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完,甚至一辈子也学不完,所以人的一生都可以学习,都在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其实,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应该从小学抓起。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是非常强的,有些小孩子靠眼观耳闻一遍就能牢牢记住所见所闻。小学生在生活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对他们的思想、人格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无论对他们的成长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无法磨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传媒迅速发展的当下,世界各国文化不断冲击国内文化,很多小学生对奥特曼、樱桃小丸子等等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对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却一无所知,传统文化可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
1.提高重视意识
在各国文化漫天飞舞的今天,不是要排斥它们,而是在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学习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传统文化,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让祖国的花朵从小有一个认知: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要从小开始了解、学习。
2.诵读经典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化经典著作是传统文化权威性的文化精髓的代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大多朗朗上口。诵读经典一直以来就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手段,往往能在诵读中感受文化经典的文字美感和抑扬顿挫的韵律,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应该诵读一些较简单的经典,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而且要反复朗读,直至可以随口背诵,牢记于心,甚至可以运用于日常交流中。诵读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增强记忆力的一种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是相对抽象的,而经典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又是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尤其是生活中的节日。传统的节日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做法之一。如端午节,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由,与哪位人物有关,在这个节日都会有哪些习俗,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名言、诗词等等,再联系自己家是如何度过端午节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去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所有中华儿女的重任,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红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
[2]梁继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学苑教育,2011(16)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设计人员广泛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设计水平的提高。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存在的问题
1.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现存作品保存不完整
如今,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物损坏较多。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一些当地人文物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导致破环、擅自维修建筑物的情况时有发生。
2.一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过于强调
对西方文化元素的运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加强了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一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设计中过于强调对西方文化元素的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3.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过于形式化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过于形式化,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如,体现城市文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这样便于游客通过具有特色的建筑感悟这座城市的文化。但是由于部分设计人员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理解,其设计出的艺术作品难以体现传统文化元素,没有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价值。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策略
首先,我国相关部门要推行政策保护重要的传统文化作品与传统建筑物,使后人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美感。其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需要积极顺应时代,转变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而使设计展现出一种新型的视觉形态。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从现代人的审美角度出发,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这样设计出的作品不会显得突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再次,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肩负着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责任。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认识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传承并合理创新传统文化。从我国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可见,设计人员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传承了人文精神。在整体的设计中,设计人员根据材料的特征,使用了现代化的园林设计概念,使苏州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优美,与苏州古城的韵味合而为一。这样,建筑在保持古典风韵的同时,在内部构景中结合了现代化的设计,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种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值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深入学习、研究。其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需要深入钻研,从中挖掘大量的设计素材。这对于激发设计人员的灵感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传统材质元素、配色元素和造型元素极具美感,值得环境艺术设计人员积极学习和参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基于此,现代艺术环境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设计质量,同时丰富艺术设计的种类,以此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在材质选择方面,设计人员可以借鉴传统屏风的设计。传统屏风具有的古典美适合被应用于营造隔而不断的意境。在配色方面,设计人员应该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在造型方面,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以借鉴自然景色居多,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可以借鉴传统造型元素,使设计更具有传统文化特色。
高职学生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为承担学生人格构建的重要学科,高职语文应当充分发挥其在人文性方面的特征,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其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和可行性。现行的高职大?W语文教材有很多种,但其实大多数教材万变不离其宗,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往往是高职大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高职语文教材的这些作品并未局限于单纯的文学著作,而是将思想学术类、医药类、科技军事类内容的作品亦纳入其中。
