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第1篇: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115-1.5

一、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一般认为,园林的发端来源于19世纪末的现代艺术运动思潮,随着现代建筑、绘画等艺术的发展,在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等推动下,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向园林景观方向发展。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城市人口、环境压力的剧增,美国政府开始大量修建城市公园,进行了一场城市公园运动。其中,奥姆斯特德在1854设计建造的纽约中央公园开启了城市公园的先河,作为最早期的现代风景园林最早诞生在了北美大陆,而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不失为风景园林中的经典作品。同时期的欧洲则出现了新古典主义的组合、混合式风格,新艺术花园和印象派花园等,在随后的20世纪初期,192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在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园林作品,例如装饰艺术和立体派花园等,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打开了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新篇章。20世纪的70年代,风景园林艺术开始流行,并成为园林景观领域的主要流派

一直到今天,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为园林景观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仍然在不断的更新,并融合了各个地域文化的特点,从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园林设计理念和作品。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内涵及特征

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相比,低碳景观设计强调碳排放、能耗等环境指标,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提高到一种深的层次。从目前国内外众多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来看,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相关的设计理念及内涵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而言,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及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的内涵和特征;二是设计原则及内涵;三是园林景观低碳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作为整个生态理念内容的一部分,内容分述如下。

(一)设计理念的内涵和特征

1.基于生态主义的设计理念

从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出发,并以其动态平衡为设计目标的生态主义设计理念是低碳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方面。作为最早反映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设计理念,其融合了植物学、生物学、农学、地理及气象等多门学科,在生态理念设计中经常采用基于生态主义的思想生态理念中的生态主义理念同时还体现在尊重自然、将生态自然与艺术相结合方面,以达到一种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效果。

2.基于资源节约的设计理念

资源节约理念最早也来源于生态主义的可持续思想,目前主要在建筑、园林景观领域,并出现了绿色住宅和节约型园林等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资源节约是实现生态理念设计的重要环节,其理念的核心内容包括高效和循环,重点体现在能源的高效使用和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

电、热及亮化等能耗是景观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碳消耗源,因此节能高效是低碳景观设计的必要目标,一般而言,景观的节能高效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实现:一是设计低耗能的景观系统。通过方位、结构形式、绿化配置、自然通风等设计方法,改变或调整景观、建筑的能耗,例如通过建筑方位、结构实现建筑物的“冬暖夏凉”,通过植被、绿化的设计实现对气流、污染扩散、噪音和光线的控制。二是新能源的使用。在照明、取暖、灯光以及景观动力等方面广泛采用太阳能、风能、地源热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降低对煤炭、天热气及电网等传统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可大量的减少传统能源导致的碳排放。三是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循环。生态理念尽量采用合理、环保的材料,从材料的生产、建造及废弃处理全过程的降低碳排放,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尽量采用本地、原有材料,尽量减少废料乃至于实现零废料,材料及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四是水资源的循环处理。水处理和景观是园林景观中的常见部分,以往的水景设计往往注重其艺术、美学方面的特征表达,而水处理则依赖于公共处理系统或直接缺失,由此而形成水资源的能耗、损耗均偏高。生态理念下的水资源处理和水景设计则偏向于开源节流、自然循环的设计,在雨水收集、灌溉、中水处理等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力和生物特性,实现自然水系的自净化功能。

3.后工业化设计理念

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许多工业产业逐渐缩减或转移,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用地,很多废弃的工厂、矿山、铁路、仓库和码头用地需要改造成园林景观等公共空间,因此景观设计领域开始在工业废弃地环境下进行景观设计探索,在环保、生态理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然生态恢复、治理的低碳设计理念,并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4.注重科技与科技创新的理念

景观设计作为人类对于生存自然环境的主观改造与意识表达,其本身即是艺术与科学的集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因素的不断增加,对于景观设计要求和内涵的不断加深,科技因素在景观设计中的比重也随之变大,著名设计师密斯曾说:“当技术的使命完成之际,其将升华为艺术”。生态理念设计作为最新的景观设计前沿学说,其更重视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忠实履行着科学升华为艺术的职责。科技及其创新理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方法的科学理性化;二是采用最新科技创新的成果。

(二)设计原则及内涵

1.自然为主的原则

自然为主的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然力做功,例如水力、重力、风力、太阳能及生物能等,实现景观的自我净化、维护与成长,减少由于外界非自然力引起的碳排放。二是在艺术创造上的自然为主原则,突破人工雕琢与修饰的美学范畴,重新审视自然之美,进入自然美学的新层次。

2.最小干预原则

最小干预原则与上述的自然为主的原则有共同的部分,最小干预原则即意味着在保持原始自然生态基础上,尽量减少人工建造干预自然生态,采用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对初始景观、生态进行建造,在艺术设计上具有结构主义和极简主义的理念,给予原生态以最大的理解与尊重,从而减少了人工干预所需要的能耗,降低了碳排放。

3.循环集约原则

循环集约原则是生态理念的直接体现,循环集约原则既包括资源、能源,还包括了设计建造的过程,例如:对景观空间的高效利用,对建造材料的集约使用,对于能源和材料的节约与回收利用。其也反映前述资源节约理念的实践本质。

