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与健康教育范文

生命与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与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命与健康教育

第1篇:生命与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通过开设各种形式的心理素质课和各种专题讲座,进行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危机干预、拓展训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在大学生中逐渐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矫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从全社会来看,生活质量、快乐与发展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讨论,心理学开始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在这种思潮之下,有关生命的哲学思考也日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被郑重提出,在物质逐渐发达的今天,生命、人生的意义,精神的富足也正在被重视,成为人生成长不能越过的重要主题,也成为教育部门日益关注的重点。

较早研究生命教育的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指出,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人生与人生问题的教育,他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青少年懂得如何处理“生命与生活的紧张”。可见生命教育是与生命有关的教育,对生命的珍惜、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潜能发挥等都在这个概念范围之内,有研究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四个核心概念“悦纳自我、珍爱生活、探询意义、走向卓越”。这些主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样被提出和重视,但在思想脉络和内涵上,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显然也有很多不同,而生命教育探讨得更深、更远。

《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主编,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提出了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的脉络,这样的思想正好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者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阵地,在工作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发现说教和其他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式下学生的思想需要,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发挥作用。利用心理学这一学科的优势,从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若干理论出发,从与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不同的个人发展的角度开展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当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和困惑,心理健康教育既受到学科背景的滋养,同时也受到学科背景的限制,当心理学方法遇到思想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郑晓江教授也谈到“青少年自杀不能简单归因于心理问题”,在他的论述中,他认为,“青少年对生命、生活的态度是自杀现象的又一个原因,要降低自杀率,必须从人生观的建构上着手,改变青少年对生命与生活的一些不健康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心理健康教育没做到的部分正好是生命教育所重视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实践工作中,通过与青少年的密切接触,心理健康教育者感受和理解着当今的青少年。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想和观念慢慢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被敏锐的青少年所感知。大多数情况下,适当和正确的引导的缺乏会导致青少年不健康的一元价值取向以及消极的人生观,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生命危机。在这种状况中,我们发现,实际上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就是对生命问题的拷问,而这里面又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学业和能力、贫穷和疾病等问题都会引发生命尊严以及生命价值的问题,而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问题又会引起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消极思考必然带来诸如吸毒、网瘾、自杀等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和生命哲学思考息息相关,在实践操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能适当地缓解和调整这些问题,但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立足于人生观、价值观或生命思考的哲学层面上。

预防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当面对强大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偏差等问题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显得无奈,心理治疗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卡尔·R·罗杰斯(1902—1987)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主张相信当事人的自我成长力量(他这一观点认为是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治疗师在真诚和谐关系中启发当事人运用自我发展潜力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罗杰斯认为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以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他的晚年,他甚至运用这种方法参与国家首脑的会晤,调解国家之间的争端。对于以上问题,罗杰斯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治疗观点,在他的治疗实践中,他发现尊重了当事人死的选择,当事人会选择生,尊重了当事人神经症的选择,当事人会选择健康。也就是说,对当事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你需要首先用人本的方法去理解、接受,然后这种态度自然会引发当事人的思考,从而导致他自发地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接受这种观点,在治疗实践中也发现确实会有相当的效果,但落实到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又会出现问题。因为心理治疗不可能针对广大人群,我们需要一种更强大的思想力量,需要一种更高的视角来看待整个问题,这种思想力量应该来源于哲学,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这种思想力量应该也来源于社会相关学科和心理学。罗杰斯的观点完全可以运用到教育中,至于这些思想力量如何在教育中产生作用,生命教育给出了一些回答,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这种强有力的趋势和力量。超个人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流派,同样也是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下人们关注生命、关注精神领域的写照。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超个人心理学的先驱马斯洛指出人们在基本的五种人生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之外,还有超越性的需要,这是一种精神性的需要,人必须在一个更高的人类整体或人类与宇宙的关系的角度来反观人生,最终才能获得一种心灵和生命的解放,这与生命教育的内涵确有异曲同工之效。生命教育除了关注心理学一贯关注的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之外,开始更多地关注个人与环境以及个人与人类的和谐关系,这才是每个人最终获得解放和人生发展的必经途径。

超个人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与生命教育有更多相似之处,它认为只有面对精神存在的时候,心理问题才能充分解决,只有将精神能量灌注到人的心理世界,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同样,超个人心理学的出现也是要帮助人们追求一种宁静、和谐的精神生活样式,来对抗浮躁、喧嚣的物质生存状态。

