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责任审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责任审计要点

第1篇: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内部审计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高质量提升发展的同时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审计机关逐渐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经济责任的审计力度。通过对事业单位经济责任的审计,促进了事业单位依法依规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工作有所不同,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进行,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复杂度、难度不可控。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对领导干部任期内业绩和廉洁自律进行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单位负责人在任期内的应负有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除对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还涉及到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政绩、廉政、勤政的考察与评估。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运用可以看出,将其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只是前提性的基础工作,最终目的还是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廉洁自律的监督、考察与评估。

(二)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范围可以看出,其需要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从经济审计的组织形式上看,其组织需要由党政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审计机关和被聘请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完成基础工作;审计组织、实施、风险控制、结果形成以及运用等工作都需要相关部门密切合作。

(三)重点审计领导干部在事业的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除对单位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等财务状况的审计外还要对收支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与其他类型或其他企业的审计所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归根结底是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和管理责任的审计。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和管理数据来客观、公平公正的对主要领导任期内经济责任、管理责任以及廉政勤政进行考评。

(四)政策性和综合性强基于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特殊性,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结果运用,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到了国家方针政策、经济任务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事业单位选人、用人以及领导干部的政务考核。鉴于此,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具备较强的政策性。而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掌握国家财政法律法规的运用,对审计对象单位以及领导干部职责的全面熟悉掌握,对党纪、政绩以及相关条文规定的深刻认知和熟练运用。鉴于此,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五)审计期间较长与其他类型的审计有所不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审计期间有领导干部的任职期决定。而在事业单位内部,一般领导干部的就职期间短则三五年,长则高达八年甚至是十年,这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相对于以年度为单位的其他审计工作,在审计期间上更长。

三、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情况而言,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难度都较大,审计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县、市、省各级事业单位在规模上的差异使其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导致了我国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审计质量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一)审计人员素质能力问题首先,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复杂且期间较长的工作,审计人员需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才能保证工作质量,这使得一些工作人员因为主观原因而有意的去违背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和程序,在工作程序上走近路,对工作问题得过且过,使得审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其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以及现行法律依据中对审计部门和人员责任划分不够清晰,导致了审计过程中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审计效率较低;最后,县级、市级和省级事业单位因为规模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同,一些规模小、位置偏远地区的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制度上缺少关于审计工作的流程和文件,即使是颁布了一些文件,制定了流程也是流于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自身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管理责任以及廉政勤政方面的考核,其审计结果将为领导干部的考评和任用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就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程序上看,其主要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财务数据和材料、个人收入来源等内容进行审计。审计内容更偏向于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审计,对于其管理责任、廉政勤政以及自身能力方面的考核并不深入和全面,其结果对于领导干部任免职提供依据的有效性并无法的到充足的保证。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以及地方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很多单位和政府认为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并不全面,对于干部考核以及任用的参考性也有限,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敷衍了事,流于形式。

(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则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依法审计原则。但是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审计法律法规建设看,其主要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对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硬性标准,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省市、自治区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的执法办法又有所不同,各地区对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缺少统一的标准。标准不明确以及不统一的问题使得审计工作的法律依据并不理想。

四、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高水平审计队伍首先,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能力过硬的审计队伍。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要从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两方面着手,技术能力上不仅要掌握和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和能力,还要熟悉财务知识以及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相关知识;综合素质能力上,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引导,提高其职业道德,使其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尽职尽责。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审计人员在相关法律知识上的培养,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其在开展工作中能够对自身所担负的责任能够有清晰的认识。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队伍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甚至还包括了外部聘请的第三方审计机构人员。鉴于此,参与审计的各单位之间要建立日常的交流学习机制,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了解提高在审计过程中配合的默契程度。

(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要需要进一步丰富经济审计的范围,保证审计结果能够更加全面的反应领导干部任职期内经济责任、管理责任以及廉政勤政情况。从经济责任审计自身工作来说,工作开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对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审计流程以及参与审计的各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杜绝审计过程中出现因职责不清而导致的推诿扯皮;在审计过程中,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强沟通和协调,提供审计数据和资料等信息的流动性和共享性;对于出现的一些难点、要点,要共商共策,通过协调配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要点。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以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质量提升铺砖垫石,例如可以建立经济责任质量控制体系,为经济责任审查积累单位日常相关数据和资料。

(三)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来规范审计行为首先,对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这是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到切实发挥的基本前提,缺少了法律法规支撑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其结果的公平、公正以及对领导干部的约束、监督、考核,为人事任用提供依据的作用都无法得到保证。鉴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法律的现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专项法律法规,以保证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关于领导干部的人事任用,其严肃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加强对审计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应考虑引入第三方部门负责对审计人员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在党政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要规范审计工作流程,明确审计人员工作职责;在专项法律法规未未出台前,要在现行法律法规要求下,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的开展工作。为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能够切实的到发挥,除对审计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外,还要对审计结果进行严格的复审,建立审计工作反馈监督机制,将审计工作暴露在阳光下开展,保证审计结果的严谨性。

第2篇: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范文

【正文】

苏州供电公司的多经企业在向系统以外的领域伸展,并取得很大的市场。它担负着为主业分流人员,提高电力系统职工的收入的重担,因为这些企业都是全体职工通过投资入股成为股东,依法享有多经企业经营成果的收益权、剩余财产索取权和重大经营活动知情权。可以讲,多经企业在系统内占着半壁江山,多经企业如此重要的地位也就决定了股东-全体职工所在企业的各级领导和我们内审机构应对多经企业重视的程度。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法人及其代表实施监督、咨询、服务的途径

公司的全体职工通过投资入股成为多经企业的股东,但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不直接参与经营,他们将通过什么途径依法享有多经企业经营成果的收益权、剩余财产索取权和重大经营活动知情权?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主要的信息渠道。

