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1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一、休闲农业的含义、发展模式、特点

1.休闲农业的含义: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民众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及农村之生活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这种农业经营方式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等地兴起,后来广泛扩展到欧美地区。虽然各国的发展模式不太一样,但内涵都是为了提高社会环境生态质量,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观光、休闲、旅游之所。在我国休闲农业虽然刚刚发展起来,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总体而言,发展潜力非常大。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从而促进全国休闲农业与城乡结合部休闲旅游的发展,深度开发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中国目前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非常多样化,主要有连片开发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和市民合作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等等。

连片开发模式主要是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如上海市郊区、北京市郊区、南京市郊区基本上都在采用该开发模式。

农家乐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农民与城市市民相互合作,共同同参与农业投资、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建立休闲农园。

民俗文化塔台,旅游经济唱戏。在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农业休闲旅游来发展,二者相互促进。

3.休闲农业的特点: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发展,依赖众多其他资源,但主要还是以农业为首。传统的农业发展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休闲农业依托于生态资源与农业资源,二者很好的结合发展,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农业结构。

农业资源与生态资源的结合,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的依托要素决定他的发展有一个限度,如果超出最大限度,会造成众多问题,还会影响。农业和生态资源、景观等其他发展得以存在的基础很容易被破坏,这就要求在生态农业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大力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住宿、度假、游乐,还可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如此可见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亲身接触农业生态资源,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游客与整个休闲农业发展环境的作用是相互的,游客参与其中,而游客的又会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业休闲旅游发挥如火如荼,广大城市游客不仅得到身体上的放松,心灵上也得到的休整,而且在旅游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开阔眼界,增加自身素养。这样的休闲旅游模式远胜于传统的旅游,可以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城乡结合部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在兼具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生态资源与农业资源的结合,城乡结合部的优势往往占有更大的优势。首先相对与城市而言,城乡结合地区劳动力廉价,土地资源丰富,可以为城市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作城市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其次从地理位置而言,城乡结合部兼具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性质,城市与农村并不能完全分开,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交融,这又使得城市的发展具有延展性,整个休闲农业发展更具有潜力;最后相对高楼林立,建筑物高企的城市而言,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要好很多,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城乡结合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2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国内休闲农业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的,虽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国内休闲农业已经初具产业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休闲农业分布地区不断拓展。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突破地域局限,从东到西遍布全国各地。据农业部农业休闲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登记的693个休闲农业点中,东部地区占47.5%,中部地区占27.1%,西部地区占25.4%[2]。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休闲农业已从大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拓展,从城市近郊向城市远郊区农村发展福射,从而实现了城乡经济互利共赢。休闲农业产业规模逐年壮大。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为12000家,年营业收入1200亿元,从业人员仅500万人[3]。而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9%[4]。休闲农业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壮大区域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朝阳产业,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支柱产业。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和经营模式丰富多样。2005年以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是以传统农业的观光采摘为主,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产业类型不够丰富。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开发休闲农业产品新类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由观光旅游阶段发展到农事、民俗体验阶段,消费者参与性日益增强。在经营模式上,国内休闲农业也由原来的单一的农家乐模式发展到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多种模式并行发展阶段。休闲农业品牌效应开始初步凸显。品牌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否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品牌是休闲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为了推动国内休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休闲农业从业者重视产品的品牌效应,农业部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活动。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展开,评选结果在相关网站公布。此项活动对于增强休闲农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具有良好信誉和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品牌不断涌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往消费。

