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风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关键词:教学风格;板书设计;精神面貌;为人师表

语文教学风格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语文教学风格现象及其规律。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是基于对客观存在的语文教学现象这种客观事实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风格现象作充分的感知和理性的深刻剖析,让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血肉、灵气和魅力,透过语文教学风格现象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本质,把握语文教学风格的规律性,认识清楚语文教学风格的风骨、灵魂和精神。

一、模仿性教学阶段

作为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对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模仿较多,创造较少。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比较茫然,对于课程的结构,教材的解读、学生纪律的调控和课的推进状态的把握都掌握不好,在这些时候,模仿成了新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法宝。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盘照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拿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

模拟、借鉴别人的成功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乃至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无不打上他人教学影响的烙印。对绝大多数初出茅庐、刚走上教育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起初多少会感到迷惘、困惑,没有一个模仿过程,单凭自己苦思冥想、困惑,那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模仿他人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对此日本学者曾以做诗为比喻,说“做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偷是不成诗的。只有偷得巧妙,且偷与创作融为一体才能产生更美的诗”。

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模仿别人的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取舍、扬弃和改造、加工,开始逐渐进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独立地、灵活自如地安排和处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学业的检查与评定等)。随着教师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作为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一些细节的把握。在这个阶段中,感受到自己最喜欢也最愿意琢磨如何上课。用怎样的导入形式,用哪些方法突破重难点,用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怎样的言语刺激学生,与学生互动,怎样组织一个又一个比较流畅的教学环节可以不露痕迹。这些教学技法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挑战摆在眼前,我们的教学技艺在探索中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有规律、有特点的教学倾向。至此,别人教学影响的影子逐渐消失,自己的东西多了起来。独立性,标志着教学风格个性化的开端,孕育着创造性教学的萌芽。

独立性教学阶段,是走向创造性教学的必经阶段,这一个阶段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性教学便不会悬置在虚空之中。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们毕竟不会永远满足于常规性独立教学,而会产生“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追求。

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在独立性教学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摸索和实践,语文教师创造性灵感不断地在教学中喷涌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在这个阶段,教师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真是艰苦备尝,而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其中,既有挫折和苦闷(如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能为别人理解和支持等),更有成功的喜悦,领略到创造性成果的幸福和欢乐!到了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逐渐进入个性化阶段,日趋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创造性阶段,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单单在教学技艺上付出辛劳,或许更多的是站在理念的高度去设计教学,衡量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技法的教学,它的人文性、审美性,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具有很深的课程内涵的,因此在创造性阶段更要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创造性上有所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阶段是形成教学风格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普通一线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阶段。

四、有风格教学阶段

在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地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规整。所有成功的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教学艺术的享受!此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艺术特征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其教学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且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芒。此时的教学艺术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得到同仁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的认同和赞赏。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教学风格的认识与追求[J].人民教育,2007(20).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和理解国语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想要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教学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并且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属于启蒙性的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是智慧和知识的化身,其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供学生效仿的。教师的行动是一种有形的榜样和无声的语言,而教师的语言则是一种无形的楷模和有声的行为。教师的口语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规范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能够比较容易地被学生掌握和理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具体的教学口语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形式,更多地使用小学生熟悉和习惯的语言表达手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比较习惯形象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注意语法的简易和词语的通俗易懂。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要稍微强一些,所以,教师的口语可以稍微严谨一点儿、深刻一点儿。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教学课堂熠熠生辉、妙趣横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能够赋予语文教学生命力,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得到精神道德的陶冶。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在工作中,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相当一部分成绩比较优异的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小学时语文成绩欠理想的学生,更是对初中语文学习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改变的话,不但会导致学生学不好初中三年乃至以后的语文,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笔者以为,找准小学毕业生刚升入初中后出现这种问题的症结,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下面,笔者拟就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差别及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差别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客观存在着一些差别,只有搞清楚这些差别,才能较好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工作。这种差别,具体来说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1.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差别。由于小学语文课堂容量较小,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较慢,加上课时比较充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讲授课文时速度较慢,对知识点的讲解较清楚,且能及时做到反复讲、反复练。因此,学生只要平时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但在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文篇幅明显增长,加之总课时有限,大多数语文教师讲课速度较快,许多知识一带而过,很难做到反复讲练。另外,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大多也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注重让学生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而初中语文教师大多注重整体把握,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注重自主理解分析和灵活运用。这样,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短时间内不适应和成绩跟不上等问题的出现。