1、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检查评价和验证

多经公司的经营活动由职业经理班子来组织进行。职工股东希望的是:通过经营班子的工作,所投资公司可以长期存续经营,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以一般来说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与职工股东平时所讲的利润最大化是一致的。但是部分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一定是经理们想要的,经理们需要的可能是他们利用在职所能支配的资源以满足个人需要。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或直接、或间接地要为自己服务。社会中介事务所对经理们的每一项活动是没有办法监督的,因为会计核算资料常常很难说得清他们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还是为职工股东的利益工作。所以在国企的文化氛围内,职工作为股东也希望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对多经企业派出审计小组对该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经营成果进行检查评价和验证,对投资的企业起到防护性和建设性的作用。

2、内审机构的职责和目的决定了内审对企业的保护作用和建设作用

我们系统内有一支较强的内部审计队伍,据以控制和保障所管理的多经企业的健康发展。例如苏州供电公司均已设立市县公司的内审机构,说明国家电网企业各级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是很重视的,希望通过强化审计队伍,强化审计队伍的素质,去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由于内审人员和被审计企业同属一个系统,审计人员和其他职能部门又朝夕相处,较多地了解企业情况,检查和建议较能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内审机构的职责和目的决定了内审对企业的保护作用和建设作用。聪明的企业投资者理应主动请内审机构帮助检查企业的内控制度和经营情况,对经营者的责任做出评价,对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改进的咨询意见和建议。所以对于多经企业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期望在职工投资者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者来说目的是吻合的。

3、苏州供电公司多经企业审计业务委托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实施管理

为规范苏州供电公司多经企业审计业务委托公司审计部实施的审计行为,加强对委托审计业务的管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江苏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准则》等制度,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根据董事会的决议将多经公司各单位内部审计业务委托公司审计部实施,由苏州公司审计部统一归口管理。内部审计业务委托公司审计部实施是指委托审计部所进行的审计鉴证、审计咨询与审计评价等活动。委托审计业务的范围包括:经济效益审计;任期经营责任审计;内部控制的专项审计及调查;其它可委托的审计事项。这时内部审计就具备了外部审计的权威和独立性。

4、内部审计业务委托公司审计部实施的内容

苏州供电公司审计部接受委托后,根据《中国内审协会具体准则》及其他相关审计法规,代表委托方进行审计,向委托方提交审计报告及有关查证资料,并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审计部在业务实施过程中应定期与委托方沟通信息,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委托方汇报。

审计部应根据《协议书》的要求对委托单位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形成后,由审计部直接递交给委托方审计部门,并对审计报告承担责任。审计部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可以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意见(决定);可以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同时出具管理

建议书。管理建议书应详细披露审计中发现的所有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和管理建议,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应有具体的分析。审计部可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审计,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意见(决定)的情况,同时征求被审计单位对项目审计的意见。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做法和要点

我们对多经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包含而且实际上正在实施如下做法和要点:

1、检查管理层对股东的诚信度和绩效

公司管理层必须对股东负责,制定有长期的公司战略观念,以确保股东长期价值的增加成为公司的首要考虑。审计小组依据此项要求,对其以及公司班子的绩效进行持续的评估。

2、检查经理的薪酬

建立可信赖性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经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管理层的薪酬应与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挂钩。电网多经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将管理层的薪酬和经营业绩列表对增长幅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报告。

3、检查管理层在同股同酬是否公平

在所有的市场对所有的股东均应以公平相待的方式一视同仁,无论是个人股还是集体股。多经公司应特别注意尊重少数股东的利益,并且不采取对各个投资者具有实质性损害的行为。

4、检查上级机构是否建立“最佳行为准则”

各个企业均应建立适当的“最佳行为准则”,使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人员能据此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并使其明确其与股东的关系及其对股东负有的责任。在企业的同业对标中国家电网公司就建立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对所任命的企业负责人进行管理并强化其责任意识、约束其经营行为的管理方式,电网多经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关注被检查的公司是否遵守这一准则并向股东报告其对这一规则的任何违反行为。

5、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注重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控制环境是整个内控系统的基石,支撑和决定着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和监督,是建立所有事项的基础;监督位于顶端的重要位置,是内控系统的特殊构成要素,它独立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一种再控制。企业有必要组织评估以直接监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内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持续性的监控程序进行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加以健全。

我们公司近年来开展了国际比较和同业对标,在此过程中内审部门也在寻找先进的审计质量理念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做法。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必然的过程,它有利于内部审计的行业规范,增强内部审计的自我健康机制。我们把“执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定为内部审计同业对标的“最佳实践”项目。期望通过内部控制审计评价项目的理论和实践,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中认真执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发挥内审在规范企业经济行为方面的作用的观点,为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经济效益作出努力。

6、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投资效益审计延伸

多经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效益审计延伸,是多经企业内部审计由“经济监督”向“价值增值”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内部审计的监督着眼点要放在促进企业加强企业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资源效益上。目前内部审计一般尚未与公司治理紧密结合,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机部分,对风险管理也不够关注。为此,要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委托关系,培养管理者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形成内部治理审计的需求市场,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从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的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从传统的强调关注风险因素,逐步转向关注前景规划。内部审计的建议应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该包括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7、注重对公司治理和风险的检查和评价

在新的内部审计定义下,内部审计参与到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中,帮助组织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促进组织改进风险管理体系;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为组织的治理做贡献;同时继续原有的对控制效率和效果的评价作用,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此时的内部审计人员是风险专家,通过对风险的把握来评价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并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改善,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掌握与驾驭。在风险管理这一统一的核心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整合,为组织增加了价值;同样,在风险管理这一统一的核心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实现了整合。我们从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从传统的强调关注风险因素,逐步转向关注情景规划。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建议应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该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

三、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增加公司价值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公司的内部审计通过评价多经公司治理的好坏、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效率性等方面,为多经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它符合电网企业内审实践和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应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企业管理审计,甚至治理审计的更多发展。

