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工程知识范文

物流工程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工程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工程知识

第1篇:物流工程知识范文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前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是当前高职院校新建设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对现有的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了解和把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等,并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形成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建设,从而使高校人才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对接。但是由于物流专业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时间尚短,因此,在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想要达到人才培养与实际工作相衔接还需要高职院校对物流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物流专业教师是高职院校实现物流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力量,是使物流行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兴起较晚,且各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也较为短暂,而从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人员大多是从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其他专业教师转行而来,对于高新物流知识没有全面系统的掌握,缺乏扎实的物流理论知识功底和物流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的物流专业教师十分缺乏。

1.2 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

当前,很多高职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科学明确定位,由于物流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开设时间较短,缺乏现成的教学经验以供参考,物流相关课程的体系构建缺乏一定的社会调查和取证,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对物流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和考证。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重视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偏重于对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现实需求。

1.3 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要求物流人才必须掌握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做到知行统一。而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就要相应的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为学生配备良好的实训条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不能及时对教学工具和设备进行更新,导致院校的实训条件无法满足社会市场和物流人才的实践需要。

1.4 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校企对接的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社会上对于物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极度缺乏,物流人才短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物流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等存在很多问题,使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不能与物流相关企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相对接,缺乏校企对接的长效机制。

2. 实现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有效措施

面对当今人才市场中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教学现状,加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相关物流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准确把握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从而对物流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置,形成与物流相关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从而有效缓解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

2.1 对物流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

高职院校要结合本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对当地的知名物流企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物流相关企业的公司概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作业流程以及岗位要求等信息,同时将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作为课程开发的主线,对物流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为物流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做充足的准备工作。

2.2 对物流相关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教师要对物流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掌握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业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邀请物流企业的高管人员来校进行座谈会,共同对物流活动所涉及的职业技能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工作项目,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提炼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职业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系统的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形成物流各环节的职业能力分析表,为进一步确定物流管理课程的具体内容提供相关资料保障。

2.3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确定学习内容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相关教师要充分利用物流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表的数据,针对岗位对物流人才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重新构建物流管理的课程内容,实现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向物流专业课程内容的转换,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物流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结束语: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要以企业调研为基础,课程的结构、内容、组织方法、考核评价等因素要以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基础进行重新构建,针对岗位需求重置教学内容,从而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衔接工作,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更多更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太秀:推进教学创新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交通职业教育,2005(3).

[3] 顾建军: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Ⅲ.教育与职业,2006(3).

[4] 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U1.职教论坛,2005(5).

[5] 黄立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9(7)

第2篇:物流工程知识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施工项目;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施工企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为投标、施工、结算三个阶段,由于其业务主要是给业主单位提供施工劳务,根据施工企业业务特点,资金的周转时间长,涉及面广,因此能否及时完整地收回资金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施工项目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

目前的建筑市场处于僧多粥少的境地,因此很多施工企业,往往会为了能够中标而不惜采取低价策略;建设单位也会由于资金等问题,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收取工程保证金等。这样一来,若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稍有松懈,就可能会发生亏损。为了规避施工项目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施工企业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调查发包方的资质情况。发包方的资信和财务状况对于未来拟承接项目的财务风险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以理性的态度,选择低风险的发包方,是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一环。在投标前,可以通过建设主管部门、投标管理部门、工商行政部门等对发包方的资质情况进行调查,对于资信状况不甚良好的企业,不是必须进行投标的项目,要充分分析利弊,能不投标的就不要投。

2.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在拿到招标文件后,施工企业要认真、全面分析招标人、投标人的详细状况,尤其对于图纸、工程量等内容更需要仔细审查、核算、评估,因此,施工企业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站在企业实际角度来分析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能力,评估企业是否应当投标,以何种方式投标。

3.规范合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使其具有法律依据。首先,工程项目合同需与我国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对于合同的内容也要有详细、认真的了解;其次,对于合同中可能会出现的附加协议,例如工程款的拨付,税金的缴纳,大型材料的支付等,也应当着重了解。

4.认真选择分包商。分包商的资信对于项目的总进度和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分包商的选择对于施工项目来说非常重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第一,建立分包商选择标准,严格把关评审分包队伍;第二,以合同约定条款为前提明确分包单位;第三,依照合同约定向分包单位预收质量保证金。业主单位的质量保证金、工程款返还、分包工程款的支付这三项费用必须同步进行,有效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财务风险。

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

项目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资金等问题。施工企业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融入到管理过程中,有助于施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

1.完善设计方案评审制度。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首先要制定一个经济合理且先进的施工组织方案,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项目为前提,结合考虑项目的施工规划、施工现场条件、施工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等。建立一套完善的设计方案评审制度,能够有助于施工企业克服设计方案上的不足,改进设计方案。同时,有了财务部门的评审与参与,能够推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与财务风险控制。

2.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控制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等直接成本费用。

材料费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控制成本的关键。对材料用量的控制,要严格确定单项工程的材料消耗量,严格执行材料的现场验收以及限额领料等制度,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并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增加材料的周转次数。对于材料价格的控制,要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以及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才能够将材料成本降到最低。

对人工费的控制包括对人工数量的控制和对人工单价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劳动力计划,充分利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减少非生产人员数量,降低人工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人工价格的控制,可以将一些主体之外的项目分包给单价较低的施工队伍,以节约人工费用,降低成本。

机械费同样是由机械台班单价和台班消耗量两个方面决定的。对于消耗量的控制,要合理配置施工机械的型号和数量,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提高机械的利用率,避免机械的闲置浪费。对于台班单价的控制,遵照材料采购的原则,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力求从多个角度全面降低机械的使用费用。

3.完善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对于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展开工作,仅限于查错纠弊的内部审计已经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施工项目全流程审计已经被提上日程。综合财务、合规性、绩效审计,企业可以制定施工项目的审计目标,施工方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物资设备管理、合同执行等现场控制进行有效且完整的内部控制测试和内部审核分析,且出具内部评审意见,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测评风险、测算利润,出具施工项目的中期风险报告。

