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

第1篇: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顺丰速运

1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果蔬食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其新鲜度、准时性的诉求也不断攀升,因此果蔬生鲜冷链配送已日益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客观要求。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包括顺丰在内的各个民营企业也开始跃跃欲试,抢占冷链物流市场。

2 顺丰冷链基本业务流程

顺丰产地直采开展以来有多种多样的生鲜果蔬食品进行了时令的采摘出售,大闸蟹、龙虾、茶礼、粽子、荔枝、樱桃等。本文以烟台区樱桃直采为例介绍一般情况下的生鲜果蔬直采基本业务流程,包括客户购买、产地拣果、包装、运输(中转、分拣、送达客户)。

2.1 客户购买

客户购买部分又分为网上订购、电话定购、收派员订购、公司网点订购、合作网点订购、自购自发。

2.2 产地拣果

产品成熟期或是长成时期公司会提前培训一大批专业人才派遣大量员工到产品产地进行现场分拣和包装,并负责分批发送。

2.3 包装

内包装使用泡沫箱包装,泡沫箱内上下顶部都用高品质吸水纸填充后将樱桃放入内,樱桃在箱内不得有晃动,如果有晃动必须用气泡膜填充满,一般建议用食品塑料袋将樱桃包装,上面用高品质吸水纸填充,吸水纸上层防止气泡膜和冷源,冷源与樱桃中间用气泡膜隔开。

2.4 运输

冷链运输大都外包,一般远距离运输的生鲜件大都与冷藏车厂家合作,租用大量具有冷藏条件的车辆代替中转车进行运输中转。运输设备相对简陋,以至于遇到特殊件损坏率较高。

3 顺丰冷链物流业务问题

3.1 时间掌控能力差

顺丰冷链的产品从客户订购到送达客户时间需要经历包装、发送、中转、派送等环节,这期间不能保证产品的运输路线最佳,中转过程也可能遇到意外状况,分拣快件有时会出现分区域错误耽误的时间至少是半天,在这每一个环节一旦遇到问题生鲜产品、果蔬农产品的保鲜度便会受到很大影响,而这期间的大部分工作是由人工完成的,不能保证每一个快件的每一个环节是准确的,所以时间控制就不能完全保证。

3.2 冷链体系不完善

以对自有顺丰优选提供冷链配送为主,提供第三方冷链配送服务有限;以一线二线城市冷链配送为主,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冷链物流节点、线路、冷藏车投入有限;以烟台市区冷库建设为主,对果蔬产地的冷库储存规模有限。产地没有一定的预冷设施或是预冷仓库,中途运输过程也不能完全使用冷藏运输,冷链物流部门不健全,在运输配送环节各部门能否做到无缝连接和配合目前还是无法保证,这也是现在烟台顺丰冷链业务的最大问题。

3.3 物流成本高

作为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开展业务时也遇到了私营商家对成本高的市场反应。例如,烟台樱桃的配送,私营商家也会利用顺丰的快速物流体系配送,从而缩短时间。但是为了节约成本其大部分发普件,个营商家利用冰袋保鲜,增加了快件重量并起到一定的保鲜效果,但是大大增加了损耗率。宁愿增加损耗,也不发冷链快件,是烟台冷链市场私营商家的普遍现象。

3.4 全程冷链不能完全保证

顺丰物流公司开始做冷链也是从基础做起,目前冷藏车辆大都是外包,应用于产地直采的生鲜和果蔬产品,但是外包车辆成本高实效慢,公司不能完全控制,并且冷藏车辆本身耗能高成本高,而且全程运输过程中公司内部不参与监控,不能保证冷藏车全程提供冷藏服务。

4 顺丰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4.1 建设自有冷链设施设备

4.1.1 冷链仓储

针对顺丰公司近来冷链物流商品特性、发展目标及市场需求,应积极购进小批量、多品种的小型冷车,以此充分满足果蔬商品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运送的需要。公司应该根据冷藏食品尤其是果蔬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适时选择普通冷库、流通加工冷库等。

4.1.2 其它设施设备

包括冷链运输车、冷藏集装箱、冷链物流容器的统一、分拣设备、制冷系统、搬运设施设备等。上述设施设备需要具备耐低温的特性。冷链物流容器包括蓄冷箱、物流筐、塑料托盘等。

4.2 完善冷链物流作业环节

预冷环节。果蔬储存前根据不同的储存温度对其迅速预冷的降温处理过程,通过消除田间余热,降低呼吸强度,延长果蔬保鲜。储存环节。储存阶段需根据不同果蔬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储存冷库,充分运用气调贮藏技术,控制冷库内二氧化碳气体等浓度,抑制果蔬呼吸作用,减少促进果蔬成熟的激素排放。运输与配送环节。利用冷链信息化技术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优势,合理调控运输与配送环节低温冷链温度,保持果蔬新鲜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零售与消费阶段。在未来,依托线上顺丰优选和顺丰社区配送站点,开展社区O2O配送、商品展示业务,让消费者享受冷链物流的果蔬的新鲜。

4.3 加强业务模式开发

在运输方式方面,与铁路总公司合作开展“铁路+公路”多式联运方式。2016年1月铁总首次推出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为烟台顺丰从单一运输模式到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渠道。

在商业模式方面,继续深化冷链物流B2C模式,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及跨国生鲜、果园直供等高附加值采购销一体化业务。积极拓展电商O2O模式的可操作性,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将线上线下联通起来,在收取佣金的同时为其提供门到门的高效冷链物流。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时,可建立烟台终端宅配网络,设立电子菜箱终端保持果蔬等新鲜口感。

4.4 强化“顺丰冷运”品牌

强化顺丰优选的品牌有助于公司业务量与顾客好感度提升、“顺丰冷运”品牌价值增值、顺利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活动等。包括社区、商场等人流量巨大场所地推、广告赞助与宣传、事件营销、新意的口号、发挥名人效应等。

参考文献:

[1]洪卫.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以山东寿光蔬菜冷链物流为例[J].物流科技,2010,08

