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范文

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

第1篇: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范文

【关键词】天安;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分区设计

1 城市综合体发展概况

在现代都市中,快节奏的人们需要有一个方便、快捷、经济及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空间来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的城市空间形式。天安数码城集团是中国城市产业地产的引领者。城市产业综合体是天安数码城继工业园、工贸园和科技产业园之后的第四代产品,以办公业为主,融合产业、交流、生活于一体。在此基础上,天安数码城还做出了进一步的细化,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打造了城市产业园、生态型产业园和创意产业园等三种各具特色的产品线。

城市综合体以超大的空间尺度、地标式的城市建筑、现代化的城市景观等为主要特征,代表了一个城市发展的面貌。景观设计在开发的过程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1]。天安数码城的前三代产品在规划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近年开发的城市产业综合体多处于建设阶段,根据已建成情况来看,景观效果宜人,社会反应良好,如天津、重庆、青岛天安数码城等项目,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分析探讨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设计方法。

2 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分析

2.1 城市综合体景观特征

(1)现代、时尚、标志性

城市综合体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与现代化的面貌。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特别是近年来当代艺术逐渐摆脱博物馆的束缚,走向了开放的城市空间,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而地标性的建筑再加上公司的文化、主题,也很容易形成景观的标志性,打造区域特色。

(2)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城市综合体的灵魂。城市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则是真正对公众开放的城市型公共空间。这样以来,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特点也适用于城市综合体中的景观设计。下图是天津天安数码城空间布置图,不难看出,开放空间、沿街开放空间在整个综合体中占据了大量比例。

(3)丰富多变的空间景观层次。

城市综合体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或建筑本身的造型特点,以及地下空间、中庭空间、屋顶空间,形成若干节点性的广场,并大量采用天桥、峡谷、巷道等形式进行空间的过渡和衔接,形成丰富多变的空间层次,与城市的步行公共空间自然融合在一起[2]。

2.2 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理念

(1)创造具有文化品格的外部空间

文化是一个园区与众不同的特征与气质,也是一个园区吸引力之所在。天安数码城一直倡导“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运营文化,使园区由聚集(要素空间集中)走向聚合(产生有机联系),而最终发生聚变(形成创新集群)。城市综台体以其巨大的形体和复杂的功能而具有创造标志性的先天优势。标志形象的形成.有赖于准确理解把握和提炼地域文化,依托于对历史文化、社会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抽象意义的具象化。

(2)尊重场地、注重生态

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①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②解决问题。对问题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的内容也自然明了了。而如今席卷全球的生态设计的理念,也必须以场地分析为基础,针对场地的设计才能真正做到生态环保。如重庆天安数码城根据用地山地的特点,提出“绿谷”的设计主题,并以此展开,根据已建成几期的情况来看,景观效果宜人。

(3)与城市密切联系,形成连续性、一体化的城市空间

城市综合体通常与城市的主要交通保持着密切而便利的联系,这也使城市综合体拥有了更高的开放性与可达性,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部分。城市综合体景观的营造不仅仅在于自身的完整性,更应融入城市的大环境中,对城市整体的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城市综合体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该关注与周边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平台,同时人的活动也为城市综合体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4)基于行为特点的空间设计

城市综合体是一种功能符合型的城市集聚空间,来这里的人目的各异、行为特点各异,环境景观的设计要根据人的行为特点给予合理的功能设计,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做好空间的引导作用,使空间功能合理,景观合宜[3]。

3 城市综合体景观分区设计

3.1 办公区

(1)总部楼区

总部楼是天安数码城的特色,是办公楼中的“别墅”,对于景观的要求较高。对于现代化的总部楼外部整体景观设计应该给人一种自然、轻松的氛围,而不应该是庄严肃穆;作为总部办公区,应该安静,景观要有高品质感;又是天安数码城的特色核心部分,景观设计要有艺术感,体现现代美学。另外景观要具有很强的标示性,根据不同的总部楼,创造不同的景观。

对于总部楼围合的中庭以及入口空间等,还要根据不同公司来进行设计,将企业的文化、理念等融入景观之中,创造特色的景观。如下图所示,为重庆天安数码城总部楼区景观效果图。

(2)产业楼区

产业楼作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的基地,在这里工作的多是高科技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相对单调而又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创意、创新能力,景观设计应力求大胆,现代感与视觉冲击力是这里景观设计的重点。使工作人员能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景观的魅力,为工作增添乐趣。根据天安数码的规划情况,产业楼的底层多为商业配套区,所以产业楼的景观多为屋顶花园形式,景观设计力还要注意屋顶花园的特殊要求。

(3)商业配套区

城市综合体中的商业区多位于沿街开放空间,多数呈现狭长的直线带状空间形态。商业业态也多以购物为主,兼顾少量的休闲娱乐设施。由于地块的限制以及步行人流量大的原因,使这里的景观呈现出硬质铺装面积过大,绿化空间偏少的情况。基于此,首先可以通过垂直绿化的方式增加绿化面积,使场地因有更多的绿色植物而更具生机。其次可以将坐凳等休闲设施与当代艺术(雕塑艺术)、花箱、树池等结合,使场地更具现代时尚感。对于大面积的铺装也可以融入不少设计元素、当地文化,这样就使商业区的景观设计实现宜人的景观效果。

