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

第1篇: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教改

伴随着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已经走出了工厂,并在交通、农业、建筑、办公场所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作为从电气工程技术发展出来的与电子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门电气工程应用技术学科,各单位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对人员专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一、高职类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现状与问题

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从事的都是一些技术型较强的工作,有限三年的高职高专教育很难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部分高校基础课程开设较多,专业课教学时间大大削减;有的高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很难保证学生理论付诸实践;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做到了理论、实践课程合理分配,由于书本知识陈旧,学生毕业依然难以投入工作生产中。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岗位相融合的专业实践环节实施体系的建立

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在高职高专这个环境下马虎不得。首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无论普通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教师课堂面授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必然途径,也是高等教育同中职教育的区别;然后是学生的自学,这点固然重要,但在高职院校,其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于是就要相应地加强实践类课程比重,通过实际演练操作巩固课堂知识。现在大多院校都能完成以上教学做的系统步骤,但学生为什么依旧无法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呢?关键在于教学做的步骤是分立的!那教学做的一体化整合又该如何呢?

就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讲,教学做一体化整合,并不是网上常见的简单合并削减某些课程,而是把本专业传统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训大纲重新整理,从“三纲”演变到新的“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体系”,这个体系使学生从掌握单项技能逐步加深到掌握综合技能,在三年有限时间内,从简单的单项实训到复杂的综合实训,再从实训逐渐过渡到顶岗实习生产环节,这样学生技能才会从熟练到精湛,同样也使学生完成了校内到校外、学生到员工的平滑过渡。在这个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体系内,按照各种能力分学期逐渐升级,对应本专业学生日后从事各种岗位的目标基础上适时安排相应课程(相关岗位见表1)。这样才算是构建起了新的不同于大众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为培养出适应能力强,专业知识、技术扎实过硬的技术人才提供了保障。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实施体系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实施体系的建立,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施体系见表1。

四、体系的发展与展望

第2篇: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缺陷;防治措施

1电气安装工程项目中常见的缺陷

1.1电气材料问题。材料存在无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技术说明书及检测试验报告等现象;导线电率高、熔点低、机械性能差、截面小于标称值、绝缘蓐、温度系数大、寸(每卷长度)不够数等情况;电缆耐压低、绝缘电阻小、抗腐蚀性差,内部接多、绝缘层与线芯严密性差;动力、照明、插座箱外观差,钢板、壳度不够,影响箱体强度,耐腐蚀性差;开关、插座导电值与标称值不符,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强,接触良,易发热;塑料产品阻燃低,存在安全性能差情况;灯具存在机械强度差,防锈防腐性能差等情况;电线存在管壁薄度差,镀锌层的质量不符合规定,并耐折性差等情况。

1.2项目设计问题。由于电气工程越来越变的复杂,所有设计缺陷时常有一定程度存在。

1.3电线管敷设问题。薄壁管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代替镀锌管,PVC管代替金属管;穿线管弯曲半径太小,并出现弯瘪、弯皱,严重时出现“死弯”。管子转弯不按规定设过渡盒;金属管口毛刺不处理,直接对口焊接,丝扣连接处和通过中间接线盒时不焊跨接钢筋,或焊接长度不够,“点焊”和焊穿管子现象严重。镀锌管和薄壁钢管不用丝接,用焊接;钢管不接地或接地不牢;管子埋墙、埋地深度不够,预制板上敷管交叉太多,影响土建施工。现浇板内敷管集中成排成捆影响结构安全;管子通过结构伸缩缝及沉降缝不设过路箱,留下不安全的隐患;明、暗管进箱进盒不顺直,挤成一捆,露头长度不合适,钢管不套丝、PVC管无锁紧“纳子”。

1.4室外进户管预埋问题。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铜管;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1.5防雷接地问题。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焊缝不饱满等缺陷;存在焊渣、避雷带上的焊接处不刷防锈漆;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直接利用对头焊接的钢筋作防雷引线。

2电气安装工程项目常见缺陷的防治措施。

2.1工程项目材料缺陷的防治措施

项目管理者对材料质量的进行有效得的管理与控制:全面掌握市场材料信息,货比三家,择优录用供应商;确保科学有序组织材料供应与工程计划进度相匹配;正确、合理使用定额;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等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清点配件、说明书、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并按照电气工程的验收规范对其进行电气性能、绝缘性能抽检,做到材料“三把关,四检验”;对于国家实行强制许可管理的电气产品必须取得安全认证,否则不能采用此产品;材料监理加强自己监督作用;使用有质量认证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消除项目材料缺陷,以确保其质量。

