情服务宾客适时向客人介绍餐厅中西结合以东南亚美食为主的西餐菜肴,以及酒店的康乐客房等等,保持良好的服务形象。

2.2.3餐后

主要是送客,并处理好与宾客的解释工作,宾客离开检查坐席是否有宾客遗失物品。感谢宾客跟踪回访特别是vip客人给他们满意加惊喜。并请她们下次光临称呼熟悉宾客的姓氏说再见,say goodbye to guests.保管好菜单及酒单,协助做好登记及财务登记将全天用餐人数做好报表交给领班做好一天的财务统计。对布草的管理,送洗布草与领回布草不足或损坏每个月要进行盘点。做好整个班次的交接工作,保证管辖卫生与餐厅内各个门窗的关闭问题,对于电话菜单等的管理工作,并检查餐厅灯具门窗的检修报修工作,并完成一天中上级交班的其他工作,熟悉掌握工作流程并高效的提供服务,学习中进步。

2.3实习想法和建议

宁波开元名都是一个新生的白金五星酒店,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管理上的弊病,为了评星的成功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2.3.1沟通不灵,团队凝聚力不够。

例如销售部的预定经常没有通知西餐厅而客人到了还没有安排座位甚至是没有座位,而客人当然是和我们发火,不但给餐厅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酒店的声誉。

2.3.2酒店资料不统一,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

这也是我实习期间感受最深的,由于人手紧缺,我上班第一天就开始正式的工作,但是当时我对西餐厅几乎一无所知,只能从部门提供的一些资料开始了解,至于酒店的建筑结构和其他部门的营业情况等等,则是在工作中向身边的同事请教慢慢积累起来的。由于酒店的资料都是各部门自行整理出来的,难免在一些内容上有些出入,比如前台和西餐厅对西餐厅晚餐营业时间及儿童半价问题就经常对客人有不同的回答,影响餐厅的正常销售与服务。我们在入职一个多月之后才进行人力资源部的入职培训,当时培训酒店仍然没有为我们提供统一的培训资料,而培训的内容又都是我们一个月以来总结下来的东西。特别是西餐厅对于专业英语的培训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在餐厅内三个月却从来没有一次正统的对于菜肴以及引领服务专业英语的培训。除了英语及基本的礼仪培训外,还应注重对员工进行世界各国各民族风俗习惯及宁波地理知识的培训。由于缺少这些专业知识的培训导致经常有外宾点菜而服务员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其实只要经过很简单的培训我们都能做的很好,因为西餐厅的服务人员的素质相对其他部门还是很高的,我们可以有更专业的服务水准更熟悉的业务。

当然,自己在这次酒店实习中也有不足,在工作过程中对部门业务不够熟悉,不能随时熟练的用专业术语回答客人的点餐与问询。粗心大意的毛病在我身上还是时有发生,在酒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所以这是很致命的缺点。自己的英语水平仍需要提高,方便和客人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适当了解其他外语和外国文化也是非常必要的。

建议在培训方面,针对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希望人力资源部可以根据每月新入职的员工情况和当月酒店的营业状况安排培训时间,专人进行培训工作并在员工工作后实时跟踪新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强化新员工的业务素质。希望酒店能定期安排员工参加相关的应用英语和国际礼仪强化培训,提高员工服务质量,为客人们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为未来的评星工作良好的铺垫。[3]

开元旅业集团已经给予了开元名都硬件上的支持,在软件服务上还需要员工们的不断努力,我想这真的需要培训部门对酒店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而西餐厅对于菜肴专业英语的培训及服务员对菜肴的服务程序的熟练程度需要大大的提高,对于西餐厅服务人员专业的西餐礼仪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2.3.3缺少西式感觉

建议西餐厅能在适当的位置放上一些具有西方艺术的工艺品或壁画这样可能更加吸引客人,让遥远的异乡客人有一种有回到故国的感觉,达到东方与西方的完美结合。

2.3.4各部门员工缺少沟通

建议加强部门员工之间的交流,酒店员工对其他的部门状况了解不够会?客人带来很大的不便,酒店可以在淡季组织员工参加体会各个部门不同的工作,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以方便客人,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3.5建立vip客人档案的工作还需要加强,对于客户档案的建立程度还是不够。

在能源浪费上我认为做的还是很好的,可以对客房用纸剩下的部分用到员工洗手间,大大的节约了用纸,而各部门对于纸张的使用也是能自觉的节约。员工食堂的菜肴方面的浪费问题也能解决的很好。整个酒店很少能看到员工有浪费的现象。

建立了酒店的小型图书馆,由于酒店的很多员工都在酒店住宿,酒店小型图书馆的建立丰富了酒店员工的生活,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对员工的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员工休息室内的台球、乒乓球等的开放也给员工带来了工作外的快乐生活!

3 实习收获与感受

回想这次在酒店实习的点点滴滴,觉得从中获益非浅,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和书本上都无法学到的知识。在这三个月的实习工作学习中,不仅向酒店员工学习了酒店服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应该如何跟客人和同事交流和相处,更被西餐厅同事们的无私敬业的精神所打动。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获得了优秀班组的荣誉称号,在这个大家庭中我感受到了温暖,给予了我快乐的工作生活!