3.2 住宅区

住宅区是城市综合体中部分员工以及其他城市居民生活休息的地方,其景观设计必须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景观空间。住宅区景观设计可以从普通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中借鉴经验。这里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以植物材料为主体,以山石、水体、建筑小品为辅构成的游憩生活空间,创建富有生机、充满趣味、归属感强烈、生态健全的田园般的居住环境。

3.3 配套酒店公寓区

(1)酒店式公寓

酒店式公寓是一种提供酒店式管理服务的公寓,集住宅、酒店、会所多功能于一体,概括地说,就是将星级酒店的高标准服务融于日常生活之中。作为城市综合体的一部分,应该与整个城市综合体的文化、景观面貌保持一致。具体设计也可以和其它酒店、住宅区借鉴,注重生态,以人为本,打造用户满意,环境友好的公寓景观。

(2)五星级酒店

该项目中,景观设计要讲究设计风格,通过硬景、软景及配套设计来烘托建筑物,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入口部分的景观设计,并不是设计一个城市广场,而是要体现酒店的品牌。首先在酒店主入口区域造势,要有一个景观中心,在城市道路与建筑主体的空间轴线上;同时可以依据酒店建筑的特点,在设计上给人视线上的引导,以满足道路、交通、遮蔽、围护等功能要求。

4 结语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空间,景观设计手法尚未成熟。天安数码城集团积极实践总结,为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设计必须紧抓自身现代、时尚、开放、景观空间多变的特点,从创造文化品格、生态设计、注重与城市的密切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同时不同的功能区还要给予不同的对应处理,这样才能设计出景观效果宜人、功能合理的城市综合体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黄毅.城市混合功能建设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第2篇: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范文

    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依托各类创意产业,以高科技技术手段支撑,文化艺术与经济发展结合,具有时代特色。强调以创意型文化为主题,是创意产业园区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二)国内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当前,国内许多经济中心城市正积极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构筑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市在2004年11月6日成立了创意产业中心,。2005年5月,北京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揭牌,中关村创意产业基地将把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方向,并以此为机遇,形成以文化为内容、以科技为载体、以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另外,随着城市产业的更新加快,体现个性化的产业日益增加以及城市空间的更新改造。这些变化在客观上为创意产业园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三)创意产业园区号观规划的意义

    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产品自身的研究开发,同时要注意营造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景观对提升园区形象,弘扬产业文化,体现产业特色,促进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

    “创意产业”的景观规划模式不能依照开发区的规范进行,而且其景观规划也必须建构其自身的特色。对于创意产业的景观,应以自然景观为核心,以人工景观为点缀,以历史景观为底蕴,形成体现创意产业文化品位的园区景观;以园地制宜、生态化、文化性及协调性为景观原则,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融入自然”为景观理念,力求园区景观能实现“好景可观,创意无限”的目标。当然,“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汁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本文仅就创意产业园区的植物景观、道路景观及建筑景观等进行论述,为创意产业园区景观的合理建构提供一点参考。

    (一)植物景观

    生态优美的植物景观是创意园区景观建构中的重要内容。园区的植物景观设计,要本着乡土化、多样化、群落化、艺术化的原则。由于刨意产业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植物造景的风格应反映时代特性,并体现出园区产业特色。园区内的绿化要达到40%以上,园区内的乔木、灌木及草皮、常绿树与落叶树、大树与小树要合理配置。不能以追求形式美为唯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人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为主要植物景观形式,配以屋顶绿化、建筑楼层绿化、建筑墙体绿化、道路绿化、小广场绿化等。既充分考虑在空间上和色彩上的组合,又实现植物多样的观赏特性,形成层次清晰、开合有度、色彩丰富的生态群落景观。

    1.园区人口处绿化

    园区入口处的景观是整个园区的门户,应重点绿化。通常以装饰性绿化为主,由丰富多彩的灌木和宿根花卉、地被组成,景观优美,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2.园区道路绿化景观

    园区内丰干道绿化突出“一路一个特色树种、一路一种植物景观”的特色。并可根据光照的因素影响,主要道路绿化东西方向以落叶色叶乔木为主,南北方向以常绿乔术为主,形成科学的特色鲜明的道路绿化框架。次要道路的风格简洁,一路以一种特色花灌木为骨干树种,地被植物为辅,增加可识件。形成富有节奏,特色鲜明的绿色景观屏障和绿色生态走廊。

    3.园区广场的绿化

    对于园区的广场景观的营造风格应亲切自然,简洁明快,旨在为员工提供一个适合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舒适怡人的户外交流空间。植物造景采取草地型绿化为主,形成开阔疏朗、高低错落的景观序列。

    4.园区厂区的绿化

    园区内部的植物景观以观赏型为主,局部结合生产特色加以防护。景观结合企业特色体现。不能布置高大的树木以防遮挡人们的景观视线,可以布置灌木和较为矮小的经典乡土树种,使人们不论在园区内步行还足在建筑中都能观赏到园区内丰富的景色。园区内有了良好的绿化环境,还能有效地吸引鸟类栖息,增添园区的自然情趣。

    5.园区建筑的绿化

    园区的建筑既是观景点,同时也是园区景观的重要内容。建筑外部环境与建筑应该形成虚实   结合、以虚补实、以实美虚的友好关系。在园区建筑的屋顶、阳台、窗台、女儿墙以及山墙上进行绿化种植,不但可以改变原有建筑的局部形状,而且进一步将园区绿化向空中发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小森林”,或者“城市袖珍森林”。尤其是屋顶花园,不但能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而且还可以成为其他楼宇的借景。室外墙体可以结合承重柱子布