2当前国内休闲农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态势喜人,成绩斐然,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制约我国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也初步显现,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国内休闲农业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国内休闲农业开发基本上是以农民或乡镇企业自主开发建设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彼此之间又缺乏相互协调,从而导致各地开发项目大同小异,经营方式过于单一,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都不强。有些地方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时候,贪大求洋,开发的休闲农业产品失去了乡土气息和农业特色,无法提高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从整体上看,国内休闲农业还处于简单仿效和粗放经营的低级阶段,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产品同质化严重。休闲农业从业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不少地方,农民是经营休闲农业的主力军,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从事过经营休闲农业的专门训练,经营活动还停留在简单模仿阶段,休闲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此外,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和资本逐利的本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缺乏合作,整个产业出于无序竞争状态,这在增加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政府扶持休闲农业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休闲农业主要靠市场,但是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特别是与休闲农业发展相配套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税收在内的各项政策优惠都需要政府统筹协调。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唯GDP是从,热衷于通过招商引资大上快上工业项目,对发展休闲农业缺乏足够重视。在对休闲农业的管理上,往往是政出多头,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使从业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在资金投入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不到位,农民虽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观愿望,但受制于资金缺乏的限制,无法顺利从事该项产业。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使土地呈现出碎片化的分布格局,不利于整体利用,而休闲农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将土地连成一片开发经营,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好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5]”这对于突破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加快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3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休闲农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业主管部门和休闲农业从业者,只有在准确把握休闲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内休闲农业的科学发展。休闲农业发展理念必须与时俱进。首先,要坚持突出市场导向的竞争发展理念。休闲农业从业者必须要逐步摆脱低水平、同质化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休闲农业消费对象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其次,要坚持突出农业文化发展理念。文化是休闲农业的灵魂所在、关键所系,发展休闲农业,必须高度重视挖掘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产品的文化品位,从而使消费者在消费休闲农业物质产品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再次,要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休闲农业,不能过分关注眼前利益,搞竭泽而渔式的盲目开发,那样只会断送休闲农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只有在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最终推动休闲农业的科学发展。政府管理引导更加科学规范。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市场和计划2种手段,单一的市场调节容易导致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无序竞争的态势,政府管理对于克服市场竞争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至关重要。针对当前休闲农业领域出现的问题,政府应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宏观调控:首先,各级政府可以探索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休闲农业行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对休闲农业的领导机制,加强对休闲农业的规划和管理。其次,政府还可以通过“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积极引导鼓励被征地农民集资入股发展休闲农业项目。再次,政府要大力加强休闲农业人才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从业质量和水平,为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动力保障。休闲农业经营方式更加多元。一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成立休闲农业经营的专业合作社,以克服一家一户经营的局限,推进休闲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探索实行休闲农业业务外包制。不同产业间的社会分工和协作在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它可以显著提高各个产业的综合效益。休闲农业企业可以探索将部分业务对外承包,充分发挥分工协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降低自身的交易成本和生产费用。三是探索组建休闲农业企业集团。现代社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休闲农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休闲农业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休闲农业企业集团,从而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本运作效率,以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第3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拥有大量的淡水资源,为淡水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淡水渔业也迎来了发展的良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对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客观而深入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淡水渔业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渔业发展中,淡水渔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总产量甚至高达国内渔业产量的40%。淡水渔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水环境;使得国民的膳食结构更加合理化,有助于国民体质的增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

2 淡水渔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现状

据农业部的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可知,2010~2012年,我国淡水养殖总产量分别为2346.5万t、2471.93万t、2644.54万t。由上述数据可知,我国淡水渔业正在稳步发展。我国淡水渔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未形成规模效益、劳动生产率偏低、养殖环境不断恶化、附加值相对有限等。对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之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2 问题

2.2.1 未形成规模效益

我国淡水渔业一直面临小规模经营的尴尬局面,政府没有给予积极的引导,养殖户严重缺乏合作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只是埋头养鱼,而未能及时而准确地分析水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当面临不景气的市场时,则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损失惨重。该类问题的出现,和未形成规模养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2.2.2 劳动生产率偏低

整体分析,我国淡水渔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先进养殖机械及技术的引用率偏低。部分养殖户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使得淡水渔业养殖模式一直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再加上相当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给国内淡水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了重重阻力。

2.2.3 养殖环境不断恶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给淡水渔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河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逐渐加重;一部分河流甚至出现断流问题,有效的湖泊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2]。上述两大问题,给国内淡水渔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还有可能导致后续的食品安全问题。

2.2.4 附加值相对有限

对淡水渔业进行分析发现,初级鱼产品的市场获利率通常不高,所以,提高深加工水平,从而形成一条科学完整的淡水渔业产业链,最终提高淡水渔业产品的附加值,便成了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在淡水鱼产品深加工这一块刚刚起步,相当一部分企业尚位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如此一来,便暴露出了产品附加值相对有限的问题,这对于该类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3 淡水渔业发展趋势

3.1 生态渔业大有作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渔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发展生态渔业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以下思路:基于消费者需求,转变经营模式;致力于水体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研究并开发农牧渔联合经营,从而保证综合效益。在实施上述思路的过程中,相信生态渔业所具有的市场潜力将会被一步一步的挖掘出来,从而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2 休闲渔业前景诱人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因而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休闲旅游市场日渐活跃,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休闲渔业的概念被提出,并获得了极快的发展,其发展方向主要包括: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休闲渔业的出现和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所以,休闲渔业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3]。

3.3 水产品加工前途无量

在市场规律的内在引导下,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下,国内淡水渔业正朝着“三化”(即规模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淡水渔业无论在生产质量方面,还是在生产效率方面,均得以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水产品加工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朝着系列化、多样化以及高附加值的方向不断发展。水产品加工属于一个朝阳产业,在其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将会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4 结语

现阶段,绿色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淡水渔业若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则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观念,重视并加大对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以及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淡水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静宜.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吉林农业,2012(06):183.

