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旅行社管理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行社管理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是对旅行社管理中的信息流、客流、物流、资金流及其综合运作机制,进行数字化建模、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有经营、管理和执行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随时查询、统计、汇总、预测、决策、报送、归档、备份和交换业务信息。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给旅行社带来先进的、信息化业务管理方案,通过增强旅行社的灵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既提升管理水平,又提升旅游者服务品质,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不仅是旅行社服务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管理方式从经验型向数字型转化的方向。

内蒙古旅行社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缓慢,而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旅行社增强竞争力、开拓业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及发展内蒙古旅游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竞争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以合理配置和高效运用企业资源,而且还应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使信息的快速交换成为旅行社优质服务的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0年底在全行业启动了“金旅工程”,旨在改变旅游行业的管理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全行业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2)》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又如呼和浩特,2010年8月旅游高峰期间,接待中外游客205.5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32.06亿元,同比增长17%;2010年内蒙古旅游总收入约为732亿元,同比增长19.7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行社的竞争日趋激烈,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作为基本定位的旅行社,想要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旅游业信息化水平至少还比国际水平落后10~15年。要想加快我国在21世纪前叶成为世界首要旅游大国的进程,就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和机遇:加快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内蒙古旅行社业的信息化水平与我国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更加落后。

(二)业务发展的需要

旅游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其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相关行业的协作与交流。因此旅行社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利用信息技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呼和浩特旅行社中,团队的订餐、订房、订车都通过电话、传真或QQ联络确定,逐一进行操作。如在2010年6月某旅行社举办的“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近4000人的车、房、餐全部为电话和人力联系。在这项工作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反复操作且出错率高,仅完成联系工作就耗时3个半月。该项目中,已显现出旅行社手工操作存在的诸多弊端,接一个大单却没有接待能力,长此以往,旅行社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影响。

在新的《旅行社条例》中,旅行社门槛的降低、旅行社分社设立不受地域限制等规定,一方面将使旅行社的组建更加容易,同时也使原来挂靠在一些大社下的旅行社及在线旅行运营商可以脱离出来;另一方面也将使旅行社行业进入兼并、重组阶段。2008年,首届入境旅游电子商务论坛在京举办后,促使国内更多的入境游企业向在线服务商转型,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内蒙古旅行社业务的发展必须借助新平台提供的机会求得发展,只有站得高,才能走得远。

(三)管理的需要

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网络中使用,也可以扩展到广域网,方便网络用户浏览景点介绍、出游线路、时间安排、导游信息介绍等信息,开发、引进、使用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我国旅行社增加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国外旅行社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重要性,而我国将信息技术引入旅行社业则是近几年的事。

通过对呼和浩特部分旅行社的调查了解,许多旅行社配备电脑的用途多为打字、做报价、传文件、贮存信息、通过QQ群信息、联系业务,但线路销售仍然为手工操作,效率低、耗时多,经常出错,旅游者资料不容易整理,丢失风险大,这些因素无疑都已成为限制旅行社发展的瓶颈。如前述“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会后核账历时一个月,反复进行多次,并且需要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到场。而在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管理子系统中,可以自动记账、自动编制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快速查询各种所需的信息,能及时而准确地处理数据、减少出错率,还具有高保密性、高可靠性,财务工作量减轻,账目简单明了,可以及时处理旅行社与其他部门的账务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的个人名片,随计调的流动而流动。若失去了一个为旅行社服务工作2~4年的计调员工,这就意味着旅行社将会失去60%的客源,计调手中的客源、房源、车源、用餐、导游等信息全都会因计调人员的流动而流失,尤其是客源,客人从询价到旅游的实现全都是与计调员工沟通,若合作得好,下次出游咨询的仍是计调而不是咨询旅行社,这就要求管理者不得不留住计调员工,造成管理的被动。

由此可知,旅行社要摆脱传统管理的弊端,信息化管理是其出路之一。通过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知识,掌握信息管理的方法,即从管理的角度去掌握IT技术,从信息的角度去管理企业。

二、旅行社业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行社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发展比较缓慢,四川信海威科技有限公司老总张海认为:“总体而言,我国旅行社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水平较之国际同行和国内其他服务行业明显落后。绝大多数的旅行社还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日常业务的管理系统,而是整天忙碌于各种传真、电话沟通上。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拿不下大单子,丢失客源等现象经常出现,旅行社自身对此也深感头疼。”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一个庞大的资源信息库,由自组团销售与接待管理系统、地接团管理系统、散客销售系统、陪同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车务管理系统、综合业务及运作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办公室管理系统、总经理管理系统、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如此实用的信息系统在内蒙古旅行社业应用程度很低,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试着作一分析。

(一)经营规模小

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以在内蒙古经营相对较好的呼和浩特为例,旅行社共有166家,且多为中小旅行社。约70%的旅行社在人员配备上为4~10人,在办公室配备上为2~10部电话,2~20部电脑等,规模小、配备简单。大约有50%的旅行社选择包部挂靠式。

(二)经营季节短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城市是旅游主线,因为内蒙古的季节气候原因,经营时间和旅游时间集中在每年的6-10月初,时间短;虽然冬季可以推出冬季冰雪旅游,但是却不能作为旅行社的支柱产品,旅行社在盈利不稳定或是不多的情况下,增加额外的费用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被认为是不合算的。

(三)旅游线路固定

旅行社在夏季主推的线路有草原一日游,沙漠一日游,草原—沙漠两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三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市内四日游,中长线再加上山西或是宁夏,线路推出的时间长,已无新意,手工操作线路已经很熟练,在旅游旺季,虽然客源较多,但毕竟只有几个月旺季。因此,无论区内还是跨区合作,计调们的方式就是电话和QQ联系相关事宜。

(四)网点布局集中

呼和浩特规模较大的旅行社如:蒙之旅、蒙圣、金锣生态、盛祥、风情旅行社等,只是在呼和浩特的不同区开设了分社或办事处,在呼和浩特的周边例如武川等小城镇投入的力量不是很大,并未大规模拓展业务,而与办事处之间的联系通常用电话、QQ。

(五)经营者认识局限

一部分旅行社是由经验较为丰富的计调或是导游开设的,其采用的方法为挂靠式的小成本、大收益的经营方法,手工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又因为都为固定的路线,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不会有这样的经营意识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技术管理企业。同时,旅行社也缺乏专业的人才。

(六)信息建设缓慢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重视旅行社的网络发展,很多旅行社虽有门户网站,但宣传过于简单,网上也没有在线服务和在线报名,与其他网站链接少,基础建设、传输速度、宽带不到位,更新速度慢,缺少客户答疑,这些问题导致网站的访问率不高,并且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未能实现旅游服务项目与旅游者需求的全天候自动化对接,更不要说实现旅游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彻底整合,建立自动化服务模式等。

以上问题的核心看似一个“小”,但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在彭潜的“旅行社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天津健生旅行社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企业,该社包括总经理周健在内只有4名员工。从前该公司业务员的流失常常造成企业的销售信息和资料丢失,带来不小的损失。运用信息化管理后,这种情况最终得以完全解决。周健说:“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我们现在可以实现各部门各业务员的信息共享,避免了员工离职信息就丢失的情况。我们不仅能一如既往地服务于老客户,同时,也能挖掘出新的客户,实现二次销售、三次销售。”

另外,周健认为,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来管理旅行社,如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既高效便捷又经济实用。“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是兼职的人员,导游是自由职业者,我们有固定员工,还有经理人,所以作为一个小企业,我们五脏俱全,基本上管理需求都能在软件系统上面实现。以前,我们认为我们的账太简单了,就没有重视,有这么一个系统其实做起来很方便。”

周健感叹:“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满足了我们对信息管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给我们带来了经营思路和管理观念的转变,使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分析并不断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我们希望可以将我们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小企业,改变更多企业的业务模式。”

三、发展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

(一)政府

政府主导产业,规范产业,对全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政府应该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把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姜月忠曾向记者表示,旅游信息化要“两条腿”走路。在企业自身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政府也要在培育信息市场,搭建信息平台,促进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源整合,以及在完善法律法规上发挥作用。

政府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毕竟这是一个大项目,对于一个旅行社或是几个旅行社而言是无法完成的,政府的帮助是必要的,并且还要协调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发挥监督作用。政府要尽早起动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应急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

(二)企业

传统旅行社运作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如旅行社内部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规模效应不突出,人工成本高,办公效率低,客户流失多,财务易出现漏洞,控制滞后等。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意识,认识到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益处,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改善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使旅游产品和服务顾客定制化,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开辟网上销售新渠道,多种经营;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旅游中间商,注重广告宣传与市场促销;选取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如网上预订和支付等。

(三)高校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担负人才培养的任务。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各高校应根据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的要求,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通过对“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深化新时代的旅游管理思想,理解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旅行社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一般使用方法,如围绕旅行社的线路设计、具体接待业务、组团业务、团队核算、客服管理等业务进行具体的操作学习,理解不同业务操作技术所体现的管理思想。

(四)相关产业

第2篇: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关键词] 内蒙古; 旅行社; 管理信息系统; 问题; 对策

长期以来,旅行社主要依靠手工记事、记账的工作模式,所积累的大量业务信息复用率极低,各种数据统计烦琐易错,经营中的失误和损失难以消除,加之对业务人员的责权缺乏有效监督,死账、呆账时有发生,造成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又由于定量依据不足,决策能力薄弱,市场预见性差,难免陷入被动局面。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传统管理模式将使旅行社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是对旅行社管理中的信息流、客流、物流、资金流及其综合运作机制,进行数字化建模、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有经营、管理和执行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随时查询、统计、汇总、预测、决策、报送、归档、备份和交换业务信息。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给旅行社带来先进的、信息化业务管理方案,通过增强旅行社的灵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既提升管理水平,又提升旅游者服务品质,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不仅是旅行社服务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管理方式从经验型向数字型转化的方向。

内蒙古旅行社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缓慢,而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旅行社增强竞争力、开拓业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及发展内蒙古旅游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 竞争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以合理配置和高效运用企业资源,而且还应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使信息的快速交换成为旅行社优质服务的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0年底在全行业启动了“金旅工程”,旨在改变旅游行业的管理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全行业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2)》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 又如呼和浩特,2010年8月旅游高峰期间,接待中外游客205.5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32.06亿元,同比增长17%;2010年内蒙古旅游总收入约为732亿元,同比增长19.7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行社的竞争日趋激烈,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作为基本定位的旅行社,想要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旅游业信息化水平至少还比国际水平落后10~15年。要想加快我国在21世纪前叶成为世界首要旅游大国的进程,就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和机遇:加快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内蒙古旅行社业的信息化水平与我国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更加落后。