3.1收获

3.1.1、服务意识的提高

曾听有人说迎宾就是站在门口问候客人的机器,但亲身体会了才知道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要学会观察,做好服务,服务要仔细,周到,及时,要了解客人的需求,对常客要做好个性化的服务,知道其喜好,尽力给予满足,做到提前一步的服务,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于酒店等服务行业来讲,服务质量无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的生命线。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其再次光临打下基础。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通过酒店组织的培训和平时部门的强化练习,锻炼了我的服务意识,养成了面对客人泛出微笑的好习惯;学会了用标准的礼仪礼貌待客;

明白了学好外语的重要性。

3.1.2、服务水平及专业知识的提高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酒店实习,使我对酒店的基本业务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礼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酒店更加如此,要敢于开口向人问好,在向人问好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到:口到,眼到,神到,一项都不能少。对于客人的要求,要尽全力去满足,尽管有些不是我们职责范围的事情,也要尽力帮其转达;尽管有些要求不合理的不能办到,都要用委婉的语气拒绝,帮他寻求其他解决方法。印象最深的是为酒店的日本客人服务,他们通常是不太会说英语的,所以,我们要从他们的动作和片言只句中猜到他想要做什么并快速帮他办好。例如:当客人用蹩脚的英语说到 no smoking 的时候我就会安排他到安静一点的非吸烟区。对于外宾点餐中用到的专业英语我也可以理解的更多更准确。

3.1.3餐饮专业知识的提高

特别是西餐摆台与零点服务流程更加清晰明了,对一些礼仪方面知识也在不断提高,让我对曾经看到里兹—卡尔顿酒店的服务的服务理念更加深刻的理解,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我们是淑女和绅士,为淑女和绅士服务” !

3.1.4 英语水平的提高

在五星级的涉外饭店中,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听、说、写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在接触来自世界各国的客人的过程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发挥了它的重要性,没有它,我和客人就没法沟通,更提不上为他(她)服务。而作为西餐厅每天都要有外宾光顾,自然也就从中进步了很多。

3.1.5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了自己的观察能力,从刚开始的懵懂到现在走进餐厅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要求的预测能力不断提升,并对一些客人的投诉问题懂得倾听,甚至可以适当的解决该问题,有些客人也成为了我的朋友。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处事能力。

3.2感受

3.2.1 实习不是体验生活而是走入社会为就业提供的一次演练。

实习工作过程中,我们不是单纯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报酬,而是当自己是酒店的一员,和各部门同事密切合作维护酒店形象和创造最大的利益,并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西餐方面的服务利益与专业英语。不断的在不同的错误中成长并不断进步。

3.2.2 实习是一个接触社会的过程

通过这次实习,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酒店的组织架构和经营业务,接触了形形的客人,同时还结识了很多很好的同事和朋友,他们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社会,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与他人相处的人生哲学。

3.2.3 实习期与开元名都大酒店的关系

作为酒店的一员,穿上了制服,就要处处维护开元名都大酒店的权益,要把自己和酒店紧密联系起来,要熟悉酒店的信息,要另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代表酒店的利益,时刻为酒店做宣传,提高酒店和自己的形象。

3.2.4 实习与就业

实习过程中,让我提前接触了社会,认识到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并为自己不久后的就业计划做了一次提前策划。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与酒店的契合点,为我的就业方向做了一个指引。实习实际上就是一次就业的演练。

以上是我此次实习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作为一种感受,它可能有很多的主观痕迹,不过只有员工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感受,因此,希望管理者在做出决策前,除了站在酒店的利益考虑的同时能够为员工考虑,只有这样的决策才能得到更多员工的支持并能留住更多优秀的员工。

第9篇:听其自便范文

[关键词] 真率会;两宋之交;考证;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5-0064-07

真率会是宋代文人宴饮聚会的一种流行形式,由司马光、范纯仁等人于元丰六年(1083)闲居洛阳时所创,成员还包括文彦博、司马旦、席汝言、楚建中、王尚恭、王慎言、鲜于辍⑺蔚馈⒆拊竦饶旮叩论课蛔鸬年人蘩铣迹蔚为一时之盛。真率会与稍前的洛阳耆英会皆出于对唐白居易洛阳九老会的仿慕,以“尚齿不尚官”为宗旨。真率会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会约若干条①,规定了朴素、简便的形式,体现了真诚、率性的精神,既便于持久地举办下去,又具有强烈的娱乐性。真率会的这些特点,再加上司马光等人的巨大影响力,使得两宋以及后世出现了许多仿慕者,有的称为真率会,有的则称为真率集、真率饮、真率社,不一而足,形成了一个虽然不大却源远流长的传统,非常引人注目。现代的研究者往往把真率会的研究置于文人结社的视野中,把它当作怡老会或曰耆老会看待,而没有看到它在两宋的流变过程,缺乏系统的考证和分析。②实际上,在司马光等人的真率会之后,继作者便不再局限于耆老,功能也不再局限于怡老,许多中青年文人士大夫加入进来,通过对真率会先贤的仿慕,达到既能娱乐身心又不失风流蕴藉的效果。作为元丰之后真率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在徽宗宣和末年直至高宗绍兴末年的两宋之交,可考的真率会不仅数量较多,而且特色鲜明,对它们的考证和分析也很有价值。本文的考证紧紧围绕时间、地点、人物三个要素展开,为了主题的集中,其中人物的要素包括当时的年龄、官职等方面,一般不追究他们的生平仕履。