[2]周家华,常虹,赵毅,李延云.中国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食品工业科技,2012,06

[3]刘仁有.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后向一体化战略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4]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23

作者简介:

第2篇: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再生制动 集能型 能源

中图分类号:U4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120-02

1 引言

目前,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解决环境问题,节省能源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交通运输工具是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交通运输工具的节能减排技术非常关注,对车辆的能量回收技术非常重视。各种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均消耗大量能量,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将车辆的动能转换成电能回收,即可消耗车辆动能,使得车辆的速度下降甚至停车,又可将车辆的动能有效地转换成电能等可利用能源,供其它设备使用,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再生制动是一种反馈制动,目前主要使用在汽车或铁路列车上。传统的制动方式是把车的动能通过摩擦直接转化成热能,从而降低车速。再生制动则是在制动过程中,把车辆的动能转化成电能或其他可再利用能源的形式并储存起来为其他设备提供能源,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外再生制动技术的研究时间比较早而且比较深入,除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实车应用技术也比较成熟。

国内再生制动技术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汽车厂商、科研院所都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并有了初步成果,但是大部分研究都停留在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阶段,实车应用不多。所以此技术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再生制动能量储存装置

再生制动能量储存装置的设计方案较多,常用的形式主要有飞轮、液压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几种形式。不同的设计方案,优缺点不同。

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简单、能量损耗小,但体积大、储能不易久存、能量输出的时效性较差而且安全性没有保障;液压储能系统结构紧凑、可持久存储电能、能量输出灵活易控制、安全性较好,但系统结构复杂、储能过程中能量损耗大;电化学储能系统体积小而轻、可持久储能、能量输出迅速而易控制,但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本文采用的电化学储能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它包括与车型相适配的发电机、蓄电池以及可以监视电池电量的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电化学储能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回收车辆在制动或惯性滑行中释放出的多余能量,并通过发电机将其转化为电能,再储存在蓄电池中,用于之后的加速行驶。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结构紧凑、储能持久而高效、控制灵活而准确,它还可为车内耗电设备供电,降低对发动机的依赖,降低燃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 结构设计

基于车辆再生制动的集能型制动器实现回收制动能量的同时,既要保证产生的电能便于储存,还应满足刹车的安全要求和便于驾驶员操作,这就需要找到电刹车和机械刹车的最佳切合点,在确保制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能量的回收率。

由于汽车内部采用交流电,采用永久磁铁作为定子,南北两极,线圈为转子。其中线圈与轮胎同心相连,如图1所示。此种结构在制动时,线圈与外部蓄电器接通,即可产生交流电,同时线圈受到反向的安培力,从而实现减速,其实质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根据轮胎尺寸和车体结构,实际线圈尺寸为轮胎外圆尺寸的2/3。由于在减速的同时,安培力也随之减小,所以为了确保系统有稳定制动力的提供,线圈要做特殊的设计(如图2),满足其速度减小的同时,线圈匝数呈一定规律增加,从而使制动力基本不变。

5 理论设计及计算

5.1 理论分析

从应用的广泛性考虑,本次设计主要考虑中轻度刹车。中轻度刹车是汽车在正常工况下的制动过程,可分为减速过程与停止过程。电磁刹车负责减速过程,停止过程由机械刹车完成,两种刹车的切换点由电机发电特性确定。

5.2 分析计算

6 结论

基于车辆再生制动的集能型制动器是利用电磁装置在汽车刹车时提供制动力,同时通过储能装置将动能装换成电能储存起来。该集能型制动器可收集65%以上的动能,配合以机械刹车,可实现汽车制动安全可靠。同时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响应灵敏,寿命长久,噪音低、冲击小,可靠性强的优点。而且他的应用范围不仅局限于汽车制动,还可用于所有需要制动或者有剩余动力可回收的系统中。

当前汽车制动主要采用液压与机械制动并重的方式,对车体磨损严重且能量消耗较大,与之相比,集能型制动器把制动动能高效的转化为电能,提高了汽车能量的综合利用率,其成本较低、安装方便,具有很好的节能优点。该技术同样可应用于城市轨道车辆、电瓶车、机械装备等,将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子英,张保成.车辆制动能量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J].节能技术,2010(5).

[2] 赵金龙.汽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D].重庆大学,2011.

[3] 江王林,王瑞敏.电动汽车制动过程受力分析及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研究[J].新能源汽车,2012(5).

[4] 赵会强.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试验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

第3篇: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除了被专家否定外,换电模式还不幸躺枪“骗补”。据可靠消息,在由国务院牵头进行的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中,生产销售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不带电池)的相关企业可能被认定为骗取补贴。

从曾经被力挺到如今被看衰,一时间,换电模式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其现状及发展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曾经的“功”与现在的“过”

换电模式的推广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为服务北京奥运会而建设的北京奥运会公交电动车充电站,采用的就是换电模式,满足了纯电动公交车的充电需要。福田汽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在当时,电池的续航里程根本无法保证公交车的正常运营,而通过快速换电,解决了续驶里程的问题。”据北汽福田欧辉客车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换电模式是保证纯电动公交车能够运营的一种有效方式,优点是更换方便,补电快捷,充电环境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缺点是初期投资大,需要有固定的充电场所和1.4倍于车辆数量的电池投入运营。”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换电模式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申沃客车一位负责销售的老总告诉记者:“在电池技术有瓶颈的情况下,换电模式在世博会期间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

据了解,由于换电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比充电模式更有优势,曾经得到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行业的力推。特别是从2009到2014年,北京、青岛、天津等地的公交系统陆续开始尝试换电模式。

不过,换电模式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初期投资成本过大导致推广地区受限,不同厂家车辆标准不统一导致无法统一换电,电池技术不断突破使得续驶里程不断增加,快充模式优势更明显,特别是国家电网投入巨资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这一切使得换电模式仅在公交车、出租车领域保留着生存土壤。现如今,换电模式更被很多专家认为已经在“充换电之争”中完全落败。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换电模式涉及“车电分离”,即厂家销售的车辆不带电池,极可能已被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小组认定为骗补行为。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在相关文件中,“车电分离”被归为“销售的车辆未安装电池”,对于这类情况,财政部将收回2013年、2014年问题车辆涉及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对2015年问题车辆不予补助,还将按规定对该类企业下达处罚决定,罚款交清后,方可清算补贴资金。倘若如此,那相关企业则是得大喊冤枉了。

实际运营效果真得非常差吗?

