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的闭塞、血流中断,持久与严重的缺血使相应的心肌发生坏死,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的危重症,来势凶险,早期病死率高。急性期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危害极大。1 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85例心肌梗死患者,男62例,女23例,年龄40~75岁,住院21~42天,84例好转,死亡1例。
2 护理
2.1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供急救时静脉给药,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及仪器,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2 立即给予镇静、止痛药,如安定、度冷丁、消心痛、硝酸甘油等,稳定患者情绪。向患者说明各种监测、治疗、护理的目的,增加其安全感。
2.3 给予低流量吸氧,增加血氧分压,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状况,防止梗死面积扩大。
2.4 给予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心律失常。
2.5 积极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时,应尽快消除诱因。出现急性肺水肿时,应使其处于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2.6 控制休克,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多汗、表情淡漠、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口渴、尿少等休克症状,及时给予处理。
2.7 对卧床时间的要求。发病后1~3天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避免患者情绪激动。无并发症者第二周可坐起,床上活动,第三周祝病情稳定,可逐步离床,室内活动。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适当延长。
2.8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该病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周围静脉血栓,尤以下肢静脉血栓多见,应注意四肢尤其是双下肢的按摩和肢体的主、被动活动。瘫痪肢体应注意保暖。
2.9 饮食护理。发病2~3天,饮食应以豆浆、藕粉、稀粥、菜汁等流食为主。以后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逐步增加稀饭、面条、面包、饼干等食品,宜少食多餐,钠盐和水分要适度。给予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
2.10 保持大便通畅。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便秘,常规给予果导通便,必要时温皂水灌肠。
2.11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急性发作时常伴有濒死感,在使用心电监护的同时,仍要加强床旁巡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3 出院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防止病情反复。
3.1 在恢复期,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体力,改善心功能,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活动量大小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病情及心功能而定。运动应循序渐进,如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胸闷,头昏、心慌、大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增快,应停止活动,及时就诊。
3.2 合理调整饮食,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浓茶,少吃肥肉、蛋类等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以清淡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食物,进食定时定量,每餐吃七八分饱为度。
3.3 生活规律。日常生活应有规律,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各种诱因,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家属必须一起参加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4 排便护理,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因此要提醒患者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度,必要时可给予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严重的并发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做好早期正确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现将我科对3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休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糖尿病患者31人,男性19人,女性12人,最大年龄76a,最小年龄41a,平均年龄52a。其中Ⅰ型糖尿病17例,Ⅱ型糖尿病14例,并发肾脏病变6例,眼部病变5例,糖尿病足3例。
2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所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总结31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应对方法:
2.1 消极心理: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是由于多是青少年,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时期,容易产生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医务工作者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患者及时发泄愤怒的情绪,对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并请成功范例进行现场示范,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紧张心理:有些患者因为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所以常常会有焦虑、精神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而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2]。所以需要向患者耐心介绍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也要一一进行解答,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对病情是有害的,心态放平和才有利病情好转.
2.3 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相当局限,对疾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饮食方面也不加注意,有侥幸心理。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告知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指导患者正解、合理、科学用药,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3].
2.4 厌世、拒绝治疗的心理:此类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容易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配合治疗,对这类患者要耐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常规宣教 病人刚住院时,往往出现焦虑抑郁,因此,病人入院时,要热情接待说明保持乐观情绪对治疗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详细为病人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卫生制度、主管医生、护士及床头请护器的使用,介绍同室病友及同疾病的老病人,与之相识,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并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3.2 做好家属的工作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患者患病期间最需要亲人的关心,亲情的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家属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看望陪伴病人,同时病人的饮食调理,也需要家属的支持。
3.3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糖尿病患者因社会背景、文化、心理素质和病情的轻重不同,在患病初期常对糖尿病存在各种片面认识和不正确的看法,这些不正确的看法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对首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所知和所想,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了解患者的感受,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4]
3.4 饮食知识宣教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
3.4.1 说明饮食治疗的目的 能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尿糖、血脂有所改善,甚至可以接近正常,维持正常体重,使肥胖者体重下降,提供合乎生理需要的营养,改善病人健康状况,维持正常社交活动,使儿童能正常成长,并介绍效果显著病例,因为疗效显著的病例最具说服力。
3.4.2 说明饮食治疗的原则 要合理控制热能达到和保持标准体重,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白萝卜等为主。因水果如香蕉、西瓜、梨子等含糖量较高,均不宜多食,避免含单糖高的食物,如糖果、点心、饮料,避免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多吃富含纤维食品,如蔬菜、粗粮,烹调以清淡为主,宜用植物油。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主食可分成3~6餐食用,每周测体重一次。
3.4.3 计算每天所需热量的指导 教会病人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量,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血糖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
3.5 用药与尿糖检测
3.5.1 用药知识 当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未得到控制时,应尽早使用胰岛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教会病人出院后能自己及家属注射胰岛素,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制剂和剂量,注意胰岛素注射时间为餐前30min,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3.5.2 尿糖监测 指导病人自测尿糖3~4次/日,分别于餐前和晚上睡前检测,可用尿糖试纸,它比较简单,便于接受。
3.6 预防患者皮肤黏膜及软组织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其皮肤黏膜较易损伤且难以自愈,建议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及早发现和治疗局部损伤及感染。冬天要注意足、手的保暖,但不能使用过热的水袋以避免烫伤,夏天降温不能使用过冷的冰袋以避免冻伤。要定期剪指(趾)甲,被蚊虫叮咬时不要乱抓,可用碘酒、乙醇消毒或用虫咬水等治疗[5]。
3.7 休息、活动知识宣教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可根据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疗法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的方式可结合病人的爱好,如体操、打拳、慢跑、打球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产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稳定时进行,并携带糖块。
4 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31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并配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的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配合饮食、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护理工作者要具有责任心、事业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 戴霞,梁榕.糖尿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99.
