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园林设计手法

第1篇: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以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显性基因:即可视的,浅表感觉的传统符号决定的遗传过程,我们称之为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显性传承”。从最初的古典园林景观重现,到新中式景观,都是通过提取并重构古典园林符号,结合新材质,新技术,从视觉感官上再现传统园林片段的物象外形。这主要体现在四大造园要素中,即山石、水体、建筑等。例如天津竹境格调居住区的中式景观设计是较为成功的新中式探索,以传统文化元素,琴棋书画为主题营造住区内部景观组团,抽象的屏门、漏窗、户槅、孔洞、格栅,亭台廊榭等符号的融入,满足了使用者对传统文化直观的视觉意像:隐文化元素——郁郁葱葱的竹林,山水文化元素的解构演绎,传统的素雅色彩,隐约可见的白墙与钢管形成的轻盈屋顶,与方塔园中何陋轩的建构视觉效果相似。由防腐木材结合现代轻钢材质、铝制而成的简约朴实的景观小品,钢化玻璃、钢材栏杆与冰裂纹窗景相互映衬,远观轻盈飘渺如同水墨画,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古典园林视觉元素。

2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隐性传承”

相对于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显性基因,其隐性基因潜移默化的渗透于当代景观设计中,是不可视的,内涵的外在感观性的遗传过程,包括崇尚自然的观念、和乐的人本思想,“天一”“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相地合宜”的造园手法,整合系统的思维与“意境”的审美精髓等,不仅继承与发展了传统品性、保留场所精神、认同地域文化,也延续了传统建构逻辑与历史文脉。看似无序无形,实则蕴含着隐形的秩序与逻辑,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质、哲学思想,文化内涵的物化图像,并通过集体无意识的文化积淀作用于本土设计师与使用者,而这也是缺乏文化底蕴的外籍设计师无法企及的。长久以来,消费主义与视觉至上的审美思想成为主流文化,使得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隐性基因”被忽视,其实它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嬗变,并无处不在,从未离开,只是隐藏在现代元素中不被识别。由本土设计师营造的现代欧式主题景观其实也无意识的渗透着古典园林隐性基因,在欧式符号与片段的视觉形式下隐现着传统建构逻辑、审美内涵与场所精神,空间秩序的表达相对于欧式园林的秩序井然,更为含蓄,这正是集体无意识所隐藏的巨大力量。例如深圳黄埔雅苑居住区景观设计,虽然是欧式主题景观,但是整个园林视野通透,内外交融,小中见大,闹中取静。尽管欧式景观元素随处可见,鸟瞰其中发现古典园林的建构逻辑仍隐藏在整体居住区景观空间、相地、造山,理水的设计手法构成了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秩序。

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直白,欧式凉亭,整齐划一的植被结合曲折的溪流,蜿蜒曲折的休闲步道,空间高低起伏,亭台水岸,步移景移。局部微地形隐喻着古典园林的模山范水,这样的“欧陆风”并不是所谓的“中国性缺失”,在古典园林的隐性基因建构框架中,将西方的轴线秩序与传统的自然含蓄并置,不仅营造了适合当展的自然宜居景观环境,同时以为渗透着传统的场所精神与审美价值观,从而使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生命力不仅未被现代化所代替,反而静静的绽放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熠熠生辉。从意识形态来讲,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隐性传承”,其根源是荣格创造的集体无意识概念,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深层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层次是不自觉的,它包含着连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各个世代累积起来的那些经验的影响。”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后天的人群或种族所生活的共同环境,即具有社会文化场所性的环境,它包括一切室内,室外的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这种环境的根本特征是舒尔茨所谓的“场所精神”,它造就并延续着存在于人的精神层面最深处的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传统的集体无意识包含着千年蕴育积淀而成的寻根性、归属感、文化地域认同感、审美偏好,民族精神凝聚力等,它与生俱来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社会生活。而园林是集生活、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古典园林中的建构逻辑与“意境”的审美理论源自于集体无意识的传统文化积淀,因此含蓄内敛而又融情入景的意境体现,激发使用者产生精神共鸣,从而获得愉悦的园林景观体验。

3结语

第2篇: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现阶段影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主要有园林建筑的形式、园林内部具体的山水环境、园林景观内部园林花木、园林景观色彩因素及传统的园林景观符号等。

1.1园林景观建筑形式

所谓新中式园林景观建筑形式,就是在进行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过程中,在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嵌入一定复古类型的元素。这种建筑形式往往出现在一些较大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时比较注意建筑装饰的细节部分,其中一般均包含有中式建筑的特色,蕴含有较为浓厚的中式韵味。当这些建筑物映入人们眼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中式元素。新中式园林景观建筑除包含中式建筑装饰元素之外,还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式建筑特点,例如园林景观建筑的分布、建筑主体与附属建筑的布局、色彩搭配的中式元素组成、建筑装饰内部相关纹理结构组成等相关建筑形式组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建筑形式要素。

