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淡泊宁静范文

淡泊宁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淡泊宁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淡泊宁静

第1篇:淡泊宁静范文

作为一个收藏圈子里的人,画家见得很多,画作见得就更多了,来江阴之前,只知道江阴有一个华西村,根本没有想到在江阴会有幸见到这样一位不俗的画家。

李成的山水画,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诗意朦胧,淡雅自然”,他的画清爽、秀美、质朴、宁静;他笔下的山水不追求雄浑厚重,而是像他本人一样淡雅自然。从李成的画中,我看到大山温柔的一面,他写出了山水之真性情。他画的是自己的山,写的是自己的水。

李成笔下的山水,既有清新雅致的小品,也有气势磅礴的巨制;既有对自然山水精雕细摩的刻画,也有笔墨飞动的写意山水;既描绘北方高山大岭的刚健雄浑,也渲染江南秀丽风光的典雅含蓄。当然,他画的最多的当属江南的山水。他运用传统的笔墨,一丝不苟地营造着心中的丘壑。

李成的画构图饱满,写景稠密,虽千峰万壑却又曲径通幽,画面充实而空灵。画中繁茂的林木、悠闲的云烟、潺潺的溪水都有一种古典的优雅。同时,又如真实的山光水色扑面而来。

李成山水画的画面、构成、笔墨和皴法,极富个性风格和面貌,在当今山水画界独辟蹊径,自成一格。他的画作取景大气,布局严谨,追求神韵,皴法细腻,设色淡雅,有虚有实;形式上有涓涓的流水,万古永存的平静。而平静之中似乎看透了人间繁华和僻远。他寄情于山水,使我想到了四个字“淡泊宁静”。

画如其人,自古皆然。艺术家总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观照自身的。不管是托物咏志也好,抒情寄兴也好,从其人的作品中总是看到其人的品格和其人的性情。画如其人,贵在一个“真”字。只有那些有自己真诚追求的画家,只有感情真挚、感情真切的画家,只有特立独行,不肯囿于古人藩篱、不肯依傍他人门户的画家,才能做到人画如一,见画如见其人。

李成深谙传统绘画的理法,笔墨功夫极为扎实,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调整自己的画风,捕捉更接近自己个性气质的东西。在李成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流向、绘画语言和表达观念。显然,他的画有来自传统笔墨的滋养,但又不是对古人、名家的“摹仿”,而是站在属于自己的视觉空间中,用笔墨之舟,驶进一个更为清静和博大的艺术境界。

品读李成先生的作品,感觉气势沉雄,笔意超旷,形神兼备。远看其势,层次井然,章法严谨,有一种苍润浓重、大气磅礴之感;近看其质,不论村落亭榭、山石树林、小桥流水、瀑布飞泻,还是云烟氤氲、月色朦胧,无不渲染出一种幽奥的意境。看得出,这是画家将大自然的美,从“微观”到“宏观”,通过自己内心的感受,把它们统一起来在艺术上得以升华的结果。无论是所画的雄山莽水、怪石奇云、江河湖海、山泉瀑布,还是幽姿秀色、翠屏烟浪,无不在苍莽中见骨力,在雄奇中显磅礴。仔细品读他笔下的江南山水,有的以水墨挥写而不着色,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空灵,有的则在笔墨挥洒之后薄施淡彩,使画面清丽而富含生机。

笔墨是中国画的根本所在。评价一个国画家的作品,必然要谈到笔墨。欣赏李成先生的山水画,最令人佩服的是笔墨的精到。笔者看到他的多幅作品,无论是中锋行笔还是泼墨写意,笔墨都显得从容不迫、稳健有力、干净爽利、灵动多变。细看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没发现轻率之笔。

笔者对李成的作品总的看法是:法度严谨,注重内涵,功夫到家,具有中华民族文化浑朴雄强的气质和率真憨厚的个人艺术风貌。

第2篇:淡泊宁静范文

199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200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高级研