三、竣工结算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

1.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决算报告。施工项目竣工后,要及时报送竣工结算报告,结算报告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要求,以及合同条件和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价格调整条款的规定计算,并附各种材料复印件备查。对于设计的变更部分或者因为业主的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等费用,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签证的内容必须详实,不弄虚作假,比如明确签证洽商工程的增减量、劳务费等,确保能够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加速项目工程款的收取。

2.书面材料及时保存、备案。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是竣工结算和发生纠纷后取证的直接证据,及时、妥善的保存好对于企业维护自身权益大有裨益。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组织设计、往来函件、会议纪要、验收清单、变更签证单、材料费价格调整文件等,都需要及时保存、备案。

3.重视索赔的实质与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某些自然原因、社会原因等引发工程事故或者工程延期,这时就产生了索赔工作,施工企业应当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认真分析,提出索赔申请,做好索赔工作,尽量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损失降到最低,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加强工程的保修与维护管理。在工程的保修期间,施工项目部应当根据施工的工程量来预计工程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制定工程的保修计划,将其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施工项目部还应当委派专人代为保管,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开支,降低成本。

四、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商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并且高层次资本市场的无形竞争也在逐步增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的管理班子必须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准确地找出项目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针对存在的风险制定出合理解决风险的对策和措施,才能够将项目财务风险降到最低,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友棠,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3).

第3篇:物流工程知识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养护;管理

1.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

1.1 土壤的松土除草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园林植物养分的供养库,是园林植物水分的贮藏库。园林植物的生长与土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土壤除草主要是为了减少杂草对肥、水、气、光、热的吸收,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除草的次数与季节。而土壤的松土深度要根据园林植物根系的深浅来定,一般松土深度控制在6-10cm,每年一次,在盛夏秋末前松土,并要坚持靠近植物主干宜浅,远离植物主干宜深的原则。

1.2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1)土壤的改良;如果土壤的质地过沙或者过黏,都不利于园林植物根系的生长。因为过黏的土壤会板结,造成土壤的通透性很差,引起植物根系的腐烂。而土壤过沙,很容易漏水,造成干旱。土壤可以适当增加有机质或者以黏压沙、以沙压黏的方式进行改良;(2)深挖扩穴、熟化土壤;土壤的深挖破穴可以分为局部深挖和全面深挖。局部深挖的应用比较广泛,它分为辐射状深挖与环状深挖,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挖地越深,土壤熟化效果越好,深度一般控制在60-100cm。

2.园林植物的施肥管理

1.1 在不同时期施入不同的肥料

对于早春开花的园林植物要在休眠期进行施肥,有利于花芽的萌发,花朵的开放;在园林植物枝叶生长茂盛时期,所施肥料要以氮肥为主,有利于促进枝叶的形成;在园林植物的花芽形成和枝叶生长缓慢时期,所施肥料要以磷肥为主;对于一年中多次开花、多次抽梢的园林植物,要多次施肥。在开花、抽梢后要及时补充以氮肥、磷肥为主的肥料,保证园林植物的不断开花和抽枝,促进植物花芽的形成和枝叶的生长。

1.2 科学的施肥方法

园林植物的施肥方法中土壤施肥法要充分结合园林植物根系的分布特点,在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层稍深的地方施肥,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纵深扩展,从而提高植物的吸收能力,扩大植物的吸收面积。同时,施肥的范围与深度要根据植物的种类和土壤的性质来定。对于银杏、胡桃、油松等拥有强大根系且分布较深的植物,施肥要深;对于洋槐、悬铃木等根系较浅的植物,施肥要浅。而幼树的根系浅,分布范围小,施肥范围也要浅,随着树龄的不断增加,施肥量和施肥范围也要随之增加,以保证植物的生长需要。还有种根外追肥法,这种方法也叫叶面喷肥法,用肥量小,简单易行,作用快,能够满足园林植物的急需。

3.园林植物的灌水、排水管理

园林植物的灌水、排水有四种方法:(1)盘灌法主要以干基为中心,在植物投影区域内以圆盘的形式筑埂围土堰,盘深为15-30cm,在盘内灌水。在灌水前应将盘内松土,让水分充分渗透。盘灌法的范围有限,容易破坏土壤的结构;(2)穴灌法主要在植物投影区域内挖穴,在穴中灌水,并且穴的数量要根据植物的大小来定,一般保持在8-12个、直径为30cm,在灌水后将土还原即可。还可以定距离,垂直埋置2-4个长为80-100cm,直径为10-15cm的瓦管或者毛蕊管等灌水设施,并以碳末或者碎石进行填充;(3)喷灌法中人工降雨可以及时为植物喷水,还能够节约大量的水。但是,人工降雨是机械化的灌溉,需要人工降雨机和输水管道,以及先进的技术;(4)滴灌法是比较智能化和机械化的灌溉技术,主要以小水流为植物根区进行灌水。它具有自动化、节约劳动力、节约用水等优点,但是它的投资大、管材多、管道的弯头容易发生堵塞。

4.草地的养护管理

在草地的恢复长满阶段要春防渍,夏防晒,秋防风,冬保湿。在贴草后的第一个星期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检查草皮是否已经压实;在贴贴草后第二个星期只需每天傍晚喷水一次;在贴草后两个星期后视天气雨季节情况,隔二天喷水一次,主要以保湿为主。草地施肥后的三个月内,隔半月施肥一次,并用1%-3%的尿素液与浇水结合进行喷撒;草地施肥三个月后,每月施肥一次,平均每亩施以4-6斤尿素,下雨进行干施,晴天进行液施;当草地草长高至8-10cm时,要用剪草机进行剪草,并要及时除杂草。新种植的草地一般情况没有病虫害,无需喷药。在后期为加速草皮生长可用0.1%-0.5%的磷酸二氢钾结合浇水进行喷洒。在草地的缓长阶段,草地的生长速度下降,草地的枯叶枯茎逐渐增加,在高温多湿季节,要及时排除草地的渍水。在草地的退化阶段,对草地的水分管理要求干湿交替,并严禁渍水。每隔10-15天要根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雨1%的尿素混合液。对于局部完全枯死的草皮要重新补植,并且要保证全年的剪草次数不能超过6次。同时,还要加强草地病虫害的防治。