三、园林景观的低碳文化内涵及特征

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是自然景观设计与内在精神文化的统一,相对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低碳园林景观设计则显示了另一种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园林景观的低碳文化引导社会理念的进步,它倡导一种合理、适度消费的观念,提倡以自然为主,充分利用自然和科学的力量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人们通过设计、建造和使用低碳景观园林的过程中体会、传承这种顺应自然的和谐文化,在这种实践过程中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第2篇: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景观设计

纵观日本的园林文化可以看出,他们在完善自我的基础上也相应的借鉴了中国园林方面的艺术,再经过洗练加上其所追求的禅宗美学,已经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日本枯山水园林艺术是园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备很强的民族特色,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一、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的构成元素

枯山水主要是用石块来当做大山或者岛屿,用白沙当做小溪或者海洋,属于庭院山水景观的一种,在禅宗寺庙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那些设计者把禅宗美学跟现代园林艺术结合在一起,运用相对抽象的手法,给园林景观一种枯寂的美,或者说是哀怨的美,带给人超凡脱俗的感觉。日本的枯山水造园艺术的构成元素有植物、石灯笼、石塔、铺地、理水、洗手钵以及须弥山石组几种,下面我们选择其中几个来阐述:

1、植物

日本枯山水园林艺术主要是为了营造精密的美感,在中国“枯藤老树昏鸦”自古就有伤春悲秋的感觉,日本枯山水也是这样。我们观察这种园林的植物,可以看出其配置特点,一方面这种园林艺术的植物配置的种类比较少,但是即便是这么少的植物种类也是有很好的层次感,彼此相得益彰,一般的主景植物就一两种,点缀植物也不多,但是很精细。另一个方面植物的选择通常是那些常绿植被,基本不会开花,这点能够突出景观所强调的永恒的美感,用色彩跟植物叶片来对比,把日本枯山水园林的古朴、美观、淡雅显示了出来。事实上,有的枯山水景观也会选择那些开花的植物,主要目的是把色彩对比的震撼感凸显出来,像杜鹃或者红枫等;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主要景观是常绿植物,充分利用翠绿、黄绿或者墨绿等同一类色系的区别来展示色彩变化。

2、石灯笼

枯山水园林中的灯笼一般都是用石材制作而成,被搁置在庭院中,起到观赏作用,也可以起到照明作用。这种元素的雏形是中国佛院中供佛的供灯,这种灯流传到日本这个国家之后,就被改造到庭院园林设计中,成为独特的景观元素之一,象征着无限的光明。

3、铺地

在日本枯山水园林景观中,飞石是其特有的创造元素,其中的间距主要是根据人类的普通步伐来进行设计,飞石的具体形状一起其圆滑程度都会对整个园林的景观效果产生影响。我们打个比方,在宫廷园林景观设计中,飞石就会很大,具备比较宽的间距,而茶室景观中的飞石小巧、纤细,间隔不是特别大。

二、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景观设计对日本枯山水园林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的时候,要从传统园林设计中吸取其中的精华,积极融合传统艺术让其设计更加符合现代化理念:第一个层面,可以把握日本枯山水园林景观中的基本布局和传统原则,用上文所述的白沙与石块等来象征海洋与高山,让园林的创设更上一个高度;第二个层面,在具体细节化方面,局部的园林景观材料运用上可以给大家展示出多样化的感觉,让观者体会到强烈的时代感,更加富有趣味性。第三个层面,结合本国具体实际,把抽象写意的日本枯山水造园手法跟传统园林景观结合,在这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独居本国特色的新型景观设计作品。下面我们以几个具体实例来分析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屋顶上的枯山水庭园

这个园林景观主要呈现在屋顶上,把白沙、石块以及植被搁置在屋顶之上,这是在传统园林造诣上的创新发展,代表作是在美国芝加哥市一栋大楼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把沉重的景观元素搬上高楼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场地的荷载量,选择那些纤维增强混凝土,通过相应的工艺来制作,从而保证这个元素跟其他元素的结合。此外,由于美国的西部冬季气候比较严寒,设计师在植物的根部还进行了巧妙的设置,加上了一些加热的电缆,这些新的技术让日本枯山水园林景观得以应用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2、播摩科学技术中心庭园

这个园林景观是著名的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这位大师比较注重极简主义的体验,这个中心庭院带给参观者的感受就是神秘的超现实主义。整个庭院的地面全部被砂海覆盖,两座高山拔地而起,位于庭院中央,分别是石山与苔藓山。在设计的时候,山体遵循枯山水的设计元素,用的是相对负责的几何体,在山体的下方用砂石的波纹来环绕,这点也是枯山水的设计体现,两座山是相对的,中间设置的有古木和石头。人们徜徉在其中的时候会感受到园林景观设计的精致,体会到空间艺术在其中的表现。在园林的另一边设置的还有竹林,网格状的规格,竹林中有薄薄的雾,所有的设置都是设计师精准尺度的把握,从中表现出日本枯山水景观那种静谧的力量,让人流连忘返。

3、苏州博物馆新馆庭园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时候,还是沿袭了传统元素,在建筑物的色彩选择上以当地民居的灰色和白色为主要基调。贝聿铭是新馆庭院景观设计的设计人员,把苏州园林古典装饰等逐步简化,用几何体为主要形状,主要是为了表达那种纯净的感觉。在新馆庭园的假山、砂石等配置的时候,把中国传统的江南园林的叠山艺术与枯山水艺术融合。为了表现相对比较清晰的轮廓,创造出剪影的感觉,就在庭院北墙下片山横展于沙砾之上,这点用明朗的表达方式展示给参观者的是群山起伏的感觉,在有限的天地空间中展示枯山水效应,但是又比单纯的枯山水更加灵动。日本的枯山水元素结合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元素把东方园林的艺术魅力无限放大,取两国园林景观艺术的长处,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出美轮美奂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枯山水造园艺术是日本园林景观的代表,给园林设计赋予了恬淡和纯净的气氛。在新时期,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吸取日本枯山水园林造景的精华,结合本地特色,从而创造出更迎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园林景观艺术。

参考文献:

[1]池田二郎.日本造园设计与鉴赏[M].陈吾,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8.

