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学会读书
为了让语文教师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上语文课堂,学校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会印发一些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和能浸润人心的美文佳作,教师在读、思之后交流共享,努力构建“学习共同体”。每次寒暑假,学校对教师读书活动进行精心安排,要求每位教师到学校图书室借几本教育专著,回家进行阅读,并要做好读书笔记,开学后安排老师进行读书交流。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到两次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沙龙,邀请部分教师进行几分钟的“精彩交流”,分享读书感悟。一位教师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躁,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没有教育的技巧。学生作业完成不好时,我缺乏耐心,缺少个别引导,学生渐渐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信任。通过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认识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能拨云见日;因为爱,未来永值得期待。”
二、学会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必备基本功之一,为了提高教师的朗读能力,学校对语文教师有严格要求。第一,平时上课就要做好朗读示范。第二,进行业务培训。每学期语文组会请专家对语文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朗读技巧。培训中,专家引导教师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朗读,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专家借助造字特点,帮助教师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促使情感上的升华。在朗读时学会转换角色,体验他人的内心,学会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情感。还要学会运用表情、动作来为朗读增色。第三,定期举行比赛。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演讲比赛、美文诵读竞赛等活动,为语文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这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朗诵能力,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对字音、字义的把握更为规范了,对语速、语调的控制更为准确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了。”
三、学会写作
为了提高教师评价作文的能力,语文老师除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加强之外,还要多看看作文集,多看看专家们是如何点评作文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点评水平。学校为了提高教师写作能力,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大家采用适当的形式写作,比如反思、课程故事,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第二,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写作的专业讲座,从选题、撰写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第三,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开通博客,通过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实录、研究成果、教学课件等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教师个人的丰富资源,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每次学校举行的活动都鼓励教师写通讯报道,以达到练笔的目的。同时学校还是“河南商报小记者站”的一个站点,老师们通过辅导“小记者”写作、发表,也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第四,把教师的情况量化处理,给予一定的考核分,纳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四、学会研究课例
在研究课例时,我们采取的模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个人展示课、同伴合作课等。如学校教研组开展的“磨课”教研活动,采取的是多人同课循环的方法,即一节课由第一位教师上后,中间经过几位教师,最后回到第一位教师手里。几节课,一节一节地“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课后进行集体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第二位教师进行教案修改,再上,再“磨”,最后达成共识。通过此类教研活动,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一环紧扣一环,教师讲得有滋有味,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优化课堂实践方面,我们采取的主要形式为:“一帮一”个案诊断与培训,学校负责组成“一帮一,手拉手”的教学对子,让新教师反思问题,让老教师及时诊断问题,相互探讨问题,共同发展。
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语文实践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一种行为认知的发展迅猛期,在此阶段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方式都将为今后扎实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及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语文素养的培养内容
何为语文素养?这是个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话题,但只有在理解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谈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才能谈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回归。
基本的语文素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其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语文素养的培养特点
1.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综合性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处理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基础,语文素养是对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的一种技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材上的信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和空间,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来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学习,增强学科的完整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也是一门工具,其最终目的还是体现为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实践是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是语文素养的形成途径,是对语文素养的一种检验。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遵循规律,通过大量的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内化语文知识点,提升语文运用技能,在实践中达到语文教学目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阶段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平缓上升的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把握住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各阶段的学生特点,认真抓好“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各阶段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保障小学阶段语文素养整体性的关键。
三、培养语文素养的三大方向
(一)创造语文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1.提升班级语文氛围,铺垫学生语文内涵
环境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意义是无比深远的,好的班级语文氛围建设,能让学生耳濡目染,终日沉浸在书香神韵中,在潜移默化中厚积而薄发。可以设置一个“趣味语文”栏,让学生自己课外去收集趣味语文的资料,如名人轶事、妙联巧对、文人趣事、历史回顾、语文常识等,每两周一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设置一个“我家有趣事”栏,让学生用随笔的形式写写自己家的趣闻趣事,来分享自己的快乐,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形成一种氛围。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需要老师积极去引导,让学生慢慢养成一种习惯,激发潜在的内涵。
2.积极开展语言训练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训练方式,能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在活动的双边交流中有效落实一定的训练目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活动的设置上,可以依据教材上的活动任务来开展,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来开展。
3.丰富语言的积累,打造书香班级
“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法宝,只有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章佳篇的感性认识和主旨理解,从诗词歌赋中吸收营养,使他们积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蕴。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老师可以结合课外书推广计划目录,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重视课堂有效性,把握语文教育主阵地
1.尊重每一个学生,由“让他学”变成“他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这门功课才能在上课时全力以赴,而看学生对这门课程是否有兴趣,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看学生对此课是否有期待感。教师要搞清楚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得到他们的满足感,即学生自身的课堂幸福感,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是激励的课堂,是积极的课堂,是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课堂;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要用自身的优势来赢得同学们的认同,如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性格、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的心态等,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充分感染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2.课堂有效性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性学习
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骄不躁,虚心接收新知识,迎接新挑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教学观念,为打造精品课堂而努力,为培养我国未来优秀的建设者而努力!