5. 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

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是园林植物必不可少的养护措施,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主要是为了达到美感效果和满足观赏的要求。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即:自然修剪、人工修剪、人工和自然混合式修剪。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通过艺术设计能够达到有型有款、有稀有密、座落有置的美感效果。(1)乔木类植物的整形、修剪要求树干笔直挺拔,不能过早撤掉固定拴护杆。要及时锯掉成年树木不规则的树枝和冠幅大的挡风枝,避免因大风雨而这段树枝;(2)灌木类植物要求整齐有序,对植物形状要不断的进行人工修剪,一般可以采用铁丝编制文字的方式让灌木通过编制修剪,生长成形;(3)对于定植年代比较久的灌木,要有计划地培养新枝,分批地疏除老枝;(4)短截突出灌木丛外的徒长枝,保证灌木丛的整齐均衡,对于具有拱形枝的树种要除外;(5)对于不作为留种所用的残花废果,要及时除去,以免消耗植物的养分。

6. 园林植物的病虫防治

园林植物的虫害主要有:木虱、介壳虫、潜叶蛾、天牛、金龟子、潜叶虎等,而近年来较严重的是虫害是木虱,其次是介壳虫,一般采用介特灵、速扑杀、常规杀虫剂等都能达到防治效果;园林植物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根腐病等,一般采用多菌灵、托布津等防治药物,药物浓控制在800-1000倍。园林植物的病害除了药物防治外,还要经常清理植物的残枝

败叶,及时排除渍水,在枝叶修剪后及时喷药。在进行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中,要充分考虑防治效果和生态平衡,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安全,适当的放宽防治指标,合理控制有害生物指标,以植物的检疫为前提,植物的养护管理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杀虫,积极开展物理防治。加强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生长势弱的园林植物要及时松土锄草、浇水、施肥,及时除去植物染病虫的枝条,充分结合秋冬季植物的修剪,有利于调节园林植物的养分,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虫能力,还可以加大植物的通风、透光,减少植物的病虫来源,增强树势。

结束语

园林工程是一座城市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园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与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园林工程的养护管理是一个长效性、持续性的工作,园林工程的养护管理在园林工程施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工程的养护管理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做好各个细节工作。园林工程只有通过高水平、高质量养护和管理,才能(达到园林工程最完美的景观效果,才能发挥园林工程更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物流工程知识范文

[关键词]石油行业;物资供应;分段管理;流程关键点

石油行业的供应物资与油田材料具有品种规格数量大、型号复杂,生产与使用单位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实现石油行业物资供应的科学管理,对于降低石油公司的生产成本,提高石油公司运作效益,促进石油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石油行业在物资供应方面采取了分段管理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采购效率,保证了物资供应的顺利运行,但在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合同审批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分段管理的有效实施,亟须进一步研究解决。

1 物资供应分段管理的概念

石油行业物资供应的分段管理,就是按照石油公司对于物资采购供应业务流程的具体要求,将石油行业物资供应部门中作用相互制约的岗位和业务流程进行分离,使各个业务环节之间形成相互监督、制约、验证关系的物资供应管理。

2 石油行业物资供应管理的现状

目前,石油公司的物资供应部门已将业务流程和控制点进行了分类,将相互有制约关系的、不相容的业务流程和职务、岗位等进行了分离,实现了物资供应五个环节的分段管理,形成了石油公司物资供应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验证、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制订了《油田外部市场物资供应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物资计划管理》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划分了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不相容的岗位或部门之间的制约关系,单一部门对任何一项业务活动均没有完全处置权,从而遏制了违纪行为的发生;建立了物资供应例会制度和采购资金分配制度,加强了各职能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调,达到了物资供应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借助先进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对物资供应的各环节进行管控,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了信息整合,实现了信息化管理。[1]

在分段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规范的采购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物资供应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分段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亟待我们分析和解决。

2.1 计划制定环节

由于设备物资更新速度较快,而物资采购部门在制定采购计划时不能及时更新采购内容,或者对新购置的设备配件的消耗规律了解不清楚,造成采购的物资无法使用;部分项目对所需物资的需求数量、规格型号等采购计划不够准确、详细,给采购部门的采购工作带来困难。

2.2 质量检测环节

检测手段还不够丰富,检测的标准划分还不够明确,内部检测和送权威机构检测的取舍不当,整个质量检测环节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2.3 价格审核环节

石油行业物资采购大多依据主要物资的市场价格、公司总部的指导价格、供应商的出厂价格进行价格的谈判和磋商。然而目前石油公司的物资供应部门有关价格信息的收集整理与预测、ERP系统价格的维护等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谈判价格依据不完整、价格信息相对滞后,对价格审核环节造成了阻碍。

2.4 合同签订环节

目前的合同审批与签订周期较长,合同审批步骤烦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应的采购行为规范化的作用,但是却减慢了信息传递速度,造成物资供应时间不充分,延误生产与采购。

2.5 支付环节

由于物资采购中支付的滞后性,不能对供应商的资金进行及时结算,常常产生利息损失等费用的争议问题。

石油行业物资供应实施“分段”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困扰了物资采购工作的进行。为了进一步适应当前采购形势的发展,提高石油行业物资供应的管理水平,应当通过加强流程关键点的控制,以填补分段管理的漏洞,完善石油行业物资供应体系。

3 石油行业实施分段管理流程关键点控制的措施

通过对“分段”管理核心内容的解读、分析,对照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思路是:加强物资供应市场的分析研究,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掌握工作主动权;着力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提高工作预见性;加快改革传统落后的采购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新型采购模式和采购方法;加强采购价格监管;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安全、快捷的审批程序;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检测体系;建立货款支付与采购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网络化采购;加强物资供应队伍素质建设;清理整顿供应商网络,实行资格预审和动态管理。

通过对分段管理理论的解读,以及对石油行业物资供应“分段”管理实践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实施分段管理流程关键点控制的措施。