换电模式真没有前景吗?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得了解目前采用换电模式车辆的实际运营效果。

北京公交集团副总工程师王家良告诉记者:“自2008年开始使用换电模式的公交车至今,集团已拥有了220辆换电车辆,目前全部都在运营中。四惠公交场站目前拥有全市惟一一座大型换电站,用于换电模式的动力电池为车辆数量的1.4倍,能够有效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营。每辆车电池的租赁使用成本大约为22.3万元,这一数字与燃油车一年的使用成本持平。”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记者来到北京四惠公交场站的换电站,几台换电“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为公交车换装电池,整个过程准确无误,无人参与即可在一刻钟内完成。为北京公交集团提供换电车辆的某客车厂家也做过相关统计,截至今年4月,北京四惠车站200多辆采用换电模式的公交车已经累计运行了795万公里。

除了北京以外,青岛、天津等地的换电公交车运营效果也不错。青岛公交集团某负责人向记者表示:“8年时间里,换电模式比充电模式的成本低91万元左右。对比起来,换电车辆的运营经济性更加优越。”

不过,由于“骗补”调查以及新的补贴政策迟迟未出,导致换电车辆的更新受到很大影响。王家良说:“我们去年订的车迟迟不能到货,今年同样不能招标采购,运营将会受到影响。”

在本刊截稿前,记者还获知一个信息:对于被认定为“骗补”,有企业已经通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向有关管理部门提交申诉报告,认为一直以来是按国家相关指导意见展开换电试点运营,这种情况不同于真正的“骗补”,不应被归为一类,一起“挨板子”。

所^路线难道是惟一的?

从目前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换电模式并非“难以为继”,而对于其前景,企业人士也并不认为换电模式没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某客车厂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换电模式的最大劣势是初期投资大,但是近两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相比过去的固定场站换电,如今已经有集装箱移动式换电站,成本大大降低。“满足100辆车运营的换电站投资在300万元左右,是原来投资的1/15甚至1/20。2015年广东中山市建了一座可满足70辆公交车换电的移动换电站,目前运营情况非常好。”这位工作人员说,“在一些冬季寒冷的地区,换电模式也非常有推广价值,室内稳定的温度可以保证充电的效果。应该让市场去做出选择,尊重用户的选择,换电和充电各有利弊。”

申沃客车负责人表示,影响电动汽车使用的主要瓶颈是电池的续航里程,虽然现在可以达到250公里以上,但还不足以满足运营车辆的需求,增加电池装载量,也会增加车重,增加能耗和成本。所以,换电模式不能被轻易地否定,可以不断优化,不断降低成本,找到其最好的运营模式。

第4篇: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汽车控制;研究现状;展望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72

0 前言

伴随着汽车节能减排方案的落实电子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建设的主要技术。近几年,电子技术在汽车制造成本比例不断提高,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汽车产品创新基本上都是以电子控制技术作为基础。汽车安全性能在不断提高过程中,动力源及执行器开始逐渐在汽车内应用,同时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对汽车控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汽车控制研究现状

汽车上主要的系统就是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在发动机、车窗、雨刷控制系统等等方面都有着应用,同时汽车对控制技术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在对汽车控制研究现状分析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1 发动机控制系统

在上世纪70年代最开始对发动机控制系统分析研究,最开始的目的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经济效益,降低汽车燃油数量。伴随着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建设,汽车有关法律完善,有效推动了先进科学技术在发动机研究上应用。控制系统在发动机上应用,对汽车节能减排性能及整体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研究人员对发动机控制系统研究十分关注。发动机控制系统属于十分繁琐的系统,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本文主要对电子节气门控制进行研究。

电子节气门是发动机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动机电子控制落实的前提条件,现阶段在汽车内已经广泛应用。电子节气门开放程度并不是由加速踏板所决定,而是根据汽车实际行驶情况对发动机进行状态进行计算,进而确定电子节气门最佳开度,进而保证电子节气门开度与实际需求相吻合,让发动机能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1]。

1.2 传动系控制

汽车在应用传统控制系统之后,自身动力性能及经济性能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在汽车传动控制系统内,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变速器、传动轴、离合器与差速器,其中汽车传动控制最为主要部门为离合器与变速器。现阶段,不同类型的汽车所安装的离合器与变速器类别不同,不同类别离合器与变速器特征不同,所需要面对的控制问题不同,其中最为常见的控制问题就是汽车起步过程控制。

汽车在起步过程中,汽车会将发动机所产生的力矩传输到汽车车轮上,进而让汽车瞬间进入到运动状态。在汽车起步控制评价过程中,主要从汽车稳定性及速度两方面分析,同时也是判断汽车整体性能的主要依据。就AT与CVT而言,发动机与变速箱之前具有变矩器,进而能够有效将汽车在起步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力吸收。但是对于DCT而言,汽车在起步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力主要利用离合器进行吸收,这样离合器运行精确性就会受到影响。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离合器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结合,同时发动机也能够稳定运行,在这个过程中汽车能够保持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2]。

1.3 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系统

从车辆安全角度而言,汽车主要分为两种安全性能,分别为主动安全性能与被动安全性能。要是从发展角度来说,应该将车辆安全控制研究放在躲避事故上,所以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研究已经得到了研究人员高度重视。

汽车实际上属于一个相对于紧闭的系统,车辆驾驶员在系统内承担着控制器的责任,为了能够有效对驾驶员驾驶行为进行控制,减少错误操作数量,还需要增加一个控制器检测装置,进而就需要对车辆驾驶人员操作性能全方面分析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各种汽车驾驶安全控制装置逐渐退出,同时也逐渐在汽车内应用,有效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3]。

