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门诊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高血压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故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同时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显得十分必要。
1高血压诊断标准
以《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为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病源特点
根据本单位工作性质的不同,高血压病患者主要在门诊日常工作中及年度体检中发现,中年男性居多。发病的主要原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压力过重,超重及肥胖,吸烟、饮酒等。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正确监测血压
告知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做到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并做好记录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作为调整用药的参考依据。最好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或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所用的血压计应定期按标准化方案检测其性能及准确性。定期行24h动态血压的监测,作为自测血压的补充。
转贴于 3.2合理膳食
高血压病患者应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为主。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推广使用“限盐勺”。还要当心隐藏在调味品、腌制品、方便快餐食品、熟肉制品中的盐。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1g为宜。多吃土豆、茄子、海带等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3适当运动
适量运动可提高心血管系统性能,使血管的舒缩运动趋向正常化。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运动需坚持三、五、七原则,也就是3km、30min以上,每周5次左右,达到中等量运动。中等量运动是指运动中心率达到(170-年龄)次/min。同时,需了解勿过量或太强、太弱等注意事项,和生病、不舒服、饥饿时不宜活动的原则。
3.4解除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病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社会上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加快,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心理状态易产生不平衡,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要激动。努力做到内外环境平衡、心理平衡、动静平衡、营养平衡,才能真正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3.5戒烟限酒
烟叶中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过度饮酒时,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反应的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升高,少量饮酒是否有益尚无定论。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ml(约1两白酒),女性应不超过20ml。
关键词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依从性
多年来在门诊治疗和随访高血压病患者,发现有很多患者缺乏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认识,对长期服用降压药存在心理抵抗,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对在门诊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并观察其干预后的效果,发现可增强患者服用降压药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治疗达标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6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诊断标准[1],排除严重心脑肾合并症、糖尿病等。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岁。
方法:两组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依照《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所涉及的内容逐项询问,体检并仔细填写,同时填写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每个月随访1次共6个月。对照组根据病情指导服用相关降压药,不制定血压控制目标,不提供强化健康教育。观察组指导患者服用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并制定血压控制目标:收缩压(SBP)≤130mmHg舒张压(DBP)≤85mmHg。具体内容包括:①饮食及生活习惯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要
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比较: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30例合理饮食23例(76.6%),坚持运动21例(70.0%),按时服药25例(83.3%),坚持门诊测血压24例(80.0%),血压达标26例(86.6%);对照组30例合理饮食13例(43.3%),坚持运动9例(30.0%),按时服药12例(40.0%),坚持门诊测血压11例(36.6%),血压达标11例(36.6%)。以上数据说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讨论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SBP下降10~20mmHg或DBP下降5~6mmHg,3~5年脑卒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2]。高血压病患者短期内多不会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所以临床治疗不被重视。具体表现:①无效降压,一些患者天天坚持服药,但忽略了复查血压,随访发现血压没有控制,无论是SBP还是DBP都高于正常值。②不会正确复查血压,很多患者在服药后1~2小时来医院复查血压,此时是降压药发挥降压效果的时段,所以监测到的血压多数正常或略偏低,要判断该药降压效果能否持续到下次服药前,要选择在服下次降压药前监测血压。向患者讲明每日服药次数是由药物半衰期决定的。③存在长期服用降压药的心里抵抗,高血压病患者原则上应终身服药,但经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撤药后无反弹者,可在监测的情况下减药或停药,如血压有回升要及时恢复用药。④不愿联合用药,单药治疗只干预一种升压机理,联合用药,可以干预多钟升压机理。有报道显示,单药治疗只能使40%~50%患者血压达标,联合用药可使患者有效率提高到75%~90%。⑤忽略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健康教育可以消除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提高降压药的治疗效果。
由于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患者治疗依从性十分重要[2]。本观察结果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强化健康教育,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相关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使患者自觉改变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效控制血压达标。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规范化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合理膳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可保持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对长期药物治疗的心里抵抗,提高了治疗达标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控制率
