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

第1篇: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1.试错法的含义

试错法是经典的建立在以经验积累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作为种探索性质的学习过程,其基本过程是猜想和反驳,目的是为了发现并解决问题,找到准确的方法和思路:猜测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储备基础之上的发现问题的必要过程,有利于拓展思路;反驳是寻找反例猜想,同时也是检验和改正猜想的实践过程,最终目的是结论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2.试错法与PBL教学法的结合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导向下的教学方法。与试错法的共同点是两者框架相同,是从解决问题,验证错误的角度出发。试错法的课程试用范围很广,传统以实验的应用为主,在与创新思维相关的设计类课程亟待推广。

以环境设计专业主干课程3D MAX为例,进行试错法教学方法的验证和实践,采用比较法对两个班级进行授课。3D MAX建模基本过程涵盖线性,多边形和线转体三种建模的40种命令,同时这些命令之间按照不同的建模思路可以相互交替使用,在建模过程中错误的逻辑思路或者命令会导致建模失败。总之,试错法在强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适用于3D MAX课程教学实践,同时也与PBL教学法的一般特征不谋而合。

3.试错法将PBL教学法的问题产生过程搬到课堂上

尽管PBL教学法在国内目前进行过很多教学案例的实践,但仍旧被发现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目前搬照PBL教学法的教学案例仅限于某

学科,缺少跨学科的、系统的且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的改良方法,此外在实际教学中的运作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试错法的目的是用来弥补PBL教学法中的核心――发现问题的方法,能够将PBL教学法中小组合作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性集中在课上进行,提高问题的质量,是PBL教学法行之有效的关键。

试错法在教学示范中的一般过程

试错法应用在教学方法上的一般过程与假说演绎法相似,但试错法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假设的多种可能性,并利用逆向思维的观点将假设――。试错法在PBL教学法问题提出和总结阶段的一般过程是:小组猜想并提出问题――一般问题组内解决问题――再次提出问题并反驳――教师总结问题并统一讲解。

1.建模思路的常规性引导

进行一般性建模思路的引导,也就是对试错法的第一阶段理性猜想打下基础:将涵盖于线性、多边形和线转体三种建模的40种命令进行梳理,利用3D MAX最简单的长方体进行示范,让学生掌握并理解软件命令与长方体点线面之间的各种可能性操作结果,为下步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建模的猜想和反驳过程打下基础。

2.小组合作下的两次问题汇总过程

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小组合作能够集思广益,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效率。以第一阶段小组内部进行问题的解决为例:个人在进行软件操作建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基础性的操作失误而导致建模过程中断,这时候进行小组合作能够直接获取解决的办法,这时候出现的不是问题,是失误。在收集的过程中要将这些基础性的操作失误排除出去,避免教师在进行后期统一讲解的过程中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3.问题的汇总和集中讲解

教师是控制试错法问题收集质量的关键,同时问题的总结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易程度既能够照顾到大多数同学,又能够与整体课程教学进度相融合。在3D MAX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汇总原则是按照建模的三个流程:多边形建模――线性建模――线转多边形建模进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同学自主地对建模的三个过程进行归类,逐步养成系统的建模思路。

影响试错法融入教学法的因素

1.教学案例的选择依据

教师自身是试错学习法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试错法的学习者,要先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关系转换。教师进行试错的过程和试错产生的结果能够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案例选择的难易程度和案例的代表性尤为关键,试错的可能性结果越多,就能够做到有足够的案例样本,既能够照顾到整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考虑到处于两端的学生。

以论文中3D MAX试错教学方法为例,案例水槽建模的一般性方法为7种,实际上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知基础要高于学生,猜想的思路有18种,反驳的结果是14种正确方法。

2.课程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的实效评价标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整个课程进度的流畅性,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阶段学习中获得知识。阶段性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对整个课堂学习的氛围营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方面,体现在课程作业的完成质量上,课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总结和考核,能够直观的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总体认识。