[2]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204.

第3篇: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该住区环境设计以“出水芙蓉”为设计理念,将雨水景观设施与“芙蓉花园小区”景观设计交融,在景观的功能性与装饰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景观承担其责任,成为一种新型的小区景观设计,较为典型地运用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且有所突破。

设计中运用大量的生态技术(譬如LID)来完善方案,并且结合社区这个城市中的最基本单元,努力寻找解决城市洪涝问题的方法。小区入口桥采用实木铺设,体现了古色古香的古典园林韵味。入口桥两端均设计有跌水景观,正应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人家”;桥的前方设计有一面类似古典民居影壁的入口景观墙,给人既古典,又现代化的感觉。循小区主道路依次设置小陡坡、雨水种植沟、大型雨水花园、公共艺术品、休憩广场、凉亭、中央水景、小型雨水花园、鱼水走道,这种将古典园林小品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手法,让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设计中依旧保持生命力,并且发挥着独特的生态作用。

小区的周围分别设计有雨水渗透池、儿童活动区、游乐区、木栈道、行人商业街道、雨水树池景观、商业街活动区、商业街旁绿化等,充分考虑到因大量降雨导致的生态解决方案,又不影响整个小区的园林造型与功能,因此实乃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延续。

2景观设计手法应用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口剧增,资源稀缺,生态失衡,环境问题愈来愈明显,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大规模生态灾难将一触即发。近年来,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尤其明显,如雨季的广东潮州、东北三省,以及四川省部分地区已遭受暴雨所引发的局部洪涝。在如今“绿色建筑”和“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该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态在景观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让景观承担生态恢复能力,才会有美好生活,最后再谈美丽。在人们在为前工业化带来的便捷感到庆幸时,同时也给后工业时代的未来发展留下了祸根。

在人们改造大自然获得短暂的胜利时,大自然已经进行了有力回击。我国广东潮州梅州,东北三省的严重洪涝,除了毁坏房屋、庄稼,同时也夺去鲜活的生命,让人痛心疾首。四川省局部地区也发生了洪涝,造成人员伤亡。当初人类改造自然,现在自然予以回击。在这个严峻的现实面前,设计师们必须反省设计的目的,重新审视自己对设计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到设计除了解决问题,同时应具备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城市的美化固然重要,但是城市的生态恢复更加重要。这一点认识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3结论

第4篇: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平面设计;景观设计;点线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42-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优美、宽敞的生活空间已成为公众的需求。人们除了满足一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开始关心创造自然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平面设计中点、线、面结合应用,能使景观设计中的功能与观赏相协调,给人一种舒适,优美的感觉。

1 点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进行景观设计中,点的应用随处可见,小到景观中的一块石头,大到一个建筑物,都可以看成为点的形式。点既可以表示所在位置,也可以表现形状,通常情况下,在景观中点可以表现为具体的一种元素,如用一个圆点来表示一棵树,无论是单株还是多株用点表示都可以,能用点表示的还有置石、喷泉、树池、花坛、亭、廊等。

在平面设计中,点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任何形状的物体在无限缩小后都会成为一点,所以任何形状的物体都可以理解为点,点首先会成为人视觉的中心。在景观设计中点要素的分布成为点状要素。如:“圣地之门”主题公园,两条长长的树阵排列,在平面上就是两排整齐的点的排列,人走在公园中,人的视线锁定在“门”这个主题上,造成了两边视线的遮挡, 景观上起到了引导视线的作用⑴,同时视觉上给人一种庄重、神圣的感觉。

其次,以自然或人为占有空间形式,并与周围空间相依存在的是空间汇集点,如广场中的一棵大树,一个标志塔,一件雕塑作品,一个喷泉或一个平台,这些点都会对景观的空间产生一种特殊性。例如:神仙湾别墅区建成的标志塔,深圳美丝化纤厂竖起的旗杆与基座,大连星河乐园数百米长廊末端高数十米的一个观景台及其海底的海洋生物馆,这些都是空间汇集点,这里点的要素也在提醒着人们注意,吸引着人们到具有特定空间意义的景观中来。

2 线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线型分为直线、曲线、斜线、折线等不同的线型。不同的线型在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

2.1 直线的应用

直线竖硬、刚直、明快,线条的粗细还能反映出力量、速度等特征。在景观设计中直线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例如景观中的道路就是应用最广泛的线型应用。直线最容易与建筑物的轮廓线相融合。