(二) 业务发展的需要

旅游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其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相关行业的协作与交流。因此旅行社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利用信息技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呼和浩特旅行社中,团队的订餐、订房、订车都通过电话、传真或qq联络确定,逐一进行操作。如在2010年6月某旅行社举办的“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 中,近4 000人的车、房、餐全部为电话和人力联系。在这项工作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反复操作且出错率高,仅完成联系工作就耗时3个半月。该项目中,已显现出旅行社手工操作存在的诸多弊端,接一个大单却没有接待能力,长此以往,旅行社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影响。

在新的《旅行社条例》中,旅行社门槛的降低、旅行社分社设立不受地域限制等规定,一方面将使旅行社的组建更加容易,同时也使原来挂靠在一些大社下的旅行社及在线旅行运营商可以脱离出来;另一方面也将使旅行社行业进入兼并、重组阶段。2008年,首届入境旅游电子商务论坛在京举办后,促使国内更多的入境游企业向在线服务商转型,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内蒙古旅行社业务的发展必须借助新平台提供的机会求得发展,只有站得高,才能走得远。

(三) 管理的需要

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网络中使用,也可以扩展到广域网,方便网络用户浏览景点介绍、出游线路、时间安排、导游信息介绍等信息,开发、引进、使用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我国旅行社增加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国外旅行社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重要性,而我国将信息技术引入旅行社业则是近几年的事。

通过对呼和浩特部分旅行社的调查了解,许多旅行社配备电脑的用途多为打字、做报价、传文件、贮存信息、通过qq群信息、联系业务,但线路销售仍然为手工操作,效率低、耗时多,经常出错,旅游者资料不容易整理,丢失风险大,这些因素无疑都已成为限制旅行社发展的瓶颈。如前述“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会后核账历时一个月,反复进行多次,并且需要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到场。而在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管理子系统中,可以自动记账、自动编制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快速查询各种所需的信息,能及时而准确地处理数据、减少出错率,还具有高保密性、高可靠性,财务工作量减轻,账目简单明了,可以及时处理旅行社与其他部门的账务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又如,在呼和浩特166家旅行社中,组团计调和地接计调掌握着旅行社全部的信息和客户资源,这些资源都是计调手中的个人名片,随计调的流动而流动。若失去了一个为旅行社服务工作2~4年的计调员工,这就意味着旅行社将会失去60%的客源,计调手中的客源、房源、车源、用餐、导游等信息全都会因计调人员的流动而流失,尤其是客源,客人从询价到旅游的实现全都是与计调员工沟通,若合作得好,下次出游咨询的仍是计调而不是咨询旅行社,这就要求管理者不得不留住计调员工,造成管理的被动。

由此可知,旅行社要摆脱传统管理的弊端,信息化管理是其出路之一。通过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知识,掌握信息管理的方法,即从管理的角度去掌握it技术,从信息的角度去管理企业。

二、旅行社业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行社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发展比较缓慢,四川信海威科技有限公司老总张海认为:“总体而言,我国旅行社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水平较之国际同行和国内其他服务行业明显落后。绝大多数的旅行社还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日常业务的管理系统,而是整天忙碌于各种传真、电话沟通上。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拿不下大单子,丢失客源等现象经常出现,旅行社自身对此也深感头疼。”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一个庞大的资源信息库,由自组团销售与接待管理系统、地接团管理系统、散客销售系统、陪同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车务管理系统、综合业务及运作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办公室管理系统、总经理管理系统、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如此实用的信息系统在内蒙古旅行社业应用程度很低,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试着作一分析。

(一) 经营规模小

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以在内蒙古经营相对较好的呼和浩特为例,旅行社共有166家,且多为中小旅行社。约70%的旅行社在人员配备上为4~10人,在办公室配备上为2~10部电话,2~20部电脑等,规模小、配备简单。大约有50%的旅行社选择包部挂靠式。

(二) 经营季节短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城市是旅游主线,因为内蒙古的季节气候原因,经营时间和旅游时间集中在每年的6-10月初,时间短;虽然冬季可以推出冬季冰雪旅游,但是却不能作为旅行社的支柱产品,旅行社在盈利不稳定或是不多的情况下,增加额外的费用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被认为是不合算的。

(三) 旅游线路固定

旅行社在夏季主推的线路有草原一日游,沙漠一日游,草原—沙漠两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三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市内四日游,中长线再加上山西或是宁夏,线路推出的时间长,已无新意,手工操作线路已经很熟练,在旅游旺季,虽然客源较多,但毕竟只有几个月旺季。因此,无论区内还是跨区合作,计调们的方式就是电话和qq联系相关事宜。

(四) 网点布局集中

呼和浩特规模较大的旅行社如:蒙之旅、蒙圣、金锣生态、盛祥、风情旅行社等,只是在呼和浩特的不同区开设了分社或办事处,在呼和浩特的周边例如武川等小城镇投入的力量不是很大,并未大规模拓展业务,而与办事处之间的联系通常用电话、qq。

(五) 经营者认识局限

一部分旅行社是由经验较为丰富的计调或是导游开设的,其采用的方法为挂靠式的小成本、大收益的经营方法,手工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又因为都为固定的路线,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不会有这样的经营意识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技术管理企业。同时,旅行社也缺乏专业的人才。

(六) 信息建设缓慢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重视旅行社的网络发展,很多旅行社虽有门户网站,但宣传过于简单,网上也没有在线服务和在线报名,与其他网站链接少,基础建设、传输速度、宽带不到位,更新速度慢,缺少客户答疑,这些问题导致网站的访问率不高,并且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未能实现旅游服务项目与旅游者需求的全天候自动化对接,更不要说实现旅游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彻底整合,建立自动化服务模式等。

以上问题的核心看似一个“小”,但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在彭潜的“旅行社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天津健生旅行社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企业,该社包括总经理周健在内只有4名员工。从前该公司业务员的流失常常造成企业的销售信息和资料丢失,带来不小的损失。运用信息化管理后,这种情况最终得以完全解决。周健说:“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我们现在可以实现各部门各业务员的信息共享,避免了员工离职信息就丢失的情况。我们不仅能一如既往地服务于老客户,同时,也能挖掘出新的客户,实现二次销售、三次销售。”

另外,周健认为,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来管理旅行社,如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既高效便捷又经济实用。“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是兼职的人员,导游是自由职业者,我们有固定员工,还有经理人,所以作为一个小企业,我们五脏俱全,基本上管理需求都能在软件系统上面实现。以前,我们认为我们的账太简单了,就没有重视,有这么一个系统其实做起来很方便。”

周健感叹:“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满足了我们对信息管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给我们带来了经营思路和管理观念的转变,使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分析并不断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我们希望可以将我们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小企业,改变更多企业的业务模式。”

三、发展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

(一) 政府

政府主导产业,规范产业,对全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政府应该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把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姜月忠曾向记者表示,旅游信息化要“两条腿”走路。在企业自身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政府也要在培育信息市场,搭建信息平台,促进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源整合,以及在完善法律法规上发挥作用。

政府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毕竟这是一个大项目,对于一个旅行社或是几个旅行社而言是无法完成的,政府的帮助是必要的,并且还要协调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发挥监督作用。政府要尽早起动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应急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

(二) 企业

传统旅行社运作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如旅行社内部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规模效应不突出,人工成本高,办公效率低,客户流失多,财务易出现漏洞,控制滞后等。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意识,认识到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益处,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改善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使旅游产品和服务顾客定制化,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开辟网上销售新渠道,多种经营;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旅游中间商,注重广告宣传与市场促销;选取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如网上预订和支付等。

(三) 高校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担负人才培养的任务。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各高校应根据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的要求,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通过对“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深化新时代的旅游管理思想,理解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旅行社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一般使用方法,如围绕旅行社的线路设计、具体接待业务、组团业务、团队核算、客服管理等业务进行具体的操作学习,理解不同业务操作技术所体现的管理思想。

(四) 相关产业

旅行社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搭建相关产业的平台。其关联产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通讯、金融、软件等。内蒙古旅游业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较低,旅行社与饭店、交通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网系统不发达;金融体系不健全,在线付款还很难实现;旅行社信息共享性差,没有形成实时、完整的数据库;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与通讯企业合作不到位等。

只有相关产业同步发展,才能使旅行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取、加工、利用信息,加强对旅游景点开发、规划、设计以及对客源市场目标确定、市场竞争战略制定和旅游统计;才能通过信息化引导消费,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来大力提升旅游管理,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力,使管理工作更加迅速、准确、高效。 信息化是实现旅行社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春林,梁中,袁丁.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第3篇: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在全面对比分析产品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的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模型;并在阐述发展旅游业重大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旅游服务供应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希望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字:旅游业;服务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5.016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服务供应链的涵义

服务供应链是指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能力流、物流等实行控制来实现用户价值与服务增值的过程。

与传统的产品供应链相比,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服务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易逝性、不可触摸性、异质性、易受顾客影响等特性,使得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和方法与产品供应链亦存在较大差异。

(1)在协调内容方面的差异。产品供应链注重对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的协调,而服务供应链侧重于服务能力以及服务计划等方面的协调。

(2)供应链渠道的长短不同。典型的服务供应链渠道结构为:功能型服务提供商——服务集成商——客户。相比产品供应链来说,服务供应链的渠道更短。

(3)运作模式方面的差异。产品供应链采取的是推动型和拉动型紧密结合的运作模式,而服务供应链更多采取的是市场拉动型的运作模式。

(4)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异。相对于产品供应链,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要逊色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最终顾客的不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服务供应商的动态性。而产品供应链更加强调信任基础上的合作,从而使得其系统稳定性更强。

1.2 服务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这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同样适用于服务供应链。服务供应链将功能型服务提供商、服务集成商等看成一个整体,通过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信息流、能力流、物流等方面的内容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强调链上的节点企业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委托给链上的其他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能力整合,在实现整体效益提高的同时,链上的节点企业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利益。