第2篇: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一、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受到目前职业高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语文教学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现阶段职业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该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这两个方面。因此,这就在客观上加大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在学习能力方面,由于受到学生以往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制约,在职业高中阶段对语文的继续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难以理解的状态。这种态势形成一种挫折感,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可见,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是有必然联系的。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双向激励的过程。具体理解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的产生,又激励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然而,将视线转移到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这种双相激励似乎没有形成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单向反馈为主,通过概念解释、课文导读、课文知识点讲解等,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这自然就割舍掉了形成双向激励的可能,最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职业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构建职业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时须明确一点:在具体的构建中,任何措施与对策的建立,都应在客观现状中来进行。针对上述现状,我引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模式。

(一)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地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因程式化,而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三)师生互动关系的最终构建

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上述教学模式在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生主动性激发的实施途径

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某篇文章为主题,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和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1)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2)利用他们在以往语文课上所学知识,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3)比较与理解该文章的写作风格。这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建立,需以了解、实用为标准。如,对于某些国内作者的文章,教师可以挖掘作者的一些有意思的经历,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就显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对教师讲授模式及内容进行创新,进而满足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因此,语文教研组应定期组织教师对课程设计进行讨论,并组织听课。

综上所述,在模式具体的实施上,主要体现为这样三个步骤:(1)教师在课程的安排上,应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这个问题着重从作者的背景、文章的内涵和文章的风格等具体环节进行讲授,并通过启发与引导使学生主动去理解和体会;(3)引致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全班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韩先鹏.关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2).

第3篇: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77-01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丰富的语文知识、优美的教学情境、创新的思维共同交织形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真情、真景、真境之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措施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深入感知语文的内在美,已经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试图通过真情实感的表达、真实情境的创造、轻松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教学活动设置,引导学生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真情、真景、真境之美,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真情:感悟情感之美

在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怀念母亲》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笔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首先,在教学前,笔者设置了一场以“什么是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为主题的讨论与演讲比赛,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进行专题讨论,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接着,各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我对母亲的深情”主题演讲,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深情”打下基础。主题演讲结束后,教学进入到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认知环节,学生一起用心品味课文中的审美形象、思想感情和美的意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着重采用阅读、精读、思考、联想、品味的方法,使学生细细品味课本语言的音韵美、人物的形象美和景物的意境美。最后,笔者根据学生之前的讨论与学习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作文主体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播放社会生活中众多感人的瞬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整体和谐之美,更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意旨,感知与挖掘字里行间的内在美。

二、真景:领略自然之美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关于自然主题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感悟四季变化的丰富多彩,领略祖国壮美山河,爱护自然环境等几个主题,这些内容无不充分展示着大自然的内在美,也成为了陶冶学生情操与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素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审美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领悟能力;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审美情趣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如在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找春天》的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进入课文教学过程中,而是带领学生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让他们置身于春天的情境中,领悟春天的多彩。首先,笔者结合课文教学中的情境需要,精心设置了一次春游踏青活动――“我们身边的春天”,带领学生进入自然情境中去,使学生能够用心体会与感知春天。其次,结合这次踏青活动,笔者设置了小组讨论与感悟抒发活动――“我看到的春天”,让学生运用简笔画的形式进行审美的外在表达。最后,笔者结合踏青活动、学生的讨论和简笔画的表达,进入到《找春天》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完成了语文教学内容,同时通过综合情境的体验引导学生用心感悟自然,领会自然之美,陶冶审美情操,以利于自身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尤其是面对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之时,学生在用心感悟自然美的同时拓展到了对教材内在美的认知与领悟。

