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

第1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关键词:人文性 人文教育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41-02

现在,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个矛盾的心理:心里纠结就是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很优秀,但是思想行为很差,言行不一致;根本问题就是在课堂中是“为活动而活动,为开放而开放”“为教学而教学”。就是教师为追求考试分数而教学,向学生生硬灌输知识,没有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部分学生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应付考试。笔者认为是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已丧失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注和培养。

1 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的导向要突出人文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课程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定位在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并在教育教学分类目标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首要的目标,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内心精神世界的塑造是课程的核心,这反映了它作为人文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践,人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无法实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切实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品德》课程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来设计的,“我”,即学生自己,它反映了课程教育对象与主体的统一,突出了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可见,思想品德课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看,应该划归人文学科。

2 现代学生最缺失的和最需要的是人文教育

当今的青少年,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成长的一代;是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后成长的一代。这一代人聪明、能说会道、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父辈。但是,由于他们是在家庭“中心”的呵护下成长,在社会普遍重视科技教育、重视读书学习的强烈呼声中成长。无论是来自社会、家庭、还是学校的教育,往往是重智力而轻情感、重科技而轻人文、重目前而轻长远、重做事而轻做人、重功利而轻全面素质。他们不缺健壮的身体,丰富的知识、上网的能力。最缺少的是人文教育。

重视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跟踪留守孩子。后进生的工作常做常新,针对新时期后进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转化他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体现关心,爱护,处处表现出教师真诚的态度。从教育方式、教育语言、教育情感,让他们有依赖感,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加强品德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我们始终对学生的教育不放松,坚持不懈,用高尚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人文教育最起码是怎样做人的教育、即人格教育。没有人格,丢失人文,就不会有法制观念,学问越多、危害就越大。例如:当今的青少年普遍存在“四不”现象――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厉。不经意地流露出自私、自我,对他人缺少关心、关爱的情感;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道德缺失、和违法犯罪事件。如清华学生刘海洋为“实验”而冷酷地用硫酸伤熊;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在学生宿舍为打牌的矛盾而“冷静”地杀害四位同学;北大的学生安然为争女朋友疯狂地刺了同学八十多刀等恶性事件。所以,利用思想政治课在中学生、乃至大学生中加强人文教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真是刻不容缓,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3 改变教学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

首先,要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对话的过程,思想品德课必须充分利用这种“对话”,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老师重在点拨、引导,让学生大胆抒发,真情展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使课堂充满尊重与理解,处于倾诉与倾听、交流与沟通的和谐氛围之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体现教师的人文情怀。思想品德课区别于一般学科,它是一种价值之知、人事之知,充满了个性之美。教学需要因尊重而带来的激动和理智,需要个体自主的感知、体验和情感上的认同。因此教学需要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水平,让学生做他能够做的事;教学需要宽容,要允许学生失误与反复,思考与调整,引导学生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境界。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有时间,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课堂上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时间,给学生解疑的时间,同时还要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也要给学生留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和体验。

第三,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人文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上,即要有东西可合作、可探究。而合作探究的重点不是课本上现成的结论和观点,而是这些结论和观点形成的过程、它们对人自身的意义,以及我们如何地运用它们。因此我们必须以富有人文价值的生活事件或历史文化素材为背景,通过设计仿真的情境或引用真实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置身其中,通过主动思考、民主讨论、合作探究,感受道德的力量,接受熏陶,收获喜悦。教材中常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的引入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联系、想象,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另外一方面也能深化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第四,要建设开放的课堂,让学生的思想火花在碰撞中融汇燃烧。思想品德课程强调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帮助与指导,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获取,而不是灌输与说教,因此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开放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引导学生在思维交互中形成符合主流思想的倾向。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打破封闭性,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都富有开放性。在开放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智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对立统一关系,充分调动和利用课堂生成,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和智慧,并加以发挥和引导,充分运用学生自身的人文要素。同时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的小结阶段,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教学内容结构的简单展现,而应该是情感要素和人文思想的提升。在初中政治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制定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供学生选择学生选择目标的过程本身就是内在的、主动的、目标一旦选定,就会迫不急待到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只有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意的学习,并且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及情趣状态,积极地参与学习。