[3] 宋培玲.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7(2):209.
【关键词】 晚期癌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是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过程,达到使病人了解增加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保证癌症病人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这一目的。3年来,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在晚期癌症病人护理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 为病人提供了一个倍受温暖的优良环境
晚期癌症病人,大多是失去手术机会、西医治疗无效、主要是扶正抗癌、营养支持、术后化疗。既耗人力又耗财力,加之病程长,使家属即将步入人财两空的境地,家属们极度焦虑、烦燥怨恨、疲惫不堪,精神和心理压力特别大。由于这类病人长期受疾病折磨,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疾病产生恐惧,受到死亡威胁。面对病人恐惧的心态,首先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受尊重、充满爱心的氛围。护士们衣帽整洁,淡妆上岗,佩戴胸卡,微笑服务。为减轻病人静脉穿刺的痛苦,保证抗癌药物的及时应用,率先在科内开展深静脉留置针技术;为肝癌脊柱转移的三度压疮病人每天换药;为喉癌气管切开的病人及时吸痰;因人因病进行辨证施护;晨晚间2次护理交接班,都会向病人道一声“早上好”、“晚上好”,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病人感到住院如同生活在家里一样。2 减轻心理压力 提高生存质量
当一个癌症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失去了有效的治疗后,便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屈指度日,心理压力大,这时,应该帮助病人勇于面对现实,满足病人的需求,宣教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介绍有关战胜癌症回归社会的病例,以鼓舞病人的意志,提高与病魔进行抗争的毅力,使病情得到控制。如一位48岁的某公司副总经理,患了中心型肺癌,待发现时已失去了手术机会,国内某医院专家预测其生存期只有4个月,面对病人整日情绪低落,沉闷寡语,既对他表示同情,又主动与他交谈,帮助他认识疾病,鼓励他珍惜时间,使他戒掉了烟酒,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练气功,激起他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成功的健康教育加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病人的情绪稳定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生存期达18个月,等到了女儿的初升高结果。3 转移注意力 延长生命
1形式化倾向
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运动的一个成果,在某种意义上,它已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项工作之所以在我国短期内有较快较好的发展,其直接原因之一是处于“应试教育”下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日益下降的心理健康水平,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和高度关注。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等川。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人才,促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举措。然而,时至今日,仍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仅是形式而已,升学、“应试教育”才是根本。因此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和研究,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配备了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与辅导室,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等,但是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最终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是为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而开展一些名不符实、甚至虚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种形式化倾向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切实开展,成为当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面开展最为有害的因素,必须加以扭转。关键之举就是根本转变教师特别是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观念,同时还应加大评估、检查的力度,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
2个别化倾向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治疗上,忽视和消极对待绝大多数学生,从而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越走越窄。80年代中期,有些从国外学习和考察归来的人介绍,美国等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医生在学校设点坐诊,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咨询与治疗,而此时,我国国内许多精神医疗和心理卫生工作者正积极介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期,国内多项调查发现,大中小学生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有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障碍。12’既然调查认定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那么教育工作者只能选择个别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再加上已介人的医学工作者专业背景的强化作用,一时间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发展迅速,而这一切仅仅是围绕诊治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展开的。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即便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由于多数人的心理健康维护受到忽视,新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结果是检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实践表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一切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着眼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要重视个别差异,最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每个具体学生身上。只有绝大多数乃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维护和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解决个别问题,这正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3医学化倾向
关注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心理疾病。当前,学生中究竟在多大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心理障碍问题,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对此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准确估价。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媒体报道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率占到30%,甚至有报道称只有17%的中小学生心理是健康的‘3’。这样的结论令人震惊,更值得怀疑。疑点之一是调查统计的样本是否有代表性;疑点之二是测查的标准是否科学。无论如何,可以肯定地说,这些调查统计的结论有相当的片面性,从而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与此相关,一些地方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片面地理解为心理咨询和治疗,将学生视为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用诊断病人的量表来测量、诊断学生,用医生记录病史的办法建立心理咨询与治疗档案,有的学校通过医疗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专门医生充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的心理教育教师甚至穿上白大褂,蓄意营造医学、医院的气氛,这些都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和消极暗示,引起高度紧张、恐慌和压抑。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竟然给学生使用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医学化倾向的表现。目前,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障碍性问题,属心理疾患,人数非常少,根据临床个案和调查统计,不到学生总数的1%。另一类是发展性问题,主要是适应不良,而非心理疾病。这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是正常的人,不是病人。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医治和矫正学生的各种心理异常,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决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医学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混为一谈。