三、真境:感悟语文的意蕴之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美的构成体系中,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语言美,呈现在语文情境之中的意蕴之美都是美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如何引入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创造性教学思维使这一内容以其最为生动、直观的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体验之美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之更好地认知、理解与吸收。例如,在进行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瀑布》的课文教学中,笔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富有节奏的诵读、音乐与声光造型的结合,有效地将课文中的意境呈现了出来。首先,笔者展示了一段瀑布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瀑布形成初步感观印象。而后,笔者将瀑布视频资料作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诵读,营造出了美轮美奂的瀑布美景,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瞬间迸发出来,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去,尽情徜徉在美的世界之中。最后,笔者集合前两个教学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点评和文章解读,进而将语言之间的优美意象、多变的形象、自然清丽的风貌转变为一个无穷美妙的乐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意蕴美的情境与魅力都有机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学生进行更为深入与详尽的认知与理解,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第4篇: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一、解答措施类主观题的一般对策

对策一:落实主体

主体明确的要围绕试题指定的主体进行发散思维,所答内容要符合角色身份;主体不明确的则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景,从不同主体的视角进行发散思维,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作出怎样的努力。如企业应该怎样做,政府应该怎样做,个人(劳动者、农民、消费者等)应该怎样做等。

对策二:“三联系”分析对策

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型试题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二是联系材料,看看材料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症下药地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意义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认识国家或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某些重要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并加以分析和归纳。

二、解答意义类主观题的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

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的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

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便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

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

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然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

如回答我国重视产品质量的意义,就需要从消费者、企业、国家等角度去谈,体现由小到大的原则。

从“对牛弹琴”典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王月全

战国时代,有一个音乐家叫公明仪,他能作曲也能演奏,特别是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一天,他来到郊外,见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起,摆上琴,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低头一个劲地吃草。公明仪想,是不是这支曲子太高雅了?要不就给它弹弹小曲吧,可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很是失望。这时旁边有人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于是,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改弹像蚊子、牛蝇和小牛叫唤的声音,果真老黄牛竖起耳朵,甩甩尾巴,赶着牛蝇,动了起来。

这个典故看似平淡,实则给我们很大的启迪。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中细致入微,津津乐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就是不感兴趣。是教材原因,还是学生原因?我看主要还是教师教学策略的问题。为此,结合“对牛弹琴”典故谈谈个人对初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的粗浅认识。

一、强化学情研究是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

对牛弹琴,牛无动于衷,是因为弹琴的内容不适合牛的习性。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激而不发的现象,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对“彼”的研究和把握不够。学情研究就是要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特征进行了解和分析,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特别是针对将要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教学中强化学情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预设,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指导,创设贴近学生语言的交际情境,策划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对牛弹琴,牛随琴而动,是因为琴声对路,激发起了牛的兴趣所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兴趣从何而来?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活”。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要积极引进“活水”。教师在备课时要拓宽知识渠道,丰富教学内容,真正让教材知识背景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二是在教学思路设计上要努力求新,把课上“活”。教师在教学思路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鲜活”内容,认真设计好导语和结束语,创设好学习情境,选好突破口,真正让学生学习兴奋有趣。三是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实施新课改理念,切实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真正把学生教“活”,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一首诗,一幅画,一件寓教于乐的艺术品。

三、创设良好环境是从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

对牛弹琴,能牛琴互动,是因为环境和谐,没有别的影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学中应将师生的相互交流作为重要内容贯穿教学全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互动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启迪共同思考,分享成功与失败,促进共同发展。要做到师生积极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重要。只有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才可能更充分地师生互动与交流。

第5篇: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教学效率

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注重开发校本课程,优秀的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减少课程开发的周期,提高课程与经济社会的相容度,而且可以建立一种主体开发决策机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让学生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内也开始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来教学。

一、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与传统的语文教材资源不同,校本课程资源具备更好的实用性,它以学校为基础,由学校一手建立与决定。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学校的教师占据着开发主体的地位,校本课程资源由教师自己提出与改正,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确定自己的开发目标,决定自己采取何种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将实施与评价记录下来。教师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可以与其他的专家合作,但是主要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自己完成。笔者觉得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组成的一个小组,而不应该是单个教师,学校组织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师联合起来开发才能提高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让课程资源更具实用性。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具有更高的主动性,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可以为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校本课程资源变得更实用、更有价值。笔者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遵循四个步骤:

(一)提前对语文校本资源的开发实施评估,做好困难应对

评估手段是开发课程资源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各个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培养目标都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评估学校如何进行资源的开发,从而使资源开发顺利进行。

(二)迅速锁定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

目标是课程开发的重点,明确目标之后学校才能够正确实施措施,确定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定位,从而制订出具体的校本课程结构。

(三)组织教师实施锁定的目标,加快课程开发的进度

目标确定之后,学校需要组织与实施课程开发,尽早将课程开发转化为现实。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将会影响课程开发的结果,因此,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参与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程开发。教师开发课程的时候,学校需要积极审视教师的工作,通过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审议来观察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课程开发与学生密切相关,教师与学校也需要考虑学生的上课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新课程开发的建议。

(四)定期回顾总结校本课程,做好课程开发的应用

课程开发实施一段时间后,学校需要对课程开发进行一次评价,根据调查了解课程价值的实现情况,探查开发的进度,判断课程资源是否符合教学情况,从而对课程教学资源做出更好的改进。

二、利用小学语文校本教学资源所带来的益处

(一)彰显学校特色,让学校教学变得更加优秀

如今许多学校仍是应试教育,考试不考的内容学校则不会教授,这就导致许多学生的文化素质不高,他们不能完全学到语文学科的精髓,只学到许多应试技巧。对学校来说,采用应试教学不能彰显自己的教学特色,许多学校都因此而变得平庸。但是,如果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校本资源的特色将会使学校的教学风格变得更加突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优化了教师教学的方式,让教师教学变得更加主动与积极。

(二)充分挖掘教师教学的潜力,让教学效率变得更高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采用国家规定的语文教材给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材是专家统一制订的教材,它与教师的实际教学内容有很少的联系,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教学造成限制,教师难以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语文教学,但是有了校本课程资源,教师课堂教学可以变得更轻松。因为校本课程资源是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订的教材,它对教师教学有更有效的指引,可以帮助教师迅速进入教学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之后,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迫在眉睫,课程资源的开发将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改变,提高学校的教学层次。教师只有挖掘课程资源的价值,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优秀,学校与教师才会因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实现自我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 实践课 语文性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7-02

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的语文学科,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用来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更是培养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的有效途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大纲(修订版)》强调“中等职业学校创设的本质意义在于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性、应用性高素质人才,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以这一宗旨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加强语文的实践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实际能力,进而为他们日后的求职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契合《教学大纲》关于“实践教学”的先进理念,进而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成为了摆在众多中职语文教师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笔者执教中职语文教育工作多年,愿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及感悟对上述问题展开细致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于促进中职语文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及进步。

一、强调实践活动的“语文性”特征。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基本语文素质。

应试教育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受其影响,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也多表现为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即教师将语文教材内容拆分为字、词、段落、思想主题等的具体讲解,并且一板一眼、死板单调的强赋予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众多弊端:一来严重制约了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生,二来也不利于其语文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他们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进步。

随着“实践教学”理念的实施与普及,众多教师逐渐摒弃了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纷纷尝试在课堂上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活动。可是,由于缺乏模范示范以及把握力度不得当等众多原因,中职语文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现状并不乐观,具体体现在语文实践活动被过多注入了非语文教学元素上。在老师看来,实践教学强调“实践”两字,因此,只要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进行实践活动自己就算完成了任务。这其实是对中职语文“实践教学”的偏见与错误认识。

实践教学强调“实践”两字这本无可厚非,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随意设置实践活动,而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与实质。例如,在进行“影视评论、歌曲评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很多教师都选择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几段影视视频或者几首流行歌曲,之后就匆忙下课、草草了事,对于实践活动中的“评论”两字却弃之一边、置之不顾。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设只让学生观看视频或者听几首音乐曲目之后就结束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却不引导他们鉴定以及评论优秀影视作品或者音乐曲目的方法与技巧,这跟学生私下观看视频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想更好的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大纲(修订版)》关于“实践教学”的先进理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在实践活动当中注入更多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元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课堂变成中职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提高自身语文基本素质的最佳场所,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完成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具体教学任务以及目标,促进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显著增长。