2 建立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意义

2.1 提高我国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旅游企业无论是从企业规模、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上来说,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而我国旅游业相对还处在成长的阶段,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不足。国际旅游企业的大举进入,使得我国的旅游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竞争环境中,旅游行业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单打独斗,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客观上提出了建立服务供应链的必要性。

2.2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我国旅游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其总体规模较小,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实力很难满足顾客越来越高的期望与要求,唯有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才有可能满足现今顾客易变、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在内外因素的制约下,传统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了,旅游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旅游企业为满足游客不同需求而连接起来的服务系统的特征相形相应。在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有助于本企业专注于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领域,而且努力在该领域做得最好;另一方面,通过有效整合外部资源,迅速响应市场变化,能够提供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3 通过旅游企业之间的无缝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旅游产业包括景点经营、旅行社和旅馆服务业、餐饮服务业、交通业、娱乐业等行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的产业,旅游业的较好发展必然会带动我国经济其他部门的良性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协调能力有限,各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经常出现利益冲突,因此我们亟需寻找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有效改善旅游经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思想能够加强企业之间的整体意识,能够使链上的节点企业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3 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联系的产业,旅游业是由提供各种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产品的企业所构成的集合,其中主要包含旅行社、交通通讯业企业、餐饮住宿业企业、旅游观赏娱乐业企业、旅游购物品经营企业。旅游者对于旅游服务是否满意,旅游服务是否成功,最终还是取决于旅游产品的质量,而消费者对组合产品的整体期望与整体感知之间的差别最终决定了旅游服务的质量。

如何确定这些供应链上参与者的角色,学术界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众多的学者把旅行社确定为核心企业,也就是服务集成商的角色。但也有不少的学者把旅游观赏娱乐业企业,具体来说就是旅游景点,定位为服务集成商的身份。作者比较赞同第一种模式。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旅行社之所以能够担当服务集成商的角色,主要是在整个链条上旅行社是全程参与的。从旅游路线的确定、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和餐饮住宿的选择等等,整个过程都需要旅行社的策划和参与。而这条供应链上的其他节点只是担当了整个链条上的部分功能,例如交通企业可能只是负责运输,餐饮住宿只是负责游客的住宿、饮食问题等等。

二是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涉及到众多的旅游景点,如果由旅游景点企业充当核心企业的角色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对于除了旅行社的其他节点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可能会在整个旅行过程中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在不同的酒店休息等等。因此,由旅行社之外的其他参与者担当服务集成商的角色在客观上不可行。

基于以上两个理由,作者认为在整个供应链中,由旅行社担当核心企业的角色是比较合适的。在这种以旅行社为核心企业、其他相关行业企业为节点而形成的服务于旅游者的服务供应链模式下,旅行社起到了连接旅游业各节点的纽带作用,协调着相关企业之间的工作与关系。旅行社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往往通过从相关企业采购所需的服务和产品,并按照顾客的需求进行“组装”,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组合销售给消费者。在此过程中,作为核心企业的旅行社首先要准确地确定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并据此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以及安排消费者的旅游活动顺序,并以此为依据从其他相关企业采购合适的产品(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例如餐饮、住宿、交通服务等)。

4 建立旅游服务供应链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功能型服务供应商的选择

(1)要坚持核心能力原则。所选择的功能型服务提供商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能够提供优质的、恰当的旅游服务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有助于提高服务集成商的核心竞争力。

(2)要坚持顾客第一的原则。为了满足服务集成商对柔性和灵活性的要求,所选择的功能型服务要能够对市场的变化迅速地做出反应,也就是说要具有快速地市场反应能力,要能够准确及时的发掘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差异化的旅游服务,从而能够不断地提高市场份额。

(3)要坚持总成本核算原则。与功能型服务提供商合作后,在服务质量和实现的效益上,要做到1+1>2的效果;而在总成本的核算上,要做到1+1<2的效果,即总成本不能大于单独完成各项服务活动所需要的成本费用。

(4)要坚持风险性最小的原则。在选择功能型服务提供商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力求将风险最小化。小型集成商要尽量避免资金上的损失,大型集成商应该尽量形成与功能型服务提供商的良好合作,避免因功能型服务提供商的不配合造成的顾客流失。

4.2 完善协调和激励约束机制

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大部分都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利益主体,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自经营目标之间的冲突。作为旅游服务供应链核心组成部分的旅行社扮演着协调相关供应链成员关系的角色。激励与协调机制是否完善决定着整个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稳定与否。因此,要建立高效的旅游服务供应链,首先应该解决好旅游社、交通、餐饮、住宿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集成问题,使它们形成一个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能协调一致、齐心协力抵御外来供应链的威胁与压力。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之间的忠诚度、保证共担风险及共享收益,同时也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还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针对供应链中每个节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4.3 形成稳定的服务供应链能力传递系统

服务供应链作为一个大系统,其正常运行离不开服务能力的稳定传播。但是从旅行社的现实情况来看,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是很不稳定的,由此也经常遭到顾客的抱怨和投诉。这主要是因为不仅旅行社缺乏系统服务能力,而且与之合作的其他各类服务供应商(车队、酒店等)所提供的服务能力波动也是相当大的。因此,要保证供应链高效的运行效益,必须要保证服务供应链能力传递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的能力传递稳定性包括质量传递和数量传递两个方面。如果没有能力传递系统的质量稳定,服务供应链就很难赢得客户满意,服务供应链就很难持久;如果没有能力传递系统的数量稳定,服务供应链就会出现牛鞭效应,使服务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因为服务能力的波动和放大而付出高昂的运行成本,服务供应链就有可能解体。因此,要保证服务供应链能力传递系统的稳定性,就要综合考虑质量和数量稳定性的问题。

4.4 构建信息共享的旅游信息系统

由于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关系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作为扮演着整个供应链的组织者、协调者、控制者的核心企业,由于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核心企业很难完全掌握其他相关企业的信息,比如其他企业是否真正地配合、是否努力及努力的程度如何、是否履约以及履约程度如何等。例如,在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中,作为委托人的制造企业与作为人的经销商、物流服务供应商等之间存在着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在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人掌握了更多的私人信息,由此可能出现合作伙伴的逆向选择;在构建供应链之后,有时候也很难避免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于服务行业同样是如此。因此,旅游服务的节点企业有必要建立信息共享的旅游信息系统,解决好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竟青.基于供应链视角的旅游服务管理[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2 魏丽英,路科.旅游业供应链模式的嬗变与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14(24)

第4篇: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关键词:品牌战略旅行社应对策略

现代营销对于品牌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品牌被认为是现代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旅游业作为以顾客感知价值为主要评价体系的服务行业,其品牌属性、价值、文化、运作等均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而品牌战略是指旅行社为使自身品牌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品牌回报与发展而服务于旅行社长期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的方法和战略的总称。对我国旅行社来说,品牌战略有着特殊与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旅行社行业的改革与开放一直是渐进式的。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旅行社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2000家发展到2004年的14927家。规模的不断增加使得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中连接旅游服务供应商与旅游者的桥梁与中介作用日益显现。在经历了旅行社的初期垄断、自我发展、内部竞争等初级阶段的各个环节之后,又面临加入WTO的严峻考验。

旅行社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旅行社的基本格局——表现在所有制形式、投资主体、企业运行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一直未有大的改变。旅游业的散、小、弱、差在旅行社行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已进入国际化的当今世界,我国旅行社行业实际还未真正踏上品牌管理之路。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品牌意识欠缺

随着旅行社经营买方市场的出现,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越来越突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甚至更早的时间起旅行社已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大众旅游市场的方兴未艾,旅游行业的“奶酪”越来越诱人,另一方面却是行业的门槛较低,进入较容易,许多作坊式的传统经营企业也在市场上抢分一杯羹,它们往往进入与进出快,短期经营目的性强,没有长远的经营策略与品牌意识,竞争手段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方式,对市场“媚俗”现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些已基本具备现代营销理念的大中型旅行社则在残酷的甚至于不理性的市场竞争中疲于应付,在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矛盾中沉浮,或者干脆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品牌效应模糊

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旅行社经营的地域性强,市场划分带有浓厚的区域色彩,加之国旅、青旅与中旅三家旅行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不同的市场定位分割了旅游市场,竞争性不强。而这几家重要的旅行社在各地均有品牌的使用者,尽管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很多并非真正意义上与之有关联的经营实体。同样的品牌用得过多、过滥,品牌带来的效益体现不明显。即使在旅行社市场的激烈竞争出现之后,同样由于市场的地域性分工,人们以出游地旅行社为主体参团社的习惯或是方式已经形成,或者说在旅游市场的选择上不具多样性,尤其是区域外旅行社的选择上,消费者往往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在这种情况之下,旅行社忙于区域内的竞争,而无忧于外部环境,品牌的效应体现式微,也一定程度助长了旅行社对品牌的忽视。

品牌管理缺乏科学性与长远性

在旅行社经营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承包、挂靠等现象,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有损于旅行社品牌形象。但在无奈的市场选择与低档次的竞争当中,相当多的旅行社企业还是选择了它,一方面是整个行业对于旅行社的功利性的赢利要求,一方面是整体旅行社对于科学的品牌规划的认识不足或是操作困境,使得我国旅行社在品牌管理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旅行社品牌现状的SWOT分析

客观地分析,我国旅行社从最初的政府主导、被动发展走到今天的市场运作、主动出击,并开始为加入WTO之后的应对形势而思考,这种历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西方国家的旅行社对品牌的认识从无到有、从朦胧到明晰,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旅行社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品牌发展优势:首先是人才方面。二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代优秀的管理者,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之下,他们率先开始了在我国进行旅行社品牌经营的艰难之路。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连续多年位居国内旅游业务榜首的春秋国旅,依托“春秋”这个品牌组建了春秋旅游联合体,并在全国设立了几十家分支机构,品牌效应正日益显现。

我国旅行社在品牌发展上还存在着“后发”优势。WTO对服务贸易提出了相应的运作规则,而这些规则也正是我国旅行社走出国门、发展自身的一个良好契机。甚至可以跨越某些发展阶段而走更为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旅行社行业也面临许多的困难与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看,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已近结束,从国家政策的层面不可能对旅行社行业的外部进入有任何有违世贸组织规则的限制,我国旅行社面对的竞争对手将是一批国际化、集团化、网络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大型企业集团,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与良好的运行机制,面临的竞争形势就尤显严峻。以美国运通公司为例,这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虽然旅游业务位居金融服务之后,但总量仍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而且二者相互支撑,关联效益突出。运通公司进入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当年美国运通公司在上海成立了首家美国运通银行分行。凭借已有的服务机构和正在发展的合作项目,美国运通正在我国建立一个广泛的旅游及财经服务网络。运通品牌的重要内涵——信心、安全感、可靠、声誉和优质服务已经深入人心,品牌经营与运作十分娴熟。

