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

对乡镇发展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乡镇发展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乡镇发展的建议

第1篇: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

乡镇处在“__”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乡镇干部更是肩负着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近几年来,__县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拓宽入口渠道。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建议适当增加乡镇的人员编制。全省每年根据用人需要,适当增加乡镇公务员招录数量。在进人方面,可赋予县级党委一定的人事权,每年由县级党委从优秀的村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中,按一定比例为乡镇选拔招录工作人员,改善干部队伍结构,解决乡镇空编缺员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选调生仅仅把乡镇作为“跳板”,流出渠道多、流动快。建议加大从优秀村主干和"大学生村官"中定向定额招录乡镇公务员力度,并不断增加招录数量。

(二)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从注重实效和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短期培训教育。在培训内容上,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产业技能等为基本内容。鼓励乡镇干部多渠道地进行学历提高教育,对所需经费予以适当补助。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县级党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基地作用,以创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进行专题培训。在培训经费上,要把乡镇干部培训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建立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制订乡镇干部培训计划,分层级对乡镇干部开展培训,确保乡镇干部每两年参加一次集中培训。

(三)强化职能职权。目前,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是,从现实看,乡镇干部“被迫”身兼数职,既要管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处理纠纷,又要发展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不仅加重了乡镇干部的工作负担,而且因权责不对等,加大了乡镇干部工作难度。为此,建议省、市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明确乡镇职能,完善乡镇功能,下放一定权力。对派驻乡镇的单位,凡能下放的应下放到乡镇管理,不能下放的,应赋予乡镇党委一定的管理权限,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解决好上下关系不顺和有责无权的问题,实现乡镇责、权、利的协调统一。

(四)健全关爱机制。注重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对优秀乡镇干部选拔力度,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对长期在乡镇工作尤其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大胆提拔重用。由于改善乡镇干部政治待遇的政策性强,建议中央、省委、市委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比如,对乡镇党委书记连续任职8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副县级工资待遇等。努力提高经济待遇,建议省财政考虑贫困山区乡镇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实行津补贴全省统筹,以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积极改善生活环境,对乡镇干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建议省、市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帮助乡镇完善乡镇机关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通过健全乡镇干部激励关怀机制,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于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让他们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2篇: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蒙医医院副院长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报告指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来自基层的医疗工作者代表菊红花对此深有感触。

“国家推进新医改三年来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为医疗卫生机构带来了发展的春天,为医务人员带来了干事的活力。”菊红花在接受采访时对本刊记者说,“拿青海来讲,青海省委、省政府把推进医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省各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在医改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菊红花委员深思熟虑,她带来了《关于有效解决西部地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紧缺的提案》以及《关于实施乡镇卫生院职工生活周转房建设项目的提案》。她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大群众普受医改实惠,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同时,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在一些旧的困难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吸纳急需人才的空间有限。为此,菊红花建议国家实施西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项目,加强基层卫生管理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建议国家研究出台提高西部地区基层卫生人才待遇政策,切实体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建议国家实施特岗医师制度,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执业;建议加大中医、民族医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议以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来核定西部地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编制,保障医院各功能科室正常开展业务,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在菊红花委员看来,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想壮大西部地区的基层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就要从细节上切实解决技术人才面临的各种问题,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比如,基层的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枢纽,主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提供和社会卫生管理三大功能任务。但是,长期奋战在农村卫生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卫生院职工,他们既没有享受房改政策,也没有商品房可购买,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24小时坚守岗位。“在青海,现有乡镇卫生院生活周转房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年来国家再未安排建设,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威胁着职工生命财产安全。”菊红花委员对记者说,“近年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乡镇卫生院人员增加,很多职工处于无房可住的境地,甚至挤占业务用房,成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下不去、留不住的主要因素,不利于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为此,菊红花带来的提案建议是国家将乡镇卫生院职工生活周转房和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团队宿舍建设,纳入“十二五”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同时,明确制定基层医务人员可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长年奋战在基层一线的菊红花委员,是这一改革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她表示,回到青海后,将把政策的春风带回基层,继续以无限的热情推动她所热爱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3篇: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会计管理;对策建议

一、加强乡镇财政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为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必须要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举措来予以规范,构建更加全面的乡镇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体系。要保证乡镇财政的安全规范运行,进而真正推动乡镇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农村经济得以较快发展,民间资金持有量逐渐增多,农民群众需要投资保值,而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经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说民间借贷问题频频出现,很多乡镇地区都受到了影响,即便是涉及资金较少但也对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乡镇财政会计必须要发挥出自身作用,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树立服务意识,更加主动的面对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村镇、企业以及农村群众解决好信息闭塞、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更好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强乡镇财政会计管理的建议