[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57-02
An analysis of control state of blood pressure for clinic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ANG Chunyi1, WANG Qiuyue2
(1.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east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 2.Department of Endoc Rinology, 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aimed to find out the control state of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blood pressure of 89 clinic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as measured stochastically.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blood pressure of 64.04%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values and that of 21.35% patients was within the normal blood pressure range, but with a higher value. The blood pressure of only 14.61% patients was controlled be within the normal values. Conclusion: The key to the increase in the control rate of hypertension is to broaden patients health protection knowledge, to monitor intensively blood pressure, and to us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 Hypertension;Health education; Control rate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对生命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1]。研究表明,高血压对患者生命的威胁主要来自其心、脑、肾的严重并发症,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直接与所患高血压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密切相关。假如能够有效控制并保持血压稳定在理想范围内,虽然高血压病的“病根”没有消除,但患者仍然可以“带病”保持健康,活到高龄。反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病,可能早早就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对生命与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努力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对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89例高血压患者随测血压监测,以了解院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
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10月~2005年3月,门诊已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9例,男73例,女16例,平均(66.7±14.5)岁。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血压测量方法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
1.2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为门诊随机就诊患者。休息5 min后,采用台式汞柱血压计测量坐位上臂血压,连续测3次血压,取平均值为基础血压,并询问服药史。
2结果
89例患者中,随测血压有57(64.04%)高于正常,19例(21.35%)为正常高值,13例(14.61%),为正常血压,见表1。89例患者中,有64例(71.91%)不规律治疗,7例(7.87%)坚持口服降压药物,18例(20.22%)从未服用过降压药物,见表2。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已被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20.22%从未接受过治疗;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1.91%存在不规范治疗、不规范用药等情况,只有7.87%的患者坚持规范用药。有64.04%的患者血压仍高于正常,只有14.61%的患者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出现上述结果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治疗需要长期服药,许多患者不能坚持,在血压控制平稳后擅自将药物减量或停药,影响治疗效果;也有一部分患者在门诊治疗一直未能有效,因无自觉症状,药物亦不作更改。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所有高血压患者共同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防治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健康教育,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长期高血压的危害。
通过宣教使人们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控制体重、坚持运动、限制摄盐、控制饮酒和进行正规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等,可以防治高血压。针对患者长期服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医生应该注意告诉患者,高血压本身对心、脑、肾及血管等有直接的损坏作用,降压药通过降低血压可以消除这种危害,对心、脑、肾和血管是有保护作用的。对大多数药物而言,其保护作用大于副作用。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正规服药,是防治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最好方法[4]。
高血压的防治要规范化。高血压的变化具有时间节律性。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模式:早晨血压迅速升高到高峰水平,白天保持在高水平,傍晚下降,在睡眠期降至最低水平[5-8]。因此,防治高血压的药物选择和服药时间,应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确定,这样才能达到理想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因此,只有全社会共同重视高血压防治工作,通过健康教育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改变患者遵医行为,使其遵从医嘱与治疗方案、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高危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其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水平[6-8],才能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预防病程变化及靶器官的损害。
[参考文献]
[1]胡春松,胡大一.高血压治疗原则的进展及我国高血压治疗策略的特点与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7(4):380-382.
[2]李莉.高血压治疗:从临床指南到临床实践[J].中国临床医生,2007,35(3):67-71.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12):1060-1640.
[4]王瑜.高血压控制率低下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3):9.
[5]胡大一.2007年ESH/ESC高血压治疗指南--联合治疗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策略[J].临床荟萃, 2007,22(23):1673-1674.
[6]王建骏,朱理敏,王丽芬.健康教育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高血压控制率[J].实用全科医学,2008,6(6): 607-609.