以我在职院所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即纳入了中国传统典籍分类中的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著作。如《论语》《尚书》《左传》《战国策》《汉书》《资治通鉴》,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各个时段的名家名作,还有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极好载体,体现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以这些作品为媒介,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职业的顺利发展。
三、 高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 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再加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通常自行忽略教材中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环节,抑或是采用课后作业的模式让学生去进行自学。正是因为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往往难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针对高职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涵盖基本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同时还应当包含文化底蕴的积累、思想品德的培养。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语文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能够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反复向学生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能够意识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是自己的重要使命。只有教师与学生理念的共同转变,才能够重新认识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真正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提升到足够的高度,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职语文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整合。
(二)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由于各种电视剧及影视作品的影响,高职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教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并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教师应当相应地拓宽学生的求知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让他们尽可能地回避那些错误的、恶俗的文化,远离那些严重误导学生的乱七八糟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还要教导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待那些糟粕的传统文化必须摒弃,像是部分落后地区的“重男轻女”思想,就绝对应该被扼杀在萌芽之中,通过高职语文教育的方式,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反对错误的传统文化,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开展科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正确的榜样教育,像是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使用林则徐“”的故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这样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 深挖教材内容,突出传统文化
“语文”这一学科是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就承载着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高职语文教材中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形式和题材,所选的作品不仅凸显了丰富的古代文化,更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生活,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课前应深挖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掌握核心知识,感受核心知识的深厚内涵,以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增加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传统文化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进而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
(四) 在高职语文综合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活动应更加注重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通过丰富的高职语文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知识学习热情。每学期在全校开展“左手经典、右手专业”主题杂志创办及评比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举办来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同时,学院可以每学年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使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关键词]春节 传统文化 继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092-01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人们对春节的认知不深刻
在调查中发现,大众普遍表示对春节及其习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具体深入的内涵都不怎么清楚。同时,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洋节的流行使得春节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遇到了瓶颈。因而,提高大家过春节的积极性,或者说使春节变得有意义、有意思是关键的一步。
(二)春节习俗的继承有待改善
在回收的387份有效问卷中,有300人以上至今仍然保留着大扫除、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然而,诸如贴春联、守岁等传统习俗的保留程度较低,同时,对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央视春晚的关注度也不容乐观。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的节日文化也一直处于变迁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冲击,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以及电子邮件拜年逐渐被人们接受。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春节民俗中的宗教迷信成分不断减少,出于安全考虑,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鸣放鞭炮也日益受到限制或者被取缔[1],春节传统习俗中传统文化韵味越来越淡了。
(三)春节传统习俗的重要性分析
解析本次调研数据得出,虽然现在春节传统习俗有所削弱,但是在潜意识中,多数人认为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展是必要的。大家都表示,春节的传统习俗是我们的财富,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春节传统习俗的变迁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量着人们对春节传统文化的一个坚持。此外,也有人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西方文化的入侵会不断动摇着春节的地位。然而,在本次调研中发现,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西方节日。
二、分析建议
(一)搭建文化桥梁,发扬春节文化
春节传统节日的存在是继承和发展春节传统习俗的载体,但要想使春节焕发勃勃生机,还需要文化学者、文化部门以及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研究和探讨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一座有机延续的文化桥梁,在保留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为传统节日注入新鲜血液,使之充分适应于时代,赢得时代的青睐。同时,也借助各种方式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来。
(二)调整相关政策,保护传统民俗