在关注的主题上,生命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的内涵和外延,生命教育关注的很多主题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关注的主题,如“贫困压力、就业压力、厌世悲观、逃避责任、自卑感、死胡同、得过且过、对生命的漠视、四面楚歌”。显然,这些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但运用的大多是心理学的方法,如共情、渲泄,认知、理情分析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出口和若干可能的解决。但生命教育显然不是着眼于此,对于每一种问题,它更重要这些问题所产生的生命问题,如贫困压力的引起、有关贫困和生命价值的问题等等。因此,生命教育要比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更深、延伸更远。再如自杀和吸毒的问题,同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问题,但生命教育对于其涉及到的生命问题的哲学和世界观的讨论更深刻。

此外,生命教育还涉及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充分关注的内容,比如死亡教育(对死亡的理解)、女性的家庭教育(家庭是生命的摇篮)、生命与社会及环境的关系教育、休闲及养生教育等等。生命教育同时包括了很多生命伦理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似乎很远,仔细分析又似乎很近,在一个融汇贯通的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都是应该剖析的问题。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在思想上有一脉相承的优势,在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向生命教育方面的引申应该是目前实践中可以做的工作。面对这种生命学问题的教育,学校教育多了一份责任,应在以后的实验及教学实践中发掘若干适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借鉴其理论及方法的优势。

生命教育是一种很好的突破,但生命教育也必然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逐渐呈现一些问题,又逐渐解决一些问题,这是历史规律,作为教育者,顺应规律,作出努力,就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J].中国德育,2007(3).

[2]郑晓江:青少年自杀及暴力现象的生死哲学透视[J].中国德育,2007(1).

[3]顾海良主编: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

[4]罗杰斯等著,李孟潮、李迎潮译: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罗杰斯著,张宝蕊译: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生命与健康教育范文

人体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直至长大成人,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育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是胚胎发育阶段;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是胚后发育。我们通常所说的发育是胚后发育阶段。胚后发育阶段又分为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幼儿前期(1岁至3岁)、幼儿期(3岁至6、7岁)、童年期(6、7岁至11、12岁)、青春期(10岁至20岁)等几个阶段。身心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发展变化是有序的、渐进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生命有着不同的体验。其中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也是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这一时期学生进行和谐人格、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教育刻不容缓。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贯穿生命健康教育:

一、懂得尊重和珍爱生命

在学习《人的生殖》一节课时,我一走进教室,同学们议论纷纷,男同学“坏坏的笑”,意思看老师(尤其我是一位女老师)怎么上这节课。女同学有的红着脸、低着头,有胆大的则说:“老师,这节课别上了。”我面向全体同学,落落大方地说:“同学们大多都是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我想每一位男生都希望自己长得帅气,每一位女孩子也希望自己长得漂亮,没有一位同学愿意长得不男不女。其实生殖器官和我们身体上的鼻子、眼睛等器官一样是身体不可缺少的器官,因为有它们我们才能维持男性及女性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听到这里一下子感觉严肃起来。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在学习《合理膳食》一节课时,我对同学一日三餐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同学们普遍存在偏食挑食的情况,比如不爱吃蔬菜,爱吃零食,喜欢高糖类、高脂肪、高蛋白类三高食品及碳酸饮料。还有些同学有不吃早餐的习惯等。同学们都习以为常,以为我吃很长时间了也没生病。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经不住零食色香味的诱惑背着大人吃,这种现象在学生中非常普遍。我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与膳食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在我国城乡普遍存在。肥胖等引致慢性病的重要因素的发生率还会大幅增加,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素质、健康寿命,加重疾病负担,并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常的性别意识