1.加强惠农资金的管理

对于乡镇财政会计工作人员来说,在工作中必须要坚持耐心细致的态度,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相继颁布,乡镇财政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朝农民伸手,而是将党和政府惠农政策中的专项资金第一时间分配和发放到广大农民群众手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造册入账,设置专门的账户。农民群众的各种补贴和福利资金都统一由指定银行发放,推行一户一卡政策并做好核对工作,防止出现截留挪用的现象。各种票据应当坚持全镇统一管理,农村会计公章进行集中管理,做好对村级财产支出的监管,另外乡镇财政所还需要做好资金的调控,为户户通、村村通以及文化建设等惠农项目服务。

2.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程序

乡镇财政会计工作的对象是农村,因为村镇领导班子变动频繁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全镇村级采取集中记账制度,乡镇会计工作人员对村级账务必须严格审核,对村级支出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存在私借乱花等问题必须严格进行监管,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第一时间解决可能存在的矛盾,处理好农村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严守底线、猿衷则,做到政策服务到位,端正工作态度,第一时间上传会计管理数据和相关报表,让上级领导可以全面详细的掌握乡镇财务发展情况,为上级领导进行重大决策带来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对乡镇政府的财务收支情况予以及时公开,主动接受广大农村群众的监督。

3.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做好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和拓展预算外资金收入渠道。乡镇会计作业人员必须创造性的灵活组织工作,避免预算外收入流失,严格进行票据的使用与核销管理。另外,应当将乡镇内收取的预算外资金纳入乡镇财政所有,交给乡镇财政进行统一安排,不断拓展收入来源渠道。联系党和国家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促进乡镇内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寻求上级部门的支持培养一大批骨干企业,从而扩大主体财源。另外,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稳定基础财源,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特别是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新兴财源。

4.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过去的收付实现制逐渐无法满足乡镇财政工作的实际需求,面对逐渐多元化的乡镇财政工作,我们应当尽快推进落实权责发生制,进而保证乡镇财政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权责发生制指的是明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以及服务的质量与规模,清楚标明投入金额,避免部分乡镇府仅仅是为了表面完成预算任务而任意更改业务安排时间,从而确保能够对乡镇府财政支出予以更全面的监督。另外,能够从账目中明确的体现出乡镇府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情况,更清楚的掌握相关财政资源的收支情况和实际使用效果,增加公益性会计科目,避免乡镇府存在利用公共资源购置政府设施的现象,增强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推进财政会计工作持续发展。

5.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

积极寻求乡镇大人支持,不断规范会计预算审核、批复、预算调整以及决算审查批准工作流程;加强和国税地税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处理好税务部门提供月度税收入库报表等相关衔接事项;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工作力度,尽快处理好乡镇财务会计核算中可能出现的违规问题,不断促进审计监督实效性的提升。另外还应当强化乡镇总预算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促进乡镇财政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精细化发展,这是构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激发乡镇理财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乡镇财政会计工作的价值作用,努力增强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保证资金安全。

三、结语

总之,现阶段乡镇财政会计管理工作正处于重要阶段,对于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举措予以处理,将政府及其主体的债务、运行效果等情况予以审核,建立更为全面的监管机制,进一步的促进乡镇府投入资金的实际利用率。同时,保证广大农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真正贯彻落实国家针对农村提出的各项政策。

参考文献:

第4篇: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

年龄结构老化,学习积极性不高。农村党员年龄普遍较大且文化程度低,少部分农村党员还不识字,特殊情况者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加之子女大部分都在外务工经商,家庭责任较重,学习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另外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环节对农村党员要求过高。建议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时,对农村党员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要求可适当放宽,同时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到农村党员当中。

外出流动党员较多,开展活动难集中。农村外出流动党员人数较多,而且分布范围广,开展活动很难集中,学习很难做到全覆盖。建议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时,按“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辅”的原则开展活动,流出地主要采取邮寄资料、电话交流、网络平台等方式,配合流入地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同时组织在职在家党员与外出流动党员结对帮扶。除寄送学习资料外,还要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学习进度等情况。

文化层次差距较大,学习效果难保证。部分乡镇支部党员人数较少,有的支部党员总数不足5人,分开组织活动人力、物力消耗较大;党员知识文化层次差距较大,乡镇机关支部部分党员已具本科文化程度,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大都在高中以下,学习活动效果难以保证。建设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时,将党员人数较少支部的学习实践活动纳入乡镇机关支部或采取就近原则纳入党员人数较多支部进行,同时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党员进行分类指导,指出不同要求,既能保证了学习效果,又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5篇: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

强化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代表建议意见办成率、代表满意率来衡量代表工作成效,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m监督权落到实处。按照《*市*区人大常委会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暂行办法》,对年初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的42件建议意见,经过主任会议认真研究,常委会召开了专题交办会,对“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具体承办单位提出了具体的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明确了承办单位的承办责任和常委会内设机构的督办责任。在承办部门认真办理和常委会有针对性的督办落实下,代表建议意见都得到了较好落实,常委会会议还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并邀请了相关代表列席会议,增强办理结果透明度,代表们对代表建议意见的办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确保了代表建议意见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对常委会8月份开展集中联系代表工作中征集到的51件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经过两次主任会议研究,常委会在向“一府两院”转交《关于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联系代表情况的报告》基础上,决定对常委会认为目前应重点考虑并予以解决的5件代表建议意见、今后应引起职能部门高度关注的9件代表建议意见进行重点督办,目前已经召开了专题交办会,正式交承办部门限期办理。常委会将持续关注代表建议意见落实情况,切实加大督办力度,确保落实。