第五,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任何超越认知阶段和思想实际的做法,都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事与愿违。贴近生活,就是要贴近真实的、可触摸的生活,而不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充分挖掘出生活中的人性至善至美的东西,使教学充溢着人情美、人性美。贴近生活需要正视社会现实,而不是回避或歪曲,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在公共生活环境中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对待现实,促进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内化和外现,使人文火种在学生心中播种和成长。

第六,注重学生体验和自主思考能力。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与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初中政治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情境,把理解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现实的冲突中去感悟、选择。根据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去灵活地用于现实生活。我们也可以根据课本知识编一些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

第2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关键词:乡镇初中;语文教学;初中语文;观察与思考

G633.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前行,对学生进行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已经成为整个一线教师团队的共识。初中语文的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初中生的形式思维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将教学的重点尽可能的与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靠拢是急需进行的改革内容。但是在乡镇的教学环境中,这一改革要点的进行存在着一些问题。乡镇的经济限制和信息的限制导致乡镇一线教师对上述纲领的领悟出现模糊的现象,从而不能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把握重点要点,实现新课改的顺利进行。笔者将几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概括,同时结合当下最新的教学理论,在新课改的引导下进行更加深度的分析和概括,并针对乡镇课堂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乡镇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几点不足

1.教师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这些因素给教师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老师没有更多的能力充分思考如何教学才能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在课堂上,教师将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最大程度的平衡,却没有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进行平衡。

2.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理念,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任务的督促下,教师往往急于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盘托出,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想接受多少,能接受多少。更没有积极主动鼓励学生充分和自己的教学进行互动。这都是教师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要位置的表现。学生在没有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况下很容易掌握不了所学的内容,出现了即使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也不去问老师和同学的尴尬现象。这样的教学形式无疑是漏洞百出的。而新课改的要求就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3.教师受制于升学率,忽略了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升学是我国整个教育环境的重要标志,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关注点。乡镇中学肩上的担子在这个方面更为沉重。一方面没有充分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又承载了太多人的热切期盼。教师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不得不最大程度的为学生进行考试内容的传授以期学生能在升学的时候表现出优异的成绩。但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同时,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没有得到应该有的提升。教师如果想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要方方面面的为学生考虑,充分的考虑学生所思所想。同时进一步的走进学生的内心,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的桥梁。

二、提升乡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1.引入的艺术性

(1)提问式引入

教师可以在课前问同学们一些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举个例子,比如说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朱自清的《春》,教师可以问:“哪位同学能给老师描述一下春天的样子呢?”以此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再让同学们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就可以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同学们对课文更加深入的理解记忆,还可以活跃课堂上氛围,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2)关联式引入

再比如说,在W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其他教具为同学们展示各种云以及其他天气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将他们一一对应。这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学习科普性文章中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升教学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带领同学们做一些跟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学习《理想》这节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再让同学们将自己心中的理想写在一张纸上,再交给老师装到一个箱子中,最后由老师随机抽条,被抽到的学生要站在讲台前向其余同学分享自己的理想。这种课前游戏,不仅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经心理学研究证实,如果学习过程能够处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时,那么我们大脑的思维能力以及反应速度就会更高;反过来说,如果在一个不舒服的环境中去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大脑就受到压迫,学习认知能力就会变得迟钝。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为同学们创建一个舒适的上课环境,对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已经渐渐的进入到了我们的课堂当中去了。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而且还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古文时,老师可以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些不容易理解的句子运用多媒体制作成简单的动画,或者图片。在上课过程中需要的时候为同学们播放。这种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亲身经历,了解作者的内心,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4.及时点评,大方表扬

