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范文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管理实践经验

第1篇: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范文

【关键词】校外实训基地;存在问题;原则;途径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含义

1.实训基地

所谓实训基地就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一般是围绕所学专业的相关行业或岗位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的技能训练场所,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校企双方合作,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训需要的实训场所,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方式。

二、现今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1.校外实训基地地区分布不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通常设立在发达地区,而个别欠发达地区因为区内的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基地建设滞缓。发达地区的旅游院校因为发展快、起步早和数量多等优势,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早已与一些高层次的旅游企业签订了合同,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机制,相当于终生“预定”了高层次企业的职位,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即使想要联系那些高层次旅游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也会因此而产生困难与阻碍,也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积极性降低。

2.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许多旅游院校虽已建立了一些校外实训基地,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以及一些经济上的原因,导致这些实训基地处于“废弃”状态。还有一些旅游院校虽然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但最终由于后续管理及使用措施无法跟上实训基地处于“只建不用”的尴尬局面,有些校外实训基地在与旅游企业签订了合作协约之后也没有被利用,这种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不高的现象严重导致了校外实训基地资源的浪费。

3.个别校外实训基地缺乏稳定性

这里所说的“个别校外实训基地”指的是那些依靠个人关系或者学校的名人效应而建立起来的基地,现在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每个基地建设的初衷里,而一般这样的合作关系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在基地的建设初期,旅游企业一般会碍于个人的情面,十分重视与旅游院校的合作关系。但由于校企双方并不存在互惠的利益机制,这种合作方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入“休眠”状态。另外,靠个人关系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实习及技能的培训没有长远的培养目标、完整的培训计划以及长久有效的合作机制,这样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4.校外实训基地的功用偏离

目前有些旅游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仅仅是为学生寻求实习场所或就业机会的存在,有的甚至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草草签约,总之校企的合作模式仍处在较低的阶段,没能很好的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偏离初衷。另外,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部分旅游院校由于过多的考虑专业及教学的需要,导致了基地建设的雷同和重复,这也造成了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浪费。

5.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混乱

由于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相关法规还未出台,以及企业在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方面的缺乏,使得部分企业参与学校的产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够,校企双方也无法建立长效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从而导致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处于松散无序的状态,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分布也较为分散,数量较多,也会给学生的实习管理情况造成麻烦。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途径

1.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

(1)数量适度原则。在校企双方建立实训基地的时候要保证基地数量适中,过多的基地会导致利用率不足,而过少的基地会导致实习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所以学校在建立基地的时候不能过多注重实训基地的数量,更多的要注重质量,使得每个实训基地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只建不用”的现象;同时作为实训基地的企业每次接受的实习生数量不能过于庞大也不能过少,接受学生数太少不利于实生整体的工作安排,而需求量太大又会导致需求数量超过学校实际提供的实习生的能力。

(2)长期合作原则。学校要寻求可以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优秀企业,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时候校企双方要签订长期有效的合作协议,只有长期合作才能减少学校在寻求新企业的时候耗费的时间,也可以减少校企双方间在磨合期间消耗的人力物力。

(3)择优考虑原则。学校在寻求校外实训基地的时候要优先考虑那些实力强大的企业,同时这些企业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能够在若干年内持续接收学生实习,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这些企业所提供的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具有能够给予学生能力上提高的能力。

(4)互惠互利原则。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时需要许多的人力物力甚至是金钱上的投入,而这些都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承担,但是这种头在以后会得到更多的收益,所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建立在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学校会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为企业的带来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企业会为学校提供实习所需的工作岗位,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5)合理管理原则。学校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具体数量要依据各专业规模来划定,这样既能满足学校的实践需要又能满足企业所提供的岗位需求,尽量集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还要跟企业明确社会责任,同时避免各专业实训基地功能之间的重复,尽量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2.建设途径

(1)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学院根据专业本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与企业共建、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来实现的,较侧重于对学生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开始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各级劳动部门也可根据实习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和认证。政府应该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投入,鼓励企业的社会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根据每年的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程度将各基地划分为一二三等,每个等级都施以合理的奖励,这样既可以鼓励各企业踊跃参与到建设中来,也可以鼓励参与其中的企业建设好各自的校外实训基地。