如果说七年级的学生还未脱离小学生的稚气,那级的孩子则完全不同。随着他们身体的一天天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结合生物科学的特点,从人生理发展变化进行引导及青春期教育。首先,我会和同学们共同分享青春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身体上的变化也有心理上的变化,其次我们共同学习探究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这一时期的生理卫生保健。一开始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否则,不健康的性观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四、培养学生生存与自我保护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为家里独生子女,个人生活完全由家长包办。一些家长甚至根据自己的爱好、价值观完全替孩子做决定,这样导致孩子离开父母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心理上无法独立生活。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鼓励每一位学生自己尝试独立去完成某一件事情,尽管这件事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会有很多实验及实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差一点,还有些女同学比较胆小不敢碰那些小动物,我都给予了鼓励与帮助,从心理上克服了困难,让学生有一种克服困难从而独立完成某一件事的成就感,这样让学生会对自己更加自信,这样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一定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作为老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我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一个人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激发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第3篇:生命与健康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以传授心理知识为主,明显存在教育内容消极倾向化,教育内容简单化以及教学模式单一化等诸多问题,时至今日已与新形势下的健康教育相背离。生命教育如今成为一种新的教育革命。生命教育主张教育不仅仅让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技能,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这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制订教学目标、选择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观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各大高校纷纷设置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负责校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许多问题,如教育目标模糊、教育内容消极倾向化、教学模式单一化等诸多问题。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生命教育理论的提出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杰·唐纳·化特于1968年在《生命教育》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即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日本在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杀人、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系统地开设适合本土化特点的生命教育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也在逐步推广。1989年制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近年来,上海市制定并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辽宁和江苏两省教育系统也将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的意识。辽宁省还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中小学阶段,然而,生命教育应该贯穿人生每一个阶段,不只是中小学这一阶段。现如今,大学生自杀率和大学生心理问题比率居高不下,这迫切要求心理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来完善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本文在分析生命教育的思想以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生命教育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生命教育理论的基本教育思想

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y)于 1765年发表了《论一种旨在文明而积极生活的自由教育课程》。此书的发表标志着生命教育思想的萌芽。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化特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这时候生命教育才开始真正确立起来。生命教育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生命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一种科学的生命观

杰·唐纳·化特认为教育并不只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技能,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育并不只是要让学生能够在知识上有所获得,而是引导学生充分领悟人生的意义。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所以,生命教育应该以认识生命为起点,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观。

2.生命教育倡导和谐教育

生命教育强调不仅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共处,而且人与环境、社会也应该和谐共处。香港圣公会宗教教育中心提倡,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锻炼学生在理性、感性、意识、信念及至身心平衡、个人成长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以此教导学生能尊重自己、他人和环境,能与人合作、寻求相互沟通交流,能对事情负自己应负的责任,最终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即成熟又快乐的人生目标。因为有生命的个体并不单独存在这个环境当中,而是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交流。那么必然经历同化和顺应这两种过程。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结构内的过程,然而顺应是个体的原有的结构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人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健康的人必须处于人与人、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状态。

3.生命教育应该贯穿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认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矛盾,因此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生命教育应该贯穿整个生命的过程。孙效智提出生命教育属于人毕生的成长或者学习经过,覆盖着人生中极广泛的一生不同的阶段,包括学习、就业,家庭生活或者社会生活等不同阶段。

二、生命教育的基本特点

与以往知识教育相比,生命教育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从教学目标来看,生命教育强调生命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不再片面强调知识的增长,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快乐生命意识。在教学内容方面,生命教育侧重于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因此,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方法上,生命教育以师生体验教学式和阅读指导法为主要形式,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需要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全身心地参与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一参与和创造课程的过程,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丰富的成功体验,并使之成为自己生命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命教育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生命教育的再造过程,也是教师作为教育生命的创造过程。

自从进入21世纪,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生命教育强调师生和生生之间要充分有效地交往,充分把握自己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体验各自的生命意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个体生命的升华,也才能使课程实施凸显生命的意义。在学科定位方面,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把生命教育定位一门综合科。综合课的功能在于一方面学生能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能够体会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生命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在理念、思想上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处于不断探索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生命教育是富有启发意义的,它可以带给人们多方面的启示。针对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生命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点启示:

1.以培养科学生命观为导向,完善课程目标

任何思想的出现是对前人思想的批评和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所属时代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二战之前,心理学家关注的是病理的心理状态,而忽视了挖掘人的生命潜能。随着二战的结束,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开始反思人的价值在一生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在物质需要方面得到空前的增加,但是人的精神需要却显得非常匮乏。犯罪、走私、、自杀、他杀等社会问题开始涌现。心理学家开始寻找社会问题背后的病理学基础,例如,研究成瘾现象、恐怖份子攻击纽约的不寻常心理状态、犯罪心理的社会性缺陷等等,从而使心理教育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越来越关注社会现象背后的病理心理。似乎只要找到病理才能真正解决目前日益复杂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今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以医学化模式为主轴,也就很难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与目的,全面提升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而生命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失。生命教育的思想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科学生命观。生命教育的思想正是来自于对这样一种社会、人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和反思的结果。为了实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变革,帮助人们摆脱精神的失控,寻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为基本命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力图回归关注人的潜能和价值这个教育终极目标。