2.2 曲线的应用

在平面中曲线还划分为抛物线、弧线、双曲线,通常曲线会令人产生优雅、流畅、轻快、活泼的感觉。因为曲线具有柔美感,曲线在自然景观中能取得很好的协调。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曲线的应用可谓是经典至极,曲径通幽。曲线对于空间的围合和划分也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形成流畅、简洁、入目、规整又不乏柔和的景观空间感觉,在形式上呈现画面风格。从功能上说,这种曲线形状是设计一些景观元素的理想选择,如某些机动车和人行道适用于这种平滑流动的形式。在空间表达中,曲线常会带给人们神秘感。沿视线水平前望,曲线似乎时隐时现、时明时暗,上下起伏。在景观设计中不单单是道路可以应用到曲线,例如 观景座椅,水池边缘,绿篱的修剪,花径的处理都可以赢到用曲线。

2.3 斜线的应用

斜线和直线相配合会形成交线和夹角,给人一种很强烈的冲击感和刺激感。在景观设计中,斜线的运用也比较广泛,会形成丰富的空间感,引发人们的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斜线的经典应用案例就是法国巴黎的安 雪铁龙公园,设计师用一条沿对角线布置的宽阔的线型斜路,会将原本流于平淡的构图变得活泼而具有动感,将原本看着松散而漫不经心的结构变得别致起来。在景观设计中,例如一些花池的设计,道路的设计,景墙的设计,铺装的设计等都会采用斜线的形式进行设计。在景观的总平面里有时为了打破其形成的呆板印象和缺少变化,也会应用斜线。

2.4 折线的应用

折线是把原本在同一方向上的线改变方向的延伸。不同的转折角和转折方式能够使道路的动态感丰富起来,在景观中既可以使人在行动和观赏中体会到韵律感,又可改变人的视线方向,以至于产生愉快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折线形的景观要素在承担景观营建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分担其中的功能。道路两旁的景观花池、花台,折线的造型,可把花台分为一个个小的符合不同人群需要的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既可使人从中寻求心理上的私密性,又可使人摆脱因花台的简直而带来的视觉疲劳,而凸显造型生动活泼的个性。

3 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圆形的应用

圆形面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内守”和“浑然、”张力的特征。圆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性、统一感和整体感。它也象征着运动和静止双重特性,正如本杰明霍夫所说:“圆规的双腿保持相对静止却能绘出完美的圆。如:托弗尔德莱尼所设计的谢园中的水池是一个完整的正圆形容器,容器外形隐喻人类寻找与着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和光来源的过程。正圆形由其形状的完美,往往会使设计略显呆板,因此在景观设计中经常看到椭圆形的广场、树池、花坛,打破正圆带来的遗憾,使原本安静的广场、树池、花坛有了动态的趋势。

3.2 方形的应用

欧洲的古典园林景观中,方形应用的比较多,特别是皇家的园林,方形的铺底,给人一种大方、单纯、庄严的规律感,然而正方形四边相等,缺乏变化,会产生乏味单调感,因此在很多时候人们习惯用长方形作为直线和直角的结合,长方形铺底具有平稳、单纯、安定、整洁、规律之感。

在矩形中,以符合黄金比例分割的矩形更富于美感。矩形也是最简单和最有用的设计图形,它同建筑原料形状相似,易于同建筑物相配。在建筑物环境中,正方形和矩形或许是景观设计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原因是这两种图形易于衍生出相关图形。

3.3 三角形的应用

现代景观设计中还经常会有三角形的应用,如景观个性化构筑物,个性的铺装等,三角形在平面设计中被认为是最稳固的形状,在景观的应用中也是如此,能给人一种稳定、灵敏、锐利、醒目的感觉。

点、线、面三因素是平面设计中的造型要素,是现代景观设计中图形产生的源泉。在同一景观设计中,仅仅使用一种设计主体固然能产生很强的统一感,例如:重复使用同一类型的形状、线条、角度,同时依靠改变他们的尺寸和方向来回避单调。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需要连接两个或更多相互对立的形体。或者因概念性方案中存在几个次级主体;或因材料的改变导致形体的改变;或因设计者想用对比增加情趣。不管何种原因,都要注意创造一个协调的整合体,具有景观线形优美、空间充满变化、层次丰富、形式感强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莱若•G•汉尼鲍姆.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方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万敏,陶碧伟.桥头公园的规划设计初探[J].中国园林,

2004(9).

[3] 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第5篇: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节约型;江南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区的绿化已经提出了生态化的要求。要获得良好的生态景观,要从生态、地表水循环和节约型植被设计理念入手,进行景观规划。对居住区生态理念要有进一步的认识,保护原有的已相对稳定的生态群落,适当稀植,给植物预留生长空间,充分发挥居住区绿化的生态效益。然而江南园林作为我国园林中重要流派,受地域条件限制,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既呈现了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阶段,也代表了江南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展示。

一、江南园林景观的艺术特点

江南园林有其独特之处,随着历史的变化,江南园林将时代的变化融入其本身的特点,江南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自然山水,小中见大,意蕴深厚。江南园林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园林文化对美的追求,是建筑美、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对时间周期性、空间周期性等变化的追求呈抽象化、多样化特点。江南园林所延续的传统历史文化及造园艺术是任何建筑形式所不可代替的,它通过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创造等等造园手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

二、江南园林景观营造

江南园林景观设计从以山水自然为主体的设计理念到具体的空间布局,加以一系列空间处理的技巧与手法,其内涵深刻,体现和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及艺术精神,这些光辉和精髓之处值得借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只有在传统园林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更具有其现有时代特色景观。