还以“影视评论、歌曲评论”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播放几段影视视频或者音乐曲目之外,还要教会学生评论优秀影视作品或者音乐曲目的方法与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正确组织语言完成具体的评论环节,还可以鼓励他们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学生发表自己的评论性演讲,如此,既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大大锻炼了他们辩证分析问题以及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大纲》所提倡的“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理念。

总之,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加入“语文性”的特征,进而为更好的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促使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二、突出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本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前文提到“语文实践教学活动”强调“实践”两字,提倡“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身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变动实践活动组织形式,更要着重对中职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实践内容丰富多彩的基础之上提高其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增强实践教学活动的时效性。以下,是我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总结的几种实践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广大中职语文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为学生营造一种虚拟的情景氛围,如此,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对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把握,有利于高效率、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实现。例如,中职语文教学中“常用应用文”这部分知识着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应用文体(求职信、履历、邀请函等)展开细致的讲解,教师如果仅仅通过抽象的例子向学生灌输写作技巧,不但会严重制约其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只传授理论知识而不强调实践运用的教学模式还会日渐削弱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运用能力,不利于其日后求职或者就业目标的更好实现。

基于此,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其创设一定的语文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中等职业语文教学大纲》对此有着明确的指示“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性的为其创设一定的语文教学情境。如此,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职语文的无限魅力,又可以促使他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更好地把握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同样以“常用应用文”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详细阐述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之外,还可以借助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展开教学活动。如,学习“求职信”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以及社会实践经历书写一份求职信,之后要求他们两两结合形成小组分别扮演“求职者”以及“应聘者”这两个角色。这样一来,就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应聘场景当中,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这一场景中更好的把握求职信的写作技巧,还可以让他们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升华对于应聘流程、应聘用语等的规范运用,为其日后的求职应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组织社会调查活动,采用“任务驱动型”模式展开教学。

《中等职业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教师在实践活动上应当充分开发利用周边的可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开阔视野范围、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逐步增长。”我认为,“任务驱动型”模式对于更好的落实教学大纲的这一要求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例如,“口语交际”这部分知识包括了采访、导游、推销、洽谈这四种最基本的知识模块,在展开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这四种交际形式其中的一种,之后便到街头上选择特定的人群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之后更要以PPT幻灯片的形式在班上进行成果汇报。

这种以“任务驱动型”模式为背景的社会实践活动新颖、别致,既符合了中职学生活泼爱动、热衷于探索未知事物的心理特点,而且又在社会实践中促使他们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对于他们自身口语交际以及与他人的良好沟通能力的提高与进步都产生了极为积极的影响,为其毕业之后顺利就业提供了无限可能。

再比如,写作版块中有“我喜欢这职业”这部分知识,学生由于自身没有求职以及工作的实际经历,因此,在进行写作时往往因为缺乏写作素材致使文章变得苍白无力、毫无新意。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带领他们走上街头,对从事各种职业的人职场人物进行采访与调查,聆听他们的工作经历以及自身对于工作的点滴感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接触到不同性质、不同工种的工作,不但促使他们加深对于工作的不同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展开写作。

中等职业学校创设的本质意义在于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性、应用性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必须以这一宗旨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加强语文的实践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实际能力,进而为他们日后的求职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敬惜《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第7篇: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 问题设置; 情境教学; 评价机制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同样要让小学生爱学语文,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让学生主动学习,能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因此,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列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屋”。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以底,不相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院子里的对话》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四个疑问:(1)谁跟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2)多大年纪的谁跟多大年纪的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3)谁跟谁以怎样的神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4)谁跟谁在院子里说了哪几方面的悄悄话?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3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趣、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播放潮声的录音,使学生感受一下海潮雷鸣般的响声,接着告诉学生,接下学习的是具有专长“天下之奇观”的钱塘江潮水的景象,大家比较一下,我们所听到潮声和作者描述的声音相不相同。我们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环境或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包含正义感情的情感之中,使其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与震撼,从而促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那就会“今天不努力,以后会懊悔”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5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中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很多,我尝试过,一句话评价,一条简洁的作业批语或一个图案符号,如: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边画一个小五星,你的作业真棒!我观察到学生的心情十分的愉悦,而且发现学生在班上比谁的好评语多。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达到的,上面谈的是我的体会。但只要我们正视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究教学捷径,小学生的兴趣会有提高,语文的素养也会慢慢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 ;