2.2工程项目设计缺陷的防治措施

在工程项目开展设计阶段,进行相关方图纸会审工作,就要进行设计质量控制。设计质量控制正确处理和协调环境、费用、技术、资源、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在严格遵守技术标准、规程的基础上,使设计项目满足客户(业主)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不合理设计引发的设计缺陷及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等事项造成不良的影响,将设计缺陷消除在施工之前。

2.3工程项目中金属线管保护地线和防腐缺陷的防治措施

2.3.1缺陷的防措施。金属线管连接地线在管接头两端应用4mm镀锌铁丝或6mm以上的钢筋焊接。干线管焊接地线的截面积应达到管内所穿相线截面积的1/2,支线时为1/3,地线焊接长度要求达到连接线直径的6倍以上;金属线管刷防腐漆(油),除了直接埋设在混凝土层内的可免刷外,其它部位均应涂刷,地线的各焊接处也应涂刷;直接埋在土壤内的属线管,管壁厚度须是3mm以上的厚壁钢管,并将管壁四周浇筑在素混凝土保护层内。浇筑时,一定要用混凝土预制块或钉钢筋楔将管子垫起,使管子四周至少有5cm 混凝土保护层,金属管埋在焦渣层内时必须做水泥砂浆保护层。

2.3.2缺陷的处理方法。发现接地线截面积不够大的,按规定进行重焊;线管煨弯及焊接处发现漏刷防腐油的部位,用樟丹或沥青油二道进行补刷;发现土层内线管无保护层或保护层厚度不够的部位,补浇捣100#素混凝土保护层。

2.4工程项目中管内穿线缺陷质量的防治措施

2.4.1缺陷的预防措施。穿线前应严格戴好护口,管口无丝扣的可戴塑料内护口;放线时应用放线车,将整盘导线放在线盘上,并在线轴上做出记号,自然转动线轴放出导线,零线统一用黑色和绿色,或者在放线车的线轴上做出记号,以保证做到相线和零线严格区别;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要求材料采购人员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施工人员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一黄色、B相一绿色、C相一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 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 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2.4.2缺陷的处理方法。穿线后发现漏戴护口的全部补齐;相线未进开关与螺口灯头的舌簧接上的接线,进行返工重新接线试灯,作到完全一致;穿线时弄脏的油漆和粉刷好的墙顶,小片的可用零号砂纸轻轻打磨一下,面积较大的部位,由油漆工进行修补。

随着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大,提升了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这使电气安装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确保电气项目安全可靠的运行,消除施工中的缺陷及防治就显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天.建筑电气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第3篇: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机电;安装;特点;问题;对策

机电安装涉及的面、学科也是非常的广。虽然其具有本身固有的特征,但是通用性也很强。要想增加更高的企业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必须抓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因此加强机电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保障工程设备安装质量,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点。

一、机电设备安装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机电设备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二、机电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 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

2、振动问题

(1)泵: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相磨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这些都是机械方面的问题。

(2)电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

(3)操作:主要是工艺操作参数偏离泵的额定参数太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

(4)安装缺少减震措施。如减震垫,挠性接头等。

3、超电流问题

(1)泵:轴承损坏,转子与壳体相磨擦,泵内有异物等。

(2)电机: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电源缺相等。

(3)工艺操作:所送介质超过泵的设计能力,如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

4、电气设备问题

(1)安装隔离开关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接触面的电热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灼伤、烧蚀触头,造成事故。

(2)断路器弧触指及触头装配不正确,插入行程、接触压力、同期性、分合闸速度达不到要求,将使触头过热、熄弧时间延民,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

(3)电流互感器因安装检修不慎,使一次绕组开路,将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

(4)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装配错误,或装配时不慎掉入杂物,卡住机构,也将发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5)主变压器保护拒动。主变压器内部或出线侧发生短路、接地事故,而保护拒动、断路器不跳闸,巨大的短路电流不仅使短路处事故状态扩大,也使主变内部温度骤升,变压器油迅速汽化、分解,成为高爆性的可燃物质,这可能发生主变爆炸的恶性事故。

