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范文

欧姆定律的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姆定律的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欧姆定律的知识点

第1篇: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范文

1.欧姆定律的理解问题

欧姆定律是电力计算的基础,在初中阶段我们只是简单地对欧姆定律做一些介绍,但是许多同学还是对于基本概念问题感到疑惑,如果学生在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上犯了错误的话,将会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大的错误.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段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欧姆定律逐渐被人们看重,世人也逐渐明白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在初中物理中,老师主要建立学生对于欧姆定律的根本认知,让学生了解定律中的内涵,在变换知识重点时也可以迎刃而解.欧姆定律只适用于最简单的纯电阻电路,但是这在初中范围内已经十分实用了,不考虑在工作时的损耗,电能直接转化为内能.在解决欧姆定律的问题时要使用标准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使用伏(V)、安(A)、欧(Ω).例如在题目中对于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在电流流过时改变长短、改变横截面积、改变导线的材质等方法,这些因素是否会改变导线的电流变成了学生和老师进行探讨的课题.根据公式,改变横截面积与改变导线的材质会使电流的大小改变.电阻的概念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很多同学不知道电阻其实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质与属性,电阻值只是为了计算时方便使用的一种计量单位与外加的电压与电流并没有什么关联,所以要改正学生所想的电阻随着电压改变的错误观点,要及时在学生的脑中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基本概念的应用问题

欧姆定律中的基础元件其实很简单就是导线中的电阻,欧姆定律中主要讨论的就是电压、电流与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电流随着电压与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多个变量的问题要尽量将变量统一成为一个,这样方便学生对于事物的处理能力,在初中学习生活中要使学生尽量掌握这种方法帮助解决其他的物理问题,当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时,可以进一步地学习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电力计算,这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在基本元件使用时,学生要注意电阻在电路中是串联还是并联,在使用情况不同的场景下,电阻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却恰恰相反.在并联的情况下,每条支路的电流总和为从电源出来的电流,这条定律在现在大学的知识中依旧使用,只是变得更加高级———在一个节点流入和流出的电流之和为零;并联电路的电压都是相同的.在串联的情况下,回路中的电阻的电流都是相同的,电压根据电阻进行分压.在使用基础式子时,学生要理清串联与并联之间的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才可以记住繁琐的知识点.在题目中我们经常看到通过改变支路的个数或者电阻的个数来讨论电流与电压的大小,经过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清楚准确地了解并联与串联的关系导致电流电压的不同.

3.基本元件的使用问题

在初中物理知识中,主要使用的基本元件是电流表、电压表和变阻器,这些元件是最基本的,不仅仅要在题目中能分辨出它们,还要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自在地使用这些元器件.这些内容是学生无法立即掌握的知识,要经过长时间的演示才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些仪器的使用与操作.这项工作要直接将学习的内容建立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要让学生对于这项实验有误解,不带有一丝疑问地学习下去,认真地做好演示.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选择在上述中说过的控制变量法,对于所拥有的三个变量进行限制:如固定电阻不改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固定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看清变量之间的实验关系.要直接在电源的正极开始,按照正极入、负极出的原则进行接线,要将线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电压表要并联在电阻上,这样不会使线路断路,不要忘掉电源和滑动变阻器在线路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根据真实的题目来进行连线.这时候电流表所显示出来的数为所接线路上的电流值,电压表所显现出来的数字为所并线路上的电压数值.

4.欧姆定律的变量问题

在初中物理的欧姆定律的讲解中,变化量的问题往往是难住学生与老师的一类的题型,难住学生使学生无法在知识中找到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难住教师是因为教师因为这类题目过于繁琐,无法将这类知识有效地、系统地将学生教会,所以找出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是解决变量问题得分少的方法.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先从一个电阻的问题讲起,再扩展到两个电阻、三个电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渐拓宽学生的思路,逐渐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以及方法.当定值电阻接在电源两端后,电压由U1变为U2,电路中的电流由I1增大到I2,这个定值电阻是多少呢?很简单利用欧姆定律的概念就可以解出ΔU=ΔI•R,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得到电阻的值.当难度增加时,由一个电阻变为两个电阻,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电压表V1的变化量为ΔU1,电压表V2的变化量为ΔU2,电流表的示数为ΔI,在这样的问题上将变化电阻上的电压与电流之比转化为定值电阻上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将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固定的关系之间的数值,明显地简化了许多变量问题的计算.当变量变为三个电阻时,难度进一步的增大,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部分学生放弃了这类题,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要将三个电阻尽量化为两个电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可以恢复自信心,跨过思维障碍.通过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位置,将电阻进行合并,这样不管有多少电阻都可以化简为两个电阻,这样学生会感觉题目简单多了.

