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学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

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

一、 新型的语文教学理念

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是塑造新型语文教师和实现语文课堂改革,并在建立不同学科的联系和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注意现代科技运用的教学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拥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当然,我们更需要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的人才,所以,只有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直面现实,展望世界和未来,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并终生受益。

二、新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1.提倡师生平等,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新型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塑形象,改变以往纯粹的知识传授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并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合作者。同时,教师也可以跟学生做学习上的朋友,亲近学生,将心比心,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作用,并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陶冶自己的性情,形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发挥其自身潜力,带来学生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

2.适度的因材施教,显现多元化的特色教学观念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展开新课程的教学综合改革,既能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使学生“各尽其能”,不断进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以往的师生观念就是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晦涩难懂的知识。而新型的教学观念则旨在促进教师利用自身的智慧科学地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同时愉悦地汲取知识的精华。

3.以学生为主,大胆改革

新型的课程观念要求教师必须摒弃本本主义,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主,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调整课程。俗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把教学课程标准比作规矩,那么这里就可以理解为课程的改革应该大刀阔斧,与时俱进,按照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从而不断产生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课程观念。作为教师更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挣脱教科书的束缚,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大胆地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教科书的合理利用上。

4.注重开发学生潜能,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有自身潜在的能力的,就像沉睡在木材里的火花,需要教师这把明亮的火焰来点燃它们。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教师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本性,并意识到学生存在不足的合理性,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引导并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如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后痛改前非并有所作为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见证。

三、构建新型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1.运用现代教学方式的语文创新课堂

创新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更是实现创新课程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采用创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能够让课堂气氛活跃,生机勃勃。首先,创新的教学方式本身就具有“刺激”功能。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传统的手写黑板字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即运用现代科技等多媒体设施对传授的知识进行生动的阐释,并融入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环境。比如,创造模拟课程内容的教学环境,或者教师在电脑课件里加入解释语文知识和拓展语文知识的事物,可以是图片、语音或电影鉴赏等,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和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认知的深度及广度。然而,一些教师误认为形式多样、花样翻新、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就是先进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新模式,却不知这些过激的教学行为往往适得其反,所以,适度的创新才是真理。

2.师生思想平等交流的语文课堂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就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教学为中心,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法,把传授现成的知识作为主要目的,不顾学生接受的程度和方式,忽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而现在新型的语文课堂反对教师一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一味盲目听从教师的消极学习态度,要求师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加强师生互动。这种自主的互动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使之积极思考,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点燃师生思想交流的火花。

3.拓展学生思维的语文课堂

新型的课堂,不仅要采用创新教学方式和加强师生互动,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入更多学以致用的实际因素,从而使师生都能够紧密关注社会信息化进程,细心观察生活,并结合生活中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全方位地对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拓展,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推动语文课程的改革。

4.营造愉快、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效的课堂始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的观念主线,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再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学习,自主地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抱着愉快的心情配合教学,才会变苦学为乐学,而教师也应当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可以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以上几点构建新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策略解读,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仔细研究并深深扎根于新课程理念而提出来的,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新课程背景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积极融入到这场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创新,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按照课程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教学工作,全面有效促进教学成效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建议进行简要论述。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各种改革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路人。

2.教学现代化趋势得到进一步体现。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是主要代表。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入信息化的轨道,海量的教学信息能够形象展示在课堂之中,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3.教学差异化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长足发展。许多教师进行的分类教学有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并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教学改革的建议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并强化自主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经验和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1.精心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去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去应付随时出现课堂应急事件等,这都要求我们从根本上去分析学况、教材及如何去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我们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何要上这节课,这和传统教学中的“深挖洞”不同,新课程倡导的,是立足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要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自己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来进行落实。如此,才能在教学流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才能把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进行落实。教学中应该指明每一节的中心教学目标,即分层次的知识、能力目标和重点难点,要有所取舍,不必面面俱到。一切教改的核心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所以设计好每一节课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关键。