(三)注重日常语文实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课外实践是对课内语文素养提升的一个补充。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很多内容是课堂上老师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这就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去观察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补充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好好把握这个“第二课堂”,要充分利用教材和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创设实践的氛围,为学生设计好实践的内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能扼杀学生求知的天性,堵塞学生的学习渠道。
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语文资源和时间机会随处可见,我们结合家庭因素要充分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资源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利用家庭旅游的时机,欣赏祖国壮丽的景色,积累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要注重全面发展,认真对待每门功课,将语文能力贯穿于所有学科之中,而且积极吸收课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同体验,将我们的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展示我们的语文素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对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小学时期培养的语文素养犹如一颗种子,我们现阶段的付出就是在为种子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相信学生长大后定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11).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因此,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所以,语文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重要地位是:“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的情愫、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教学要着眼于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条件、学习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实际,可单一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合力则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教法、确定学法,不应千文一法,一概而论。教师应注重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在小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
一、营造民主氛围
让小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例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时,让小学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积累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状态,小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二、创设活动情境
1、还小学生活动的时空。
教学时,充分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
2、还小学生选择的权利。
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
3、还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
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踏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开始,就一向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参加工作23年来,我立足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到敬业爱业,用心参与教研教改,改革课堂教学,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良好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从教以来,在学校及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忙下,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要跨越目前的状况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感性的教学经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做指导,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一、发展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构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宽容、有强烈的职责感。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学成绩力争人人合格,优秀率和平均分不断提高。用心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力争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用心参与立项,推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使自己成为具有必须科研潜力的科研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终身学习的五种潜力(学习潜力、教育科研潜力、适应现代教学潜力、研究学生潜力、自我调控潜力)。
用心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力争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用心参与立项,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使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
二、师德成长方面:
发展目标: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使自己构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学习优秀教育家的优秀品质,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构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学习模范教师、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阅读它们的专著,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转变师德观念。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以模范教师和师德标兵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向他们看齐,从思想、言行上更加规范自己,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三、教育教学方面
树立依法治教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参加各种培训及研讨活动,用心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能够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构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掌握教育发展的动向,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带领学生多读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潜力,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构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做到灵活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区级优质课比赛中提高成绩。多参加外出学习和培训,紧跟课改的动向,学习优秀同行的经验。尽量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认真备课,精心上课,注意总结反思。
用心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继续和学生一齐多读书,使读书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用心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勇于探索和实践,构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理论学习方面:
发展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多读书、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紧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用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武装自己,做思想型教师,用心学习关于自己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及重构。多读多思,坚持写教学随笔,提高自己的理论层次。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新的一个学期又要到来了,我从事的是六年级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上个学期的积累和沉淀,学生们对语文这门科目也已经有了一些信心的。对于语文教学,我有很多的方法,也在实践操作中得到了很多的结论,做了总结。我相信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将这份语文教学工作做到最好,在此我想就这次教学做一次计划。
一、提升阅字词准确率
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考试中生字词的准确率不高
2、在写作中错字频率比较高
3、对于前面一些基础题型存在缺陷
以上这几点都是学生们对字词把握不准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现在已经六年级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对生字词没有准确的把握,从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分情况。六年级下期是一个冲刺的阶段,生字词是一个基础,但是我们也不能轻视,更应该注重起来,提高正确率,降低失分率。