1.2园林景观山水环境要素

中式园林在设计时往往追求大自然状态的山水环境,大自然状态的假山流水是整个园林设计的重要思想形式。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包含了浓厚的中式山石文化,经常将一些奇形怪状的山石景观嵌入到整个设计中。此外,水文化在整个新中式园林景观中也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因为水在古典的中国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生命力的重要表达方式。

1.3园林景观花木要素

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山水环境要素内部也包含园林花木,而且对于园林花木的选择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园林景观有较大区别,一般选择具有中国特点的花木,很少选择外来花木。此外,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所包含的花木往往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对每株花木的选择具有特别的含义。园林景观的修建常采用自然形植物和修剪形植物相结合的手法,使新中式园林景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人们对园林景观花木的欣赏往往不会简单地停留在植物的颜色及相关的外形方面,有时也能够通过相关植物感受到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效果。这些以植物为题材的造景手法如应用到新中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将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1.4园林景观色彩要素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很多方面吸收了传统园林设计的色彩,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颜色,同时也比较注意中国民族元素的嵌入。例如,在对相关重要或较呈现出气派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颜色的选取往往采用中国红或者琉璃黄或者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因为红色是中国非常喜欢的传统颜色,给人一种热情快乐的感觉,而琉璃黄往往是中国传统权利的象征,如同龙袍加身、金光闪闪。此外,黑色和象牙白也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颜色。象牙白给人一种干净爽朗的感觉,经常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栏杆或铺地设计;而黑色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同时,在进行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时也经常使用原木色和灰色,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现阶段人民生活环境有关,满足人们渴望见到原汁原味东西的愿望。采用原木色和黑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园林景观与大自然混为一体,给人一种质朴典雅的感觉。色彩在整个园林设计中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表示,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将现代化建筑特点与传统中式园林设计精华融合的有效手段。

2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分析

2.1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

新中式园林景观非常注重空间布局的设计,其总体设计效果给人一种整体的感觉,就像一幅非常完整的图画,将所有景观进行系统地布局,各个元素在进行布局的过程中都有自身特点的功能,给人一种连续变化、恰到好处的感觉,使人们不仅能从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游览,而且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园林设计的魅力。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非常注重嵌入传统的中式园林设计:(1)采用连续空间的序列布局。总体可以归纳为开始进入部分、引导进入部分、高中国园艺文摘2015年第6期潮部分及尾声部分。各个部分的有效融合往往需要合理安排园林景观游览路线,同时,游览路线的复杂程度也与整个园林景观的规模有直接关系。(2)巧妙的空间转换。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的空间转换可以采用的方法较多,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实现空间的有效分割,巧妙地将游人引导到下一个游览环节。

2.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构造手法

构造手法主要包含借景、隔景与障景3个方面,此外常采用的构造手法还有框景和漏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借鉴了这种设计构造手法。

2.2.1借景

借景就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景观的需要,将整个游人视线范围内部的景观嵌入到整个园林设计构造中,借助园林之外的景色实现对园林景色的丰富。在具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具体手法为远借和近借、仰借和俯借以及因地制宜而借。

2.2.2隔景与障景

隔景与障景造就了中国园林藏而不露、一步一景、时空变换的景观效果,都是通过在景物与观赏者之间设置实体或者虚幻的屏障来实现。障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整个园林景观的好奇心,从侧面增加了园林景观整体的神秘感。隔景主要采用虚隔和实隔两个层次。

2.2.3框景和漏景

框景就是画框样式的景观结构,使观赏者能从某个角度透过画框欣赏前方的景物。这一造园手法来源于绘画,可以使观赏者产生一种欣赏实景画面的奇妙感。漏景通常是指采用漏窗、门洞等虚隔之物来观赏景象的手法,除了漏窗、门洞外,还有隔扇、栅栏等都是用来营造漏景的材料。漏景能够提升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朦胧美,框景能够提升整个景色的奇妙感。

2.3园林景观设计中花木的配置

新中式园林景观花木配置手法与传统的中式园林设计和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均有较大区别。(1)新中式园林景观内部花木的配置主要侧重于简洁、明了,在进行植物选择时比较注重对花木修建的整体,通常将所有的花木进行不同形式的整体化配置。(2)在花木颜色搭配中常采用自然式植物为主,以我国的国隗绿颜色为基本色,其他颜色往往为整个颜色的点缀色。同时,将景观花木与自身所建立的相关建筑进行全面配合,使园林景观内部的花木与建筑有效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也注重花木与山石的配合、植物与整个园林内部水体的配合。

3结语

第3篇: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现代园林;古典园林;传承;应用

1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崇尚“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现代园林受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严重影响,过于讲究整体布局的对称性,在景观中强加线条,并以构建几何比例关系达到造园布局的统一,失去了园林本该具有的自然韵味。现代园林应当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树立人与生态、自然和谐统一造园观念,将尊重自然视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园林设计方案实施后,是否能够真正体现设计的意图。

2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不仅要使创造的景观符合基址特点,更要使景点布置从园林整体需要出发,处理好主配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结合场地特点造景是设计师们惯用的设计手法,但是却往往忽视了根据园林项目性质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地造景。园林设计的目标应是对场地中所赋予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整体设计,创造出赏心悦目、风格独特的园林作品。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造园精髓,不仅能够体现节约型园林的设计理念,节省改造地形地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能够避免出现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园林的现象,减少“产业化”园林景观的呆板式设计。