修班

1999年作品《智取生辰纲》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2年作品《屏障》入选纪念“讲话”60周年全

国美展

2002年“水墨立场”首届中国画邀请展重庆

2006年经典艺苑画廊水墨作品个展 北京

2007年“水墨品质”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济南

2007年二月书坊推荐画家作品展北京

2007年梁弘建陈子游马骏作品联展北京

2008年“永恒的经典”当代中国画邀请展 北京

2008年数风流人物2107中国画邀请展南京

看马骏的画,很容易使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所蕴涵的那种怡然自得、不受世事困扰的意境。他的画透着几分古朴与典雅、闲适与安逸,特别是画中的人物更添几许古意与洒脱的意趣,营造了人们记忆中的充满诗意的一个世外田园。当然这种“田园”只是潜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意念的表达、一种感情的同化,并不能阐释画家所真正要表达的内涵――闲适安逸的生活状态。在这里,画家无需拔高自己,以“隐者”或“高士”表达一种文人高雅之境,而是以一种恬淡、安逸、舒适、自得的日常生活来展现,从而表达了朴素单纯、率性天真的意境。

马骏是传统绘画的忠实继承者,但这种“忠实”并不是盲从,而是有取舍地借鉴、汲取,拟古而不泥古。他的画,吸收了些许汉唐壁画的传统,又融入了民间艺术的一些质朴元素,打通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界限。民间文化蕴涵着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中国文化原生思想。所以,可以说马骏的画是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于一体,真正地贴近了生活之文脉,体现了艺术的真谛,雅俗共赏。更为重要的是,马骏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在当下的时空努力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和新的艺术样式,以表达人的最理想的生存状态。

马骏的画在造型上,很注重对“形”的塑造,而这个形已经超脱了最初的“摹状拟物”,脱离了最初所崇尚的“形似”,是一种“得意忘形”。在衣着服饰上,画家把它简化,以大的墨块塑造出所绘对象衣着的形状。在这里服饰成了一种简化的符号,古代人物也只是一种对图像样式的借鉴,因为在马骏看来,唯其如此,才能把他心中所向往的那种闲情逸致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而人物形象中“裸背”形式的塑造,则使形象弱化,这种弱化使人更多地去关注意境,关注画面所表达的思想。在色彩上,马骏善用大团块的淡墨来烘托背景,或桌案、或茶椅、或窗、或门、或树木、或庭院,都追求一种朴素、一种单纯。这里的墨块,不是死墨,不是墨色的堆积,而是一种灵动中有变化,和谐中有韵律的“交响乐”,层次分明、变化莫测。构图上,人物组合疏密有致、虚实相应;或三五成群,或一人独处,或站或坐,或躺或倚,形成疏与密、聚与散、动与静的对比,而这种种对比又产生了一种运动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布局中使画面更加富有变化,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之意境,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可参照《深居之九》、《闲情之四》等作品)。

纵观马骏近期的画作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系列:“观望系列…‘深居系列…‘闲情系列”,这三大系列贯穿着一个逐层递进、感情升华的过程。借助立普斯的移情说,就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的过程。

“观望”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待人接物的处世态度,在马骏的“观望系列”中,他通过自己的画作把这种现实的生活态度如实地再现出来(所不同的是作者借助了古代题材,以古人的形象来展现),引入遐想。当今社会,人们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前行,很少有人关注精神上的“物资供给”,但青年画家马骏却始终坚守在这块“原始阵地”上,以自己独特的触觉,揭示人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目光,如醍醐灌顶,直指人心。

第3篇:淡泊宁静范文

关键词: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功能;单极电凝止血

目前,临床上对卵巢囊肿的治疗主要以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方案为主,有相关数据表明,术中单极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单极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6例单侧卵巢囊肿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制定的卵巢囊肿的诊断标准[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3例患者年龄为21~52岁,平均年龄(33.4±2.1)岁,对照组93例患者年龄为20~53岁,平均年龄(32.9±2.7)岁,两组对象在年龄、病情方面无较大差异(P>0.05),能够作为临床对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做好常规手术前准备,保证无菌操作,嘱咐患者术前禁饮水、进食。所有患者均由专业医师按照规定流程完成手术。