[7]高玉慧,张丽莉.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18.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综合干预 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12-02
高血压主要是指在静息的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出现增高的现象,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动脉压升高,同时还伴有肾脏、血管、心脏等器官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改变,由此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疾病,需要承受较大痛苦,并严重影响到其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高血压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原因主要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等,需要及时治疗。现在选取我社区门诊接诊的高血压患者,对其实行社区综合干预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门诊在2009年9月-2011年10月间接诊的82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48例,年龄在43-67岁,平均年龄为53.1岁,女性34例,年龄在4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表现为头痛、眩晕等,排除存在严重心、肾、肝障碍患者。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为患者社区患者建立起健康档案,促进患者与社区的教育骨干保持长久联系,对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血压监测及其他诊疗情况进行记录,做好对患者的定期随访及健康知识指导工作。其次,向患者发放高血压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以普及患者的高血压疾病知识,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限盐烹饪大赛等,并鼓励患者家庭实行自测血压,以使患者了解血压的正常值,并了解血压的检测方法,以促使患者调整饮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社区健康教育人员还要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以减少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同时要指导患者按时用药,不能够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干预方法治疗,健康教育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降压药物治疗,对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3 疗效标准。通过一年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头痛、眩晕明显缓解,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好转: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头痛、眩晕有所缓解,收缩压下降大于30mmHg。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病情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t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社区综合干预治疗,其病情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有较大帮助。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通过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难以实现康复,而采取社区综合性干预健康治疗的效果则较为显著。导致高血压疾病出现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肥胖、高盐饮食等,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对于相关疾病知识了解较少,从而无法对生活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避免。由此可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就在于促进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以减少危险因素对其病情的影响。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综合干预方法进行治疗,为患者建立起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及血压监测情况,同时为患者实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措施,以调整患者的日常饮食,并促进患者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从而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促进自身疾病的逐步康复,并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仅采用一般的干预治疗措施,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实行社区综合干预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应当在社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春兰.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9,14(08):65-66
[2]刘映芳.社区健康教育在防治高血压病中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87(03):54-55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教育;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48-02
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及眼底并发症。因而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3]。烟墩街道居民大多数属回迁户,从农民一跃成为市民,生活富裕了,生活习惯改变了,但人们对健康缺乏关注,健康知识匮乏,以至各种富贵病纷至沓来,尤其是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对老年人健康教育意义非同小可。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让高血压病人充分了解病因,并发症及康复保健重要性。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356例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1 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356例。见下表:
符合1999年世卫组织高血压判定标准,即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
2.1.1 高血压定义、分期、主要并发症及危害性。有关高血压相关知识将直接影响高血压的防治效果[4]。
2.1.2如何自测高血压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保持安静,每测三遍取平均值为本次测血压值。需要时,定、定部位、定血压计。
2.2 药物指导
向高血压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服用方法和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给患者制定服药时间表,部分患者因血压正常而停药,血压升高又加量,导致血压反复波动,须遵医嘱坚持服药。少数患者测量血压前停服药物,以至血压高出正常。正确的认识是无论什么时候测量血压,仍按平常服药,以达到检测药效的目的。通常降压药是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大,经一段时间治疗,再根据药物效果调整剂量以维持疗效。
2.3 鼓励运动
运动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5]。运动要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生活习惯和体能状况而定。提倡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不要做剧烈运动;运动要适宜如散步、气功、骑车等有氧运动;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在清晨活动,因清晨起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粘稠度高是心血管意外好发时间。适宜在下午4-6点活动。
2.4 保持心理平衡
2.4.1 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向患者说明:坚持长期合理有效治疗,完全可以控制血压,稳定病情,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增强遵医服药行为,主动定期检查。
2.4.2 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创造放松的心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避免刺激和烦躁紧张,从而有益于血压稳定。
2.5 倡导合理饮食
定时定量,少食甜食、油腻、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食新鲜蔬菜瓜果杂粮高钙食物,吃低盐膳食,建议每人每天供盐不超过6g。
2.6 戒烟限酒劳逸结合,保证合理休息和充分睡眠。每天至少睡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而合理的安排午睡时间认识到烟酒对人体的危害,自觉戒烟限酒。
2.7 减重 二便指导 对超重和肥胖者要求逐步减轻体重。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大便秘结时应避免憋气使劲,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缓泻剂等,排便时下蹲和起立时勿过猛过快。
3 健康教育形式
3.1 面对面口头教育
3.1.1 患者就诊治疗或主动来门诊测血压时,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服药方法等。
3.1.2 利用家访入户调查时,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口头宣教或发放宣教材料,对高血压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
3.1.3 定期随访时,检测血压是否正常,询问服药情况及给于生活方式指导等。
3.2 成立高血压病人俱乐部 公布活动方案,制定每期活动主题,通过短信形式通知患者,让患者自觉参与。先由专家授课、答疑,再进行相互交流。
3.3 每月在社区授课一次,选择在病人相对集中小区进行。每次90min并免费发放定量盐勺、定量油勺、以及《高血压防治手册》,以提高授课效果。对文化程度不高的高血压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不宜太多。应因人施教,因病施教,便于理解和接受。
3.4 随机性教育 社区医务工作者工作在社区,是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频繁与居民接触,随时交流,可以针对特定个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知识及保健知识,回答患者的提问。是适应性很强的教育形式。
3.5 文字电教教育 通过黑板报、播放VCD、听录音,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资料指导患者有关疾病知识,同时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
4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初步了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防治方法,人数明显提高;血压降至正常人数增加61.6%,有21例血压有所下降是由于伴发高血脂等并发症、7例无效的患者由于遵医行为不良或并发肾病、家族遗传性高血压、血管狭窄等引起的;严格遵守医嘱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患者参加运动的积极性提高,能主动参与步行、慢跑、太极拳、体操等各项康复活动。大吃大喝现象减少,戒烟限酒、低盐饮食的人明显增多。见下表
5 体会
5.1 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形式应多种多样,灵活运用。切不可学生式课堂教育。
5.2 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结合实际,不能理论化的课本教育。
5.3 教育目的应明确: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认识到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重要性。高血压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不能在健康教育时搭车买药或转诊病人,从中牟利,失去健康教育的意义
5.4 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通过健康教育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紧张焦虑,而是提高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遵医行为,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或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56.
