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范文

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

第1篇: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范文

1 物联网灌溉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渐紧缺,我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也逐渐表现出来,而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其发展节水型农业已经成了农业未来发展势在必行的方向[2]。目前节水农业主要采取了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虽然相对于大水漫灌而言,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用水效率,但综合分析,其精准度依旧不够,无法根据农作物的具体需水要求进行灌溉。物联网技术结合农业的发展诞生了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不仅提高了灌溉精准度,同时也减轻了人力劳动,实现了远程控制,全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物联网智能化农业灌溉是指不需要人进行其实控制,系统能够自动的感知对农作物何时进行灌溉,以及为农作物灌溉多少的问题。物联网智能化灌溉可以根据农作物的数据采集结果自动开启灌溉系统。物联网灌溉技术是目前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也帮助农业生产实现了向远程化、精细化、自动化、虚拟化的转型[3]。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提高了灌溉的综合管理水平,将原本最需要人的经验才可以进行生产的农业,转变成了科技化生产模式,不仅杜绝了人为操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同时提高了全面管理水平,实现了一个人对上万亩地的管理。由此可见,推广物联网智能化节水灌溉,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危机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改变原先粗放式的灌水模式,同时也可以实现农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劳动,全面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所以基于物联网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必然成为今后农业灌溉的发展趋势。

2 基于物联网的节水灌溉体系

为了全面实现我国农业高效灌溉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灌溉应用,这就需要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节水灌溉体系[4]。利用物联网的节水灌溉体系首先应该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土壤的温度、湿度、墒情、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基本信息,然后通过适合的无线传感设备,将采集的基本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这些信息的数字信号传递给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处理,计算机系统会将采集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判断,根据需要及时的控制相关的智能灌溉设备的驱动,对,农作物进行智能化、精细化的灌溉。从而做到灌溉水量、灌溉时间和灌溉周期的三准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灌溉用水的智能化控制。且由于物联网传感器的网络具有信息互递、自主组建网络、网络通讯时间同步等特点,因此可以对整个灌溉区域与灌溉节点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即便个别数据出现问题,也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正[5]。同时采集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上传到网络,经过相关技术人员的分析,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灌溉数据进行更正,从而确保灌溉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如果发现农作物发生病虫害,也可以通过灌溉系统对农作物进行除病害作业。同时随着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也可以将这些数据上传到平台进行管理,对于构建一个高效、低耗、低投入、多功能的农业灌溉节水平台就这十分重要的意义,然后也对平台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灌溉,甚至可以对预期将会发生的天?獗浠?进行预防性灌溉,提高农作物对灾害的抵抗能力,这也是未来物联网智能化灌溉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2篇: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范文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当下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变革。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原有的抽象事物进行具体化,利用动态展示的方式,使人们对事物更好地理解。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处理技术等,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应用现状 发展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综合网络、通信、信息处理技术等,将多种形式信息进行集合,形成一种交互式的系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在图像信息处理、音频视频信息处理、通信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功能和作用。同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智能化、嵌入化的发展趋势。

1 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1 数据处理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图像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从而使图像特征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在图像信息处理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图像信息进行转换,从而使图像信息的特征符合人们的要求。在进行图像信息处理时,由于图像信息的容量较大,所需要处理的信息批量较大,这给图像信息处理带来了较大的麻烦。多媒体技术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对存储容量进行拓展。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处理方面,发挥了较大的功能。视频信息是一种图像动态信息,需要借助于编码技术,对图像信息的播放顺序和播放速率进行把握。多媒体技术凭借着强大的编码功能,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操作。音频信息处理过程中,需要对音频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语音识别功能和语音合成功能,使音频信息能够更好地传递。多媒体技术在这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实现音频的识别和合成,符合音频制作需要。

1.2 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利用,更多地侧重于信息传播,从而满足于人们获取信息的实际需要。在多媒体通信技术应用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能够使信息动态化发展,不单单可以实现文字传播、图片传播,还可以实现视频、音频传播,从而使人们对信息进行更好的获取。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较好的处理,通过压缩编码技术,能够降低数据信息对存储空间的占用,使通信包含的信息量扩大,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需要。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通信领域的应用,还实现了信息的同步发展。例如视频聊天,就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同步化发展,借助于网络信息,人们可以实现面对面的聊天。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通信领域的应用,对计算机通信性能予以完善,它实现了信息的效率化发展。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在进行信息制作和信息传播过程中,都可以实时化的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在医疗事业领域、教育领域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例如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搜集,可以利用图像、影像、视频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医疗事业领域的应用,通过利用数字成像技术,能够对人体内部运行情况进行把握,寻找病因,更好地解决病状。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未来的应用空间较为变得更加广泛。