第4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Abstract: Leisure agriculture is a new for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rm, and it has a very positive meaning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sources and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stating from the basic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Zhengzhou are analyzed, and some positive suggestions are given by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Zhengzhou City.

关键词: 休闲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消费升级;城市化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consumer upgrades;urb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285-02

0 引言

我国在总量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这种外向型模式推动经济发展已经难以为继,转而通过拉动内需带动消费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已是必然,这为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之一的“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意义

1.1 休闲农业的概念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与国外相比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与过程又有着较大不同。所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对休闲农业的定义:休闲农业是在城市近郊或与中心城市有便利交通的较远乡村,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条件,结合新型农业科技、园艺技术、信息技术,进行精细化、低耗能生产,提供高质量绿色农产品、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具有观光旅游、农业生产、教育体验、环境保护等多功能综合新型农业产业。

1.2 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

1.2.1 有利于实现消费升级拉动内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已由原来的重量变为重质。因此,这些年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这给了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机会。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提供高质农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是一条必由之路。

1.2.2 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 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城市化的加速使我国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些劳动力的进入需要大量的就业机会。休闲农业不再像传统农业那样属于第一产业,它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跨越三个产业,直接服务于城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与传统农业比较起来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2.3 有利于增强农业自身实力 农业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弱势行业,而休闲农业要求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科学化规范化。它提供的产品已不再是初级农产品,而是精细化生产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同时休闲农业拉长了产业链,除了物质产品之外把农业资源与体验经济相结合同样是它的重要产品。这些都会增强农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1.2.4 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休闲农业的精细化集约化生产不但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资源消耗,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农产品的安全性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休闲农业通过科学绿色的生产过程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物质产品和悠闲怡人的田园风光,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2.1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郑州市休闲农业的雏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观赏休闲型;②畜牧养殖型;③现代农业园型;④农园采摘型;⑤渔场垂钓型;⑥综合开发型模式。

2.2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2.2.1 优势 首先,区域位置较为优越。郑州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铁路、航空都十分发达,有着较为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其次,农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郑州市地貌类型多样、四季特征分明、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都为郑州市发展休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市场较为需求旺盛,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2.2.2 劣势 首先,其劣势表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目前我市休闲农业多以观光休闲、采摘垂钓等初级模式为主。这种形态单一的初级模式可替代性强,容易被复制,难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产品。不可避免的出现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呈现出“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其次,资源利用混乱,生态环境受损。目前我市的休闲农业90%以“农家乐”的形式出现,由于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档次低。最后,缺乏统一规划和经营管理经验,盲目发展,布局结构不尽合理。

2.2.3 机遇 首先,中部崛起战略为我市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产业转移的趋势也逐步明显,企业在资金、人才方面的西进也在加速,为各个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其次,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最后,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4 挑战 首先,休闲农业投资大,风险大,回报慢,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投资人都愿意把资金投到回报高、资金周转快的项目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其次,休闲农业知名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难题。最后,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过多使用给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在加快工业化和诚市化的进程中,非农业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导致农业用地大量减少。

3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3.1 合理规划,科学发展 首先,合理的规划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掌握休闲农业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明确发展休闲农业的规划依据,做好休闲农业旅游规划。其次,要把握市场,对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进行目标定位。要明确把休闲农业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再次,对郑州地区资源正确认识,把整个规划区域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结构性分类。

3.2 完善市场,加强旅游规制 因地制宜,建立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我国地大物博,地域差异比较大,应该以省为单位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标准,以市一级制定实施细则。在休闲农业旅游中进行质量管理,对质量低劣侵犯游客权益的行为要进行惩治。通过行业协会的介入,利用行业认证、质量监督等手段,提高旅游质量。

3.3 做好信息服务,发展目的地营销 目的地营销是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的一种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为整合目的地的所有资源和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它的营销经费由各级政府的财政公共支出,由政府出面塑造和传播旅游地鲜明的、富有吸引力的形象,提升区域的旅游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经营者和游客双方对信息和获取的及时需求[7]。

3.4 掘广品内涵,提局服务品质 加大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必须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定期举办相关技能培训和教育,使从业者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同时还要加强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使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高休闲农业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安文静.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南京市休闲农业和农业嘉年华分析为例[D].2011(6):49-51.