1、委托内审对法人代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会增加企业价值

我们要鼓励国有企业职工投资的多经企业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以价值为基础的制度和标准,宣传资本运作高效率的重要性和效应,并把经营管理者的任期经济责任、相应的报酬与经济增加值的效果挂钩。

首先,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当内部审计成本小于损失的减少时,公司价值就增加了,我认为,这是内部审计创造的直接价值,也是显性价值。除此之外,内部审计还会产生“威慑价值”,即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现了问题,但因为在公司管理结构设计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因而,客观上会对组织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威慑作用,使他们知道因为要不断地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检查,不得不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绩效。这种被动的“自律”行为客观上导致了组织价值的增加,它也是因为内部审计职能的存在才会得以实现的,这种威慑价值的实质也是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如何看待公司的价值,是根据每个人的价值观而定。但内部审计工作在增加公司价值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则是不容质疑的。

2、管理审计仍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革命和经济国际化的蓬勃发展,国企职工投资的多经企业不仅内部分权管理关系更加复杂,而且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企业迫切需要对影响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一切因素都进行深入分析、客观评价和严密控制。这就要求内审部门顺应潮流,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范畴,进一步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广阔领域开展审计工作,以协助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而内审部门将工作重点致力于改进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管理审计上,实际已经是内部审计对企业治理的边缘化。

3、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锲入公司治理,优化公司企业文化

第3篇: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范文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目标要求,根据县审计局年度工作安排,坚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致力于防范风险、促进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提升内部审计服务于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扩大内部审计工作效益,制定了《__市内部审计协会__分会2015年工作要点》,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与要点,保证年度内[:请记住我站域名/]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开展。

1. 多渠道多方式争取支持。结合各种会议培训及工作汇报,如全县审计工作会议、财政同级审工作汇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年度审计工作情况汇报等等,及时反映我县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呼吁县人大、县政府、县组织部门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加大对内审工作的支持。

2.结合县局实施项目审计,对乡镇落实《__县关于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意见》情况进行督查,将内审机构(人员)是否建立健全等内容列入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报告中建议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促使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1.加强业务培训,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业务学习制度,坚持每季组织1次内审人员业务学习,学习《__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使内审工作不断规范。

2.加强廉政教育,促进内审人员廉洁意识增强。在培训内容上不仅注重业务培训,同时增加廉政教育内容,组织内审人员观看反腐教育警示片、腐败分子犯罪事例教育展等,使内审人员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在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恪守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做到依法审计,廉政审计。

3.组织内审交流,内审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一是县内审分会组织会员单位交流。分别召集县教育局、县农业局、县卫生局等19个内审会员单位开展交流,进一步了解内审工作的开展情况,重点关注内部审计功能作用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积极献言献策以促进各会员单位内审工作,推广审计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4.加强业务指导。一是结合“三公经费”审计,适时指导县教育局、县卫生局等单位开展公务、经费支出自查与交叉审计;二是指导农经工作审计,加强村财务机构监督,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5.在理论研究与优秀项目上寻求突破。通过发动审计机关业务人员和分会单位积极撰写课题论文以及打造精品项目等方式,以提高我县内审工作业务质量与理论研究水平。2015年共有2个审计项目获奖。

一年来,我县内审分会在市内审协会的指导下,在全体分会成员单位支持与有力配合下,内审工作较之去年又有新提高。但与上级内审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继续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学习先进,力争在2016年取得更大突破。

(一)在服务指导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和岗位资格证书考试,进一步加强内审人员和内审工作交流,促使我县内审会员单位的内审项目质量和内审工作水平地不断提高。

(二)在内审理论或实务研究上下功夫。努力突破空白,积极组织内审单位及相关人员进行内审理论或实务研究,并争取按要求向上级内审协会推荐科研成果。

第4篇: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范文

一、政府绩效审计目标内涵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是通过效益审计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呢?

就政府审计而言,“政府审计也考虑政府组织是否达到了批准项目和筹集资金所期望的目的,工作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现行法规。”①据此,确定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目标包括:

1、被审机构是否正在经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资源,诸如人力、财产和场地;

2、工作效率不高和不经济的原因何在;

3、该机构是否遵守了有关经济性和效率性问题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确定的计划项目效果审计目标包括:

1、由权力机关确立的预期结果或效益是否正在实施;

2、该机构是否考虑了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达到预期效果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一是向政府中的决策者和社会并通过他们向人民提供信息来加强行政部门的责任;二是改进政府部门的质量,其方法是鼓励和促进更好的计划工作得力的管理方法,建立适当的综合信息系统,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对原有方法不断进行评估,用适当的办法改进缺点,以达到预期目标。最高审计机关认为通过绩效审计为公营部门改善一切资源管理打好基础,为经济更强、效率性更高和效果性更好的公营部门管理作出贡献,并促使公营部门的信息和全面经济责任得到改进。

由此可见,政府绩效审计不但要审查信息质量,还要提出促进提高经济管理质量的目标(建议),要求克服缺点,采取措施,经济有效地实现被审单位本身的目标。它可以通过对政府项目的绩效评估,检查国家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及其使用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评估这些资金项目的实施对国家和整个社会将产生什么影响。

在我国,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效益审计与法定目标相联系,可将其经济效益总目标概括为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或党政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履行情况。可分为一般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二个层次。

一般目标就是审查、评价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指节约地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经济资源的程度)、效率性(指从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关系上反映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和效果性(指经济活动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另外,还有收益性②。一般目标是审计必须达到的目标,适用于所有审计项目;项目目标是按每个项目或每类业务分别确定的目标。依据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不同的表现的特殊性,在具体实施某项经济效益审计时,应确定的适用于某一特定项目的目标。