2.以生命为主线,选择教育内容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在心理健康课内容的选择上。如何选择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又能解决学生问题的教育内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会选择学生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这些学生生活的问题,但是忽视与学生生命意义的主题。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以生命为主线,选择贴近学生的需要、又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紧密联系的教育内容,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的“硬课程”模式相对应的一种“软课程”模式。例如,教给学生生命的知识、向学生展现生命的美好,使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以此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实践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当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存在联系时,就会产生较强的对生命尊重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发有意义和积极的思考。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上主张回归生活、联系生命,并不是把教育内容简单孤立起来,是为纠正传统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片面强调心理知识的偏向错误,使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直接的关联,为科学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使科学知识既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生命的意义以及价值。

3.以互动体验为主,改革教学方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课堂互动,开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上,忽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受到良好的启迪。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学生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也知道如何去改变目前这种状态,但是就是没有变。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最后的体验过程,而生命教育过程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每一次的生命教育实践中都是学生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过程,在润物无声中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借鉴生命教育的这种教学方式,在课程开展互动教学,强化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比如,老师要求学生分享学生中困境,分享过程和倾听的过程就是一次体验过程,学生逐渐接纳自己和接纳同学。一次分享就是一次心灵的探索活动。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关怀

第4篇:生命与健康教育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展,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无不渗透到船舶和船员队伍中,致使船员在承受着职业上传统压力的同时,新的压力在不断地增加,双重压力不仅比陆地上的人们来得更大,更影响着船员的身体、心理和生命的健康和安全。

一是工作的压力

海员职业的流动性,他们长年累月转战在世界各个国家和港口,承受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差,更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海员职业的风险性,它是由大自然恶劣的气象海况―― 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大雾迷茫、小渔船密集、狭水道航行以及设备管理、维修保养工作中、操作上的难度所形成的。海员职业的独立性,工种的不同,个人有个人的职责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自己独立处置。

船舶报务员、医生、厨工、二水、机工减员后,一般船舶为22人,而相应的工作势必由在船人员承担。港口国检查、船旗国检查、保安检查、安全大检查、体系的内外审核等要求高、频率快、变化多、范围广、处理严。船舶在日常工作量本身就很大的情况下,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来做好航行安全、设备维护和迎检准备工作。

二是学习的压力

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集装箱船舶,无人机舱、电子海图、配载仪、电脑应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冲击着过去老的一套操船技术、设备管理和维护等。国际国内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地颁布和修订、新增检查的项目、体系不断地完善,都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更新。

三是生活的压力

过去船员攒钱主要用于吃穿日常开销、造房子、子女上学和成家等。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买房买车,贷款还款,子女上贵族学校,成家费用、旅游费用的上升等这些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已越来越成为生活的需求,加上家庭中一旦有人生大病、长病那就是雪上加霜,家庭负担更重,工资的增长与物价的上涨节拍差异,支出大于收入等等都汇集于船员的生活压力。

集装箱船舶周期短,往返航次最长的也不过为77天。周班轮、短航线几天跑好几个港口,半夜开半夜到,靠离泊几乎需要全船出动,正常的生活规律、作息时间、生物钟被打乱,该休息的时候得不到休息,过度紧张的情绪得不到缓解。工作环境的特殊、工作条件的艰苦,船员与陆地之比的优势不仅失去更成为倒挂,更增添了生活的压力。

四是人际关系的压力

船员长年处在封闭、噪音、高温、颠簸的环境中,容易引起烦躁。同时在船舶十分有限的空间工作、学习、生活,相对来讲与外界隔离,人际交往即单调又枯燥,天天碰见的是几张老面孔,刚上船还有较多的话题,时间长了,信息的滞后和闭塞,加上当班的、休息的,那交往的话题就更少了。

船员来自不同的城乡,有着不同的经历,对社会对人的不同认识与看法,在性格脾气、兴趣爱好上存在的差异阻碍着船员的交往,内向的人更不愿意与人交往。一旦遇到不顺心事,或者是受到批评,或者是工作中的困难,或者是家庭、朋友之间带来的问题,无处去说,无人商量。更有一些人背后议论,说三道四,相互猜疑,更增添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人际交往的难度,缺乏相互间的沟通、理解。

解决的对策:

一、身体素质教育七法

船员常年在海上颠簸,要经受晕船呕吐、新鲜蔬菜等吃得较少,地气沾得少,劳动强度大,遇到抢修设备有时需要连续作战,时差、季节颠倒,缺乏锻炼等各种因素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没有强壮的身体,是难以从事和胜任船员的职业的。要使广大船员自觉地投入到船员素质教育中去,变被动为主动,使船员有着强壮的体魄适应高强度船舶工作的需要。