[2]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n] 第11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56
[3] 张红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73-74.
[4] 钱岳晟,张凤茹,王敏敏等 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15):477.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 依从行为
高血压病(EH)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存在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伴有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以使患者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参与治疗,从而延缓并发症发展,提高生活质量[1]。为此,本研究对确诊为高血压9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其对患者依从行为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2]患者90例,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43~74岁,平均58.47±13.0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2例,初中及高中51例,大学及以上17例。单纯收缩压增高23例,单纯舒张压增高8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59例。所有患者均愿意参与研究,意识清楚,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剔除伴有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严重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等患者。随机将9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说教式健康教育,即患者就诊期间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以门诊随机健康教育为主,患者有任何疑问时可随时向医务人员咨询。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强化式健康教育,即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知识讲座,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相关知识讲授,由具有一定资历的专业医生担任授课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讲解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饮食调护、运动干预、药物治疗、睡眠干预、血压监测的重要性,课后进行相关提问、考核,同时印发健康教育小册子,人手一份,便于患者学习掌握。讲座时间以30分钟为宜,内容通俗易懂,精简,容易接受。授课老师可采用个别辅导或电话随访的方式检查患者对讲座内容的掌握程度,不断强化高血压相关知识;第二部分患者沟通会,安排一位依从性好、血压控制较好的患者进行自我保养、自我调理的相关经验介绍,让患者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互相鼓励,提高依从性,课后再利用30分钟时间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两组均在实施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调查,患者进行电话、门诊、入户随访3种方式。
评价标准: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基本知识、遵医嘱准时服药、不滥用降压药物、严格控制饮食、不抽烟不喝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平和、自我监测血压、按时复查共9项。能够执行8项及以上者为依从行为优秀;执行5~7项者为依从行为良好;执行4项及以下者为依从行为差。3个月后进行相关评定。
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结 果
两组治疗依从行为比较:研究组依从行为优秀率为71.11%,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59,P
两组各项行为改变比较:研究组高血压患者在服药、饮食、运动、心理及病情监测方面均比对照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3个月后,研究组血压控制率为80.00%,对照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67,P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患,由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位于所有疾病死亡率首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患者对医生诊治计划的依从行为对疾病转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全球范围的高血压患者依从行为不甚理想,查阅文献显示,美国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为53%,控制率为35%[3]。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仅为8.1%[4]。归其原因主要为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药物不良反应、缺乏必需的家庭社会支持、对高血压危险性认识不足、疗效速度慢等,使患者战胜疾病信心不足,没有积极的信念效能,出现态度、饮食、运动、吸烟、服药治疗不依从的行为,缺乏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脑出血、脑卒中、动脉硬化等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5,6]。可见非常有必要开展高血压患
者依从行为的研究,通过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肥胖、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做到长期坚持合理服药,积极参与适量运动,清淡健康饮食,不吸烟、酗酒,以积极的态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文献已证明[7],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30%,降低医疗费用,延长患者的寿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可见,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从行为上遵循医生的诊疗计划,提高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病的危害。
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式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行为具有明显效果,本组依从行为优秀率为71.11%,明显高于说教式健康教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杨静,王敏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护理指导效果分析[J].甘肃中医,2009,22(5):46.
2 叶江洪,杨进东.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3,20(4):19.
3 Lahdenper TS,Wright CC,Kyng's HA.Devel opment of a scale to assess the compliance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3,4O(7):677-684.
4 李勇,范维琥.在更大范围内更加严格控制血压[J].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2003,30(4):205-207.