二、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目标的特点

具体到一个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目标的特点来看,其审计目标的实现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审计目标的高层次性。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审计,它要以预算执行和决算,预算外资金、专项基金、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其它预算收支、重大投资及决策为主要审计事项,但它又高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要在审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审查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性,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他既是法定目标的合理归位,又是科学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客观需要。也是科学全面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要求。“政府绩效审计是保证国家资金有效、正常、合规使用的有效方式。检查国家资金使用不当,重复建设及‘豆腐渣’工程绩效远比检查财政财务收支本身等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浪费,和由于违反财经法规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③

2、审计目标的特殊性。党政领导干部所在的单位效益表现与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企业一般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效益主要表现为经济效益,且很容易用货币形式来反映,而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是非盈利单位,其效益主要表现为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大多表现为社会效益,往往很难用货币形式来反映。成果不是有形的产品,通常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如法律、法规、人才、技术专利、管理服务等。

3、审计目标对象的多层次性。按国家有关规定,党政干部可划分为党政、事业、县(市)区或乡镇领导干部,因审计对象的不同,一般在审计评价一个领导干部业绩时,即要确定宏观目标,又要确定具体目标;既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经济效益,既要立足宏观经济效益,又要放眼综观、微观效益,既考虑定性标准又要考虑定量标准的评价。

4、实现审计目标手段的复杂性。

(1)表现在审计的程序上,审计目标的实现,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报告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审计计划阶段依据审计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根据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审查、评价、取证,以便作出切实、正确的审计结论。实施阶段,围绕目标,对内控制度系统加以调查、测试,对形成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和因素加以分析,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获得确凿的审计证据。报告阶段:整理、评价、综合审计过程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在分析经济效益基础上,形成审计意见,提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途径、措施以及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议。后续阶段,审计人员要跟踪检查审计建议执行情况,看落实审计建议,实现目标的程度。

(2)评价、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3)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

(4)审计目标落实的不确定性。

(5)审计标准的模糊性,由于党政事业单位成果表现为一定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评价比较依据一般是显得很模糊,没有现成的帐户和法定标准,难以量化。例如,政府部门政策制定的好坏,对国民经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某项具体政策究竟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却很难用明确的数字来表示。

(6)审计人员素质及配备情况。

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效益审计目标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其整个过程去分析,它也是以一定的投入,经过业务过程的管理,最终产出一定成果的过程。

三、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效益审计目标及其内容、范围

行政机关的活动是一种管理活动。审查其效益应侧重领导干部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水平。因此,审查效益离不开对其所辖地区(部门)管理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一方面要对行政机关自身经费使用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即审查行政机关对各项经费的使用是否节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行政机关资金使用的效果性进行评价,也就是对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绩效进行审查。其审查的要点包括:

(一)审查评价行政机关人员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行政机关合理使用干部,节约使用人员经费。可用下列财务指标考核:

本年实际经费支出数

本年人均经费=——————————————

本年平均人数

将此数与历史数据或同类先进单位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二)审查评价行政机关办公经费的使用效益,促使行政机关有效地使用办公经费,合理使用办公设备。既不断地提高单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又不盲目追求购置现代化办公设备,防止国家资金的浪费。可以下列指标考核:

比上年经本年实际支出总额-上年实际支出总额

=———————————————————×100%

费节约率上年实际支出总额

比预算经本年预算经费一本年实际经费

=——————————————×100%

费节约率本年预算经费

自筹经费数

经费自给率=————————×100%

实际使用经费数

实际支出费用数

单位工作量费用率==————————×100%

实际完成工作量

(三)审查评价行政机关所辖地区(部门)经济发展规划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促进行政机关优化地区(部门)经济结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该项内容,审计人员可采用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及咨询专家意见等方法进行评价。

(四)审查评价行政机关所辖地区(部门)管理效果,主要审查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促进行政机关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坚持办实事、办群众关心的事。可用量化依据考核:

所属地区社会本年社会总产值一上年社会总产值

=——————————————————×100%

总产值增长率上年社会总产值

所属地区国民本年国民收入总额一上年国民收入总额

=——————————————————×100%

收入增长率上年国民收入总额

所属地区引进本年引进外资总额一上年引进外资总额

=——————————————————×100%

外资增长率上年引进外资总额

所属地区出口本年出口创汇总额一上年出口创汇总额

=————————————————————×100%

创汇增长率上年出口创汇总额

(五)审查评价所辖地区(部门)的利税上缴的计划完成情况,上缴是否及时和足额,促进行政机关树立全局观念,努力完成国家预算。可用本年利税完成率考核:

本年实际上缴利税数

本年利税完成率=————————————————×100%

上年上级下达利税指标数

(六)审查行政机关对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情况,促进行政机关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可用群众来信来访率考核:

本年己处理来信来访件数

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率=——————————————×100%

本年来信来访总件数

(七)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除审查以上内容外,还应对财政收入增长、税费上缴增长同GDP增长是否一致、财政结构比率进行分析;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国家其它法律法规条例规定情况进行检查。当前要着重检查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如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问题展开调查分析。

第5篇: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范文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活动控制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内部对各种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及有效所进行的独立评价活动。通过协助管理层监督、调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续实施。工程项目审计则是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目前,施工企业中的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工作通常以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周期结束后的成果界定为主要目的,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领域,并主要以工程项目的成本界定、盈亏分析为主。由于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单一,涉及领域狭窄,使得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作用被弱化。对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应该是以工程项目的全部经济活动为主线,以工程项目运作全过程控制为重点,应根据工程项目运作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实际特性,有侧重地安排相应的审计内容,明确不同阶段的审计重点和审计目标,从而实现项目运作全程控制。加强项目的过程审计,能真正起到审计督导的作用。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至少包括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各有侧重。