第8篇: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一、 聚焦课堂,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老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制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以龙头课题小学生自主能力的研究引领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各备课组根据校语文学科工作计划,结合组内实际开展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喜人景象。尤其是这些优化了的研讨课,得益的不单是学生,老师们也快速成长起来了。

本学期开学伊始,我校即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教学巡礼活动,分为学生篇和教师篇。

学生篇整合全国第十一届推普周先后推出黑板报、诗朗诵、硬笔字比赛、成语改错、儿童剧等多项比赛,其中以学生自编自演的儿童剧为重点,旨在真正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等综合能力。最后在展演时,由陈华主要负责编导的儿童剧《原来是这样》以巧妙的构思,优美的台词、形象的表演赢得满堂彩,将汇报演出推向。

教师篇则先后推出说课比赛、出卷比赛、教科研论文比赛、区级推荐课展示等活动。首先在9月底,由毛悦勤老师执教三年级语文《翠鸟》,新区教发院李忠老师作点评,重点指导如何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为老师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陈丽、顾燕萍两位教师担纲执教区及展示课。老师们的教学过程设计巧妙,循循善诱,语言优美,课堂的掌控能力强,较好地展示了我校师生的教学风采,获得了听课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本校其他语文老师也通过此次活动,获益匪浅。

教研组的常规工作也常抓不懈,执教五(3)班的张海滨老师今年11月为全校语文教师上了一堂研讨课——《古文二则》,张老师在课上较好地实践了二期课改的理念,将语言训练和体验感悟有机融合,得到了听课老师一致好评。

老师们在备课组内的校本研修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交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体会,积极探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探讨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二、 专家引领,影响深远

校领导高度重视外聘专家,他们亲临教学第一线,指导老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的确是非常明智之举。汲取成功者的经验远比自己闭门造车快捷,收获也大得多。

在教育教学巡礼活动中,新区教研员章健文老师数次来校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说课,怎样的说课才算是上乘之作;指导教师撰写教案,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展示活动当天,三位新区教研员全部到齐,其中汪立民老师、张萍老师分别作了重要点评,充分肯定了执教老师的成绩,同时也中肯的提出商榷的意见,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学校语文教学水平提供建议。毛悦勤等数位老师执教上海市实验教材,她们在市实验东校孟翠蓉老师的带教下,在实验教材备课组内经常切磋中,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把一个个实验班教得风生云起,提升了学校的品牌。

三、 常规管理,紧抓不懈

本学期学校继续加大常规管理的力度,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纪录袋系列活动,以教研活动、备课、上课、评课与布置辅导作业等几个环节为抓手,结合改进计划的实施与记载,注重各项教学常规,关注教学全过程。每一次检查均是一次促进,分管领导及时将检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反馈给相关老师,促使其及时修正教学轨迹。同时,每月进行一次教学质量监控,将暴露出来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本年度的期中六校联考中,我校二至五年级参与质量监控,其中五年级获六校第一,四年级相对更弱些,这也有客观原因。因为此年级六个班级仅有三个教师执教,她们为校分忧,难能可贵,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成绩不理想。我们教导处已着手调整人员,加强此年级语文教师力量,相信这情况一定能较快改变。除教导处领导下班级听推门课以外,学校要求老师们重视互听课,每一次听课就是一次检阅。在听课中,的确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之处,那就是一定要加强对文本研读的力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老师们在上好课的同时,人人动笔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或教学案例等,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学校通过挑选评比后,将优秀者汇编成册供同仁共享。