从旅行社行业运行状况来看,由于这一市场的利润率降低,旅行社面临的生存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旅行社产品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与产品的不能储存性使得游客在消费的同时实际参与了产品的生产与制作过程。由于没有实体产品作载体,游客对旅游服务的理解与认同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品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要素成为旅游获取市场力量的可靠保证。仅仅依靠价格去作短暂的市场竞争,直接损害到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企业在管理方法与管理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个跨国公司也在品牌管理方面实行了战略性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培植核心品牌,以发挥企业中较高层次品牌的作用;开始有计划的收缩品牌战线以配合营销方式的改变,重新整合资源,以突出主打品牌。在品牌培育方式与策略上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这些变化对于尚未真正走向国际化运作的我国旅行社来说,带来更大的挑战。

旅行社在竞争中的应对策略分析

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手段与方式需进一步提高的特殊时期,我国旅行社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利用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创造新的旅行社产品品牌之路。

尽快完成品牌的整合工作

品牌的实质是关系,是产品及其名称与消费者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旅行社品牌的价值是建立在消费者对品牌的综合体验及感受评价上的,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更是在满足市场需求过程中升华出来的一种资产。而我国的现状则是首先体现在品牌名称管理上的混乱现象。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旅、中旅、与青旅曾经占据国内旅游业的大半壁江山,以国资为基础的旅行社几乎都与这三大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地名加国旅或中旅或青旅”成了我国旅行社最常见的品牌名称。这种情况在入世之后若不加以改变,至少有两点危害:继续品牌大锅饭,实际陷入无品牌的境地;对旅行社而言,加大了品牌风险,因为只要有一家国旅或中旅出了问题,消费者就会对整个国旅系统或中旅系统不信任。

集中有限资源,培育优势品牌

在二十多年的旅游实践当中,我国旅行社也培养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品牌企业,如国旅集团、春秋旅游联合体、中旅集团等等,这些品牌的产品在国人心目当中已有了较好的品牌形象,要利用已有的品牌优势,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其中的旗舰产品,以民族品牌的崭新形象与外资“大鳄”同台竞技,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合理确定旅行社价值定位,运用灵活的品牌管理战略

我国有一万多家旅行社,但即使最大的旅行社总资产也不及美国运通旅游公司的1%,规模效应的差距显而易见。但规模并不是获胜的关键。

首先,旅游产品品牌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差异化程度越高,制定相对高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旅游线路是旅行社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的产品是单一化、雷同化,缺乏特点。如果科学地确定品牌目标,拟定特定品牌的市场与消费群体,在特定的市场之中,规模较小的旅行社也可能取得好的市场反响。比如或集中于某一地区,或专注于某些旅游种类,诸如游轮旅游、探险旅游、美食旅游等,做出专业品质的旅行社产品,并产生品牌效益。

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育旅行社品牌

旅游产品与网络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或者说对网络异常敏感,主要是因为网络非常适合进行信息的汇集和再分散,以及产品的纵向宣传。据美国著名的CRG研究公司的统计,2002年全球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3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以上。我国目前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有5000多家,包括传统旅行社建立的网站和专业电子商务网站两类。前者有中青旅网、国旅网等,康辉还开通了国内第一家出境旅游网站(介绍出境旅游报名参团、办理护照、签证、边防、海关等知识)。后者中比较成功的有携程旅游网、E龙网、华夏旅行网。互联网为品牌的迅速发展与传播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旅行社应充分利用其在时空上的跨越优势,将传统的旅行社业务与网络经营结合起来,开发具备差异特点的“人性化产品”,将旅游目的地营销机构(DMO)、全球分销系统(GDS)和计算机预订系统(CRS),以及面向公众的专业旅游网站加以系统运用,培育信息时代的旅行社网络产品,占领网络旅游市场。

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具先天优势并不代表不具崛起的潜力。我国旅行社应尽快走出以削价竞争为主的广告大战,进入到以实力为基础的品牌运作时期。

参考文献:

1.(英)凯文•德劳鲍夫著,梁皎洁译.品牌生存[M].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2003

2.韩中和.品牌国际化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美)F•约瑟夫•莱普勒,林恩•M•帕克著,苏德华译.品牌整合战略[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美)大卫•A•艾克,(美)爱里克•乔瑟米赛勒著,曾晶译.品牌领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5.王新玲.品牌经营策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英)莱斯利•德•彻纳东尼著,蔡晓煦译.品牌制胜[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第5篇: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关键词】低碳 绿色旅游 供应链 绩效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旅游业被当作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其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之中也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供应链的运作成为了其基础内容,在开发旅游资源以及游客涌入的情况下,全国各个地方的旅游行业有多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运作成本比较高,有着严重的资源破坏等问题,因此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地的相关发展。将其作为基础,提出绿色旅游供应链,属于解决如今旅游供应链问题的一项重要途径内容。

传统旅游供应链之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供应链缺乏相应的合作响应机制。在供应链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使其相应速度以及效率得到提升,另外也能够让相关企业得到利润。如今,合作供应链已经不再属于一种传统的企业关系,而转变为较为全面的合作关系。在长时间之中,我国旅游市场存在恶性价格竞争的情况,根本原因就是旅游供应链缺乏相应的合作意识,并没有建立较为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不同旅游主体之间缺乏相应的合作意识,没有较快的速度对于变更计划反应进行处理,从而有较高的协调成本,导致很多游客投诉的情况出现,对于旅游地的相关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以说,导致供应链上企业没有较强合作关系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就是与企业经营模式之下的观念以及制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包含文化冲突以及机制冲突等内容,另外也可能会与合作意愿以及利润分配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旅游供应链核心企业缺乏相应的资源整合能力。供应链之中,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有相应的控制能力以及支配能力,可能属于上游或者中下游企业。将旅游供应链作为出发点,如今较为认可的观点就是在供应链之中,旅行社属于核心内容,然而在对于核心企业的认识方面能够了解到,供应链不仅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影响力以及吸引力,还应当有相应的规模。所以旅行社在相关供应链之中的核心角色被怀疑,因为其规模并不大,在如今经营分包或者转包的状况之下,旅行社很难更好地影响或者协调其他的合作商,或者对于相关价格进行掌握,导致旅行社的影响力以及地位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如今恶劣的环境之下,供应链之中缺乏相应的核心企业,导致其地位下降。(如图1)

图1:影响旅游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主要因素

旅游供应链之中缺乏畅通的信息。旅游供应链不仅包含了将商品以及物资作为基础的数据流动等内容,还包含了将游客流动作为基础的相关内容,这并不是一个非常闭塞的信息,而是开放的而且包含众多内容的信息,比方说飞机火车延误到达的状况,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发生的位置改变等状况,这些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旅游活动,进一步会对于所有的供应链产生影响。如今看来,物流领域的相关跟踪识别技术,以及其他结算管理系统还没有在旅游行业进行应用。从而导致企业之间没有建立快捷的意识内容,旅行社也没有办法对于有关企业的信息进行全方位掌握,因此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可能会有景区拥挤以及游客滞留的情况出现,另外旅行社对于交通运输车辆闲置率以及酒店空余的床位数等方面没有全面的了解,可能会造成交通运营费用以及高成本的情况出现,餐饮以及旅游并没有掌握相关方面的借贷人数,可能会导致旅游物资出现过量采购的情况,导致高库存积压的情况出现。

绿色旅游供应链实施情况

旅游行业信息以及供应链集成化管理。在新的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就是智慧旅游,其是将旅游资源整合作为基础的一种新的方法,能够使游客感受到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使成本得以降低。甚至可以说智慧旅游能够使旅游供应链更加高效,使旅游信息得到全方位集成,从而构成供应链的全方位保障,如果要进行信息集成的话,应当将供应链流程作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旅行社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信息的集成中心,是在各方面信息之中交汇融合的策略,从而对于旅游活动产生指引以及集成旅游信息化。首先是对于物联网在旅游行业之中的应用以及普及有一定的依赖特点,另外是联系了所有的运载工具、设施以及相关景点内容。其次是进行有关于旅游行业的数据库以及相关信息的建立,匆匆而共享有关信息内容。最后是建立旅游业有关的相关合作关系内容。

在旅游信息集成化的前提下,如果想要真正提升相关品牌影响力,就应当摒弃过去的管理思想,将供应链之中的企业以及各个部门当作整体,产生集成化的相关体系内容,从而优化以及集成经营管理思想、人员以及技术等内容,集成化的核心内容是控制回路,其中包括业务重组、集成规划以及过程控制等内容,另外还包括创业团队、顾客化策略,另外在控制回路之中,会包含集成化旅游供应链,从而产生互相之间进行合作的整体内容。

旅游产业低碳化。如今旅游活动之中,最重要的形式内容就是低碳旅游,应当将旅游地的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基础,然而低碳化的旅游形式并不能确保降低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影响,应当更好地构建旅游产业的低碳化道路,一方面包含了出行过程中的低碳化,比如低碳住宿和交通,从而使旅客的活动尽量少地对环境造成影响。另外,采购旅游产品和物资也需要进行低碳化的相关运作,特别是在开发生产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以及经营旅游景区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低碳理念,依托相关技术,进行环保材料以及能源的推广以及使用,旅游地产品应当彰显相应的特色生态,不应当过度的进行开发以及建设,应当反映原本的生态文化,总的来说,旅游产业低碳化应当将供应链作为总体内容,需要不同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主体的参与,从而实现低碳发展和经营,这样一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应的持续发展策略。(如图2)