燃放烟花爆竹在春节习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应该重新认识烟花爆竹的文化功能。为了安全起见,城市中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已越来越紧。在这一现实状况下,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设置部分的烟花爆竹燃放点,让普通大众到指定的地点燃放烟花爆竹,体验春节氛围。这不仅保证了大众的安全,也使得春节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新的传承。
此外,也可组织学术界加强对于全国各族人民春节民俗的全面调查,总结春节民俗在民族认同、价值观培养和美学方面的意义。[2]
(三)开展文化教育,推动文化发展
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应该对在校学生广泛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举办有关春节等传统文化的讲座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成每位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精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同时,在现代化通讯工具不断发展的今天,也可通过各种媒体,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们心中。
三、结束语
春节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是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园。总结本次调研,普通大众对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情况较好,但是人们对于春节传统习俗的认识不够深刻。大众应自主加强对春节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适时地对大众进行春节传统习俗等方面知识的普及,促进春节传统习俗的推广和春节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因为这是集体的精神财富,只有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春节传统习俗的重要性,开始承担起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任,中华文化才能在新时代勃发生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传统文化;动画艺术风格;传承与创新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厚重的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我国的动画艺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把中国绘画、民族工艺、传统戏曲、民间音乐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充分的运用到动画创作中去,并不断地融合与创新,创作出了《山水情》《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大量经典的动画作品。这些动画作品不但风格各异,包含了水墨、剪纸、皮影、木偶等多种动画形式,而且还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特别是水墨动画更是我国所独创的。因此,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一、动画艺术风格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国动画艺术风格深受本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我国动画艺术家们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动画艺术不断融合与创新的成果。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研究过程,充分的反映了我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丰富多样,民族风格鲜明。
早在1957年,我国著名动画导演特伟就提出了动画必须走民族风格的道路,中国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并不断探索与创新,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如《牧笛》《山水情》《鹬蚌相争》等借鉴了我国传统中国水墨画艺术,从而创造出来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墨动画。《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等借鉴了我国传统的戏曲、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元素。《小鲤鱼跳龙门》《孔雀公主》《九色鹿》《一幅锦》等借鉴了我国传统的装饰画等艺术元素。《猪八戒吃西瓜》《鹿铃》《人参娃娃》《金色海螺》等借鉴了我国传统的皮影、剪纸等民族艺术元素。《神笔》《阿凡提的故事》《曹冲称象》等借鉴了我国传统木偶等民族艺术元素。这些动画片都极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随着美、日动画片的大量涌进,对我国动画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很多的动画片纷纷模仿美、日动画片的艺术风格,忽略了对本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使得既没有学到美日动画片的精髓,也没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结果导致了近年来我国几乎没有创作出经典的动画片,阻碍了动画艺术的发展。因此,当前我们在动画创作中一方面既要不断地从本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另一方面我们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同时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创新,在动画创作中把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的表现手法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动画片中不断加入新元素,创造新风格,使形式风格变得更具有观赏性,符合时代的审美需要,从而创作出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精神需要的优秀动画片来,推动我国动画艺术的大力发展。
二、动画题材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动画题材的选择是影响一部动画片成败的重要因素,我国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为我们的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名段等都是非常好的动画题材,这使得我国的动画艺术家在进行动画剧本创作时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动画片。
中国的动画艺术在题材的选择上,一直注重向中国文化丰富的古典小说、民间传说、民谣、神话、民俗等进行取材,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就取材于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哪吒闹海》取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天书奇谭》取材于明代小说《平妖传》。《小倩》和《崂山道士》取材于《聊斋志异》。而《宝莲灯》《九色鹿》《葫芦兄弟》《女娲补天》等则是以民间故事为基础改编而成的。《骄傲的将军》《三个和尚》《鹬蚌相争》等取材于寓言成语典故。这些动画作品的取材都源自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动画剧本创作中的重要性,它们中的一些作品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不但赢得了我国观众的喜爱,也获得了世界人民的一致好评。
当前中国动画的发展落后于美、日等国家,创作出的优秀动画片也非常少,究其原因,动画剧本创作质量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我们在进行动画剧本的创作时,对古典小说、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寓言成语典故等优秀传统文化题材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因此,我们在进行动画题材的选择和剧本的创作时,必须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深入的再挖掘与整合,并注重与当前的流行小说、社会热点、流行思潮和色彩、时装、网络内容等流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动画剧本,推动我国动画艺术的快速发展。
三、动画形象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动画形象无疑是一部优秀动画片的关键和灵魂所在,只有创作出好的动画形象,才能把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充分地表现出来。许多优秀的动画片就是因为它塑造出了许多鲜活而极富个性的动画角色形象而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我所熟知的《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哪吒闹海》中的小哪吒、《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等杰出的动画角色形象,虽然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却仍然记忆犹新。