3.1 加强计划管理,提高采购工作的预见性

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日期提出物资需求计划,为接下来的采购工作预留出足够时间;相应的物资供应人员应当积极与需求单位进行沟通,掌握需求单位的工程进度,以便及早获取制订计划的材料。在制订计划时,应当对照材料申请单,清楚的说明对采购产品的要求,包括:一是明确在物资的型号、等级、品种、规格方面的具体要求;二是明确适用的范围和检验规程;三是明确所采用的质量体系标准;四是制定质量纠纷方面的规定;五是明确到货验收的方法。

3.2 把住质量的关口

根据采购物资的价值、制造工艺以及重要程度,将物资的质量分为A、B、C三类进行控制。对于A类物资,必须签订驻厂监造的合同,并及时进行复检,要求监造单位定期提供监造报告;对于B类物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进行出厂检验;对于C类物资,在到货时组织验收,按照验收的相关规定填写验收记录。

3.3 促进供应商管理规范化

一方面,石油公司及其物资供应部门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出供应商选择的相关标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总体上说,良好的供应商应当具备合格的质量保证体系、较为低廉的物资生产供应价格,能够按期准时交货,具有良好的信誉,发展趋势较好。石油公司的采购部门应当结合相应的评价体系,对不同的供应商进行评估后作出选择。另一方面,对筛选出的供应商建立质量信息档案,获取其产品特点、技术水平、财务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培育扶持出具有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型、主力型供应商,保证供应商队伍的稳定,并在之后的订货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2]

3.4 加强对物资供应市场的分析

物资供应采购部门要及时掌握国家行业政策信息和宏观经济的走势,密切跟踪市场形势,把握市场的动态,及时开展市场形势分析例会,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保证物资供应工作在市场上的主动权。对于部分紧缺物资,应当及时规划调整,优先安排资金,锁定货源,防止物资供应短板的出现。[3]

4 结 论

“分段”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突出其强劲的生命力。通过加强对石油行业物资供应“分段”管理流程关键点的控制,才能更好地弥补短板和不足,实现物资供应的科学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崔珊珊,刘爽,董园园.关于石油装备行业中采购管理的研究――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资供应处为例[J].青春岁月,2012(13).

第5篇:物流工程知识范文

关键字:物流专业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319

一、前言

目前,广西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北部湾打造成“承东、启西、联南”最为便捷的出海通道。中职物流教育作为培养物流生产管理第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承担着为社会物流行业输送不同岗位技能人才的重任。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意义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一直在不断的积极探索和改革,但始终存在工学不能较好结合、学生职业技能不能得到较好训练的现象,未能形成一个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物流专业课程的建设、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开发是中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新的模式,是通过企业调研,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形成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应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有助于知识、能力的对接,工学的结合。同时,课程的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思路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认为,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教学环节必须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涉及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专业教育可以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和教学工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学生从专业技能、问题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锻炼。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思路

1、课程内容设计。物流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物流的职业岗位内涵也非常丰富。但是目前物流专业课程内容理论多而实践少,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较好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因此,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体现能力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基于物流企业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化设计,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重构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以行动为导向选择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每一种方法应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融“教、学、做”于一体,集理论、实训操作于一体,完成项目任务。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在课堂的能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3、教学活动组织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教学活动组织由易而难,结合物流教学工厂和实训场所,配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场地,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再现企业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工作任务,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具体做法

1、通过企业调研,归纳物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物流专业建设的需要,我校通过对广西物资贸易储运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顺丰速递有限公司、广西桂华物流有限公司等第三方物流企业调研,了解这些物流企业的公司概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作业流程、岗位以及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等。

2、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是对物流所对应的职业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确定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将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提炼出来,形成了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体现企业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融合,也是进一步设计课程内容的基础。

3、确定学习内容。以物流企业中仓储和配送作为基础工作任务,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商品入库、在库、出库以及配送作业的操作环节,实现了职业能力向课程内容的转换。这些课程的内容遵循了职业成长与认知的规律,来自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体现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更有针对性。

4、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在教学中,将每一个情境划分为若干学习子单元,进行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教案设计、任务书、工作单设计,然后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最后以笔试或口试方式进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5、形成精品课程。从满足物流领域岗位需求出发,物流品牌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工学结合特点设计,打破过去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构建精品课程的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集图形、文字、视频、音频、网络资源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服务与共享。

五、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创新

(一)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的对接

课程开发从企业调研入手,基于物流活动的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物流各学习领域内容和相应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在内容安排上都体现了企业完整工作过程,进一步通过单元教案设计、工作任务书设计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使学生所学与物流企业岗位需求对接。

(二)形成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注重采取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新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和实训情境中,掌握物流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也呈现出灵活性和多元性,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工厂实训、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报告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物流管理综合能力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工学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的教学情境中,以真实企业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成为企业活动的再现,寓教学于实际场景中,融合教学工厂,校内校外实训室,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操作,及时总结和升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第6篇:物流工程知识范文

努力提高城市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川汇区辖5街4镇,5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7万人。全区共有流动人口2.2万人,其中流入人口2万人。近年来,针对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省、市计生部门的指导下,紧紧抓住社区建设的有力时机,建立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制,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做为全区计生工作的突破点,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__年,我局被国家计生委授于“计划生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省、市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审时度势,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计划生育工作活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即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也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难度;企业改革中裁减或撤消了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人员,、弱化了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同时出现大批下岗职工;城市改造、住房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使人户分离现象加剧;因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化带来的离婚再婚、未婚先孕、意外妊娠等现象增多,城市居民更加关心自身的生命质量、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关心优生、优育、优教;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位的一些职能逐步转向社会,转向社区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传统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工作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改革和调整过期作废熟悉的已控制人口增长为主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式,从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型势的要求,才能开创我区计划生育新局面。几年来,我们根据计划生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计划生育自身的要求,立足基层,积极探索,大胆推行了“四项改革”,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进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改革。早在20__年,我区就开展了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试点工作,改变过去行政命令、一刀切的管理要求,让群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节育措施,近年来,我们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区范围内由点到面稳步推广目前,全区已有三分之二的村、社区实行了知情选择。二是一孩生育指标方面的改革。20__年,开始在城市将一孩生育指标审批权限的下放给企业,由企业自主管理,改变过去那种多头管理,程序复杂的领证方式,方便了职工,服务了社会。在此基础上,20__年我们又开展取消一孩生育证管理试点工作。根据试点情况来看,达到了“政府指导、单位调控、综合服务、方便群众”的目的。三是进行了生殖健康方面的改革。20__年,我区将《生育证》改为《生殖健康服务证》,突出了科普知识,优生优育方面的宣传服务。变由群众上门领证为送证上门服务、受到了育龄群众的普遍欢迎。四是结合社区建设,进行社区计划生育改革。今年,我们在新组建的社区指导社区制定自治章程,引导社区进行居务公开,面向社区推广优质服务,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对计划生育工作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开展“四项改革”,使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在工作机制上,由单纯以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的转变,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在工作体制上,由单纯依靠计生部门向依靠党政领导与相关部门综合治理转变,增强了计生工作的群众性;在工作方法上,由注重管少数人向管好少数人与服务多数人转变,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程度。