二、提升阅读能力
我通过以前的总结,发现学生们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一些不稳定性。普遍同学对阅读理解的态度是非常轻视的。答题不严谨,认为可有可无,实则上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题目。阅读理解主要提分的方面有几个,一是在平时课堂上训练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从而起到督促的作用,二是通过在平时的课后作业中,加强对阅读理解的训练,多练多写。这两个方面主要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提升他们语文成绩重要的一步。
三、提升写作能力
写作曾经是许多学生的一大难题,每次是那个作文课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开始头疼,不知道从何下笔。有一次我问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不开始动笔,他说不知道写什么。我这时才认识到,学生们对写作的方法并不熟练,在写作当中,我做了一些总结,我认为写作一般分为思考型写作和灵感型写作,思考型写作便是先构思,然后根据构思填充内容。而灵感型写作就是先勾画一个开头,紧接根据灵感进行拓展和蔓延。我也认识到,在作文课上我不应该只专注于提升它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应该告诉他们写作技巧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双管齐下,拿到更大的进步和成功,提升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 教材简析
本学期所使用的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订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上册》。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
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 目的要求
1、 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认识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具有较快的书写速度。
2、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能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课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和文章的表达技巧;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4、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大胆地进行交流。
5、 能够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掌握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三、 学生情况简析
八年级共有学生96人,大多数同学们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
四、 教学措施
1、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
matics)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校的美术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今它已“化身”为文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桥梁。以下是笔者在小学一年级开展的基于美术学科的跨学科学习。
一、明确主题选择路径,构建跨学科学习体系
传统美术课的内容通常是按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纵向结构安排,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只是注意观察眼睛所见的事物,而不会结合自己在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STEAM课程理念指引下的美术跨学科项目学习,既考虑到了美术学科自身的独特性、系统性,又强化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有机整合,其跨学科统整的主题选择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
(一)基于学科内容的主题选择,有效融合各学科的学习内容
这种统整需要巧妙地找出各学科融合的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科的渗透、交叉与融合。如美术课《发光的宇宙》的题材并非源自美术课本,而是根据小学语文课本中《我爱我的学校》《我们的校园》《我的家》《我们的城市》《我爱地球,我爱祖国》等一系列关于地理位置和空间概念的课文确定下来的。在实施该项统整课程的过程中,先是语文老师在课文讲述过程中穿插讲解地球、国家、省、城市、区、学校、校园等空间概念,甚至将知识拓展到宇宙星系;然后才是我和科学老师合作开展4个课时的“宇宙探秘”课程。科学老师站在科学的角度给学生讲述“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基础知识,利用“Sanville”星空软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受星球、星座的魅力。美术课的动手实践课程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两课时):让学生用“彩刮纸”刮画,并把自己的刮画作品发到班级美术微信群共享。在这个阶段课程活动中,学生可以像刮彩票那样,用一支特制的木头笔在彩刮纸上刮制出一幅自己心目中的宇宙画面。彩刮纸的底部是彩色或纯色的打底图,用这种纸来刮画,可以培养学生的构图、造型、创意和动手能力。学生完成刮画后,再把自己的刮画作品分享到班级美术微信群,供同学相互评价,共同提升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创作刮画的过程简易有趣而又容易出效果,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这节课上,学生根据自己之前在其他学科课程尤其是科学课中受到的知识熏陶大胆想象,尽情刮画,充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宇宙的样子。
第二阶段(两课时):分层探究学习,逐渐增加学习的难度。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我把每个班级分成两个小组:由掌控能力较好的一组学生完成相对较难的任务――利用夜光砂及大小不一的玻璃球制作发光的九大行星(以下简称星球组);由平时美术能力相对较弱的一组学生完成相对容易的任务,用大小不一的星星夜光贴在黑色卡纸上贴出自己喜欢的星座(以下简称星座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开始运用科学课、语文课等学科中学到的与太阳系和星座相关的知识进行较为严谨的创作。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通过iPad上网查询来解决。学生利用能发光的美术材料动手制作星球和星座模型,并通过太阳的直射为自己的模型充电感受科学的奇妙,收获颇丰。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学科主题”融合的跨学科课程。
(二)源于生活与自然的随笔式主题――“美术笔记”
将美术统整课引向自然环境以及学生的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不仅可以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而且可以兼顾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于是,“美术笔记”的主题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自然笔记”“旅游笔记”“建筑笔记”等多个方面,学习方法是“发现―记录”。以“自然笔记”为例,在组织有关的课程活动之前,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会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个明确的观察任务,便于学生能够带着任务有针对性地观察。我曾经让学生通过认领植物观察植物有规律的变化,并通过拍照或直接写生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在作品中标注天气、地理环境、地质、天文、心情等相关元素,形成自己的“自然笔记”。在这样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与父母讨论、查阅工具书、上网查询等方式寻找答案,最后再将这些素材利用iPad中的keynote软件制作成“自然笔记”ppt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与分享。用“美术笔记”的形式记录“神奇的大自然”,这是一种非传统的笔记形式,图文并茂,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非常感兴趣,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观察、绘画、表达、思考、阅读、写作的能力。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旅游笔记”“建筑笔记”的创作。
二、搭建学习支架,构建学生的网络学习社区
在技术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构建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课堂成为美术课堂的主流趋势。笔者在一年级美术课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昆虫》一课便是一门集美术绘画、手工为一体,融合多学科知识,与线上iPad信息技术、视频学习相结合的关于怎样制作3D动画的课程,此课程的学习期间为7课时。我是这样来上这门课程的:
第一阶段,在美术课上以电影《昆虫总动员》切入课程(两课时),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和深入了解的兴趣。针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科学老师在科学课上予以专业答疑(一课时)。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得到了培养。
第二阶段,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创作“我的昆虫笔记”(两课时),让学生先用手绘的方式创作动物角色,然后用keynote软件制作“我的昆虫笔记”电子故事。我再用二维码技术将学生的作品分享到微信群(图1为部分学生的作品),一秒钟即可做到线上分享学生创作的各种角色,并通过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互动评价。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用粘土制作昆虫角色,开展“会动的粘土”活动(两课时)。首先让学生在线观看一段有趣的粘土动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结合几何图形知识在线观看一段粘土的基本塑形的制作方法视频;接着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倾向,对学生进行粘土昆虫手工制作的个别化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微视频的方法设计制作适合自己的昆虫角色;最后利用操作简易的gif动态图软件制作简单的动画,用微信平台进行分享互评。整个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