5 王绍锋,廖晓春,余晓波,等.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239-3240.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力改善,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逐年增高,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对某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相关病情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并做如下报告: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了某社区治疗的120例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2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组120例患者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为35-87岁,其中平均年龄为57.2岁,有30例患者超过65岁;其中有44例在二级甲等或者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门诊治疗,61例患者在社区门诊进行治疗,15例患者以其他方法或者自行购药治疗。糖尿病组中112例患者中,男57例,女55例,其中16例40-49岁,46例50-59岁,42例60-69岁,8例70-79岁。
1.2方法
对该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医生对这些慢性疾病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定期随访,对其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进行监测,同时对患者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变化予以记录、分析评价,从而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基本资料。
健康教育以及行为干预。针对社区内的健康人群,每年举行两次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宣传周活动,宣传内容通常包括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心电图检查,知识宣传,专家咨询,分发资料等;三个月举办一次关于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防治讲座。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组慢性疾病患者,采取定期电话随访或上门服务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全面指导患者对疾病的防治。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处方:膳食搭配、总热量膳食结构、烹调方法、每日的就餐次数和时间等。重点突出对患者的量化、个体化指导。为患者提供运动处方:运动时间、运动消耗量、运动强度、具体的运动方法以及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等。科学的指导患者对能量检测仪的使用,使患者能够随时的监测饮食和运动,保证患者摄入的热量可以和运动消耗的能量达到平衡,对于肥胖患者则要保持负平衡。对于饮食、行为干预结果不满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选择适当的药物予以治疗,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密切观察,当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则适当的降低药物的使用量,逐渐减量维持。
2、结果
经过对该社区健康人群采取健康教育干预,社区内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降低,干预前后的体检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健康人群教育干预后的主要慢性疾病患病率情况(%)
时期 心电图
异常 高血压 高血
脂症 糖尿病 空腹血糖高或糖耐量异常
干预前 33.1 35.7 30.4 12.7 9.6
干预后 3.02 3.19 26.7 10.1 7.2
P值
健康教育干预后该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控制的达标率平均值已经超过了80%。高血压控制达到90%,糖尿病为78%,糖耐量异常为81%。干预后慢性疾病患者的行为变化状况如表二所示。
表二 干预前后慢性病患者的行为变化情况(%)
时期 低盐
饮食 适量
运动 酗酒 吸烟 规范
服药 定期
复查
干预前 12.9 18.4 12.8 37.7 40.9 20.7
干预后 55.3 89.8 3.4 14.1 88.9 78.8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疾病,该病症的发生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多而逐渐上升,高血压患者容易并发脑卒、冠心病等严重疾病,临床实践表明,合理的降压治疗对减少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有着良好的效果。可见对社区患者的服药定制一套完善合理的降压用药方案,对于增强降压疗效,改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和改善是非常重要的。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通常会带给患者、家庭负担较为沉重。为了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社区医生通过健康教育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仔细全面的健康教育,并在教育之后对患者的血糖、体重以及血压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当前,以慢性疾病患者为中心,对患者整个家庭进行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解决由不当的生活方式引起慢性疾病的有效措施。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以整个社区为单位,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采取全面的、综合性强的健康教育,从而使每一个患者能够用掌握较大的、实用的健康知识,并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予以干预,最大程度的改善生活方式,并对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和治疗,促进患者的管理率、控制率以及服药率的提高,预防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从本社区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指标以及体重控制均有着明显的效果,患者家属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和促进,使患者的参与系统的依从性得以提高。
由此可见,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糖尿病患着等慢性疾病的控制有着非常中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推进社区健康教育干预以及社区化的慢性疾病管理,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看文献
[1] 钱伟峰.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易感因素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1).
[2] 宋梅芳.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33).