二、依托社区,加强城市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

为抓住社区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将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将计划生育工作及时切入社区建设之中。在社区成立之初,我们认真学习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城市社区建设、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准确把握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定位和发展思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首先,我们根据全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专题汇报了在社区建设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加强计划生育社区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社区计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其次向区委、区政府建议,组织召开了全区城市社区计生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民政、工商、 公安、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的意见,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是深入社区,加强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首先,指导新组建的社区居委会普遍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居委会主任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设1名计划生育专职副主任,配备了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目前,全区57个社区居委会全部落实了计划生育专职副主任。为了使新上岗的社区干部尽快适应计划生育工作,我们与区民政局连手,统一组织对全区200多名社区干部进行了培训。此外,指导社区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扩充社区志愿者队伍。其次,指导社区加强服务建设。根据资源共享的原则,指导社区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人口学校、技术服务室、协会“会员之家”等,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宣传教育、优质服务搭造平台。再次,指导社区实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依据国家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社区制定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指导社区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的作用,使社区居民在计划生育方面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三是,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社区”活动。我们从知情选择、居民自治、综合治理等方面着手,各有侧重地开展计划生育试点工作。在试点的社区取得经验后,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再全面推广,并按照“四无、六好、三落实”的工作要求,规范标准,实行动态考核。在考核中,我们把社区居民自治开展情况和居民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区57个社区居委会中,有个社区达到了计划生育合格社区的标准。我们通过以上方式,抓点带面,确保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推进。

三、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水平

今年是“计划生育法制年”,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了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活动。结合“四五”普法,在全区开展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赛等形式,增强了干部群众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的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活动。教育各级计生干部树立四种观念,即:群众观念、服务观念、法制观念、权益观念,始终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衡量计生工作的标准,把广大育龄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关于规范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的通知》、《贯彻执行“七个不准”,加强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通知》等五份文件,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评议和考核制度。与镇、街道办事处签订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合同,落实工作责任。镇、街建立了计划生育政(居)务公开栏,设立了服务监督电话10部。实行计划生育“五公开一监督”制度,即:生育政策、生育指标、生育对象、处罚标准、节育对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计生执法工作透明度。四是监督检查,抓好落实。区上成立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全区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四次检查。坚决查假治假,严肃处理违纪违法问题,使为城市计生工作管理逐步步入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强化措施,综合治理,切实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城市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区上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责;坚持与常住户一样,实行同管理、同检查、同考核、同奖罚。根据基层工作实际,组织协调工商、公安、民政、城建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齐抓共管。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总结出了七项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一是推行楼栋管理制度。下发了《计划生育楼栋管理办法》,各楼栋推举楼长全面负责,每单元指定专人管理。二是实行警计联防管理。在社区建立计划生育、公安部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办公室,建立警民联系点,把计划生育与综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实行双向管理。按照流入与流出并重的原则,双向把关,双向反馈,双向管理。双向把关:即规定凡外出经商或做工的人员必须在户籍地镇、办事处计生部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签订合同,确定联系地点,查访时间。同时,将计生情况登记表、合同、计生证明、身份证、结婚证、孕情通报单及《委托代管协议书》等立卷归档。对流入本地区的人员,一律查验原籍乡镇计生办以上有关部门签发的《婚育证》,做到“流而不失、动而有控”。双向反馈:即凡外出流动人口、做到定期检查孕情、环情、尤其对20-49岁生育旺盛期的已婚育龄妇女,要求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定期到流入地乡(镇)以上卫生院、计生服务站进行孕情、环情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双向管理:即凡需长期外出或居住在外地的已婚育龄妇女,一律由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双向签订《委托代管协议书》,对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一旦发现计划外怀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四是加强网络建设。社区居民小组、街道、楼栋、物业小区等都设立了计划生育宣传员和中心户长,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到信息灵通、管理到位。五是落实企业法定代表责任制,把居住地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当地街道办事处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六是严格实行“一证管多证”制度。即流动人口必须先办理、交验《婚姻证明》,然后才能 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务工许可证等其他证照。七是坚持每季度对流动人口进行一次清理清查,各镇、街道办事处均组织了以工商、公安、民政、卫生、城管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活动,明确责任,相互配合,专项治理,解决突出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依托社区,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

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开展优质服务作为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一,提供计划生育宣传服务。

我们始终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导,不断改进宣传模式,全面开展“温馨宣传,贴心服务,连心教育”,提倡理解人,尊重人,以温馨的标语口号,架起心灵沟通之桥,密切同群众的关系。把面对面上门宣传作为重点,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说一句知心话,送一份宣传品,办一件实心事,解一个难心题。将计生宣传服务和创建新型生育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计生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各村(居)委会在辖区内的摊点、巷道和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性标语,在楼栋间张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指南》,向经营摊点发放宣传资料,使广大群众和流动人口自觉执行计生政策。