第5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摘 要:北农科技园结合北京昌平地区的资源、气候、良好的硬件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但当前的水平仍旧不高,本文从园区的发展优势、现有项目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对北农科技园的休闲农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北农科技园;休闲农业;体系;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28

休闲农业是在城市高度发达和居民相对富裕背景下发展起来、农业转型阶段的新的产业形态。随发展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扩大、休闲内容的充实,休闲农业能够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的场所。休闲农业以传统农业为基础,近年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在提供新鲜、安全的农产品的同时,附带观光、创汇、教育等特点,有加快城乡融合,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与特色化的功效。休闲农业是观光农业旅游的高级形式,农业技术是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手实践,游客可轻松愉快的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 ,此外,还能学习农业、生物、生态的相关知识。

北农科技园隶属北京农学院,地处昌平区、毗邻北六环,交通便利,是北京中小学生、北京农学院农事农时的实践教学基地。北农科技园引领新兴休闲农业使游客可参观、体验各种农业项目,将社会需求和农业院校的硬件资源有机整合,使游客充分体验农业乐趣,休闲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 以多样化体验项目为特色的休闲农业

科技园引进高新农业技术,起到很好示范观摩效果,在园区游客可进行水果采摘、农技学习、苗木认养及标本制作等活动,极大的满足了游客的各种需求。

1.1 农事实践体验

在日光温室前的土地上进行起垄作畦、中耕松土,进行水稻、玉米、马铃薯的种植,让游客了解到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种植技巧,对农事实践活动有了比较深刻直观的印象。

1.2 学技术、悟农道

学农“技”、更要懂农“道”。传统农耕智慧,需要通过劳动加深体会。此外,园区工作人员还耐心对游客讲解传统豆腐的发展史及磨豆腐的基本流程,让游客亲手磨豆腐,使游客体验到农事艰辛和农民劳苦。同时,开展欢乐农事体验,特色的玉米脱粒、独轮车运粮、扁担挑物等让人回味无穷。

1.3 欢乐自娱、丰衣足食

将分割成块的土地认养给游客,他们可无拘束的种植、采摘水果、蔬菜和花卉,园区内也可提供由园内工作人员代管的服务,游客只需定期来此随时检查关注自己经营作物的生长情况即可。此外,让游客亲自动手收割田间蔬菜、林间捡鸡蛋,提高家庭的沟通协作的同时,游客也体会到了乡村自然之美。

1.4 寓情于景,强化学习

设置有特色的情景,引领课堂书本内容的延伸,使游客展开无限遐想,比如在学习骆宾王的《咏鹅》时,就可把园区散养的鹅放入水塘让同学们进行想象回味。

1.5 植物识别和标本制作

游客识别果树、花卉、蔬菜,在游乐中走进自然,并采集制作各类不同的植物标本。北农科技园曾受北京市教委委托,结合科技园现有植物资源特色,向中学生开放动手实践能力的平台,科技园的多位老师授课讲解植物识别要点、标本制作技巧,深受社会好评。

1.6 参观农业生产线

科技园建有多家农业标准化生产车间,如酸奶加工厂、葡萄酒加工车间、蘑菇菌棒生产流水线、饲料加工、农业废弃物处理生产线等,加深了游客对现代化生产工艺的了解。

1.7 休闲运动

借助科技园内的绿色生态环境,打造运动项目,如攀岩拓展、竞走、跳绳、乒乓球和篮球等运动项目,增强游客身体素质。

2 园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

2.1 增加休闲服务,引进品牌项目

打造安全、舒适的就餐娱乐环境,打造主题休闲农场,在硬件建设上增加资金投入,打造更多有品牌的大中型项目,力求让“园区有特色可看,农民有事情可做,学生有东西可学”。

2.2 规划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划是发展园区休闲农业的首要思路,更大程度的争取北京市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积极贯彻开发与保护结合,不能一味的盲目搞建设,让消费者仅仅体验收果、摘菜的农家乐,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却让层次停留在一般现代农业水平,得不偿失。

2.3 打造高新休闲农业

农业发展、园区增收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根本立足点,继续依靠都市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的技术优势,重视休闲农业的开发新途径、引进新“种质”、新“材料”,积极打造高新技术式的农业园区。