我曾经在一个视频中看过一位来自江苏的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一一《回忆我的母亲》。在他的课上,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这位教师一直在对同学们进行表扬,这使我赞叹不已。仔细思考之后,的确是这样。每个人都喜欢被赞赏,学生更不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对还是错,教师都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回答正确的可以提出表扬,如果回答的并不是太好,那就指引学生继续思考问题。

三、总结

"吾日三省吾身"是一个语文教师对于自身最基本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加以改进,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山高则以脚登之,河深则以船渡之。教师只有心怀学生、心系工作,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和幸福。

参考文献:

[1]石晶.汪清县乡镇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6.

[2]张梦倩.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学生提问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第3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一、写作与生活结合

1.写作从生活中来。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作文学以致用的好处。如给校报当小记者,描绘家乡的风景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需要作文。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团支部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加活动后进行写作,使他们觉得有话可说,认识到作文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来的,提高写作的兴趣。

2.写作到生活中去。当学生感到写作是自己的一种需要时,就成了作文的主人。在这时,要求他们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搜集写作的材料,使他们能按规定的要求从生活中选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有真切的感受,作文时就会从生活中汲取真情实感。

二、写作与读说听结合

1.写与读的结合。作文教学紧密联系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可有机渗透作文教学。具体地说,阅读教学不仅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在写作中则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当然,这种读写的结合要注意“对应”的规律,即阅读课中学到分析方法,写作中就用与之对应的表达方法。例如:

读:通过外表体会内心 写:通过外表表现内心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怎样体会思想感情 怎样表达思想感情

2.写与说的结合。学生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说应该作为写的先导。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口语交际环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每次作到先说后写,通过说促进写的发展。但说又不仅仅是为写服务。我遵循说、写统一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先说后写、先写后说、只说不写等各种形式的持续训练,使写促进说,两者统一发展。

3.写与听的结合。主要是进行“听话作文”。让学生每天从电视或互联网上听一段话,每周进行一次听话作文。可以根据听的内容,进行复述性的、联想性的、创造性的作文。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语言的材料,并通过写逐渐化为自己的书面语言,使吸收与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阶段性与过程性结合

阶段性是指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就应有不同的要求,达到不同的水平。过程性是指学生写作的全过程及写作能力形成的全过程方面的特征。两者的结合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作为作文训练全过程的要求。在明确这个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这个训练目标要体现学生的作文能力由初级到高级的形成过程。

2.具体的每个阶段的训练要求的达到也要经过一个过程。在教学中,具体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过程去进行写作训练: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个要求,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及如何达到这个要求,然后再让学生写作,写好后再分析对照有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加深认识,再进行写作,就是所谓的“二次作文”。

3.每篇作文的写作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写作、修改。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作文的全过程,从各个阶段的目标落实进行指导,而不是开始总讲、结束总评就可以代替的。

四、精讲与多练结合

精讲的两个渠道:一是在阅读课中,通过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潜移默化地学习一些写作知识;二是在作文指导课、讲评课中学习。系统地讲解一些写作知识,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精讲的基础上进行多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促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练习次数多。每周大作文,每两天一次小练笔。这些练习中,有的让学生自己决定所写的内容,有的根据阶段的训练要求,规定所写的内容及所用的方法。

2.练习形式多。大作文分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等;小练笔的形式则更多,有观察日记、活动日记、读书笔记、片断练习等。

第4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一、当前初中问题学生的特征

1.缺乏良好的养成习惯。问题学生往往没有时间观念,不按学校的作息时间办事,上课不是迟到就是旷课,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影响同学听课。晚上不按时就寝,玩手机或同学聊天到深夜,白天精神状态极差。行为举止不文明、不礼貌、满口脏话、自由散漫。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屡教不改。