最小化旅游供应链运营成本。旅游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指的是为了使游客的相关活动需求相满足,比如旅游交通、餐饮、旅行社以及住宿或者导游,产生这些需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协调运作以及相关接待成本,在旅游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包含了隐性以及机会成本等内容,我国如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并不低,这样一来会导致游客出现出行成本的增大,对于大众旅游开展非常不利。另外,隐形旅游成本并没有被人们认识以及重视,比方说旅游景区的生态破坏或者环境污染成本比较高,特别是没有办法估量相关生态成本。所以应当将供应链作为主要内容,对于相关内容进行改造,使供应链成本降低的最主要办法发就是进行供应链的改造,从而更好地设计旅游线路,对于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连接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可以进一步采用相应的环保技术以及节能技术,比方说在景区内部以及相关短途线路之中进行电瓶车的使用。另外要进行旅游商品配送和采购管理的强化,因为在供应链成本之中,采购成本的比重比较大,所以旅游企业可以利用集中采购或者协同采购等方法使采购成本得以降低,在优化旅游商品物资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基础设施平台的完善,从而进行集散中心的打造,使旅游物资的相关配送路线得以优化和提升。

绿色旅旅游供应链绩效评价

在供应链之中,绩效评价的效果就是对于供应链运行的协调效果以及实现程度进行衡量,这样一来对于企业的决策和支持有非常大的效果。评价供应链绩效这个方面,国内以及国外都有了相应的研究,传统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对于绿色供应链这个理念而言,提出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并没有形成相关评价体系内容。本文将绿色供应链作为出发点,进行了绩效评价方法以及指标的探讨。

了解旅游供应链绩效评价。一是传统制造业和旅游供应链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制造业供应链属于一种网络链,其基础是产品生产制造、采购以及销售的网络链,对于旅游供应链而言,则是围绕游客进行的活动而产生的餐饮、酒店、旅行社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所参与的网络结构,其基础内容和核心要素就是游客,在运营方式改变的过程中,供应链之中的绩效评价点产生了变化,在传统制造业之中,将速度作为基础的供应链有非常突出的物流重要性特点,虽然说旅游物流有一定的重要性,然而最重要的是相应的服务质量。在长期过程中,我国旅游企业并没有产生较为完整的供应链运作理念以及意识,企业之间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及保障,只是各自为盈,并没有较为强大的合作联盟的构建,因此传统买卖关系比较明显,造成旅行社之间出现了各种不良影响,因此导致游客投诉率大大提高,从而导致旅行社的整体形象被影响。在这段时间,很多知名旅游地,比如海南三亚以及云南丽江等,由于出现的各种宰客和强制购物等事件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应当围绕建立相关绩效服务指标,使旅游地的运行得到较好的提升和保障。

二是旅游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管理水平的提升。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本质特点是持续优化相关运行系统,旅游供应链网络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在运行的过程中也产生非常大的差异,有的是直接参与到餐饮、旅行社等过程中,另外也有一些间接的旅游服务上,从事物资销售、采购以及流通的过程中,在选择企业群体评价方法的时候一定会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然而无论如何,应当将供应链的优化作为出发点,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评价内容:第一是判定如今旅游供应链的运行状况,对于运行方式进行一定的分析,选择相应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参考标准的设置,对于差异展开一定的分析,同时对于供应链系统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识别,对于供应链运行的好处和坏处进行全面的把握。第二是进行供应链方案的优化,对于供应链的运行状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辨别,从而进行一定的提升以及改进,相关措施和方案应当利用指标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对于上升水平进行性考核,比方说旅游企业的利润以及回报率等内容,这些指标对于企业盈利更为注重,在进行优化以及改进的过程中,供应链内部的效益比较复杂,因此有的措施并不能进行利用。

三是成本约束旅游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给供应链体系以一定的决策以及依据,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供应链的管理得到改进,不过在这个时候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方说供应链较为复杂,管理成本较高等问题,导致更加复杂的问题出现。有时需要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采用较为复杂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这会导致管理成本提高,有时甚至高出相应的收益。所以应当更好的考虑投入以及产出等方面的问题,从数据方面评价相关绩效内容。

四是选取不同旅游地的指标方面有差异存在。将我国旅游业这几年的关注点作为基础,旅游地的发展成为了如今非常重要的一项议题,旅游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以及过度开发等问题是非常突出的,而实施相应的供应链就是要在旅游产业系统方面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生态体系,不同环境之下,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并不相同。所以在评价相关旅游地的时候,应当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予以关注。

选取评价指标。国内选取绿色供应链相关指标的基础是业务指标流程,并与其他评价指标相结合,本文对于供应链的评价需要综合化的选择,在实际操作方面,供应链会有高昂的管理成本的发生,所以在选取指标的时候应当从实用性等方面作为前提。

旅游服务质量,将游客的整体感受作为出发点,具体指标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内容,评价则包含了相关服务水平以及质量问题。业务流程水平。反映了企业具有的业务效率以及业务水平协作程度等内容,另外还包括供应链的相关资产,以及旅游利润和收入增长等指标内容。低碳化属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向,将其作为基础可以对于相关运营状况进行衡量,并进一步衡量废弃物的排放以及旅游地的影响等内容。

绿色旅游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近年来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顾客满意度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并出现了其他成本增加之类的问题,而对于绿色旅游而言,其发展与成本的降低息息相关,以最小的环境破坏作为代价进行下一步的发展。能够了解到的是,在今后,旅游供应链的发展方向就是低碳经济,其是将游客作为基础,并且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从而共同进行相关运作,在选取评价指标的时候应当进一步进行完善以及优化。

第6篇: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旅游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世界旅游组织早在1994 年就提出了“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1 ]的口号, 而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也在呼唤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不少高职院校早已意识到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纷纷开设旅游类相关专业, 培养了大批的旅游从业人员。令人疑惑的是,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没有做到对口就业,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旅游类的毕业生不愿到旅游企业(旅行社和旅游饭店) , 另一方面, 旅游企业不愿意接受旅游类毕业生,而倾向于接受其他专业外形条件较好的毕业生。就此问题, 本人根据现有调查数据, 对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人才现有培养模式作了一些思考。

一、目前高职旅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旅游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 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旅游教育起步较晚, 专业老师也多半是“半路出家”, 因而造成了他们在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把握不准, 弄不清本专业该为旅游行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以致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二) 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高职旅游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 没有现成的经验, 所有教学资料都是一片空白, 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套用本科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 成为本科教育名副其实的“压缩饼干”, 有的甚至是从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 觉得什么课程好教就开什么课程,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 理论知识偏多, 实践能力不强, 根本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三) 实践教学环节弱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途径, 是落实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措施。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经费投入不足, 严重影响了实训课程的展开。要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应该树立起一种校内基地建设和校外基地打造相结合的模式。(四) 旅游类专业招生与学生报考方面存在问题由于行业的特殊性, 一方面, 旅游企业尤其是酒店业, 对从业者有较高的外在要求(如身高、形象等) , 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身就不是很高, 加上不少高职院校在招生上没有把好关, 招收了不符合旅游企业就业条件的学生, 这些学生必然就会在毕业后不能被用人单位所利用; 另一方面, 授课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不够, 学生对这一行的认识不深, 造成大多数旅游专业学生认为旅游就是玩, 而不知道作为一名旅游从业者, 其工作性质是为人服务, 没有良好的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怎么能做好一名合格的旅游从业者。(五)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我国旅游专业研究生、本科层次教育力量目前还很薄弱, 高层次的专业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 从事旅游教育的则更少。在一般专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的高职院校中, 旅游专业教师缺乏, 大多数都是从相近的专业转过来的, 没有受过系统地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另外在对旅游师资队伍的培养、继续教育方面目前还没有实行全面、系统地素质提升, 没有经过旅游实践的磨练, 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较差, 照本宣科较为严重。

二、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 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要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所谓一流的教育, 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的人才。高职旅游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 确定办学目标, 找准自己在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下得去, 留得住,用的上”的高技能人才。[2 ](二) 课程设置上应以市场为导向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令人堪忧,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被用人单位所利用, 用人单位(尤其是酒店行业) 往往愿意聘用其他专业外形条件较好的毕业生。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求, 理论与实践差距太大, 酒店必须还要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后才能上岗。既然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 培养掌握多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那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就应当围绕学生相应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上, 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 还需面向整个职业,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 把从业者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结合, 把学生打造成真正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 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为用人单位所聘用。具体解决途径是否可从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宽的知识结构, 主要包括在为旅游者提供讲解服务所用到的史地文化知识、为了更好为旅游者提供特殊服务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为了更好的提供讲解艺术所掌握的美学知识、政策法规知识、政治、经济、社会知识、国际知识等。总之要立足当前, 兼顾长远; 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 突出外语、微机和专业课教学。2、重视学生的能力结构。旅游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需要从业者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如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笔者认为, 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众所周知, 旅游工作特别是导游工作是离不开语言表达的, 语言表达是导游工作的手段和工具, 导游服务效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导游人员运用和掌握语言的能力。就旅游高职教育来说, 除了必须的旅游专业课程以外, 笔者认为, 口才课也是旅游专业学生的重要科目, 设置该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培养他们运用标准普通话的自觉性, 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审美情趣, 克服低级趣味, 提高他们重视交际和乐于交际的思想观念, 可以说, 这一课程的设置关系到旅游高层次人才的长远发展。如何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口才应该是摆在旅游高职教育者面前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口才,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 这是提高口才的前提; 二是通过旅游情景模拟训练, 这是实战教学的新方法。总之, 旅游口才教学是旅游高职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是导游艺术的具体体现, 高校要结合各地旅游特色, 搞好旅游口才教育是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一环。3、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的范围很广, 主要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等。笔者认为, 在加强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主要是加强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服务意识是在服务过程中, 树立为消费者提供满意服务, 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 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来自与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对客人的高度重视、对客人的尊重、为客人着想的思想。客人意识到的需要, 服务员早已想到; 客人没有意识到的需要, 服务人员早已替他想到了。如前厅服务员在雨天准备雨具以备客人之需, 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准备好晕车药、垃圾袋等。只有服务人员具备了为客人服务的意识, 随时随地为客人着想的思想, 才能真正让客人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服务意识的培养必须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文明素养、灵活的应变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要。4、灵活的考试考核方式。首先, 打破原有的“一纸定终身”制度。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干能力的人才, 要求在考试考核方式上更加灵活, 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真正反映学生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除笔试以外, 还可以采用口试、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 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将平时的短期见习、实习都纳入到学生的考试考核中去,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 实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要求学生在拿到毕业证外, 还必须拥有英语口语等级证, 计算机等级证, 旅游方向的学生拿到导游证, 酒店方向的学生拿到相应的中级(或者高级) 前厅、餐饮、客房服务员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