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2.1 网络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同时,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多媒体技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会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网络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交流效果,通过信息同步,可以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在学术研究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事物的可视化,通过对事物的可视化,可以对事物的发展状态进行较好的了解,这就为问题解决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2.2 多媒体智能化、嵌入化发展趋势明显

多媒体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进步,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嵌入化发展水平。多媒体技术应用,需要对计算机硬件技术进行把握,通过利用智能芯片,提升人们生活的智能化水平。这一发展目标,就需要对嵌入技术进行利用,并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提升,使之与设备的CPU进行结合,从而保证系统的功能得以提升,能够满足实际需要。CPU在设计过程中,融合了更多的逻辑计算,通过设定相应的程序,可以保证设备工作能够按照程序执行,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可以降低人工劳动,使多媒体技术的智能化得到大幅度提升。

2.3 虚拟现实技术将得到更好地推广

多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注重对现实状况进行模仿,从而满足人们的试验需要。虚拟现实技术使图像呈现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借助于图像呈现技术,可以置身于虚拟场景对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事情进行感受,增强人们对某一现实的体验效果。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带来更加逼真的感受,可以在电商、工程试验中进行广泛利用。

3 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效率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围绕人们的需要,对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使其功能和作用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盛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85.

[2]胡尔西代姆・伊米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5):224-225.

[3]白连红,徐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J].通讯世界,2016(15):121-122.

[4]张洁.浅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软件工程师,2015(09):29-30.

作者简介

范威威(1983-),男,吉林省公主岭市人。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供职于长春光华学院。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第3篇: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技术;发展现状

引言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农业机械的运作环境以及设计都较为复杂,单单凭借着传感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并不能实现生产的高效化,所以需要加大研发力度,针对其信息实现更高效地收集、整合、处理。在这一条件下,智能化的农业机械便由此而生,智能化农业机械能够实现针对传感器反馈信号的智能化处理,同时和控制系统与操作人员完成信息的交互,进而保证机械作业的可靠性和效率性。

1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技术发展

1.1农业机械的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指的是在分析产品功能性的条件下设计的一系列功能模块,而这些模块的结合则能够组成各种类型的产品供客户选择。农业机械通常较为复杂,并且模块常常无法充分适应,所以时常无法发挥模块化设计的优点。所以,对于农业机械的模块化设计需要针对模块的划分、优化和评价几个方面开展。

1.1.1模块的划分。如今常见的划分手段有聚类式及启发式等,启发式结合工程适用背景来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利用相应的算法来获得模块划分的最优解。聚类式通过矩阵和网络的设计来表现产品元素拓扑关系,同时根据聚类算法来计算其中零件的成组模块区分,最主要的方式有两点,一种是以DSM聚类作为基础的模块划分方法,另一种则是以图论作为基础的模块划分方法。启发式的划分方法较为容易得出局部最优解,而聚类法则较为复杂,一些较为复杂的产品则并不适用。结合模块划分标准可以将模块划分手段分成以产品功能性、结构、生命周期三个层面的模块划分方法。

1.1.2模块的优化及评价。产品的模块化划分较为灵活,而模块化方案的不同,模块度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模块的系统和属性等层面来探讨模块化产品的优化问题,找出影响产品优化的因素,构建系统成本结构,重点改善系统的运作成本。而农业机械中应用模块化设计则需要注意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农业机械组件和功能性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同时组件间的耦合强度普遍较高。所以,在实现模块划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其异质性,对组件进行同质化约简。而且,因为农业机械组件较为复杂,所以需要进一步考量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其二,需要结合客户的要求和设计知识支撑的系统模块参数设计问题。模块化的设计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备的应用体系,不但要做到模块划分,而且还要设计好模块主参数[1]。

1.2计算机辅助建模

目前,CAD计算机辅助系统用作建模中,主要有PTCCreo参数化建模技术等,在农机产品数字化设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一般的产品模型数据与标准并不能有效地支撑几何构造历史等设计理念的传递,而通过以历史作为基础的参数化建模手段则能够利用宏命令来实现CAD模型的交换。CAD建模需要利用设计知识来实现智能化的设计,而设计知识与计算机建模的结合,则能够进一步保证模型的适用性。CAD模型的设计知识分为尺寸、标准、材料特征等几个层面的隐性知识。以NISTCPM作为基础的面向并行工程的设计数据库表示模型则将知识描述为三个层面,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这类系统通过运用KBE技术把AGMA标准结合在了直齿圆柱齿轮的CAD系统建模中。基于Web技术的CAD建模系统则能够更加快速地产生CAD模型以及CNC代码,形成一种CAD参数通用模型,利用嵌入式工程概念以及专家知识和设计标准编程与原型软件包结合的方式来创建CDM模型,实现产品的自动化开发。