1、绿地达标、绿化布局科学合理

居住区绿化空间是住宅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没有一定的绿化用地保证,人居生态环境的优化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居住区总体规划、绿地达标是首要条件。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率指标是依照国情确定的,而绝非生态环境理想的定额。居住区总体规划按国家规定必须落实绿地率≥30%,公共绿地居住区级为1.5m2/人(含小区、组团级),小区级1m2/人(含组团级),组团级0.5m2/人。至于有些条件好的住宅区上述指标能适量提高自是更好。

居住区绿地绿化植物是其主体,绿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和调节作用,更是园林绿化综合功能中的主要方面。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论证其可行性和经济性,对各类绿地作出科学合理的布局。

2、节约原材料,减少能源消耗也是生态景观营造的重要环节

节约型园林设计就是节约用地、建设费用低、管理费用低和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形式。在景观设计前期应当实地勘察,对原有地形、土壤、植被、水体、构筑物、交通设施、周边环境要有充分了解,才能设计出成本最低、生态效果最好的景观。同样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有物体也能降低成本。

2.1小区绿化及屋顶绿化用土可用施工剥离的表土

现在的居住小区多在田园或种植区进行开发,而这些地方的表土多是肥沃的园土或千百年来形成的表层肥沃土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小区开发建设之前可以进行表土剥离储藏于不影响建设的地方,而后应用于绿化工程,这样既节约土方成本又可使植株生长良好。

2.2合理利用野生植物

野生植物是最符合本地生态要求的植物群落,合理利用可以大大降低养护成本。

2.3收集利用雨水灌溉绿地

在小区内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利用收集来的雨水进行灌溉,节约用水成本。

3、地形处理

生态景观应该源于自然,地形处理应该自然得体。一般情况下,住宅区的绿地地块面积都比较小,只能采用微地形处理的手法将之设计成0.5-1.2m的起伏高差,形成略微绵延起伏的自然缓坡,使它看起来自然舒缓,心旷神怡。

地形处理是造园的基础,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都应掌握精湛的地形处理技巧,只有通过精心的地形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地形设计的充分把握,才能造出良好的地貌景观效果。如果地形处理不善,就容易造成视觉效果差或积水,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4、水系处理

人有亲水性,有水即有灵气,尤其是动态的水体,潺潺流水象征着财源滚滚,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4.1居住小区水景的正确应用

绿景和水景交融的空间生动而美妙,好的水景设计能够再现自然的景观效果,所以,大型住宅区不可没有水景。但是,也不能片面为了追求水景而建造大面积的水体,这样,不仅投资高,养护也难。小区水景设计不能完整地表现大自然的水系体系,只能微缩地表现,取其精华,表其神韵。

4.2小区水系的大小形状等控制

小区水系的总面积不能太大,一般不能超过绿地总面积的20%。水体的线形设计宜相对集中,忌分散和细长。水面形状以聚合为主,以蜿蜒细流为辅。

4.3小区水系的水质控制

水体必须清澈见底,水质清晰。必须花大力气使水循环流动以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如高低错落的跌泉、流泉、水梯、喷泉、涌泉、水雾等流动水都可以增强水的自净能力。

4.4小区水系的水岸处理

在注重水体景观的同时也要注意水岸处理,它是一项容易被忽略且不易设计及施工好的项目。岸线设计宜自然曲折,有流水般的线条。应采用多样化的生态型驳岸。

可以采用自然石堆砌:一般在水平面以下5-10cm用乱石为材,其上用景观石为料,如黄腊石、英石、大卵石、湖石、海礁石等。注意景观石并非机械环绕水面一周,形同锁链,而是断断续续,忽隐忽现地摆布。

植物配置

居住小区由于空间小,更应注重植物的造景效果,柔化景观空间。要注意绿化与宅屋的采光、通风的协调。树种的选择应尽量考虑到叶面积指数高的树种,要以地带树种为主。以本地的乡土适生树种为骨干树种,也可以种植一些本地适生的果树。

(1)科学合理地规划植物生态群落,根据植物的不同体形、不同习性、不同生长速度、不同物候期选择绿地的植物类型,从造景和美学的角度来考虑的同时还要从适地适树与生态效益栽培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来考虑,实现小区园林植物所能发挥的最大生态效益。

(2)园林植物配置提倡乔木为主要种植物,搭配种植水生植物和宿根花卉,植物以本地的乡土树种为主,为了造景需要可引进适量的外来品种,这样能降低资源消耗和节约能源。园林植物的配置还应注重植物群落的环境适应性,保证植物在养护管理方面的简便性和经济性。设计植物景观时要避免人工性过强、水分和肥料消耗过高、养护管理费时费工,公园应尽量少种植不利于人体健康、病虫害多的树种,多种植易于抗风、养护植物。

(3)园林植物应避免单一化,要具有多种特色,充分发挥其形、味、色、香等功能,构建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植物空间。例如,可以通过桂花的香味吸引游客来园林游览,可以利用坚果类植物吸引鸟类。还可以把各种植物进行功能分区,如水生植物片区、观花片区、遮荫片区等。植物还可以根据设计功能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规划,如起遮挡分割作用的植物可以紧密种植,游人活动区种植植物要考虑导风、引风。

6、堆山置石

山石出身自然,但可雕琢,有很强的可塑性。山石在住宅区绿地中要用得恰到好处,游刃有余,符合风格和形式的统一。山石品种的多样性保证了可以为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统一找到适当的石材。