2.4 增加宣传力度

北农科技园也因休闲农业能带给游客全方位的舒适感受,而愈加得到北京地区游客的关注,要不断扩大其知名度,需要依靠政府力量向社会各界推荐,同时,科技园要充分展现学校“窗口”的作用,加强网站的建设,并依靠北京农学院对社会各界的宣传;借助媒体力量,通过专访、专题节目、新闻、板报等途径扩大宣传;借助其他途径,如通过入园企业的大客户介绍,通过入园参观的中小学生的传播,通过政府对外传播等。

3 结语

休闲农业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农业目标单一、技术落后的弊病,本文综述了北农科技园休闲农业现有情况和前景分析,为下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休闲农业是一新兴事物,北农科技园的休闲农业也仅有3a时间,加之笔者学术和研究水平有限,势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欢迎同行各界人士来完善和指导。

⒖嘉南

[1]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1):39-42.

[2]周淑景.农业转型阶段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56):25-34.

[3]徐广才,史亚军,谢翔燕,等.休闲农业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15):306-311.

[4]郭焕成,孙艺惠,任国柱,等.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8(4):453-454.

[5]冯建国,杜姗姗,陈奕捷.大城市郊区休闲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1):23-24.

[6]俞菊生,吴轶韵,罗强.上海都市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5):1002-1006.

[7]段小力,张黎强.都市休闲创意营销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9):307-311.

[8]牛君仪.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对策[J].生态经济,2014(1):124-125.

[9]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06(4):144-145.

[10]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9):38-39.

第6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摘 要:随着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日益重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得农村与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逐渐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休闲农业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模式,将传统农业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并且其以农业结合旅游的方式,扩展了农业产业链,扩宽了农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带动性与关联度,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通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体验经济学的视觉出发,探讨休闲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资源;农业经济;产业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92-03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旅游的新鲜性、特色性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的主要构成人群以城市人群为主,他们对城市旅游的热情和向往逐渐发生改变,并伴随着旅游行为及旅游风格倾向于生态旅游.在这中背景下,农村特色旅游资源以及休闲农业资源给现代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农村休闲资源开发一方面丰富了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经济产业转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种社会需求及供求不均衡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开发休闲农业资源,提升农村旅游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与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在休闲农业的定义及内涵界定方面,Sharon Phillip与Colin Hunter认为,广义的乡村背景下,休闲农业聚焦三个核心问题,即休闲农产品的运作是否基于运营农场、旅游项目与农业活动之间是否存在本质的关联、休闲农业是否能够体现旅游体验的原生性,这三个核心问题是休闲农业定义的界定标准[1].肖君泽及张永贵等国内学者认为,休闲农业的目的在于增进农村和农业活动的体验,建立在农村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特色、农村特色生活上而开展的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活动.赵国如认为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转型的体现之一,是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比如农村旅游、农家乐、采摘园等.

在休闲农业发展动力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方面,Barbieri.C认为休闲农业能够增加农场经营收入,实现农民多样化农业经营的愿望,为农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农村经济发展契机.Nilsson P.A.K认为,休闲农业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是家庭农场经营的内在动力,并且规模较大的农场更倾向于将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经济手段来提高农村资源、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进而增加收入[2].

在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方面,Colin Hunter从旅游与休闲农业间的关联视角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二者关联程度上存在三种形式,即直接关联、间接关联、被动关联.Magnar Forbord在对奥地利、意大利、挪威等休闲农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后,指出了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受到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农业类型、旅游承载力等方面的影响[3].张发民认为政府政策主导的休闲农业不适合长期发展,而以农民、企业、农村经济组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则是未来我国农村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2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三农”问题被提出之后,我国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得农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就总体水平而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目前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遇到瓶颈.

首先,我国暂未有完善的休闲农业开发政策体系与环境,缺乏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使目前的休闲农业项目呈现较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进而造成休闲农业开发与经营效益较差.在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中,有关土地产权的清晰度不够,比如土地的反租倒包等形式;其次,目前的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具有较高的同质性,项目缺乏整合能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类型有限,经营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多为采摘园、垂钓园、观光果园或农家乐餐饮等开发层次与深度不足的模式,过于类同的模式使其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对顾客的一次吸引力及二次吸引力不足;再次,目前我国农村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多为小农经济状态的粗放型模式,具有较高的个体性、分散性、自发性与模仿性,使其经营范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此外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得休闲农业项目组织化程度不高,抵抗风险能力较弱;最后,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经营状态分散,且很少具有区域联系性、依托性与相互促进性.