研究组实施单极电凝止血方案,单极电刀设置为电凝功能,设定功率范围30~50 W,烧灼其剥离面,使得自然卷曲变成卵巢外形,监测可能出现的出血、渗血状况[2]。

对照组实施缝合止血方案,由医生采用可吸收肠线,同时在腹腔镜下剥离囊肿后对切口处实施连续扣锁式缝合,重新建立卵巢外形,监测可能出现的出血、渗血状况[3]。

1.3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激素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三类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卵巢囊肿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主要的发病人群为20~50岁妇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小腹疼痛、不适、白带异常以及腹部有肿块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卵巢囊肿发病的原因主要和内分泌、身体组织液酸化、环境以及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三类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是采用单极电凝止血的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激素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维持患者体内各项激素水平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保证代谢功能的正常行使,三类激素在患者的生理功能中协同发挥作用。激素水平过高或者过低在很大程度上均反映了患者性腺功能存在病变,我们可以根据患者激素水平的变化上得到反馈,了解患者病情。单极电凝止血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内经过时产生的热效应,对局部组织进行加温,从而使得这一范围内的部分组织变性、坏死,最终碳化、气化,将碳化部位的组织分离,达到止血的目的[4]。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有相关研究显示,这一项技术在经过患者体内时,碰触的深度能达6~10 mm,瞬时达到的温度会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组织产生热破坏,治疗过程中会损伤卵巢其他组织,对患者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破坏,所以在实施单极止血方案时需要考虑这一损伤风险[5]。

综上所述,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单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春玲,赵春红.不同止血方式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28(9):183-185.

[2]李苗,苏小锋,林还珠,等.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153-156.

[3]丹,杨清.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两种剥除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6):62-63.

第4篇:淡泊宁静范文

徐 连

众所周知,测量血压是检查人的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可您知道吗?临床上正式应用血压计,迄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最初,人们测量血压是在马身上施行的。约在18世纪初,英国人哈尔斯用一根长达9英尺的玻璃管,以铜管连接。插入马腿动脉内,血液在垂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到8英尺3英寸高度,测到了马的血压。之后,法国人普塞利考虑到测量血压时为了方便观察血液在玻璃管内的高度,提出在测量血压的玻璃管内先装入水银。

1896年,意大利人里瓦・罗克西发明了不损伤血管的血压测定计,其构成主要包括橡皮球、橡皮囊臂带以及装有水银的玻璃管三部分。测量血压时,将橡皮囊臂带围绕手臂,捏紧橡皮球,观察玻璃管内水银柱跳动的高度,以推测血压数值。以上几种方法所测得的血压是动脉收缩压,数值并不太准确。1905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介绍他改进了的血压测定法,即:除了血压计之外,还需要用听诊器置于橡皮囊臂带之后动脉处,根据听诊器所听到的第一个脉搏声以及英后脉搏声音的突破减弱,分别定为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这种测定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淡泊宁静益康寿

民 杰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三国时代的蜀国名相诸葛亮留下的千古名言,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宝贵借鉴,也是一帖延年益寿的良方。

“淡泊”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是历尽人间坎坷后得到的一种豁达。有了淡泊,就会对世迁、人情冷暖泰然处之,这种心境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与此相反的就是心胸狭窄,遇事斤斤计较,这样就容易使心理失去平衡,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诱发身心疾病,甚至成为癌症的诱因。

第5篇:淡泊宁静范文

赤壁前,你自斟自饮,独自拾欢。

千百年前的火光早已熄来,动荡的年代已经安定下来,血梁的盔甲,早已腐朽,深深地烂在了这一方土地中。

曹操早已败逃,诸葛亮在这千百年已化为枯骨,那羽扇纶巾,谈笑之间,便使强虏灰飞烟灭的周瑜也已成为一捧黄土,唯有这赤壁在此孤寂地躺了千年。

可,又是谁在此洒祭了一尊的江月?