椒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椒金山街道辖区内的椒北社区居民委、椒中社区居民委、矿北社区居民委和金泉社区居民委,面积3.28平方公里,辖区内户籍人口23104人、户数8877户。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835人,占总人口的20.9%;
中心目前处于创优过渡阶段。中心位于椒房街18-1号,建筑面积达1056平米。流动人口数1780人,低保人口数189人。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卫技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61.54%;全科医生6名,全科护士6人;临床医生数的8 人,护士数6人。2011年中心全年门诊量12500人次,平均日门诊量34.7人次。
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
(一)中心建有全科服务团队支,每支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师组成。以辖区内各居民委作为落脚点和辐射点,通过“中心-居民委-家庭”三站式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康复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居委开设简易诊疗及中医、康复适宜技术等服务。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及执行情况:门诊自开展签约服务以来,开具门诊转诊单转往二、三级医院23人。病房2011年自二、三级医院转入138名病员。
中心自XX年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2011年起全面实施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11年底,共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8400户、2071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专项档案4835人,残疾人专项档案61人。为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通过对已建档居民中进行干预的慢性病病人(包括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糖尿病强化管理和常规管理)、传染病病人以及提供服务的家庭病床病人和残疾人等的专项管理,及时更新他们的健康信息,真正做到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
中心大力开展弱势人群服务,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与辖区内4835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保健服务体系,每季度由团队公共卫生医生上门为老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根据市、区卫生局和残联要求,做好“残疾人送康复服务”工作。全科团队与辖区内11名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体系,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为残疾人进行一次康复指导、提供健康教育等服务;为解决社区内独居、行动不便等老年人的看病难问题,中心在卫生服务站开设简易门诊,提供代配送药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慈善帮困助医活动,做好结核病人减免治疗及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工作。我们的服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慢性病监测和管理方面: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防治,实行社区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和糖尿病常规和强化管理。
1.高血压方面:辖区区内共有高血压病人1211人,管理数为478人,管理率39.47%,一级管理数为242人,管理率24.82%,二级管理数129人,管理率100%,三级管理数107人,管理率100%;门诊首诊测血压680人次。其中: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人数520人,发病率为16.67%。危险因素调查641人;
2.糖尿病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本中心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辖区内共有糖尿病病人468人,管理数为375人,管理率80.12%,常规管理数297人,管理率76.15%,强化管理数78人,管理率100%。糖尿病筛查人数2578人,60岁以上2228人;中心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缓解糖尿病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3.精神病人方面:将辖区内61名精神病人纳入社区管理,为23名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病情相对稳定的精神病人;对出现病情变化、反复者,及时联系住院治疗;定期下社区康复中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
(三)健康教育方面:2011年我们尤其重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以此带动社区慢病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医疗救助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采取完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措施落实,搞好健康教育队伍健设,增加经费投入等多项综合措施,使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形成有人才、有场所、有人气、有效果等“四有”局面。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年来,共开展22场次健康教育讲座,和卫生主题宣传活动,参加居民数千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360余份,宣传材料1360余份,解答疑问560例,心理咨询639人,测血压804人,测血糖52人,心电图346人,共计收回健康问卷1130余份,使用宣传板20余块,黑板报4期。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培训29场次,参加人数537人。健康教育累计免费体检(测血糖、血压)21942人;累计测心电图1126人;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9266份,1670元;累计宣传材料挂历4465份,8641元;累计健康教育板块25块,625份;累计健康小礼品700份,14000元;累计健康教育投入总资金约47815余元。
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2次,从而使广大居民从中受益,有效地保证了健康教育有效和可持续性的开展。我们根据每个社区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健康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如根据椒中社区居民委困难户、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多等“五多”状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为主;形式以各社居委为平台开展健康讲座或义诊咨询为主;指导用药以价廉、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为主;同时结合开展免费查血糖、体检和节日送温暖等活动,使居民看到参加健康教育的好处,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其结果一些居民主动争先恐后来建立健康档案。如通过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可以使辖区内的老年人慢病和残疾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得到了实惠。中心主任亲自抓健康教育,经常全程参与或做主讲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我中心真正做到了每次健康教育要有计划、通知、签到、讲稿或相关材料、图片和总结等五个方面资料。
(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录入和纸式档案信息书写情况方面:为了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做好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现将我们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适应信息化社区的需要,重视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加快新式“纸质”信息和“电子档案”信息平稳过渡。目前,为新系统下的卫生信息管理初级阶段,即:以纸质档案书写为主,电子信息档案录入处于过渡。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项目详细明确,为了保证任务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中心聘进医学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作为主力,增添了办公室、档案室相关硬件设施。今年完成了户居民健康档案(新“纸质档案”),共计4200户,12502人,完成了建档总数的50%,新系统下的电子档案录入1449人,完成了新建档总数的11.6%。其中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835人,建档数4835人,健康档案完成了建档率的100%。以上三项已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再接再厉争取在2011年中旬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全部完善。