2前期以造价及预算编制为审计重点

工程项目审计前期,施工组织设计和预算成本的编制是主要工作。因此,对工程造价、预算成本编制进行审计成为工程项目前期的一个要点。其目的是确定一个预期成本控制标准,把握工程项目预期盈亏情况、主要的成本控制活动,明确主要的成本控制方法,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企业审计部门应与工程管理部门和预算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审定预算成本编制的合理性,工程项目预算成本的确定,应有审计人员的参与,并签字。审计人员要特别了解重大成本的支出项目,对于影响工程项目重大成本的施工组织措施和管理活动,应主动和工程管理部门、预算部门、项目部管理层进行沟通,掌握工程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做好工程项目前期预算成本编制的审计工作,将十分有助于了解工程概况,同时,为后续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和盈亏界定打下坚实的审计基础。

3中前期以内控管理评价为审计重点

工程项目实施的中前期,项目部运行了一段时间,项目部自身的管理活动已基本定型,如果项目部管理薄弱,其管理惯性将对项目最终经营目标的实现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工程项目实施的中前期,应以内控管理评价为审计重点。目的是评价项目部的各项管理行为和管理制度的落实:项目部是否能够实施有效的内部管理;成本控制活动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各项企业的政策和制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等。工程项目的内控审计应对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管理、物资采购、劳务组织、合同签订、资产管理、计价结算、调差索赔、国家税收等内控制度管理多领域进行监督管理。项目设施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可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风险以及因控制制度未很好执行而导致的财产损失、信息失真、效益下降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审计部门还应对项目重大管理缺陷和管理问题,提出处罚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进行审计评价,形成专题的工程项目内控管理报告,可以有助于公司管理层掌握公司整体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状况,及时发现共性管理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项目的经营管理水平。对项目进行内控评价审计,将有助于堵塞内部管理漏洞,使项目部规范管理行为,确保预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4中后期,以责任审计为审计重点

工程项目实施的中后期,施工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已经基本明朗化,已可以初步判定预期经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工程项目实施的中后期,应以项目盈亏认定、项目成本分析为主,以经济责任审计为审计重点。经济责任审计应对项目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定。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效益、工期、质量、安全及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进行审计,从而对项目负责人的经营绩效作出评价。同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对财务部门反映项目成本的合法合规和真实正确进行检查,同时核对工程数量,核实结算单价,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了解工程盈亏。对于预期亏损项目,应与工程管理部门、预算合同部门、项目管理层共同研究减亏、扭亏方案,明确清算责任。对完工后的工程项目,审计部门还应对各项资产进行清查、核实,防止资产流失。(本文来自于《新疆钢铁》杂志。《新疆钢铁》杂志简介详见.)

5结束语

第6篇: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村镇中小学学校 财务 内部管理审计

引言

学生在中小学学校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涯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对教育也开始实行教学改革。这一改革过程不仅仅针对教学,同样也涉及中小学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对各级的中小学学校进行评估,评估活动离不开审计。在这里审计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预算决算、财政收支以及对被审计单位在其他活动中的各种执行及控制情况来进行独立的评价。如何将内部审计在中小学学校日常工作所起到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进而促进中小学学校的发展,是目前摆在中小学学校内部审计工作面前的问题。

一、审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中小学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重点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1.审查公用经费收入情况,审查其是否纳入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瞒收入、转移资金、公款私存或将收入挂账等问题。2.审查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滥发钱物等问题。重大经济行为是否经校班子集体研究讨论决定,是否实行政府采购,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合法。3.审查“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及占公用经费支出比例。

二、中小学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审计发现,中小学学校会计基础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绝大多数报账员通过培训或自学都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财务收支、财务核算更加规范。学校都制定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财务稽核,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有了良好的开端。建立了固定资产台账,乱收费现象得到了有效地遏制。但在审计中也发现少数中小学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公开不到位,个别校长民主理财观念不强,教辅资料代收代支操作不规范,少数中心学校分面上、本部两块核算,向所辖学校分摊费用等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内部审计人员。村镇中的各级中小学学校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校内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学校员工主要由教工组成,在学校里有专门负责财务的人员比较少。与此同时,学校的负责人过分强调生源,认为在中小学学校里学校的主要工作只是教育好学生,认为财务、技术等活动不需要太过注意,也无须重视内部审计的工作。部分学校虽有内部审计人员,但由于学校的不重视,致使审计人员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学校的大部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

2.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在各个中小学学校编制里,财务部门的人员不多,很难培养出能够实时更新财务思想的工作气氛。中小学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通常具有高重复性、比较简单的特点,所以很多的做账流程被固定化。中小学学校的财务信息不会像各个企业那样会得到社会的监督,所以中小学学校的财务人员就不会经常更新做账方式,也不会积极学习新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大部分中小学学校的财务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强化中小学学校财务管理的各种需要。

3.中小学学校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中小学学校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各个控制点的设置不够合理。为了促进各个中小学学校教育改革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政府的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内部审计意见。然而,各种实践结果证明,这类审计意见对中小学学校缺乏强有效的可操作性。在当下,我国的各级中小学学校基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内部控制系统来指导内部控制在各个中小学学校中要如何实行。

4.中小学学校中缺乏经济责任审计。这里的经济责任审计指的是要对学校的负责人在任时的各种经济状况给予考核与评价。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审计相比较,各个中小学学校的经济责任履行被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与监督,从而无法监督学校的管理状况,也就无法对学校的管理进行有实质性作用的帮助。

5.中小学学校的审计工作缺少有关的监督评价体系。在各个中小学学校日常工作中,比较重要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都与教学成果等问题有关,对于专门的内部审计还是比较缺乏,所以,很少有专门对学校的工作设定相应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即使有部分学校设有相应的体系,一般的内部监督也大都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执行,甚至也会发生财务部门自己负责监督自己的工作情况。

三、如何对中小学学校内部的现状加以改善

1.提高中小学学校的内部审计意识,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重视,并强化中小学学校的内部审计的环境。首先,要使中小学学校负责人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单位的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的完整与真实性负主要的责任。各种工作都只有得到了负责人的认可,工作才会得到较有效的展开。其次,要在中小学学校中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与推广,要使学校中的教职员工都能对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才会推动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