2.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探究:多数以问题趋动为主,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互动: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合作:小组分工,通力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欣赏:倾听或观赏与本课有关的影视作品、音乐和图片。演出:通过角色扮演,再造学习场景,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动手、动口:书写、朗读一些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感悟其中蕴涵的感情、意义。开展一些活动:交流、讲故事,举办辩论赛等。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一、实施课改,改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使不同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其次,不把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

最后,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实,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二、实现“两个转变二个优化”

初中语文课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二个优化”。表现在:

(一)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1)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解转变为启发教学。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

(2)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思维。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搞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遵循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初中语文课改中常见问题

(一)不能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新教材为教学只提供了基本的内容,并未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思考、去创造,还需要教师去指导、去点拨。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说随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扶、帮、引,因为课程门类增多,内容扩大加深,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大大提高。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造个性渗透于研讨教材的过程中,涌动于课堂教学中,把语文的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精心构思教案,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力求做到课前备课兼顾学法,课堂教学法,课后辅导点拨,强化学法,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条鱼,而且还有钩“鱼”的方法,学生才有吃不完的“鱼”,才有乐趣吃“鱼”,使静态没有生命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具有探索性地研究问题,引导、启迪学生探索问题,从而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彻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

(二)追求形式,忘了本质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建立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程设计与传统的课程设计大有不同。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的不同:在传统教学的备课活动中,是以书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则克服了这种局限,教师不再一味地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成了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针对某一种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3. 学生学习的不同:新课标把教师定性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有着重大的影响。4.教学评价的不同: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在评价中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该大力提倡和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出现,使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尤为重视。让学生勇于探索,对课内外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培育出新世纪的人才。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新的课堂情境来实现。

1.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去灵活安排。作为教师,只给学生们一个预定的目标,不要注重他们学习的具体过程。多找学生们谈谈心,聊聊正确的学习方法。多陪他们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并且让他们在娱乐中不经意地学到新的知识。

2.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能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3.新课标强调教师应着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题目,以助于增长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实验教材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小亮帮70多岁的张爷爷取晨报,张爷爷提出每天给小亮一元钱, 小亮不要, 张爷爷就说, 如果小亮不愿意收这个钱, 以后每天就自己去取晨报,不再让小亮替他取晨报了。小亮听张爷爷这么说,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到底是采用张爷爷提出的建议,还是从此不再给张爷爷取晨报了呢?教师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可以进行以下分组讨论: 先让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辨论:小亮应该怎么做?正方同意收下这个钱,反方反对收这个钱。经过大家的讨论,教师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收与不收的利弊。同学们在讨论时争得面红脸赤,在讨论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并且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最终得出的观点可能有点幼稚,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成绩是可喜可贺的。

三、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难的,学生也最怕上作文课。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在于学生平常的积累。

第5篇: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1.面向全部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面向全部学生的意思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方法、手段、思想上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应该在学习资源及评价上进行公平的分配。比如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问教师答,而现有的教学理念是可以采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及基本素质

为了符合社会的需求以及进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要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科学

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的感情,指导他们正确的运用我们的国语来理解并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他们的语感并刺激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过程中提升阅读、写作、交际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有实践实验证明,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广度、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把原来传统的教师传授的方式改变成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提问、探究来完成。而且,成功的合作学习不单单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让学生可以学会与同学交流,学会参与和聆听,学会尊重他人,并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他们的团队凝聚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并做好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原有的传统以教师为知识的讲解者转成指导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不能让学生觉得无法靠近,而是应该可以和学生一起快乐的融入至学习的氛围当中,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用心和学生沟通。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明白学生的心里。新课程还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思念,放弃原有的传统观点,要把学生的成长当成发展的目标,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并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课堂教学的创新

上述已讲到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要将原来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探究法――讨论式的教学、实验探究、问题情境、自学辅导等方法,多种方式一起进行,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将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发言,让学生的思想、创新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求知欲望。

3. 丰富学习内容

语文教学还应该重视教育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新教材为我们大家提供了很多和生活实际有关系的内容,所以教师要以这些为前提,搜集一些地方资料或者是高科技的新内容,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小组、分内容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研究探讨,通过共同的交流拓展视野、增强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