2 汽车控制的共性问题与展望

汽车控制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成果,但是由于汽车控制系统涉及到的功能较多,并且各个部分动力相互影响,有关先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对汽车行业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但是汽车在应用新型控制器之后,动力结构越加复杂,电子控制系统设计难度显著提高。简而言之,汽车控制技术上还存在较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人员对其深入分析。本文就对汽车控制技术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汽车控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1 汽车控制技术共性问题

(1)动力学耦合更加复杂。汽车控制系统进行能量转化实际上十分繁琐,同时汽车控制系统内一直在应用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就造成汽车控制系统动力学耦合更加复杂。所以,在构建汽车机理模型过程中,无法从质量、能量等定律方面构建[4]。

(2)动力学总成控制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要求在不断提高过程中,对汽车动力学总成控制要求不断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需要在多种状态下运行,变速箱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转速与力矩进行结合,同时车辆各方面性能相互影响,存在一定矛盾点。这样就造成汽车控制主要内容就是对汽车多种运行情况进行协调。

2.2 汽车控制展望

由于市鼍济逐渐完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之下,汽车控制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将降低成本作为首要目标。汽车控制成本降低上,主要体现在降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研发成本与车载电子控制单元上。就现阶段汽车控制系统实际情况而言,还需要对控制器有关指标进行确定。所以,需要在原有理论及方法基本上不断进行创新完善,构建针对性评价方法,有效缩短汽车电子控制研发时间,降低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上所投入的成本[5]。

3 结论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汽车行业已经充分认识到汽车控制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虽然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研究人员深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耀南,申永鹏,孟步敏,李会仙,袁小芳.车用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5(04):432-447.

[2]《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中国公路学报,2015(05):1-65.

第5篇: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汽车轮胎;合成橡胶;发展趋势

1.轮胎产业概述

轮胎是车辆上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按照帘线排列方向不同,轮胎可分为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与斜交轮胎相比,子午线轮胎具有生热低、高速安全;耐磨、耐刺、耐用;滚动阻力低、节省燃料; 减震、舒适;操纵稳定性强等优点。子午线轮胎按使用骨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全纤维、半钢丝和全钢丝子午线轮胎3种。子午线轮胎在世界轮胎产量中约占90% ,近几年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发展以及新的一轮工程子午线轮胎的发展,使子午化技术不断完善。从产品的使用特性来看,出现了防滑轮胎、绿色轮胎、跑气保用轮胎、智能轮胎、非镶钉冬用轮胎、仿生轮胎以及彩色轮胎等。从技术特性发展来看,轿车轮胎向着高速度、高性能、扁平化、节能、安全、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载重汽车轮胎向着子午化、宽断面、扁平化、无内胎、长寿命方向发展;工程机械轮胎也向着子午化、无内胎、长寿命方向发展。近几年,世界轮胎巨头纷纷把轮胎的生产能力从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移到中国、巴西、捷克、东南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预计2010年全球轮胎产量将达到17亿。

2.我国轮胎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1我国轮胎工业现状

我国轮胎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能生产子午线、斜交两大结构类型的轿车轮胎、2010年6月姜森:我国汽车轮胎工业发展趋势及其对合成橡胶需求的影响载重轮胎、农业轮胎、工业轮胎以及工程机械轮胎五大系列2000多个规格的产品。自2005年开始,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轮胎产量最大的国家。2003年以来,我国轮胎产量见表1。2008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我国轮胎产量仍维持611%的正增长,同期子午线轮胎产量的增幅为1416%。

目前全球共有28个国家了51条关于轮胎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有欧盟的REACH法规、美国的《FMVSS139轮胎测试标准》以及欧盟的EEC法规等。2009年9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高额惩罚性关税,这将使我国输美轮胎价格优势骤减。此外,欧洲和美国将分别要求在轮胎标签上标。

2.2我国汽车轮胎工业发展趋势

2.2.1产量稳定增长

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内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超过6 600万辆、国内公路运输周转量连年大幅增长的拉动下,我国对原配胎和替换胎的刚性需求仍然旺盛。此外,欧美等国汽车使用没有也不可能大幅降低,我国以维修市场为主的轮胎出口也不会大幅下降。目前,我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中有部分产品为定制的特殊规格,还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的轮胎在产量和性能上很快填补中国企业的空缺,对美国的出口空间依然存在。因此,在今后的3~5年,轮胎行业在调整好总量与结构关系,国内与国外市场关系、产销关系的基础上,仍将保持稳定、较快的发展。

2.2.2产品高性能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对汽车轮胎提出了更高的安全、环保和舒适性的要求。子午线轮胎优越的性能随着使用范围和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凸显,子午线轮胎的性能标志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是轮胎发展的方向。在轿车子午线轮胎方面,实现无内胎和扁平化。重点发展65、60系列和55、50系列的S、T、H和V级产品,适当发展45、40系列V、W和Y、Z级系列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在载重子午线轮胎方面,重点发展无内胎、扁平化载重胎,使产品的规格形成系列。静态和动态试验必须达到引进先进技术的内控标准,并要获得美国DOT和欧洲ECE标志。目前,大型载重货车已向高功率和多轴化方向发展。在工程胎和农用子午线轮胎方面,重点是宽断面、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工程子午线轮胎由于其在耐磨、耐切割、抗刺扎、节能、强度等方面优于工程斜交轮胎,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下更显出其优势。