(三)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保证实训课的顺利展开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 应针对旅游企业对员工操作技能的要求, 在校内建立仿真的模拟实训教室, 如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模拟前厅、模拟酒吧、模拟导游实训室等, 配备相应的实训器材, 从而实现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操作训练。另外旅游高职院校必须与旅游业界各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盟关系, 尤其是学校与企业的联盟, 是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最佳选择。也就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教育工厂”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既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又可在与企业的合作中, 利用现有企业的资源和条件, 弥_______补教学设施的不足,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3 ]为了提高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 就必须加强与旅行社、旅游景点的合作, 尽可能为在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 通过旅行社为学生提供一些旅行社的业务操作实训和跟团的机会, 旅游景点提供现场模拟导游的机会, 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完成三年的学业后, 真正学到实用的技能, 有一技之长, 做到零距离就业。(四) 加强专业宣传力度吸引更优秀的学生前来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外在形象有一定要求的专业, 而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不太理想, 这就要求我们尽量选择优秀的学生, 而要想让优秀的学生就读这个专业, 除了本身要把专业建设搞好之外, 地方政府、学校有意识的宣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较优秀的生源, 配合良好的专业建设, 才能把旅游管理专业越办越好。(五) 增强专业教师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使教师能站在旅游酒店业发展的前沿, 及时获取旅游酒店业发展的最新信息, 不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建议考虑派出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 派出教师进入酒店、旅行社挂职锻炼,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技能、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同时, 从当地星级酒店、各大旅行社中聘用一部分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兼任教师, 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与酒店实际脱节的局面。

第7篇: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行知识管理对我国的现代饭店经营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现代饭店的知识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从如下方面着手:设立饭店知识总监;建立饭店内部知识网络;促进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盟”。

【关键词】饭店 知识管理 意义 模式

知识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起,并迅速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我国管理学者从上世纪末开始引入知识管理理论,目前国内的文献很多,对知识管理有多种表述,可以概括为: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以促进组织内外经营要素的协调,提高资本营运效率的动态管理过程。知识管理有如下特点:第一,企业的全体员工都是知识创造的积极参与者;第二,知识管理必须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从而进行知识创造;第三,知识管理网络并不是纯技术网络,它并不纯粹依赖于电脑或电信网络。

一、我国现代饭店实施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饭店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特别是在硬件设施、操作规范等方面早已与国际接轨。然而与国际饭店相比,在经营管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饭店个体有机性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行业间适时联通不足,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原有组织结构形式限制着员工创造性的发挥,以致饭店的知识资本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等等。实施知识管理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1、是饭店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指企业合理地协调和有机结合企业生产要素,以最大限度满足顾客、占领客源市场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管理的重要职能。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变企业信息的单向流动为交互式传递,通过减少管理的层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加强与顾客的互动式信息交流,变顾客被动接受服务为参与,以提高服务针对性和即时性,最终达到巩固和扩大客源的目的。

2、有助于我国饭店实行实体集团化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饭店业也将进一步面临国际饭店集团的竞争压力。在此情况下,组建我国饭店管理集团似为可行之举。然而,我国饭店实体集团化面临着重重障碍:产权的不可流动性(产权以某种形式固化在某一政府部门)、资金瓶颈的制约、政府官僚体制、非商业性组合目标、地方保护主义等等。笔者认为,为迎接国际饭店集团的挑战,当务之急是加强饭店之间的以信息双向交流为基础的知识开发与合作,建立知识联盟,进行虚拟化合作,在相互利用彼此拥有的信息、知识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规模效应,为实现饭店实体集团化打下基础。

3、是饭店业实行收益递增的有效途径

旅游饭店业是一次性投资较大的行业。一次性投资完成以后,在再生产过程中,饭店企业的投资除用于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维护保养以外,主要用于行业外投资。行业外投资虽然也能给饭店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但由于资金的使用流入行业之外,因此不能起到资产增效和扩大企业规模的作用;同时,边际收益递增/减规律告诉我们,用于提高资源效率的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收益将越低。因此,如果饭店将资金投入业内,最大的经济利益来自于未开发或未充分开发的资源――知识。饭店将从知识的开发、管理中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

二、现代饭店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案设计

1、设立饭店知识总监

知识总监是一种新的企业经理,其使命是使组织中知识的创造、发现和传播达到最大化,出色的知识总监应该扮演四个角色:创业者(愿意支持风险大的新倡议);顾问(能够使新思想与经营需要相适应);科技专家(对信息技术了如指掌);环境保护专家(能够创造和维护知识交流、创造的氛围和条件)。因此他不同于饭店中传统的人事培训部或人力资源部经理,他必须具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双重素质。例如,知识总监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必须了解哪些技术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存储、探索,尤其是共享;作为环境保护专家,他必须重新设计绩效和经理评估体制,以使激励措施不再集中于个人,而是鼓励员工集体开发知识,共享知识,并时刻准备承担风险。

饭店知识总监应具有这样一些素质和职能:了解本饭店生产环境和外部的市场环境以及饭店本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了解并能及时发现饭店内的信息需求;建立一个能使饭店内所有员工和职员都能进行有效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为饭店知识库存的建立和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控制手段,并时刻保持其与饭店经营需要的一致性;加强信息和知识的集成,使其产生新的知识,如新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的确定。

需要强调的是,饭店在设立知识总监时应避免将知识管理视为信息管理的延伸而将知识总监理解为类似某些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总监(我国饭店组织中目前尚无信息总监一职)。因为这将会使人们把知识管理的重点放在技术开发和信息收集上,从而忽视了知识的创新和集体创造力的开发。

2、建立饭店内部知识网络

我国大多数星级饭店都引进了饭店管理系统软件,有的已经加入了某些大型的预订网络,用以实现预订、入住登记、房间分配、收银结算、会计核算、物品控制等业务操作的自动化,以及店内各业务信息的自动传递和管理监控。有人认为这就是企业的内部知识网络,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在这些网络的各终端,员工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同时也只能被动传递业务信息,员工只是工作流水线上的操作者,这种形式的信息传递不能实现知识的积累和创造。

企业内部知识网络是建立在管理软件及Internet环境下的能进行信息交互式传递的知识网,其终端应延伸至饭店企业的各个角落,包括每一间客房员工宿舍。知识网络应包括一下板块。

(1)工作空间。这使员工可以迅速地查阅饭店所有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店内所有岗位的岗位职责、操作程序及服务质量标准,员工可以在此交流业务工作经验,分享文献资料和思想心得,这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员工自我组织和自我维护。

(2)知识管理新闻。包括有关知识管理的新闻、事件、报告演讲和各种活动,内容随时间推移不断更换。这部分的内容由饭店抽调专门的信息监管人员从众多的知识资源中抽取。

(3)产品、服务信息。这部分内容只对管理人员开放,其中某些信息甚至只有总经理才能掌握。

(4)相关网点。连结与知识管理有关的多个站点,员工能通过这些站点自主地收集信息。

(5)饭店或饭店集团内部知识库。知识库存系统能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并具备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网络权限控制功能。知识库的内容包括:饭店的人力资源状况,店内每个职员需要的技能及评价方法;店内各部门的内容资料,饭店经营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行业内企业经营历史中的典型案例;饭店设施设备的采购、维修知识;饭店客户档案;主要竞争对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饭店内部调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研究成果。

建立饭店内部知识网络在加强网络安全措施的同时,还应注意预留与其他组织进行信息交流的接口,以期增加知识信息源的数量,同时为与更多组织进行知识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3、促进饭店管理结构的扁平化

知识管理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组织内部各经营要素的协调,加快信息的流动。传统的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高长式组织结构是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的严重障碍。在高长式组织结构的饭店中,从事相似工作或具有相似能力的人被分配到同一个部门,这种职能性组织有许多优点,如管理人员和员工可以很快地熟悉部门的情况,由于员工之间分工清楚,可以实行有效的绩效评定等等。但它有致命的弱点:部门工作效率高但饭店的整体工作效率低。完成一套服务需要经过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员工由于业务范围狭窄而丧失了知识创造的主动性。管理层级少而个人业务权限宽的扁平式组织结构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实行饭店组织结构扁平化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中层管理人员的数量,扩大员工的业务知识范围和业务权限。在饭店中,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督导员工和进行部门间的协调,现在电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替代了这项功能;另外,住店顾客的满足呼唤组织的灵活性、综合性、为顾客提供一站服务(One-step Service)。这就要求饭店内部信息的传递速度要快,同时信息传递的环节要尽可能地少,服务者在与顾客的交流中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昆仑饭店采用员工本职工作的延伸消除部门分割的现象。例如,客人打电话到行李部说:“我有一件衣服要洗一洗”,按照传统习惯,行李部可将此任务推给洗衣房,学会延伸服务之后,行李部主动派人上门领取衣服送到洗衣房。这样就减少了信息交流的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给顾客“饭店服务是一个整体”的印象。

4、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盟”

知识联盟(Knowledge Links)是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建立的一种全新的知识集约关系,是指企业和行业之间为发展它们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结成的知识联合体。实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就要和其他组织建立知识联盟关系。

(1)建立与旅游管理部门的知识联盟。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集中性,饭店与旅游管理部门建立知识联盟关系,有利于饭店更直接地了解行业动态和政府的行业发展规划,更全面地理解行业管理思想和战略,并据此来调整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使之与行业发展的目标相协调。通过知识的双向交流,饭店还可以以研讨的形式间接地参与行业决策。旅游管理部门则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企业的微观市场运作,为自己的行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2)建立与其他旅游企业的知识联盟。饭店与旅游企业的知识联盟主要包括饭店与旅行社、饭店与饭店、饭店与旅游交通企业之间的联盟。由于旅行社日益受互联网的威胁,它作为饭店产品批发商的地位日益弱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应由产品供求关系转化为知识联盟关系。相对于饭店而言,旅行社的知识优势在于业内信息来源广、量大,信息分析能力强,其预订系统在专业技术、技能、经济性方面也都有较大优势。与旅行社结成知识联盟,饭店可以获得关于旅游者流向,顾客需求指向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与旅行社联合销售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旅行社则可以以合同形式收取佣金。

与饭店结成知识联盟,则有利于在不同饭店之间实现经营互补、产品互补、市场互补,并在知识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实行协同竞争,产生规模效应。如由哈尔滨国际饭店牵头组成的黑龙江旅游饭店联合体实行统一市场价格共同建立预订网络,并通过协商探讨来协调市场行为,这可视为一种战略层次的知识联盟关系。饭店之间结成这种知识联盟关系,是它们实行联号经营、特许经营、进行资产融合,最终实现实体集团化的前奏。