4课程化倾向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如开设相关课程,通过学科渗透,进行活动训练,结合德育工作,利用环境熏陶,等等。但是现在有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机械地理解为开设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等课程,或举办一些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等,课程化倾向明显。有些学校还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心理知识和原理,课堂教学中大量讲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甚至象其他学科一样进行非常严格的考试,等等。课程化倾向的直接后果是,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因给学生额外增加一门学科课程,使学生承受更多的负担,最终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出现了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结果。应该肯定,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来丰富学生关于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是必要的,但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来说,仅传授知识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当只是某种科学或学科的知识体系,而应当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存在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学生心理与行为为目的。因此,试图通过诸如考试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能有害无益。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倾向,就应把这项工作融人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之中,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体现到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训练中,反映在环境优化和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一味地追求课程化,只会流于形式。
5德育化倾向
长期以来,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问题,有两种观点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其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只要通过加强德育就可以达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没有必要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种使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倾向。其二是很多人把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没有分清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加之有些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前或现在就是德育教师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学校对此项工作的管理组织由政教处等德育机构来负责等,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更为明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一,长期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很低,注意力集中在温饱问题上,心理健康问题很少受人关注。其二,过分强调政治,不能科学地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简单地把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悟和政治观念问题。其三,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容易把个体的动机和需要片面理解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社会变革给人们心理和精神上带来的冲击与压力。其四,对人的素质要求过于强调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忽视了人的心理素质,因此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视为道德品质恶劣和思想观念错误l4]。在这些思想观念指导下,出现了用德育的观点、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结果收效甚微。例如,如何帮助考前有严重焦虑的学生,仅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就难以奏效,而运用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和技巧或许效果要好些。
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乃至思想问题可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仅靠传统的学校德育是解决不了的。俗话说,心病还靠心来医。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完善其人格。这就要突出心理学的特点,防止心理问题德育化倾向。因此,既要看到两者在学生观、内容、目的、原则、方法等方面的不同,也要看到两者共同的一面15’,特别是互相影响与联系的一面,以及互为借鉴与提高、可以有机结合统一的一面,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都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向
1普遍化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特别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将由现在的少数实验学校逐步扩展到一般学校,由重点学校逐步扩展到普通学校,由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扩展到中小城市和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直至建立相应制度,步人正规化、制度化,从而得以全面实施,获得普遍发展。普遍化的发展方向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将从学校逐步推广到社会,例如北京、上海等地设立面向社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限于学校学生,还包括其他青少年、学生家长及社会大众。
2专业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这项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必须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但是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多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知识、经验的不足和角色的混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无法提高,有个别教师甚至误导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工作中,教育者的专业化程度将有所提高,培训时间和频次将延长和增加;有更多的省市地区将制定执教(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通过考核等方式颁发资格证书,以保证执教人员的专业水平。除了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在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有更多的高等学校大力发展相关专业,为普通学校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积极介人,将对此项工作专业化发展方向有积极的意义。
3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未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特别是计算机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获得广泛应用,由此可能出现的趋势有:学生各种心理档案资料的储存、管理、运用将不再是人工处理;计算机将提供更多的信息给学生,以增强心理辅导的层面;通过计算机对教师进行大规模专业训练;建立全国性学校心理健教育网络系统,成员间可以互通信息、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等。另外,将会出现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系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问题与需要直接在网页(站)上寻求指导,或与某些专家直接对话或利用电子邮件通信等等。总之,方便、快捷、丰富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普及,更具有成效和影响力。