2.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成绩普遍较差。大部分问题学生学习基础差,又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习兴趣不大。上课不遵守纪律,不是睡觉就是影响同学听课。不完成作业或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于抄袭作业。

3.缺乏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问题学生受知识水平的局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不强,分不清是非,同时,行为上缺乏自控力,当受到品行不端的人牵引和不良习气诱惑时,往往容易犯错误,吸烟酗酒,整夜上网甚至于打架斗殴。

二、当前初中问题学生的问题成因

1.学校教育的缺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到初中,老师们都集中精力抓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很少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和思想状况。在班上只抓苗子抓尖子,对问题孩子的问题得过且过,或不了了之,有时甚至姑息迁就。

2.家庭教育的失位。家长忙着外出务工挣钱,好多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孩子缺乏父母的教育和亲情的熏陶,自私任性,久而久之就成了问题孩子。爷爷奶奶对留守孩子,没有能力管教,只有纵容、迁就、娇惯。更有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或是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的爱,从而导致孩子问题越来越多。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至上的思潮误导孩子读书无用只要有钱就行;大量网吧消磨孩子的思想意志乃至身心健康;不良青少年的诱惑助长了孩子的恶习。

4.问题学生自身的因素。问题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力。

三、思想品德课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1.课前的情感引导。作为政治老师,育人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问题学生沟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大多是因为没人关注他,没人理解他,没人听取他的诉求。他们听惯了批评和讽刺,他们违纪也就是引起老师的关注。政治老师要善于结合教材中的知识与他们交流,真正让他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老师关心他爱护他,在思品课堂无论如何不能违纪,无论如何不能与老师为难。这样就能尽量将问题化解于萌芽之中。

2.导言的情感倾注。老师一走进课堂就要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烙上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印记。最后将赞许的目光投向坐在教室后排或边角上的问题学生,赞许的目光中包含着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最后老师根据课程内容,温故知新的环节中,检查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无论是否完成,老师都要面带笑容,对他满怀期待和信心,并补上一句:老师相信下次你能够做好!

3.课堂的赏识教育。课堂教学中要给问题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强化他们的优点,赞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激发他们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老师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要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做一个好学生的强烈愿望。不可否认,问题学生由于基础差,行为习惯也存在一些问题,往往受到歧视,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作为政治老师,我们有必要把更多的关爱洒向学生,在课堂上细心留意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并且放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赏识他们,重视他们,明白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可以说:我是优秀的,起码在思想品德课上是优秀的。

4.课后的情感交流。下课后,老师要与问题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老师走出教室前,要特意到过道走一圈,关注问题学生,或给一个会心的微笑,或给一个赞赏的眼神,或看一下他的笔记本,或亲切地问一句:“这节课听懂了吗?”尽量让问题孩子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支持他。课余时间遇到,还可以和他们讨论一些问题,尽量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的心里话都说给老师听。

第5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论文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开放式评价例谈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已经向我们描述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性,评价的开放性。其中评价的开放性,是指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本文拟就思想行政治课评价方法做一些探讨。

一、专题作业法

所谓专题作业,不是以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专题作业包括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用专题作业来培养、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美国己广泛采用。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专题作业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与空间。孩子们将他们调查、研究所得以报告、论文形式显示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探索、学习过程:收集资料、阅读、寻找信息、确立观点、组织文章……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在具有创新特点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培养。

1.操作方法:

A选题:学校列出专题作业菜单,学生凭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也可自己另立题目。学生一旦确立“课题”,便不许更改。

B调查研究:为时一个月,学校可提供一些资料,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询资料。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成立小组进行调查研究。

C书面总结:学生必须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文章形式可事先提供,作业要求。应视不同年级而有层次差异。

2.评价方法:

A学生能完成作业,一律得优。因为从决定题目,到阅读找寻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必须学着思考、筛选教育教学论文,组织研究材料……能完成者便已达到要求。