(五)传染病方面: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我中心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例次(乙型病毒性肝炎),甲、丙类传染病0例次,无传染病漏报发现,在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我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六)老年人保健方面:老年保健不仅是衡量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坐标。根据中心实际情况,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办法,让老年保健健康有序、有声有色的开展。让老人感到真心关爱,实实在在,无处不在。我们为社区100% 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并管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有平台和技术优势,推动老年保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爱心实实在在送到居民家中,为社会和谐作出一份贡献。一年来,我们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1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6870多份,免费体检297人次,免费查血糖2577人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今年,老年保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居民赞扬和领导的表扬,但工作中存在观念转变不够,经费、人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如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内容以慢病老人为主,单独为健康老人偏少,虽然为老年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是管理不够规范,档案更新率不够。我们会继续努力出色完成老年人保健这项工程。
户籍家庭医生方面:我们社区建立了户籍医生责任负责制,一年来为辖区居民实行了走访和宣传共计参加人数4672人,心理咨询3965人,解答疑问4569,健康处方发放4672份,其他宣传材料4672份,免费测血压4672人次,免费测血糖3577人次。四个家庭团队,共管理约8378户,20637人,管理率90.5%。经过一年家庭医生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于今后户籍家庭医生工作会更加努力高标准的完成的。
残疾人康复指导方面:在康复室一年来共开展了12次培训,参加人数43人次,共解答疑问516人次,心理咨询48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16份,测血糖365人次,测血压516人次,做心电图516人次,在康复治疗方面我社区会加强管理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
计划生育指导方面:中心为孕产妇组织了培训和相关义诊,共参加人数645人,心理咨询596人次,解答疑问622人次,发放健康处方645份,其他宣传材料189份,测血压638人次,宣传板4块,发放避孕药具398人。
生命统计方面:辖区内死亡人数33人,其中心肌梗死死亡29人,其他原因死亡4人,培训2次,培训人数40次。都建立了殡仪馆火化、派出所调查和走访相关记录,临终关怀了33名患者。本年度生命统计工作圆满完成了,以后中心会继续高标准完成生命统计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进行清扫卫生29次,发放消毒液4次,消毒7次发放宣传材料和处方570余份,宣传板4块。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了长效的运作机制和组织领导,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奠好了根基。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自我效能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将近2亿,目前服用降血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但是患者出院后能够坚持规律性服药并能控制血压者仅16.8%。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运用相关的家庭系统理论,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其已被用于脑卒中、脑瘫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但是其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9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入选标准:①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且均为原发性高血压;②年龄≥18岁;③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④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意愿,进行书面交流。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肿瘤,呼吸道、泌尿道等急性炎症;②继发性高血压;③伴精神系统疾病或精神病史;④严重脑出血、脑梗死、心血管疾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家属资料:在观察组中配对选择相应的家属49例。年龄25~67岁,平均(46.3±20.5)岁。配偶27人,子女18人,其他4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例,高中及中专27例,初中及以下6例。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健康教育。包括定期在社区门诊进行义务健康咨询,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进行饮食、运动等指导;每月举办高血压专题讲座1次,每2个月编写1期健康教育宣传板报。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具体步骤:①全面评估:社区医生入户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全面了解其家庭状况、对高血压认识程度及心理状况,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指导家属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性格特点、焦虑抑郁程度等准确评估其心理状态,找出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疏导。②健康宣教:利用幻灯片、动画、纪录片等多媒体形式,详细讲解高血压的发病诱因、治疗方案、各种治疗药物的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各项检查及治疗所需要的花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等;认真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询问,并耐心解答,以形象、生动、科学、易懂的语言和方式教育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养成坚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及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有特殊问题时要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③个体化教育:根据家庭状况、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认识程度、患者个人习惯等,与其家庭一起制订详细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计划的制定、运动方式和强度的选择、服用药物选择等,充分调动家庭的有效力量。④强化监测:血压仪应作为高血压患者家庭必备物品,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测量血压方法,做好健康日记,而且嘱咐患者每2个月做1次详细的心、脑、肾、眼、血压、血脂等检查,并且定期对患者遵医行为、服药依从性等健康方式进行检查。
观察指标:实施6个月后,运用自我效能量表,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情况。自我效能量表:包括遵医嘱用药、血压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4项;量表共11个问题,采用Likert 5点记分法计分;分值最低0分,最高44分;评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好。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
结果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