一、两宋之交的真率会详考

(一)赵鼎洛阳真率会(1125)

赵鼎《真率会诸公有诗,辄次其韵》曰:“山林与钟鼎,出处无异趣。刍豢等藜藿,同是一厌饫。此心无适莫,外物曾何忤?奚独淡交游,未肯厕纨F。故寻漫浪人,要作寻常聚。主既不速客,客亦随即赴。倾谈剧悬河,泻酒快流。百年人醉醒,万物皆侨寓。云何造请门,日满户外屦。却想耆英游,风流甚寒素。淡然文字欢,一笑腥膻慕。我亦蹭蹬余,早向危机悟。绝意鸳鹭行,幸此松萝附。君诗妙铺写,纵横俱中度。我老学荒废,一词不能措。独于樽酒间,不惜淋漓污。何当赋归欤?去敛头角露。家有应门儿,稍能随指顾。鸡黍林下期,视此犹应屡。有兴即放言,安能限章句。”[1]698699知赵鼎曾有真率会。

此诗朱兴艳《赵鼎年谱》系之于宣和七年乙巳(1125),赵鼎四十一岁洛阳县令任内[2],可以凭信。此诗有句“家有应门儿,稍能随指顾”,可见其子方幼,若如欧阳光《宋元诗社丛稿》系之于绍兴初年居朝官时③[3]214,赵鼎已年逾五十,绍兴十年五十六岁遭贬时幼子与长子相继而卒,尚余早已成人的仲子[2],断无应门幼子之理。又,此诗所言“我亦蹭蹬余,早向危机悟”、“我老学荒废“、“何当赋归欤,去敛头脚露”,与《乙巳二月初八日集独乐园,夜饮梅花下。会者宋退翁、胡明仲、马世甫、张与之、王子与、林秀才及余凡七人。以炯、如、流、水、涵、青、苹为韵赋诗,分得“流”字》诗中所言“介不为高通不偷,亦知出处非人谋。人生一世罹百忧,惊风变灭波上沤。……老成不堪冠屡囚,人怜拙甚营巢鸠”为同一种情绪的流露,并不代表赵鼎真的老了。[1]699

赵鼎在洛阳与同僚经常游司马光独乐园,此诗作年朱兴艳应即根据《乙巳二月初八日集独乐园,夜饮梅花下。会者宋退翁、胡明仲、马世甫、张与之、王子与、林秀才及余凡七人。以炯、如、流、水、涵、青、苹为韵赋诗,分得“流”字》一诗确定[2],诗中有句“九老前尘邈难求,七交高躅或可侔”,追怀白居易九老会故事。元丰五年文彦博耆英会、元丰六年司马光真率会亦溯源于九老会。由此诗题知宋齐愈(退翁)、胡寅(明仲)、马世甫、张京(与之)、王子与、林秀才当亦为此真率会成员。

赵鼎(1085―1147),字符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时为洛阳令。

宋齐愈,字退翁,一字文渊,临邛人。宣和三年,上舍第一。时为太学官。[2]

胡寅(1098―1156),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时任洛阳国子监教授,二十八岁。[4]141

张京,字与之④,生平不详。时将为解县宰。[2]

(二)折彦质昌化军(儋州)真率会(1127―1132)

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十五《广南西路・昌化军・官吏》载:“折彦质:号葆真居士。建炎四年贬昌化军,至郡,与儋士许庭惠巩效温公真率会,为乡约,每五日一集。太守李行中与焉。至移郴,公有诗留别王六公云:六公八十尚占星,授法东坡今大成。此岁得归言不食,几时当雨信如盟。误人功业忍更问,老我林泉如可营。他日疑谋谁为决,无由重到访君平。”[5]可知折彦质在昌化军贬所曾与当地人许巩、太守李行中以及王六公举行过真率会。

王象之记载折彦质建炎四年贬昌化军有误,其实是在建炎元年。据宋李纲《梁溪先生文集》卷一百七十九《建炎时政记中(起建炎元年六月十三日止六月终)》记载:“(建炎元年)六月某日……臣寮章疏论:靖康末折彦质为宣抚副使,逃入川陕……不惩戒则后孰肯任责者。有旨彦质责授散官昌化军安置,盖落职降官分司。”[6]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炎兴下帙》记载时间小异,亦在建炎元年六月(1127年)[7],量移郴州不知何时。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五载:“绍兴二年六月……丁酉,朝议大夫折彦质复龙图阁直学士,赴行在。彦质,可适子,靖康初为河东制置使,坐丧师,远谪,及是复用。”[8]967968知折彦质在绍兴二年(1132)复用。又,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四十三《昌化军》载:“折彦质,自号葆真居士,建炎间谪居。”[9]则折彦质谪居昌化军当在建炎元年到绍兴二年之间(1127―1132)。折彦质昌化军真率会的举行即在此时间段内。