三、完善机电安装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1、做好安装准备工作

安装之前反复对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如各种螺栓、螺母有无松动; 焊接件焊缝处有无裂纹、气孔等缺陷; 燃润油及水、气的储量和管道接头是否牢固, 有无泄漏; 电路布线是否整齐, 绝缘性能如何, 所有旋转、往复运动部位的安全保障机件的有效、齐全程度等等。此外, 还应进一步查看安装所需的小型机具、材料的准备情况。

2、严格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设计要求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和设备、设施选择是经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商定的, 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 既有其使用价值, 又可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能随便更改选用设备, 否则会影响基础工作的进展。每一项机电设备安装工作顺序都有其科学性。本工程的计划排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 经过技术论证排出的, 是有科学根据并有一定指导性的, 不能随便改动, 否则造成背工窝工, 工程进度连续不上。每一种设备的安装, 都有很严格的技术要求, 只有按设计技术要求施工, 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流失和材料消耗。每种设备的基础是经过设计部门的设计计算出来的, 按要求施工, 才能保证质量, 保证安全。

3、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

每种设备的安装, 都有一定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 不能急于求成, 工序颠倒。安装过程中, 随时对机电设备的主机各总成、各部件及附属设备做外观质量检查。安装现场由专人负责指挥,并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安装人员全部佩戴安全帽, 安装工作按顺序进行。安装分工协作, 如: 机械部分由机械人员负责安装,电气部分由电气人员负责安装。安装后, 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做好分析, 找出问题的症结, 用最好、最快的办法给予解决, 保证设备准时进入调试程序。

4、做好通电调试

工程实体安装完毕,必须清洁场地经过仔细的检查和准备后进入调试步骤。笔者摸索出调试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1)必须遵循“五先五后”原则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

(2)要以“安全第一”为准则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能急于求成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所有配电屏、柜和设备的送(受)电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实行“送(受)电令”制度。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不论是送电还是受电,都要在双方管理的监督下完成。

(3)形成有关工程调试数据资料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有的管理人员只是用巡视的方法简单地介入调试过程,不熟悉调试情况和调试结果,对调试资料中的数据持怀疑态度,往往不及时签署或要求重新安排调试,造成资料延迟、失真或浪费人力、物力,也不能体现管理在关键工序的旁站管理作用。 设计深度的不足,很可能造成设备可用性低。自我国改革开改以来,电工产品的市场发展格外迅猛,国内外各个型号、不同规格的产品种类繁多,国家无法统一电气设备与材料的行业标准。出于这个原因,在前期设计时就标明各种设备材料的规格与型号参数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这种清晰的注释可以作为业主或者施工单位进行设备采购的重要根据。

总之,机电设备安装作为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整体工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分析机电设备安装产生的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然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在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时从组织及工艺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努力提高安装团队的整体业务素质,这样才能达到对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水平。

参考文献:

[1]聂志满.如何对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进行项目管理[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1(1),142- 143.

第4篇: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质量通病;解决方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重视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和使用功能,也开始重视建筑物相应的一些机电设备等附属物的质量和使用功能。

特别是一些高档建筑物,对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这些设备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而且要求尽量减小噪声和震动,为此,我们应在施工安装过程中注重工程质量,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

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2. 机电设备安装中常见通病

2.1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观感差

目前我国城市高级民用建筑中的高档办公楼、豪华住宅和星级饭店越来越多,在这些高级民用建筑中,对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但是,我们常常会在一些高档建筑中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楼层走廊吊顶喷淋头、风口、灯具的布置歪歪扭扭不在一条直线上;客房卫生间卫生洁具、五金配件不在装饰缝四角中间;吊顶有漏水痕迹,卫生间门口外地毯有水迹;内墙上同类型开关、插座面板位置高低不一等现象,给工程留下永久的、观感不美的遗憾。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和总结了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观感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机电工程项目部施工管理不到位,工程观感质量意识淡漠,片面认为机电设备安装后能可靠地运行,达到使用功能即可,与建筑物档次标准关系不大。