三、 教学方法的优化分析

1.板书的重要性

传统的边演示、边讲解的板书教学指的是教师运用黑板和简单的文字、图表来传达知识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灵活、准时、到位的教学内容,是所有教学方法都无法代替的,由此可见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辅助教具及现代科技的运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适当地运用视频、模型、持图等各类型的教学教具。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有兴趣、生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比如:苏州园林、长江三峡的图片等。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的说明了要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应该是在现实的基础中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应该要拓展语文的运用领域,重视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让学生可以在不同内容以及方法中交流。所以,现在所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不单可以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同时也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想象。例如《苏州园林》一课,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CAI课件,具体而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园林中的图画,学生自然会边听边思考,研究园林的装饰、结构等。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了真正的了解。

四、 结束语

第6篇: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1 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结果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使他们很迷茫地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高质,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每一堂课学生都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标、有任务、有条理地进行,从而完满地结束。

2 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有时候都没把握准方向和重点,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咏。语文课“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讲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3 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第7篇: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

一、前言

过去展开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大部分教师通常会把书本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且认为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所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水平,最终达到增加升学率的目的。该观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果长期施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就会被完全扼杀,这对于学生的健康、稳定、持久发展来说可直接起到阻碍作用。针对这一情况,初中语文教育应当积极培养与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生,例如创造力丰富的人、想象力广泛的人和思维力活跃的人,而不是死读书的人。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应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予以高度重视,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出与现代化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型人才。

二、建立互动平台,推动课程资源形成

由于初中语文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挖掘者与重组者,所以建立互动平台时不能只把着重点放在书本上,应有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态度与表现等,然后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旁协助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整合,这样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还可以推动课程资源尽快形成。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其性格特征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积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良好沟通,以便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成功地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平台。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讨论过程中,应适时向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将其渗入讨论结果中,进一步推动课程资源形成。自主讨论活动结束后,学生得出结果不管是对或错都属于一种有效的课程资源,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将其效用全面发挥出来,不然就很难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最终导致语文课程资源无法开发。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勇于面对自己在教学教程中发生的错误,同时要敢于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争论和反驳等,以确保做好适时而启、适时而导与适时而发这三项基本要求,这对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形成来说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授课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设计,以便为语文课程资源形成提供宝贵的空间与时间。初中语文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设计时,必须时刻保持开放意识,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积极推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际动态来获取自己所需信息,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进度。因此,语文教学计划中一定要设置合理科学的互动环节,而实施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讨论时间和讨论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推动语文课程资源形成。

三、运用网络扩充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例如书籍、电视、网络和电影等,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还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空间。由于互联网具有十分丰富多彩的知识,加上更新速度快,所以目前已成为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的主要素材库。在现代化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条件下,通过网络共享形式产生,例如数据库、教育网络、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和电子书籍等多种网上教育资源均称为网络课程资源。在信息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资源所具有的共享性与丰富性已开始对过去传统课程资源造成严重性影响。目前,因特网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逐渐成为不可缺少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而学校原设置的局域网也为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在网络环境的作用下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这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有效提升了合作学习水平。

四、发掘社会语文资源

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中,社会课程资源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师作为经验传授者和知识传授者,应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发展差异、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等,然后将学校附近的所有有利条件完全运用起来,合理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开发与利用社会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五、结束语

第8篇: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三维目标 主人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建设初中语文课程,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因此,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性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学理念,重新建构崭新的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当代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正走入教与学矛盾冲突的发展瓶颈。既要改革以教师为主角不顾学生感受的注入式教学,又要反对以学生为绝对中心的散漫式教学。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呢?下面笔者具体谈谈在实施新教材中主要运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创设教学情境。因为在有趣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性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态势与演示提问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搜集有用信息,寻找有效的方法途径,获得最佳的探究效果。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认知发现的基本途径。

其次,教师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语言权的开放,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的思维权的开放。课堂上教师应当走下讲台,取消语言霸权,使学生有机会发言,有权利提出不同的意见,平等地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正是新课程教学的特点之所在。教师不应当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应当过分强调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按部就班,而应以学生乐于探究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学习语文是一个学生思维能力多维发展的过程,教师不能用现成固定的答案去限制、束缚、甚至扼杀学生有价值的思维亮点。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认知理解上的不同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体价值的体现。