    置曝向绿化,如爬山虎、常青藤等,使柱子看起来不再是生硬的钢筋混凝土的长龙,而是一条生动的绿色长廊。

    (二)道路与广场景观

    园区道路是创意园区基本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园区的道路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流、物流及车流的渠化分流,柔化道路路面,适度调整道路断面。园区内的道路除了满通运输的基本功能之外,满足人的步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景观设计时,应该建立通畅便捷的步行道及步行道景观。由于园区内的车速不町能过快,所以园区内的道路在设计景观时更应考虑其周边的建筑细部造型与质感、环境小品的形象与色彩。

    对重点道路应配套建没体现园医特色的雕塑,通过美化、亮化、绿化、彩化、艺术化,使道路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而且还具有观赏功能,成为文化路、景舰路。园区的广场景观分为巾心广场和一些小型的休闲广场。中心广场作为园区的重要景观表现场地,主要以观赏性的景观雕塑小品和植物造景组成,集中体现园区产业特色。

    小型的休闲广场一般位于园区办公环境的周边,作为员工室外休闲活动场地和沟通交谈的场所,应让人体会到现代办公空间的高品质景观感。不仅应该具有景脱观赏性、开放性等特点,而且在设计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可设置适当的休息设施,形成良好的生态休闲氛围。对于其中的休息亭廊、景观铺地、景观桌椅、景观标志、引导牌以及景观石、景观照明设施都需要做到融功能性、整体性、艺术性和个性于一体。如文化类功能区可以适当地体现高雅艺术与前卫艺术,形势夸张与抽象,色彩可以鲜艳、怪诞;家装类功能区可以多用当地具有乡土风格的景观,多做“行”、“木”文章,并以天然材质进行精细加工,做到粗中有精、粗而不陋。

    (三)建筑景观

    整个园区的建筑应保证建成后在建筑造型、街道立面及色彩上的防调一致,则是景观规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具有文化价值建筑的园区,在景观规划时应当积极保护优秀的传统建筑外轮廓与外立面的风格,使之成为一个较具观赏性的建筑风景。对于大多数仅具有一般价值的老建筑,则可以尽量在风格和造型上使其与优秀建筑相协调。对于不具备文化价值建筑的园区,则可以对现有建筑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地方性及行业性建筑特征,特别是在局部的装饰应用和色彩搭配上婴进行精心设计。新增的建筑既要与老建筑协调,也要具有个性化建筑特色。

第3篇: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范文

“新中式”风格是在中国传统风格中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使景观设计突破传统设计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的缺陷,呈现出既保留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特色的一种新型设计风格。其特点是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传统的色韵味彩、传统的图案符号、传统的植物空间,引进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与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营造充满现代生活情趣的现代景观空间,让人们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新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交流融合的必然趋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

二、“新中式”风格的形成

“新中式”风格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标准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传统古典景观已经不再完全适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必须树立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把传统景观设计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改造建设传统景观以适合当代人的舒适快捷、优雅静谧的生活方式,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高品质生活需求,提升现代人的公共交往空间,体现设计的现代性和先进性,可以说,“新中式”风格的形成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新中式”风格的形成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西方的思想观念和审美价值等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既带来了冲击也注入了活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极大丰富了现代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革与创新。现代景观设计必须发扬传统文化设计风格长处,并赋予现代审美的形式和手法,在传统造园手法中加上现代景观元素,划分动、静两种空间,使用漏窗让动静空间相互渗透,提高园林景观的景深,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使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别有一番风味。

三、“新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新中式”景观设计原则就是“因、借、体、宜”。“因”:就是景观设计要依据地形地貌来规划景观空间,使整体造型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借”:就是景观设计要借力环境景观,要善于运用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借景、框景、夹景、对景、抑景、添景等造园手法,灵活运用现代景观设计元素,丰富景观层次,达到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移步换景、景变步移的视觉效果。“体与宜”:就是景观设计要规划合理,在人们视野范围内,要尽量展现优美的景物,遮挡低俗的景物,使整个园林景观尽善尽美。景观设计自然得体、得体合宜,因地制宜、相地合宜、互相借助,取得相得益彰的视觉审美效果。

四、“新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元素配设合理

传统的中式设计元素都充满了美好的寓意,如在景墙图案中的蝙蝠图案,因蝙蝠中的“蝠”字与“福”字谐音,寓意为福,人们寄予获得幸福生活的希望;鹿图案,因“鹿”与“禄”谐音,寓意为禄,人们寄予升官发财,获得丰厚福禄的希望;植物图案“梅”,梅不畏严寒,在雪中傲放,寓意为人们不怕艰苦,不畏权贵,能够战胜一切苦难、实现人生目标。“竹”象征虚心、有气节,以此图案来隐喻人的虚怀若谷情操和高风亮节品行。“新中式”风格就是简化传统中式元素,保留它本质特征,对它的形象进行抽象,构成对称、四方连续等几何形体,以此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抽象或简化后的传统中式元素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只是形式多种多样,可运用在景墙、廊架、大门、景亭等景观中,或者建造成单独的雕塑小品,或者运用在灯饰中。万科第五园就在小庭院内的实墙上镶挂了抽象的窗花图案,与漏窗形成虚实对比;奥运村在四个区域的座凳、屏风、草坪灯等小品上,用了不同的窗花图案,来体现不同区域的特色,体现传统文化印迹。杭州京都华府的景观设计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印章”,对传统符号“门楣”进行变形,组成廊架的柱式等。杭州城把现存的古井,变成喷泉、涌泉,在井台上铺设青砖,既体现杭州特色又给杭州居民拓展新的生活空间。