2.教材内容存在差别。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文篇幅较短,文章浅显易懂,知识点少,可读性强,识记、积累的成分较多;初中语文课文篇幅显著增长,内容逐渐加深,知识点增多,理论性增强,需要理解、感悟的问题明显增多,尤其是文言文方面的难度变化更明显,使得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种“高不可及”的感觉。上述这些教材内容上出现的差别,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一下子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生活,从而容易使学生出现学习自信心、积极性受挫等问题。

3.学习、生活环境存在差别。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进入了一个学科明显增多,时间明显紧张,所接触师生明显变化,学习难度、广度、要求等明显提高的全新环境。这种变化,会让许多刚刚升入初一的新生难以适应,甚至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分化”与成绩的“滑坡”。

针对上述中小学语文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习、生活环境不同的差别,如果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策略,有的放矢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那么,就可以顺利地解决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1.循序渐进教学,巧妙完成衔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对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结构等特点有清楚的了解,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在起初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降低教学起点,放缓教学梯度,放慢教学进度,遵循循序渐进式的教学原则,使绝大多数学生能跟上学习的步伐。切不可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讲课进度快、难度大,要求高,如此,不但不会让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课产生好感,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不适应感。因此,要有效解决因中小学语文教师授课方式不同而造成学生语文学习无所适从、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起始年段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兼顾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起始年段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采取由慢逐渐到快,由易逐渐到难,要求由低逐渐到高的循序渐进教学方法,在自然而然中巧妙地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改变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任务。中学语文教师,除了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学习特点以外,还应重视引导学生改变小学时学习语文的方法,明确初中语文学习的任务。只有这样双管齐下,内外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初中语文学科的知识量大,难度加深了,对理解要求、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再不能沿用小学的陈旧的学习方法,而是要努力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会做笔记,勤于圈点勾画,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渐养成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争取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对每篇课文,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要心中有数,明确哪些是该掌握的,哪些是该了解的,哪些是该理解的,对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做到主次有别,轻重有度。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高效和成绩的逐步提高。

3.引导适应环境,争取顺利“转身”。在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工作中,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适时地引导学生适应中学的新环境、新变化,争取让学生顺利地从小学生“转身”到中学生,这也是很重要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班会、个别交流、让学生写信表达心中的忧虑等形式,先了解学生的困惑,之后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做好心理调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刚进入初中后,对环境、课程、教师、同学等的不适应是一种普遍和正常现象,是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的,是每个人人生经历中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学生对此不应畏惧甚至回避,而应主动、积极、尽快地熟悉并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小学之间的顺利“转身”,并愉快地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习任务。教师通过自身努力,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的新环境,完成中小学生身份的顺利“转身”,是保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力保障。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言的灵巧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学修养、教学风格等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因此,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它学科教学语言相比,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

一、规范性

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如果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为、无形的楷模。教师为人师表,口语的示范作用是“师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越是面对年龄小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越是要求具有规范性。因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处在语言习得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特别要求教师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合乎规范,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的老师把“师范”念成“思范”,“教室”念成“教史”;把“故意”说成“得为”,把“肥皂”说成“胰子”;把“你先走”说成“你走先”,“我听过”说成“我有听过”,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达。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如果一位教师不会运用普通话教学,那么他的语言即使妙语连珠,也不是规范化的。同时教师的口语表达还要做到声音宏亮、发音清晰、语流通畅,语调自然、适度。