(2)校企双方要着力于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的时候应选择那些管理有序、现代化水平高、效益好的优秀企事业单位,经过协商,签订长期有效的实训合同,保证学生能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得到学习和锻炼,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发展不能靠个人关系,对于那些依靠个人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应根据建立时间的长短来补偿双方在建立初期的损失,这样才有利于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和有效。

(3)对校外实训基地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寻找企业伙伴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难,但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后期的管理及运转是困难的。因此如何管理好校外实训基地就显得很重要。首先,要遵守前面所说的互惠互利原则来保证合作的长久;其次,在签订合作协议的时候就要商讨并制定出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管理责任,学校方面最好可以派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切问题;再次,学校与企业之间要经常沟通,有问题就要马上解决,不能等着问题已经造成后果了之后才去开始想解决方法,要珍惜双方之间得来不易的友谊;最后,要定期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根据相应的接过给予一定程度的表彰,形成激励机制。

(4)学校要积极在技术及理论上给予合作企业支持。学校要积极与合作企业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保证双方的合作关系可以长久稳定的持续下去,也可以促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健康有序发展。首先,学校要积极主动将企业带进校园中去,可以开展一些有关企业主题的讲座和报告,由企业派出的人员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又可以巩固双方的关系,增进双方的感情;其次,学校也可以多举行一些到企业参观学习的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鼓励学生到企业学习,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了;再次,学校也可以多为企业排忧解难、出谋划策,解决企业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或者成立相关的研究所,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革新中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必须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充分地利用,才能使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校企双方要建立长久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使这种合作模式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这样既可以促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启新,张耀武.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

第2篇: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范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I:,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学习兴趣的高低很大程度影响着学习效果I:,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旅游管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人才必须了解职业的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快速适应社会环境。而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局职院校中,对局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最主要目标I:,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实践应用,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满足旅游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当前,旅游企业在旅游管理人才录用方面,要求较为严格,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而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直接决定学生实践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就业率造成重大影响I:,高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实践教学,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中存在问题探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不合理

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性课程比重过大,实践性课程较少I:,课程内容设置上,大部分为基础性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知识涉及较少,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一些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旅游院校通常要求相关专业学生正式学习前,经历6个月左右的旅游行业实习活动,确保学生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时,拥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在国内,一些局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前,学校并未对其实践经历作出强制要求。实际教学中,国内高校也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职业能力难以得到较大提升,造成与旅游企业对人才的任用标准差距I:,

(二)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缺乏科学依据

旅游业要求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必须设置不同类型的实践课程,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专业实践教学、基础课程实训、综合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实践。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应用思维的训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当前的实际教学,大部分院校

在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中,未对当前旅游市场做出深入调研,忽视了旅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最新能力要求,造成制定的实践教学目标缺乏科学依据,实用性差,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难以提升I:,

(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即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与校内实验室教学模式。但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方面,均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I:,在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未能配备齐全的专业实践所需设施,实验室实际功能较少,只适用于极少部分实训课程的基础操作实践。同时,实验室配备的设备大部分为基础设备,且较为落后,无法使用其进行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训练,学生的旅游管理能力难以在实践教学中获得提升。

在校企合作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能与企业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I:,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的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场所主要是旅游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实战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但实际中,企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参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兴致不高,责任感不强。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对学生校外实习的指导与跟进,致使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浮于表面,只锻炼了学生基层服务能力,学生的旅游管理知识在实习中未能发挥作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未能被有效提升。

(四)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对其教学环节的制度化管理。实践教学涉及面较广,需要协调校内外多方关系。相比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管理难度更高I:,因此,为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必须构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均存在教学考核方式落后、教学管理制度不合理的问题。实践教学管理随意性较大,操作程序极不规范;实践教学成果考核方式单一,难以体现实践教学的真实状况。同时,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极少一部分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I:,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较少进行实践训练,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策划时,应主动邀请行业内权威人士共同探讨,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确保其体系能反映当今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一方面,高校需要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目标,规划实践教学模块,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需适当融入实践教学知识,在深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可另外增设管理能力实训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专项训练项目策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丰富校内实践教学形式,举办技能大赛丰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形式。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I:,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纷纷举办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以竞赛形式考察参赛学生的酒店服务综合实践能力I:,技能大赛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实践教学形式I:,教师结合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确保实践教学始终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提高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I:,同时,通过技能大赛,有效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旅游管理行业需求的对接,培养旅游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社会实践环境