5.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在碰到复杂的电路时,很难将线路在实验台上理清或是自己设计实验电路是没有思路,不了解线路是怎样的,无法在原有的知识上将思维进行发散,让自己的思维投入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中,在每做一步实验步骤时要仔细想一想,这一步会对实验线路有怎样的影响,不要只是照葫芦画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实验时会遇到许多他们无法预测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不要惊慌,仔细分析,当解决一类问题时,学生的激情就会提升上来,会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所以改变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对待问题的好奇心和决心.对待问题要举一反三,进行逻辑思维,对于电路要进行不断的猜想,这样得到的结论才是有意义的,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的阶段,即使不成功也会提供给自己不少的经验,在实验中找经验才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之间也要有沟通和交流,让彼此的思想互相交流一下,有助于电路的优化,群策群力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2篇: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范文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很多高中生普遍认为高中物理理解起来很难,很多同学因为找不到学习的正确方向而放弃了学习。而老师针对这个情况要做到通过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可以谈物理学习的进步,而如果很多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那么老师讲得天花乱坠都没有任何意义。物理老师可以提前使用PPT或者是其他展示软件设置和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课件,通过向同学播放有趣课件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过去的物理教学课堂,单纯依靠板书来完成,物理老师进行板书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板书的时间可以多讲两到三个知识点。而电教媒体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大范围的展示知识脉络,让很多抽象知识更加的清晰直观,不仅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且大大提升了物理课堂的效率,让很多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简单明了。通过使用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和同学达成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对高中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物理教学新情境

每当物理课堂进行了新理论的教学后,必然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知识加以巩固和实践。而很多物理知识因为较为抽象,单靠单纯的背诵和机械的重复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不仅乏味并且效率很低。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的物理学习情境,把知识和物理情境结合在一起,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巩固自己已学知识,并且可以充分的理解。例如,在高二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中的《欧姆定律》一节中,很多学生认为欧姆定律难以理解,老师在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几个可以应用欧姆定律的例子和情境,这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欧姆定律的多种用途,还有欧姆定律的来源和起因。又如,在《电阻定律》这一节中,因为电阻定律适用于很多领域,但是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无法在脑中形成一个易于理解的总体概念,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制作有关不同类型电阻的动画,让学生加深对电阻形成的印象,以及对电路闭合等知识的了解,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使得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接受,还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进行课程联想,提高物理学习创造力

在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很多不同方式来表述整节课的中心课程。多媒体可以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课程有关的动画,以及带有趣味性的小故事等。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课程联想,能够与之前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高二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这一章节中,可以先问学生发现了身边哪些磁现象,然后通过划分小组,讨论身边的磁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随后,老师就可以直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并且以动画的形式来解释磁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对整体的磁现象进行讲解,在多媒体的展示过程中,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提问之前学过的知识哪些和磁现象有关,或者能对磁现象造成影响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能够由点及面,层层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固定的发散模式,物理成绩则会突飞猛进。

五、结束语

第3篇: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电工基础》渗透习题意识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渗透“习题意识”,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编制习题让学生去解答,克服做题的盲目性、随意性,使教学趋向量化和定向化。同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渗透“习题意识”,也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计算机对口单招班《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和高三复习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总结和提炼,认为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渗透“习题意识”应切实从下列三个方面去做。

一、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同时,注意渗透“习题意识”

对于基本概念,一般都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在讲授“电压和电位”的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电压的“绝对性”,即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与所选择的参考点无关;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即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取决于所选择的参考点,参考点改变,该点的电位也随之改变。在讲清这些概念的同时,教师应及时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思考,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讨论某电路中A、B两点之间的电压(分别选择A点和B点作为参考点),验证A、B两点之间电压的“绝对性”;讨论该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选择A点和B点作为参考点),验证A、B两点电位的“相对性”。

对于基本定律,在讲解时教师应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基本定律的表达式(包括文字表达和数字表达式)和适用范围。如在讲授“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时,笔者要求学生理解该定律的文字表达:“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掌握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在理解和运用该定律时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①R、U、I必须属于同一段电路;②不可把三个量间的因果关系与数量上的联系混为一谈:从电流形成条件的角度来分析,导体两端存在的电压是因,而导体中形成电流是果。欧姆定律揭示了由导体两端电压决定导体中电流的规律性。U、I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因果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具体问题时,已知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这仅仅是利用了三个量之间数量上的联系。③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时,即R=U/I。这仅仅意味着利用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来量度电阻的大小,而绝不意味着电阻是由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决定。无论加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取何值,电压U和相应的电流I的比值总是不变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通过习题来巩固该定律,辨析相关的表述。