3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象征手法的运用,除皇家园林外,均着重于体现“小中见大”的思想意境,如“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在以自然为师的原则下,拓展有限空间中所展示的广袤地域景观,从而给人以空灵的园林空间享受。首先,对微地形进行错落有致的空间设计。地形表面显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高低、尺度、大小、比例、形态、外观等方面,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托载体。在面积较大的场景中,可以通过配置大型草坪、平坦的绿地或疏林草地来衬托宏伟壮观的意境。在面积较小的场景中,可以通过利用微地形处理的设计手法,突破水平、垂直两维空间的感官限制,创造出多层次和多空间的效果;其次,设计蜿蜒曲折的步道。古典园林中对游览线路的安排体现了“宜曲宜长则胜”的理念,现代园林可以借鉴这种设计手法,营造出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意境。

4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颇深,力求使园林能够体现出“诗情画意”的深邃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茂林幽泉、奇山怪石,这些造景基本素材的运用使狭小的空间可以表现出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进而表达造园者的人生经历、审美情趣。园林中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景点都强调意境的展现,追求画面的立体感,使园林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局部设计,都呈现出浓浓的诗画情趣。在现代园林中也要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根据场地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特征,利用一系列造景手法来突显园林主题,通过安置小品雕塑、展示平面构图、创作匾额和楹联等方式,准确表达场地文脉。

5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季相之美”

季相之美是指一年四季中气候炎凉变化以及山水花木形象先后交替所呈现的美感。中国古典园林将季相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利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景色来创造不同的园林空间意境,使景观受时间和季节的支配而瞬息万变、体态万千。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春英、夏阴、秋毛、冬骨”,即在春季以连翘、迎春、绣球等植物显示生机盎然,在夏季以广玉兰、枫杨等植物显示郁郁葱葱,在秋季以枫、乌柏、柿等植物突出凋残之美,在冬季以白蜡等植物突出枝条姿态之美。现代园林应当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季相之美”的造景手段,通过掌握季节变化中植物形态的不同特征,使植物构造的景观与时间相互交融,让人在具体的景观空间中感悟到时间的流程,深深体会到现代园林因季相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享受。

6 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园林设计应当在追求造园“维理”性、整体性、对称性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对园林人文精神、思想意境、自然环境的体现。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大力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园林美学文化,设计出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第4篇: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借景;传统

1.“借景”概念

中国风景园林的“借景”理念,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隋俱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指根据由于相地而总结归纳出园址的“异宜”,以“园之异宜”为凭籍塑造出适合于园址的景象和景境;“借景随机”是指善于捕捉利用用于理景之“机”,进而塑造成情景交融之景;“借景无由,触情俱是”是指造园要以感情、情意为导向,设计出来的园林景物能够以情动人,达到“对内足以抒己,对外足以感人”之目的。

2.“借景”在传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2.1借宜相地

相地主要看重两个方面:一是据意择址,根据园林主人的身份和爱好,在其所及范围内选择最适宜的造园地点,二是园址已定的情况下,利用现状,趋利去弊,最大程度满足园主的需求。相地的成果对以后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准确估量用地之异宜是兴造园林的关键,只有准确相地才能因地制宜构思出最适宜的设计作品。古代杰出的相地案例就是避暑山庄,因为相地得当而构园得体,既能使统治者修养身心,又能兼顾其政治功能,以至于在后世称为游览胜地,深受园林家和游人的推崇,由此可见相地的重要性。

2.2借景立意

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不仅有高度的艺术境界,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艺术创作方法,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先生将这种艺术创作方法总结了一个序列:“借的明旨一借宜相地一借景立意一藉景问名一布局一理微一余韵”。其中“借景”是核心内容,“借”是沟通情意与景象、景境的重要桥梁,将无形无象的情意转化为实体境象,将情意寄入境象,将情意转化为精神与境象的相互交融,可以说“借景”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创作手法的核心要义。

2.3布局起承转合章

传统风景园林的设计非常注意布局,布局是总体设计,是将微观景物展示在宏观布局上,“借景“讲究的是将景区景物与周围景点从总体上采取别出心裁的组合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印证,联系成一个整体。因地而宜,善于借助相邻且联系性很强的景点组成的景区,合理布局便把这些景区和景点和凑为一个既可抒情言志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风景园林艺术品。“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起承转合式布局往往能把人的审美体验推到至高点,营造出景色本身无法比拟的视觉美感。

3.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的创新与发展

3.1立足于中国传统特色

我国风景园林的最高境界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共生和谐,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与人工之美的巧妙结合,“借景”理念以“天人合一”为主旨,讲究“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体现了借景的内涵,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情俱是”。不仅强调风景园林设计要因借地宜,也要通过设计改造自然,将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起来,情景交融、重意蕴情。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能“化景物为情思”,“对内足以抒己,对外足以感人”,“寓之于目,得之于心”,追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引导观者对园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局限于景色本色,能够脱其形达其理,创造出人和自然相辅相成、合生共荣的风景园林景观。