二,提供生殖健康服务。

我们坚持开展B超检查和妇科检查服务,免费为育龄妇女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免费为流动人口查验婚育证明,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避孕方法指导,努力减少外来育龄妇女怀孕率、流产率,从而不断提高外来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和能力。

三,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第7篇:物流工程知识范文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组织管理模式

1.项目基本情况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大汶河流域莱芜项目区治理项目,于2007年立项,项目区总面积767.94km2,涉及莱城区8条、钢城区4条共12条小流域,项目建设期4年(2007~2011),期内计划完成治理面积180km2。其中水土保持乔木林5960hm2,灌木林1170hm2,经济林9230hm2,果园1640hm2,封禁治理7484hm2;新建治沟骨干工程16座,塘坝100座,谷坊780座。概算总投资7807.4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51.8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09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065.6万元。

2.组织管理模式

2.1管理机构

大汶河流域莱芜项目区市、区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莱芜市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区、乡设项目实施办公室。

市项目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区(县)级也成立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其职责是:负责制定有关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审批项目的总体规划,协调省、市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解决项目的重大问题,负责审定项目实施规划,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计划,筹集和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指导和监督同级项目办的工作,争取省级有关部门对项目的支持。

项目办公室是项目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办事机构,设置分两级:在市水土保持办公室设置市级项目办公室,区水利水保局设置区级项目实施办公室。其职责是:负责作出详细的年度工程实施计划和财务预算,审批下级项目办的工程设计和实施计划,负责编写和呈报工程进度、财务决算、审计报表以及报账申请,监督本区项目进程,对项目的效果及时做出评估;负责组织本项目区科研、培训与监督等管理工作,县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乡级项目执行机构负责发动和组织农民全力以赴地投入项目建设。

2.2管理措施

2.2.1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明晰产权

大汶河流域莱芜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单位为莱芜市水土保持办公室,对项目区工程规划、实施、进度、质量及资金管理全面负责,并与区、乡两级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工程投资、技术标准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的组织和有关责任人。即市、区、乡(镇)三级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领导包项目、包片,干部包村抓点责任制,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并将治理措施面积的落实和全面完成作为领导考核的依据。

对于承包到户的荒山、荒坡稳定权属不变,限期治理,对于未到户的荒山、荒坡,必须明确权属,采取先治理后承包或先承包后治理的办法;对于集体的荒山、荒坡仍可留归集体治理,集中管护。

2.2.2项目建设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

为保证建设质量,项目实施中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

监理内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及信息管理等方面。

监理方法:(1)对治沟骨干工程的隐蔽工程、重要部位实行旁站监理;(2)项目区综合治理项目实行旁站和巡回相结合的监理的方式。

监理程序:(1)编制大汶河流域莱芜项目区监理规划;(2)按工程建设进度,对各项措施或分专业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3)按照工程建设监理细则实施监理内容;(4)建设监理业务完成后,向项目法人提交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总结报告和档案资料。

2.2.3项目实行后评估制度

该项目后评估的时间安排在2012年进行,所有资料、数据等以监理结果为据。

建设期管理办法:

(1)计划管理。市项目办依据大汶河项目区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及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按照下达的指标,组织编制大汶河莱芜项目区年度实施计划,上报终审。项目办公室负责协调和审查该项目区的年度计划,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项目总体年度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督促和帮助各级项目管理部门做好各项计划的落实工作。项目办还要负责做好各项目区计划实施的原始记载、统计报表、会计核算等资料的填报、汇编。

(2)项目财务管理。项目财务管理委托山东省财政及权威的经济部门进行。

(3)项目工程技术管理。即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全部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必须按照水利部制定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并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没有规划设计及审批文件的工程一律不准开工。

所有建设工程由市项目办组织有关技术部门,按照技术规范统一规划设计,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工程的施工进度及质量接受工程监理部门的质量监测评价。工程完成后由实施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市项目办组织验收。

第8篇:物流工程知识范文

1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思路是将“工业工程专业”同“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进行有效融合,又不失各自特色,更好地体现工业工程的系统性和现代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实验室模拟生产制造企业布局,以工厂物流设施及装配流水线为平台模拟典型的生产运行流程,结合先进的物流理念,进行“模拟、综合、设计”多层次的实验研究工作。

1.1以“基础IE理论为依托,IE理论体系为架构”的工业工程实验设置思路

“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等各门专业课根据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培养目标,结合该课程本身知识点,围绕统一的实验对象开发实验,体现课程间的联系,从而突出IE的系统性,建立有效贯穿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1]。系统规划和实验设置要充分考虑IE的系统工程的特点,不仅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更要注重训练学生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所掌握的工程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业现场的实际问题;能够合理调度工业现场的各种资源,使效益实现最大化。这就要求实验系统不但能够使学生对相应专业课程得到认知和训练;更要求实验系统能够综合贯穿IE理论体系,通过一个共同的实验载体,将各项实验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让学生以面向现代工业制造、体现供应链流程的实验系统为平台,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实践与管理作业。

实验设置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工程基础认知层面

以工程实际为背景,提供工业化设备,并且保证设备中基本涵盖工业领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先进控制技术和正处于物流前沿领域的物流装备,得以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工业设备,且营造一个模拟离散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实验室环境[2],增加学生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

(2)基础工业工程理论层面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型亲自进行生产并分析,延续经典工业工程实验如工作研究、时间测定、动作分析等,旨在掌握基础IE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工业工程意识,为日后应用IE技术和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3)工程实际研究层面

使实验体系能够模拟企业的生产制造、供应,物流、质量管理、信息交换等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部分综合IE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接触IE活动来增强“应用IE手段提高生产率和保证质量”的各项技能,从而使学生加深对IE课程体系和研究方向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1.2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理念的宏观企业及第三方物流实验设置思路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为反应敏捷(Agile)和能让各方利益协调一致(Aligned)、适应性强(Adapta-ble)。对供应链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供应链的策略、基本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降低成本、提升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因此,物流实验室的建设要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立体库、条码、射频、电子标签为实现手段,搭建一个兼具前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3]。实验设置通过物流流程让学生体验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等,达到让学生体验真实物流场景的效果,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设施规划、设计、过程优化以及流程管理的实际能力[4]。实验设置可划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1)了解体验供应链的流程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模拟:从货代/报关/检验/检疫等进出口货物的管理,以及货物到达物流中心、通过入库线进行货物入库操作、到原材料出库送至装配流水线加工、到成品入库等一系列的供应链流程;还可进行成品出库、终端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流程,及超市仓储物流的管理和配送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综合知识的理解,扩充感性认识,综合培养学生库存管理、生产物流方面的意识和理念。