假山就是一种大自然的浓缩,它源于自然,师法自然,把自然界中山石的气势引入庭园,采用各种手法营造,再配以一些植物,让人有置身山野之感。堆置假山的形体规模宜小不宜大,其所用山石应尽量就地取材,亦可运用塑石手法营造。这样利于节省投资和人力,也利于造景。

结束语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应学会吸收历史精华、弃其糟粕,学会理解和欣赏各种类型的自然,使得现代城市景观、园林景观更加多样化。可采用多种景观设计手法,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结合现有技术,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园林景观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罗华节约型园林设计.园林,2008(5):28-29

第6篇: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专业 课程

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研究性以及相当的实用性,。因此,随着行业的发展进步,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应随之调整与更新, 从而保证各个不同时代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满足时代的需要。对于园林专业的教学,当然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现代风景园林的教学内容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也不断地在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 此课程是以园林设计初步为基础,与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建筑等课程息息相关,同等重要的课程, 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本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通过熟练的表现技法,将设计理念清楚表达在图纸上。不仅如此,学生可将该课程所学与其它植物类、建筑小品类专业课程结合,从而将设计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详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由理论及设计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包括对园林中外史的简介,园林的美学特性、布局形式、植物建筑造景的特点,以及各类园林景观设计的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练习,掌握地形、道路、山水、建筑、植物等园林要素的搭配。

由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设计类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要求对园林四大要素的特点、布局掌握扎实。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的作品美观、实用。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中职教育的学生整体上来讲,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够规范。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会容易放弃,不够坚持。再加上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不是太高、少有学生具有较好的手绘表现能力。从而在设计训练当中会失去耐心,头脑中缺乏所谓的“灵感”,造成所设计的作品空洞、表现不规范、美感差。

(二)课程时数不够,教学内容繁多

过去,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两学期、周学时为4学时以及一周实习的教学安排。教改以后,直接浓缩为一学期,减少一半。这就打破了理论和设计的比例。因为理论知识繁多,若删减过多,设计阶段难保设计质量;若不删减,设计训练的次数不够,也会影响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训练。所以在课程安排上着时困难。

(三)外出实习机会不够多

鉴于园林专业对园林要素,尤其园林植物的要求,外出参观实习对于学生专业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园林要素、园林布局的直观认识。随着课程时数的减少,首先就是外出教学时数的减少,从而造成学生对园林的认识仅仅限于书本和图片,不够全面。

三、教学改革的初探

(一)正确适当缩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部分

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园林中外史简介、园林美学特性、园林布局、园林要素和各类绿地园林设计。其中,中外史简介作为园林鉴赏部分,对于学生对园林分类及特点的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课程时数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讲解一些中外名园。而园林美学特性作为纯理论部分可大幅度缩减。作为园林基础知识的园林布局和园林要素部分,是园林设计好坏的根本。所以这部分内容需要花较多的时数。

该课程的设计理论部分包括道路、厂区、居住区、学校、医院、公园、屋顶等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的设计训练。整体来讲,每一类绿地的设计训练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例案掌握此类园林设计布局和要素的特点;第二阶段,进行设计实作练习;第三阶段,通过方案讲解,评奖,找出方案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完善。因此,这部分需要占据更多的时数,需要尽可能多的时间去体会各类绿地的特点并且掌握。

(二)欣赏借鉴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案例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设计理论,绘图表现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是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为了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将理论的讲解、设计作业的练习、园林设计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通过自然与园林设计、社会生活与园林设计—游憩空间、视觉景观与园林设计、审美意境与园林设计这四个主题内容,分别融入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1]。

(三)加强学生实作练习及实践性教学

首先是通过分组设计方案、演示方案、口述讲解设计理念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力,丰富活跃学生的设计思想。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实习。通过对一些优秀园林作品的参观及到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植物配置的认识。对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规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设计立面图、效果图以及种植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四、小结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将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灵活配置,将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为之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田雨.园林专业种植设计教学改革探讨?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 SciBull2009,15(11)

[2]刘华.现代园景设计创意祥解,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郑曙旸.景观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第7篇: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水景元素;特征;运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设计中水景的重要地位

1. 生态发展需要

自然界生态系统中,湿地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一种珍稀的自然资源,生态价值与资源价值巨大,被誉为“物种宝库”。现代社会强调生态环保,人们也越发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园林设计中加入水景设计,有利于园林生态系统有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

2.中华民族的人文美学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水在景观中总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元素,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更是离不开生命之源――水。在古老的文人墨客都对水有着莫名的情感,例如李白的“抽刀断水”,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陶渊明的“纵情山水”,自古有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孔子评价“水有五德”,水也在各个方面得到应用,所以景观的水景元素也要尽量多的使用,结合中国元素成就一份东方风情,由此可见水在中华文化里的深刻意蕴与独特魅力。