3.2吸收西方园林艺术精华

吸收西方园林艺术精华,促进中西方的交流,互通有无,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风景园林“借景”理念传向世界各地,保持并延续传统开创全新特色,促进中西方园林文化的沟通、对话,成为全世界共享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同时,扩大高科技、新材料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比如灯光、幻影等技术的运用为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念运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3灵活“借景”创作思维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一般都实现确定固定的主题、意境,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强调因地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展示手法来产生“一法多式”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通用性。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就是强调灵活的创作思维,在一定的主题下发挥巨大的创作自由度,强调“万变不离其宗”、“仿中有创”,保持传统的特色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保持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的强大生命力。

第5篇: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字:园林景观设计;民族文化;表现手法

研究表明,我国园林设计体系中无论是商周时期周文王的“灵囿”,还是汉武帝的“上村苑”抑或是明清时期的“拙政园”、 “颐和园”等, 从其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看来,无不折射出各个时期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园林景观丰富的内涵,从而使得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民族符号,并体现了民族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民族文化既是设计的源泉,又是设计特定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应如何结合现代高科技工程技术手段并更好地寻找民族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切合点,并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内涵等,值得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深讨。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对民族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进行阐述:

一、民族文化的表现手法

1、内在意境表现法

1)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创造意境

尤其是在主题公园的设计中, 为突出其主题,设计者们通常在最显要的位置构造富含名族文化内涵的核心景点, 例如,中心花坛、雕塑以及喷泉等,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让人们产生一种心灵震撼, 并领悟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2)通过楹联、诗文、碑刻渲染意境

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古人的楹联、诗文、匾额以及碑刻来渲染意境。例如,明代王献臣仕途失意, 归隐苏州后并建成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其中,对于园林中荷花种植的设计以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香远溢清, 亭亭净植”为布局, 从而体现出设计者洁身自好的品格。

3)采用山水资源, 师法自然的表现手法

自古以来文人就与瀑布、小溪及山泉等水体结下不解之缘, 古今园林, 无园不水, 并认为水是园林的灵魂。正如孔子云: 智者乐山, 仁者乐水。由于我国泉水资源丰富,正是受这些山水等自然资源的启示,在古今园林景观中诸如人工湖、溪、池、跌水、喷泉、瀑布屡见不鲜。

2、外在形式表现法

此方法是在园林设计中最常用、最直接、最简单的表现手法, 通常以文字、园林建筑等形式来渲染气氛, 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直接地融入到其中。这在纪念馆、纪念性广场、碑林以及雕塑等场所或景点十分常见。同时,改表现法的园林布局形式多采用中轴对称、方方正正等形式。它们往往讲究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从属关系明确, 以几何图案构图, 整齐对称, 边界和空间一目了然, 空间序列分明。此外,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的差异, 不同民族文化底蕴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在园林设计中对于场地、空间、简约、实效、生态等原则的注重程度也不同。所以,不同民族文化内涵的表现方法始终围绕形式美和理性美来展开的,并充分体现出自己民族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二、文化内涵的挖掘

1、名人文化

对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名人的风姿映射了一个地域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是不可多得的社会财富。所谓的名人文化, 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观念和理论、精神和意识、情操和品格、以及美学情趣的综合体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沉淀, 人才辈出,经济、政治、教育、哲学、文化、艺术乃至社会伦理、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先贤圣哲, 以独特建树和杰出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 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为世人所仰慕。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融入名人文化、弘扬名人文化, 不仅是对名人的一种缅怀, 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名人文化的不断渗透, 来振奋和弘扬民族精神, 从而有效地激励人们不断奋进。在我国,古今的园林景观中有不少应用名人文化的成功先例。例如,代表孔子文化的孔庙、夫子庙以及文庙等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成为中华民族的文脉所在。

2、民族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 儒、道、佛文化成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都以各自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 同时三者又相互融合, 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在此种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园林文化, 无疑深深地打上了儒、道、佛三家传统文化的烙印。传统文化造就了以自然山水园林为主流的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山水园林主要受民族思想观念影响而形成。其中,风水说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很好地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朴素的宇宙观的哲学体系。因为,风水说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摸索以及对生活的实际体验而逐步形成的,从而使得风水说对园林文化的影响上至皇城, 下至山村。例如,我国许多村镇的选址常讲究山环水绕,坐北朝南, 地形、山脉走向, 这种理想的风水模式在中国大地随处可见,并逐步渗透到我国园林与建筑景观之中。

3、自然资源文化

所谓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未经人类加工的、天然存在的资源, 例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及气象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地域性强, 在一定地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并形成特有的自然资源文化现象。古代文人喜欢在石壁等上刻字、作画等,从而使该地自古以来, 游人如织, 其民俗文化, 旅游文化, 宗教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这种自然和非自然汇聚成的自然资源文化, 使得园林设计中赋予了更多的民族内涵,将自然资源文化应用于园林最多的莫过于生物资源文化,并将人的精神融入到其中,使园林更具生机,并能更好地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然而,园林文化应植根于地域文化之中,也就是园林的设计融入了本土的民风情、俗、自然资源以及人文历史等设计元素。因此,其所涉及的民族文化内涵要真实地反映地域文化特征, 而不能违背历史文化, 移花接木,牵强附会。所以,只有发掘和深化民族的特点,并试图寻找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民族化、本土化”特点,并为我国开拓出一片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技术领域。