1.3虚拟仿真

1.3.1农业机械中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结合生物技术及农艺技术,是集结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先进手段。农业机械仿真涉及到了农业科学、机械学、控制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目前仿真工具虽然能够化解多数仿真问题,不过若想进一步满足农业机械较为繁杂且多物理耦合的要求则需要根据各个农业机械领域的仿真进行分析。

1.3.2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VR技术的推广也为农业机械设计带来了影响,针对一些结构繁杂,设计起来难度较大的大型农业机械来说,通过VR技术能够针对其外观、功能性、结构等完成建模,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虚拟作业,对产品的功能性以及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并实现人与农业机械的灵活交互。现阶段,VR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了各界所广泛关注的话题,而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有着显著的成效,主要应用于虚拟装配以及虚拟试验中。其一,虚拟装配技术。和一般的装配技术对比,虚拟装配通过VA能够在沉浸式的条件下实现农业机械的装配,并在产品装配的方向上来确定其可装配性,并设计装配方案。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装配工作,VA技术拥有着显著的优势。由于VA技术的推广,国内外都针对虚拟装配技术的装配建模以及装配流程设计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二,虚拟试验。利用VR技术完成农业机械的虚拟试验不但可以确定产品性能的预测,而且还可以为操作人员了解农业机械提供条件。VR技术在农业机械虚拟试验中的应用尚不够成熟,而通过VR技术开发的非道路车辆虚拟样机系统则能够完成模拟驾驶的目标,通过这一手段可以还实现驾驶控制系统的评测。

2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的发展展望

2.1将客户需要作为方向的个性化设计

对于农业机械来说,客户的要求和选择是多样化的,也是层次化的。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收集并整理客户信息,分析客户的需求和偏好,研究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客户要求三者之间的联系性,构建用户需求模型。除此之外,重点分析客户要求以及产品设计间的转化方式,比如人工智能算法以及AD理论等,实现客户域到功能和结构域的联系性表现,进而设计出更加科学且高性能的农业机械,以此来达到客户们多样化的要求。

2.2农业机械设计基础数据和互作机理

促进农业发展,保证粮食安全是农业机械的发展目标,而针对农业机械设计数据缺乏,以及产品质量不足等现象,通过土壤—机械—作物系统的规律,以及相关装置技术的研究,重点分析构建基于网络化的农田土壤力学参数和农业机械物理特性指标、农业机械荷载及结构力学、工程材料和农业机械通用组件数字化设计数据库等,以此来为农业机械智能化的设计基于支持。

2.3将知识重用作为动力的建模技术

以农业机械生命周期为角度,做到多系统、多层面、多环节的数据共享以及知识重用所需集成的产品建模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建模技术有本体建模和MBD技术建模等,在航天、船舶中都有着普遍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化设计和智能化生产的契合程度,特别是MBD技术,有效改善了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模式,确保设计数据的可靠性,降低了针对其他信息的依赖性,促进了产品设计、产品加工与制造、产品销售的进一步交流。所以,农业机械生命周期视角下,开发农业机械产品TDP,以及拥有统一化设计理念的农业机械产品模型,利用知识重用和生命周期流程的集成,以及信息共享则是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未来主要的研发方向[2]。

第4篇: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是一个涉及电工、电子、计算机工程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应用技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技术,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电气自动化已经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促进着我国各个行业的进步。基于此,根据我国目前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对未来工业发展中,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1.电气自动化在工业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工业的进步,工业自动化得以实现,而在工业发展取得这一成绩的基础上,电气自动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工厂生产操作的实施都是通过机械进行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支持机械操作的核心技术,其大大的加快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同时,在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工业的自动化程度也在逐步的上升。

2.电气自动化在农业中的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农业成为了我国的基础产业和第一产业,而我国在农业发展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一直没有间断[1]。在我国的部分农业生产基地中,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在不断的加深,播种机、收割机等电气自动化产品,为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促进着我国农业的增产、增收。

3.电气自动化在第三产业中的应用

第三产业即为服务行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其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工作,而在这一工作的良好体现上,很多自动化工具为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2]。第三产业中,游戏机、机器、足浴器等这些常见的电气自动化工具,无一不带动着服务行业工作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而这些电气自动化服务工具也为顾客提供了更高、更好的服务。