具体实施好身体素质教育七法:

1、配备健康保健知识丛书。精心选购适合船员的健康保健知识丛书,使船员从书本中懂得健康保健知识,针对自身的情况,掌握保健的方式方法。

2、实施健康饮食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船舶现有的条件下,调剂好伙食,进行船舶适合、船员需要的体育活动。

3、建立健康备忘录。每个船员要认真填写备忘录,以便船舶掌握船员的身体状况,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关注。

4、建立船员心理疏导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及时心理疏导,使船员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豁达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性格。

5、建立在船体检日。每月或者每周进行船员在船体检一次,登记于船舶自建的病例卡。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船员重点跟踪,提示按时吃药,安排适当饮食进行调理。

6、互动式交流保健常识。每个人或多或少在书本上、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保健常识,尤其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实施的一些有效的保健方法,可以互动式交流。

7、积极开展强身健体活动。充分利用船舶现有的条件、现有的场所,因地制宜,因人而易,船员喜欢的,开展强身健体的活动,要想方设法为船舶、船员开展活动提供财力、物力的支持,使强身健体成为船员的必修课。

二、心理健康教育六法

船员既有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一些悄悄来到的变化,船员自身没有思想准备,周围人也往往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的疏导措施,帮助他们渡过“危险时期”。加强船员心理健康教育,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1、加强学习,培养政委成为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队伍。2、加强对船员的指导和帮助。对船员疏导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心理规律。3、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真正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4、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设心理咨询日、图书阅览室。定期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从而实现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调控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5、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具体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六法:

1、阅读心理健康相关书籍,培养船员的健康心理,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在关键时刻等考验面前有着高尚品德、无私奉献的;一些面对挫折、身处逆境如何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奋斗的;一些刻苦学习,不断历练,走向成功的人物事迹,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

2、观看电视剧或影片,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军事类、传记类、历史类、戏剧类、体育类、访谈类、知识类等题材,在影片的欣赏中,在雅俗共赏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健康心理。

3、开展谈心活动,政委坚持利用休息时间、晚上时间走访船员,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和掌握每个船员的思想、家庭、工作、生活等,有针对性地做好解惑释疑,化解矛盾。不仅政委要谈,船长、部门长、党员们也要积极参与谈心活动,使船员们心里话有地方说。

4、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用先进人物事迹激励自己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攀高峰。

5、谈、写、沙龙齐头并进。培养健康的心理需要经常与人沟通、交流,与自己熟悉的人交流,与自己知心的人交流。特别是性格内向的船员,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培养语言交流的能力,增加阅读,增加话题,增加沟通,增加自己在公众场合的讲话次数和表达能力,敞开心扉,展现自我。同时可以通过写学习体会、影评等方式,谈心灵感受。通过沙龙,组织有专题的交流。

6、开辟宣传橱窗专栏。船舶可根据实际场所和情况,开辟宣传橱窗专栏,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宣传功效。突出新鲜感,突出精练性。

三、生命安全教育五法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引导船员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会自我保护,懂得尊重父母和他人,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第二阶段,引导船员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范与自救能力,能够和谐处理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遵守有关公共安全的各项规定,养成社会责任感;第三阶段,引导船员学会充实生命内涵的方法,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能够积极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具备健全的人格、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包含身体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每个船员都具有独特的生命价值,应关注每一位船员,引导和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强调船员结合实际探究生命的价值。把握船员生命的脉搏,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生命理念,加强生命教育,珍爱生命之存在,提升生命之价值,创造生命之魅力,是当前教育不可或缺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关于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次的问题也迫切地摆在了面前。目前,船员的失踪案件已成为危及生命的首要原因,希望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船员知道生命的意义为何?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从根源上了解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的真正认识。让每位船员都能尊重并珍惜彼此的生命。教育船员认识生命,引导船员欣赏生命,希望船员尊重生命,鼓励船员爱惜生命。通过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有效地培养船员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激发船员热爱生命的激情,培养船员珍惜生命,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智慧的新一代船员。

具体实施好生命安全教育五法:

1、生命与自我和谐。船员应该具备一种敢于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苦累、不怕流血的大无谓精神;一种永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信心。一切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我们珍惜生命。

2、生命与他人和谐。教育船员在实现自己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同时,要学会关心人,学会爱,心中有他人。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抱着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危机,提升应急避险和逃生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3、生命与家庭和谐。为了亲人,为了家庭,不能轻易地抛弃生命。在船员的家庭里,家人承担了各种家务、教育孩子、照顾老人,更需要船员的理解和关爱,更需要船员的精神支持。要担当起男人的顶梁柱作用,要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家庭也是船员的港湾。