折彦质(?―1160),字仲古,号葆真居士,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徙河西府谷(今属陕西)。时以靖康末为宣抚副使抗金逃入川陕,责授散官,昌化军安置。

许巩,字庭惠,昌化军(儋州)人,生平不详。⑤

李中行,建炎年间为儋州守,生平不详。

王六公,不详。

(三)朱翌韶州真率会(1141―1155)

朱翌《潜山集》卷二有诗《同郭侯僧仲晚至武溪亭议真率会》曰:“平远寒林暮霭横,右丞不死毕韦生。八人过处草齐绿,一日去来花笑迎。衲子自知空是色,将军要使酒犹兵。尺书相与盟真率,岭海风流似洛京。”[10]838知朱翌与郭侯、僧仲有真率会。

欧阳光根据“岭海风流似洛京”句,以及朱翌在高宗绍兴十一年至绍兴二十五年(1141―1155)间谪居韶州的史事,确定了此真率会大致的时间地点。[3]218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自号潜山道人、省事老人,舒州怀宁(今安徽潜山)人,晚年定居鄞县。时以忤秦桧,谪居韶州。⑥

郭侯,名不详,武将。⑦

僧仲,不详,韶州南华寺僧。⑧

(四)胡寅衡山真率会(1142―1150)、新州真率会(1150―1155)

从胡寅《答韩谏罢岁旦往来启》一文中“既先后适投闲之愿,尚往来讲交际之仪。……只合藜杖葛巾,弗期而遇;东阡北陌,乘兴即行。未妨金玉之宝邻,雅称烟霞之道侣。虽会名真率,难追西洛之遗风;而游曰逍遥,请畅南华之高论。三阳交泰,万宝更新……”[11]169170诸句,可以看出胡寅曾经参与韩谏举办的真率会,而韩谏在正月(“岁旦”“三阳交泰”)再次邀请胡寅参加真率会,被胡寅拒绝。

从“良以病质支离,野情疏放,猿狙冠服,挂思效于逄萌;鼷鼠车舆,悬欲于广德。既先后适投闲之愿,尚往来讲交际之仪”几句知胡寅时已投闲,身缠疾病。“适投闲之愿”表明是主动要求投闲,“野情疏放”、“藜杖葛巾,弗期而遇;东阡北陌,乘兴即行”、“烟霞之道侣”、“游曰逍遥”诸句显示出胡寅此时心情闲适,不似贬谪流放时。检之胡寅《斐然集》卷七中书启,《答朱盐启》言“某迂愚无用,疾病相萦,藏拙投闲,粗适山林之性”[11]168云云,《答刘帅启》言“蓬艾卑飞,自适鹪鹩之趣”[11]169 云云,《答孙判监启》言“分华岳之半,真仰愧于希夷,寄草堂之赀,仅免惭于录事。……卜陶庐之三径,甘颜巷于一瓢”[11]169云云,皆与此书所言萦疾、投闲境遇相类,可以判定为同一时期、地点所写。而《答朱盐启》言“衡阜侨居”[11]168,《答孙判监启》言“衡阜侨居”、“分华岳之半”[11]169,“衡阜”、“华岳”皆指衡山。《答刘帅启》下注有时间“甲子”[11]168,即绍兴十四年。据马辛民《胡寅年谱及诗系年》(以下简称马谱),胡寅于绍兴十二年(1142)两次请奉祠,并于七月退居衡山,直到绍兴二十年(1150)流放新州期间一直屏居衡山(除绍兴十四年往荆门拜祭先祖,绍兴十六年和十九年两次往建州故里省亲外)[4]155166,是知胡寅与韩谏的真率会当在此时间段内,地点为衡山。时胡寅在四十五岁到五十三岁之间。

韩谏,不详何人。

从胡寅《赠朱推》“秋官公廨临池傍,结筠为筏开轩窗。落日轻风泛船好,欢呼取笑徒相望。忽闻报予酒初熟,亟往从之倾白玉。疏蝉有思曳长缲,寒露无声洗残燠。……新州州土A岚瘴,从来只是居流放。……真率相期久已渝……嗟予衰谢人所去,晚交幸作年家遇”[11]4748几句来看,在流放地新州,已是晚年的胡寅与朱推不止一次地举行过真率会。据马谱,此诗作于绍兴二十四年,胡寅五十七岁时。[4]169170绍兴二十年三月,胡寅因受李光案牵连,责受果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直到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秦桧卒,诏令胡寅等自便。胡寅于次年在衡山去世,享年五十九岁。[4]166173故胡寅、朱推等人的真率会当举行于绍兴二十年三月至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之间(1150―1155)[4]166171,时胡寅在五十三岁到五十八岁之间。

朱推,不详何人,与胡寅同年中第,或为朱缨。⑨

胡寅(1098―1156),知永州罢任后居衡山,坐与李光书贬谪新州。

(五)林季仲温州真率集(1143―1161)

林季仲《竹轩杂著》卷二《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曰:“行步欹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云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12]知林季仲与康丈等人有真率集。