2.在各级中小学学校中要有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且还要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由于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对于审计等工作来说更重视教学工作,造成了学校内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的局面。没有符合要求的审计人员,对于开展真正的审计工作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于各级中小学学校来说,要在学校中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同时,学校还要监督学校内的财务人员加强自身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学校在不断发展中的不同要求。

3.对于中小学学校内部的控制要加强,避免发生资产流失的现象。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于学校内的财务与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与学习,在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建立与学校自身的情况相符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学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学校的负责人提交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通过学校的实际操作,要对这一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4.在中小学学校日常工作中,要加大负责人的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大多数的中小学学校并没有对学校的负责人所应负的经济责任制定相应的界定与考核办法,也没有对于学校的经济责任设立相关的审计量化指标,所以,大部分学校负责人应负的经济责任基本处于真空的状态。中小学学校自身也要建立起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及对于经济责任的界定方法,使之可以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可以对负责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也可以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5.按照“确认业绩,揭示问题,完善监督,改善管理”的原则,通过查阅财务制度、银行账户、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固定资产明细台账、债权债务清理明细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材料及相关文件、合同、协议和会议记录等资料,对离任校长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核查审计。

6.引进第三方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中小学学校可以加强与第三方关于审计工作的交流。在各个企业中,不仅在企业内部会设有内审部门,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还会请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提出具体的意见,同时还会对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于各级中小学学校而言,这种方式也值得学校在工作中进行借鉴。学校也可以引进独立的第三方,对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地进行评价以及相应的指导,找到学校在工作中的缺陷与漏洞,使学校可以及时对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订正,防止学校的资产发生流失的现象。

结束语

通过审计,为村镇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得到了正确及时的评价。教育内部审计深入基层学校,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教育内审的职能作用。同时达到了帮助学校把关理财,提高财经法律意识,健全内控,堵塞漏洞,预防警示的目的。村镇中小学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想在新形势下开创出新的局面,就要从本校的内部审计的现状出发,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找到各种解决方法,同时还要抓住教育发展越快,就越需要对学校的工作进行审计的规律与机遇,为提高本校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奋发工作,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J].会计研究,2010(05) .

第7篇: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风险导向 审计模式 构建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至此拉开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帷幕,雷曼兄弟公司、迪拜世界公司相继濒临破产,我国企业也面临挑战,探究其原因可能十分复杂,但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严重缺位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内部审计秉承自己的职业特质,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工作内容,适时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积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对于促进企业规避风险,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审计执行者对审计活动本质认识的逐步加深,依次出现过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审计基础方面

风险导向审计改变了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式,采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对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外多种风险因素的评估,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其不仅重视与内部控制系统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且也重视各种环境因素。

(二)审计方法方面

风险导向审计虽然也运用抽样审计技术,但它对风险加以量化,采用了完全意义上的审计抽样,更着重运用分析性测试方法,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并减少效率较低的细节测试工作。

(三)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方面

风险导向审计改变依靠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方式,不仅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了解评估控制风险,还要结合企业环境、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等综合分析评估。

二、构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要点

(一)确定风险审计模型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为基础的,所以首先要确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审计风险模型,根据模型有效控制和降低审计自身风险。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现代风险审计模型,可以表述为: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指在日常业务处理与管理活动中出现错漏的可能性,包括业务风险和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指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未能发现业务活动中发生差错的可能性,是审计人员唯一可以控制和管理的风险,应充分加以关注和重视。

(二)明确目标,培育理念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认识、应对和监控过程的了解,审查并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制、风险识别与评价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评价职能部门风险管理业绩,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作为一种新型审计模式的引入,培育审计人员的风险导向理念,强化风向意识是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识别潜在风险的敏锐性和自觉性。同时,引导他们对企业管理中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制度。

(三)制定审计流程,强化过程管理

制定审计流程是构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措施。审计流程依次大致包括: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制订项目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结果和出具审计报告等环节。

(1)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编制年度审计计划要求充分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对影响企业目标和年度工作重点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和目标的重要程度、风险易发程度和历年的审计结果进行定量评估;根据管理人员的诚信程度、重大举报线索和重大问题的发现程度进行定性评估。根据定量和定性评估结果,充分考虑审计力量和审计风险确定审计策略,排序审计项目,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2)制订项目审计方案

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应在全面了解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审计项目涉及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线索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在充分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状况、风险管理机制、风险应对策略和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资源分配。

(3)实施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应以有效审查和评估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审计效率为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选择检测、识别风险的技术与方法,应能全面反映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风险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选择评价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应该合理恰当。二是,按照确定的风险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样本规模,以保证获得足够有效的审计证据。三是,当实质性测试不能为某项认定提供充分证据时,必须实施控制测试,根据内部控制在审计期间不同试点的运行及是否得到一贯执行等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收集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可靠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在收集和获取证据时要重视对资料和证据的分析、归纳和判断,及时确定是否需要实施追加审计程序予以补充。二是,应当重视实质性测试与控制测试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控制测试获取的线索证据,进行专业判断与分析,进而决定如何把有限的审计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高风险领域。三是,针对重点审计领域或关键风险点,应当综合利用各种审计程序,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共同支持审计判断。

(五)评价审计结果

现场审计结束后,应及时对审计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评价,结合审计目标和审计实施方案,以确定是否需要实施补充审计程序及审计的事项。

(六)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重点包含对企业以下内容的评价: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风险识别的完整性及风险估量的准确性;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和风险监控手段的合理性。同时,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框架体系。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内容

风险导向审计目前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查与评价企业对风险的管理机制

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需要审查以下方面,以确定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包括:

(1)审查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性。核实企业是否在全体员工参与和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规范化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2)审查风险管理程序的合理性。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应当采用适当的风险管理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审查风险预警系统的存在及有效性。核实企业是否定期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审查与评价企业对风险识别的适当性及有效性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包括审查风险识别原则的合理性和风险识别方法的适当性。