(二)植物搭配简洁明朗

我国古典园林在植物设计上,以植物的自然形状为主,选择较多的品种,在栽植上实行多品种混植,层次多。而“新中式”风格在景观植物设计上是自然形状植物和人工修剪植物相配合种植,栽植层次较少,一般是二至三层,植物品种也较少,总体上是简洁明朗。一般是植物枝干修长的竹、枝叶飘逸的垂柳、树冠较大的桂花等,栽植形式一般是大灌木+草坪或是乔木层+地被层+草坪,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也配有一些起点缀作用的红色、白色,尽力营造简洁、明净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间。良渚玉文化产业园,植物以竹为主,配植一些鸡蛋花、葱兰、蜘蛛兰等植物,营造出一种宁静、飘逸的空间。园区南面,良渚港水面的近处栽植的是竹子,之后栽植的鸡蛋花,再远处种植水生植物,远景、中景、近景层次分明,景观丰富。园区北面,在主入口栽植一些造型罗汉松、大香樟、沙朴等高大乔木。在建筑的周围水面上栽植水葱等水生植物,建筑与水面的交接得到软化缓冲,丰富了建筑在水中的倒影,增添了空间景观层次。在两建筑之间栽植一些竹子,减轻白色建筑墙面带给我们的视线污染,丰富墙体的立面效果。

(三)景观色彩选择“国色”

“新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选择的是代表华夏文明的红、黄、灰、白、绿等色,结合景观材料,营造崇高隆重、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景观空间。红色是中国红、黄色是琉璃黄,一般用在景观的大门、廊架、亭等建筑上,营造喜庆祥和氛围。灰色是指长城灰,一般用在地面铺装、建筑墙面、座椅等景观小品上,主要是用来营造宁静典雅的氛围。白色是指玉脂白,一般是用在景观墙面装饰和临水栏杆、雕塑小品上,重点是用来营造纯净清洁、吉祥如意的氛围。绿色是指国槐绿,一般是指绿色植物,绿化美化环境,营造宁静优雅、生机盎然的氛围。在“新中式”的景观设计上,还常常使用木原色,如园林中的垃圾桶、阶梯两侧的护栏扶手,虽然材料是混凝土,但颜色是木原色,乍一看,以为是木制的,与园林中青砖、石材、木材等环境和谐一致,营造大自然原汁原味的氛围,也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继承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特点。在道路铺装材质颜色选择上,车行道上的弹石选用灰色系的,人行道砖选用青色的,广场上花岗岩选用暖黄色的,石材采用毛面与亚光面拼接,深灰色石材收边。新中式风格的建筑墙体立面,砖的颜色为青色、石材为米色、涂料为白色、瓦屋面为深灰色或紫红色,彰显现代时尚、尊贵典雅的气质。

(四)景观整体和谐统一

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不是就景观设计景观,而是把景观很好地融入一个整体中,融入整个园林环境中。如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根据园林空间特点和当地文化特性设计布局,见缝插针、以点带面,可以把园区划分为展示交流区、大师创作区、生活配套管理区。园林中厅、堂、楼、阁等大型建筑,要和盆景、铜香炉、石桌、石凳、门窗、雕塑等小型建筑,协调一致,园林小品既是园林中大型建筑的点缀性景观,也是一个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观赏性景观,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在园林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林围墙和门卫房是园区的第一立面,在设计时要跟周边建筑外墙颜色一致。木平台外延设置开敞草坪,木平台和草坪形成融为一体的景观效果。整个园区景观的建筑风格和功能定位要统一,既要体现实用功能又要传递“新中式”的文化内涵。奥运村南北4个大门分别采用障景的造园手法,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西安曲江华府运用借景的造园手法,游人可以利用廊架看到远处的电视塔,扩大园林景物的深度和广度,收无限于有限中,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达到了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

五、结语

第4篇: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地域化

现代城市的景观公共艺术应体现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城市文化、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生动的个性表达,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同时,一座优秀的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表达应体现出其别具一格的特色,有独到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树立城市形象。城市地域化表现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的首选,是提升城市地域化景观,营造城市公共景观艺术氛围的重要表达方式。

1景观公共艺术地域化的概念

地域化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区域划分,它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或地区文化的历史发展和风俗沿承的沉淀,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或地区内形成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扎根于此,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俗习惯。因此,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要体现地方性特点,要符合地区自然特色、历史传承和文化意识,体现出地区的特点和整体性。城市公共艺术首先要与城市发展背景相符合,能够体现出该地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特色,还要与城市本身宣扬的文化相结合,以确定整齐、统一的景观风格。

2地域化在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重要性

2.1体现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特色

表现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要深入了解城市地域化特点,提炼其特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要素,将其灵活的表达在景观中。好的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能够强化城市内涵,增加人们对城市景观的互动性,同时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丰富的景观公共艺术节点表达,能够营造出一座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