二、水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运用水的光影特征

巧妙组织富有诗意的景观设计。光影特性是水景的重要特征之一,因为水本身的物理特性,以及在自然光线与环境的调节影响下,水色最为朴素也最富有变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水的光影特征,与周边的树木、建筑等相互映衬,丰富水体光影,又映衬岸边的景致。当水流经水池、台阶或水墙的表面时,这些建筑物体表面附着的装饰材料的颜色会反映在水中,使水体看起来具有丰富的色彩。水的光影效果有三种,一种是水体本身的波光,当水面朦胧,由于自身的折光,会有波光粼粼的景象,例如,傍晚湖边迷人的晚霞,湖光帆影都是水体的波光效果,赋予了周边景观洒脱飘逸的审美情趣;二是,当水体平静无澜,由于折射,水面会产生对周围物象的倒影,呈现出对周边环境的复制影像,使景观有虚有实,增加了景深,扩大了景观空间,并且,这种景观会随风浮动,若隐若现,使景观更加富有情趣。(如图)

2.运用水的可塑性特征

水是流动的物质,它的连续性就成为连接不同空间的“纽带”,在景观设计中,能够作为多个不同功能空间相连接的载体,使人们对空间有连续感。水与陆地质感不同,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有能够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当水面达到一定的宽度时,难以跨越的水体便成功的切断了空间,水景设计在此时就起到了隔离的作用。水体的分割与墙体等实体物的分割不同,水体属于软性元素,划定界限的同时,又保持了空间的流动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水景元素的这一特征,能够使整体空间达到分而不离的效果。

3.运用水景元素的音响特性

我们都知道,水元素在不同的状态下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水元素的音响性,来营造景观环境设计中的意境美。例如,叮咚的泉水声音,平淡而绵长,能够使人感觉平静、自然;潺潺的溪流声,配合小桥与石板等朴素的自然素材,能够营造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美感;而汹涌澎拜的瀑布声,响遏行云,能够使人内心心潮澎拜。

4.利用水体的生态功能

现代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生态要求越来越高,而在景观设计中,生态环保更是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正因如此,水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作用就越来越明显,并且越来越重要。水体本身就有可以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干湿温度,改善小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利用水体的这些功能特点,与景观设计中一定的建筑技术相结合,使水景元素担负起为景观建筑降温、吸热、除尘以及节能等重要任务。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特别重视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问题,而水元素的的生态功能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即能有着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起到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5.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水景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在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结合。在很多的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经常看到水元素配以其他艺术形式,例如,喷泉从雕塑中喷涌而出,例如天鹅喷水雕塑、蟾蜍喷水雕塑、海马喷水雕塑等等,有的时候,当水从这些精美的雕塑中喷涌而出的时候,既生动又形象,会有一种巴洛克一样的风格,类似这样的结合形式一般出现在西方的景观设计中比较多,一般雕塑与喷泉是水景元素设计中的主景部分,另外在布置一些小品设计在主景的周边,或者是矗立在池岸,来衬托主体的艺术特征。另外,水与假山的结合也非常的出彩,如湖中假山就是非常有意境美的一种结合形式,尤其体现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当中,水与山的搭配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将水景以不同的形式,搭配山石,以及花草树木的植被,小品建筑等来组合景点,以流动的水与稳重的山等形成鲜明的对比。

6.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掌握好水景元素的整体尺度

水是柔性的,以各种形式的存在状态展现出水元素的美。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水体的尺度掌握是否合适,决定了水体是否与于景观设计中其他艺术形式的协调,以及在整个环境设计中的地位关系等。水景元素中包括水池、喷泉、瀑布、假山、雕塑等设计小品,它们之间能否保持合理的搭配,保持和谐的整体状态,这需要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主有次,主景与衬景合理安排,因此在设计时,要根据各种元素的功能需求与空间构图需求,合理设计水景,使其融入到整体的景观设计中。

另外,在进行水体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人与水体之间的尺度,比如说岸的高度、水体的深浅,以及水体形式是否能够满足人的亲水性,这些都是评价水体环境的标准。人都具有亲水性,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利用这一点,拉近水景与人的距离,在安全措施齐全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使游人融入到水景中。例如,在水面架设浮桥,种植浮萍,或者是建造水中的亭台,允许游人置身水中,保持这种与水景之间合理的尺度关系,增加意境美之外,还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水景设计实际案例

1. 曲水流觞

奥运村中,TTC雾森于整条水系贯穿,水域周边运用雾效设计,清雾飘渺,结合水景喷泉,将江南的烟雨迷蒙于奥运村真实展现,向各国朋友展示景观的变幻莫测。绿植中采用了雾化效果,将古朴大气的自然风光真实还原,营造出一个诗情画意的水墨园林,展示了中国特色。

2. 诗情画意

潍坊的白浪河湿地公园将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融合,向人们徐徐展开一幅诗意画卷,小区、街头等地均有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人们在其中可以轻易体验到鱼翔浅底、瀑布飞流直下以及涌雪堆玉的独特自然景观,丰富着人们日常生活。

3. 枯山水

枯山水将理水运用到了极致,其设计采用了砂石代水、以草代水的理水手法,在草坪上置白色汀步与景石,自高低起伏的台地屋顶中将呈现波浪状的草地倾泻而下,此外,利用石桥、水车与水磨体现水之意境,均是枯山水的内涵表现。

结束语

水景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设计师在设计水景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如何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从生态角度考虑,以期能够在满足人们观赏价值的同时,达到节水环保的目的,真正实现水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丽娟.解析自然光影在园林水景设计中的运用意义 [J].北方园艺.2010(9).

[2] 李果.浅析景观设计中的水景应用[J].大众文艺.2010(19).