(三)审查与评价企业风险评估过程和方法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审查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是否适当,同时应对企业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适当性和有效性审查。

(四)审查与评价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监控手段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审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和风向监控手段的合理性。

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具体审计业务中的运用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阶段,笔者认为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具体业务,应该立足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审计资源,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提升传统审计价值,在不断夯实现有审计业务基础职能的同时,结合本单位的风险管理状况,逐步扩展和渗入风险导向审计职能,在不断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风险导向审计业务的开展。

(一)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收支审计

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中,应在差错纠弊、注重会计信息失真等财务风险的同时,更加关注企业各项财务制度和各会计岗位责任制中对财务风险的规避和防范以及内部会计牵制制度的有效性,更加关注被审单位财务管理机制在应对财务风险方面的策略及其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性,通过对制度层面的关注实现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目标。

(二)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各配合部门的任务和职责,最大程度化解审计自身风险;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要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活动作为审计的起点,认真设计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突出重大风险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可能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领导干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等进行测试和审查,把审计内容扩展到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等权力运行过程和效果上来,进而重点评价领导干部的风险驾驭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推动以风险为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

(三)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

笔者在日常的审计工作实践中,将风险导向审计最终要求企业改进和完善制度或措施的思想引入内部控制审计,打破了传统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固有模式(即调查收集、了解描述、实施测试、健全性及符合性评价)。在对企业认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业务性质相似且风险管理基础较好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充分考虑被审单位风险管理职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为企业设计标准内部控制体系大纲,提炼总结关键风险控制点和控制环节,制作详细的调查、审计提纲。在审计实施阶段,对照大纲进行健全性测试,围绕提炼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环节进行符合性测试。在审计评价阶段,根据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测试结果,在评价其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企业内控制度应对风险的有效性和健全性,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状况。这种审计模式被笔者所在单位审计工作的实践证实:任务明,目的清,风险小,实现了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评审的融合。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学习并借鉴外部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总结,逐步构建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参考文献:

[1]汪寿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大连出版社

[2]胡春元.风险导向审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8篇: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范文

开门审计就是相对于过去封闭审计。所谓开门审计,是指审计组织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开会座谈、专家咨询、群众评议等方法向利益相关主体和社会群众征询被审计事项真实完整、合法合理、绩效评价相关的问题或意见建议,从而实现审计目标,客观评价审计事项,完善对策建议的一种审计方式。开门审计也是乡镇政府实施纪检监察部门推行“开门办纪检”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开门审计的必要性

当今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资金上通下达,纵横流转,尤其项目工程广泛流向社会,借用资质参加招投而中标乏乏皆是,经营公司及个人的财务不规范比比皆是,仅凭过去看看账本,翻翻凭证老一套的审计,只能查出表面的一些问题,要查出哪些做假帐乃至更为“高明”手法记帐的违反财经法纪的诸多问题,必须使用开门审计,通过展开内查外调,才能掌握真凭实据。同时,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加快,步伐的加大,政务日益公开透明,“开门审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以“开门审计”为主要特征的阳光审计,应引起乡镇政府的高度重视。

1、开门审计同开门办纪检相吻合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开门审计就像体验机构,能发现财政财务管理中的“疾患”,及时地向人民群众报告结果,还知情权和监督权给人民群众,开门审计就是同人民群众一道“看医治病”,有助于促进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遏制和腐败行为。同时,能够防止因虚假造成的不好局面,遏制问题蔓延,还原事实真象;能够防止因谣言造成的不良影响,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2、开门审计是政务公开的必然要求

政务公开得到了民众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好评,通过开门搞审计可以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增强审计工作成效,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同时也可以吸收民众参与审计,提高审计的民众支持度,审计是政府的一个职能,实施开门审计也是政务公开的一项基本要求。

3、开门审计是民主理财的主要形式

单位及其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的要求必须进行内部审计或者民主理财,其目的就是检查单位财务制度建立情况、单位财务收支实现结果、单位执行制度情况,通过公开的审计,通报审计结果,增强单位财务运行和财务制度执行的透明度,便于单位职工了解财务收支状况和财务运行情况。

4、开门审计是举报人及被举报人的共同心愿

首先是反映个人或集体经济问题的举报人,心中最想的做法就是对反映的问题,由审计机关或审计中介组织组成审计小组遵循审计职业道德进行公开审计,形成书面审计报告;尤其是对问题反映不清(凭感觉或猜想)举报的,此时被举报人心里同样需要公开审计,希望得到公正的说法仍至还不明不白之冤。

三、开门审计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

1、思想的不统一和认识的误区

认为审计是一项保密工作,不应该实施公开审计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残留在人们的脑海里。一是被审计的对象与要求审计人员在想法上不能统一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对开门审计同审计还存在一个误区,把开门审计、阳光审计混同于审计内容、业务、结果的随意公开或暴光。“开门审计”是时展的需求,是诸多工作的需求,在审计环节,审深查透,使问题暴露无遗,浮出水面,有赖于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支持和配合。实施开门审计就是开门查帐、实行“面对面”多渠道,多层次,动员依靠被查单位仍至社会力量,支持配合审计部门协同工作,就是解决这个矛盾而共同完成审计任务。

2、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弱化

就本人了解的情况,乡镇审计机构或审计组织是名存实亡,所谓的审计所就是一人所(几乎全是兼兼代代的),既没有固定、专业的审计人员,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日常开展的审计活动看起来象抓差,今天依托乡镇财政所人员、明天找乡镇农经人员,审计工作非常被动,视审计而审计,审计工作不能正常化开展。实施开门审计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开展开门审计必须建立审计组织配备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有保护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经济卫士之称,我们应充分发挥其卫士作用,在组织和人员的配备上要给予政策、用好政策。在乡镇要真正成立3-5人的审计所,其中所长一名(行政编制),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的会计、审计专业的业务素质,必须具备执法为公、不循私情、严于律已的政治素质,必须具备审计沟通、审计协调的综合素质;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的审计所业务自觉接受上级审计机关指导。