参考文献:

[1] 李星宁. 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

[2] 王晓云. 郑和公园设计思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融[J]. 林业调查规划, 2005,(03)

[3] 姚远, 陈瑾. 引入4W概念进行衡阳师院校园景观设计[J]. 广东园林, 2007,(04)

[4] 王刚, 周全民, 王龙. 金张掖大道景观设计[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7,(10)

[5] 叶志敏, 张小开. 竹子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世界竹藤通讯, 2009,(04)

第6篇: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加强了联系和交流,其中西方文化也通过这项渠道进入到我们的视线,给我国各个领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园林设计中,西方园林设计理念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新方式,并对此进行运用对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

1.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主要是在景观中带有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这项园林景观主要是通过遵循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从而体现出浓厚的古典韵味,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上,根据我国地域的差异呈现不同。1.1四合院。四合院作为我国北方园林景观中的代表,主要是通过仿照北方的皇城格局建造形成的,整体结构十分注重对称以及呈现闭合形式的独门独院模式。四合院主要是以一家人居住为主,并且与邻院的轴线形成对称式的排列状态。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1.2江南水乡。在南方中主要是以江南地区为代表,这一区域由于水流众多,因此在房屋、园林的建造中就将这一元素运用到其中。根据水势的组团分布,体现出婀娜秀雅的景观意境。2.现代中式园林景观。现代中式园林景观与传统的古典园林景观不同,在现代中在古典园林景观上加入了现代的思想,使之在最终的体现上更加多变和时尚,并且也更加的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在对园林景观整体规划上主要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构景和材料在其中的运用。注重对意念进行模仿,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上加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象符号,通过现代设计方式表达出传统的韵味。

二、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1.建筑。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首要元素是建筑。这一元素主要是出现在比较大的庭院景观规划中,采用建筑的元素还需要加强对建筑进行装饰,如:细部中运用带有意象符号进行装饰,或者是植物盆栽进行点缀。通过这些方式的运用还能够体现中国文化意境和韵味。如:在现代别墅中设计中式中庭或者是游廊等。2.山水。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山水也是运用比较多的方式。通过山与水营造出自然的山水环境,增强新中式园林的灵性。但是在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山水主要是以简单的造型出现,使之与景观融为一体。3.植物。新中式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景观在选材上不是运用带有传统寓意的植物种类,而是采用外来品种进行装饰、点缀。在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采用都是带有一定寓意的,如:松竹寓意人品格和意志坚定,梅花代表人的气节等。对营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园林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新中式园林景观植物运用更多是自然形状的植物和运用修剪的方式,营造文化氛围。4.景观色彩。在景观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园林景观中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的红色和琉璃黄色进行,如在过年时通过红色表达出节日的喜庆。黄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作为权力的象征,体现出高贵和威严。除此之外还有象牙白和黑色的运用,白色体现出干净、清爽,黑色主要是用于园路的铺装和亭子的底漆,呈现出内敛沉稳的氛围。

三、新中式园林设计手法

1.园林空间布局。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是通过对景观整体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恰当决定的。对空间进行布局,首先是连续性的空间序列,主要是将开始、引导、和结尾部分进行组织,使之联系到一起,规模也是从小到大,简单到复杂。其次是对空间进行巧妙的转换,运用多种方式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装饰和点缀,给人心理上造成一种空间错觉,使之富有艺术性。最后是看与被看的关系,主要是促使景与景之间的过渡。2.构景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构景手法的运用可以营造出悠远意境的景观氛围,通过构景实现对园林景观空间的分隔和组合。主要的构景方式有:其一是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之处的景观运用到园林中,达到丰富景致的目的。其二是隔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屏风的形式完成,激发人的好奇心,为景致蒙上一层面纱。其三是框景的形式,主要是从角度上通过画框对景色进行欣赏。3.叠石理水。叠石理水主要是通过山水关系与叠山的形式,对景致进行表现。其中山水关系主要是通过对山与水之间的精妙布局,在形式上可以偏重于山,也可以是水,使之形成不同的园林景观风格类型。而叠山是通过石头渐渐堆积起来的形成的假山,使之成为一项景色,主要是为了呈现出景观的自然性。理水在其中运用是为了增添游览性和对景观空间的丰富。4.花木配置。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花木的配置与传统的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上有明显的差异。其一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造型风格上更加具有空间感;其二是植物层次上更加的简单、大方和自然。在植物的选择上通常是由乔木、草、灌木等相互配置的方式。在西方园林景观设计上比较注重植物的颜色搭配和修剪。而新中式园林通常是以自然的植物为主,进行修剪装饰,植物色彩的运用上更多体现为绿色,同时与其他花色相配,以此从整体上营造出浓厚的古典园林景观韵味和氛围。

四、结语

本文是基于对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研究,新中式园林景观主要是通过传统古典园林景观与西方园林景观两者进行融合形成的新中式园林景观形式。在文中对此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和现代中式园林景观进行研究,对其中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了解。其次是对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进行分析,主要有建筑、山水、植物、景观色彩这四方面元素分析。最后是对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叙述,对新中式园林景观在我国的设计和运用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小玉.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与传统景观设计的对比应用[J].居业,2016,(5):56-57.