2.2营造具有历史韵味的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市工业化日益严重,然而在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别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很少或不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设计师应将这些能够代表城市历史发展的元素融入到城市景观中,让这些沉睡的历史元素重新散发艺术光芒。

3地域化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原则

3.1统一性原则

景观公共艺术在城市中能够增加人们的认同感,更能够体现出城市地域性文化。然而在选择公共艺术表现形式时,要注意与周边的景观环境相融合,一是公共艺术元素的表现形式是否和周边环境相融合,二是公共艺术元素的布置场所是否合适。使公共艺术设施与整体景观相统一,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设计时一定要把握这一点,否则会适得其反。

3.2审美性原则

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要具备一定美学原理,在能够表达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要结合一定的艺术形式将其展示,切忌生搬硬套,否则不仅不会使公共艺术更加美观,反而会将整体景观表现大打折扣。此外,公共艺术是一种为大众服务的表现形式,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观念,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增加大众对公共艺术的认同感。

4地域化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建设建议

4.1城市景观公共艺术总规划要完善、合理

城市首先要对自身建设有一个总体规划,同时,在公共艺术设计方面也要有规划,寻求当地地域特色与其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契合点。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明确城市景观环境之间的联系,艺术作品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相吻合,尤其是市政项目、重点景观广场、街道或主要对外交流区域的公共艺术更要严格把关。通过公共艺术的总体规划,增加城市魅力值。

4.2创建地域特色

每座城市均有各自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与风俗传统各不相同,因此,城市建设风格也要有所区分,形成特色。比如,沈阳是重工业城市,在城市规划布局中体现其工业化特点,“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为体现其特征而建设起来的,广场中央的主题雕塑成为这座工业城市发展的符号;苏州有我国保存完整的私家园林,其城市的建设规划也体现着浓厚的吴中文化;南京的夫子庙景观在设计中将“科举”元素融入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中,体现了其区域景观公共艺术特色。

4.3植物景观在景观公共艺术中的体现

依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每座城市都有其特有的植物,在其公共艺术设计中,合理运用植物这一元素会为公共艺术的表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将城市最具代表的植物与公共设施结合表现,如市花、市树与公共艺术设施的综合运用。更巧妙的是,直接将植物修剪成各式各样的雕塑,将植物原有的造型进行处理,就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间中丰富的景观公共艺术。

参考文献

1王满.雕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空间特征[J].雕塑,2005(3)

第5篇: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范文

关键词:带状公园;景观设计;杏花公园;包河公园;社会效益。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in which Hefei Ring Park i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discussed Green necklace of the city's design method―― can embody cultural, Road organization, joint design and plant configuration landscape.

key words: belt Park; landscape design; XingHua Park; BaoHe Park; social benefits.

1. 城市带状公园景观特征

城市带状公园隔离于城市喧闹,成为城市中的绿色廊道,承载了时空、文化、历史等内容,是具有一定宽度的线性空间,区别于小型街头绿地,它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景观节点的有序组织,将空间与时间、物质与精神、文化与历史结合起来,对游览者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由于公园景观资源对外开放并与城市景观相融,大大改善了周边环境,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空间。

2. 包河公园景区设计特点

2.1包河公园景区背景

环城路南侧从1950年便开始植树,1960年已基本形成绿化带。1980年政府批准了在环城绿化带基础上营造环城公园的总体方案。到1986年环城公园初具规模。 而包孝肃公园周围的道路有:东侧马鞍山路,西侧美菱大道,南侧芜湖路,北侧环城南路。包河南侧为非机动车通行的包河路。

2.2 地域特色元素分析

水。水面约占了15公顷。包河水素以水清文明,荷叶塘产藕以无丝著称,与包青天无私铁面相得益彰,为人称道。

岛。包河上有三座小岛,寓意三仙山,这也是传统园林造景常用的手法。在公园西部有历史上著名的香花墩,就是一个浮在包河中的小岛。今天的包公祠就坐落在老香花墩上。今天的包公墓旁还连着一个空灵剔透的浮庄,也是一个小岛。在东西两个小岛之间,有一个名叫脚印塘的小岛。三个小岛都有沟通南北两岸的道路。

山坡。在公园的北部,原来是老城墙,1950年拆毁城墙后,残余城头与护城河面呈斜坡状,坡上绿树成荫,自成一景。

2.3 植物配置

景区选择相宜的植物种类,并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强化景观环境特征。

在配置方式上,建筑物、广场、出入口等部位的绿化配植力求与空间场所形态相呼应,突出秩序及整体感。景区内部植物配置突出野趣,呈群落化布置,沿景区载植高大常绿乔木及竹类,以形成屏障及背景、奠定景区绿色基调。景区内主要的主题种植区有:

(1)“包公祠”南入口:以松柏为主,衬托肃穆的氛围。

(2)“包家村”清竹院:从名称即可知以竹类为主,搭配松、梅,营造清冷的景观环境。

(3)“浮庄”金桂园:以桂花为主,每逢秋季,阵阵清香,沁入心脾,让游人流连忘返。

2.4 环境保护措施

包河是景区的特色景观,其景观和水体的水质保护对景区长期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在建设管理和技术上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保证。景区内的建设规模有严格的控制,对四周的建筑也从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加以限制。严禁建设有排放污染源的工业项目。景区内的生活污水特别是美食街的污水须按规定零星采用化粪池或集污池作沉淀酿化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2.5 主题性公园的旅游活动