3.轮胎工业发展对合成橡胶需求的影响

轮胎是一种高科技的复合型产品,包含由200多种不同材料和产品所组成的20多种部件。根据用途和种类不同,轮胎各部件的用胶种类和比例也各具特色。一般而言,单一橡胶品种不能同时满足轮胎对低滚动阻力、高抗湿滑性和高耐磨性的要求,橡胶工业中通常采用2种或2种以上橡胶并用来实现轮胎性能的优化[1-4]。近年来全球轮胎用胶约占全球橡胶消费总量的60%,轮胎的生产总值占到橡胶工业的一半以上。2007年全球用于轮胎的NR数量估计在675万t左右,占NR总量的70%左右。轮胎用SR约615万t,占SR总量的48%。世界十大轮胎生产国的橡胶消耗量约为1516万t,其中轮胎用胶922万t,占到全球轮胎用胶量的71%。我国是世界橡胶消耗量和轮胎用胶量最多的国家, 2007年分别达到585万t和345万t,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国际橡胶研究组织( International Rubber Study Group,IRSG)预测,我国2010年轮胎工业耗胶量将达到390万t,其中合成橡胶160万t,占总耗胶量的41%。2013年我国轮胎工业的耗胶量将接近500万t,其中合成橡胶200万t,所占比例与2010年基本相同。轮胎行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发展是影响合成橡胶各品种使用比例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内轮胎工业产品结构精细化的发展趋势,今后的汽车子午线轮胎产品将由目前的全天候型过渡到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用途以及不同功能划分的定制型。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的比例将显著提高,而斜交胎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将逐年递减。目前,国产轿车子午线轮胎已全部完成了无内胎化产业升级,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宽断面、扁平化。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经过2002-2006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产能上,都进入了成熟期。工程子午线轮胎的投资热对橡胶的消耗带来较大的影响。NR在轮胎中的使用比例有所增加,并且由于胎侧胶一般都是NR/BR并用,因此BR的消费量也增长迅速。以我国2010年汽车轮胎产量410亿条计,需要合成橡胶约170万t,其中SBR约88万t,占汽车轮胎工业合成橡胶总消耗量的52%;BR约62万t,占36%;HIIR约12万t,占7%;IIR约6万t,占4%。 [科]

【参考文献】

[1]陈志宏.中国轮胎用橡胶的现状与前景(一)[J].橡胶科技市场,2005(1):1-3.

[2]陈志宏.中国轮胎用橡胶的现状与前景(二)[J].橡胶科技市场,2005(2):1-4.

[3]陈志宏.中国轮胎用橡胶的现状与前景(三)[J].橡胶科技市场,2005(3):1-4.

第6篇: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 城市; 地下空间; 发展现状

1.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渡开发,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大量的土建工程拔地而起,每天都看到大片良田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并且无法再生,居住、交通、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作为国策提出,摆在每个学科、每个产业的面前,土木工程界也顺应潮流把地面活土多留点给农业和环境,使地下空间成为人类在地球上安全舒适的第二个空间,人们不得不向地下要生存空间,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而带来的压力。为此,二十一世纪将成为地下空间的发展世纪。

国际上已提出把“二十一世纪作为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年代”,日本提出要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数倍。中国也开始重视地下空间利用的立法工作,各地区已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

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防备空袭而建造的人民防空工程。实行平战结合,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使人防工程除战略效益外,充分发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成为以解决城市交通阻塞和缓解城市服务设施紧缺为动因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

(1)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推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由于地铁建设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带动了沿线地域的城市更新改造,与此同时,尤其是地铁站域地区的地产、房产和地下空间必将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2)私家车的增加带动城市地下车库的建设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我国大城市个人小汽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加快。导致城市中心区的公共停车和居住区的个人停车难问题,有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各种类型的地下车库是综合考虑“环境质量、用地难、快速便捷、经济合理、安全管理”等因素的最佳途径,也是一种新趋势。

3.现阶段地下空间利用的重点

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城市经济发展,都市人口流量猛增,都市交通状况恶化严重。已成为困扰城市市民生活与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增车扩路已远赶不上交通量的增长速度,而且道路面积也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因此,地下铁道便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地铁作为现代化都市交通方式具有五大优点:一是运量大。二是速度快、时间准。三是干扰小,在地下运行不受气候、地面行人和车辆的干扰。四是耗能低,无废气污染,乘车舒适,对城市噪音污染轻,满足了市民对生存环境质量和时间速度的要求。五是大大节约了地上土地空间资源。同时,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的地下工程建设技术,随着建设发展,现已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体系。目前,城市交通系统中,地下铁道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更多地下铁道的建设纳入各地政府的规划中。地铁建设成为现阶段地下空间利用的重点。

4.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前景及优势

(1)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地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动向

由于我国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普遍很低,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拆房建绿”是一种基本途径。为了提高绿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该地域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市中心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绿地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是一种很好的综合开发模式,已经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大城市得到很好验证。“复合开发”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动向。

(2)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必将加快相关政策、法规建设的步伐

随着地铁、地下街、地下车库、共同色、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等各类地下空间设施的大量兴建,相关政策和法规必将先行,一方面起引导作用,同时,将会更好地规范行为,提高效益,减少资源浪费。

(3)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必将会推动共同沟的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由于共同沟为各类市政公益管线设施创造了一种“集约化、综合化、廊道化”的铺设环境条件,使道路下部的地层空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使内部管线有一种坚固的结构物保护,使管线的运营与管理能在可靠的监控条件下安全高效地进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共同沟内还可提供预留发展空间,确保沿线地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尽管一次性投资大,工期较长,但是,在我国的一些特大城市,尤其是城市发展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一些城市将会优先发展区同沟。

(4)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相关科学技术将会得到飞速发展

在大型地铁换乘枢纽地区,随着地铁车站及相邻设施的大型化深层化 综合化、复杂化趋势,势必促进地下空间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尤其在地下勘察技术规划设计技术工程建设技术(新工法、新机械、新材料)、环境保护技术安全防灾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引进 消化 吸收国外先进成熟科技,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是一条多快好省的优选道路。

第7篇: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应对措施;现代测绘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一、桥梁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1桥梁出现裂缝

道路桥梁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美观和正常的使用,而且会削弱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这其中除了是桥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没有合理使用混凝土造成的,如:没有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加以重视,使混凝土曝露时间过长从而导致混凝土受潮变性;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没有达到规范要求,只凭个人经验不按标准规定随意配比