4本位化
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本位化,就是利用全校教师整体辅导教育全体学生,强调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少数专业辅导人员的努力和参与,而应投入全校的力量,即全校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针对全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制订一个共同的目标及工作重点,通过全校性的教育活动改善学生整体行为。这种全校教师参与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可最大限度集中教育的人力资源,给学生施以更全面的影响。此外,它还有利于提高每个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易于形成最大教育合力。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较少,教育力量薄弱,本位化发展方向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极有效的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本位化将成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5本土化
【关键词】眼科手术;不良心理;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26-02
临床资料 我科自今年1月以来通过对616例白内障(男330例,女27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2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500例,并发性白内障44例,外伤性白内障41例,先天性白内障15例术前视力无光感;术后视力1.012上者43例,0.8~1.0者63例,0.5~0.8者430例,0.5以下者64例,其中住院治疗504,不住院治疗的112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分析与干预,不仅提高了手术质量,还获得较高满意的效果,得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一、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
我科将收治的病例心理特点分为两类:一是紧张恐惧型如怕医护人员、怕手术器具设备和怕手术陌生不熟悉场地;或者主动回避、躲闪退让、被动等待等,特别是担心手术失败和双眸失明而影响个人生活质量,此类患者多数表现为紧张、恐惧、其主要原因是对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怕疼痛及怕出血太多影响机体健康等。二是忧郁焦虑型如思维紧张不安、言语紧张不安和行为紧张不安;或者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等,此类患者多因白内障造成视力减退,视物不清,担心术后病情会加重甚至失明、影响将来的生活。而年轻人心里压力大,复明心切对手术期望较高,担心愈后的效果,其家属也顾虑重重,,万一手术失败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工作及将来的前途。因此,眼科手术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经历,如再加上有以往就诊痛苦的手术体验阴影,及医者、术者和护者的主观态度、医术医技、医德医风、技术水平和医疗费用等等,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是具体复杂的,所以,眼科手术的医护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不同个体、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及帮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眼科手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术前的心理健康护理
手术前,医护应针对每一例患者的具体不良心理进行具体分析,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关注、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有的放矢地了解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担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超声乳化手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麻醉方式、手术的简单过程和手术医师的技术操作、术中配合要点等;告诉患者不必要的紧张因紧张恐惧或忧郁焦虑可能会导致手术的失败;并耐心解答病人所提问题,将手术成功的病例介绍给患者,通过现身说法、解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患者的信心与安全感,从而使患者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若手术中病人欲咳嗽或打喷嚏时应先教会病人用下牙咬上唇,也可做深呼吸或用舌尖顶住上腭以缓解冲动,并反复训练多次直到患者会操作为止,以避免手术意外和出血;术前还要反复训练病人在仰卧床上头不动的情况下,能按要求向各方向转动眼球及保持固视状态,以便很好地配合手术等。通过上述训练,病人能够了解配合手术的方法,能积极地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使手术进程缩短,意外情况减少,促进了手术的顺利完成;对50岁以上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应密切观察记录血压、眼内压、血糖等情况。并要嘱病人做好各种思想准备,避免因手术成功视力恢复而过于激动以至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或造成眼压增高。
三、术中的心理健康护理
通常在实施手术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是紧张、恐惧、焦虑,这种心理状态往往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充分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保证术中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眼科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术中配合,认真核对手术部位,各项程序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让患者平卧,耐心讲解术中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很好的配合;认真检查超声乳化仪各指标是否正常,并正确连接超声乳化手柄和各种管道,使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根据患者晶体核硬度,合理选择超声乳化能量及负压吸力;人工晶体植人后,将人工晶体的合格证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随病历保存。如在术中出现出血甚至大出血时,术者首先要冷静(如术者的心理首先异常紊乱常会影响整个手术进行或感染波及患者及在旁的其他医护人员)采取最优化原则,积极补偿操作,直到手术圆满为止;如患者得知手术出血或其他意外并引起情绪波动如燥狂抑郁时,医务人员应及时给予抚爱保证法或开导安慰法等心理治疗;使手术得以正常进行,最终让患者满意出院。
四、术后的心理健康护理
术后病人安返病房后,医护除对病人耐心安抚、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询问病人眼部感觉外,还要做到保持病人情绪稳定,以防血压及眼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嘱病人头部勿用力,勿低头弯腰、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及大声说笑,勿用力挤眼揉眼,勿碰撞术眼,滴眼药水时勿给眼球施加压力,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出血或植人的人工晶体移位;术后应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特别对有便秘病史者,每天应吃4~5根香蕉,以保持大便通畅,术后3天未解大便者应服用缓泻剂,以免因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引起伤口裂开,前房积血等发生;注意眼部卫生,洗脸时用拧干的毛巾轻擦眼周皮肤,禁止脏水流人眼内,滴眼药时应先洗手,药瓶口不可触及睫毛及眼球,以免引起感染。住院病人应在术后次日开放滴眼;不住院病人应教会自行滴眼,根据医嘱用典必殊眼药水分次滴眼等,同时可服用抗生素及消炎痛预防感染减轻炎性反应;对术后反应较重者,可晨服强的松30~50mg(有溃疡病史者禁用);不住院患者术后第一天来院复诊,以后可根据情况减为3天、1周、1个月复诊。术后心理健康护理的重点在于让病人保持乐观向上、积极和谐、正性坦然的心理,预防各种外射心理(如叛逆心理、嫉妒心理、癔症心理)和转射心理(如孤独心理、挫折心理、不良性心理))及心理(如自恋心理、自卑心理、自杀心理)出现发生。特别要防止患者原来患有的各种心理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和精神症(如:躁狂症、分裂症、抑郁症 )等因手术刺激而诱发,出现各种各类变态病态体征和行为模式,故手术前后的心理健康护理非常重要,它常关系到手术最终的成败。
在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中,从事眼科临床医理工作者,人人都应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护理,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预期的优质护理目标。本科600例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无一例发生意外,并且使患者在轻松愉快、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安全度过手术期,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尤为重要。