[2]黄丹平.浅析人居环境的新中式园林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995-995.

[3]李士明.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发展与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4]刘清.浅析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以常州云山诗意小区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416.

第7篇: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技巧;风景园林工程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园林体系。而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关键点。因为这是古代工匠经历了长期的时间才形成的艺术结晶,是不同于欧洲国家的独有的艺术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中景观的设计讲究动静结合,叠山理水,在细微之处反而能看见古代工匠的别具匠心之处。整个园林给人的感觉就是虽然是人工建造的景观,但是并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通过对山石植物的合理运用,仿佛是天然形成的。因此,我们的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合理运用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使景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 常见的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

常见的中国园林的造园构景手法有九种之多: 借景,对景,夹景,框景,漏景,抑景,透景,添景,障景。下面侧重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构景手法。

1. 1 借景

借景是将园林外景色引入并与园林内景色相叠加的造园手法。借景可以弥补园林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过多财力的缺点。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比较有名的借景案例有颐和园的昆明湖远借玉泉山; 江南的拙政园远借北寺塔,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甚是壮观,形成了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 以及苏州的沧浪亭邻借园外的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特景观。

1.2 对景

对景是指园林中的主客体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造园手法。例如在游人身处园林之中,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等,或在堂、山、桥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等等。

1.3 夹景

中国园林中为了突出理想景色,通常在景观的左右两侧以树木、山石、或建筑等加以屏障,这样就形成了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使远处景观更显得有主有次。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可以表现出工匠的设计构思意境和感染力,不仅能突出园林中主要景观的地位,而且能诱导游人视线的汇聚,使景观空间定向延伸,直到达到园林中景观的节点。

1. 4 框景

框景是指工匠在构思设计园林时有意识地设置框洞式的结构,并引导游人在特定的位置通过这些框洞观赏景观的造园手法。这种造园手法曾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出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是对框景这种造园手法的最佳写照。

1.5 障景

障景是指在游览的路线上设置一些山石、照壁、花木等遮挡物,从而遮挡游人的视线,引导游人改变观赏的路线,从其他方向观赏园林中的景物的造园手法。障景的采用使园林的景观达到不重合的韵味,也进一步造成了欲扬先抑的效果。障景运用典型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中巨大秀美的太湖石被安置在仁寿门内,这样的构思使整个院落的景致显得富有层次感。

1.6 漏景

漏景从框景中发展而来,是指游人能够从疏透处观赏到园林中的景观。漏景能够促成园林空间的空灵与渗透,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例如苏州留园入口处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连续的玫瑰窗漏景等,这些都是漏景手法运用的佳作。

2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2.1 场地要素

无论是古典园林的设计,还是现代园林的设计,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场地进行施工,那么再好的景观也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设计师要将场地的选择放在首位。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与周围的环境是否融洽,能否给人以舒适的感觉,这是园林设计的基础,从选择园林的位置到亭台楼阁的布置,都需要设计师认真规划。古代的园林造型师已经在其著作中很好的告诉了我们答案,就是要对周围的园林地势进行详细的考察,周围的湖泊、山川的位置要自然的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去,与四周的景色自然而然的衔接在一起,否则构造出的园林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达不到整体的美观效果。按照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场地形态与景观小品之间的搭配要相互融洽,能够形成整体性。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所以在设计时可以考虑不同的人文景观与当地的风俗,在进行周围地形的勘测,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对地形地势的影响因素,开展合理的布局,最终使得设计出的园林景观能够充分与周边的地域特征相互衔接,形成一处浑然天成的园林景观。

2.2 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离不开山水、植物、道路、建筑等这几处主要的设计元素。将这几种元素合理的搭配在一起,能够使得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满,造型更加多样化,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中国的传统园林中,写意山水园居多,这是根据山水画为原型得来的灵感。在传统园林中,建筑的造型多以精致小巧为主,能够很好地同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再加上独具匠心的空间布局,就会成为错落有致的院落。人们在亭台楼阁中穿插游走,不仅感受到的是自然的气息,还会因此时此刻的美景而沉醉其中。传统园林中已经将山水的运用发挥到极致了,凝聚天地之灵气,汇集日月之精华,在小小的空间内就能够表现出湖泊的大气,山与水之间相映成趣,因此我们在现代的风景园林工程中要继续保持山水元素,形成一种虚实交映的错位感,以叠山理水的手法体现出大自然的灵动之气,并在周围栽种花草,以树木作为遮掩,亭台楼阁在树木的遮掩中忽隐忽现,具有一种神秘感。园林中的道路要以人流的走向为依据,满足人们视觉感官的要求,同时还能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效果,增加了园林中的趣味性。