第8篇: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文化战略;城市空间;空间效应

1. 引言

曲江新区实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它所产生的效应是多维度的,除了空间效应,还有伴随着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其中空间效应是城市发展中最直观的体现。

2.发展背景

2.1历史文化沿革

在历史上,曲江兴起于秦汉,繁盛于隋唐,它彰显着中国古代园林及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曲江新区内共有7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4处,陕西省保护单位3处。

2.2发展背景

1993年,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其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03年更名为“西安曲江新区”, 明确实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成为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也是陕西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核心区域。

2.3研究范围界定

将主要范围划定在曲江新区核心区的范围,即东起长鸣公路;西至翠华南路、纬一街、长安路南段;南起雁塔区南界址;北至小寨东路、西影路,面积达40.97平方公里。

3. 空间效应

从文化战略所产生的空间效应来看,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内部空间的重组,另一方面又加快了城市空间向外扩展。内部空间的重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区域内功能空间的置换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再开发,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创造丰富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景观、出现文化产业集聚区等几个方面。

3.1历史文化风貌突出

曲江新区整体形成了以唐风为主,特色鲜明的历史风貌。通过划分不同类型风貌区、控制建筑高度、统一色调等方法达到整体风貌的和谐统一。现已形成了以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为核心的唐风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其西南及东侧形成了以居住为主的风貌协调区,最外侧为现代风貌区。

唐风历史文化风貌区集聚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新建的仿唐文化建筑群,如区域内的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全部采用了新唐风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尺度宜人。中间的圈层是风貌协调区,区域内建筑、景观等整体环境的设计在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法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唐代的元素,既有现代质感,又不失古典特色。

3.2 文化空间形式多样

2002年以前,曲江的城区面积仅3平方公里,只有唐大雁塔、寒窑等少数几个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不足120万人次。随后在文化战略的引导下,建成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主题特色、形式多样的文化空间。

3. 2.1 历史文化遗址公园

曲江新区在文化战略的引导下,先后建成开放了六大遗址公园 ,公共园林面积总计3300多亩。这些文化空间均以历史遗址为依托建立的公共文化空间。

3.2.2 游憩性公共文化空间

在文化战略指引下,结合曲江新区文化资源保护的要求,将一批重要的文化资源衰败地区进行系统改造更新,与已有的绿化系统、开敞空间相结合形成自成系统而又不失自身特色的各类游憩性公共文化空间。如陕西民俗、戏曲大观园、和谐广场等。此类文化空间是有效联系各项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氛围形成的重要手段。

3.2.3 文化消费空间

简单说来就是容纳文化性消费活动的场所。它与商业空间的区别在于:文化消费空间除了包含商业空间外还包含娱乐空间、文化休闲空间。曲江新区的文化消费空间主要是围绕着核心景观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池分布,形成了“两轴、多片”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主轴是以雁塔南路为轴线形成的文化消费空间,一次轴是垂直于慈恩西路的大唐通易坊片区。“多片”主要指在核心景观周边分布的相对集中的文化消费空间。具体代表性的文化消费空间有大唐不夜城、新乐汇、大唐通易坊等。

3.2.4 文化设施空间

曲江新区的文化设施主要分布在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周边。可将这类文化空间划分为公共性文化设施、演出类文化设施、传媒类文化设施三类。这些文化设施有的是公益性的,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有的是经营性的文化设施,如电影城、国际会展中心。截止2011年,曲江新区内部已建成开放的博物馆及文化场馆达27家。

3.2.5 文教科研空间

曲江新区的文教科研空间比较丰富,中小学幼托的分布主要是依据居住用地的规划及服务半径配套设置。其他类型的文教科研空间主要集中分布在区域的东北角和西北角。

3.3 文化景观层次丰富

城市空间文化景观的改变是实施城市文化战略产生的比较直接的效果。以唐文化为主线的大雁塔北广场处处散发着大唐文化的魅力。如入口处的大唐盛世书卷铜雕、万佛灯塔和大唐文化柱、地面铺装的地景浮雕,甚至灯箱、石栏等建筑上都题有著名诗篇。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是曲江文化体系中秦历史文化遗存地。它的建设是以秦亡警示文化为主题。公园内的新建建筑突出体现秦文化的力量、壮美、宏大等特点,公园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也都凸显着这一文化主题,如秦砖汉瓦广场和十二字方砖景观墙等。

3.4 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

曲江新区目前已形成了唐文化产业集聚区、会展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中唐文化产业集聚区是以曲江唐文化景区为依托,形成了包括大雁塔南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等系列文化项目在内的唐文化产业集聚区。会展产业集聚区位于曲江新区的西南角,它是以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配套建设了物流、餐饮、酒店、娱乐、商住等服务设施。曲江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文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20万平方米办公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唐文化产业集聚区起步较早,发展已相对成熟,另外两个产业集聚区目前还在快速的发展中。

3.5 城市空间不断扩展

目前曲江一期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而文化、旅游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城市空间。2009年西安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的《曲江新区扩区发展规划》将其核心区面积扩大到40.97平方公里,面积增加近一倍。并确定扩区的发展方向为向东、向南发展。

4. 结语

曲江新区实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在彰显曲江的文化内涵,树立区域文化形象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空间的演变和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的重组与更新以及空间的向外拓展都是文化战略所产生的空间效应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王永章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M].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7.

[2]郭捷,吴广怀主编. 曲江大略 2002-2007西安曲江营销解读[M].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