近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激烈的竞争给个人成长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校学生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面临着学习、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内容,至关重要,应在高校普及心理咨询的开展。
高校心理咨询现状
1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据调查,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已经逐渐建立了心理咨询的相应机构。然而,积极主动的去咨询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为数却并不多。原因可想而知,一方面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有偏见,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不了解、不关心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学上将前来咨询的人称为“来访者”或者“当事人”,而一些学生却错误的认为去咨询的人“有病”,而难忘为情去咨询,如果让别人知道自己去进行心理咨询,可能会产生精神负担,结果正好适得其反。所以说,有些学生将心理咨询师称之为“心理医生”这个是不完全正确的。通常来说在心理咨询师的眼里,来访者都是正常的人而不是病人。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是为来访者提供一种帮助,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最终启发、指导、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克服情绪障碍维护身心健康的目的。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其最基本的工作原则就是保密,在没有确切的得到来访者的允许之前,心理咨询师是绝对不会将与来访者相关的一切资料告知第三人的。另外,一些学生认为心理问题离自己很远,进而不去关心心理咨询工作。当出现心理问题时,有些学生先想到找家人、朋友帮忙处理,而不是心理咨询人员。
2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主要问题
(1)人际交往的困惑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由于在大学生身上还存在对父母的依赖,自我中心,倾向于以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进而容易产生、人际矛盾,不知如何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宿直接的矛盾。所以,从人际关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很能影响大学生的性格习惯,甚至于心理健康水平。
(2)情绪的困扰
大学生现在还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绪逐渐趋于成熟与理性,但控制力还不是特别的成熟,情绪很容易被激发,这种情绪带有强烈的冲动和波动,情绪体验深刻且持续时间较长。然而当今的大学生比以往的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恐慌、抑郁等情绪。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学会保持健康乐观情绪的方法。
(3)学习压力
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和高中时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学生在短期内无法很好地适应大学的这种学习生活,导致学习成绩差,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这种问题也是很常见的。
(4)恋爱问题
当代大学生由于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身缺乏一种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恋爱以及与两性关系,这样以来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很容易造成一些烦恼和痛苦,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说单方相思、恋爱失败、三角恋关系、还有性取向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困惑着当今的大学生。
心理咨询工作的完善
总而言之,心理咨询工作在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是学生正确的认识了解心理咨询,并普及心理咨询顺利的进行,才能使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保持,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首现,学校需要加大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最大努力扩大本校心理咨询机构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使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能够深入人心,以达到学生需求与学校服务之间紧密衔接起来。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内容、方式和原则等,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同感。使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有心理问题主动求助,及早干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阅读治疗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阅读治疗也称图书治疗,它是图书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集预防和治疗心理与精神障碍,发展健康心理于一体的心理治疗方法。《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对阅读疗法(Reading therapy)给出两条解释:一是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和精神病学治疗;二是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全球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产生过某种心理障碍,近几年我国患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当今的大学生。《中国青年报》有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有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这份调查充分说明大学生心理问题足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解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1. 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简析
心理疾病:是心理与行为失常的总称,当面临来自环境的挑战时,不能充分利用其心理机制的调节潜能,作出适应性的行为和活动的抉择,而是表现为一种紧张的心态和不良的情绪。如:自卑、失望、痛苦、抑郁、恐慌、偏执、暴躁等,从而心理畸形、变态、出现自杀或杀人的行为等。
1.1 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主观原因。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天资聪明,勤奋好学,父母也想尽一切办法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这些孩子的最大弱点就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特别是那些成绩很好,在中学阶段一直是学校的骄子,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进入大学后,则是山外有山,再加上学业紧张,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人际关系解体,而新的人际关系尚未建立,在各种激烈的竞争中,原先的优势受到挑战,由于性格和原有习惯、见识的局限,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失落感,因遇到挫折而发生悲剧。如苏北某高校的一女大学生,平时学业很好,因一次外语没考好而影响了拿一等奖学金,就打开煤气自杀了。另外震惊全国的连杀几名同学的大学生马加爵,中学时代的他还曾获得过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大学期间,因各种原因他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非常偏执、暴躁,仅仅因与同学打牌时发生了一点矛盾,先后残忍地杀死了四位同学,犯下了法理难容的罪行,同时给他人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1.2 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客观原因。大学时期是个人成长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一方面他们正处于青春后期,向成年人过度的重要阶段,正是个性发展,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从成长之初什么都依赖父母,进入大学后逐渐走向独立,其面临的困镜和挫折相对较多;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国家培养的人才,处于社会激烈竞争的旋涡中,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人生三大课题。当许多问题与主观愿望相背离时,往往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更不懂得去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又缺少正常的心理疏通与教育,因而陷入心理上的困镜,形成心理失衡。《大学时代》2005年第11期报道,北大在近100天内发生三起坠亡事故,有男生、女生、还有博士生,另有许多名高校均相继出现多名大学生自杀现象。