包孝肃公园属于主题性的文化产业园林。为实现参与性与观赏性相结合、食住行游购娱配套成龙,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目标,公园策划了各种包括主题活动、主题布展、重点景点等旅游活动部分。

2.5.1 清风广场

每天开园时节,可开展少年包公迎宾活动。先播放《少年包青天》的主题歌,随后,少年包公的扮演者带着家人便装迎客。是为游园之始。包公的欢迎词策划要旨:利用少年包公的嘴,向游人教孝。每日下午闭园前,播放《包青天》主题歌,随后,老年包公出场向游客致辞,通过他的口,向游客教忠。忠孝二字为我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突出这两个字,则廉字自在其中。

2.5.2 包家村

包家村是一处拟通过不太复杂的仿宋民居街巷的环境营造和北宋时期庐州地区民风民俗的模拟再现的途径,为游客提供一处凭吊包公的场所。同时也意在强化合肥是包公故乡这一事实。形式是展示北宋庐州的民风民俗,灵魂是张扬包公的孝行和包公的仕宦经历。开发思路是既要弘扬传统民俗,又要体现时代气息。

2.5.3 包公祠

一方面,在包公祠内,搜集各类历史资料,突出历史包公这个形象。发展戏剧包公、民俗包公类的陈列,陈列风格多样。

另一方面,历史包公陈列馆中所进行的节庆活动,既要让游客有兴趣参与进去,又不能背离历史真实的主旨。

3. 杏花公园景区设计特点

杏花公园位于合肥市老城区西北隅,现属于市中心,北起阜南西路,东邻蒙城路,西靠环城北路,南至淮河西路,占地面积约31.3公顷。据记载,晚清重臣李鸿章之侄孙为游憩至此建亭两处,并在四周广植杏树,春天一到,杏花绽放,芳菲烂漫,景色优美,于是人们称呼这一带为杏花村。1982年,国务院批准在此建设杏花公园,公园建成后,经过20多年的园林人的不断改造和完善,如今的公园已经是树木繁盛、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合肥特色的生态文化公园。

3.1 杏花公园设计定位

与包河公园突出主题性不同,杏花公园以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设置东、南、西、北四个入口,为周边居民和外来游客游览公园提供便捷,规划设置的公园入口与城市道路的交通方式、流量统筹考虑,公园内植物品种的丰富,大量栽植乔木以及常绿树种,适当配置中层树种,林下点缀灌木和地被植物以及草坪,形成三到四层立面效果。运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摆脱了中国古典园林里植物种类少,局限性强,倾向于讲究观赏寓意强、诗情画意的植物品种,科学的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植物进行配置,利用园林植物的特性进行组合,将植物的生态多样性、乡土性和艺术观赏性等特性结合起来进行植物配置。

3.2 水景

杏花公园内水体形式丰富,集湖、湾、曲、渠、溪等各种形式,浑然似天成。顺着公园道路前行转弯,即豁然开朗,小河已然变成了一片茫茫浩淼水面,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神清气爽。

3.3 休闲娱乐

按照游戏本身的特点设置场地大小,统筹考虑,统一布置,各种游戏场地之间间隔不大,由道路和绿地隔开,用规整绿篱与周边环境隔开,适当配植乔木,布局紧凑。

3.4 绿地

杏花公园素有城市“绿肺”的美誉,实因其巨大的疏林草地以及厚重的高大绿色背景。绿地起坡缓和、自然、流畅。绿化以群植为主,如有大片的红枫林、樱花林、雪松林、银杏林、栾树林、竹林等,点缀各种园林设施,通过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组成各种植物群落和景观,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草地则宽敞无际,冷暖型草混播,通过高大绿地背景的衬托,更显辽阔。各种群众的公益活动都喜欢选择在草坪上进行,丰富了周围群众的业余生活。

4. 结语

环城公园一直是合肥市引以为傲的开放式绿地公园,它不仅直接为合肥市赢得了首批“园林城市”的美誉,同时还肩负着传达城市丰富的文化、历史与社会含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婧,徐枫 景观节点主导下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J]中国园林,2010(4):77-80

第6篇:产业园景观设计理念范文

曹炜:我感到很幸运。在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人生,以及成为建筑设计师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在母校接受了一流的教育,她的教学理念在当时与全国同类学校相比都是最先进的。在母校的四年中,老师实实在在地教,学生认认真真地学,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这样的治学理念应该长远地传承下去。

我在当时虽说接受的是中等专业教育,但由于学得全面、扎实、亦具有国内领先水准,因此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充满自信。尤其在接触了高等专业院校毕业的设计人员,并与他们共事期间,我感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丝毫不逊色于他们。后来我到深圳工作,在与香港及境外设计师们合作的过程中亦是如此,所以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并萌生出了更接近世界顶尖设计的意愿,这最终促使我走出国门,赴日深造。而在国内打下的坚实学习基础,也得到了国外专家、教授们的肯定。

中国现代设计的历史很短,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却很快。母校现在虽说是高等职业学院,但我坚信,经过众多优秀教师及新领导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母校一定会加速发展,再次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一流教育机构,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世界顶尖设计人才。

石群:请说说您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曹炜:了解我过去经历的人也许会戏称我为日本所说的“野武士”。可能正因为如此,我敢于不受任何习惯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去想、去尝试。我在观摩建筑时会更感性,更注重艺术与生活状态的内在联系,更注重建筑中的文化交流等非技术方面的课题,更注重用自己的眼睛去了解客观事物以及形成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看法,而且用最生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它们。

石群: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去了日本留学,是否能谈谈在日本的学习?