二、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情达意必须准确细腻,合乎科学。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片文章题目为《落花生》,“落花生”是花生的另一种名称,而有的教师没有深入查阅理解,却望文生义解释为“种花生”,构成知识性错误。再如,“这个同学的解释,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究竟是“这个同学的解释”我认为是对的,还是“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语意模糊,令人费解。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语意明确,毫无歧义。语文教学口语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学用语的简约与精练上。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有一则寓言说:狐狸讥笑狮子一胎只生一子。狮子笑着回答:“然而是狮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样不取决于话讲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简明扼要,是否句句击在学生心坎上。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要点,突出精华,精要处不惜泼墨如水,次要处也能惜墨如金,做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真正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驾繁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同样有限的课时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口语应该贴近儿童的生活,能够被儿童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具体的表现手法来看,应多用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多用儿童所习惯的、所熟悉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词语的通俗易懂、语法的浅显简易、表达的生动有趣等,同时要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相对较多的发展,这时,教师口语则要求严谨、深刻—些。

四、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最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让学生在形象的意境中去切身感受体会,去解其惑,得其道,感知教材,理解作品,发展形象思维。

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小学语文《月光曲》中有“幽静”一词,如果教师仅仅按照词典解释为“幽雅安静”,尽管十分准确,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它的内涵与意境。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这样阐述:“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幽静的境界。”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幽静”的氛围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幽远静谧的意境。特级教师于漪讲《春》时,用这样一段话导入:“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情有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学生也会感到春意融融,眼前一片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结束语

有人曾经说过,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虽然是一种几近苛刻的要求,但它无疑也为我们描画了一个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开端,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都起着重要作用,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水平。但是,小学语文的课堂缺乏语言活力,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使得语文教学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宽广和有深度,这样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体裁的课文,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就是能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比较有内涵的文章,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透彻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使语言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转变,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涵,使教学效果更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一)科学性

教学的本质是科学的传播,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传达细腻准确、合乎科学的情意。教师要正确掌握词语的含义、语体及感彩等语言元素,并且能够深刻、准确地表达、分析与讲授语言知识。

(二)趣味性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而小学语文是一门有着一定趣味性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带来比较多的乐趣和神奇的体验。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如果能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比较多的知识。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善于用语言描绘环境和故事,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善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化深奥的知识为简洁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比如,教师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可以将古诗的一个相关的故事进行讲述,这样学生就能够被带入这种教学气氛中,从而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生动性

教学语言生动、富有活力就是其具有生动性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以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结合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生动形象、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文学作品中要传递的艺术境界里,使学生完全体验形象生动的意境,不断地解决自身的疑惑进而理解文章,最后使形象思维得到延展。有人曾经指出,在讲授课文时,遇到经典的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打动人心的情节或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时,教师要将人物、事件等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样就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事物易懂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

(四)艺术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成了一种艺术,而口语的艺术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用富有创造性的美的语言,使学生逐渐感知到语言不论在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的魅力,进而对美具有一定的鉴赏、感知和创造的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特性:教学时的声音要宏亮有力,语言通常流利,这是语音上的审美;要善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运用词语和各种修辞上凸显具有形式上的艺术美;教学语言要传达出深刻具体的思想意义,这就是内容上的审美;针对语境上的审美,则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将学生引入情境,有很强的逻辑性;在结构上,要流畅通顺,衔接得恰到好处,语言节奏鲜明,结尾引人入胜;最后是体态语的审美,教师要善用表情和形态,这也是一种教学语言。

(五)规范性

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口语教学中必须规范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语言,做学生的楷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否则会导致教学成效低下、阻碍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总之,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规范性,不然即使教师有超高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徒劳。此外,教学语言的规范化还必须满足发音清晰、声音宏亮、语调自然、语句流畅等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教学语言,以典范性、科学性、可接纳性和生动性指导教学语言的选取,相信长此以往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一、前言