针对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心理困扰和障碍日益增多的客观现实,加大对受教育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力度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方式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和个别心理咨询辅导两种主要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从总体上讲,这种仅靠少数专业教师付诸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干预力是单薄的,实效性也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多途径、多方式、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众望所归。这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阅读治疗”服务,有利于化解大学生心理障碍,弥补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不足,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大学生文化层次高,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高校图书馆可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阅读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作用,拓展自己的教育职能,把“阅读治疗”作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助治疗。
3.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治疗”服务的措施
3.1 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阅读治疗”,首先在图书馆内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藏书要有针对性,集中展示有关心理问题的书刊。在做好新书刊宣传和导读的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学及阅读治疗的知识讲座,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书刊来解决心理问题,并向学生开列阅读治疗的必读书目,对其进行分类,推荐适合的书刊引导学生阅读,使他们变盲目阅读为理性阅读,被动阅读为自觉阅读。比如,鼓励具有忧郁倾向的大学生多读欢快、幽默、积极向上的书刊,少读悲观凄凉的书刊;性情暴躁易冲动的学生,可多读修身养性的书刊及伟人传记,少读冤屈悲愤的书刊;多愁善感的学生应少读悲观伤感的书刊等等。“阅读疗法”能够治病疗伤,主要取决于阅读过程和图书的内容。通过阅读,可以使患者集中注意力,沉浸在书中相关部分或人物的喜怒哀乐之中,并由此引起对与自己有关问题的思考、对过去的回忆、对相似事件的联想和对主人公的认同,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使患者逐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实现心理转变,进而从焦虑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达到自我调适、加速病情缓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图书的内容是引发患者产生共鸣的关键,只有那些能够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产生美的享受、愉悦患者身心、陶冶患者情操、激发患者想象、引导患者积极向上的读物,才是患者最需要的。因此图书馆人员一定要把好选书这一关。
3.2 培养专业化馆员。“阅读治疗”是借助书刊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正逐步引起图书馆界的关注。在“阅读治疗”过程中,馆员的素质及其服务的质量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合格的“阅读治疗”馆员,必须能够根据读者的心理问题制订阅读计划,推荐合适的书刊,保障“阅读治疗”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图书馆应选拔知识较丰富、思想品德好和心理素质高,熟悉本馆馆藏而且热爱“阅读治疗”,对“阅读治疗”有浓厚兴趣,还必须有耐心、爱心、助人和奉献精神的馆员,并且还要进行系统的“阅读治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这样就能对患者的阅读活动给予阅读指导和适当的干预。所谓阅读指导,就是要在阅读方法、阅读兴趣和阅读的内容等方面给患者合理的建议和引导。指导者除了必须具有“阅读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还必须具有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从事指导的实际经验;阅读干预就是根据心理学的原理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善于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阅读感受,及时回答患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对原有的阅读计划做出随时调整,以适应患者的阅读需求和治疗需要。
3.3 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一新生入校后,对新环境的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新的人际交往等多种问题,图书馆在进行新生入馆教育中,不但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熟悉图书馆的藏书等,而且还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藏书的利用引导 ,对新生进行阅读心理和心理健康调查,了解他们阅读倾向和心理状况,这样方便馆员进行“阅读治疗,并且对学生的心理疾病防患于未然。
3.4 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服务。虽然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世界很容易导致人际感情的疏远,终日与计算机终端打交道,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减少,缺乏直接的感性的联系。但是网上咨询无疑也是实施“阅读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已的网站通过聊天室、电子邮件或网页向来访者介绍心理学知识,解答心理问题,网上咨询的匿名性、保密性更易被学生接受,避免了面对面咨询的尴尬,并且还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4“.阅读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阅读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有独特的干预作用的。心理健康辅导具有外显性、公开性的特点,而图书馆开展“阅读治疗”则属内隐性、保护性。无论那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们都是发挥转移、暗示、升华和投射的作用,符合大学生思想沉闷、相对闭锁、独立自主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充分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而“阅读治疗”的随意性、灵活性、广泛性及无需付出任何代价的突出优势,决定了它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过程中起着其他方式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充分表现出止怒泄愤、调整观念的功效。大学生常因缺乏应对心理急剧变化的能力,产生愤怒、抑郁、焦虑、孤独、自卑等消极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就会产生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但是如能通过阅读大量的小说、人物传记、科幻、神话等各种书刊,则能分散他们注意力,从烦燥的情绪中转移出来,恢复健康平和的心态。其许多心理困扰主要是他们视野狭窄、观念陈旧、追求完美等非理性的心态,他们又不轻易接受他人的劝教。比如,有的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压力非常大,再加上整个社会环境,他们就忧心忡忡、焦虑难安。究其原因,是他们求轻松、图享受的择业观念,把就业的范围设定在大城市,一些效益很好的外企或公务员等事业性单位,他们的这些困扰又不能从亲人、朋友、师长的说教中得到解决,而图书馆的电子信息及报刊中有关大学生的分配政策、毕业生择业新方向、人才交流信息、成功人士的经验信息等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信息,其观念则可能发生隐形调整,转变择业观念,进而平稳心态。
图书馆馆藏中许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和辅导、潜能开发和训练等方面的书刊,不仅能为大学生系统地传授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而且能教他们学会心理和行为的调整方式、方法、技能和窍门。大学生有些心理困扰难以启齿,比如性困惑,与别人无法交流解决,但可以借助“阅读治疗”,就很容易解决。实践表明,书籍在解决性困惑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可以通过以下表格观察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治疗服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大学生阅读缓解心理症状调查表
调查内容 有效率 较有效率 无效率 总有效率
强迫症状 21.79 48.82 32.25 70.61
偏执症状 34.42 38.21 23.17 72.63
敌对症状 15.81 50.25 32.35 66.06
人际关系 27.18 41.69 27.08 68.87
抑郁症状 30.75 44.52 27.82 74.97
焦急症状 30.95 32.82 34.45 63.77
学习压力 18.62 61.45 19.93 80.07
情绪不稳定 23.25 58.42 11.80 81.67
心理不平衡 30.75 38.58 28.15 69.33
性困惑 80.75 15.80 3.45 96.55