我国的动画艺术家们在进行动画形象的创作时,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将动画形象的创作与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造型语言如戏剧、壁画、年画、剪纸、木偶、皮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许多具有鲜明中国民族风格的经典动画形象。如《骄傲的将军》中将军的形象就是借鉴了京戏脸谱的元素,赋予了角色鲜明的个性。《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玉皇大帝和四大天王等动画角色的形象造型,都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包含了敦煌壁画、中国戏剧、庙宇艺术及民间年画等多种民族传统艺术元素,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哪吒闹海》中的动画角色造型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它融合了中国门神画、壁画及中国戏剧等民族传统造型元素,运用简练的线条、传统中常用的红、绿、青、白、黑等色彩,把哪吒、龙王、李靖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中机智诙谐的阿凡提的造型则吸取了新疆的地域性元素。这些动画作品的角色形象都是从我国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中吸取了大量有益的成分,在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因而具有极强的形式感和民族特色,对我国乃至世界动画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动漫行业的大力扶持,我国的动画市场日渐繁荣,动画公司也越来越多,动画片产量也逐年增大,但是真正让人印象深刻、家喻户晓的动画角色形象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我国的动画作品都开始模仿日本和美国,却逐渐丢失了我们自己的形象塑造风格,创作的主动性不突出,造型语言单调而重复,严重影响了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因此当前我们在动画形象创作中必须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动画形象,大力促进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
四、动画音乐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动画作为一种视听的艺术,必须将画面与音乐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将影片的主题思想深入表达出来,刻画出经典的动画角色形象,烘托感情等。我国大多数经典动画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对音乐的合理运用与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充分运用,以此来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和民族风格。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音乐以中国民族乐器古琴和琵琶为主,画面主要借鉴了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的国画风格,优美画面与美妙音乐的完美结合是该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牧笛》则是把笛声与和谐的自然之音相结合,并大量运用中国南方音乐曲调,再结合中国水墨风格的画面,使影片达到了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境界,美国评论家将其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并于1979参加丹麦举行的第三届欧登赛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获得金奖,影片能取得重大的成功是与对我国传统音乐的运用密不可分的。《哪吒闹海》也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如两千多年前的古乐器编钟、京剧中的打击乐器等,再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角色形象及场景设计,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完美地融入到动画片中,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多个国家大奖。《阿凡提的故事》充分发掘了新疆地方音乐的特色,音乐的运用使动画片呈现出独特的风情。总之,我国动画能创作出很多成功的作品,是与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运用了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的精华分不开的。
我们在当前的动画音乐创作中,一方面,我们既要重视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将我国丰富的音乐资源很好的运用到动画片中去;另一方面,在动画音乐的创作中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注意将传统音乐与当前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
五、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动画的成功,是与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密不可分的,正是在坚持民族化的基础上,我国动画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动画的发展与美日等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动画艺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一方面,我们既要对本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坚定不移地从本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继续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以其为基础并吸取当代文化艺术新理念,构建起独特的动画艺术风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在坚持传统化、民族化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审美趣味,不断进行动画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动画艺术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经典的动画作品,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动画强国。
[参考文献]
[1] 李本建 .论中国实验动画中的民族创新精神[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08.
[2] 佟婷,编著.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 易欣欣,生喜,编著.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关键词:学生;传统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并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那么特定时期的文化就可以看作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历史时期各族人民长期实践中表现出的智慧和结晶。了解文化,有助于我们认清过去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认清现在的国情;传承文化,促使我们谨记各族人民的智慧和结晶,促使我们在新形式下,认清现实,继续保持优良的传统作风。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感,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间文化当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界定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的文化类型是很多的,有的禁不住历史磨练,转瞬即逝,被人们所遗忘,没有很好的传承下来;有的在历史的岁月中,历经沧桑,传承了下来,被后人所弘扬,那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指后者。
2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和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清楚,清醒的认识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通过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和博大精深;通过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当中是佼佼者,对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当中的地位具有促进作用。只有学生认识、感受、领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会有意识的弘扬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为其传播提供正能量。
3当前的潮流文化严重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导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对当前的潮流文化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并疯狂追逐,其中不缺乏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由于它反映的是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缩影,体现的是静态性,没有节奏感,与现代化的大环境,大场合不太协调,不能够体现出潮流和时髦,显得有点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被很多学生慢慢的遗忘。举个例子: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学生对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样的传统节日重视程度逐渐下降,但是像圣诞节、情人节等这样的洋节学生们记得清清楚楚,过的也比较隆重;还有国家将传统节日法定化也充分证明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慢慢淡化。
4学校等教育机构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低