2.1.2 水、电、通风专业之间综合布置图的深化程度不够,导致有的风口安装不到位,吊顶内有的灯具因安装高度不够,只能移位安装。等等。

2.1.3 成品保护措施不到位,造成机电产品表面产生划痕、斑点、裂缝等受损现象。

2.2 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

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学校、医院、综合办公楼、高级酒店等建筑,对噪声与振动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而产生噪声与振动的根源主要是设备机房,因为设备机房分别安装有冷冻机组、空调循环水泵、空气处理机组、各类风机、冷却塔、变压器、暖通和给排水等动力机电设备。这些设备运行时由于旋转的惯性力和偏心不平衡产生的扰力,都会引起设备部件产生强迫振动,并通过设备底座、管道与建筑物的连接部分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以固体声和空气声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噪声进行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当今建设工程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2.3 螺栓联接过紧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

3. 机电设备施工中常见通病的解决方案

3.1 机电设备安装观感差的预防措施

3.1.1 强化质量意识

管理人员应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关系,使全体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品牌效应十分重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抓好产品质量。同时应配备(或者兼职) 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校核土建、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基准线―标高线、轴线、吊顶线是否正确,并依此基准放出具体机电产品安装的基准线。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所安装的设备和管线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当然,制定严厉的工程质量奖惩制度也是很必要的。

3.1.2 合理地综合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

施工单位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消防喷淋管道、电气线槽、照明等设计图纸进行综合布置,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通风主管道、喷淋主管道、电气线槽尽量不要居中布置,尽量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喷淋头、风口、灯具、烟感探测器安装时,要在走廊两端吊顶上部居中位置用细钢丝拉线安装,使之吊顶上的机电产品安装成一直线。对于客房小走道内的各种管线、阀部件亦要综合布置,风机盘管安装要尽量贴近楼板,一定要保证冷凝水管道的坡度要求,避免管道倒坡或集水盘溢水淋湿吊顶面板,留下水痕迹。

3.1.3 制定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在安装风口、卫生洁具、五金配件、开关、插座面板、喷淋头等机电产品时,要戴白手套,用专用工具仔细安装,切勿破坏机电产品的表面。机电产品安装完成后,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组织专门成品保护队伍加强巡视,保证已安装完的机电产品完好如初地移交给业主。

3.2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的预防措施

首先,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吸声处理,机房门边用高隔声性能隔声门;对于安装在楼层顶部室外的设备机组,应增设消声器、消声百叶,必要时设置隔声吸声屏等措施;对于空调通风系统,合理选用和配置消声器、消声弯头、消音静压箱等消声装置,并控制管道内的气流速度,以避免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其次,正确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并采用最佳隔振形式,保证有较高的隔振效率;在机器设备下做隔振基座,使隔振元件受力均匀,降低隔振系统重心位置,增加隔振系统整体稳定性,使设备振动受到控制并减少机组本身振幅,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基座应独立,不宜多台设备合用一个基座;最后,设备层平面应合理布局,设备应尽量布置在结构(梁)刚度大的部位,以减少振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为防止和减小空调机组、冷却塔、冷冻机组、风机、水泵等产生的振动沿层面、 梁柱、墙体振动传递,在设备底部安装隔振元件(弹簧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管道采用橡胶挠性接管(或金属波纹管、金属软管),风机进出口与设备和管道连接处用帆布接头等,变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并对管道支架、吊架、托架等同时进行隔振处理,以达到防止或减少振动的传递。

3.3 螺栓联接常见通病解决方案

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 接触面氧化- 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对于一次设备及母线,联接线的并沟线夹、T型线夹、设备线夹、接线相等都可能因此产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中机电设备技术安装工程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多系统的复杂生产过程,它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给与足够的重视,本着安全、优质、美观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规章,并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确保机电设备施工的质量与美观,并尽可能的减小机电设备的噪音和震动。

参考文献:

第5篇: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电工基础课程;有效衔接;研究

对于中职阶段的电工专业教学来说,电工基础是电工技能的基本点,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物理知识往往会发挥重要的教学作用。这是由于物理本身是电工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学生对物理教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成果。但是就当前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来说,部分教师不善于将物理教学和电工基础课程实现有机结合,合理选择知识点进行讲解,导致课程进展缓慢,教学质量不高。因此,研究物理教学与电工课程的有效衔接,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意义重大。