B可请评委对专题作业一一评价,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

C建立激励机制。组织优秀专题作业在板报、班刊、校刊上发表,集体评议。

二、观察法

对学生行为日常观察所得信息的效用和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进:第一,对于一些重要学习结果的集中观察;第二,系统地记载观察结果。

根据观察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可将观察分为一般观察和集中观察两类。

A一般观察:这种观察将学生的成就和进步记录在包括整个班级成员名单的表格上。表格可以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也可以贴在教室里的墙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考评的内容论文怎么写。当一周结束后,可将观察表格裁剪下来,归入学生个人档案。最便利的方法是运用粘贴纸记录观察结果,一段时期后将其粘贴于学生的个人档案。

B集中观察:这种观察集中于学生行为和结果的一些特别方面或集中于一组特别的学生,观察时让学生集中于一些特别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在活动中观察学生分析问题、指出疑问的技能、说话和倾听表现的交流沟通技能。教师也可以采取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系统地观察五到六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据此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概念。

三、品德自评、互评法

思想品德自评以评价者自身的思想品德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是思想品德评价的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形式,是一种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自评中学生要认真按照评价标准,条条对照,哪些项目达到要求,哪些项目没达到要求,哪些项目还有欠缺。自评能使自己的主观因素起变化,能使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使其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并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与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道德行为。因此自评是学生反思的过程,可以内化自己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动机;也是不断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自我评价的程序:按照思想品德项目规定的标准,全面地衡量自己,哪些项目优,哪些项目中,哪些项目差;按照思想品德评价标准,逐项划等级或打分;总结经验,对没有达到思想品德要求,还有欠缺的项目进行反思,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一个全面认识,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实现自我矫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互评是在思想品德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者之间互为评价主体及客体进行的价值判断。包括小组互评:一般由前后座四人为一组,开展互相评价。首先对每个人进行评定,由被评者简略地汇报一下组评和自评情况。其次组长评出本组获优同学,总结本组表现突出、进步最快的情况。然后是班级互评,先由组长汇报,把每个人被评议后的等级向全班同学公布,并介绍好与差的典型事例。班级评议是在个人与小组评的基础上教育教学论文,全班同学共同评议,要评出表现突出的同学,评出进步最快的同学。最后小结,一般由班主任总结,指出评价活动的优缺点,表扬好同学、进步同学,指出班级好的及差的方面,鼓励同学努力向上,人人争取更大进步。通过互相评价达到及时反馈调节,良好行为及时巩固,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矫正。组长汇报、群评谈体会的过程,也就是班集体正确舆论形成过程。这个过程能促使班集体积极向上,富有朝气,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互相评价使学生对各自的优缺点、各自在群体中的位置有一个全面了解,使同学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好风气得以形成。通过互相评价,促使大家团结一致,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共同提高,并进而切实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还很多,总之开放式评价方式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态度、个性化的独特表现的自然观察,而不单是通过书面材料来判定学生的一切;它更强调学习过程的评论,而不单是评分;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两者之间、它更强调质性评价。

第6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一、“构建和谐关系”不等于“混淆身份概念”,教师应当对角色定位具有科学认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氛围与环境的和谐,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促进作用。许多语文教师在这一点上的做法是较为恰当的,但是也不排除部分教师在这一要求的落实上走进了误区。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所谓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嘻嘻哈哈,看似没有了师道尊严的束缚,实际上整个教学活动乱糟糟的,教学活动表面看起来气氛较为活跃,实际上教学成效并不明显。在这一点上,这些教师没有能够科学领悟教学改革要求的实质,和谐关系应当建立在师生良性互动的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对学生开展引导启发,让学生乐于参加互动交流活动,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传授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教学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评价学生,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这才是和谐关系的本质。