学校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但是在当前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的重心发生倾斜,注重知识的讲授、淡化精神内涵的阐释。学校在一学期或者一年来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当中,真正体现传统文化的活动很少,即便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已经大大折扣了,但是融合有现代元素的活动却非常多,如现代舞蹈,唱流行歌,健美操等文化活动;除此之外,文化活动类型单一且活动次数少,像下象棋,打乒乓球,踢毽子等这样的文化活动也是很少见的,没有出现在学校的正式的活动当中,学校怕活动多了,影响学习,影响成绩,所以坐板凳和玩耍成了学生学校里面常见的运动。
5家庭的传统教育对学生影响是杯水车薪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潮流文化的影响,家庭传统教育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孩子受到家庭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淡化,尤其是孩子被送到学校后,学生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大大减少,导致这种家庭的传统文化教育加速被弱化,加上父母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担推到学校,学生从此在家庭传统教育这一块出现了短板,导致现在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最起码的生活技能与劳动习惯,这种现象的发生,家长不但不加以引导,反而更加袒护孩子的这种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成本的提高和工作的繁忙,在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出现留守家庭,隔断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也就隔断了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在城里,父母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学生的家庭传统文化教育。随着社会节奏感的加快,父母离异现象增加和单亲家庭的增多,给这部分孩子在心灵上造成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所以,随着社会步伐加快,潮流文化的波及,再加上父母对传统文化认识出现偏差,当前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正在逐渐被淡化甚至丧失。总之,在全球思想潮流的抨击下、教育机构的重视程度低和家庭教育的滞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逐渐被淡漠甚至遗忘,对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起到了弱化功效。所以,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
[2]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大学;语文课程
就我国目前而言,我国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的教学设计等方面都有对传统文化的隐性内容的融入,宏观地将中国文化概论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的概括。而大学语文则是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实现其传统文化中的点的构成。这样就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鲜活的存在,加强了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
一、大学语文的定位要准确
大学语文的定位要准确。大学语文在1979年正式定位一项各个学校的基础公共性的课程。在2004年大学语文得到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重视,引发了其后续的改革。在2007年其成为了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至此,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上已无争论。
大学语文的定位在2004年10月得到准确的定位,即高校素质教育”范畴,属于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第二,培养其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第三,主体人格的精神。第四,中庸精神。第五,爱自重自省自悟的自利精神。大学语文地位得到了的显著的提升。
二、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第一,母语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构成。母语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层面的传承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基本组成形式。保护国家的母语,是保护本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汉语作为世界上传承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最独特的语言,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的标识,是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当前世界文化融合的情况下,大学的语文教育尤为重要,学生的思想被各种国外的思想所同化,大学语文的母语学习就成为保存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形象性的文字,其可以表达的涵义也是最深、最广的。传统的文化的传承需要母语的载体,加强大学语文的学习,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汉字的表达涵义的理解,提高其语文的水平,对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保证中华精神的弘扬,提高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
第二,“大学语文”学科化有利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当前存在边缘性的问题是因为其不具备或者是较少具备学科的功利性,导致很多院校把语文的学习作为二等学科。但是当前在传统文化建设被提高重视的情况下,语文的学科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第一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纲要提高了传统文化的地位。其次,母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保证母语的学习质量是保证其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最后,大学语文在研究的领域已经获得了相应的进展和重要的研究性的成果。这是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第三,大学语文教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师资队伍建设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传统精神的传播需要优秀的传道者。教师在其国学知识的储备、教学的方式、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就是其能否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的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更加具体。加强对大学教师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其传播和传承的重要的因素。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深刻的母语的功底,可以良好的运用母语进行表达。其次,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体系;第三,教师在语文方面的专业的基础知识要牢固,并且其眼界要开阔,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当前社会上一些盲目的跟风的传统文化的表达应该辨别其是否具有意义。
就大学教师的教学的方法上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进行实践性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层次。教师应该以教学的教材为主体,进行多方面的知识的拓展,同时应该加强课堂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选择合适额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学生考核方式。不能背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宗旨。
第四,大学语文教材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向性资源平台。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资源很丰富,不同的教学的内容具有不同的特色,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学的意义,但是其在一些规范性方面存在不足,这就需要不断的综合优秀文化的内容,将其不断的完善,更新教学的理念和内容。
总而言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其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实现大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大学语文学科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这也是当前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体现。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大学语文”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文化龙舟竞赛文化传承责任思考文化发扬