二、设置以切合学生实际为序曲的三维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堂进行目标的设置,是语文课堂从单调平面的教学向丰富立体的教学转变。例如《雨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教学此诗,既要学会赏析诗歌的一般技能,又要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和美学熏陶。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人戴望舒及其作品;掌握比喻、象征手法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诵读,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感情、意境和语言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准确分析诗中所蕴含的迷惘感伤而又期待的情怀,坚定自己为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维目标的确立,为课堂教学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爱劳动爱人民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引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去学习。在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评价表我们要设学习态度、完成作业、课堂发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科活动等栏目,指向研究型学习的全程,从知能力、情意态度、策略、习惯等角色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既要引导学生着力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将语文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与自身个性、特长的发展融合起来。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白花齐放的局面。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激发兴趣 唤起求知欲 拓宽视野 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

所谓多媒体与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与媒介手段恰当完美地与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通过先进的多媒体平台和传统的教学经验相互结合,让学生能自主地、积极地、有兴趣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依靠教科书加几本参考资料的语文教学模式在今天的语文教学课堂已经让学生感到很厌倦了,特别对于我们非常落后的农村初中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更要合理运用多媒体与课程整合这一良好平台,既迫在眉睫又意义重大。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多媒体与课程整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勿庸置疑,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即使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若能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更浓。我在讲解《范进中举》一文时,先用PPT课件展示完作家作品等内容后,又用媒体展示了电影《范进中举》的有关片段,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学习兴趣极其浓厚。接着,我点了一位学困生复述本课故事情节,他竟能回答个八九不离十。随后,我抓住契机,用展台将问题投放出来:范进和胡屠户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呢?课文是分别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各自性格特征的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阅读课文,讨论完成以上问题。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回答问题的欲望,积极投入到讨论之中。最后,我请了两位同学轮流上台用展台投放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使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的答案都表现出独特的创意,令我非常满意。由此可见,恰当运用声音、动画、影视等多媒体信息进行课程整合,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主要依靠教科书和相关资料,这已经显得非常单调和枯燥。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这一良好平台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它犹如一只万花筒,只要教师巧于转动,就能变幻出五彩缤纷的美丽图案来。

在讲解戏剧单元前,我在班上作过一次调查,二十世纪末的世界巨片《泰坦尼克号》,看过的同学只有一人;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没有人看过;中国的传统歌剧《白毛女》,同学们也是一概不知。如果用传统的方法教学,学生仅能从理性上获取电影、戏剧的有关知识,欣赏电影文学和戏剧文学的效果不会很好。我在教《威尼斯商人》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媒体展示剧照,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娅等人物形象及“法庭审判”这一重要场景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我在教《泰坦尼克号》时,通过媒体展示反映主要内容的动画,该片的动画场景栩栩如生,引人入胜。通过放映资料,学生了解到,该片在全球地区票房收入为18亿3540万美元,其记录迄今仍无影片能超越;该片获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效、最佳摄影等11项大奖。“泰坦尼克号”是当时由人类建造的最大移动物体,被报界称之为“不可沉没”的轮船,在海难中705人获救,1502人罹难。正是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不仅很好的掌握了教学要求的内容,还拓宽视野,了解到了更丰富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弄清什么是美,用什么标准来欣赏美(审美),并从美的享受中得到思想情操的陶冶,无疑是众多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只要适时地运用好了媒体手段,美育教育的渗透就会随之而来,得心应手。

我在教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时,通过课件展示完苏轼及其作品后,很快展示了动画内容,学生欣赏到天上人间的优美画面与课文内容的完美组合。课后,几位同学主动找我交流,认为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欣赏到了美丽的东西,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学习。

在讲解《泰坦尼克号》时,我事先强调了两点:一是欣赏主题歌那优美的旋律,二是感受男女主人公在生离死别时那伟大而无私的爱。在欣赏电影主题曲时,学生早已被那美妙的音乐所打动,跟着哼了起来。而在欣赏动画中男女主人公生离死别的场景时,大多数同学表情凝重,受主人公的感染,个别女生眼里还噙着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