教育的根本是创新,而创新教育是借助于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训练和教学,促使学生积极的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创新品质,帮助学生对创新思维加以开发,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同时这也是顺应时展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只有在教学实践当中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的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才能进行充分的展示,引导学生对现代文学进行接触和学习,引领学生运用现代化的先进设备查找文字资料,最大限度的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认知新领域进行培养,组织多彩而丰富的语文活动,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提高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培养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是教师的创造性,而要想培养出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较高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那么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言传身教的来对学生的创新人格进行塑造、培育以及影响。现阶段,我国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却存在着非常突出的差异,主要体现包括:教学内容滞后,教师水平低下。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当中难以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的进行自身的修炼,重视学习和获取先进的科学文化新知识,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创新与转变,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对新生技术及事物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巩固基本功的前提下,逐步的形成个人特有的教学风格,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教学目标,以便于尽可能的与当今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相适应,切实的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的要求和求知欲望相满足。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兴趣,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必要能源,而创造力的形成则需要“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为学生积极的营造和创设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以便于充分的保障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使语文课堂更加的富有乐趣和情趣,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火花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勇敢的问难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原有语文知识的前提下,积极的探究学习规律,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想象的机会,进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触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要想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更好的培养,仅仅凭靠日常语文课堂当中的教材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小学生所处的只是如此小的天地,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束缚和制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适当的对课余时间加以充分的利用,在课外时间来对学生补充新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或者以加大学生写作量和课外阅读的方式,或者以组织和开展课外学习活动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发展和巩固。当然,课外时间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和补充的各种内容,都应当以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为基础,进而适当适量的将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保质的完成。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从根本上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发挥,以此来延伸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应当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对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进行制定,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才会更加的充足,才能够切实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积极性,才可能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积极的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雪.谈小学语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0(3).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关键词:别具一格;个性;独创性;开放性教学

一、教师要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二、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体现。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个性化的教师成功之路,在于帮助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师爱和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育所要求的。因此,高品位的个性化教学,一是实行教与学的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更无从谈起发展师生关系。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表率的人格品位;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可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甚至课堂演讲、辩论等形式,展开师生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合作学习是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全体发展。品位高的个性教学艺术还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的多层次性,语文问题的多样化,语文学科的多极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就马上启发诱导,要求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提问后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七、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活动 有效教学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国的教育教学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学科教学活动的魅力,促进小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给小学生组织更加丰富与科学的教学活动。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关注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方法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尽明确

在当前的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年级分化目标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这样,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更加有根据地设计教学活动。从总体教学目标来讲,教师需要利用日常教学让小学生意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小学生有动力进行语文学习。老师更要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促进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责任感。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沟通技巧和学习方法。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一定的意义。

2.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落后

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更多的教师开始致力于开发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新教学方法的使用与推广存在一些困难。教学活动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活动,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语文知识,才能让全体小学生都接受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方法进行开发。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往往还是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一味听从自己的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学习情绪。

3.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不同地区的教学条件不同,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度也不同。像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学条件,无论是从硬件方面上,还是从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对身边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只有合理调动身边的教学资源,才能促进小学生开阔眼界。但是,在一些学校中,还是存在教师无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现象。这就使得教学活动的活跃度不足,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被限制在课本上。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面对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诸多因素,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策进行分析:

1.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

准确且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着指导性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可谓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指向性,从而让小学生有科学的发展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明确不同的目标,让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获得哪些情感元素,得到哪些价值取向元素,都应当是教师考虑的问题。

比如在讲解《好孩子》时,教师要让明确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小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熟读课文。其次,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要让学生感受到好孩子的意义和具体的做法,从而促进每一位小学生都成为好孩子。

2.加强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就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当代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也让学生乐于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从而找到小学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眼中的石头进行描述,再让学生想象什么样的石头才算得上是奇石。在这样的讨论交流中,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占据了更多的课堂比例,有利于促进民主教学氛围的形成,大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单向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活跃。一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不是教师一味讲解的课堂,而是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的课堂。在教学创新发展的今天,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灵活利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开发者与探究者。

比如在以“我的英雄”作为写作题目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三到四人一组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就“我的英雄”这一主题发表想法。说一说自己心中的英雄,并表述理由,从而商量着进行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利用自己的监督与引导,规范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会大大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4.加强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素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改革的开展,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掌握创新的教学思想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学校要组织小学语文教师定期进行交流,共同分享教学中的问题,商量出正确的教学对策。也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找到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学校要加强监督,利用有效的考核检验教师的进步,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全力让课堂显得有乐趣,让课堂教学有意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教学事业的要求和小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调节。调动与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小学生更加喜爱语文课堂,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参与者,从而快速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耀奇.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条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06).

[2]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04).

[3]高佳.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