据诗意,当为林季仲晚年所作。“行步欹危老病身”,言其老迈。据尹波《林季仲生卒年考》[13],林季仲为温州平阳人,绍兴十三年(1143)知处州,旋奉祠,卒于绍兴二十七年至三十一年之间(1157―1161)。是知林季仲、康丈真率会举行于温州,时间应在绍兴十三年至三十一年间(1143―1161)。参加成员为包括康丈在内的“风云六七人”。康丈或为康平仲,曾为侍郎。《竹轩杂著》卷七还有《乐寿阁(康平仲建阁名曰“乐寿”,取仁智乐山水之意,索诗次韵)》,《次韵和康侍郎游仙岩》,《次韵和康侍郎雪后小雨二首》,《题康侍郎所居二首》诸诗。由“行步欹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等句可知,林季仲因身体和天气原因未能亲自到康丈的真率集现场,只是通过诗筒往来参与真率集酬唱而已。

林季仲(1088―?),字懿成,号竹轩,晚号芦川老人,温州人。时由知处州任奉祠家居。

康丈,或即康平仲,曾为侍郎。

其余人不详。

(六)凌景夏信州真率会(1147―1152)

王洋《东牟集》卷二《季文作真率会,遇大雪寒甚,主人之居狭,不容散步为嫌,作数语为解》曰“此身对酒愿长健,明年花发春迟迟”[14]324,卷四《雪中赴季文集》曰:“恩解讯书红粉恋,寒消酒力玉花新。盘堆青菜春回律,瓯泛琼珠月借神。浮白自怜偏户小,醉归全是梦中人。会因率集转殷勤,扫径宽迎陌上春。”[14]359知季文曾于岁末和春初两次邀请王洋等人于家作真率会。

“季文”是何人?检王洋《东牟集》,尚有《己巳三月十二日陪凌季文游水南陈氏园次壁间徐b叔韵》(卷四)、《酬凌季文过杨仲诚》(卷五)、《陈长卿凌季文自弋阳寄酒曲以诗谢之》(卷五)、《题宓庵壁(九月十日凌季文约孔老人同游)》(卷六)、《偶同季文刑部访仲成秘校因韵》(卷六)、《并寄季文以酒》(卷六)、《贺凌季文监丞启》(卷十二),则季文应为凌季文。《文献通考》卷三十二《选举考五》载凌景夏字季文,浙江余杭人,绍兴二年(1132)张九成榜进士第二人。[15]又据宋陈Y《南宋馆阁录》卷八、卷七知凌景夏历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绍兴十年四月为刑部员外郎[16],与王洋《偶同季文刑部访仲成秘校因韵》诗题中凌季文官职正相合。又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一百六十三、一百七十一、一百七十二、一百七十九、一百八十一、一百八十五、一百九十九所载,绍兴十年八月凌景夏忤秦桧与外任差遣;绍兴二十二年知筠州,时已闲居十余年;绍兴二十六年守军器监,后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直龙图阁知抚州、襄阳府、鼎州、知宣州,充集英殿修撰、吏部侍郎兼权尚书等职。[8]2207,2672,2808,2837,2840,2954,3013,3111再据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隆兴二年(1164)六月凌景夏除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17]

凌景夏真率会作于何时、何地?从《季文作真率会,遇大雪寒甚,主人之居狭,不容散步为嫌,作数语为解》中“此身对酒愿长健”一句可知为晚年所作。再看王洋与凌景夏唱酬的其他诗。《己巳三月十二日陪凌季文游水南陈氏园次壁间徐b叔韵》,“己巳”即绍兴十九年(1149),王洋六十一岁,故诗中说“不惭衰白照溪光” [14]355。《陈长卿凌季文自弋阳寄酒曲以诗谢之》一诗更明确说“六十行年两鬓苍”[14]381。王洋六十岁,时当绍兴十八年(1148)。弋阳属信州。《题宓庵壁(九月十日凌季文约孔老人同游)》也说“白发插花休笑我” [14]391。这几首诗与上述真率会二诗当作于同一时期内。据金鑫《王洋与〈东牟集〉诗歌研究》附录《王洋年谱》,绍兴十七年(1147),五十九岁的王洋免知饶州任,寓居信州之贵溪。直至绍兴二十三年(1153),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年六十五。[18]凌景夏于绍兴十年(1140)八月忤秦桧放外[8]2207,直至绍兴二十二年(1152)知筠州[8]2672,闲居十余年。王洋与凌景夏交往诸诗多咏闲适,应皆作于闲居时期。由上可知,凌景夏、王洋真率会作于绍兴十七年至绍兴二十二年之间(1147―1152),地点为信州。上引《陈长卿凌季文自弋阳寄酒曲以诗谢之》诗题中“弋阳”也属信州。

从上述王、凌交往诸诗题可见,在闲居信州期间相与游从的还有陈长卿、杨仲诚、孔老人等人,则诸人也可能参与凌景夏的真率会。

王洋(1089⑩―1154?),字符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绍兴十七年(1147),由知饶州任罢。寓信州,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辟室曰半僧寮。[19]绍兴二十三年(1153),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8]2706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