因此,教师在传授电工基础知识时,要探索处理问题的方法,理清研究的思路,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按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的“转化”规律,编选一些有利于巩固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练习题。这些习题,尽可能包括计算题、问答题(所学知识定向说明和解释电现象的题目)、选择题(目的性较强的题目)、证明题、思考讨论题和引申题等。

二、选好习题,上好习题课,通过例题渗透“习题意识”

题目的选择直接影响习题课的质量。教师必须精心选题,习题的选编要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通过例题的讲解和作业题的练习,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在选择电工基础习题时,教师要注意目的性、典型性、延伸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习题教学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多变”就是对一道题改变叙述方式、增减或隐蔽条件,增设“干扰量”或“比较量”,进行纵变、横变、纵横变,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中拓宽思路。“多析”,就是让学生对一道题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多问”,就是对一道题从不同角度提问,使原题“开花”形成程序题,这样做既可以拓宽思路,又可以使学生把知识学活。“多解”,就是对同一题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这样做不但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可见,在习题教学中通过“四多”导向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应通过讲例题渗透“习题意识”,让学生注重习题的变通性,强化对问题的多维思考,以便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开发、导向等功能。

三、搞好复习,以“考”代“练”,强化“习题意识”

复习是电工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的本身就渗透着提高。复习的重点应放在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教师努力从如下三方面去做,才能实现复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1.在概念和规律的复习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知识结构,注重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务必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立体化。

2.教师应结合各知识点编选习题,对典型题深入剖解,解题强调“四多”,即“多变、多析、多问、多解”,使学生通过解典型题,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3.教师要搞好训练,精选题目,以“考”代“练”,单元过关。“练”是关键,“考”是手段。为此,教师要注重理解能力的考查,进行鉴定性测试、形式性测试和总结性测试,在形成性测试后,及时进行反馈、矫正、补缺、提高。同时,教师要瞄准对口高考试题的题型和考查方向,强化规定时间内的仿真适应性做题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做题效率,强化“习题意识”。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见,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巧妙渗透“习题意识”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它与搞“题海战术”截然不同。渗透“习题意识”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有机的结合,它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这个过程是一个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习题(或题组),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习”场所,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转化”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习题代课本,因为习题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体现知识的点,体现不了知识的面,但习题有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对习题的选编要紧紧围绕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这两个基本点,使习题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范文

一、学生为什么会感觉电学难学

教师和学生为什么会对电学的教学和学习感到恐惧和厌烦,主要还是因为电学本身内在规律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习惯存在偏差.电学部分知识不仅概念多、公式多而且还非常抽象,需要学生运用抽象的、系统的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但是,一方面初中阶段学生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发展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对于有比较复杂的电路图题目的分析和解答上面,不知道如何进行化繁为简巧妙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题;另一方面,不善于或不能够将电学实验中获得的结论与基本的概念公式进行比对归纳,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参与了电学实验,也亲手组建了实验电路,但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压功率等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公式内在的联系感到茫然.在电学教学中,教师由于需要教授大量的知识点而疏于对经验规律的总结和归纳,两方面问题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对电学部分知识的恐惧和厌烦.

二、教师应当如何提高电学部分教学的实效性

1.注重电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归纳

电学部分知识虽然概念多、公式多,但只要善于用系统的思维总结和归纳其中的关联,学习起来并不会很难.那么,在电学部分诸多知识点中的哪些才是最根本的呢?简要归纳起来就是“53231”:“5”指的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这五个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3”指的是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这两种基本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特征;“2”指的是电压表和电流表这两种电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仪器;“3”指的是串、并联电路的构建以及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功率这三种电学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1”指的是电学知识学习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这“53231”基本涵盖了电学中的大部分知识点,也可以通过换算与转换与其他的概念、公式、规律和实验建立联系.因此,让学生掌握这“53231”代表的概念、反映的现象、与其他概念(公式、实验、定律)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在解题中的注意事项等知识就相当于帮助学生大体掌握了电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要特别注意控制变量法在电学知识上的灵活应用,如在欧姆定律I=U/R的教学时要把电流I、电压U、电阻R三者之间关系讲明白,就必须让学生脑海中先对I、U、R分别进行定量,然后得出其余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然,要让学生完全掌握电学的知识点,关键还应该多进行多题型、多角度的练习加以巩固.