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向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电气自动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向更高层次迈进。未来,企业在电气自动化上的设计、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会逐步的加大,而投入的增加也促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在技术的进步中,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差距就会缩短,进而实现电气自动化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全面性,提高着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电气自动化目前的发展来看,其主要呈现着分布式和开放化的发展趋势,分布式的结构能够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相对独立功能模块系统的建立,开放式的系统趋势,实现着电气自动化和外界系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两种变化趋势,电气自动化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少系统运行的风险,保证系统运行的正常,还能和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自动化和管控一体化。

2.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从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程度分析,其已经在自动控制、专用集成电路、机器人产品、CIMS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各电气自动化开发设计公司也推出了他们的一些设计理念和设计模式,促使电气自动化线智能化方向的发展[3]。在电气自动化已经智能化发展的局势下,电气产品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智能化所指的是电气自动化产品的自动性能将更好,更能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对自己商品的购买欲望,众多的电子产品生产商都在绞尽脑汁的研发新产品,这就要求他们使产品具有消费者所需要的便捷性,让消费者省心省力。而在技术力量的支持下,我国电气自动化产品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产品的生产更具安全性

目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正在朝着一个安全防范技术的集成系统方向发展,并对安全和非安全系统控制一体化的集成进行了加强。那么,现阶段,在用户非安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采取最低的设计开发费用,实现自己制定的安全方案,这都是开发者所需要慎重考虑和面临的问题。随着用户对产品安全性能需求的不断加深,未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开发亮点和重点就集中在了电气自动化产品系统的安全性能上,而这一安全性也是电气自动化产品设计和研发中的一项基础工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各个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都被广泛的应用着,并逐步的发挥和体现着其在各行业中优良的适用性。根据这一应用现状可以发现,电气自动化产品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著,那么,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需要,电气自动化行业必须从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加强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力度,运用电气自动化的力量,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检法.浅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3,(19):79-80.

第5篇: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范文

[关键词]测绘工程 测量技术 全球定位技术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01-1

测绘工程测量技术是测绘技术在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直接应用,传统的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局限于水利、建筑和交通这几个领域,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为测图和放样这两个方面。在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目前比较成熟并且使用得比较广泛的测绘工程测量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这三种方法的优越性都比较明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大幅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与效率,有效节省测绘工作的成本投入,对于测绘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测绘过程中的测量技术

1.1全球定位技术

全球定位技术(GPS)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美国成功打造了具有海、陆、空全方位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并且可以利用导航卫星实现时间与距离测量的导航与定位系统。之后的几十年,全球定位系统的水平定位精度不断提高,软、硬件特得到不断完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GPS技术可以全天候工作,不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覆盖率达到98%。其三维定点定速功能的精度非常高,因此可以对需要定位的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在测量过程中,GPS技术所受到的限制较小,不需要通视就可以准确得到测量结果。GPS技术主要由空间星座、用户设备以及地面监控等三个部分构成:空间星座由二十四颗卫星共同组成,成蜂窝结构,两侧安装有定向太阳能电池;用户设备指的就是GPS接收机,利用接收到的信号来计算所处位置的三维坐标;地面监控主要由地面天线站、主控站以及监测站构成,其对地面上的各位置实行全面监控。

1.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一种以电磁波理论作为基础的深测技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利用传感仪器来收集和处理远距离目标所反射或者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信息,然后根据所得数据进行成像,进而实现对目标的深测。遥感技术以下优点:第一,探测范围广泛。航拍时飞机的飞行高度可以达到10千米左右,陆地卫星轨道也可以达到910千米左右;第二,信息的获取速度快。陆地卫星每十六天就可以覆盖地球一次,周期非常短,资料的获取速度非常快;第三,所受限制条件较少。遥感技术不会受到冰川、高山以及沙漠等环境的影响,也不会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第四,信息量大。遥感器所获取的信息与遥感器以及把波段的不同有很大关系,每一波段含有七百六十万个像元。遥感技术主要由遥感器、接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信息传输设备以及遥感平台等部分构成,目前已经在农业、环境保护、地质、海洋、林业、测绘、地理、水文、气象以及军事侦察等众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1.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其在环境和资源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对各种资源与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也能动态监测多时期的生产活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林业、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灾害预警以及环境资源等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成效。在环境资源方面,GIS技术主要以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方式得到应用,而在土地资源方面,GIS技术可以应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覆被的动态监测等方面。