凌景夏,字季文,浙江余杭人,生卒年不详,时落职寓居信州。

陈康伯(1097―1165),字长卿,弋阳(今属江西)人。时奉祠家居。

杨仲诚、孔老人皆不详。

(七)李光儋州真率会(1150)

据宋李光《庄简集》卷五《二月三日作真率会,游载酒堂呈坐客》诗题及其诗句“杀鸡炊黍成真率”[20]475,同卷《秋夜有怀》诗有句“明日欲寻真率约,浊醪时许过邻墙”[20]476,知李光不止一次地举行过真率会。

欧阳光经过考证,认为《二月三日作真率会,游载酒堂呈坐客》诗所指真率会是李光在绍兴二十二年(1152)前后流放昌化军时参与的[3]225,波亦未提出异议[21],方星移亦持此说。[22]由诗题知李光此真率会的地点是在载酒堂,《庄简集》卷二有《绍圣中苏公内翰谪居儋耳,尝与军使张中游黎氏园,爱其水木之胜,劝坐客醵钱作堂。黎氏名子云,因用扬雄故事名其堂曰“载酒”。予始至儋,与琼士魏安石杖策访之,退作二诗》[20]444,知载酒堂为苏轼旧游之地,琼士魏安石或亦参与此次真率会。宋赵汝腾《庸斋集》卷二《赠魏安石》诗有序曰:“魏子本建溪人而寓居琼山,……魏子名安石,字介然云。”[23]知魏安石字介然,本建溪人,寓居琼州。《庄简集》卷二有诗题为《庚午春予得罪再贬昌化,琼士饯送者皆怅然有不忍别之意,严君锡、魏介然追路至儋耳。兹事当求之古人,感叹成古风二首送行》[20]443,则绍兴二十年庚午(1150)魏安石曾由琼州远送李光至儋州,则此次真率会或作于绍兴二十年(1150),李光七十三岁。

由同卷《秋夜有怀》诗中“明日欲寻真率约,浊醪时许过邻墙”二句知李光亦曾在邻居家作真率会。邻翁,不详。

李光(1078―1159),字泰发,一字泰定,浙江上虞人,时以忤秦桧谪居岭南。

魏安石,字介然,建溪人,寓居琼州。

(八)范成大昆山真率社(1153)

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二有诗《中秋卧病呈同社》曰:“人间佳风月,浩浩满大千。俗子不解爱,我乃知其天。以此有尽姿,玩彼无穷妍。受用能几何?北溟一杯然。天公尚龃龉,不肯畀其全。卧病窘诗料,坐贫羞酒钱。琼楼与金阙,想象屋角边。如闻真率社,胜游若登仙。四者自难并,造物岂我偏?”[24]24知范成大有真率社。

范成大《中秋卧病呈同社》诗,据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下编《乐备昆山诗社》考证,大约作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地点是昆山。范成大时年二十八,未有功名。欧阳光将此“同社”命名为“昆山诗社”,而诗中明言为“真率社”。宋龚昱辑《昆山杂咏》,录有诗社成员所作诗若干首。主盟者为昆山人乐备,此外还有马先觉、李衡、耿C、钟孝国、石希颜、石驹,亦多为昆山人,最后三人生平失考,社员大多为年轻人,既然是在家乡,则应多为未有功名或功名不显者。[3]226230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时隐居昆山,未有功名。

乐备,字功成,一字顺之,昆山人。

马先觉,字少伊,号得闲居士,昆山人。未有功名。

李衡,字彦平,江都(今属江苏)人,避地居昆山。

耿t,一名元鼎,字德基,一字时举。

钟孝国,字观光,昆山人。

石希颜,昆山人。

石驹,字千里,希颜弟。

后来范成大在家乡吴县还曾有过真率会,已是孝宗乾道年间事,不具。

(九)王十朋温州真率饮(1154―1157)

王十朋《梅溪先生文集》卷第八有《率饮亭二十绝》曰“有亭名率饮,邻里日相过”,“聊为真率饮,未用利名忙”,“林间十二子,宾主自清风”,“吾家数兄弟,薄有古人风”, “莫问亲疏客,过门无不应”,“ 吾家老兄弟,杖屦日相过”, “它年宦南北,还忆在家持”[25]119121,知王十朋曾在家乡与兄弟邻里等有真率饮。又卷第七《兄弟邻里日讲率会因书一绝且戒其早纳租税也》诗曰:“屏迹山林颇自安,里闾率会有余欢。”[25]109

“率会”亦为真率会之别名。卷十二《齿落用昌黎韵》诗曰:“我来饶与夔,三载堕两齿。……行年五十五,万事可休矣!……但愿早还乡,俯育三百指。……弟兄饮真率,故旧忘汝尔。”[25]119120当是王十朋五十五岁任职夔州时怀念过去在家乡时与兄弟为真率饮时所作。