饭店还可以与航空公司等旅游交通部门结成知识联盟,旅游交通部门是客流最为集中的地方,饭店可以通过它们进行产品宣传,还可以同它们共同建立预订网络进行联合销售。如欧洲的Calileo,北美的Apollo 都是饭店与航空公司共建的全球预订系统(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

(3)建立与高校之间的知识联盟。学校的旅游专业和旅游研究所是行业人才的宝库,但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缺乏实践环节和调研场所;而企业所缺乏的是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的理论指导。通过二者之间的知识联盟,可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并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创造。

建立饭店与学校之间的知识联盟,首先应该通过internet建立信息交流系统,通过信息的交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库存。更重要的是通过业务合作,在实践探险索中实现知识的创造。饭店可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环境(包括实习场所和实践指导),为专业教师提供调研的场所,学校则可抽调专业教师对饭店员工进行系统业务理论的培训;二者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在合作中实现知识的创造。

另外,饭店还可与其他组织甚至个人结成知识联盟,如与顾客建立知识联盟以掌握客流信息和需求心理,增强服务过程中的互动性,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与供应商结成知识联盟,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等等。

最后,应该认识到饭店知识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因难,如组织结构的调整、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的建立、知识联盟的巩固、管理绩效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业界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平、蓝海林,黄文彦:技术整合中知识库的构建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第1期。

[2] 刘冀生、吴金希: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J],清华大学学报,2002,第1期。

[3] 范徵:论企业知识资本与核心能力的整合[J],经济管理,2001,第22期。

第8篇: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山西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但是,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其资源秉赋却不相协调,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周边资源状况相近的省区,甚至赶不上一些旅游资源较为薄弱的省市,其原因之一是旅游服务方式的落后。就像解决交通阻塞需要建设高速公路,解决生产落后需要引进先进流水线一样,改变旅游业落后的局面,必须开展旅游服务创新。而打造一个先进的旅游电子管理平台来为用户提供诚信优质的服务,是实现旅游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山西旅游业投入少、见效快的捷径,也是撬动山西旅游业超越发展的支点。旅游业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联动性、依托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行业协作和产业联动。①在山西,目前还缺乏一个能够进行综合协调、对山西的旅游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的权威机构。各个小而全、大而全的旅游企业各自为战,独立经营,缺乏彼此之间的综合协调,这就使游客对山西旅游业提供的服务质量缺乏信心。②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可以改变行业的低效能。它通过互联网可以集中分散的客户,并迅速对需求做出反应,产生规模效应,使需求在一个层面上表现出来。所以,山西要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必须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整合旅游产业资源中的各个要素,实现优质服务。

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就抓住了发展山西旅游业的关键。近年来,旅游需求出现了个性化、散客化的趋势。发达国家的旅游者中散客达到了50%以上,旅游内容包括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和特种旅游等,结构层次比较丰富。国内旅游者也在逐渐走向成熟,旅游者的阶层不断扩展,个性化要求日趋明显。家庭旅游、自助旅游将成为节假日的主要旅游方式。就目前来看,山西所提供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切需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

文化内涵丰厚是山西旅游的一张王牌,山西着力推出了三大品牌:晋北佛教古建旅游、晋中晋商大院旅游、晋南黄河根祖旅游,三大品牌都是以文化为核心,寓学习、教育于旅游之中。然而,这么积淀丰富的文化、厚重久远的历史,更需要有条有理的整合、分析、解说,否则,外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结构,大同小异的各路神仙会使人在眼花缭乱后感到厌倦,难以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进而影响山西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以及游客的重游决策行为。网络这个载体和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虚拟旅游活动、深刻地反映山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旅游同网络的结合能实现文化内涵的个性化服务,能够为每一个人量身订做,这是其他手段无法办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山西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显得更为必要与迫切。

二、山西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时机已成熟

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在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与电子商务都被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对两者都予以很大的支持,这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政策优势。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山西在旅游与网络两方面都已培养、吸纳了较多的人才,尤其是旅游方面,以建设文化大省为契机,山西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已取得很大成果,这为山西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供了知识保障。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这已不必多讲,而网络的发展更为引人瞩目。网络使用者与旅游者一般都是在收入、消闲时间上较为宽裕的人群,在较大程度上,网络使用者群体与旅游者群体具有复合性。因此,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空间很大,出于利益的考虑,企业愿意加入这样的企业联盟,这是山西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基础。

三、对山西旅游电子商务的战略构想

(一)功能构想

现代物流业的供应链管理很适合旅游业管理,它们的区别在于:物流处理的是静态的物而旅游管理对象是动态的旅游者,人不需要像物一样进行扫描识别、加工等,但人又具有主动性、有情感,所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方式有其特殊性。可以把旅游电子网络平台视为像戴尔公司、耐克公司一样的一个虚拟企业,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当它接到订单以后,便开始按照客户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一揽子全程服务。旅游电子网络平台是一个高起点、高品位的旅游平台,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对旅游业务流程的更新。它把一个个各自为战的生产服务要素实现供应链管理,把旅游产业链的上游客户和部门,同下游服务企业如旅行社、宾馆、饭店、客运公司、景点及商店等,通过加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由平台全部,进行全程服务。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服务成本,对于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也是一种治本措施。③旅游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一个旅行团、一位游客,都包含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运用电子商务处理这几种繁琐的业务往来,能够大大简化业务流程,提高速度,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其工作流程为:客户信息—提供方案—点击菜单—配置要素—全程监控—反馈。其功能包括:

1.在网上能够进行交易,通过点击可以选择并确定旅游线路、预定机票或车票、预定饭店等。根据旅游者的时间、消费水平等情况,管理系统要向游客提供几个方案供其选择,使旅游者在网上就能够对自己的旅行做出全面的安排。

2.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虚拟旅游,还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查询各类信息,虚拟旅游可以使游客在网络上就有身临其境之感,尽可能清楚地了解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过程,人机对话则可以更完备地解答游客的疑难问题。

3.进行一揽子服务,要在加盟的单位中选择最佳组合。管理系统要组织那些设备先进、诚信可靠的旅行社、宾馆、饭店、客运公司、商店、娱乐场所等加盟。接到订单后,由管理中心按要求进行配置,加盟单位有义务首先完成管理系统安排的任务。

4.对旅游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以确保服务到位。管理系统提供给游客的方案应该具体而严密,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要素,在具体的服务中必须兑现方案的全部内容,让游客满意。这是打造优质诚信服务管理平台的基础。构筑山西旅游网络管理平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不仅会遇到观念、思维、传统习惯、体制等方面的阻力和制约,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实际问题,所以要一步一步地进行。首先是要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取得政府的支持或认可。

此后的具体操作最好依托一个具有先进管理思想和较强实力的企业来运作,也可以把这个网络平台建成几家企业联办的股份制企业。旅游网络平台建成之初,先要建设的是虚拟旅游网站。这个网站要有全新的创意,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游客通过网络了解旅游线路、景点、食宿等所有内容;要把实体旅游的情况完全模拟出来。虚拟旅游网站的建设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先进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与强大的数据库是虚拟旅游的基础。如何进行网页设计,如何表达山西旅游的文化内涵、如何体现山西旅游的特色,都需要专门研究逐步完善。这个网站实现虚拟旅游后,首先能起到宣传山西旅游、吸引游客的作用。

旅游网络平台的管理系统建设需要各个旅游企业的加盟,像携程———中国公司()一样,通过龙头企业建立旅游联盟,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树立在市场上的权威。旅游联盟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创造一个多赢的伙伴与合作体系,为客户和企业以及合作单位带来最大的利益。山西旅游网络管理平台应逐步塑造成一个具有知名品牌的旅游集团,其本质是一个知名虚拟企业。同其他生产企业一样,旅游企业塑造一个名牌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先进的管理手段;二是准确的市场定位;三是强大的技术力量;四是高尚诚信的企业文化。虚拟旅游企业更是以品牌为生命,没有知名的品牌,就没有虚拟企业。旅游电子商务要通过其优质服务打造自己的品牌,把立足点放在打造品牌上,让游客对在山西接受的旅游服务留下美好的回忆。

(二)内容构想

初步考虑山西旅游电子管理平台共设计九大板块,其中前七个板块为基础板块,后两个板块进行虚拟旅游与网上交易。各板块之间某些部分有交叉的情况,各板块中的资料要不断地更新、充实。

1.山西概况。综合介绍山西的历史沿革、山川地形、政区、物产、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景点与线路。(1)旅游景点:介绍山西在国内外著名的景点的情况。对这些著名景区的介绍要详细周密,分层次进行,除文字介绍外,还要配上精彩的摄影作品和清晰准确的景区地图。通过逐层点击可以了解到景区内最基本的建筑、塑像、壁画等情况。(2)旅游线路:介绍山西最基本的旅游线路,如三大文化品牌的介绍,以及五台山三日游、绵山一日游、太原二日游等重点线路介绍。介绍要突出品牌、线路的特色,所涉及到的景区也要像旅游景点部分一样可以使潜在游客了解到最基本的元素。(3)县域旅游:介绍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旅游情况。本板块可先做一部分旅游资源较丰富、旅游业发展较成熟的县,逐步做完全省119个县(市、区)。内容要以旅游景区和线路介绍为主,适当涉及本县基本情况、旅游企业、风俗、特产等。旅游线路中既要包括本县推出的线路,也要包括本县景区与县境外其他景区共同组合的线路。(4)特种旅游:介绍特殊群体或某些专业人士及爱好者的旅游线路。如工业旅游,可以探访太钢、汾酒厂、老陈醋厂及大同、阳泉等地已进行旅游开发的矿山等;戏曲文物游,可以集中游览晋南地区的古代戏台、戏曲砖雕等;古代军事游,可以考察古长城、古关隘、古城堡等。④