又是谁在此阐诉了千年的辛酸?

我用三分酒的狂傲,三分茶的清爽,四分水的清纯,来感悟你的一生。

读赤壁怀古,品出的是苏轼一生间如酒般的甘冽豪放。

读赤壁怀古,品出的是苏轼一生间如茶般的清爽智慧。

读赤壁怀古,品出的是苏轼一生间如水般的淡泊宁静。

所谓功名,所谓利禄,在时间巨流冲击下必将灰飞烟灭,红尘无常,高楼仅此一梦,梦醒来,梦中一切一切便随之不在,还不如在清醒中洒祭天上明月。世间荒芜之事,便一笑了之了罢。

读苏轼,得一分淡泊。

读苏轼,洗一分宁静。

读苏轼,看一分世情。

滴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去,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袭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第6篇:淡泊宁静范文

这几天我在瑞典的延雪平大学进行交流和讲学,有机会亲身感受了北欧百姓的生活。在咖啡厅看着他们悠闲的表情,不慌不忙地开车上下班,我能感受到北欧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里的人过着平淡、悠闲、不奢华,没有焦虑也没有奢望的生活。你都不需要问:“你幸福吗?”他们的生活节奏已经给出了答案。

今年,联合国首次了“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比较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其中北欧国家名列前茅: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国度,芬兰第二,挪威第三,瑞典第四。

从这份报告中,我们看到,较幸福国家倾向于较富裕国家,最不幸福国家集中于受贫穷和战火洗礼的非洲国家。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幸福就是财富,如果是这样认为,那就肤浅了。财富是幸福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是并无必然关系。

什么是幸福?25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霍华德金森进行了一次有关幸福的调查,在他收到的问卷中,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其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普通的家庭主妇,有卖菜的农民,有公司里的小职员,甚至还有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最后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20多年后的今天,他回访了这121人,结果那71名平凡者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还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曾经的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极少数人觉得非常幸福。

沉思两周之后霍华德金森最后纠正自己20多年前的调查结果: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泊宁静,继而产生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真正源泉。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哈佛大学著名的幸福公开课曾经提出,幸福=金钱/欲望。在分母上的欲望显然主导了幸福,欲望越多,幸福越低。

在全球幸福感最高的丹麦,我问当地人他们为什么这么幸福,得到的回答是:“不奢望自己能取得大成就,不用担心会穷困潦倒;没有什么能让人兴奋,也没有什么会令人愁苦。”

即使在大半个欧洲还挣扎在债务危机泥淖中、债务国政府为紧缩财政而人心不安的时候,超过90%的瑞典人仍对本国表示有信心。

究竟是什么让北欧人能够如此无忧无虑地幸福生活?

我想,应该是北欧人的好心态,怀着一颗知足者常乐的心。

唐骏

著名职业经理人,港澳资讯CEO。

第7篇:淡泊宁静范文

杨志寅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主编。山东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行为医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静”是养生之本,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千百年来,无数长寿名人以其切身体验悟出了这条重要养生秘诀,并留下不少名言警句:“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这是44岁的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亲身感悟。“自静其心”和“无求于物”自然也就成为白居易后半生的座右铭。白居易生活的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而年少已多病的白居易却能活到75岁,算是高寿了。究其原因,应该说主要是得益于“静养身心”。

然而,静是有前提的,不是想静就能静的。静的前提是知足,只有知足,心才宁静。清心淡泊、宁静致远,具备“为所有而喜,不为所无而忧”的知足心态,没有非分之欲,才能内心清静。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而要想到你拥有什么。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养心”秘诀。而且,当你失去的时候,不要耿耿于怀、懊恼不已,反而会轻松很多。此外,“人比人气死人”,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从没有意义的攀比开始:攀比名利、财富,但贪欲无止境,欲望过大的人往往烦恼也很多。