2.2 主要影响因素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环境因素方面,我国致力于城镇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远景规划极大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业战略转型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为更深、更远层次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动力.宏观经济环境展现出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长催生了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其中休闲生活已经成为国民休闲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方面,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进而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得他们获得了充足的闲暇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显示,我国年均法定节间日已达115.3天,为教育体系的学生与教师年均节假日则达到了140天,使得人们对旅游时间及方式的选择更加多元化、自主性,并且目前旅游形式的转变也加快了休闲农业产业开发的需求[4].此外,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得城镇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使其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水平、消费支出结构更加合理,促进了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

第三,产业环境因素方面,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使得休闲农业产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呈现每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持续攀高,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休闲旅游需求越来越大,并且数据显示,在小规模的节假日或者周末,人们进行农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比例正在不断提高,这也极大的推动了休闲农业资源的产业开发.

3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评价

目前的农村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不具有规模性,无法进行清晰的量化分析,因此选取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赋权法、熵值法的综合形式来构建休闲农业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价模型,然后引入权重分析法进行赋权,最后利用模糊评价法进行模糊判别,最终得出经济价值评价结果[5].

3.1 层次分析法

在有关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中,依据层次递阶结构选取影响因素确定指标集,即B={B1,B2,…,Bm}与C={Ci1,Ci2,…Cim}.然后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对专家的问卷调查及意见进行整体,并对具有指标层间关联的因素进行重要性比较,构建比较矩阵,对专家意见及问卷结果,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萨蒂的1-9比例标度法进行量化.最后对矩阵一致性进行验证.

3.2 变异系数赋权法

对于不易明确量化的因素而言,变异系数赋权法具有相对客观的评价结果,其主要是根据评价对象各项指标观测值的变异程度进行赋权,通常变异程度越小,指标与客观评价的差距越小,应赋予指标较小的权重[6].变异系数法的计算步骤为:第一步先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第二步计算指标变异系数,第三步,归一化处理指标变异系数,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其中wi表示相应的权重系数.

3.3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在确定指标权重反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熵值法的计算中,评价对象的指标值差异较大时,熵值较小,说明其含有较高有效信息量,应赋予较大权重.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为使对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经济价值的评价更加客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赋权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计算结果来确定指标综合权重,计算公式为:

在确定好指标后,通过对个因素指标的权重计算,能够清晰的评价休闲农业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而为项目开发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农村休闲农业资源经济价值评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4 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模式构建

4.1 休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我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始于2004年,经过十数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个省市已经开发了类型多元、特色突出、经营多样化的休闲农业项目.通过对以往发展进行分析,今后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经营模式应主要集中在生态观光园、农业主体公园、科技农园、休闲农庄、特色乡镇等模式,并且根据自身特点与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经营开发.

4.2 休闲农业产业化布局模式

休闲农业产业布局是指休闲农业在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的经济现象.吴必虎等人的研究结论显示,在相关数据的支持下,休闲农业产业通常在分布在距城市100公里范围以内,且呈现两个密集带,即30公里以内的最密集地带、80公里以内的此密集地带.因此从这方面看,休闲农业产业化布局主要有四种模式:城市近郊布局模式、城市中远郊布局模式、特色农区布局模式、景区与旅游线路布局模式.根据所在地区的休闲农业资源特点与优势,进行严谨的调查与数据分析,最后科学合理的选择休闲农业产业化布局模式.

4.3 休闲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

对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产业项目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即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具体模式的选择,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可借鉴类似条件的成熟例子,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晓琳.云霄县和平乡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10.

(2)罗燕梅.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4.5.

(3)余养仕.休闲农业资源基本特征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2).

(4)李丰玉,董子铭.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4(12).

第7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农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生态农业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农业潜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深入分析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对于迎合可持续发展趋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1.1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农业已经逐渐向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在传统的发展观念之中,农业经济发展是比较粗放的,农业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而随着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农业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环境质量与之前相比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这就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1]。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农业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这主要是因为生态农业较好的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有效路径。

1.2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由于农业和农村关系着人类的基本生存,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在政策的制定方面,政府也对农业发展给予了较大的政策倾斜,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对于农业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对于以后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将形成较大的阻碍[2],并且这种不利影响在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得到恢复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强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这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分析