2.注重电学实验的教学

实验是让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定律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对于电学部分的每一个实验,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做好认真准备、亲自动手、归纳总结这三个环节.在实验之前,要让学生对实验的原理、目的、实验电路图的设计、测量所用的仪器、步骤等环节先进行预习和掌握.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要严格按照电学实验的操作规范安全操作,仔细观察测量结果和实验现象,实事求是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之后,要根据实验对应的原理和知识进行对照总结,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除了正常的课堂实验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来检验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电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当然必须要提醒和教育学生学会安全用电.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解题能力

第5篇: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电学 实验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00-02

电力是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都离不开的能源,正确地认识电力、完全地了解电力是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表现,因而,在高中物理中电学知识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对电学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是高中教师在教学时所面临的问题。而实验则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书上抽象化的电学知识具体化的一种方法,故而,教师需要在教学时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来提高高中物理电学教学效率。

一、电学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通过有效的实验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电学知识,前提是教师要认识到电学的重要性,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实验教学的开展才成为可能。电学对高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如下:

(一)电力是现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今社会也可以被称之为“电气时代”,生产所用的机械设备、信息化时代下的互联网,甚至平时家用的冰箱、电视等都需要电力作为能原,可以说,电力是现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社会的储备人才,高中生必须掌握电学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电学不仅与自己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密不可分。学习电学知识是电气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高中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认识到电学的重要性,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要侧重于电学。

(二)电学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中生,其主要的任务可以说是认真学习,全力以赴地准备高考。从应试这方面来看,电学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物理中占有较大的分值。为了让学生从容地面对高考,在高考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应该在教学时侧重于电学,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掌握好电学知识,使其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从物理高考的分值构成方面看,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电学方面的知识,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电学知识。

二、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在物理电学课程中运用实验帮助教学,就必须认识到实验教学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实验教学,以取得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结果。

(一)实验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电学知识。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中生已经初步将形象思维转换为抽象思维,能够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抽象的物理概念,但是对于电学中电荷守恒定律、欧姆定律等专业的物理概念还不能够完全地利用抽象思维来进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而实验就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将电荷守恒定律、欧姆定律等物理知识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实验总结出概念,而不是照着书本上的概念背诵。

(二)实验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电学知识。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而且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物理实验,从而更加清楚地知道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能够更加清楚地记住实验知识点。与单纯的教师讲解相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能够更快、更牢靠地记住电学知识,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鉴于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电学知识,教师在教授电学知识时需要结合实验,重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三、利用实验提高物理电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在认识到电学对高中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后,本文以苏教版高中物理中的电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实验提高物理电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将实验与教学相结合。要想利用物理实验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将实验与教学相结合。为此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选择:在教授知识前先进行物理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展示引出所讲知识;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听取知识原理时通过实验帮助对知识的理解;在讲授完知识点后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本文认为,在讲授知识原理前先进行物理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个结果为什么是这样的呢?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来提高其上课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这样对物理课堂的开展更有帮助。

例如,在讲述苏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时,对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静电感应现象这一知识点,(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0页)教师可以这样做:在正式上课前,先将验电器与金属小球拿出来,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在正式讲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大家看看能不能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所带的验电器是带正电的,而三个金属小球中,一个不带电,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现在我们分别用这三个金属小球靠近验电器。”得出当不带电的金属小球靠近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有所减小;当带正电的金属小球靠近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加大;当带负电的金属小球靠近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与不带点的金属小球相比更大。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另外,电荷之间存在着静电感应现象。当学生通过实验学会该知识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几分钟进行思考讨论:如果让带电的导体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时,验电器金箔的张角将会如何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知识讲解――思考讨论的授课顺序,彻底地学会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静电感应现象。

(二)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利用实验开展物理课堂讲授电学知识,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合理地选择实验的器材,不需要的器材不准备,必须的实验器材不能缺。让学生在学会合理选择实验器材的同时牢记相关知识。以苏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为例,教师在讲解欧姆定律一节时,在进行实验前,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进行实验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是什么。教师在进行实验前可以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进行实验时需要用到什么器材呢?”通过引导让学生思考,了解到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需要用到额定电压为1.5伏的干电池、导线、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5Ω、10Ω、20Ω的电阻各一个,当学生知道进行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后开始实验。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记忆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的特点和用途,教师在学生独自进行实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先不看书,将自己觉得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放在桌面,然后再自己翻开书本进行检查,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设计适合的电路图。电学的实验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所用的电路不合理,学生很可能会被漏出来的电流电到,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电学实验前需要带领学生设计出合适的电路图,以提高电学实验的安全性。例如,在讲授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时,教师演示实验后,在学生独自进行试验前要先带领学生进行电路图设计。在设计出合适电路后,才让学生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进行电学实验。这样在保证学生实验安全的同时巩固学生的电路知识。