实际上,适当的欲望可以成就人的上进心,为人们带来积极努力的空间和希望;但过度的欲望却是痛苦的源泉。人类的不少悲剧,往往就是源于一颗奢求过度的心。有人为利而挖空心思,为此焦虑、吃不好、睡不安。持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使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导致身体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减退。严重者发生持续的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新陈代谢增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长期下去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食欲下降等一系列症状。这种现象若不能及时纠正,则可诱发心理精神性疾病或各种病症。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欲望越多的人,越容易烦恼;奢望越大的人,越容易挫折缠身。由于奢望多与物欲相关联,有物欲而不得心静,心不静而多病,多病自然影响寿命。

第8篇:淡泊宁静范文

1、不计较与其说是宽容,不如说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对这一切并无兴趣。我漠视除自己关注和重视之外的一切感觉和现象。不容易付出。有享受孤独的需求。

2、生活,总有些事让人无奈,人生,总有些情令人悲哀;相信,经历了才会成熟,痛过了才能有更深的领悟。不计较名利,看淡得失,才会体会到真正的乐趣,只有淡泊宁静,才是通透的人生。

3、洒脱:一曰不计较个人得失;二曰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三曰拿得起,放得下,不为别人活着。

4、人生须坚持四项原则善做五件事。四项原则:过好每一天的原则;你是唯一的你的原则;永不计较小事的原则;立即停止损失的原则。善做五件事:善于计算;善于交流;善于学习;善于助人;善于照镜子。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淡泊宁静范文

--题记

于是,心里有了缓缓地清凉在流淌,好希望将它拥进怀里,攥在手心,偷一点点装进口袋藏起来,可它,却了然无迹。

这小精灵谢了炎夏的炽热与彷徨,微微的惹来了秋的淡然与从容。她,曼妙的飘洒着,以轻巧卓悦的风姿撩拨了心灵深处那婉约的弦,弹奏着千年流淌的秋之韵。

一丝含着缕缕秋凉气息的微风,如薄烟一样,萦绕着花香的窗台,氤氲着静幽的清芳……

我,贪婪地敞开心怀,吮吸这天地之间的甘露,缠绵着雨的柔情,风的。任纤柔的思绪随着这微风清雨蔓延,那一点点的思念,一抹抹的馨香,悄然无息,淡然渲染而来。牵动由一丝丝柔弱的离愁织成的网,洒向那有你的云海间。

撑一把透明的小雨伞,漫步在这细雨轻烟的黄昏小桥,独自凭栏迷离处回望过往,望你落寞背影飘然离去,轻叩君心,三生石边三生誓,是否已成过往?前尘如梦,谁能明,何人晓,痴迷等待只为曾经的笑颜。在这凄迷的天地里,与君相识相知的缘分。究竟有多少的美丽与苦涩?多少的甜蜜与泪水?

漫漫人海处,是谁,倩影隐约烟雨中。任这芬芳细雨淋湿衣裳,轻轻的长袖旋转,恰似蝴蝶翩舞花间。婷婷袅娜,眉眼间一抹淡雅旖旎,直教得人赏心悦目。阅经岁月世事的女子,虽昔日的青春韵华不再焕发,却不失从容淡定,优雅的娴静韵味。在这个烟雨迷蒙的季节里,飘舞着属于自己清新脱俗的别样景致。

岁月轮回,你是在漫舞人世间的萍水相逢,还是在缅怀人生的生命雨馨……。

缘分,也许是清风细雨轻拂嫣红的落花残红,看到的时候早已招惹催零;也许像午夜绽放的昙花,来不及好好欣赏,很快就凋零;也许又像这纷飞弥漫的细雨,想攥在手心里,可是,怎么抓也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