上表是以用问卷的形式利用学生在阅览室看报刊时,在同学中作一现时调查,共发下表格708张,收到有效问卷680张。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阅读缓解各类心理症状的总有效率为63.77%,将以上十类症状的总有效率相加,除以10得出:73.45%的大学生认为阅读对解决各类心理问题有不同程度的效果,而对性困惑有96.55%的效果,“阅读治疗”在这方面的作用确实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正如美国医学家高尔特说过:“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因此,我们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书籍作为医治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良药,帮助大学生完美自我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自我控制的技巧,增强预防潜在的心理问题,使他们人人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1. 蔡莉娴,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可行性的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25(5)20-24
2. 大学时代 2005(11).7
3. 张淑萍 图书治疗在大学生心理保健中的作用 中国学校卫生 2005.26(1).78
2009年以来,我院在官兵住院过程中,推出了以“全程心理干预”为核心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全过程、全时段对住院官兵的心理进行引导、调理、管控等干预手段,达到了“化解心理矛盾、减轻心理压力、强化心理素质、促进躯体疾病治疗”的预期目的,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细化干预内容,规范标准 制定《住院官兵全程心理干预标准》、《住院官兵心理管控流程》,按照心理干预要求与流程,覆盖住院官兵行为各个层面。对住院官兵实施分阶段(入院期、治疗期、好转期、痊愈期、出院跟踪期)、分层次(重特大病员、慢性病员、急性病员、综合型病员),以SCL-90量表书面测试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将住院官兵的家属、朋友、同事、战友等列为间接调控对象,将焦虑、忧患、矛盾、彷徨、萎糜、强迫、自杀、人际关系敏感、自我认知失调等异常表征纳入调控项目,将警营环境、婚恋关系、上下级关系、岗位要求、训练强度等设为重要影响因素,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每名医师在做好常规物理治疗的同时,针对病员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问题的不同程度,开展心理测评、健康教育与行为矫正治疗,并贯穿整个疗程。
1.2 构建干预网络,责任到人 我院结合实际,构筑了动态三级心理干预管理网络。(1)设立总导师。由国家特级心理咨询师为总导师,全面负责心理干预工作。定时召开心理干预调节会,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病案学习与业内学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开展心理鉴定及心理行为矫正技术、咨询的能力。同时,根据官兵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及时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根据病员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标准和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2)设立辅导员。在现有临床科室医疗小组中设立1名辅导员,要求每名辅导员针对不同病员开展心理辅导,对综合型与特殊病员重点辅导,满足住院官兵日益增长的寻求心理帮助的需求,帮助病员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3)设立心理辅导考核办公室。专门成立了住院心理辅导考核办公室,综合协调、指导各科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接待,认真分析心理干预的数据、病人的建议以及质量缺陷问题,总结推广住院官兵心理干预的好做法。通过以上方法,进一步明确各级职能与责任,形成了鲜明的分片、分点管理体系。
1.3 完善监督机制,狠抓落实 医院领导及机关职能部门从完善监督管理入手,确保心理干预机制的有效落实。(1)加强督导管理。拔专款在住院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职能部门与总导师定期检查、督导入院宣教记录、病程记录、谈话记录、专项辅导记录、各期SCL-90量表等心理档案。(2)开展病人问卷调查。每月发放《病人问卷调查表》,认真听取对医务人员的综合评价,理清病员心理与身-心疾病转化趋势。(3)建立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在《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中,明确对未完成心理干预规范要求的科室与个人在量化考核中扣分,严重影响病情的予以严肃处理。(4)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将调控目标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与科室人员日常奖金与年度评比、晋升晋级挂钩。
2 体 会
2.1 要提高对住院官兵进行心理干预的认识 军队医院是官兵患病康复场所,住院部更是官兵中患生理心理疾病人员的汇集地[1]。由于患肿瘤、先天遗传缺陷、外伤残疾等等原因,患病当事人常常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另外,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青年军人承受的各种压力比一般人要大得多,心理负担比较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有心理健康的在住院人员中占相当比例[2]。因此,在进行器质疾病检查治疗的同时,对住院官兵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危机评估,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作为住院整体治疗的一部分,就显得相当重要[3-6]。
2.2 要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干预能力的普及教育 由于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大部分临床医生在医疗中,对器质性疾病的诊治经验相对丰富,对日常收治患者习惯于用生理、病理等传统思维去解释症状、体征和开展治疗,而对心理学科知识掌握普遍薄弱,整体医疗理念和习惯养成不足,临床误诊误治的案例时有报道。严峻的医疗形势要求我们医务人员要加倍学习,掌握更渊博的医学知识,既要具备刻骨疗伤、妙手回春的扎实医技功底,又要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科的前沿知识,掌握心理疾病诊治的方法和窍门,学会用润物无声心理沟通技巧,帮助那些因各种原因心理上痛苦煎熬着的患者平安度过难关,努力避免误诊误治现象的发生。
2.3 要将心理干预列为住院整体治疗的重要内容 有必要对传统住院收治模式进行再造设计,在传统收治流程基础上,对住院官兵设计一套符合军人特点的心理干预方案,从开始的入院宣教,病史采集,直到出院后跟踪随访,将心理干预措施作为必备内容全时段、全流程贯穿到官兵住院治疗的整个过程,做到医疗方案进展到哪里,心理辅导工作就跟踪落实到哪里,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质量控制和监督,保证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提高整体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 松,付春安,徐 佳,等,解放军某医院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38.
[2] 李权超,军人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6,49(6) :311-312.
[3] 张小战,朱爱荣,唐华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21(1):27-29.
[4] 蔡丽萍,刘少壮,王 琼.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89-90.
【关键词】高血压;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Abstract】The goal summary discusses 49 example patients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rtificial entire coax to replace encircles the surgery tim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The method review summary49examples have the patients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line of artificial overall width replacement to encircle surgery time nursing ,the enhancement encircle surgery time psychology nursing , after completes the technique the condition observation ,the prevention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And completes the out of hospital instruction .The result 49 example patien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s steady ,after technique non-nursing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cure out of hospital .Conclusion effective psychology , nursing and foresighted nursing to enhances the surgery success ratio and promotes the patient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has the vital role .