(2)物流系统规划与研究

结合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实验实践活动,运用运筹学的知识进行库存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决策分析等,利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生产物流设施规划方案的设计优化等,以加深对现代物流工程的理解,培养自身的物流规划执行能力[5]。

1.3建立适应“教学+科研+培训”三层需求的综合实验室平台

(1)工业工程及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基础性教学实验平台

以“工业工程和物流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为指导,进行基础IE的“动作研究”、“标准工时”、“操作分析”、“流程程序分析”等实验;更可作为“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物流装备”等课程的配套实验平台,将典型的物流流程设计为实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供应链管理研究方向的科研平台

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灵活性强,且软件的源代码公开,可作为研究生进行相应课题的研究平台[6]。如:可以通过修改“自动化物流系统终端任务执行软件”的流程来重新规划物流过程,以用来模拟宏观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供货、立体仓库补货、立体仓库出货、给超市终端配货等一系列的供应链运作和管理流程。

(3)可作为“物流工程与管理”方向的培训开放平台

利用实验室空闲时间,广泛开展校外及社会物流人才的专业物流培训,以达到最佳实验室利用效率,更可以对实验室维护资金形成有效的补充来源。

2实验室的主要建设内容

实验室的平面布局如图1所示,全部硬件设备通过工业现场总线和计算机网络互相连通。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重组性,基于ProfiBus-DP工业现场总线的I/O模块的研发,使得流水线设备的任意组合得以实现,而基于开放式编程平台的程序架构及ProfiBus-DP的专用通讯协议的定制,使得软件修改相对容易,更易于满足实验系统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调整的需求。整体上可划分为物流仓储系统和生产工程系统。

2.1物流仓储系统

硬件以自动化立体库为中心,配置多种周边输送设备,包括辊筒式输送线、倍速链输送线、皮带线及平移机等,还配备有AGV小车,电子标签货架,终端手持,自动标签机等设备,并且模拟实际企业物流中心的布局特点和作业流程。

软件包括仓库信息管理系统(WMS)和输送设备控制系统(WCS)。WMS用于实现管理自动化仓库中心的库存物料,管理出库、入库、盘点、拣选、补货等任务的生成、执行和结束,管理有关的查询及报表等。WCS用于处理来自WMS和自动化设备的信息,调度并控制自动化设备的动作,并提供设备运行的监控界面给操作人员。

2.2生产工程系统

硬件以装配流水线为中心,各工位配置一体机,摄像头,RFID(射频识别)读卡器,光传感器,电子卡尺,电子千分尺等,模拟小型企业的组装车间;此外还配有小型数控机加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配有12台PC),分别模拟企业的制造车间和信息中心。软件包括MES(制造执行系统),达宝易工业工程软件,Witness生产与服务运作仿真系统,flexsim仿真系统等。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MES系统通过电子看板,RFID卡,传感器,测量仪等设备采集实验过程中的生产数据(如合格数,加工总数等),学生可根据采集数据进行在线质量监控,生产计划调整等实验。

3工业工程实验平台的建设

3.1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

集成生产物流设备、柔性制造系统、生产信息管理软件、实验信息采集与分析工具等[7],考虑面向现代大制造、全过程[8],构建一个融合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兼顾基础IE与现代IE、为学生提供体验供应链流程的综合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结构图如图2,该平台配置有三个模块。

(1)基础知识技能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实验平台的基础模块,为工业工程及分支提供普遍适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与方法。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对象(提供两类工艺不同的产品),延续经典的工艺程序分析、动作研究、工时评价、秒表测时、环境照明、环境噪声、劳动强度等实验,培养其基本的IE知识和技能,为下一实验模块奠定基础。

(2)生产运行模块

该模块是实验平台的核心模块,既巩固第一模块的知识技能,又为下一模块做必要的准备。搭建接近生产制造企业的物理环境,模拟企业从订单、采购、生产计划、现场加工、检验、直到成品入库整个生产运行过程,尽量再现生产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体验供应链流程来联系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对工业工程综合知识的理解。该模块开设了ERP软件熟悉、物料需求计划、生产线平衡、生产线混流装配、MES应用、在线质量追踪、仓储与分拣、牛鞭效应等综合性实验。

(3)数据分析研究模块

经过前两个实验模块的锻炼,学生增强了对生产系统实际运行的理解,也应具有一定的应用IE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学生采用上一模块的实验数据进行生产物流追溯、过程能力分析、流水线仿真实验,同时配以案例实践活动,进行精益改善降低成本沙盘模拟,优化库存、仿真建模优化设计生产物流设施和决策分析等综合实践活动。

3.2实验平台的特色

(1)创新性

实验平台以培养学生应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IE素质为目标,有效融合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兼顾基础IE与现代IE,涉及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不过分强调学科化而割裂工程本身[9],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开放性

实验平台选用的基于PC和DSP运动器的开放性硬件平台,硬件可拓展,软件提供完善接口;且软件采用模块化及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源代码开放,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开发控制软件。

(3)先进性

实验平台使用了主流的运动控制技术、交流伺服技术、现场总线等技术,与同类设备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4)实践性

单元设备具有较好的拆装方便性,允许学生对某些设备进行拆装、更改,且实验平台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打破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10],实验过程为学生与平台系统的信息交换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

第9篇:物流工程知识范文

关键词:核电;工程物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18-02

1 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以煤为主,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当前我国的核电仅占国内发电份额的2%,在世界30个核电国家中排名第29位,仅高于伊朗的0.6%。核电作为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一个100万kW的核电站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站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00万t。因此,加快核电建设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1]。