要进行温度裂缝计算,采取隔热设计;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配筋率采用适当的计算模式,从材料性能方面和结构形式方面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加之以合理的施工工艺,按设计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水泥用量及水灰比,重视混凝土振捣技术,计算好拆模时间,选用一定份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遇到高温天气时使用井水拌制混凝土,这样可以降低浇灌温度。

1.2桥梁钢筋锈蚀

钢筋的使用寿命与桥梁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桥梁钢筋出现锈蚀的话会严重危害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有很多,如原材料、环境、施工等,以及其他诸如钢筋应力状态等因素也会导致钢筋锈蚀。

桥梁钢筋锈蚀的机理很复杂,因此道路桥梁钢筋防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多措施综合治理。施工工人在建设道路桥梁过程中就要加强桥梁钢筋防护意识,要使用涂层钢筋,这种钢筋就是在普通低碳钢表面加上防腐涂层,使其与腐蚀性环境隔离开来,这样就能达到普通低碳钢防腐目的。此外,施工工人还可以使用电化学防护法阻止桥梁钢筋锈蚀。要加以强调的是,施工工人在加强桥梁钢筋防腐的同时要注意跟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根据道路桥梁的政治经济地位、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对桥梁进行分级,根据分级筛选符合使用要求的、经济合理的防腐材料。

1.3局部蜂窝、麻面和气泡现象的出现

造成这种现象的结果,主要是使混凝土结构大大降低了结构的严密性,其疏松的结构强度几乎降低到最低点,在使用过程中其承受能力极大地减少,并且容易遭受腐蚀而造成重大的损伤,严重地降低了工程的承载力和耐用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在施工时,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比,施工工艺差,在操作上不按程序操作,随机性调整时有发生。在浇筑混凝土后,进行振捣不规范,不均衡,使得振捣不足部位的结构疏松,不密实,在撤膜后容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在振捣过多部位,骨料易下沉,混凝土浆泌于表面,混凝土体中间段(层)砂浆富集,易发生由表及里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对混凝土模加工的精度不够,或周转次数多,导致局部变形漏洞,接缝不够密封而漏浆,从而使骨料间隙无浆,干硬后形成稀疏状蜂窝现象。第四,从搅拌到浇筑之间的时间过长,混凝土水灰分发生离析,混凝土结构不密实,在浇筑时不加以振捣或振捣不均。

二、如何加强桥梁施工的质量管理

2.1应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既影响了使用又增大了经济损失。

2.2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建材标准采购材料,并由始至终地保证水泥材料的质量稳定、不变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采用水热化低的水泥;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人必须按照强度等级、抗渗等级配比混凝土,还要充分控制好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进行分层浇筑以及设计合理的养护措施,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席、草帘等确保降低温度应力,避免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再次,在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振捣充分,尤其是腹板内预应力管道比较集中的地方更要

做到不欠振、不漏振,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2.3充分重视桥梁的超载问题

汽车超载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是早期修建的老桥超龄负载运营;其二是桥梁通行的车流量超过原设计;另一种是车辆违规超载。前两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荷载的变化和交通量的增加;后者是车辆使用者违法超载营运,后两种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普遍。桥梁的超载一方面可能引发疲劳问题。超载会使桥梁疲劳应力幅度加大、损伤加剧,甚至会出现一些超载引发的结构破坏事故。

三、桥梁工程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

现代测绘学是一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空间信息科学技术,将其应用于桥梁修筑和管理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可以缩短作业时间,减少工作强度,提高工程质量,节省建设资金,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程实施,加强道路管理,这已被大量的公路建筑工程所证明。随着今后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在桥梁的修筑和管理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技术支持作用。

道路桥梁等的设计、施工.管理都与地质地理条件、区域综合信息密切相关,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处理、管理等工作。以GIS、GPS、RS为主体的现代测绘学的特点和结构决定了其在公路的修筑和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这既是现代测绘学应用领域拓宽的需要,也是公路修筑和管理的必然要求。以“3 S”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测绘技术辅以常规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等,可以在公路修筑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利用最先进的空间科学技术服务于公路的修筑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工程费用。

桥梁的沉降观测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试验桥梁的观测,对高速公路新建加宽桥梁的灌注桩抛高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数据。一般桥梁灌注桩抛高的经验数据为2~5mm。通过我们对试验桥梁的观测数据表明,在本文所提到的地质条件下,桥梁抛高要大一些,达到了十几毫米。但同时,也可以说,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灌注桩的抛高问题是多样性的,与桥梁的结构和地质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桥梁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桥墩台的沉降观测的频率,保证观测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其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观测数据要及时分析,从而真正做到利用沉降观测数据来指导施工。

参考文献:

第8篇: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关键词:非光滑表面 工程仿生 几何形态 减粘脱附

引言

仿生被认为是原始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一个无止境的科技前沿。仿生摩擦学是工程仿生的重要领域,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仿生摩擦学技术建立于生物摩擦学行为的认识和深入理解之上,仿生摩擦学研究内容包括仿生减摩(减阻)、仿生增摩(增阻)、仿生附着、仿生防粘(仿生自清洁)、仿生耐磨、仿生等。生物所具有的各种摩擦学行为是其生存所需要的。就防粘与附着而言,若生物体表面需要防粘,其表面即进化出有利于防粘的结构表面和物质构成,典型的如荷叶效应、土壤洞穴动物的防粘脱土功能,这种防粘结构和功能被用于多种人工表面的仿生防粘乃至减阻设计中。

1生物表面粘附性的仿生学研究

生物表面的粘附是生物进化出来的适应生存环境的功能,生物的一些部位需求粘附,因而在这些部位进化出强的粘附功能,典型的生物粘附或称附着,发生在昆虫、壁虎等动物足上。最近若干年对粘附的研究有明显的进展。许多动物能够利用各种附着装置附着或行走在光滑或粗糙表面如垂直壁面和天棚上,显示出优良的附着功能。许多动物爪上具有爪垫,对光滑表面以及各种粗糙表面有很强的附着能力。