2测绘工程测量技术未来的发展

在工程测量技术需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各项测量技术均会在未来获得更大发展。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测绘工程测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2.1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会更加实时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以GPS技术为例,GPS技术的接收机正在朝着轻便、利于携带的方向改进,而广域和实时差分技术以及CCD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定位技术对动态、静态以及高精度的各方面需求,同时接收机也会更加轻便。在土地利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土地测绘技术将会逐渐扩展到较为偏僻的地区,这一发展趋势决定了GPS技术的实时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只有让GPS技术不受地域限制、全天候地控制测量范围内的所有区域,工程测量技术才能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

2.2测量数据的管理会更加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在工程测量控制网与城市之间会逐渐使用监控网优化软件来实现测量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同时也可以让控制网数据的观测和处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2.3测绘硬件设施会更加国产化、人性化和智能化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测绘技术设备大多为进口,在测绘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国家对测绘设备的研究力度也会相应加大,实现测绘硬件设施的国产化。此外,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也会对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人性化与智能化,在整个社会都在追求人性化与智能化的影响下,测绘行业的发展自然也会顺应这种趋势,实现测绘硬件设施的人性化与智能化。

2.4“3S”集成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测绘工程中最重要的三种技术,这三种技术各有优势与缺陷,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即可。未来的测绘工程测量技术会实现“3S”集成技术――将三种不同测绘技术的优势集中到一起,在它们相通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集成技术可以同时覆盖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等全部过程,让测绘工程的测量技术更加高效,使用范围更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工程中较常使用的三种测量技术中,全球定位技术可以全天候工作,不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覆盖率与精度非常高,不需要通视就可以准确得到测量结果;遥感技术有着探测范围广泛、信息的获取速度快、所受限制条件较少以及信息量大等优点,在农业、环境保护、地质、海洋、林业、测绘、地理、水文、气象以及军事侦察等众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主要应用于农业、林业、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灾害预警以及环境资源等方面。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测量技术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会更加实时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测量数据的管理会更加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测绘硬件设施会更加国产化、人性化和智能化,此外还会集成“3S”技术,推动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臣.浅谈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3) .

[2]覃玮.城市工程测量的技术发展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5) .

第6篇: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范文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发展过程 研究热点 应用领域 未来发展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也称机器智能,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出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实现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涉及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生物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目前已在知识处理、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博弈、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

人工智能经历了三次飞跃阶段:第一次是实现问题求解,代替人完成部分逻辑推理工作,如机器定理证明和专家系统;第二次是智能系统能够和环境交互,从运行的环境中获取信息,代替人完成包括不确定性在内的部分思维工作,通过自身的动作,对环境施加影响,并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智能机器人;第三次是智能系统,具有类人的认知和思维能力,能够发现新的知识,去完成面临的任务,如基于数据挖掘的系统。

三、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

AI研究出现了新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在人工智能理论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另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硬件突飞猛进地发展。随着计算机速度的不断提高、存储容量的不断扩大、价格的不断降低,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原来无法完成的工作现在已经能够实现。目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三个热点是:智能接口、数据挖掘、主体及多主体系统。

1.智能接口技术是研究如何使人们能够方便自然地与计算机交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计算机能够看懂文字、听懂语言、说话表达,甚至能够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又依赖于知识表示方法的研究。因此,智能接口技术的研究既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又有基础的理论意义。目前,智能接口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文字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机器翻译及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已经开始实用化。

2.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是又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三根强大的技术支柱:数据库、人工智能和数理统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发现算法、数据仓库、可视化技术、定性定量互换模型、知识表示方法、发现知识的维护和再利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中的知识发现及网上数据挖掘等。

3.主体系统是具有信念、愿望、意图、能力、选择、承诺等心智状态的实体,比对象的粒度更大,智能性更高,而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主体试图自治、独立地完成任务,而且可以和环境交互,与其他主体通信,通过规划达到目标。多主体系统主要研究在逻辑上或物理上分离的多个主体之间进行协调智能行为,最终实现问题求解。多主体系统试图用主体来模拟人的理,主要应用在对现实世界和社会的模拟、机器人及智能机械等领域。目前对主体和多主体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和多主体理论、主体的体系结构和组织、主体语言、主体之间的协作和协调、通信和交互技术、多主体学习及多主体系统应用等方面。

四、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1.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专家系统存储着某个专门领域中经过事先总结、分析并按某种模式表示的专家知识,以及拥有类似于领域专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推理机制。专家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是人工智能中最活跃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2.知识库系统

知识库系统也叫数据库系统,是储存某学科大量事实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可以回答用户提出的有关该学科的各种问题。知识库系统的设计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活跃的分支。为了有效地表示、储存和检索大量事实,已经发展出了许多技术。但是在设计智能信息检索系统时还是遇到很多问题,包括对自然语言的理解,根据储存的事实演绎答案的问题、理解询问和演绎答案所需要的知识都可能超出该学科领域数据库所表示的知识。