【Key words】High blood pressure ; hip replacement ; perioperation ; nursing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一旦确定手术,必须控制血压,若血压高行手术治疗,可导致出血量增多,脑血管破裂,死亡率高。因此做好高血压病人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9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58—88岁,平均年龄73岁,入院时收缩压160-80mmHg,舒张压在100mmHg。入院后术前按医嘱给降压药,血压控制正常范围内,病人手术效果满意,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准备:术前请内科医生会诊,给予有效治疗以控制血压,术前常规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透、血常规、生化及凝血时间、大小便常规等),观察血压稳定后进行手术。
2.2术前心理健康教育:高血压病多为高龄病人,但受伤前生活大部分自理。高血压病人一旦发生骨折。毫无思想准备,且身体上承受较大的痛苦,觉得自己会成为废人,担心成为家人的包袱,有不少病人听到手术治疗立即精神紧张,怕疼痛,怕麻醉意外,更怕死去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病人的血压升高,所以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根据不同病人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患者热情的关怀,安慰、鼓励病人,用适当的语言向病人交代手术前的准备,简单的手术过程及心理状况对疾病的影响;同时请接受治疗的同种病例病人现身说法,给病人增强安全感,精神上放松,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使患者身心愉快地接受治疗,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2.3术前宣教: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意义、手术经过、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如何配合等。术前教会病人床上大小便器的使用及床上锻炼股四头肌的方法。
2.4术中心理护理:巡回护士经常巡视、安抚病人,预防心理紧张造成血压升高,麻醉师密切观察术中病人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5术后心理健康教育:患者手术完毕回病房后,首先要安慰病人,告知手术成功,以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心理,同时向家属及患者讲明,由于麻醉术后可能会出现患肢活动不能自如,由于高血压因素,可能会出现引流出血较多,头晕、眼花等等,使病人心理上有准备,积极应对、配合,以鼓励病人战胜疾病,树立信心。
2.6术后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由于病人血压高容易导致大出血,因而术后3天内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2.7伤口及伤口引流液的观察: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发现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浸湿时,应及时更换。向病人解释停留伤口引流管的目的是使假体与皮下组织之间无淤血积存,一般停留2-3天可拔除,以免引起病人害怕、担心的心理。术后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进入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
2.8预防血管栓塞疾病发生: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伴高血压,血管常有硬化病变。由于病人手术的创伤及手术后卧床,活动明显减少,患肢的静脉回流减慢,容易瘀滞,特别是受压迫的小腿腓肠肌部的静脉,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栓塞远处的血管,引起栓塞性疾病,从而影响病人的生命。所以,在护理上应该给予高度重视。针对病人术后患肢不敢活动及对早期活动的思想顾虑。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意义,提高患者的认识,取得病人的配合,以确保功能锻炼的实施。病人回病房后注意患者精神、肢体活动及肌力变化;注意观察患者肿胀、疼痛和肢端血循环情况。予软枕垫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术后病人麻醉清醒后教会病人并督促病人作患肢足趾的主动伸屈运动,术后第2天教会病人做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运动,每天50-100次,并可向心性按摩患肢肌肉,压力由轻到重,根据个人情况,以病人舒适为宜。术后4—5天,在床上适当活动患侧膝关节,但应注意防止髋关节内收、外旋、屈度应小于90度。通过早期功能锻炼防止下肢静脉栓塞,消除静脉血流的瘀滞。
2.9保持正确避免关节脱位:术后向病人的家属解释术后患肢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患肢穿防外旋鞋,保持外展中立位,卧床时在两腿之间放一软枕头,以防内收和外旋。更换时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搬运病人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防止髋关节脱位。患肢感觉疲劳时可做下肢的肌肉按摩。
2.10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由于患肢年龄大,伴高血压致头晕眼花,感觉欠灵敏,术后又需较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每天协助病人做好皮肤清洁,保持床单干燥,平整,定时协助病人更换。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发生;嘱病人注意保暖,防受凉;鼓励病人在床上多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动作,防止肺部感染。
2.11预防便秘:鼓励病人多进食粗纤维丰富的食物,防止大便干结排便用力引起血压升高,排便困难时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塞肛或灌肠。
3做好出院指导
出院时指导患者术后6个月内避免患肢极度内收,双下肢不盘腿,不坐使髋关节超过90度的矮凳,坐位时不将身体前倾,以免引起髋关节脱位,不可快速行走,避免剧烈运动,适当控制体重,以免引起假体松动。保持心情愉快,做好饮食指导,进食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定期测量血压,使患者随时掌握自己的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回院诊查。
4结果
本组49例患者中,经过临床护理观察,37例患者术后由于精神、思想放松,血压能维持在140-150/80-90mmHg,12例患者术后血压在160-170/95-100mmHg,需口服降压药以降低血压。
讨论 高血压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是一种慢性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人是一种心理刺激,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因此,做好高血压病人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帮助病人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高血压病人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迎春,老年女性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8(9):38
[2]杨义,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4(9):35
[3]刘诘珍,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护理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