四、怎样实施开门审计

开门审计是乡镇政府开展审计的新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重视:

1、针对审计类别,明确审计目的

审计的项目和内容各不相同,实施开门审计,应针对审计的对象,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被审计单位或场所公开审计方式、审计内容和审计目的,使得被审单位公然看到一个有序、高效的审计过程,调查准备充分、审计过程醒目,可避免公众的质疑和不满,从而会大大提升审计效果和审计形象。因此,审计人员在进入被审计单位前应该做好审计调查,只有对审计内容和审计对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能抓住审计要点,找准审计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制定符合本次审计类别的审计方案,利于审计人员迅速开展审计。

2、力求部门配合,确保审计质量

乡镇审计涉及的面比较宽,参加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不可能涉及到社会所有的行业,在乡镇对资产的评估和经济责任方面的专业人员还比较欠缺,因此在这类特定的情况下必然要邀请部门配合(财政、会计、税务、审计事务所方面的专业人士),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增强审计成效,提高审计质量。在邀请专业人员时,要挑选专业知识丰富,并且与被审计事项无利害关系的独立性较强的专业人员,并且鼓励他们就自己了解的领域畅所欲言,不让邀请成为形式主义,以真实的审计给出准确的结论。

3、吸纳多方意见,提升审计公信

开门审计的重要特色就是让审计过程、审计内容在一定范围使公众知晓,因此倾听民意、收集多方意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倾听民意、收集多方意见可以避免审计人员的主观想向,可以拓展审计的思路,有助于审计人员“跳出审计看审计”,也可增强审计人员换位思考的意识,避免臆断。同时,倾听民意、收集多方意见必须认真吸取各方的看法,特别是对反映党员干部经济问题的件,必然存在不同说法和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如实记录、仔细分析,抛弃各方的主观仍至有偏见的说法,得出公正客观的结论,以开门审计的公信度赢得公众的认同。

第9篇:经济责任审计要点范文

摘 要 近几年来通过扎实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力推动了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建设,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绩效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现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绩效审计工作做如下探讨。

关键词 推进 审计 绩效

一、影响绩效审计成效发挥的因素

虽然近几年来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有效推动了行政效能建设,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从目前绩效审计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绩效审计成效的发挥。

1.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标准,审计工作缺乏有力依据

从实际需要讲,在绩效审计工作中应该有一个能具体指导审计活动、衡量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绩效评价标准,它是管理部门或审计人员对实际工作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鉴定要点,是衡量经济效益优劣的尺度,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并出具审计意见的依据。然而目前与绩效审计相关的法规很少,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能适用于各种具体情况的绩效评价标准,增加了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较财务审计而言,评价标准难以确定问题一直是制约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因素。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一般是无形的、非营利性的,给绩效审计的评估带来更大的难度。而绩效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关系到绩效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能否解决评价标准是关系到绩效审计能否规范、有序开展的关键。

2.审计结果得不到有效运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不够

由于目前法律法规不完善、制度配套不到位等原因,绩效审计面临着结果运用难的问题,并日益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和审计作用有效发挥的“瓶颈”。与传统审计不同的是,绩效审计发现问题一般较少有法律法规支撑,从而不能采取有力的处理处罚措施,也就很难形成对有关责任人员的震慑作用。而行政主体的一些绩效问题往往会直接造成国家财产大量流失或财政资金的巨额浪费,其危害程度并不低于或其他违规违纪问题。因此要有效发挥绩效审计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必须进一步理顺结果运用机制,确保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及时得到整改落实和行政主体受到责任追究,以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3.审计力量不足,难以扎实工作开展

目前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1.政府部门和社会对绩效审计认识不到位,受传统审计观念影响较大,同时审计人员也习惯于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对绩效审计的思考和分析不够深入;2.审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绩效审计综合性强、层次高,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而且还需要深刻了解政府工作,在评价政府部门业绩时具有准确的判断。当前的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未完全满足绩效审计的需要。3.审计力量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工作。由于受传统观念限制,审计机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开展传统审计,而绩效审计通常需耗费更多的审计力量,审计机构却只是疲于应付,审计力量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1.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体系

要充分发挥绩效审计对行政效能建设的促进作用,就需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具备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进行审查、评价与监督。因此应着手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价制度,这是全面评价政府绩效的前提。应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绩效审计项目,选择一个部门或单位某一方面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在绩效审计项目实施中,应及时对各类事项的评价标准进行总结和提炼,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库、行业标准库、分析指标库等方式,逐步构建符合实际、可用、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2.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做法,接受社会监督

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工作实践来看,实行审计结果公开是促进绩效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途径。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可以把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对行政效能监督的透明度,审计公告实际上是审计部门把审计结果和审计处理的监督权交给了社会,交给了人民群众,使被审计对象和相关部门自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促使有关部门自觉整改,不断规范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对违法违纪者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和震慑作用。通过审计公告还能有效促进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正确使用权力,也使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同时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3.强化各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监督合力

要充分发挥绩效审计对行政效能的促进作用,必须加大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绩效低下、影响效能的问题要坚决予以纠正,对因失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坚决追究其责任。因此,应加强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1.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配合。审计机构要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上报审计结果,移送违纪违法案件,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互通信息,进一步发现和查实新的违纪违法问题;加强绩效审计与效能监察的协调互动,对绩效审计中发现的不作为和效能低下等问题,可借助效能监察的作用,检查督促有关单位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坚持行政问责与行政问效并重,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2.组织人事与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积极稳妥地实施绩效审计,对领导干部其所在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监督与评价,进一步完善“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三是应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沟通,与之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督促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