第6篇: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 物理 电学 学习 方法

一、关于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二)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四)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五)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用电器、电源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认清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物理量的表示符号要与其他单位的符号区分开来。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1)电流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而从负接线柱流出,禁止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线电源两极上。选择合适的量程。

(2)电压表

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流也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

(3)滑动变阻器

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上有四个接线拄使用起来就要注意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串联在电路中,鉴于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处。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四)快速识别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的识别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方法,但是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串联易辩并联难分。因此在分析次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这些相关干扰因素,即可把电压表暂时隐蔽起来,辩清电路后再加回原处,概括为口诀一段:把电压表放一旁,跟着电流走一趟;遇到分支为并联,没有分支为串联。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有的学生感到电学学习困难,有的教师也说电学太难讲了,其实原因在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律。所以要熟记规律,加深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解起题目来方可得心应手。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因此电压越高,电流越大;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通过具体实验的探究得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二)单位的换算

第7篇: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范文

电风扇是人们避暑的常用家电,它在工作时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同时也是中学物理经常考察的知识点。现在从力、热、电三方面分析如下:

当电风扇静止时,竖杆对其拉力等于电风扇本身的重力,那么当电风扇工作起来以后有没有必要担心竖杆因受力增大而掉下来呢?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因为当电风扇转动起来以后,扇叶把空气推向下方。即扇叶对其下方的空气有向下的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空气对扇叶同时也有向上的力,明确这一点以后,再对电风扇进行受力分析,电风扇在竖直方向上受到3个力的作用,即: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竖杆对电风扇的拉力和空气对电风扇的向上的力。因此可以知道:此时竖杆对电风扇的拉力一定要比静止的时候减小。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电风扇转动起来以后会因为承受的力增大而掉下来。

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候,会感觉到凉爽。那么凉爽的原因是不是电风扇工作起来以后使室内的温度降低了?情况恰恰不是这样的。 (假设房间与外界没有热传递)室内的温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会升高。让我们一块来分析一下温度升高的原因:电风扇工作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由于线圈有电阻,所以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电能要转化为热能,所以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热量向外放热,故温度会升高。但人们为什么会感觉到凉爽呢?因为人体的体表有大量的汗液,当电风扇工作起来以后,室内的空气会流动起来,所以就能够促进汗液的急速蒸发,结合“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交流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由于线圈有电阻,所以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电能要转化为内能。鉴于其能量转化形式和欧姆定律的使用范围,所以电风扇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不能直接套用欧姆定律。在计算电风扇工作消耗电功的时候,只能用公式:W=UIT,而不能用公式:Q=I2RT,因为电功的公式:W=UIT适用于电流做功的一切情况,当然包括电流转化为内能的情况。但是焦耳定律:Q=I2RT的适用范围是: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如果利用焦耳定律计算出来的是电风扇工作时,线圈由于有电阻而放出的热量。

电风扇用久以后,扇叶的下面很容易沾上很多灰尘,什么原因呢?因为电风扇在工作时,由于扇叶和空气相互摩擦而使扇叶带上了静电,结合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从而能够吸收室内飘浮的细小灰尘造成的,所以扇叶的下面很容易沾上很多灰尘。

第8篇: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范文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1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1 J / s

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① Q吸 =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内能与热机

⑴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⑵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或者Q放 =qv;(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有时候气体的热值可以用 Q放 =qv计算(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立方米;v是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⑶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⑷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轮转2周。

⑸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⑹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2电学初步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3、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最大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最大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电压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5、电阻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1MΩ=1000kΩ 1 kΩ=1000Ω

6、电阻相关特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⑴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⑷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7、电阻分类

保持阻值不变的电阻简称定值电阻。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简称可变电阻

8、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⑴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⑵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⑷接线柱:有四个接线柱,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⑸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9、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公式:I=U/R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 R=U/IR

10、欧姆定律意义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

11、伏安法测电阻:

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3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

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Q=It(Q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第9篇: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范文

Abstract: The Basis of Circuit Analysis is a professionally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the e-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apply better teaching methods to help electronic majors learn the course well. Based on my own teaching experien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 the Basis of Circuit Analysis.

