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的起点范文

新的起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的起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新的起点范文

三中全会确定的一系列土地管理的重要原则,特别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终都将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体现。《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对我国规划期内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作出了十分精心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疑是贯彻落实“两个最严格制度”的重要基础。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与这一要求内在联系,新一轮规划纲要展现出鲜明的耕地红线意识。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而且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根据各种预测,实现中国粮食基本自给的耕地面积最低是18亿亩。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提出的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4亿吨以上的目标,也需要18亿亩耕地。因此,守住18亿亩耕地,就使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有了基本的资源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守住18亿亩耕地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严格保护耕地,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强化土地供给的刚性约束,可以有效抑制建设占用土地的过度需求,促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促使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因此。《纲要》明确指出,严格控制耕地流失是保护耕地的首要任务,包括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禁止擅自实施生态退耕,加强对农用地结构调整的引导,以及加大灾害损毁耕地防治力度等。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与这一要求内在联系,新一轮规划纲要展现出鲜明的资源节约意识。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一轮规划期内,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各方面用地需求还将显著增加。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因此,《纲要》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交通、厂矿、城镇各类建设,都要把规划节地放在首位,开展节地技术研究,更好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第2篇:新的起点范文

回想早晨,早早地起床,心里无限激动,也有一丝期待,仿佛要出嫁的小姑娘。一路风景,一路高歌。真的,我是那么的激动,那么的欢喜……

而现在,当我踏进这个教室,坐上这个位子,一切的激动、欢喜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孤寂落寞。踏入初二,没有了初一的天真,稚嫩,取而代之的是成熟是压力,对,就是压力。

曾经以为,我早熟几分?是对与否,我无从知道。看班上同学拿试卷时丰富的表情,我不屑的撇了撇嘴。装?不是。仿佛看淡了世间冷暖,对什么事都激不起好奇心。再看看初一的新生,多么像以前的我们,对这所学校是那么的好奇,大眼睛眨巴眨巴的多么惹人喜欢,时而摸摸这儿,时而看看那儿……多么想啊,回到初一的我们,可惜,时光不会倒流。

好像充当一次坏学生,老师不管,家长不说,在学校混生活。可是,能吗?答案只有一个——不能。为什么?就像一场电影,我是看点。

现在,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想逃避,逃到自己的那个温柔乡。但是,我不能,因为,恋家的孩子没出息。我要学会自己承担。

第3篇:新的起点范文

回想早晨,早早地起床,心里无限激动,也有一丝期待,仿佛要出嫁的小姑娘。一路风景,一路高歌。真的,我是那么的激动,那么的欢喜……

而现在,当我踏进这个教室,坐上这个位子,一切的激动、欢喜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孤寂落寞。踏入初二,没有了初一的天真,稚嫩,取而代之的是成熟是压力,对,就是压力。

曾经以为,我早熟几分?是对与否,我无从知道。看班上同学拿试卷时丰富的表情,我不屑的撇了撇嘴。装?不是。仿佛看淡了世间冷暖,对什么事都激不起好奇心。再看看初一的新生,多么像以前的我们,对这所学校是那么的好奇,大眼睛眨巴眨巴的多么惹人喜欢,时而摸摸这儿,时而看看那儿……多么想啊,回到初一的我们,可惜,时光不会倒流。

好像充当一次坏学生,老师不管,家长不说,在学校混生活。可是,能吗?答案只有一个——不能。为什么?就像一场电影,我是看点。

现在,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想逃避,逃到自己的那个温柔乡。但是,我不能,因为,恋家的孩子没出息。我要学会自己承担。

第4篇:新的起点范文

最近,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迟福林同志的新著《起点》,书中收集了作者近两年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在此问题上的相关思考和研究成果。应当说,这是面对改革发展新矛盾、新问题,以推进政府转型为主线探讨全面制度创新的一部力作。

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这是2003年SARS危机中迟福林同志提出的观点。2006年2月6日,在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座谈会上,迟福林同志建议提出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十一五”时期改革攻坚的重大任务。近几年,迟福林同志一直把政府转型作为重点研究课题。迟福林同志把自己两年来以推进政府转型为主线探讨全面制度创新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册,并以《起点》作为书名,寓意深刻,观点鲜明,意味着我们能否实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的难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规划好、设计好改革,排除各种阻力深化改革,实现全面的制度创新。