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高校可邀请旅游行业权威人士参与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活动中,结合当前行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确保其教学内容符合市场需求I:,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师在掌握加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有效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实践教学质量I:,同时,旅游企业也需转变思想,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合理分配实习工作,在为实习生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充分利用实习生的特长,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I:,

第3篇: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范文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不断地提高。老百姓手里有钱了,自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的生活从以前简单的能够柴米油盐过日子,提升到在精神、情趣、思想上也同样需要得到满足。旅游行业在我国改革开放后能够高速地发展也正是证明了这一点。而行业既然蓬勃兴旺起来,自然就需要在行业内大量引进高素质人才才能保证行业内良好、健康的发展。而要为旅游行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校企合作是十分常见并且高效的培养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够保证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实践经验,非常符合我国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几乎巳经达成共识。然而,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企培养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双方重视度不够。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其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技能。因此,在许多高校中都会针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进行实习推荐。然而,在这之中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学校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仅重视该企业项目是否与旅游专业对口,却很少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包括该企业的经营状况、配套设施和等级资质等。而另一个方面,相关的旅游企业虽然接纳了实习生,但大多时候对实习生不够重视,仅仅只是让学生去完成一些简单并且重复的机械性工作,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实习来获得重要的旅游行业相关的实习经验。

第二,高校课程设置存在问题。要让学生在进入社会、行业后更加具有竞争力,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社会实践技能和社会实践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学生很少能够获得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高校课程设置需要背负极大的责任。这是因为,在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依然沿用着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理论知识的传授占据十分大的比例,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实践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活动却很少。

第三,教育配套设施不完善。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当中,实践活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许多高校中,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配套设施的配备上存在十分重大的问题。许多高校完全没有配备相关的设施和场地,比如说模拟导游的实训室和礼仪培训教室等,或者即便配备但也存在数量不够、设施老旧等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理所当然的,企业对于这样的学生不具备信任感,也只能让学生去处理一些简单的机械性工作,导致学生更加缺乏实践的经验。

三、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建议

第一,需要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培养出符合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只有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够让高校及时地掌握旅游行业当下最前沿的消息以及实际的发展状况,并让高校能够及时地调整培养学生的方法和模式,使得学生具备符合旅游行业当下需求的能力。同时,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旅游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深入高校,开展各式的讲座和培训,让高校和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当下旅游行业的发展形势和行业需求,在开拓了学生眼界的同时,也能够为自己培养出所需求的人才。

第二,改善高校课程结构。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和经验,那么现在高校中传统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结构就必须要进行改变。高校的课程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设置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课程需要与当下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了解目前的旅游市场,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旅游市场要求的人才。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要认识到,仅仅是课程结构的调整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够高质、高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第三,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完善教育配套设施能够让教师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当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育配套设施的搭建,能够让学生在尽可能拟真的环境下来完成实践活动,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

四、结束语

第4篇: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文章编号:1007-1423(2013)04-0042-03

0 引言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当前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人才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越来越重视,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不但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业的接待水平,同时也能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旅游院校在旅游专业的学科培养结构中均开设了实验课,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所需的、具备旅游业从业基本素质与操作能力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就目前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1旅游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不但能够进一步巩固深化理论教学内容,还可以检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旅游教学实习层次包括教育实习以及专业实习。教育实习主要包括校内试讲和校外实习两个阶段。在教育实习的整个过程中,旅游院校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带队教师跟随实习的学生长驻实习基地,以便对学生的教育实习活动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旅游专业实习是指通过专业见习、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综合实践等模式获取旅游专业技能和培养从业素质的实践教学方式。目前专业实习项目一般包括基础性的旅游认知实习和综合性生产实习(例如饭店综合实习、导游综合实习、旅行社综合实习、旅游景区实习等)两大类。此外还有各具特色的各类专业课程实习,例如旅游地理实习、旅游文化实习、旅游历史实习、旅游市场营销实习、旅游规划实习、旅游策划实习,等等,不一而足。