二、“运用信息手段”不等于“忽视人的作用”,教师应当对手段运用进行准确定位

信息化教学手段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节成功的初中语文课离不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帮助,但是实际上部分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过于迷信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使用的次数过多过滥,运用时也不加选择,自主设计制作的课件比例偏低,直接运用成品教学课件的比例过大,导致教学活动与实际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出现了电脑指挥人脑的现象,忽略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与主体地位。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最为主要的方面应当是人的因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只是一种辅助与促进的手段,是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活动开展;在使用中,教师一定不能本末倒置,在教学手段的运用频率上要适当控制,不能出现过于频繁的现象。同时,一定要多自主设计制作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需要穿插使用,不能使用成品课件贯穿始终,将思维固定于设计好的流程之中,而应让师生互动成为教学有效开展的主动力。

三、“开展探究学习”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教师应当对模式创新具有统筹能力

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要求也在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得到了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是抓住了实质,使其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深入思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只是抓住了探究模式教学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将探究题出示以后,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合作学习;在学生遇到难点问题的时候,教师也没有及时介入,完全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去突破,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旁观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入性也存在不足,难以完全实现学习目标。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重难点点拨有机结合起来,在出示探究题之后,除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之外,还要在小组之间开展巡视活动,及时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进展程度,对于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一定要进行思维方式上面的点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深入的方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以此来保障自主探究教学成效的提高。

四、“拓展教学空间”不等于“活动娱乐倾向”,应当具有明确导向

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立体性,许多教师将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空间作为重要的途径,以配合课堂教学成效的深化,但是部分教师在这一环节的组织中,没有能够将促进课堂教学成效提升以及与教学活动配合这方面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导致活动出现娱乐化的倾向,如知识竞赛与教学进度不一致,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学生的课外娱乐活动等,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重视。教师在拓展教学空间方面,应当始终坚持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如组织语文知识竞赛应当着眼于学生容易出错或者混淆的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要选取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活动,兴趣小组也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地建立,全力提升教学成效。

第7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 人文精神 培育

人文教育是教授人文知识,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教育。在我国的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培育,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标准。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

国家颁布实施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项政策指出在广大学校实行全面化的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及亲身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不能缺少科学教育及人文教育这两方面。只有加强了科学教育,才能使得学生知识及智慧得到发展;也只有强化了人文教育,学生的人格素养及其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提高[1]。

(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这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只有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措施

(一)立足于教材知识点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须立足教材知识点,深层挖掘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当中的内涵,寻找教材当中的德育元素,使得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并且需要对教学的设计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之时加强对教材中含有人文精神知识的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内外知识点之间的延伸,设计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初中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2]。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初中思想政治七年级上册的“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这节课时,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授教材知识点之外,还应使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如选择几位学生畅谈自己的特点及理想等,这样既可以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又可以使得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综合运用多媒体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渐应用到广大学校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使得人文精神的培育顺利进行。例如在讲解“的生活态度”这节课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励志类型的短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深入体会生活态度对人生历程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3]。

(三)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由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联系当前社会当中的人文背景,并将其引入教学中,使得学生学会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当中的知识点,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实现教材知识点、社会发展需求及人文精神培育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看待社会中的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教材知识点,综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发扬.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6):89.

第8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20-02

初中语文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作为中心的,黑板加粉笔则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学生在整个语文课堂上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与倾听者。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改变学生被当成灌输对象的状况,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教学课堂,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多种感官刺激,对于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利用也出现一些误区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的进一步增强,甚至有时会影响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扬长避短,让其真正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更多积极的作用,为学生开辟出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1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优势

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材内容有不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很多缺乏类似生活经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很难做到真正透彻地理解。虽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费尽心思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很难做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一些声情并茂的图文展示,把原本较为遥远的语文知识拉近到学生眼前,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大大增强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并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在传统模式下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就大大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信息来源,这显然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为高效。

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开放且活跃的语文课程体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也应该面向社会和世界,更要面向未来。这说明语文课程具备开放且活跃的特性。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之下,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完全可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材与课堂,而是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社会与网络世界当中去,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处处皆语文的感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大语文的教学氛围,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表达与实践能力。