作者对新阶段改革的现实背景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我国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突出矛盾;二是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新阶段的改革需要实现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的突破。作者的分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与我国改革攻坚的现实问题相联系,从而形成了独特、系统的分析体系。

作者分析了政府转型的现实需求。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作者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改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使政府有效地履行经济性公共服务职能。在全面制度创新的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规范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社会体制改革要求规范政府与社会的边界,政治体制改革要求规范和约束政府权力。政府转型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社会体制改革的现实前提,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切入点和重要突破口。

公共服务短缺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

如何正确地选择改革新阶段的基本目标,如何确定新阶段改革的重点任务,是顺利推进全面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作者鲜明地提出,要确立改革新阶段的两大基本目标: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作者的这一建议,现在已成许多学者的共识,为多方面所接受。从改革实践看,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不仅是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表现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没有形成规范的分工和问责制,没有形成公共服务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制,城乡二元的公共服务体制还未打破,公共服务的多元社会参与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尚未形成。未来几年,要切实地解决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矛盾,应当从这些方面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

作者特别强调指出,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通过深化以破除垄断和要素市场化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又好又快”发展具体表现为“三个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三个协调都需要通过加快改革来保证。要加快推进国有垄断行业改革,为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加快推进以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作者倡导,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

第5篇:新的起点范文

当开幕式用太极拳展现注释出那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以言说的“天人合一”时,我们发现我们传统武术文化的张力是如此巨大,甚至于连早已习以为常的我们都为之震撼不已。但是,当我们向外国朋友去解释“太极”时,解释太极中的扌朋、捋、挤、按四大劲法时,我们会发现,要用语言把这种肢体的感受与体悟表达出来是何等的艰难与简略。虽然语言是首要的沟通工具,但体育中更多的是一种身体语言的表达,像太极拳这种凝聚着浓厚东方传统文化内涵的肢体动作,语言真的能准确地翻译出来吗?

当然,中国传统武术中还不单单只有太极拳一家,据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统计有武术文献482本(册)、古兵器392件,初步整理出129个拳种的文字资料和394.5小时的技术录像,以及多达651万字的地区性史籍如《拳械录》和《武术史志》等。如此厚重的文化积淀,如此多的拳械套路,我们如何去展示、如何去表达、如何使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中华武学的博大精深?这实际上是一个当代武术工作者必须长久且深入思考的问题。

历史上,由于中国文化在东亚,乃至于在整个亚洲地区的巨大影响,已经导致了今天“中国文化”中很多种元素、很多种标识被周边国家广泛地分享、传承与表达,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他们的文化元素中同时表现出“泛中国化”式的文化,典型的如日本的相扑,完全继承了盛唐气象。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文化本土主义思潮的兴起,这些国家纷纷高举本国文化的旗帜,抢占着自己的文化阵地,确立着自己的文化标识,而这在无意之间却将“中国文化”这一根本源头遮蔽了、淹没了。再加上“中国形象”的当代标志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对文化标志的争夺大多数停留于古典文化上,如京剧、书法、国画、中药等,自然也包括中国武术在内。当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纷纷进入奥运会,并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在广泛传播之时,世界其他民族自然而然地就认为这些体育运动中所包容的文化元素、信息都是该国的,而并没有想到他们的身上打着中国文化古老的印记,就如同今天我们在北京街头已经很难分清哪一家烤鸭是“正宗”的一样。中华武术正在被泛化,而不是精化,泛化的结果有内因也有外因,但总体趋势是我们没有办法在全球范围内树立起自己的文化标识,就如同今天我们看到运动员穿着整齐而统一的柔道服、跆拳道服参加柔道比赛、跆拳道比赛,而穿着印有中国文化元素却形式各异的服装参加武术比赛一样,我们武术缺乏鲜明的标志,而这在当代符号化传播的今天却是致命的缺陷。

记得鲁迅先生当年在《拿来主义》一文提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新人,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他主张“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当然现在我们仍然要“自己来拿”,把西方的和其他民族的好的文化资源按照我们的要求统统拿进来,作为养料,建设我们的新文化。但同时我们似乎更需要“送出去”,同样也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地送出去,把我们武术中的精品拳种好好包装,确立我们自己鲜明的中国元素与标识,针对每一个传播过程,设计自己的文化宣传方案,确立起我们自己的国际品牌与现代文化形象。只有这样,我们的武术才会真正获得世界的认同;只有这样,我们的武术才会被全世界人民所读懂所喜爱。