1.2旅游教学实训

旅游教学实训是另一种实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实验室层级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中心层级的模拟操作训练和岗位层级的基地实训等,按照主要实训课程门类可分为餐饮、客房、前厅、烹饪、导游、专业外语实训课程等。实训方式既可以在校内实验室、实验基地进行(例如摆台实训、模拟导游实训等),也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通过亲身接触旅行社和旅游景点、主题公园及各大宾馆酒店可获得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训中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旅游知识,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拓展了知识面。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育观念、理论研究及投入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目前的实践教学已经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变,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旅游实践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不能进入实践课堂。规划型、探索型课程设计比例较低,综合型、应用型训练偏少,知识应用的功效比较差。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实践设备陈旧、落后,功能单一,这种情况远不能满足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

2.2实践层次较低,学生能力培养受限

实践内容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创新动力不足。学生按教师给出的题目和布置的任务去完成没有任何创意的实践课程,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3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细化目标

学生在短期实习过程中,有许多东西要学,在主导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应把具体内容细化,使学生实习更有针对性。例如在饭店实习,由于实习饭店不希望学生常换岗,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4~5个月,缺少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实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3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策

3.1充实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主要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和仿真实训教学。可以设立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导游等实训室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能够完成中餐实训项目、西餐实训项目、调酒实训项目、客房实训项目、模拟导游实训项目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训项目等。

3.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业精神

校企合作教育是旅游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极具活力的手段,而且可以实现校企双赢。进行校企合作教育,一是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旅游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从而不断地用实践来充实教学;二是让学生参与旅游企业(饭店、旅行社和风景区等)运营管理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开辟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途径:三是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聘请企事业专家和行业成功高级管理人才走向讲台,参与校内教学。通过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基层服务人员向学生介绍旅游企业员工的职业要求和在旅游企业中的成长过程等,塑造坚实的专业思想。

3.3加强实践教学评价,确保实践质量

作为一种新型的鉴别学生实践优劣的方法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技术、严密的测评过程和客观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判。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过程中,要运用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带队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同行评价、实习单位顾客评价、实习单位上级评价等方法构建全方位评价机制,通过实习报告的评价、事后实践能力的考核、全角式的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时的工作态度、钻研精神、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

第5篇: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范文

1.1实验教学体系不合理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合理穿插,实验项目简单孤立,实验教学内容并不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逐步递进,而是在一定时期统一进行,显得过于集中和呆板,缺乏综合性和层次性。实验教学体系急需划分实验层次,优选实验项目,使课程体系优化整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2实验教学定位不准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旅游企业管理类人才和研究型科研人才,与社会和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符。教学方式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此外,旅游实验教学内容重验证轻探索,实验方式大多是老师主讲学生模仿,这种实验教学难以使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无法逐步提高。

1.3实验教育方法和手段滞后

受经费制约,许多高校旅游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设备陈旧,旅游实验管理软件滞后,先进的旅游分析管理软件无法投入旅游实验教学。此外,旅游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多为演示性教学、主题性讨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较少,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现代教育手段应用不多,旅游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不尽如人意,实验成绩的评定只重视实验结果,难以对学生整体表现进行科学考核。

1.4实验师资结构急需优化

旅游管理实验课程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专业教师的知识和素质外,还应该具有旅游专业实际工作经验和管理工作经验,即做“双师型”教师。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教师或从外专业(如中文)转行,或毕业即从事旅游教学工作,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实验师资结构的不合理使很多实验教学无法开展,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实施。

1.5实验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因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涉及面较广,所需实验室种类繁多,受经费制约,很多高校都无法建立完整的旅游实验室体系。而校外旅游企业大多追求经济利益,或把实训学生当旅游旺季的廉价劳动力,或拒绝实训期短的实验教学安排,导致很多高校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适合旅游实验教学的校外实训基地。

2.构建与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培养本学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手段。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实验教学体系急需改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作为实验教学体系中极重要的一环急需拓展。