关键词: 电路分析基础;引导学生;教学方法

Key words: the basis of circuit analysis;guide the students;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207-01

0引言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它掌握的好坏对后续教学起到很大的影响。此外这门课一般放在大一下学期开设,而此时学生对电路的了解还停留在高中阶段,并且专科生的基础稍差,所以要想使学生学好这门课,我们就要一方面以课本为依托,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课本,应尽量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串成知识链,让学生通过多练习来更好地掌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实践谈一点体会。

1在学习电路入门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大学的电路知识与高中内容的区别

虽然在《电路分析基础》中,我们接触到的三个基本变量仍是电流、电压、电功率,但此时的电流、电压已经涉及到了参考方向,也就是贯穿《电路分析基础》始终的“+”、“-”号问题,这是学生在接触这门课程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同样,在求解电功率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也成为学生的一个难点,此时我们就要对学生强化“+”、“-”号问题:引入参考方向,比对参考方向来确定“+”、“-”号。让学生头脑中开始紧绷这根弦,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引入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而这三个定律是我们处理电路问题的三大法宝。

2我们要把电阻性电路的处理方法让学生牢牢掌握

对电阻性电路的处理,基本分析方法有三种: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节点电位法。其中以网孔分析法和节点电位法用的较多,每种方法我们都有固定的公式来处理。但是在用网孔分析法时,如果在巡行中遇到理想电流源(或受控电流源),它两端的电压应取多大呢?根据电流源的特性,它的端电压与外电路有关,而这在电路求解之前是不知道的,所以这时可先假设该电流源两端电压为,然后把当作理想电压源一样看待列写基本方程,引入这个未知量,最后我们再多列一个关联方程即可求解。而在用节点电位法时,如果我们遇到理想电压源,又该如何处理呢?此时,应对理想电压源支路设未知电流。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以上两种特殊情况,那么任何电阻性电路的问题就基本上都可解决了。接下来,我们把常用的电路定理:叠加定理、齐次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依次引入,以便更好地简化电路和更灵活地处理电阻性电路的任何问题。

3引导学生掌握电阻性电路的基础后,再加上动态电路元件及正弦激励条件下进行化繁为简,并利用前面已有知识处理电路问题

当我们引入动态电路元件――电容和电感后,由于它们的电压和电流之间是微分或积分关系,使得学生在列写动态电路方程时感到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来列方程了。此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列动态电路方程时,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仍然是列写方程的依据,只要我们在遇到电容、电感时,写出它们之间的微分关系或积分关系即可。学会求解独立初始值和非独立初始值之后,我们就可用三要素法来处理激励为直流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全响应了。当动态元件引入电路后,我们再引入正弦激励,引入相量,给出电路基本元件的相量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以及引入阻抗、导纳,那么我们仍然可以将网孔电流法、节点电位法用于正弦稳态电路进行电路分析了。

4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效地总结知识点,对相近知识点进行类比

《电路分析基础》中需要学生记住的定理、公式很多,如果单个记忆,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定理进行类比,搞清每个定理使用的条件及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相近知识点要注意它们推导过程中的差异,牢记共性,区分不同,在认知结构上理解并记忆以上内容。这样每个定理、知识点我们就都能牢牢掌握了,最后再通过多加练习来辅助,从理论角度上学好这门课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

5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学生多练习。处理好作业环节

《电路分析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掌握理论,只会眼高手低,无法扎实地打好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多练习,对于老师认为不是难点的地方,学生可能会暴露很多问题,那些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恰恰是给我们的最好的反馈,因此及时收缴、批改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老师仅仅是在作业中做些对或错的批改标记,是难以真正引起学生注意的,所以说在课堂中我们务必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进行解释,从而让学生自己真正把错的地方弄明白。

6加强实验环节

理科与文科最大的差异就是,前者最终的目的是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首先,我们要求学生先做完所有的验证性试验,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地接受这些结论,然后,启发他们进行一些自己的改造,例如设计一些简单的电路,进行电路仿真试验,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小小的成就感也会促使学生去主动地学习这门课程。

总之,只要我们将电阻性电路及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牢牢掌握了,那么我们在电路中引入自感、互感之后,仍然可以灵活自如地来处理电路了。加上作业、试验环节,我们学好《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程应该没什么难度了。

参考文献:

[1]张永瑞.电路分析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杨蕊.提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