第6篇:新的起点范文

关键词:教育;课堂;专业;激情

自从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笔者就满怀憧憬地实践着在学校时所畅想的民主、和谐、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笔者和所有教师一样大胆尝试着各种新鲜的方式方法。可是,实际和理想是有差异的,笔者总是一次次陷入迷茫、不知所措。基于此,笔者从心底深切地感受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必要性。听了黄校长的《谈骨干教师的成长》一课,让笔者获益匪浅。

笔者渴望成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没有其它原因,只想如果不当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岂不要愧对了这十年教学的生命?希望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超越历史,超越自我,最终成为一个有内涵、有能力、有个性、有名气的优秀语文教师。本人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点燃激情的火种,走上崭新的起点!

笔者个人以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有激情;对学生要有激情;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富有激情;对语文课堂更要满怀激情。有激情的人,就是一个在冰冷的现实中却没有丢失热情的人,是一个虽已成年但都没有忘却做梦的人,是一个一直把理想和信念小心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人。语文教师要像一团火,成为一个火源,去点燃你身边的人。

1 对语文教育要有激情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就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我们现在身上最缺乏的是什么?是不是对语文教育的激情在黯然褪却!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够留点火种。作为语文老师没有激情,那是很可怕的事情,那你的课堂也好,你的专业发展也罢,都会老气横秋,暮气沉沉。而有激情,就会生命旺盛,活力四射。这几年我的专业发展比较顺利,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自己还很有激情。的确,激情是我的一个个性特点。充满激情、充满快乐、充满诗意地生活是我的追求。这种激情使自己的思维的触觉极其敏锐,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可以让自己燃烧起来。我认为,所有的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钟情教育事业,挚爱本职工作;睿智豁达,乐观向上;激情四射,个性飞扬;志存高远,追求无限……他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惊叹,业务素质让人折服,他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不断演绎着自己多重的社会角色:劳动模范、教育专家、管理能手、科研人才……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无穷的人格魅力,汲取到了伟大的人格力量。他们就像蓝色天幕上璀璨夺目的明星,照亮了教育事业前进的路,鼓舞着无数像他们一样在这条路上追求理想的人。

我钦佩他们,在这商风炽盛、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义无返顾地投身教育事业,“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我钦佩他们,在人心浮动、随波逐流的风气中,他们牢牢扎根在教育教学前线,“一片深情寄学子,三尺讲台竞风流”;我钦佩他们,时间不属于自己,精力不属于自己,享乐不属于自己,年复一年,披星戴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激情点燃的是我自己的生命,改变我的生活常态。充实、忙碌、有成就,被人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有人说,那不是苦行僧吗?苦,实实在在的苦。但是如果你心中有激情,你就会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甚至乐此不疲。

2 对学生要有激情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充满激情既是职业道德的需要,也是一名教师情感高尚的体现。我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和谐。我觉得我最幸福的感受就是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喜欢,要成为学生的偶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大不是美,小不是美,从小大到大才是真正的美”。我们看学生,也用这种发展的眼光,这种对学生的激赏,从语文课堂的教学来讲,就是最神奇的催化剂。当然,对于后进生,我们往往都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但是如果站到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也许我们的心胸就开阔了。这是“迟开的花!”多么新奇而富于智慧的比喻!老师的话有如醍醐灌顶,使困惑的我幡然领悟。我希望所有学生都能说:“我们都是春天的宠儿,一样分享春天的阳光雨露,一样感受大地的暖意融融。让我们一起珍藏春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听到自己花开的声音!”我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得到一些启发。更加关心和呵护自己身边的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

3 对语文课堂来讲,激情更是不可或缺

新语文领军人物韩军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上得全场鸦雀无声,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简直就是一首荡气回肠的交响乐,特级教师唐江澎教学《不自由毋宁死》慷慨激昂,声可断流。有人说,我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像一团火焰在台上燃烧。其实,我平时上课也是很注重激情的,你比如上《与朱元思书》,当学生读到“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时,我便引导学生理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那种自由随性的美,甚至学着韩军深情地唱起来了:“船儿啊,你慢些走慢些走依哟喂,我要把这美丽的富春江看个够……”