2.1改善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实验教学体系

2.1.1改进实验教学方式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验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教师也感到疲惫不堪。如果在实践教学环节,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专题管理分析工具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模拟旅游路线设计、旅游服务流程优化、统计分析旅游经济问题等实验项目的手段,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可显著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2.1.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旅游专业实验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提高从教人员的资格标准,不仅注重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而且要着力于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主要措施有:①完善引进教师标准,多注重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②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行业能力培训;③加强教师科研的地方应用性,提高教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

2.1.3完善实验教学考核评估机制

建立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是做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作为指导现有实验教学水平提升的风向标。现行评估机制主要针对理论教学而设,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强,教学考核机制急需完善。要运用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方法,对学生课堂实验、教学实习、操作实习及毕业实习等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估。通过学生实习报告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定期的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实习工作态度、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使学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教学特色。

2.2扩展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第6篇: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根据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本文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旅行社业务》课程开发为例,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能体现职业技能教育目标

传统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设置上以理论课程为主,主要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设课程范围广泛涉及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管理等多个方面,但理论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缺乏适应行业需要的职业技能课程。在这些课程中,餐饮、客房、前厅等酒店管理相关课程实践技能培养目标明显,而与旅行社相关的课程中除了导游业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外,其他课程均属于理论为主的课程,且大部分课程主要围绕学生的导游资格证考试展开,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课堂教育不能适应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

1.2 在教学模式上不能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理论讲授加案例分析为主,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不能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能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更谈不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①以《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作为旅行社方向的主干课程,此课程涉及旅行社组织机构、旅行社产品设计、旅行社市场营销、旅行社财务管理、旅行社人力资源以及旅行社接待与导游业务等内容,这其中有很多内容和其他课程相重复,而且整个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企业实践内容,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1.3 师资结构单一,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这部分教师虽然具备完整的旅游管理知识体系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由于缺乏旅行社工作经历,使得在教学中不能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因此,所讲授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实用,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同时,学校欠缺与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很少利用行业资源,所谓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行业专家,只有虚名,很少能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学校的教学资源。

1.4 缺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长期以来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酒店方向的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而旅行社方向的课程基本不涉及实践教学,同时,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相应的旅游模拟实训室,也没有形成一套便于操作、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现,仅仅依靠几次校外参观实践,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要求。

2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开发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本文以《旅行社业务》课程开发为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②

2.1 通过对旅行社典型工作任务研究,改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通过对沈阳各大旅行社和我校以往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在旅行社主要在导游、计调、外联三大业务部门工作,而旅行社人才缺口最大的也正是这三个业务岗位,由此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应根据这旅游社三个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主要职业能力,调整课程设置。如将原有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拆分为,《旅行社业务》、《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旅行社财务管理》三门课,一方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同时,突出旅行社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旅行社业务》由“导游业务”、“计调业务”、“外联与营销业务”三部分组成,分别安排在第2、3、4学期授课。

2.2 根据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调整课程学习情境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根据此工作过程科学、正确地设计学习情境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关键。③以《旅行社业务——计调业务》为例,根据完成计调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将旅行社计调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操作方法和工作程序贯穿其中,在组团社计调、地接社计调、出境游计调3个学习情境及7个子情境的任务驱动下,使学生掌握线路设计、计划统计、订票业务、订房业务、订车业务、订餐业务、关联社联系、调度变更、危机处理等主要业务技能,使学生能将其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为学生将来进入旅行社实践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学习,应达到毕业后不仅能完成职业的某一岗位的工作,而且可以从事多个岗位的工作;不仅能适应某一企业的需要,而且能适应不同企业的需要;不仅能完成当前的岗位工作任务,而且具有完成未来岗位工作任务的坚实基础。

2.3 丰富教师实践经验,灵活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以起到对学生学习的辅助引导作用。如:教师能够根据组团任务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地接社的联系方式,协助学生完成与地接社的联系沟通。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有计划的安排教师进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实践使教师一方面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同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必须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由于我省旅游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根据旅游市场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毕业实习奠定基础,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旅行社业务精品课建设模式研究”成果

注释

①刘艳.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辽宁省交通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9.6.11(3).