3.物景分析

计算机视觉已从模式识别的一个研究领域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视觉是感知问题之一。整个感知问题的要点是形成一个精练的表示,以表示难以处理的、极其庞大的未经加工的输入数据。最终表示的性质和质量取决于感知系统的目标。机器视觉的前沿研究领域包括实时并行处理、主动式定性视觉、动态和时变视觉、三维景物的建模与识别、实时图像压缩传送和复原、多光谱和彩色图像的处理与解释等。机器视觉已在机器人装配、卫星图像处理、工业过程监控、飞行器跟踪和制导及电视实况转播等领域获得极为广泛的应用。

4.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就是识别出给定物体所模仿的标本或标识。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能够弥补计算机对外部世界感知能力低下的缺陷,使计算机能够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模式识别在二维的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识别方面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三维景物、活动目标的识别和分析方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同时它还是智能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基础。此外,人工智能还在机器视觉、组合调度问题、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博弈、定理证明等研究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人工智能已深入各行各业,对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机器人

机器人学所研究的问题,从机器人手臂的最佳移动到实现机器人目标的动作序列的规划方法,无所不包。尽管已经建立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机器人系统,但是现在工业上运行的机器人都是一些按预先编好的程序执行某些重复作业的简单装置,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是“盲人”。机器人和机器人学的研究促进了许多人工智能思想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体现出广泛的学科交叉,涉及众多课题。机器人已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空中和海洋及国防等多个领域获得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五、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目前绝大多数人工智能系统都是建立在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之上的。在尚未出现能与物理符号系统假设相抗衡的新的人工智能理论之前,无论从设计原理还是从已取得的实验结果来看,Soar在探讨智能行为的一般特征和人类认知的具体特征的艰难征途上都取得了有特色的进展或成就,处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上世纪80年代,以NewellA为代表的研究学者总结了专家系统的成功经验,吸收了认知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了作为通用智能基础的体系结构Soar。目前的Soar已经显示出强大的问题求解能力。在Soar中已实现了30多种搜索方法,实现了若干知识密集型任务(专家系统),如RI等。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专家们通过一些前瞻性研究可以看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模糊处理、并行化、神经网络及其情感。

目前,人工智能的推理功能已获突破,学习及联想功能正在研究之中,下一步就是模仿人类右脑的模糊处理功能和整个大脑的并行化处理功能。人工神经网络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的新领域。未来智能计算机的构成,可能就是作为主机的冯・诺依曼型机与作为智能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结合。研究表明:情感是智能的一部分,而不是与智能相分离的,因此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突破可能在于赋予计算机情感能力。情感能力对于计算机与人的自然交往至关重要。

根据这些前瞻性研究我们也可以通过想象模拟勾画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三个阶段。

1.融合时期(2010―2020年)

(1)用语言操纵和控制的智能化设备十分普及,像远程医疗这样的服务也更为完善。

(2)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教育十分普及,在家就可以上大学。

(3)在身体里植入许多不同功能的芯片已不新奇。

(4)量子计算机和DNA计算机会有更大发展,新材料不断问世。

(5)抗病毒程序可以防止各种非自然因素引发灾难。

2.自信时期(2020―2030年)

(1)智能化计算机和互联网既能自我修复,也能自行进行研究、生产产品。

(2)一些新型材料的出现,促使智能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3)有了高水准智能化技术的协助,人们“定居火星梦”可能性大增。

3.非神秘时期(2030―2040年)

(1)新的全息模式世界将取代原有几何模式的世界。

(2)人们对一些目前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会有更完善的解释。

(3)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的智能,因此会出现有关法律来规范这些行为。

第7篇: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范文

关键词:智慧服务产业;智慧服务商店;物联网;协同创新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13

0 前言

目前,互联网时代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核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使传统产业在智慧化服务的影响下发生变革。因此,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物联网应成为社会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从而加快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推进医疗卫生、公共交通、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智能化,为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和社会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就当前社会智慧服务产业中的物联网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模式予以探究,并阐述其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

1 智慧服务产业中物联网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模式

1.1 智慧服务商店模式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通过充分利用网络的联接性,来满足整个社会对智慧服务的需求。在此前提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根据未来物联网的市场应用、产业结构和服务需求等研究并建立起一个“智慧服务商店”的共享平台,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智慧服务商店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四个虚拟融合平台:异构终端虚拟平台、泛在网络虚拟平台、融合信息虚拟平台和综合服务虚拟平台。这四个虚拟平台构建了相对开放的服务环境,不但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快捷的智慧化服务,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1]。