4 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充满激情

第7篇:新的起点范文

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确,寒冬带来的不仅仅是荒凉萧杀,还有一点一滴春意在无形中孕育。回过头看,这句话于当今造船业何其让人浮想联翩!自从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造船业伴随世界经济动荡步入了漫长的煎熬期直至大衰退阶段。寒风掠过,哀鸿正遍野,这些年船企倒闭、巨亏、罢工等比比皆是,低落失望情绪弥漫行业。但是,低迷背后也催生了积极动力:让应该逝去者逝去,让产业少了浮躁多了冷静,让市场趋向健康良性。这正如凛风暴雪荡涤后还大地一片洁净。目前,全球造船业正发生着微妙变化,更安全、更智能和更绿色越来越受关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已成为市场宠儿,如近年豪华邮轮等订单激增就可略窥一斑。显然,这对船企既是挑战,更是机会。纵观国内,造船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攻关期,在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带来的巨大阵痛必然有凤凰涅的焕然一新。由此可见,中国造船虽然面对着暂时的冬天,但蕴藏的是理性希望。

2017年是“十三五”的关键年,也是中国迈向“造船强国”的发力年。今年必将有一系列大动作面世,而刚刚颁布实施的《中国造船质量标准》无疑是重拳规范行业的一个信号。冬天终究要退去,春天终究要前来。虽然无法预知世界经济的复苏,但通过行业调节和企业作为完全有可能加速造船I复兴。因此,站行业发展节点上,中国船企应当认清形势,与其坐等市场回暖,不如对接趋势抓住机遇,使自己在未知的寒冬里变得强大更为现实和重要。这才是真正具备自我把握春天到来的魄力和能力!

《广东造船》来自于造船业,依存于造船业,服务于造船业,与之共命运同呼吸,经历了世界船市的变幻起迭,见证了中国现代造船业的徘徊、崛起、疯狂和拔乱。35年来,本刊不管船市低迷旺盛,始终坚守初心,努力为科技人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宣传船舶政策,探讨行业热点,传递最新海事理念,用微薄的力量影响并推动国内造船业发展。在成就厚重底蕴的同时,《广东造船》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成为了华南地区乃至国内的知名船舶期刊,深受业内好评。

今天,《广东造船》将立足新起点,借助船舶舞台,依托新的承办单位,更加贴近时代,更加贴近行业,更加贴近船企,开拓创新谱特色,脚踏实地向核心科技期刊新高度进发。我们坚信,造船业的春天一定不会太远,只要敢于乘风破浪前进,船企就一定会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广东造船》必定会到达光辉的彼岸。

第8篇:新的起点范文

新一届省政府面临“大考”

2008年是吉林省政府换届之年。新一届省政府班子上任伊始,无疑将在今后五年发展中面对诸多挑战,可谓任重道远:一是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讲发展就要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当前,吉林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强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完成工业化的前提。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暴露的很突出问题就是基础产业不稳固,基础设施不健全。因此,要保证快速发展,就必须把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搞上去。同时,在国企改革问题上,亟需制定和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尽可能化解社会矛盾,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三农”问题还远未解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立现代农业。张凤春代表认为,尽管卖粮难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温饱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农业的低水平、农民收入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不稳定等问题的存在,说明我省农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真正达到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目标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三是破解科教兴省这个难题。目前全省上下都有这样的共识: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依靠教育。虽然过去我省曾提出科教兴省、县域突破、开放带动和人才兴业的战略,但科教兴省至今并没有完全破题。如怎样形成高端产业,如何搞好技术创新,如何使科技教育深入到经济领域、社会事业领域等等;四是生态环境问题要引起高度关注,节能减排任务繁重;五是民生问题需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并且要根据我省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步解决历史欠账。

尽管振兴吉林所面临的问题重重,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吉林省整盘棋已经活起来了。王民代表认为,和前些年比较,面对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新一届省政府完全可以表现得更从容、更自信、更周详。