四、 开展各类竞赛,夯实文化底蕴

学校于今年9月举行一至五年级学生古诗团体朗诵竞赛;推普黑板报、学习园地比赛;二至五年级硬笔字比赛;三至五年级成语改错比赛。在学生自创自编自演儿童剧方面,一年级学生与五年级学生组成联合中队进行竞赛,孩子们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赋予每一个人以思想,给予每一种动物以灵性,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美好的心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表演兴趣,有效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了老师们研究的重点。在对这些好苗子加强辅导,促使其健康成长的同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大部分普通学生身上。另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区小学生当堂或征文竞赛,除荣获各级等第奖以外,不少学生的优秀作文还被刊登在上海市《中文自修》和《作文大王》等刊物上。

第9篇: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是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最有力的抓手,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怎样的语文课才能够称得上是一节好语文课呢?

一堂好语文课是产生于充分的准备这一基础之上的,正所谓“功夫在课外”。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要做精心的设计,既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还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进行预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幅度地抵消课堂上偶然因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堂好语文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目标不在于多,而在于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以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于教学过程中的落实。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一堂好语文课的氛围应当是民主的。教师要关注学生,要通过有效的措施与学生平等对话,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讲,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应重“学”,而不重“教”,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解决问题要多启发,多引导,要循循善诱,注重对学生“学”的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而不能生拉硬拽。

一堂好语文课应体现艺术性。这里的艺术性,既包括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也包括课堂评价的艺术性及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的艺术性。语言的艺术性是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得到展现的,是教师的“教”达成学生良好的“学”的结果的重要媒介。具有艺术性的语言,要流畅、生动,贴近学生实际,语速适合学生可接受的程度,明白易懂。艺术性的语言的基本特征是朴实、幽默、贴近学生,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好语文课应具有“活”和“实”的特征。“活”包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鲜活,教师的点拨、灵活地引导。“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实,即内容充实,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巩固,重点的点拨,难点的突破,又要有适当的拓展延伸和情感升华;二是实在,要克服浮躁气,不摆花架子,不装腔作势,不弄虚作假,毕竟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不得华而不实。课堂上的精彩是无法预约的。真正使一堂课散发夺目光彩的往往是妙手偶得的,为评奖或是为应付检查而反复演练过的课,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也只能说顺利,算不上成功。

一堂好语文课应渗透新课改的科学理念,但绝不能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把各个环节泾渭分明地罗列出来,而要把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贯彻的无影无形。既要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要科学,要体现三维体系,要符合学生实际,要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教学内容要适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对于学生而言,多了“吃”不了,少了“吃”不饱;教学过程要科学,要过渡流畅、衔接自然;教学方法要科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能力;教学环节的安排要紧凑,要注重各环节的过渡与衔接,做到环环相扣,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创设层层深入的课堂情境,不人为地给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设置障碍。

一堂好语文课应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突破口。教师要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激情与微笑带入课堂,以生为本,充分发挥语言的感召力,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真学、真思、真练、真会。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价值,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教师更应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时时注意找个适合的点与学生对话,通过对话,一方面带动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及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为最终碰撞出火花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诉求,以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一堂好语文课应或多或少地反映教者对文本的独到的思考与理解。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充其量只是一堂讲习课,无所谓精彩与成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个文本的理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企图使学生的认识如出一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语文教学重在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生成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和情感积淀的个性化的认识。很多教师喜欢借力于各式各样的参考书籍,结果使形形的参考书籍屏蔽甚至消弭了自己的解读和感悟。对于一个文本,教师只有做到字斟句酌,才有可能挖掘出深埋于字里行间的深刻韵味,才可能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教师要研究文本,要将每一节课都视为自己展示阶段研究成果的平台。

一堂好语文课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上。教师通过自己积极、有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笔者认为,有价值的思维活动不是体现在结果上,而是体现在过程上,不在于解决了几个高深的问题,而在于以问题为媒介,让学生领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