第7篇: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范文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实践性 教学

一、旅游酒店行业发展背景

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在这之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公报,2010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67所,在校生59.61万人。另外,2000年国家旅游局在制定“十五”发展规划时提出要实现20年翻三番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这也就是说,以2000年4000亿总收人为基数,2020年旅游总收入应该达到32000亿左右。试想一下,32000亿的总收入需要多少各类旅游人才?这里面包括职高、本科、硕士、博士以及从事旅游教学的教师和进行旅游教育的院校。从种种趋势看来,旅游教育产业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输送大量的人才,而这个产业的发展也将随着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同时,这些又对于各大高校在培养旅游专业的人才时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光考虑数量了而不考虑质量。

二、实践体验教学的应用现状

目前一般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设计中,《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与实践紧密相关,课程集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总体来说,院校基本都要求老师在讲授这门课的时候需要包含实践部分,让学生亲身体验,边学边动手。但是由于老师本身的师资条件和学校教学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学校的教学方式还是不能完全地体现这门课程的精髓所在。

1.主要教学形式单调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而且由于近年来旅游专业是热门专业,所以每年的招生数量都不在少数,所以造成了上课的学生数量众多,而教师讲授的教学效果是和学生的数量成反比的关系,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老师讲授的效果应该是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对于这种需要动手实践操作的课程,其实最好每个学生做完动作后,老师逐个点评,逐个纠正,但是如果学生的数量太多,则无法实现,就会直接影响实践效果。

2.实践设施缺乏

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基地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基础。如果只是纸上谈兵的教学,则远远违背了旅游专业的设置目标,也完全达不到教学的效果。比如对于和酒店客房和前厅管理相关的课,就需要有相应的模拟客房和前厅的教室设置。饭店餐饮服务方面的课程,学校如想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对于模拟餐饮场所的投资也是必不可少的。

3.缺乏校外实习基地

除了校内的实践设施的不足,相对固定的,有长期合作的适合于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的缺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不管学校内的实践设施建设得多好,对于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有实际社会盈利产生的旅游企业实习所带来的学习效果是无法代替的。但是由于以下的一些原因,影响到这样一种校企长期合作局面的建立。学校和实习单位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学校让学生去企业实习锻炼,是希望能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和场所,以及实际的接待服务,让学生尽快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学生实习,单位需要为其能上岗接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培训,但往往学生好不容易熟悉了实习岗位,而又实习期满,需要回学校,这样又造成了企业的资源浪费。所以两者之间的不吻合,造成现在大多数旅游院校无法拥有适合的校外实习基地。

4.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地方高校中发展迅速,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一些从事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改行加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中。由于这些教师多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教学,极大地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现阶段,虽然各地方高校也招聘了一些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来充实教师队伍,但他们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在短期内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

5.教材发展滞后

旅游学科是一个实证性非常强的学科,教材内容应及时更新,这样可以反映旅游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最新动态。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老师出版了一本教材,可能好几年里面的内容都不会更新。其实,对于一个实证性非常强、实践发展非常快的领域的专业教学,必然需要注意旅游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最新动态。上课老师在讲课举案例的时候应该对于书上的案例进行筛选,太老的案例就不应该再去讲解,或者就应该直接利用身边最新发生的案例。

三、发展解决方案

1.课程内容设置的多元化

以旅游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的《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课程设置应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大量的实践操作则是核心内容,涉及到的服务和管理的范围又要很广。从餐饮业的发展与构成,餐饮经营的基本特点,到中、西餐摆台技能和程序,以及各类西餐酒水知识,鸡尾酒知识,中餐厅服务,宴会服务,了解菜单的分类方法,以及亲手去设计自己的菜单,最后还包括采购与库存管理以及餐饮销售管理各种餐饮知识。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实践制作方面的分数应该占到非常高的比例,才可以充分反映学生们的具体掌握情况。

课堂教学的前期,还应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酒店的餐厅,包括宴会厅、中餐厅、西餐厅、酒吧、咖啡厅和前台大厅。在参观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酒店人员如何为客人服务。学生在参观的过程既开拓了视野,又贴近了行业,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

2.开展课堂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一种最好的教学理念。体验式教学强调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过程。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去进行互动。