2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虽然说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势多多,但是并不意味着多媒体教学是完美的。事实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有一些误区和问题,导致整体现状不容乐观。

多媒体过度应用 在一些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多媒体手段,把图像与声音当作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全部内容,反而把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语言文字大大忽略了,从而疏忽了学生的传统文本阅读习惯。由于对多媒体的过度解读与应用,让初中语文教学成为喧宾夺主的课堂,反而会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只是片面地用图像与画面来吸引学生进行学习,却放弃了语文教学重点,而且没有进行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且细致的解析,使之变成一种抽象的活动。这并不利于学生很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并严重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教学流程过于程序化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本应是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氛围与变化情况来进行及时的调整。但是,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加生动性的同时,由于过度重视教学流程,反而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陷入机械化与程序化,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能力被压抑,而且片面重视人机对话,忽略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整体的教学效果不显著。

3 让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迈上新台阶

适度使用多媒体,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教学内容来使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现在,在多种教学策略中较为重要且有效的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跟上时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说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尤其是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不是盲目、过度使用。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地位与作用,有效控制多媒体教学进度与频度,努力实现语文课堂上教师、媒体、学生三者的互动,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多媒体教学氛围。

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而是应该把现代技术与传统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其综合教学效应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候,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技术与传统方式的有机结合问题,尽可能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能够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起来,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为形象与具体,可以借助于多种图形与视频等为学生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增加语文教学的信息量,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整个语文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教师还应该重视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进步,让现代与传统两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出综合的教学效应。

根据语文学科的具体特征来设计出好的多媒体教学方案 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语文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充分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语文教材内容,并立足于不同的教学目标,精心制订多媒体教学方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统一,真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回归到语文学习的本真状态之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换句话说,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做好“编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学方案,让计算机成为教师的教学参谋,选择并使用最佳的教学媒体手段,从而让初中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师、电脑教师的联袂作用下,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忠志.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4).

第9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范文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形象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有了丰富的形象思维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的表象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就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1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采用以下方法:

1.1 运用挂图和插图。挂图和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画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学生没见过赵州桥、卢沟桥,不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那些各具形态的石刻狮子。这时可出示挂图,化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1.2 配乐朗诵。如学习《海燕》一课,可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想象在乌云与大海间海燕高傲飞翔的姿态,领略海燕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英勇气概。在学生闭眼倾听配乐朗诵时,脑海中一定会出现很多生动的画面,这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1.3 利用课件。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学生因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所以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想象黄河那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并播放歌曲《黄河颂》,这样视听结合,在学生脑海中便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此时,诗人那种把黄河视为母亲的情感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都是因为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因此,适时、适度地利用电教手段,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利的。

2 注重发散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发散思维从本质上讲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多元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

例如,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2.1 你认为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2 如果你是仲永的老师,你想对仲永、方父、乡邻分别说些什么?

2.3 你是否像仲永一样天资聪慧?我们该怎样对待后天的学习呢?

这样的发散性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造成仲永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这类发散性问题,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应是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创和尽可能是没有遗漏的设想。学生的回答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设,虽然这些思维结果未必尽善尽美,却能显示出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 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性强的作品,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练习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办法。如学习《那树》后可写《当最后一棵树倒下时》,学《孔乙己》后可写《孔乙己临终的独白》。当然,写这一类文章,必须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同时,在训练的最初阶段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想像力是丰富的。学生们在作文中变换人称、虚拟人物,有的虚拟说书人作为故事叙述人,有的以原文中的两个人物交替作为叙述人,笔法灵活,跌宕有致,内容充实,人物的个性也在细节描绘中突显出来。所以,我们认为结合课文的命题作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想像的良好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创造想像的产生有赖于原型启发、积极思维、灵感诸条件,而产生作文命题的原课文就成了学生把旧表象转化为新形象的有启发作用的原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就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