从《率饮亭二十绝》“老去识交情”、“它年宦南北,还忆在家持”等诗句来看,王十朋此时虽年老而功名已有所望。检之吴鹭山《王十朋年谱》[26](以下简称吴谱),王十朋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四十六岁时中状元。此诗当写于此前不久。又,诗中提到“林间十二子”。王十朋另有《林下十二子诗》,据小序知所谓十二子者乃其园中竹、井、梅、桂、兰、昌阳、黄杨、丁香、槐、柳、菊,再加上自己。雍正本注“甲戌孟夏”[25]9798,即绍兴二十四年(1154),王十朋四十三岁。此诗当作于此后到中状元前。据吴谱,王十朋于三十九岁时已升为太学上舍生,后居母丧,服除后赴举再黜。故《林下十二子》诗序谓“既见黜于春官,齿老矣,悟虚名之可厌”云云。然既升上舍,亦有望为官,故自信曰“它年宦南北”。

参与王十朋真率会的有其兄弟与其他朋友。但就兄弟而言,《梅溪集》中多有其与亲兄弟梦龄、昌龄的诗文酬答。王十朋《梅溪题名赋(并引)》中自注“余弟寿朋,字梦龄”、“百朋,予季弟昌龄名”[25]661。《梅溪集》中尚有与其表兄璐、挺二道人酬答的诗歌,由于二人乃出家人,未必参加其真率会。

王寿朋、王百朋,生平俱不详。

是知,王十朋有真率会举行于其家乡温州乐清,时间为绍兴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154―1157)之间,成员还包括王寿朋、王百朋等人。

王十朋(1122―1171),温州乐清人。字龟龄,号梅溪。时为太学上舍生。

后来王十朋在知泉州任上与同僚举行真率会,已是孝宗乾道年间事,不具。

二、两宋之交真率会的特征小议

这一阶段真率会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真率会分布的广泛性与成员的多样性。通过以上对真率会时间、地点、成员的考证,可知真率会的地点分布较为广泛,从北宋的洛阳到南宋江西的信州,江东的温州、苏州,甚至是岭南地区的新州、韶州、昌化军。成员的身份地位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未中科第的范成大、王十朋,有沉沦下僚的赵鼎、胡寅,也有贬谪岭南的折彦质、胡寅、李光、朱翌,以及投闲置散的王洋、凌景夏,和奉祠家居的林季仲。在年龄上,有中青年时候的范成大、赵鼎、胡寅,也有步入老年的林季仲、王洋、凌景夏、王六公。

第二,这段时期内随着折彦质、李光、胡寅、朱翌等名臣来到岭南贬所,使得真率会也流传到了经济文化条件极为落后的岭南地区,成为真率会流传过程中的一大景观。简朴是真率会的一大特色,其会约中有“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27]、“为具务简素”[28]等明确的规定。在物质匮乏、处境贫窘的岭南贬地,真率会无疑是一种既能操办得起又不失风雅的聚饮方式。例如胡寅在《赠朱推》诗中说“新州州土A岚瘴,从来只是居流放。于今多住四方人,况复为官气条畅。山肴野蔬应时须,真率相期久已渝”,在瘴烟蒸腾的遐荒之地,真率会上所食用的只有山肴野蔬而已。李光经过十年的流放生活虽然已经穷到“酒尽何妨典破裘”的地步,但只要“杀鸡炊黍成真率”,依然可以“挈}携棋得胜游”(《二月三日作真率会,游载酒堂呈坐客》)。

第三,成员不再拘于耆英的身份,也不再拘于尚齿的传统,显得更为随意。赵鼎、胡寅等人的洛阳真率会为目前可考的元丰年间之后最早的真率会,当时的赵鼎四十一岁,胡寅仅有二十八岁,其他成员也都应该正值中青年阶段,并且诸人都处在下层官僚的地位,他们仅仅因为在洛阳做官,游览了司马光的独乐园,出于对先贤的仿慕而举行了一场真率会,并没有顾忌年龄和身份的限制。可以说真率会产生后不久就脱离了耆老会的性质,向着更为多样的方向发展。“真率”之名与“九老”、“耆英”之名矜耀成员年龄地位不同,它只是体现了一种完全放松的人际关系,它的名字就预示了与耆老会的异质性。后来范成大在昆山与一群未第的士子结为真率社而游,成员更趋于年轻化。

第四,真率会的举办成为一种风流之举,体现了对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仰慕之情。赵鼎《真率会诸公有诗,辄次其韵》曰“却想耆英游,风流甚寒素”[1]698,朱翌《同郭侯僧仲晚至武溪亭议真率会》曰“尺书相与盟真率,岭海风流似洛京”[10]838,都明确表达了对真率先贤风流的追慕,而且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的“寒素”的风流,蕴含着高洁的道德情操。正如王十朋《率饮亭二十绝》所言“聊为真率饮,未用利名忙”[24]120。

第五,这段时期内的真率会举办者或者是沉沦下僚者,或者是被贬流放者,或者是因年老而退居故乡者,或者是未中科第者,他们举办真率会、表达隐逸与自由的情怀,也是出于对真率先贤在野身份和心态的感同身受。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等人退居洛阳、分司西京是因为诸人反对变法,在党争中被排斥在了权力中心之外,这样才有大量闲暇时间聚会游从、歌咏性情。而两宋之交的真率会举办者,尤其是李光、胡寅、朱翌等主战派饱受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的迫害,远谪岭南,其心情与司马光等旧党相比,自然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借真率会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的用意也是不言而喻的。