中国的龙舟文化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高度凝聚力和伟大的创造力的象征,将文化、娱乐以及比赛良好的融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理念的转变,使得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得不到良好的传承,这里我们将会对龙舟文化传承的责任进行思考,提出一系列龙舟文化的传承措施,促使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
一、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龙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优良品格的一种体现,是中华名族对于自然和运动的一种崇拜,中国的龙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先于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基础。龙舟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能够有助于对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促进全民族的团结,有利于中华巨龙的腾飞。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积淀,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有助于现代人对历史、对文化的了解。
二、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首先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国文化不能得到良好的传承,在现代文化的攻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中国龙舟文化相对于现代竞赛文化来说缺乏科学合理性,使得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问题;其次是中国国民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不足,中国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淡薄,没有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使得中国国民未能良好地投入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去,中国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传统文化受国民的认识不足,所以也导致了中国龙舟文化也不能实现良好的传承;再次是随着物质文明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越来越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物质的时候,忽视了对精神文明的建立,物欲的增强从而导致中国龙舟文化不能良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中国龙舟文化不能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从而被中国公民所撇弃,使得中国传统龙文化得不到良好地传承;最后是因为中国的政府和社会风气严重的影响着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中国政府为了促进了经济的良好发展,把大多精力都应用到经济建设当中去,从而导致在了中国文化得不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由于政府的引导功能的丧失,使得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不能良好的进行发展,同时由于现代的社会风气讲求地是对科学的崇拜,从而使得国民对于如中国传统龙舟这种具有文化和艺术的体育竞赛缺乏兴趣,使得龙舟文化的传承缺乏参与者和观众,使得龙舟文化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三、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传承的责任思考
1、中国龙舟文化传承的政府责任。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受着政府的影响比较严重,只有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之下才能良好的做好龙舟文化的传承工作,政府将会严重的影响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发展,如果政府对传统龙舟文化未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采取一系列科学地有助于龙舟文化的传承的扶持措施,那么龙舟文化将会得不到社会和国民的认可和重视,从而将会导致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将会面临失传的危险。政府在龙舟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这也是政府在龙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责任。
2、中国龙舟文化传承中的教育责任。中国龙舟文化不能只依靠民间来进行传承,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还需要教育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在教育进行龙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得国民更加良好地认识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使得国民能够更加良好地认识到中国传统龙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通过教育使得更多地人愿意和主动地投入到龙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来,使得中国的龙舟文化能够良好的传承。
3、中国龙舟文化传承中的社会责任。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必须需要社会对龙舟文化进行良好地认可,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使得龙舟文化能够有着良好
的生粗空间,让龙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国龙舟文化的良好传承,社会是龙舟文化传承的土壤,要在社会中实现对龙舟文化的正确认识,从而有利于有关龙舟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让龙舟文化能够在社会中寻找到其发展的空间。
4、中国龙舟文化传承的国民责任。国民才是龙舟文化传承的主体,只有国民对于中国龙舟文化能够足够地认识和重视,才能具体地加入到龙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来,才能促进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国民对于龙舟文化的认识程度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效益,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需要参与者和观众,只有国名提高了对中国龙舟文化的认识,使得中国龙舟文化能够良好传承。
5、中国龙舟文化传承的龙舟文化自身责任。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龙舟文化也必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传统文化并不是只有依靠传统的形式才能传承,中国传统龙舟文化必须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步伐,只有实现了自身的突破才能有利于文化的传承,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来对文化的传承形式进行改革,才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做好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传承的具体措施
明白了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重要意义,通过中国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存在的问题和责任思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才能促进中国龙舟文化工作的传承,才能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才能有助于中国巨龙的腾飞。
1、加大对传统龙舟文化扶持的扶持力度。要加大对传统龙舟文化传承的扶持力度,从政策上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来,要对传统龙舟文化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要做好对国民的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提高国民对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认识,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当中去。政府部门的相关文化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文化宣传工作,制定相应的文化宣传方案,鼓励民间和校园龙舟竞赛活动的开展,对于现有的龙舟竞赛艺人要提供相应的文化保护措施,要鼓励青少年加入到龙舟文化传承的工作中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龙舟文化传承方案,认真实际地落实到实际的每一项工作中去。