一、电工基础课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

物理与机电工程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同时还能降低学生在进行电工基础知识学习时的难度,是实现教学双赢的重要举措。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其所涵盖和涉及的物理知识是十分广泛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电路理论与电路实际操作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例如,直流与交流电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实现电路优化设计,保证电工操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其次,在电工维修操作中也涉及大量的物理知识,例如,针对电气仪表的维修操作,学生通过物理课程中的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参数等进行学习就能在维修工作中进行准确的故障判断。此外,在电工实践操作过程中也涉及大量的物理知识点的运用,这主要是指对相关电子器件的原理进行熟练掌握。在实现两个课程的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尤其是物理知识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引用时,教师应当注重物理知识的简化,重点将其运用在电工电路连接以及故障测试等方面的教学中。

二、实现物理教学与电工基础教学有效融合的措施

1.加强学科概念教学

要实现物理与电工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当加强学科概念教学。首先,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可运用类比方式来进行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与电工基础课程中的重合部分,而且其涉及的概念较为抽象,运用类比方式来进行概念讲解能实现教学成果的显著提升。例如,在对电动势概念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其与抽水机进行类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概念进行理解。其次,教师可采用实验的方式来展开相关的概念教学。这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尽量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概念掌握。例如,在“电动势”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其还涉及非静电力的知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是物理和电工基础课程中的重难点。教师可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导入,可采用就电源两端的电压是否相等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实验,引导学生对两端电压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解释,从而引出电动势概念。

2.运用情景创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绪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问题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入。例如,“家用电路中的电线数量”“室外的架空线所设置的电线根数为什么存在区别”以及“带电操作中如何避免触电情况”等问题的提出就是通过情景创设来吸引学生。之后,教师可通过自感现象的实验操作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其次,教师还应当注重直观教学方式的运用,例如,在“电容与电感”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就相关的元件进行展示,然后要求学生在电路板中找到相关的元件,并就元件型号进行记录。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相关元器件的掌握,同时还能就其在实际运用中的电路情况进行掌握。

3.积极寻求教学与课程衔接的突破口

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物理知识基础较差,在物理课程中的电学内容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困难。而且其内容是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积极寻求教学突破口以及课程衔接的突破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相关概念教学时,教师应当加强对相关概念的分析,并积极将其与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教学。例如,在电场与电场强度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要求学生掌握电场性质方面,避免过早的强化定量计算,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担。其次,物理口诀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记忆和理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当加强物理口诀的运用。例如,在对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判别教学时,教师就可将抽象的理解性知识总结为“串反并同”这一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另外,由于电工基础课程较为抽象与复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工作的循序渐进。例如,混联电路的支路一般较多,教师在就相关例题进行讲解时,应当首先就支路分支较少的混联电路进行分析,之后再将其上升至支路较多的混联电路。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到实现电路简化的方式。

4.注重实验操作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物理课程本身属于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物理课程与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相互衔接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而物理电学知识作为电工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还能加强学生对电学理论的深入理解。所以,教师在就物理课程中的电学知识部分进行教学时,应当积极制定实验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加深学习,实现物理课程与电工基础的有效结合。例如,在就“电动势”这一章内容进行学习时,课程改革后添加了非静电力内容,虽然加强了与电力基础课程的联系,但是也让学生面临更重的学习难题,教师可利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中职阶段学生大都认为电源两极电压不会发生改变,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压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知识求知欲,进而引出“电动势”的知识概念。另外,在就电源内阻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制定专门的实验来进行教学,其主要是利用直流电源与干电池来就相同的灯泡进行供电,形成对比实验1与2。学生能在实验中直观地观察实验1中的灯泡不发亮,而实验2中的灯泡发亮。然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就该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让学生分别就直流电源与电池的实际内阻值进行测定,以此来明确具体的知识点。

5.在课程中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

就电工基础课程与物理课程而言,将涉及大量的数学计算,所以教师为实现课程的有效衔接就应当加强数学知识的教学,而该课程中涉及重要的数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一次函数、三角函数以及复数等方面内容。例如,教师在就物理“欧姆定律”内容进行教学时,学生在进行电阻值计算时,通常会涉及一次函数斜率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就电阻图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切实实现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相互联系。但是中职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基础可能相比普通初中学生的基础较差,难以快速地进行正余弦函数图像的绘制。所以,为方便学生进行电阻计算,教师还应当注重五点绘图法的教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电工课程的实际案例的列举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物理课程与电工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物理与电气工程基础都是电工专业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实现两种课程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作为教师应当首先明确两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两门课程有机结合,积极从兴趣培养、动手能力锻炼、实物教学以及教学内容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立,王建晖.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有效教学探讨[J].职业时空,2012,0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