2.1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活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社会经济、农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应该实现和谐发展,并且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环境因素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自然法则,然后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确保生态系统高效运行,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3]。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还应该重点关注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然后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从而使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有效融入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依托和促进关系,最终实现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同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2推动农村环保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之前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保产业经常成为被忽视的因素,并且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农村环保产业发展也受到较多的阻碍。但是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时候,农村环保产业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区位特点来看,环保产业在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如果农村对于环保产业能够给予足够重视,并且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将大大提高农村与外部的和谐关系,从而带给农村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可以说,环保产业对于生态农业经济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4]。从实际的经济效益来看,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给农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从而以更高的价值进行销售和推广,这对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发展环保产业的过程中,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而应该充分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这样才能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构建完善的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增强

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打通农村商品经济流通症结,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物流、保险等服务,完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交易机制,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服务。此外,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背景下,构建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大有可为,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已经成为了前沿产业[5]。在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上,农村的人居环境将大为改善,在农村发展休闲养老业也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各地方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政策,支持农村旅游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8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视角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四川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面对的任务是“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品牌体系建设的路径是培育产业内在竞争力、达成“升级版”目标的必由之路。转型升级主攻方向是解决抵挡和粗放的问题,要适应大众旅游提档升级要求,改变人们对乡村旅游的传统认识。本课题以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品牌形象理论、品牌定位理论、基于品牌识别的品牌创建理论、在分析乡村旅游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消费者分析、品牌定位、品牌内涵分析、品牌创建与推广和品牌管理等方面探索乡村旅游在面对升级换代的背景下实施品牌化战略的路径和模式。

(二)主要目标

本课题旨在以四川省乡村旅游为依托探索中国乡村旅游行业品牌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模式。本课题将从理论分析加实证研究上形成一套乡村旅游的可操作模式为全方位品牌战略在乡村旅游项目中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应用依据。

(三)主要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四)主要观点: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设计的一些特色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来满足旅游者的世智笾和回归自然的一种旅游方式。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体验的日趋多样化,旅游出行日趋自主化,以口碑效应为主要传播特点的传统乡村旅游产业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散落在广大乡村的乡村旅游点具有极大的空间广度,传统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以自驾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客源对象的需要。在打造乡村旅游业升级版的大背景下,要突出“品相、品质、品位、品牌”,将工业4.0的理念融入农业,大力发展智能化精致农业,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本课题将以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品牌形象理论、品牌定位理论、基于品牌识别的品牌创建理论、在分析乡村旅游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消费者分析、品牌定位、品牌内涵分析、品牌创建与推广和品牌管理等方面探索乡村旅游在面对升级换代的背景下实施品牌化战略的路径和模式。

二、主要研究成果简介

乡村旅游是结合乡村旅游区当地的发展情况,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而加强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则是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寻求突破和创新的一个必然的选择。下面就阐述当前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为进一步的促进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加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帮助,当前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知名品牌数量少。2.品牌产品内容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3.缺乏品牌化营销手段,品牌意识欠缺。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1.拓展乡村旅游内涵。2.规划旅游集聚地,打造精品品牌。3.进行品牌化营销,扩大品牌的营销范围和营销力度,也全面推广品牌。

总之,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科学、准确的品牌定位,要体现当地区域的特点和特色,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此项研究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及学术界的反映和引用

本课题聚焦于乡村旅游的品牌体系建设,以破解目前乡村旅游业中普遍存在的碎片化、同质化难题为设计方向和目标,是乡村旅游理论研究中的一项开创性工作。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体系,形成一套乡村旅游的可操作模式,成果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美食民宿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模式。课题完成后,在助推乡村旅游升级版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由品牌定位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精准化农家乐;由品牌化包装,做足乡村文化,让游客寻找乡愁,体验生态生活,围绕乡村品牌,让生产成为表演,让生活成为旅游,把家园变成花园,从而带动农民增收;由品牌化营销,运用新媒体营销手段(如微信、导航、智慧旅游、网络预订等传播工具)引导游客需求,对乡村旅游经营和管理者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以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体系,形成一套乡村旅游的可操作模式,成果模式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美食民宿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模式。该成果将指导和提升乡村旅游体系的标准化和完备化。

四、与预期计划和目标比较,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

第9篇: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一、引言

旅游商品从设计,到原材料的供给,到制造生产,到最后销售给旅游者,其中各环节涉及到许多行业,旅游商品在自然情况下生产的传统模式已然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为了使旅游产业链有效地联动起来,旅游商品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浙江诸暨的珍珠品牌尚未建立,产品创意设计相对薄弱,导致珍珠产品及服务的市场开发不足,没有健全的珍珠产业体系。为了解决传统珍珠产业的瓶颈,浙江诸暨从珍珠文化创意旅游的视角,进行产业分析、设计及规划,来实现珍珠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二、开发理念