两宋之交的真率会是宋代真率会发展变化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真率会被广泛认同的第一个阶段。从孝宗朝直至南宋末,真率会还在不同身份的文人士大夫中间频频举办,以更加丰富的形态在宋代文人的交游、结社、聚会、诗酒流连中绽放着光彩。

注释:

① 关于真率会约,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载:“司马公与数公又为真率会,有约: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惟菜无限。楚正议违约,增饮食之数,罚一会。”(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邵氏闻见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5页。)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十记载更为详细:“真率会约云:(一)序齿不序官。(一)为具务简素。(一)朝夕食不过五味。(一)菜果脯醢之类,各不过三十器。(一)酒巡无算,深浅自斟。主人不劝,客亦不辞。逐巡无下酒时,作菜羹不禁。(一)召客共作一简,客注可否于字下,不别作简。或因事分简者听。(一)会日早赴,不待促。(一)违约者,每事罚一巨觥。四月日押。”(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十《司马温公・真率会》中按语,见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第九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797页。)

② 真率会的考证成果主要集中在下面两部专著中: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下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波《宋代士绅结社研究》第五章《耆老会》(中华书局2008年版)

③ 波亦同意此说,见《宋代士绅结社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8页)。

④ 《送张京与之宰解县》,赵鼎《忠正德文集》卷五。

⑤ 折彦质离开昌化军时亦有诗赠之。《留别许廷惠》云:“架空作屋才容膝,中有道人能湛然。门外红尘虽扰扰,枕边清梦自翩翩。君如海燕时须到,我似江鸥日又迁。回首石桥桥上月,与谁同赏第三年。”据诗意,许巩或为道士,或自称为道人,折彦质经常与之游从。

⑥ 朱翌生平见钟振振先生《〈全宋词〉朱翌小传辑补》的考证,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⑦ 从诗中“将军要使酒犹兵”句可知郭侯是一员武将。朱翌《与郭侯饮园中》诗中亦称其为“将军”。

⑧ 朱翌有《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二首。“南华”,即南华寺,在韶州。(王象之编著、赵一生点校《舆地纪胜》卷九十《广南东路・韶州・景物下》“南华寺”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232页。)

⑨ 马辛民据《新兴县志》卷五推测:“或即朱缨,南雄州人,主管新州司法。”见马辛民《胡寅年谱及诗系年》(《古典文献研究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页)。又,从此诗“晚交幸作年家遇”一句得知,朱推与胡寅同年中科第。

⑩ 生年据金鑫《王洋生平二考》改,参见《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宋史》卷三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三・陈康伯传》载其绍兴十三年使金“言者以生事论,罢知泉州……秩满,三奉祠,垂十年”。从奉祠时间上看亦有可能参加凌景夏与王洋的真率会。

以上成员简介,见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第226~229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陶宗仪《游志续编》卷上载宋吕希哲《率会》一则曰:“温公……命之曰率会,亦曰真率会。”此则材料摘自吕希哲《吕氏杂记》卷下。目前所存清指海本、四库全书本所载为“命之曰真率会”,无“率会”之谓。(陶宗仪《游志续编・蒲阳比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3页。)

见《表兄璐挺二道人以山茶一根见赠植于便便阁前每黑甜余开窗寓目茗挡慌蹙神自清因成小诗》、《二道人以{利及东山兰为赠再成一章》二诗。(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页。)

[参考文献]

[1] 赵鼎.忠正德文集:卷五[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 朱兴艳.赵鼎年谱[D].上海:上海大学,2008.

[3] 欧阳光.宋元诗社丛稿[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马辛民.胡寅年谱及诗系年[M]//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古文献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论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十五[M].赵一生,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2837.

[6] 李纲.李纲全集[M].王瑞明,点校. 长沙:岳麓书社,2004:1664.

[7]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99.

[8]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8.

[9] 祝穆,祝洙.方舆胜览[M].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784.

[10] 朱翌.潜山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1] 胡寅.斐然集・崇正辩[M].尹文汉,校点.长沙:岳麓书社,2009.

[12] 林季仲.竹轩杂著[M]//四川大学古籍所.宋集珍本丛刊:第42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151.

[13] 尹波.林季仲生卒年考[J].文献,1992(4):204.

[14] 王洋.东牟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5] 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299.

[16] 陈Y,佚名.南宋馆阁录・续录[M].张富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119,96.

[17] 徐松.宋会要辑稿:第120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7:4782.

[18] 金鑫.王洋与《东牟集》诗歌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19] 王洋.涧泉日记:卷中[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781.

[20] 李光.庄简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1] 波.宋代士绅结社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99.

[22] 方星移.李光年谱[M]//宋四家词人年谱.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191.

[23] 赵汝腾.庸斋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55256.

[24] 范成大.范石湖集[M].富寿荪,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5] 王十朋.王十朋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6] 吴鹭山.王十朋年谱[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10.

[27]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M].李剑雄,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105.

[28] 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十//吴文治.宋诗话:第九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9797.

Textual Research on Zhenshuai Party in Transition Period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PANG Mingqi

(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5, China)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