3.旅游文化。(1)山西文物:全面介绍山西文物遗存的情况,重点介绍119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和577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对级别不高但景观价值较高的文物也要予以详细介绍。对文物的介绍要注意雅俗共赏,普及与提高并重,除讲解文物外,相关的传说故事、文学作品等也要涉及。(2)山西名人:全面介绍山西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富商等,也介绍与山西关系较紧密的外省人氏。可以按历史时代划分,也可以按类别划分。对山西名人的介绍要涉及其历史地位、主要贡献、遗迹、遗作、后人评价等,其中以在山西的遗迹为主要介绍内容。(3)山西民俗:介绍山西的民俗民风,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间崇拜等。民俗介绍要结合山西特色,去伪存真,发扬优良习俗,清除陋俗,并以与旅游结合紧密的民俗事项为主要介绍对象。⑤(4)山西名吃:介绍山西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如平遥牛肉、“清和元”头脑、闻喜煮饼等,对山西的各类面食要详细介绍,传统风味的老字号如“认一力”“、老鼠窟”等也要予以介绍。(5)山西特产:包括各类工艺品、农副产品等,重点介绍观赏价值高、地方特色强,便于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工艺品和便于携带的特产,如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大同煤雕、汾酒、老陈醋等。对有相关景点的特产的介绍要更加详细。(6)旅游文学:介绍历代评价山西各类景观的诗文,以名人名作名景区相结合的作品为介绍重点,以景区为单元划分,如咏晋祠、咏鹳雀楼、咏五台山的作品。

4.旅游管理。(1)旅游管理机构:介绍山西省、市、县三级旅游局各个部门的职能。(2)旅游协会:介绍山西各类与旅游相关的协会,尤其是行业协会的情况。

5.旅游企业。(1)旅游饭店(一般包括餐饮与住宿两项服务):介绍山西各类旅游饭店的情况,主要介绍星级饭店、涉外饭店,对一些知名度较高但地理位置偏远的景区,其附近的普通宾馆、饭店也要予以介绍。(2)旅游交通:介绍山西航空线路、铁路、公路的分布和运营情况,重点介绍山西的旅游汽车公司,包括经营内容、运行线路、汽车型号、汽车数量、司机素质等方面的情况。(3)旅行社:介绍山西国际、国内旅行社,包括业务范围、主要推出的旅游线路、服务特点、明星导游等方面内容。(4)旅游购物:包括一般购物与旅游纪念品购物,介绍山西各市(地)的主要商场,推荐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及纪念品商店。(5)娱乐设施:介绍各旅游地及其附近的娱乐设施。(6)网上预订:通过网络与上述旅游企业联系,预订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活动,或与旅行社预订出游计划。

6.信息查询。(1)旅游须知:介绍一般性的旅游常识及到山西旅游前需要了解的情况。(2)旅游动态;介绍山西旅游界的最新动态,如某地有新景区开放,某景区因维修不宜参观、某景区公路在建交通受阻、山西新推出的旅游线路等。(3)旅游节庆:介绍山西一年中主要的旅游节,尤其是正在进行与将要进行的旅游节。(4)交通指南:包括航空、铁路、公路三个方面,介绍最新的航空与铁路时间表,公路交通介绍是这一亚板块的重点。(5)气象服务:提供省、市、县三级区域的长、中、短期气象信息。(6)门票价格:介绍各景点,娱乐设施的门票价格,及时反映其因淡、旺季改变而浮动的情况。(7)旅游地图:这是一个详尽的地图系统,包括山西省、市、县三级行政单位的政区、地形、交通、旅游等方面的情况,继续点击最终可以看到自己想了解的景区的导游图。(8)书籍光碟:提供与山西旅游相关的书籍与光碟的目录,并尽可能地介绍购买或借阅地点,这些书籍与光碟包括对山西的总体介绍及专门线路的介绍、某地区介绍、某景区介绍等。(9)搜索系统:提供搜索服务,输入关键词后,该系统将在整个平台范围内搜索相关资料。

7.请您参与。(1)旅游论坛:对山西的旅游业或旅游业的某一方面乃至具体的某景点、某饭店、某导游的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2)游记、图片欣赏:旅游者把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精彩的摄影作品发表在这里。(3)援助与投诉:如果旅游者在旅途中遭遇某些困难需要援助,或者在旅游中或旅游后对某些企业或个人要进行投诉,可通过此亚板块与相关部门直接联系。

第9篇:旅行社管理思想范文

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应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资源优势,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训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所需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目标是加强企业与学校科研、教学的联系,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可见,校企合作模式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资源互补以及生产经营互动为结合点,通过互享资源发挥学校与企业两大参与者的优势和潜能,既可以使企业把行业最新要求和信息反馈到学校,学校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又能使学生深入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业一线顶岗训练以提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旅游管理行业实际经验,有效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实现学生的就业和旅游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是一种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值得推广.

2.旅游管理专科专业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

2.1学校层面机构设置中,缺少独立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设置专门机构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科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负责校企合作事项的机构要想在合作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其次要积极地实践,学校领导必须带头参加,以身作则;第三要优化组织要素和结构,根据工作发展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构建校企合作的组织网络,配备专职人员,形成校企合作工作的基本队伍,保证校企合作有人、有权、有责[3].但目前多数旅游院校尚未组建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专门联络与管理机构及安排相关人员管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领导机构往往设在某一个二级机构下面,或是临时成立一个小组主持工作,没有专人专职,导致旅游管理专科专业校企合作以系部、专业教研室主任和专任教师负责对外联络,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校级领导参与相对较少,校企合作成效不佳.

2.2教师实践能力缺乏,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

旅游管理专科专业应用性很强.专业教师应既要具备丰富的旅游学科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工作实践技能.目前多数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称教师是从地理、历史等专业分离和调转而来,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带有原专业痕迹,理论过多而缺乏实用性.科班出身的教师大多是刚刚引进的高学历硕士、博士研究生,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由于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没有在旅游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导致对旅游企业具体的经营与管理环节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实践能力相对薄弱,造成课堂教学只能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另外,青年教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没有时间去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和从事产学研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在行业和社会影响力不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指导实习能力比较弱,能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有限,缺乏吸引力.另外,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因为不具备高校人才引进高学历的要求,只能以兼职身份通过专题讲座、指导实训等方式参与实践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3学生对校企合作的认同度低,实习过程管理缺少保障

旅游企业工作制度、人力资源制度等对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影响很大.大学生“天子骄子”的看法使学生在旅游企业实习过程中,热衷于管理岗位,不愿从基层干起,但由于缺乏实习经验,只能从最底层的服务岗位做起,从事如接待等简单的体力劳动,岗位较为单一,很少实行轮岗制,薪水较低,学生感觉就是充当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学生对实习抵触情绪较大,中途退岗,甚至有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不仅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反而对专业打起了“退堂鼓”[4].同时,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全程参与管理,但由于实习学生人数多、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如果要分派教师驻扎到学生工作的每个企业,就必然有很高的成本支出.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现有师资都难以满足实习过程对学生管理的需求.由于缺少师资,学校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更多出于游离状态.“不出事”成为实习学生管理的最高标准,而更为重要的学生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却没有给予必要重视.加之学生实习增大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更使得企业对校企合作热情不高.

2.4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多数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主动与高校合作的意识.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往往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认为与学校合作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企业付出多、收益少.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科人才培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校内实训设施简陋,实训师资缺乏,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旅游技能性知识掌握有限,学生所具备的条件与企业真实生产所要求的条件有很大差距,导致学生到旅游企业后并不能立即上岗,而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培训才能符合岗位人员标准,这需要企业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对学生进行培训,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出于低成本考虑,旅游企业往往会更倾向于选择人才市场上一些学历不高但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另一方面,对于校企合作,目前国内缺乏明确界定校企合作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专门负责规划、管理、激励、监督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以及较为权威和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指导手册在内的合作机制与合作体系[5].企业对自身在校企合作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清晰,国家对企业是否负有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明确规定,对于不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没有法律上的责任认定和相应惩罚措施,对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也没有法律上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偿.这样,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管理专科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3.旅游管理专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策略

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培育专门管理机构,为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全国教育“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体制,明确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校企合作中,作为管理部门,政府应该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引导、支持、激励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要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可通过设立“校企合作办学专项基金”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校、企业参与合作,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旅游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义务,打破长期以来旅游院校与企业的自我联姻、自主结合,依靠感情或人脉关系维系的不稳定格局,推动校企合作从感情机制转向利益机制和组织机制,使学校与旅游企业的关系由“熟人关系”“校友关系”转变为新型互惠互利战略合作关系.此外,政府还要培育专门机构,为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如可以由政府牵头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由政府人员、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学校领导、专业教师组成,政府部门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任委员长,校方、企方、行业协会主要领导任常务委员,宏观调控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法规、政策,统一协调解决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规范校企双方合作行为,保障双方权益,评价监督合作效果,并通过宣传赢得社会认同与支持.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是一个实质性的专职常设机构,由政府、企业、学校具有沟通能力的专门人才组成,负责为高校寻找对路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落实具体合作计划,处理具体合作事务

3.2健全教师评估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要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高职高专人才,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强实践能力与素质.要加大经费投入,切实贯彻执行高校对中青年教师企业顶岗锻炼的要求,有计划地轮流安排专业教师进公司、下企业,学习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的一线操作,获取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及时将企业实际需求带入课堂,提高职业素养.同时,建立校企人才共享制度,校企双方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资源优势,实现人才资源互享.一方面,鼓励青

年教师积极考取导游证等专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在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兼职管理咨询顾问,协助企业组织讲座和培训等活动,掌握最新旅游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岗位职业能力.特别要将教师对企业、地方的咨询服务以及为校企、地方合作等做的工作纳入教师评估体系,使这些服务工作成为教师职称评聘、津贴档次划定、年度工作考核、科研成果奖励的重要考核标准,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邀请旅游业一线优秀业界人士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指导、专题讲座、教学考核评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来自业界最新行业动态和管理思想,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有的放矢地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3.3 针对旅游企业需求,设置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打破传统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邀请业界精英参与,根据“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专科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根据岗位工作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配置课程,将课程体系完全与企业经营管理环节结合起来,并通过案例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达到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同时,对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应用能力分解,引入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五步技能培训法”,第一步,认知实习,提高学生对产业地位、行业性质、旅游业务和职业观念的认识,树立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第二步,校内实训室岗位能力课程仿真实训,让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第三步,将学生送到校外实习基地,培养职业素养和掌握职业岗位的实际专业技能;第四步,技能强化培训一职业技能鉴定一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第五步,在毕业前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强化学生旅游企业的体验,实现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自然对接.

3.4 建立利益驱动机制,提高旅游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