曹炜: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去了日本。在那时赴日的留学生中,我可能算是比较“出格”的一个人。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也同所有不安于现状的人一样,开始寻求出国发展的机会。如果我说出国的首要目的是读书而不是赚钱,可能很多人不会相信。事实上,大多数人确实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最初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坚持走完第一步顺利拿到硕士文凭,后来又攻下博士学位,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是个喜欢挑战的人,有着强烈的求学愿望,另一方面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能“容忍”我这样全力以赴地学习而不是要求我尽可能地多赚钱。

到了日本后,我利用工作之余参加了大学课程的旁听,由于我的性格使然,用了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本科的学业。1993年,我进入了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的设计研究科(研究生院)。在教育制度严谨的日本,大学艺术类专业招收的研究生数量极少,像电影、建筑、空间演出、工业设计等专业,更是每年每个专业都不一定轮到招一名学生。可能因为“物以稀为贵”吧,研究生和教授享有同等条件的学习空间,同样可以在图书馆的藏书库里查阅自己想要的书籍资料。

除了教育条件优越之外,对我来说更幸运的是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我的导师三轮正弘先生是日本建筑界的知名学者和著名建筑家,时任日本建筑室内设计师协会的会长;岛崎信先生是日本建筑室内学会、北欧建筑设计协会的副会长。我在师从他们的那段时间里,除了学到了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建筑设计的感悟,以及平日在与老师们海阔天空的畅谈中所体会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对未来的思虑。

石群:说到对建筑设计的感悟,能否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曹炜:自古以来,在中国制作的任何一样东西,一般都遵循对称性原则,城市、宫殿、住宅以及家具之类的生活用品都是如此,尽可能地设计成对称形。这样做自然有其原因和时代背景。当时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汉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人们自身的不懈努力而逐渐形成的。所以,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人的崇拜对象不是神而是圣人,这些圣人就是古代的圣王尧、舜、禹等。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是人定胜天,人类对自身力量的信仰产生了人类至上主义。为了从根本上与自然对抗,赞美人的力量,人类创造了对称形。人体本身就是左右对称的。与古代中国一样信奉人类至上主义的古埃及和古罗马,他们的神也是被理想化的人,他们的建筑同样讲究左右对称或中心对称。

中国的建筑始于一个“防”字,这与古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有关。由“防”的理念衍生出向心性的平面构成,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理想的美的构成。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建筑领域,而且还渗透到了其他艺术领域中,例如传统的造型艺术、花饰纹样以及绘画作品等,都可以看到向心性的构成要素。强调“人定胜天”的中国人,用对称整齐的形体与自然形成对比,尽量凸现建筑的个性。

石群:作为一位建筑设计师,请你谈谈上海的建筑发展。

曹炜:上海建筑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接受西方建筑文化和近代建筑技术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逐渐演化为西式建筑的过程。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相撞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中西交融、中西合璧的现象。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百年中,是中西两种文化在上海碰撞、交融的高峰时期。19世纪90年代后,上海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新的建筑类型得到迅速发展,这些建筑在设计上更多受到西方新建筑的影响。同时,大量旧有的中国传统建筑类型在西方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影响下逐渐演变成一些新的建筑类型。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又面临着新一轮西方文化的冲击。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千年历程中,世界各地的建筑都是因为相互影响、相互丰富以及相互促进而发展起来的。

从某个角度来讲,建筑是物化了的社会,住宅建筑尤其如此,它们的个体和群体都是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各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由于住宅必须为普通大众所接受,所以要在最彻底地追求实用性、经济性和居住性并保证建筑的功能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建筑形式的审美需求,因此它能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社会最本质的真实面目。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建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百姓的住房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对上海某些建筑的风格是不满意的,这些建筑很少有自己的原创,缺乏民族元素及创新。这可能和我们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有关。对近代外来文明要么是全盘接纳,要么是全面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地向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习,一方面也要突出自己的传统文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能是贫困落后,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当代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与科学精华,才能发生质的飞跃。

石群:RIA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是日本最优秀的建筑、规划设计公司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上海以来,为上海城市开发和建筑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RIA上海总代表,请你就都市开发、规划等运作谈谈RIA的做法。

曹炜:如同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面孔一样,每个都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历史及特殊的构造与愿望。我们尊重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在开展都市组建过程中,利用都市自身不同的特性推进商业、办公、行政、文化、观光等各种复合型机能都市的建设,给人们定制合体的空间。

如何考虑与环境的协调,给现代都市以新的苏生,是我们最重要的课题。RIA对于都市再生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以新苏生的手法推进开发、周边环境及交通体系等都市的框架构筑,向创造未来新都市空间挑战。

石群:在你参与的上海近年来城市开发设计中,北外滩城市形态设计堪称大手笔,请你就这个案例简单谈谈你的设计思想。

曹炜:北外滩与浦东陆家嘴地区隔江相望,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外滩都市形态国际设计竞赛有九个设计事务所提交了方案。我们的方案由专家评审名列第一。

本案设计理念是北外滩与外滩及浦东新区共同构成21世纪上海的CBD。北外滩都市形态需要解决好与周边都市形态的统一,同时体现自身的时代风采。

北外滩地区都市再开发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城市的机能、城市构造、城市环境及城市基盘设施的充实与完善。