十三五规划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 800万kW,在建达到3 000万kW以上。这次核电规划的基调是“稳妥恢复正常建设,合理把握建设节奏,稳步有序推进”。根据目前的政策,可以看出几个特点:

①核电安全将放在首位。

②三代核电技术将成为核电发展的主流技术。

③中国核电发展进入稳定期,预计每年将新批6~8个核电机组。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首家专业化核电AE公司,自2008年以来,已陆续开工建设17台机组,高峰期同时在建机组16台,在建机组数量及装机容量持续位居全球第一,并优质高效建成7台机组。中广核在多项目多基地同时建设,核岛主设备、常规岛及BOP设备、安装专用工具等等大批量的重型设备及物资需要有理有序的运抵现场,如何高效经济可控的将核电设备物资运输至核电厂是核电工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2 工程物流模式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多种模式并存,在物流模式的分类上较为公认的共有四种,即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2.1 第一方物流模式

即卖方、生产者或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其核心的业务室围绕着组织产品的生产和商品的供应展开,以物权划分,是货物的物权一直没有发生转移,同时还拥有移动“货物”的“载体物权”和运输方案及装卸工艺的“知识产权”。

2.2 第二方物流模式

即买方、销售者或者流通企业组织的物流,其核心业务是围绕着产品的采购和商品的销售展开的,按照物权进行界定,是货物在移动前,其货物的物权已经转移到用户,同时用户还拥有移动的货物和载体物权和知识产权。

2.3 第三方物流模式

即有专门从事物流的企业组织进行的物流,其核心业务为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没有货物物权,只有运输载体物权和相关的运输知识产权。由于不需要对产品生产的投入,因而能够将更多的资金及资源投入到运输设备和运输技术能力的提升,能够将物流更加专业化集约化。

2.4 第四方物流模式

也是有专业的物流企业组织进行物流,其核心业务为物流服务的整合,第四方物流企业既没有货物物权,也没有运输工具的载体物权,只有运输相关的知识产权,第四方物流需要有丰富的物流知识和物流网络,并能够善于整合物流资源,实现在物流供应链上的增值[2]。

3 中广核核电工程物流模式

3.1 工程物流模式的选择

早在大亚湾和岭澳一期时,无单独的运输合同,即采取第一方或第二方物流模式。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设备运输工作逐渐从设备供应商的业务中分离出来,现在仅有极少数设备供应商还保留运输车队。大型工程的设备总包运输在国内已有成功操作经验,我国的田湾核电站和南海石化项目也采用设备总包运输方式,业主招标选定总包运输商负责设备运输。

经过合同执行,田湾核电站实现了较大的运输成本结余,南海石化项目同样节省了近40%的运输费用。

通过对国内外设备总包运输项目的分析,中广核自岭澳二期项目开始选取了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为主的工程物流模式,实现设备制造厂到项目现场的Door To Door的运输模式,并推广至红沿河、宁德、阳江、台山、防城港等项目。同时通过运输总承包商,实现了中广核各项目之间的物资调配。

3.2 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优点

①充分发挥运输总包商的专业化集约化优势,统一人员组织实施,统筹安排专家,形成标准的重大设备运输技术方案。分工协作,按项目部的区域分布及临时需求统一进行分配。

②充分利用运输商的建成运输网络及运输资源平台,实现运输专业分工。根据核电物流发货地分散,项目分布广的特点,充分发挥运输总包商已建成的各区域网点平台资源优势。

③充分发挥运输总包商的资源整合能力,运输总包商在承接不同的工程物流项目,通过不同客户、不同供货商、不同运输批次的优化整合,充分利用其运输资源与人员,发挥实现集约化运输管理模式优势。

④依托运输总包商的技术实力,提升核电工程物流管理能力,提供设备全程物流方案,包括识别标签、运输包装、装卸配套方案、运输与跟踪方案、物资仓储管理等。中广核在核电工程物流方面应用了物联网+,实现运输货物动态管理等等。

3.3 设备总包运输模式对工程成本影响分析

与设备供应厂家提供运输服务相比,发挥运输总包商集约化专业化优势,运输成本较大程度的减少。见表1。

综合上表对比分析,而通过优化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确定一家运输总包商进行设备总包运输,运输成本节省约60%。

3.4 设备运输总包模式对工程风险控制分析

3.4.1 核电工程物流的主要风险分析

随着国产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供应商投入到核电设备制造中,除沿海省份,已扩展到东北、西北等省份,内陆运输条件较沿海和远洋复杂。核电设备制造周期长,运输要求高,任何小闪失都可能对设备安全运行留下隐患。

从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时就有核岛容器预埋件开始发运,直至项目FAC签订,设备运输周期约5年时间,对运输过程控制需长期监督管理。

部分设备存在制造拖期情况,因此设备运输时间成为工程进度控制的关键节点。很多设备由于赶工生产,而导致起运时间不定,对运输商提前安排合适的运输工具造成一定困难。如何保证在设备安全运输的前提,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设备运输工作,是执行工作的重点,核电设备运输风险点主要体现在:

①运输条件复杂、运输要求高;

②项目执行周期长;

③进度控制严格。

3.4.2 运输总包模式下风险控制分析

运输总包商软硬实力有效控制风险。相对第一/二物流模式,第三/四物流模式下的运输总承包商的运输人员更为专业,运输资源更强、运输网络更加健全、大型工程物流运输经验更为丰富、对核电的安全质保体系更为熟悉,因此,能够从运输软硬实力两个方面有效控制风险。

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和经验反馈机制。相比第一/二物流模式下分散的多家小型运输企业,与运输总承包商确立合同关系后,双方为利益共同体,更加有源动力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使双方能有双赢的结果。同时能够在与运输总包商建立了定期的沟通和经验反馈机制,便于管理和风险控制。

4 结 语

随着国家物流不断发展,中广核在核电工程物流模式上实现了从第一/二物流模式向第三/四物流模式转变。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同时,大幅的减少工程成本。

通过专业运输总包商的技术能力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例如中广核已经开展了在物联网在核电工程物流应用及智能仓储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