1.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带动旅游发展

浙江诸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又有先进的工业产业、生态农业,在文化方面更是有历史底蕴深厚的吴越文化、西施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古建筑文化,为珍珠文化创意旅游提供了无限的创意发展空间,将独特的资源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旅游吸引物,带动旅游发展,实现珍珠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效嫁接。

2.以文化创意提升产品价值

一是文化创意旅游推动珍珠产业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提升珍珠的服务价值;二是文化创意旅游能够带动多元化的珍珠市场需求,使珍珠消费逐渐从传统的收藏、保值演变为时尚美容、休闲保健、饰品美化等多元化消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潜力,提高了珍珠的产品价值;三是文化创意还能丰富珍珠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品牌价值。

3.以文化创意引领消费潮流

珍珠文化创意旅游是以珍珠消费的需求为导向,根据珍珠现代消费需求,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对珍珠元素加以时尚表达,不断创造消费惯例、涵养消费人群、引导消费时尚潮流。

4.以产业集聚体系扩大效益

诸暨珍珠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以珍珠文化创意整合,设计珍珠购物、保健、享乐旅游,珍珠工业旅游和珍珠农业旅游,将山下湖华东国际珠宝城、珍珠工业园区、珍珠养殖场、珍珠展示中心整合为珍珠文化旅游消费基地,吸引珍珠养殖、加工、贸易物流等核心产业集聚,再把珍珠产业中关联产品的销售商和服务商汇聚在一起,通过集聚效应扩大诸暨珍珠产业发展。

三、开发模式

浙江诸暨珍珠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布局架构上是利用山下湖珍珠产业基地,借助诸暨著名的旅游区、西施文化的地名传说,以及自然生态资源、人文生态资源,设计具有珍珠主题、特色各异、功能互补、动静结合、布局合理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和旅游组群,它们不仅成为诸暨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而且也是诸暨城市品牌的亮丽名片,对于打造诸暨经济、文化、社会的软实力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诸暨珍珠产业的主要开发以打造珍珠产业的消费集聚区为核心,并以珍珠为主题的五个旅游风景文化区加以配套,形成一个完善的珍珠文化产业园区的模式。

核心――华东珠宝城珍珠文化消费旅游集聚区

以文化创意旅游内涵进一步扩展华东珠宝城规划内容,以华东珠宝城为核心,联合周边商业设施和湖泊资源,构建集珍珠旅游、购物、娱乐、休闲、商务等为一体的珍珠文化消费集聚区,成为最具引爆力、创新力、带动力、辐射力的中国唯一及世界著名的珍珠文化消费旅游集聚中心。

2.配套――五个以“珍珠”为主题的旅游文化风景区

主要包括白塔湖珍珠文化生态度假区、西施故里珍珠文化演绎区、五泄“珍珠瀑”自然风景区、东白湖珍珠休闲健身区和西岩珍珠原始森林公园区五个主要配套区域。其中,白塔湖主要借助“中国珍珠之乡”的特色农业品牌,开发以珍珠农业观光、体验、民情风俗等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度假区;而西施故里则依托现有旅游服务接待中心、文化广场、诸暨博物馆等城市设施资源,打造吴越特色文化区域,构建诸暨旅游夜生活的中心;五泄“珍珠瀑”是李白名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名句点缀“五级瀑”为“珍珠瀑”,是以珍珠为主题的世外桃源;东白湖则是借助珍珠故乡名山、名湖、名居、名品的集聚地,打造珍珠古村落文化观赏、榧林茶园休闲、农家乐美食、登山健身、龙舟飞艇等珍珠文化休闲健身区;最后西岩珍珠原始森林公园区则是由赵家香榧景区和西岩景区构成原生态旅游区。

四、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由政府主导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珍珠产业链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可以有效协调相关的各部门的关系,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能扩大产业规模,统一形象宣传和市场开发,并且还能通过组织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励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产业的发展搭建大平台。

2.实现产业集聚

在旅游市场导航下,以珍珠消费集群带动珍珠产供销及配套服务业集群,以珍珠旅游的产业集聚、辐射和放大效应,带动诸暨消费和生产服务业、各具优势的块状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养殖业等第三、第二、第一产业联动发展。

3.优化空间布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