北外滩地区的都市形态如何解决好与周边都市形态的统一,又能体现21世纪的上海都市形态和时代风采,是这次设计的关键。

为强调北外滩都市形态的整体魅力,我们将南端的金融区与北部提篮桥商业中心设计为两个制高点,以此来制约此地区的都市形态节奏的紧张感和控制与周边地区形态秩序的协调,如同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到上海投资经商、居住生活。

金融区的整个建筑群的设计为同旧上海大厦相似的天际轮廓线,作为与外滩建筑形式的接轨,同时各大楼群均设计为曲面片状的组合,能让人联想当年停泊黄浦江畔,远洋而来的各国帆船。提篮桥交叉路口设计了一组呈圈形的连锁建筑,以产生向心力,来归纳散漫的既存、在建建筑,形成一组未来型立体商业都市。

为减轻道路负荷,避免交通阻塞,为人们提供一个丰富的都市环境,规划将机动车交通与人的交通完全分离,将机动车交通设于“第一自然”――地面,将人的活动空间设于“第二自然”――空中,通过空间的复合化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人工地面连接着各个街区的设施,构成北外滩有机的空中人行网络,使北外滩连成一整体。此外,人工地面上配置大面积的草坪树木,来解决都市中心高容积率开发带来的绿化用地的不足,为步行者提供舒适的游憩空间,并可从人工地面上直接欣赏到黄浦江的美丽景色。设计在提供完备市政设施的同时,提供一个丰富的都市环境,通过容积率的转移来降低沿江地块的建筑高度,并将建筑的顶部设计成起伏的绿色丘陵、与防潮堤形成一体的都市亲水空间。另外在提篮桥商业中心附近沿江部设一处以水为主题的游乐园,成为沿江第二处能直接接触水面的场所。

石群:最后,请曹总阐述一下你和你团队所追求或期盼的愿景吧。

曹炜:以超越时代的先锋设计精神,贯以感性与理性相谐的设计手法,在充满创意的同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认真对待每一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及室内设计的机会。集合国内、国际最优秀的设计人才,以世界顶尖的设计团队,为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世界一流的设计服务。

曹炜

1959 生于上海

1977-1981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家具设计专业毕业

1990-1991 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形学室内设计专业研修修了

1991-1993 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形学室内设计专业硕士毕业

1993-1994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研究生修了

1993-1994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学科客席研究员

1996-1999 东京工学院大学建筑学博士毕业

1999-2003 东京工学院大学建筑学客席研究员(博士后研究)

2006-2007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学科客席研究员

2009-2010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 隈 研吾研究室 客席研究员

职业经历

1982-1983 上海市家具公司 家具设计师

1983-1985 深圳市工程设计咨询公司 室内设计师

1989-1990 日本IT室内设计事务所 室内设计师

1990-1991 日本三宅伸秀建筑研究所 室内设计师

1994-1990 日本RIA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主任建筑师

1999-现在 日本RIA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上海分社总代表、首席设计师

2003-现在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教授

2004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人事厅颁发)

2007-现在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获奖与作品

1982: 上海市家具新产品设计竞赛第一名

1983: 全国家具与生活设计竞赛二等奖

1984: 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组合家具设计竞赛二等奖

1993: 钛合金餐用座椅设计作品1号,2号

1995: 日本川越市大正浪漫风情商业街整体外观改造及环境设计

1996: 上海北外滩城市形态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1997: 上海虹口体育中心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1999: 上海市美术馆新馆改扩建室内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1999: 杭州钱塘江两岸都市景观设计竞赛第一名

1999: 上海贵都大酒店珠宝店室内设计

2000: 杭州大剧院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0: 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与黑川纪章合作)

2002: 浙江省长兴市新城区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2: 上海市“金外滩花苑”景观高级住宅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2: 日本立川市2002年国际艺术节环境规划设计竞赛第一名

2004: 上海市三林城“樱桃苑”住宅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5: 上海三林城“樱桃苑”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优秀景观赏

2006:上海金外滩花苑荣获“2006中国住宅双节双优”金奖(双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双优―优秀规划,优秀设计)

2007:中国美术馆新馆国际设计竞赛方案(与矶崎新合作)

2008:上海虹桥临空产业园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9: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嘉定新园区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10: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访客中心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著书及RIA作品集

《中日居住文化》 同济大学出版社

《开埠后的上海住宅》中国建工出版社

《世界都市漫》三联书店出版社

《日本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中国作品集 》 2000年8月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日本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日本与中国作品集》2002年5月 同济大学出版社

《日本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日本与中国作品集》2002年5月 同济大学出版社

学术交流活动与成果

2002: 与日本建筑师 黑川纪章 合作设计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规划国际竞赛方案

2002: 主办日本建筑师 安藤忠雄 上海媒体见面会

2004: 与日本建筑师 矶崎新 合作设计中国美术馆新馆国际设计竞赛方案

2004: 中国美术学院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本科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编制

2005: “中国原创建筑风格的形成”被评为浙江省重点研究课题

2005: 促成了东京艺术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 “姐妹校”关系的缔结

2006: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建筑学科毕业生作品交流展

2007: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7: 被评为中国美术学院优秀学术骨干

2008: 主持第八届 “地球鸟巢”国际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担任执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