第5篇:生命与健康教育范文

一、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和重要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学生为主、通过常规教育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等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的教育内容,包括学习适应问题、情绪问题、常见行为问题等等。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小学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二、做好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育人工作

1.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品课及青春期教育等有机结合,同时,可利用班会活动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

教师要加强心理健康的理论学习,取得教育对象的信赖。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

4.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为了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5.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美化学校的校容校貌,唤起学生对生活美好的联想,净化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优化校园文化,重视校风、校纪、人际关系、师生行为规范以及班集体建设等,给学生以心理感染和教育训练,导向学生的行为。

6.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

指导家庭做好心理健康的育人工作

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条件。学校建立家访制度,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利用家长学校,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第6篇:生命与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1-0166-03

一、当前大学生的生存现状

(一)当前大学生的生存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2004年11月北京某大学一女大学生跳楼自杀身亡;2005年2月北京某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自杀身亡;2006年2月份,广东某大学一周内竟有三人跳楼身亡;2007年5月8日至16日,短短9天内,北京相继有5名高校大学生坠楼自杀身亡;,2008年2月24日至27日,北京三所高校有三名学生自杀。但事件还远不止这些。

大学生自杀事件已引起了高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杀事件之所以发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大学生的生活能力弱、心理素质差。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作为独生子女,一直都由家长替他们排除困难,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锻炼,因而心理素质不强,抗挫折能力差。同时有些因素也不是凭他们自己的力量可以掌控的,比如就业难、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复杂、家庭变故等。再加上有些学生的期望值很高,一旦遇到挫折,便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当仅凭个人能力无法解决时,他们宁愿选择放弃生命来逃避。

二是生命教育的普遍缺失。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普遍比较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应试教育和成才教育,对生命教育则不够重视,这种状况导致大学生的生存信念薄弱,没有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活着的意义。所谓生存信念,表征着人在其生存过程中依靠知、情、意去坚定地追求生命的理想、价值与意义。早在20世纪中期,奥地利的心理学博士维克多・弗兰克就提出,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生存挫折和存在危机,认为由无意义感和空虚感捏合而成的生存空虚,是现代人们看不清或看不到生命意义的原因所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忽视了最基本的道德和生命教育,使孩子们缺少感恩意识,生命意识在逐渐淡化。当前的社会环境也缺乏产生生命意识的土壤。人们普遍太自我关注,不太在意与别人的关系,也不太在意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许多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他们往往会做出极端行为,甚至走上人生的不归路,这不仅漠视和践踏了自己的生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不幸。

二、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学者专家各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国内的主流看法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培养人们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人们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与人相处,从而摆脱迷茫,树立信心,激发勇气,重新点燃生命之火,走出困境,走出焦虑、抑郁、消沉的泥沼。

(二)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性

1.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身心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做到身体、心理和谐发展。也就是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大学生对自己应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经常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与时俱进;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以诚实、公平、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的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勇于面对。

大学阶段是个体从青年向成年转变、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发展不仅为他们独立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前提,而且直接影响心理的发展,使大学生“成人感”增强,强烈要求自主独立。但是由于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大学生往往容易过高估计自己,一旦遇到挫折,又容易产生自卑感,不能准确把握自己。加之家庭贫困、人际交往、学习、情感、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抗挫折能力,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必须正视大学生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对大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加以疏导,使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2.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教育提出,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操,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品格,与时俱进、积极向上、敢人为先和开放、宽容等时代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技能和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密切,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是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个人形象。这表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除专业知识、技能、技术外,非专业性的人文素养等因素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掌握高度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素养。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国家、集体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生才会有意义,才有可能得到发展,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3.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社会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导致一些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他们除了要承受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和挑战之外,还要承受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困难、情感复杂、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的困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如影随形的焦虑,一些脆弱的生命个体不能承受焦虑之

重,往往走向生命的极端,对社会、家庭、生命本身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措施

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状,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一)从宏观角度上,应从不同层面以不同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1.高校可以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或将生命教育贯穿于两课教学当中。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系统向学生传授有关生命的知识,使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生命的基础上,寻找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高校也可以在两课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加人文关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带领学生思考并解决生命中的现实矛盾。通过启发,使他们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感悟生命的价值。