按照附着方式可大致将动物足分为三类:爪子、光滑爪垫和刚毛爪垫。动物爪子能够在粗糙表面上附着,其附着能力与表面粗糙度、爪子尖端几何形状和尺寸及摩擦系数有关。动物的光滑爪垫软且可变形,能够在光滑表面上附着,如蟑螂、蜜蜂、蝗虫和臭虫的爪垫。动物(如壁虎、苍蝇、甲虫和蜘蛛)的刚毛爪垫覆盖有较长的可变形刚毛,如图1所示。由于这些刚毛易弯曲而与表面接触形成一系列接触微区,Peressadko和Gorb认为刚毛尖端部位总体上是平的,构成端部接触单元,端部单元承担着与表面的接触,爪垫的附着力取决于接触单元的数量和与外物表面产生紧密接触的能力。

仿生附着技术还在发展中,预计通过有效的应用基础研究,仿生附着技术将会在较多领域获得应用。

2生物表面防粘性的仿生学研究

粘湿的松散物料对机械部件的粘附现象在工程中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土壤粘附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松软土壤与地面机械触土部件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粘附现象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表现为土壤与固体表面之间形成的粘附力,二是表现为因土壤粘附力的作用而导致土壤在触土部件上形成严重的粘附积留现象。土壤粘附严重降低地面机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增大能耗,甚至使机械无法作业。

柔性是土壤动物体表乃至生物界存在的力学现象。蝼蛄、蚂蚱、蟋蟀、蜣螂、步甲、田鼠等土壤洞穴动物的许多部位生长着刚毛。土壤动物体表柔性主要体现在非光滑结构单元上,因此,称之为生物柔性非光滑。这种柔性非光滑除具有非光滑表面减粘作用外,单元体的柔性对来自土壤的作用力具有缓冲作用,并通过柔性单元体的相互位移、扭曲等动作使与其接触的土壤被脱掉。土壤动物体壁、节肢的柔性性质对它们的脱土功能也有贡献。基于土壤动物体表柔性非光滑特征设计的仿生装置用于铲斗、轮斗、挖斗、自卸车车厢等触土部件上取得了显著的脱附效果。

3生物表面摩擦的仿生学研究

生物表面摩擦性能及机理研究受到较大关注,吸引了较多的研究者从事生物摩擦及其仿生摩擦研究。摩擦研究关注两个不同的目标,一个是增大表面摩擦力,一个是减小表面摩擦力,而在许多情况下又需要将摩擦力或摩擦系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而满足于相应的技术需求(如制动摩擦技术)。通过研究生物摩擦,创造仿生摩擦技术及装置是仿生摩擦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发展方向之一。

流体介质中运动表面的仿生减阻技术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在流体中运动的表面与流体之间产生摩擦力,构成运动表面的前进阻力。Carpenter详细分析了运动表面几何形态对流体运动阻力的影响。鲨鱼皮肤的减阻功能被人们用作流体减阻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仿效对象,鲨鱼皮表面排布着一系列的鳞片,鲨鱼鳞片具有肋条形态,如图2所示。受鲨鱼皮肤结构表面特征及其减阻机理的启发,发明了多种流体减阻结构表面。具有这种相同仿生微观表面形态的透明塑料薄膜,可使飞机阻力减小8%,这意味着节省燃油消耗约1.5%。

Sirovich和Karlsson的研究表明:对机飞行、燃料管道输送等高雷诺数情况下,涡流阻力是一个制约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当表面呈V-型突起形态(见图3)且为随机分布时,其阻力比光滑表面的阻力小,然而,其阻力会因V-型突起分布的微小的变化对阻力特性影响明显。表面突起减阻方法在飞机上应用涉及成本问题,对于巡航飞行的亚音速飞机而言,表面摩擦阻力是飞机全部阻力的30%,随机突起能够减阻3%左右,可使单个飞机的运行成本减小0.3%左右,就全世界而言这应该是巨大的节约技术,但考虑维修、安全因素,总体上可能会导致成本的增大,因此,这类仿生结构表面被认为在商业飞机上的应用前景不大。

水生动物和飞行动物中还有大量的未被认识的减阻结构,因此,可以推断流体减阻仿生结构表面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流体减阻仿生表面在车辆、水下航行器、各种飞行器上应用将有更大更快的发展,是国际科技领域竞争的热点,是值得我国重视和发展的高技术。目前,流体减阻研究还仅限于减阻及其与防粘相综合的研究,尚缺少可能导致新的先进的综合仿生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仿生摩擦学研究及其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拓宽和深入。仿生摩擦学是典型的工程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技术领域之一,需要多学科人员的合作。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在降低粘附和减小摩擦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研制的仿生非光滑表面在防粘、减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获得一定应用。流体减阻的仿生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仿生粘附和仿生增阻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在许多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更多的原始创新研究工作。结合我国工业现代化和面向以精确农业为代表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及国防科技的需求,应对仿生摩擦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大力开展仿生摩擦学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仿生摩擦学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这是仿生摩擦学的总体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Lu Yongxiang.Significance and progress of bionics.Journal of Bionics Engineering,2004,1:1―3.

[2]Barthlott W,Neinhuis C.Purity of the sacred lotus,or escape from contamination in biological surfaces.Planta.1997,202:1―8.

[3]Ren LuQuan,Tong Jin,Li JianQiao,Chen BingCong.Soil adhesion and biomimetics of soil-engaging components.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2001,79:239―263.

[4]Yan Y Y,Hull J B.The concept of electroosmotically driven flow and its application to biomimetics.Journal of Bionics Engineering,2004,1:46―52.

[5]Gao H,Yao H.Shape Insensitive optimal adhesion of nanoscale fibrillar structures.PNAS,2004,101:7851―7856.

[6]孙久荣,程红,丛茜.蜣螂减粘脱附的仿生学研究.生物物理学报,2001,17(4):785―793.