2.3 空间布局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外部空间设计。首先是园林空间的界定,园林空间应当给内在的游人心理上的领域感。可以利用地形的变化,栽种的植物的高低,或者地面材质的不同来界定划分园林中各种性质的空间,各个空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联系。其次是空间的层次,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变化多端,为了游人的视觉感受,园林中的空间多通透开敞,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渗透,空间曲折幽深、层层叠叠、游人身在其中视线所及之处其实是不同空间中景观的叠加。再结合多种造园手法形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再次是空间的对比,古代工匠在造园过程中运 用各种对比手法,使大空间不显得大而无当,小空间不显得狭小拥挤。尤其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由于场地规模较小,可以通过空间的对比形成小中见大的心理效果。控制园林中景观的分布,给游人欲扬先抑的视觉感官,在狭长窄小的空间中使游人的视线极度收缩,行至开阔的空间中使游人突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最后是空间的序列,园林中空间序列的组织关系到园林布局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形成循序渐进的空间效果。

3 结束语

中国的园林设计中不仅要满足虚实结合的效果,还要不断丰富其层级感,实现自然的意境。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要继承传统园林设计的手法,并将其不断丰富与完善,形成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造林技巧,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 2009(01)

第8篇: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居住区景观;生命力;显性传承;隐性传承

1 中式居住区景观――古典园林生命力的显性传承

1.1 提取古典园林元素符号与片段并重组创新运用

抽象的屏门,营造空间层次感的漏窗、冰裂纹式的风窗、分隔空间的柳条式户,孔洞、格栅、缝隙等一系列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独具特色的攒三聚五的置石、现代材质的廊以及代表传统文人特色的植物――竹的运用,这些都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元素,被直接或叠加重组运用在中式园林中,不仅丰富了现代景观设计的语汇,更能使国人找到传统的归属感。

1.2 新材质的融入

竹林中隐约看见白墙与钢管形成的屋顶,简约朴实而不失趣味的景观小品是由防腐木材结合现代轻钢材质、铝制而成的。钢化玻璃与钢材的栏杆,不禁想起何陋轩的建构视觉,远观轻盈飘渺的水墨画般的神韵,颇有人文意境。传统元素的保留并以现代手法表达,在传承了古典园林精髓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的视觉感观。材质表皮是现代的,但核心精神是古典的。

1.3 空间序列的营造

古典园林最擅长的是组织空间秩序,智慧的古人在营造空间时,考虑到人的心理体验以及感官需求,运用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又彰显各自特点。

小中见大、虚实呼应,步移景异等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景观中发挥了延展空间感的作用。在竹境格调居住区中,突出表达院落景观,庭院空间由廊道、木栈道、平台、穿起不断变化的,收放自如的禅意空间,营造趣味的社区共享空间,置身于此,感觉空间一气呵成。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都由大大小小的院落空间组成,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这才是中国居住文化的根。

2 古典园林生命力的隐性传承――以深圳黄埔雅苑居住区景观为例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承,使我们不能绝对的看待全球化以及“欧陆风”,集体无意识的力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对建构审美的取舍。当前,大部分居住区景观结合了西方欧式的轴线秩序感与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含蓄。黄埔雅苑的景观设计较为成功,虽位于市中心,但置身于此,犹如世外桃源。独立的庭院风格,无论鸟瞰还是在庭院中休憩都十分宜人。

社区虽为欧式风格,叠水溪流、休憩三亭等观赏与体验景点;“家”与“园”、“建筑”与“景观”融合,窗前或阳台,是观赏园林景观的最佳视线,景观是居民们听泉、观林和休闲娱乐、邻里交流的开放空间。社区内住宅一层均大部分为架空,整个园林视野通透、内外交融,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以及较好的景观连续性。虽然小品是欧式的元素,但还是会发现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影响着整个社区,如相地,造山等。小区与主干道相邻,于是在社区边缘营造微微起伏的山坡,是对古典园林造山手法的继承。坡上为欧式凉亭,小桥流水,蜿蜒曲折的休闲步道,空间高低起伏,曲折的溪流。虽然元素是欧式的,但是布局建构运用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亭台水岸,形成对景,局部微地形借鉴了古典园林的模山范水。这样的“欧陆风”并不是所谓的“中国性缺失”,在古典园林的隐性建构控制下,增添几分秩序,整齐划一的欧式风格,同样营造了自然宜居的社区环境,并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场所精神与审美价值观,静静的绽放着古典园林的生命力。

3 结语

个人认为传统包含几千年积淀的本土风俗,文化价值观,审美观,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东方的古典园林传统元素实际上从未离去,它以精神灵魂的方式一直依存在于“现代性”都市躯壳中。西方学界对于中国城市的批判热点之一,就是所谓的“中国性缺失”但如果深度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对于所谓中国性的理解其实基本上是一种对于传统的图像的怀旧臆想和主观眷恋,是对传统表象符号的识别,而不是对核心精神的辨识与保留,确切的说是一种认知停滞,以及对传统本质认知的偏差,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也在进化以便适应现代人的发展需求,而并非是我们头脑中一成不变的元素意向。