加快发展已形成共识

吉林省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富民强省和构建和谐吉林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发展。盘点我省经济发展现状,王丽影代表认为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突出了工业化和投资拉动;发展成果正惠及百姓生活。针对今后的工作部署,她建议省政府:一是要积极培育、搞活和壮大我省的资本市场。当前我省发展的主要瓶颈仍然是资金不足和资本不活的问题。要重视省内资本市场的培育,如中介、咨询、担保、投融资组织的设立和有效运作,快速地、高质量地组织企业上市。二是企业的成长需要外部环境的“风调雨顺”,要下功夫营造适宜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要注意防止和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个别地方出现的依赖上面支持,自身努力不够和只图形式而不求实际效果的问题。四是要着力培养人民勤奋创业的精神,学会创业的本领,穷则思变,富则思进。

多年来,国企改革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过去的五年中,通过实施国企改革攻坚,使全省90%以上的企业完成了改制,而且改得比较彻底,使我省工业走出了最困难的时期,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明显提高,一些行业有了新的发展。“要保持这种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就必须继续加快发展,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祝业精代表建议我省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强省内乃至东北区域内的经济协作,实现人才、资源互补,共同发展。高继泰代表建议新一届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发达省份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全力跟上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节奏,确保我省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稳步进位、升级。“吉林经济到了大发展、快发展时期。”黄文华代表说,谋划未来,要在以往的发展思路基础上,坚持扩大开放。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情况下,要继续坚持工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拉动,坚持走工业化、城市化道路。政府要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创造性地制定与国家政策配套的地方政策,尽量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努力保持我省来之不易的高增长势头。在强调投资增长的同时,他建议省政府要注意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如何发挥中小企业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是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孙金宝代表建议省政府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抓好大项目、大企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省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整合、积聚中小企业,加强政策性和行业性的指导,促使形成有规模的行业集群和集团,实现资源共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对全省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转变政府职能绝非空话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六项工作、八项重点任务,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省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关键是抓好落实,不要让群众的期待落空。”高继泰代表认为,过去五年政府在职能转变上取得一些成效,作风越来越务实,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今后仍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上下真功夫,突出解决转变工作作风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质量,把我们的政府打造得更加廉洁、高效,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9篇:新的起点范文

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端、琼州海峡南岸,三面环海、椰风海韵、风光旖旎,素有“椰城”美誉。海口是海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是我国南疆边陲的海陆交通要冲、重要的港口商埠、新兴滨海旅游城市;海口位于泛珠三角“9+2”经济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交汇点,是中国与东盟之间、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的最前沿省会城市。

党的十七以来,海口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克难奋进,坚持多做“打基础、修跑道”的事情,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健康较快发展。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确定并围绕“四地一中心”(全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新型工业基地、全国热带滨海旅游休闲胜地、全省都市型农业基地、国家海岛生物产业基地、区域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做科学发展和体制创新示范市、建成全国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物流业、休闲娱乐业“四轮驱动”战略。

产业实力得到新增强。坚持“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统筹三次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海口特色的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2008年一二三次产业比为7.6∶26.1∶66.3。为了扶持产业发展,海口先后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十条规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扶持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实施细则》、《服务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政策性文件。海口是全国第二批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海口综合保税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洋农副产品加工区等一批园区已成为海南最具吸引力的产业聚集地。旅游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房地产外销率达70%,海口已成为国内外居民理想的第二居住地。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推行网上审批,政府职能部门的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驻中心办理,按期办结率达98.8%。实施强区扩权,65项行政权项下放到区,区级体制活力不断增强。积极搭建城市投融资平台,新组建了市旅游控股、水务集团和城司。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与国内外上百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投资创业者来自国内外各地,利用外资、进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圆满完成建省办特区20周年庆典任务和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成功举办海口―东盟对话会,积极构建琼北湛江旅游经济圈,精心组织《城市之间》中国区总决赛、中国铁人赛、热气球挑战赛、全国速度轮滑公开赛、世界女子高尔夫职业赛等大型赛事活动,海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城乡统筹发展呈现新面貌。坚持“中强、西拓、东优、南控”,城市由扩大规模向拓展空间与完善功能并举发展。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同步推进,长流起步区全面启动,市政基础设施、行政中心加快建设,美丽沙、海口湾、滨江新城、新埠岛等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深入开展“五大工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城市万米网格化管理。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共绿地达9.5平方米。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全市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道路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