[7]李建桥,任露泉,陈秉聪.犁壁材料表面特性与土壤粘附间的关系.农业工程学报,1996,12(2):45―48.

第9篇: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构建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对提升辽宁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和建议高峰,陈岩,佟春杰

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方法和技术的示范研究王志伟

冈底斯成矿带铜铅锌矿资源进展与矿业基地建设思考李光明,刘波,段志明,张丽,董随亮

海岛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研究邓一兵

南极大气过程、区域气候变化及气候模式研究卞林根,李士明

废旧轮胎超细粉碎与再生利用技术开发中国科技成果 刘双喜

食品快速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及设备开发研究王硕

千米级斜拉桥结构特性及体系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张喜刚

数字媒体服务示范工程孙朝晖,朱铁一

山区村镇地质灾害与工程防治技术研发杜修力

农村建筑防火与抗火技术研究与示范李引擎

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田建民

安全生产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李湖生,王善文,李仲学,刘双跃,王庆,李晓飞,张延寿,南生辉,袁庆国,郭再富,李勤,张惠军,顾智世,周宏,王晓兵,梅建,高建明,邬开发,戎明彦,宁燕,傅雅慧

高效节能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谢卫,滕欣,李华

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网络管理系统周恒

小球藻培养与应用的研究进展闫海,张可毅,王子敬,高郁晨,贾璇,何欢聚

综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研究王松龄,赵彦青,张社峰

面向世博应用的跨语言及跨媒体搜索云计算平台架构杨震

顺义规划新城场地稳定性评价研究贾三满,郭萌,王荣

天津市北大港水库分库后调度与水质探讨董立新,郭清平,白昊阳

质量互变定理及其对可拓学错误的识别陈守煜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若干思考屈敏

城乡生活垃圾中废塑料高效稳定裂解技术与示范中国科技成果 周恭明

奥运封闭水体水质保持技术与示范张镭,林卫青,李炜,朱明权,卢士强,李丹,金焱

商品林重大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梁军,曹支敏

儿童免疫规划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李水旺,田智慧

淡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技术示范陈成勋,郭永军,陶秉春,金万坤,王庆奎,季延斌,徐大为,邢克智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中药免疫调节配伍治疗初探陈志强,陈峥,刘杰,唐先梅,徐寿文,刘彦斌,张三定

葡北二断块断层侧向封闭性研究刘洪涛,王延斌

公网移动安全接入系统司志刚,陈性元,鹤荣育,常朝稳,赵国磊

动力总成悬置扭矩轴三点布置研究初探许立峰,方俊,刘亚磊

AlN的合成与表征孙晶,谷林茂,徐祥云

500kV避雷器不拆引线试验方法魏丽峰,曹锐

330MW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综合分析与预警研究杨勇,杨俊,郑晶晶

ABC分析法在车辆器材库存控制中的应用及其改进汪正西,吴巧云,王耀军

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李广宇,陈晓妮,王芳,杨鑫光,支玲,秦全忠,陈正斌

论云南栽培茶树发展简史李光涛,任海涛,梁涛,李昌武,毛恩锦

启动居民消费关注老年消费市场卢丽华

中国在瓦斯研究史上发现的二定律及应用王子佳

福建省输日鳗鱼茶叶与蔬菜中农用化学品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李耀平

第三代固体蓄电池-高能固体蓄电池

渊博的学识,无私的奉献中国科技成果 于静,金立刚

彰显针刀医学创新足迹——记国际著名针刀专家成树江院长吕志芳

左玉辉:保护环境科学发展赵书馨

"双跨科研人员":产学合作的生力军武夷山

产业集群培育常见问题辨析及协会作用张元智

产业集群风险防范与公共政策选择徐元旦

小城镇集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与条件刘李峰,胡建坤,袁天远HtTp://

促进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王义高,王淑贤,王贇

西部传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植之路——以成都鞋业"一都两园"为例杨明娜

印度班加罗尔IT产业集群与区域知识创新效应魏晓燕

把技术植入非洲经济——中非科技合作新战略郭铁成,郭丽峰

中国农产品包装标识现状及制度取向分析冯忠泽,李庆江,黄玉萍

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孙琛,赵春年

煤及燃耗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增值化利用海然,芦青,黄明

综合医院会诊联络精神医学临床实践常国胜,郭慧荣,李丽

宿主MHC分子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探讨邹雄

儿童应用两种睫状肌麻痹剂验光结果比较梁斗立,鲍东明,于雪冰,顾若姝,熊壮

以色列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彭春燕

注入工业设计元素提升我国制造业素质中国科技成果 王义高

科技型企业安全性问题研究——以黑龙江为例唐现杰,徐泽民

瞄准国家需求破解冻土奥秘——记我国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王进东

紫杉醇微乳制备的优化筛选方法吴科春,刘祥瑞,张烜,张强

真空玻璃开启玻璃工业未来之窗戴大祥

用电镀废水"零排放"技术创新电镀工业福龙五金电业(番禺)有限公司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张雨,高峰

"9210"工程在凉山州应用研究及推广邓波,曾文芹,顾林康

油井抽油机工况分析仪的设计刘贤锴

多点监测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仿真李敏君,杨昕卉,张梅恒

围岩不良地质条件下洞口段开挖施工技术张忠林,周吉顺,杨学功

保障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张玉香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吴永宁,陈君石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丁保华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周洁红

我国水产养殖领域质量安全认证宋怿

上海研发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杜德斌,盛垒,王勇,周天瑜

河南省技术引进现状、问题及对策吕玉花

促进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建议魏永莲

石家庄市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田东良,郝桂琴

网络并行电法仪与稳态电法勘探方向中国科技成果 刘盛东,刘士刚,吴荣新,张平松,范一木

重庆铁山坪野外站观测研究——"敏感生态环境创新性监测"项目成果赵大为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初探姚光华

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的新思路——新加坡实施GET-UP计划的启示杜谦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及DUS测试张德纯

面向中国民航新一代旅客服务系统的中间件平台及其应用

GIS支持下城市交通需求分析软件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