(1)图像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各种餐饮用具的介绍,西餐的调酒的酒杯用具,各种餐巾的折叠方法,应该去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再现,还应该结合录像的展示和现场老师的实际展示结合。当场演示餐巾的折叠方法,购买酒具餐具让学生实际地辨认。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

(2)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实际去扮演一些餐饮服务中的角色,会得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西餐礼仪的教学中,让一部分学生扮演消费的客人,另一部分学生实际地去进行餐桌的摆设,对客服务,这样从餐具的实际操作应用,到对客服务的要点都可以掌握。对于酒店服务的礼仪方面的教授,也可以让学生去扮演客人和酒店的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一个接待的环节。这样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融入到角色中去处理,以及学会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达到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3.课程授课教师的“双师型”要求

对于教授课程的老师,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才能把学生较好,如果自己都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把学生较好呢?所以对于国内旅游院校教师来说,应该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可以对已有师资进行培训,让教师进酒店、旅行社等等旅游企业,获取经验、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去,接受企业的锻炼。这样有助于对于课程的实际了解,避免了仅仅是纸上谈兵的上课效果。

4.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充分配套

校内实训基地是指为学生提供模拟现实环境的各种实训室和教学场所,通过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科学的教学模拟软件、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与旅游企业相近的仿真职业环境。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等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训基地,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各学校应加大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以缓解校内实践教学的瓶颈。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产教结合的重要方式,可实现教学地点的优势互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对于这门课来说,模拟餐厅的建设以及模拟吧台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同时,校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是必要的教学场地的补充。学校把学生送到生产第一线去,学校可以和酒店或者相关企业,签订一定的实习基地的合同,让学生到酒店的相关岗位去实习,建立一批长期稳定和设施条件好的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锻炼,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酒店餐厅部服务,培养学生专业实际操作技能及获取为顾客服务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相关的专业在各大本科院校中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很多核心课程都以大量的实践为基础,所设置课程都有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但在现实中院校输送到旅游企业的服务人才,往往还要再经过系统的培训后才能上岗。这些现象说明,课程的重点应该构建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理解和掌握酒店餐饮服务或者旅行社服务的基本知识,又能掌握这些服务的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基本服务技能,即饭店服务、旅行社服务、导游服务、景区服务等技能。最后,对于课程教学的教材和老师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双师型”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选择和培养是课程建设的重点。

(陈吉韵,1982―,女,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王琴,1975―,女,安徽萧县,金陵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戴欣佚,1978―,女,江苏扬州,金陵科技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余永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商业经济,2012(9):122-123

[2]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2006,21(z1):30-33

第8篇: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范文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一门急需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学科,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率低的现象十分突出,而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造成学生就业能力差,出现供需错位的根源。本文在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建议。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培养体系。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针对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改革创新,以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在质量和数量仍很难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仍以学术研究型教学模式为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仍然是“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三段式,教学计划缺乏实践性内容或实践环节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高校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是造成学生就业能力差的主要根源,也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处境十分尴尬。主要表现为旅游管理体制专业本科学生在旅游行业的认可度不令人乐观,不少学生毕业后选择其他行业就业,造成在旅游行业的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势在必行。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仍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方法占有相当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技能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校与社会的对口链接,封闭程度高。(2)注重理论教育和系统的学习,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3)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4)以考导学,进行应试教育,灵活运用的较少,体现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较少,考评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较多,考试形式单一。

2.教师学历层次提高,但“双师型”师资缺乏

双师型教师主要指不仅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水平、扎实的科研功底,还要具有相关旅游行业实践经验,掌握实践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一部分是从相关专业转过来的,一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其中大部分为硕士、博士,高学历者较多,但大多重研究而轻实践,很少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兼备,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是一种以职业导向为主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适合旅游产业需要的中级管理人才和基层管理骨干,而现有师资状况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旅游教育的开展。

3.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院校多数还没能够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适合学生实践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虽然在很多高等旅游院校中设立,但由于缺少足够的重视或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实验室建设滞后,设施设备短缺、老化或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下,很难适应很快未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4.对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培养不够,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旅游业从业人员除要具有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文化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娴熟的服务技能外,还要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应对挫折及压力的能力。但在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这方面的内容较少,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思想道德教育,造成许多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纪律观念不强的不良习惯,很难适应及满足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制度化管理的需要。