2、将传统的龙舟文化和教育文化进行良好融合。要在教育文化中融入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实现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龙舟文化的兴趣,明白龙舟文化的重要性,加入到龙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来,促进龙舟文化的良好发展,要实现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教育中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教育促进文化传承工作。在校园文化中应该支持龙舟文化活动的开展,将龙舟文化活动的开展融入到实际的校园文化中,可以在校园中定期地开展龙舟竞赛活动,让龙舟竞赛成为中国校园的“皮划艇运动”,在校园文化中培养专业的竞赛选手和相应的龙舟竞赛俱乐部,鼓励学生参加到龙舟竞赛中来,把龙舟竞赛打造成为中国的校园运动的竞赛盛事,从而让更多的学生龙舟竞赛,了解龙舟文化。
3、做好龙舟文化的形式改革。龙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舟文化的传承必须要对对龙舟文化的传承形式进行良好的改革,让龙舟文化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来采取科学合理的龙舟文化的传承形式,要根据社会发展中人们观念的转变来做好龙舟文化的传承形式的改变,要把龙舟文化的改革加入到龙舟文化的传承当中去,通过改革实现龙舟文化的良好传承。龙舟文化的形式改革应该建立在对原有的传统形式的保护的基础之上,引进现代体育竞赛先进的运营模式,在活动开展之间要做好相应的赛事宣传工作,在竞赛活动进行中应该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良好地观看竞赛,让竞赛从单一的比赛活动向专业的体育赛事转变,同时应该把龙舟竞赛活动从民间活动向国际体育竞赛转变,增加中国龙舟体育竞赛活动的国际影响力,让龙舟竞赛成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事。
五、结语
中国传统体育龙舟竞赛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各个方面对龙舟文化传承的责任,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促进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的良好传承,实现龙舟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 伍广津,秦德增.龙舟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6):141-144.
关键词: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思路
传承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培养民间传统工艺和民俗特色的继承人才,是开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首要目标。职业院校中的中等职业学校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关键性作用,对传承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新时期,国家也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建设的联系,建立文化产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模式,并大力提倡培养民间传统工艺人才。
一、弘扬和传承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才能确保在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传统建筑和传统文艺,其中传统文艺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等,民间传统工艺作为民间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极其重要。民间传统工艺是华夏民族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精神和审美倾向。我国古代人民利用物质精心打造工艺品,美化生活环境,由此可见,民间传统工艺体现了国人的精神追求。地域性是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要特点。各地区和民族的民间传统工艺都代表了各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正因如此,也造就了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种类各种各样,具有较强的民俗风情。民间传统工艺代表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同时也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于创造的传统美德。
二、职校建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思路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各地区政府部门也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民间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力度,各地区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当地传统文化,纷纷开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从而培养更多的人才。但目前部分职校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还不完善,因此,其应该根据民间传统工艺的特点对专业建设的思想进行创新,更好地建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以人才培养为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教学体系建设不仅包括教学模式改革、教材编写和开发以及课程体系建设,还包括人才培养。人才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建设教学体系过程中,职校应该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同时也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教学内容设置,优化教学环境,探索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方法,并将其作为传承民间传统工艺的核心。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结合传统工艺师的优秀特点,寻找不同工艺制作的方法。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材编写和开发,在教材编写和开发过程中要确保教材的实用性,并挖掘民间传统工艺技艺。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民间传统工艺人才密切相关,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职校要结合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特点,建设符合民间传统工艺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2.提高社会对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认知度
通过各校间相互联合,促进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社会对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认知度。虽然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且代表了地区和民俗的形象,但就目前专业设置而言,影响力和规模小是该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及其家长对该专业的专业认知较少,因此报读该专业的学生也相对较少。解决该现象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各校相互联合。通过各校间相互联合,提高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影响力和认知度。通常情况下,各校间联合发展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区域内所有开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职业学校联合,另一种是开设专业种类相同的职业学校联合。
3.拓展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
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进程中,校企合作对该专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学校不仅要大力建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还需要更多企业的认可和支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如果学校加强了民间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但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也会影响到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就目前而言,该专业的师资来源均为民间,各大院校还未能培养出具有专业民间传统工艺技能的师资力量。因此只有拓展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才能为院校提供更多的师资。
三、结语
目前职业学校民族传统工艺专业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民族传统工艺专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各大院校也纷纷建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以往传授民族传统工艺的主要途径是师徒传授,在新时期,通过教学体系改革等多种方式实现该专业建设,从而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培养更多的民间传统工艺人才,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扬.浅论中职民间工艺专业建设.职业,2013(33).
[2]董馥伊.民族间传统工艺数字化教学的思考.装饰,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