1.2 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

物联网协同创新创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新型产业结构,将传统的产业、学科和技术领域中碎片式孤岛状的闭“环”打造成为物联网产业的三条“链”。这三条“链”分别为:(1)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是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所产生的,其主要包括物联网所有设备的制造者和服务的提供者,通常情况下是由相关产业中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作为主导,与其他企业结成一种战略联盟的关系链。(2)物联网学科链。在高校学科建设过程中,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交叉与融合,多个学科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形成学科链。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促使高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打造新的学科链,从而满足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3)物联网技术链。由于学科链无法直接作用于产业链,而产业链需要满足各种物联网新产品及新服务开发的要求。因此,在学科链的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目标,组织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协同合作,从而形成技术链。技术链的产生能有效提高科研开发工作的效率,对物联网产业的稳步发展也起到支撑作用。

2 协同创新对物联网技术体系和智慧服务产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2.1 推进智慧农业服务产业的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广泛普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地理信息、农作物模型和遥感监测等现代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广大农民可以通过这种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成网上选种、科学种田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这样能更好的实现农业服务产业智慧化[2]。

2.2 推进智慧交通物流产业的发展

在城市交通物流产业中,智能交通系统不断发展,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和智能线路诱导信息系统。为加快智能交通运输发展,应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完善F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信息体系。同时,在实现航空、铁路、公路和城市交通等跨行业的数据共享方面,也应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完成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创新工作,为智慧交通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3]。

2.3 推进智慧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医药服务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为提高对居民和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水平,医疗机构应重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这样一方面能避免对患者在同一检查项目上进行重复检查的情况出现,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少医疗机构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还能推进医保与其他业务之间的协同管理,实现患者跨区域治疗的即时结报工作,真正推进智慧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

2.4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及综合管理智能化工程的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迈进。为建立完善的城市智能信息系统,应不断推进城市智能卡在不同行业的综合应用,以此实现智能卡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交通、公共事业等方面的一体化应用。这样不仅能稳步提高城市智能服务管理水平,更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城市生活感受。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依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建设物联网协同创新体系,以保障人民基本利益为前提,完善社会智能化服务产业模式。物联网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其技术体系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仍存在严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各部门需要科学整合资源,加强协同创新,从而形成统一整体,以确保物联网技术和应用能够迅速发展并深化未来智慧化服务产业的机制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77-84+130.

第8篇: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强,要想全面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那么就必须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企业自动化的办公水平,从而有效的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电气工程中使用智能化的技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全面提高其办公自动化的水平,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及时的排除故障,实现真正的智能化控制,不断的加强电气工程的工作。

一、智能化技术的概述

1.1智能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智能化技术来源于人工智能技术,其理论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提出之后,广大专家学者进一步提出的相关理论。智能化技术最开始是运用在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中,根本目的是通过机器人代替人们完成一些危险系数和难度系数较高的工作。随着科技发展,智能化技术也得到了更为良好的研究和开发。究其本质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原理是在计算机编程的过程中参考人类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进而对信息进行收集,并将信息作分析处理,最后将内容反馈到计算中。经过多年事实证明,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程成本,还使工作人员的强度降低。此外,也节省了人力资源,使工程质量得到提高,确保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技术保障。

1.2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优势

智能化技术之所以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除了市场竞争机制的要求之外,也因为智能化技术凭借着其特有的优势,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设备更加可靠,其维护成本也随之减少。

(2)作业环境得到优化,工人劳动强度降低,进而工作效率以及作业质量提升。

(3)减少了施工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

(4)设备故障可以智能化的控制。

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

智能化的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在后期演变而来的,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办公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的技术也在不断的趋于成熟。电气自动化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有很大的作用。为了使得我国的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在电气工程中使用智能化的技术是非常的有必要的。目前智能化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人们在对于信息的处理、农业的灌溉技术和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应经使用到了智能化的技术,有效的改善恶化提升了企业的效益。随着智能化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目前各个行业都在使用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不仅仅方便了人民群众,为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智能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计算机技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了工作的环境,从而降低了工作的难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可视化的科学计算,使得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智能化技术在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应用中自我更新,朝着高速化、集成化、网络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3.1故障诊断

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投入运用到工作中之后难免会出现一些设备上的故障问题,而其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设备中出现的问题。故而,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中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的特点,进而诊断设备中常出现的故障,最终实现故障预防的工作。通常来说,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是一旦变压器出现漏油情况,工作人员可利用计算对其分解的气体进行分析、明确变压器出现故障的位置和范围。最后,维修人员便可根据计算机反馈的位置和范围信息进行检修。