二、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1.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职业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建立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是做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1)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教师也感到疲惫不堪。如果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PPT、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现场演练,针对专题进行短时段PPT讲解,模拟实训竞赛等教学手段相结合,不但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气氛中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组织、参与、表达等能力。

(2)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旅游教育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提高从教人员的资格标准,既以提高学历层次和优化职称结构为重点,又着力于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拓宽师资来源,从旅游企业聘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或授课;②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具有旅游企业的实践或任职经历、实践经验丰富;③加强教师科研的地方应用性,提高教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④定期对教师进行旅游业务能力培训,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实践水平。

(3)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估机制

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是做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现行的评估机制主要针对理论教学而设,以定性评价为主,很少依赖量化的指标,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强。因此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应着重突出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有步骤,按等级的制定量化考核标准,要运用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方法,对学生课堂实验、教学实习、操作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机制,通过学生实习报告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定期的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的工作态度、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使学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教学特色。

2.构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训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作为旅游院校可以适当引进合作企业,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突出校内实训基地的教育教学实训功能、社会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专业技能比赛功能和科研创新功能,打造仿真教学环境,建立理念先进、构思新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实训基地。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旅游院校不仅应建立专业实训实验基地,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训实验室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学习,还应通过协作关系,与校外的企业和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配合企业搞一些技术培训、管理策划、开发规划等工作;校外企业还可以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同时为教师挂职锻炼、了解有关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夏学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师范大学学报,2010(6)100-103

第9篇: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范文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待以解决。一方面,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对各大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仅有13.3%的高职院校对校内实训教学引起了一定的重视,而对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缺乏的院校达到了68.2%,已经占据了所调查院校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因为学校本身对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在工作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就会略逊一筹。此外,在校内实训教学的课程中,同意其课时比重在全部课程中占据50%以上这一观点的人数仅占9.7%,足以证明校内实训教学有多么不受重视。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在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中,对客房和餐厅的设施进行模拟的达到了74.9%,对导游实训室进行模拟的仅有21.5%,旅行社模拟软件达到32.8%,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学校的传统观念较强,即认为在锻炼工作技能方面,在酒店工作更为实际和现实,因此更加注重对酒店情境的模拟。对于旅行社以及导游实训室的设施建设方面则比较欠缺。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校内实训教学的比例仅占37.9%,不强调实训教学的达到了52.3%,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很少涉及实训教学的内容,而只是注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加之,教师的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单一,虽然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一直在强调“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但是由于校内实训的重视程度较低,“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并不存在,往往是使教师既担任理论知识教师又负责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的专业教师。可见,校内实训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这是限制该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所在。

二、完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策略

1.完善校内实训教学的硬件设施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主要是对导游实训室、客房、餐厅等多种情境进行模拟,使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选择不同的角色对其进行模拟,从而使学生对实际的工作环境进行掌握和了解,锻炼其处理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不能只单一的注重酒店设施的建设,还要不断完善模拟导游实训室,以便对导游接待的全程服务进行全面的模拟,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作为一个真正的导游所需具备的各种技巧和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旅行社模拟软件的建立,主要是对旅行社每一个部分的具体工作和操作范围进行模拟。除此之外,旅游管理专业院校需要和相关的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即高职院校需借助自身的学术方面优势不断完善旅游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为旅游业提供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而旅游企业则需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从而借助实训基地为企业自身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校内实训教学在专业课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学生认为校内实训教学对其自身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这种弊端,学校亟须改变态度,对校内实训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训基地演练的操作过程以及在专业课课堂中教师提出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将其当作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关键和重点问题,以及了解基本的操作流程,从而有效避免容易出错的环节。这种实训室课堂与实践课堂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

3.优化校内实训师资结构和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校内实训教学,硬件设施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这些外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大多数院校而言是不缺少具有较强理论知识的教师,但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则是比较欠缺的。此时,学校需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从中挑选出具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人作为校内实训教学的教师;还可对校内的高学历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以增强其实践技能。通过这些方式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共同发展,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还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不断强化其主观能动性,以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得到培养和锻炼。例如,在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死板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