参考文献

第9篇: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现代园林;设计

1 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园林设计师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进而更好地总结它们美的本质。师法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体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化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最值得我们好好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人类与自然,其生命活动本能地与自然相互联通。科学证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就会自律性丧失,生物钟失调,新陈代谢不平衡。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许多共性,也有着一些不同。在寻求中国园林文化现代形态过程中,我们应很好地继承本土优秀文化传统,积极挖掘古典园林艺术中契合现代园林精神的“基因”,从中提炼精华,并引入到现代园林理论构建之中。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与当前人类发展和城市发展中对生态学、美学、园林工程学的应用有着不谋而合的趋同。现代园林设计中又有了对古典园林“自然观”的新的认识与拓展,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体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二是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的拓展,即将现代园林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要以现代科学自然观为引导,并按照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设计语言体现出来。重新全面地领悟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对于正确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从整体效果上来看,总是尽量地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它是由建筑、山水和植物组成的综合艺术品。古典园林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这种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情,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秉着“因地制宜,自然天成”的造园原则,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凭山临水,山因水活,水得山势,青山绿水构成了古典园林的基调,同时它也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并且采用我国诗画创作的传统手法,大胆地取舍糅合,创造出多彩多姿的既有自然之美,又不拘自然之俗的园林景物形象。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从总体效果上看,园林建筑依存于自然景观,为了妙造自然,古典园林就要讲究建筑形态的丰富多样,不同的山水条件,不同的地形地势,就有不同的人文建筑与之相称,比如传统建筑中多为依山傍水。园林中常用的观赏花木有松、竹、梅、樟、兰、菊、柳、荷、玫瑰、茶花、迎春和牡丹等,还有一些建筑小品,如画舫、漏窗、花墙等,其选裁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它的独具匠心,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纤细的生命力,起到了为自然山水,自然环境修饰、装点的作用。这种通过精心创设而达到的自然天成的美感效果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造园原则,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现代园林将是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园林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的功能,创造意境美化环境的艺术功能,以及供人游憩交流等的使用功能。那么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来说,我们当然不能仅仅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师法自然的方法各有高招,从设计思路上主要有2点:第一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和概括自然美最有生命力的景观,如许多喷泉、叠泉水景的设计。你在自然界找不到它们,但却能体会到它们源于自然的神韵。第二是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使人类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技巧:设计上只用简单的圆孤线和波浪曲线来与世纪坛的建筑形体呼应,绿地中大面积以绿化为主,用植物来烘托景观的主体――中华世纪坛。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环境中绿化具有美化、观赏增加意境的功能,而且它还可以改善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声、改善生态等作用。具体比方说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能否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等等,这都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

2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2.1 动态布局,移步换景

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如在北京植物园展览的温室沙漠景观,它的展览面积只有几百平米。但是如何才能以小见大,向人们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观呢?这就是这个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就可运用“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将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几个焦点景点表现了出来,道路设计的曲折变化则紧密围绕这些景观而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能更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也很好地保证了室内景观的完整性。

2.2 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造园如作诗文,其风格往往寄托园主的感情、意愿或理想。陈从周先生说:“中国古典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这句话概括了中国古典园林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意和景的关系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在意境中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比如中国古典园林中有通过构建一池三岛来表达向往海岛仙山;模仿名山胜等等来表达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集天下名山胜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寓情于景,造景奇妙,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谢灵运所处的时代是士大夫对大自然山水风景之美的深刻领悟和一往情深的热爱程度高涨的时期。这就决定了其立意是要寄情山林“造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意得”,“栖清旷于山川”。这种历经艺术加工而得到的艺术美,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给人以诗情画意或触景生情的美好灵感,让人留下了充分的联想和回味的余地,创造出了一种含蓄幽深的美。这些手法的运用并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不再适用,反而由于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更能将其发扬广大,组织出丰富的空间。

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我们同样要突出园林的“意境”。它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但现代园林意境与古典园林已有所不同,它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与情趣与当时建造古典园林的士大夫们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园林的意境汇集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物情感,包含了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让人流连忘返,回味不倦。它是园林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融合历史文化、美学、建筑、山水、植被以及设计师的个性思想,也是园林艺术美的最高境界。现代生活中有时人们希望有一个宁静的适于思考的场所,有时需要一个热闹的让人感到充满活力的地方,有时又渴望一片表达哀思、忧愁的空间……。这些都是内心情感的需要,所建造的景观环境应引导人们抒发内心的真实感情,触发在这个园林场所中产生某种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创造意境感。这种意境感的表达必须建立在景观设计师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之上。对于许多刻意追求华丽或对某些事物进行生硬模仿的园林景观,在营造之初便丧失了这种情感上的真实性,也就不可能表达出景观的意境感了。诗集字画与文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和追求“诗情画意”的造园手法来表达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最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一,在现代造园领域中应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应用。现代园林设计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吸收,以求更好更大的发展,发掘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更具有现代气息的园林作品来。

园林中还常用“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园林的虚实,园林中的虚与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现代园林设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的感受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