3.2智能控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工作时往往会面临高空作业或者深水作业的情况,一般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针对这种情况,智能化技术的智能控制就有着巨大的优势。例如,通过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机器人代替作业人员进行作业;通过控制人员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进行无人或者远程控制,使智能操作可以变得更高效和自主,从而开拓智能化控制的应用空间。

3.3优化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程序极为复杂,关系到众多物理性的理论,比如电路、电机、电磁场、变压器。这就对设计人员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传统的工艺设计中,大多采用的是手工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导致设计方案的达标率低,返修机率和难度也偏高。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之后,极易造成成人、物、财三方面的巨大损失。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备方案的设计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CAD图形设计软件。通过CAD软件许多人脑无法实现的设计程序或者图形都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中得以实现,使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设计时间也大为减少,对优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4.1性能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关键是看其运用时速度、效率和精度的实际情况。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可以达到高速度、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水准。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在性能上逐渐走向高速度、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方向。

4.2功能发展

虽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设计非常复杂,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却需要其操作的简便和人性化,因此,其功能性就务必进行扩展。智能化技术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对设备进行智能化的操作。其包含了许多功能性很强的技术,例如,用户界面的图形化、科学技术的可视化和多媒体技术等。

4.3体系结构发展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体系结构向着集成化、网络化和模板化发展。其中代表性的技术就是LED显屏技术。这种技术不但科技含量高,而且体积小、质量轻,还可以将信息显示到超大尺寸的屏幕上,这无疑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显示器的性能有着大幅度地提升。同时,将电力系统模板化,可以帮助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整体结构的集成性,便于实现其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智能化技术的实现基本上都是以网络作为基础,利用网络的方便性,便可以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联网操作。最终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系统,控制信息显示器,实现由一人对多台设备进行控制,达成电力系统的无人操作或者远程控制的愿望。

四、结束语

智能化技术因其不可多得的优势逐渐在各行各业中广泛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实现了故障诊断、智能控制和优化设计,对电力行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着极大地提高。随着技术的开发,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还将将走向高速度、高精度和高效率,功能将更人性化,体系结构也将集成化、网络化和模板化。

参考文献:

第9篇:智能化农业的未来发展范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工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也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要想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就必须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大量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以此促进工业走上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工业生产对机械自动化应用的现状并不乐观,所以,现代工业发展要想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就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改革,从而真正让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工业生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工业生产已经开始应用自动化技术,这促进工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简单化、自动化,大大促进了工业生产效率,还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了人力资源。但是,正是由于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也导致我国有些工业生产过分依赖自动化技术,加上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此外,很多工业生产由于对自动化技术不热衷,生产中的机动化技术应用也较少,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应用也受到限制。所以,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及其发展动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工业生产中的不利因素,促进工业生产真正实现自动化。当然,自动化技术并非完善,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生产,所以,在关注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时候,也需要关注人工生产的发展,将人工生产和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不仅简化了生产的过程,加快了生产投入的变换及流动速度,同时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的工艺和设备在工业生产中不断产生,促进工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而自动化技术如果能够与新的设备和工艺有机结合,也就说明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工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不管是哪种工业生产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轻工业和重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简单化生产,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这也是工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自动化技术在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轻工业生产涉及到的自动化技术相对于重工业来说比较简单,因而, 在轻工业生产中融入自动化技术也相对容易,所以,轻工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广泛。轻工业生产主要包括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消费品和手工制品。简单来讲,轻工业可以分担农业副产品和化工副产品生产。主要包括农业副产品深加工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

2.自动化技术在重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工业生产主要为人们提供物质基础,国家重工业生产规模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相对于轻工业生产来说,张工业设计到的生产技术更加复杂,生产内容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消费品和高档的物质生活环境。重工业生产主要应用于社会生产,用于日常生活的部分很少。重工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人工生产的错误。

三、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工业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分析能够得知,以往的工业生产发展主要以纯手工制品为主,而现代社会的工业生产发展再加入科学技术以后主要以机械化生产制品为主,相较于传统的工业生产发展,现代机械运作的工业生产发展,不仅生产效率更好,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也更好,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工业生产中也融入了这项技术,从而促使工业生产实现了生产,控制,管理相结合,智能化、自动化、简单化。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其所具有的重要性也越发突显,对于工业生产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自动化技术在应用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仍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研究和改良,最终实现自动化技术全面取代手工生产。

总结

工业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节约人力物力,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同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使我国在全球经济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虽然现阶段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在工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一定会取得进步,带领中国工业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唐华国. 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 才智. 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