2.加强家庭对孩子的生命教育,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孩子的生命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家长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孩子的交流,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同时家长也需要掌握和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保证和孩子有良好沟通的前提下,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能积极地进行干预,不断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不至于茫然失措,甚至采取极端手段。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生命教育不只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应加强对报刊、影视、出版、网络等媒体的监管,禁止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和出版物的传播,防止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的产品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从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从具体内容上,应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1.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活的权利,但是活着并不等于生命有意义。人从一来到这个世界,就不可选择地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其生命不仅属于他自己,也属其家庭、社会,个体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得以形成与展现。因此,人之生命不仅是一个有机体的自然发展过程,更是一个完善道德、履行责任的过程。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它总是牵制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做人所固有的。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教授更是把人的本质看作超生命的生命,强调意义对人的本体价值。他说,人是不会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的生活的,总要利用这种自然的生命去创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人之为“人”的本质,应该说就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实体。人的生存和生活如果失去意义的引导,成为“无意义的存”,那就与动物的生存没有两样,这是人们不堪忍受的。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往往过分关注自我而忽视对他人、家庭及社会的责任。责任感的淡薄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导致抵御挫折与困难能力的下降,在失败与压力面前,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空虚感与幻灭感,在这种情绪的左右之下,失范行为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加强以道德感、责任感、使命感为核心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是生命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

2.死亡教育。死亡教育主要在于让学生认识死亡是什么,正确认识死亡的本质和性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死亡观,消除对死亡的误解、焦虑和恐惧,使学生有能力处理死亡带来的种种问题;学习如何有意义地生存,充实地生活,以及有尊严的死亡,从而塑造健康美丽的人生。

第7篇:生命与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中学体育 健康课 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面对突发的状况时人所做出的应激的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应急和保护,避免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质的必修课,不仅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中学生必经的道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最终目标一直都是培养中学生的求生能力并且加大对于自己的保护力度。

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不难显示,中国学生由于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的概率普遍为发达国家学生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的3-11倍。2014年,昆明市的明通小学就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原因是体育老师将教学所用的海绵垫放置在宿舍楼的过道处,学生蜂拥而出的时候,先下楼的学生跌倒在海绵垫上,后续小学生不明情况,相互积压,造成了学生的严重伤亡。这起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从侧面证明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力。

虽然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课程的改革。此时有关的教育部门才开始慢慢正视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健康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学存在升学率的问题,生命安全教育在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校方和老师足够的关注。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存在于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和求生技能。可以这么说,中国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达成,但是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已经迫在眉睫,不容许我们再忽视了。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一部分,不仅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进一步阐述,而且影响着中学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中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的应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受年龄的限制,中学生仍然没有更好的应急性。如何更好地在体育和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我们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明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而且是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的模式。我们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的能力。学校作为特殊的群体在面临突发事件中应该将合理的疏散作为自身的必要课程。

2.加大对于师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的重视力度

中学校方要明白生命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老师必须思想上有着清晰的认识,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正确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性,增强中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意识,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明白生而为人真正的价值。善于利用合法的科学的手段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质量。要在体育课程中明确运动的危险性,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练习。

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导学生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如人工呼吸和紧急外伤的处理。

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并不是中学体育课的考试内容,关于逃生技巧的理论学习,很多学生不重视,没有认真听。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诸如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等危险,遇到这些危险时应该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接着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比单纯老师说理要更深刻。

关于自救互救的方法,不能光让老师示范给学生看,教师必须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自救互救的办法,当危险来临时,学生才能很好地应对。

(2)要善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展开生存技巧的训练。

生存技巧训练包括生存训练和逃生拓展训练,经过之前的理论学习,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各种生存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与选择或把学生的错误做法与选择记录下来,训练结束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通过这样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中学生在灾难中得以生存并且提高生存能力和应急避险能力,相信这些求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3)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心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求生,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如果过于慌乱,就会降低应急避险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练习中注意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并且积极施救,从而降低这个突发灾难对于自身的影响,才能真正面对险情,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4.教师教学过程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

体育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要组织中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准备活动,并且让中学生从根本上明白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心里做到真正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突飞猛进,要尊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拒绝毫无意义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正含义。最后,体育老师要排除器械的不确定的故障,经历从根本上克服不安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并且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

近年来,由于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不到位,由此而来的相关民事诉讼大大增加。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的目的在于增强老师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真心实意地关心中学生,老师要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时候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不难发现,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迫切的。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学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构建,还要有丰富的技能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仅仅做到纸上谈兵。正是基于此点,在新课改中完善生命安全教育是中国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并且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考文献:

第8篇:生命与健康教育范文

1.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教育目标一致德育与心育的教育目标一致,均是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两者均是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德育离不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指导。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是教育的一种趋势。

1.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互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技巧在德育实践中的运用,有助于技工院校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技工院校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也体现在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人生态度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互相促进,共同在学生的精神层面发挥教育作用。

1.3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德育内容互相补充德育工作要达到预期目标,我们需要运用心理学关于人的需要、动机、情感、意志、行为等理论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特点进行把握,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首先对学生的心理动态予以充分了解,否则德育工作很难做到关键点,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与心育的内容互为补充,互相渗透,既净化了心灵,提升道德素质,又强化了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方法

2.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保证教育效果的基础,受教者对教育者充分信任,才会将内心呈现出来,教师只有在学生充分表达与呈现以后,才能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引导,助学生自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成长。同理,在德育过程中,如果教育者采用的不是相对平等与尊重的态度,将会激起受教者的反感情绪,无论教育者的道德理论如何正确,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教育者真诚倾听,共情与积极关注,尊重与理解,为受教者营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空间,受教者才会主动反思存在的问题并与教育者商讨解决办法与途径。

2.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生命教育上的统一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要尊重与爱惜生命。技工院校的学生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挫败感,同时青少年与青年自杀的比率在自杀人群的比率较高,同时技工院校学生在年龄段属青少年与青年前期,尚未完全建立自我同一性概念,易于冲动之下伤人或自伤,因此对技工院校学生必须要进行生命教育,教育学生关爱与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均把生命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育内容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2.3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在德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常见可运用于德育过程的有:心理疏导、情绪宣泄、理性情绪分析、行为治疗与矫正、精神分析,这些技术可以在理解并熟练以后有选择性地应用于德育过程中。但在运用过程中需明确区分受教者的问题性质,混淆心理问题与德育问题不仅不能达到正向的教育效果,还有可能激化矛盾,使心理问题或德育问题进一步恶化。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实现途径

3.1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与德育机构的统一与合作目前,在教育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在学工处(或学生处),学工处对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进行行政管理,同时学工处承担全校学生的德育任务,制订全校学生的德育计划,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达到统一。一般说来,组织机构由技工院校负责学生工作的校长、学工处(学生处)、德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构成。在这一模式下,组织机构合二为一,便于对全校学生整体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

3.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从业教师队伍的整合目前,技工院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所占比率不高,心理学专业教师所占比率不高,总体人数少,无论从整体数量还是专业素质都无法完成繁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任务。许多技工院校均不约而同采用其他专业的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所有专业中,德育与心理健康育最为接近,因此,许多德育老师在接受相关培训,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因此,技工院校需要重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对在一线从事德育、心育工作的班主任、学生处、专业系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宿舍生活老师等进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让德育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经常交流与分享,取长补短,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观摩等交流形式互通有无,实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有机整合。

3.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德育的结合技工院校大多开设了传统意义上的德育课程,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技工院校并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这一情形下,部分院校的德育课程教材可以进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被纳入德育教材,德育教师以课堂授课的形式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以补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缺失。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技工院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调正面、主流的意识形态,与德育相配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主题班会课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德育课程形式之一,教育者可以充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以求达到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共同提升。

第9篇:生命与健康教育范文

2021年中学生“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根据桂教思政[2021]9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21年全区大中小学生“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2021年中学生“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

二、活动主题

百年党史育新人,奋发图强赋“心”篇

三、活动目的

以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防工作为主线,开展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学生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爱党爱国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

四、组织安排

1.活动组长:

2.活动副组长:

3.活动策划与筹备:

4.活动评委组:

5.活动后勤工作组:

6.摄影组:

五、活动时间

2021年5月25日起至本学期末

六、活动对象

七年级、八年级全体学生

七、活动内容

1.全面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我校结合实际,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通过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对生命意义的体会和成长感悟,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教会学生如何建设和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让每一个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2.制作心理危机应对图文小贴士。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心理危机应对图文小贴士。将优秀作品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等向学生和家长推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危机,提升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营造健康向上、自强不息的校园心理氛围。

3.举办“护蛋行动”活动。以规定的材料制作保护鸡蛋的装置,将其从固定高度自由坠落而使鸡蛋不破碎,以此加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和从中感悟生命的脆弱。

八、活动流程

1.2021年5月25日中学生“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

2.2021年5月25日全面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3.2021年5月25日-6月15日以学校为单位制作心理危机应对图文小贴士。

4.2021年6月8日举行“护蛋行动”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