全力组织好代表视察工作。2009年常委会共组织了4次代表视察,主要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现代农业发展、社区建设和政府十件惠民实事落实情况等四个方面。组织视察时,扩大了代表参与面,重视发挥各个界别代表的作用,重点吸收基层代表、熟悉相关工作的代表参加视察,并认真征集、转办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关部门及时反馈了办理结果。按照常委会“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监督重点”的总体要求,常委会组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察,在肯定工作的同时,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消法”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提升经营者自律守法意识;加强基层维权网络建设,使消费维权工作向基层、向农村延伸;加强对食品、农资及日用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加强部门协调,整合维权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维权工作态势等意见建议转交区人民政府办理,推动我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积极开展代表专题调研活动。为增强代表履职积极性,充分发挥代表参政、督政作用,常委会确立了2个调研课题,先后组织15名相关界别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了代表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为区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一是开展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代表们认为,我区城乡规划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针对制约我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些问题,代表们提出要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按照属地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积极争取市政府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给予*区一定的参与城市规划的职能;切实加强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在规划决策中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合理规划生产建设、生活居住、公共设施区域,统筹生产区、商业区、生活区、城市绿地等空间布局,建设一批彰显*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的特色街区和标志性建筑,打造我区的精品工程和城市品牌等方面的建议意见。二是开展了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针对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常委会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办学保障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正确把握职业教育方向,推进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等建议意见。

注重提高代表素质。常委会把提高代表素质作为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在经常性组织代表参加常委会检查、视察、调研活动和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基础上,还注重提高代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人大工作能力。一是坚持代表学习经常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建代表小组、建立代表小组学习、活动制度,借助村“两委”换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契机,认真组织代表小组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经济理论以及人大业务知识。常委会通过联系走访代表等活动,及时通报全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人大常委会重要工作安排,保障代表更广泛的知情权。二是邀请市人大领导结合代表法和地方组织法,就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如何发挥代表作用开展了2期代表集中培训。特别是近期即将召开的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前,我们将对所有人大代表开展一次集中培训,这对于我区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开展全区人大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扎实履行监督职能,维护和谐发展氛围,支持促进发展显现新成效

积极促进经济健康运行。按照区委提出的坚持率先发展、更好发展、更快发展的目标,常委会就全区经济运行情况,积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全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工作中心,专题审议了关于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报告,高度关注重点工业项目进展,为推进“工业立区、项目兴区、和谐稳区、富民强区”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持续关注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强化了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加大对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跟踪监督,常委会会议专题审议了预决算执行情况、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预算执行审计等有关经济发展方面的专题报告,对预算部分变更的报告进行了审议并做出了相应决定。

高度关注农村改革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使人大代表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精神实质,把代表和群众高度关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强化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等工作纳入了监督议题。认真开展了对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视察,提出了要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和劳动致富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项目区后期管理机制,发挥好项目区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等意见建议。常委会始终保持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重点督办了代表们提出的诸如:关于我区应高度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应加大对化肥等农资产品销售的监管力度、应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大力抓好旱作农业项目试点等建议意见,努力推进我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努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依法治区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开展了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职业教育法等三部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视察,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法院关于民商事案件审判情况的报告,实行了涉法涉诉案件定期反馈和督查制度,并结合相关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切实推进法律法规的有力实施,实现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常委会检查了“五五”普法决议落实情况,执法检查组针对我区普法工作情况,提出了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普法力度,抓好对青少年学生等特定对象的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使法制教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等意见建议。

进一步深化干部监督工作。常委会依法履行对拟任人选的审查、任免程序,切实加强任前监督。对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坚持提前印发给组成人员充分酝酿,努力把群众的满意度、公认度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标准,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常委会采取听工作汇报、组织检查调查、开展代表评议,年终报告履职情况等多种措施,切实强化了对依法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一年来,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4人次,接受7名同志辞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

三、密切联系与沟通,依法指导基层工作,整体推动全区人大工作取得新进展

主动配合上级人大开展工作。常委会进一步密切与上级人大常委会的联系,积极配合上级人大工作。一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及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先后来我区开展视察、专题调研,内容涉及我区贯彻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科普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蒙古语文工作条例情况,社区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检察院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以及走访联系代表、慰问贫困群众等多个方面,常委会都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常委会还认真组织有关组成人员参加上级人大组织的专题业务培训和考察,推动上级人大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常委会自身工作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

加强与先进地区人大的工作交流。出席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全市旗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工作探讨。接待了锡林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巴林右旗人大常委会对我区新城区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学习考察。认真组织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活动,汲取外地人大做好预算审查监督、代表建议办理以及新农村建设、第三产业发展等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推进了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依法指导基层人大工作。常委会积极探索和改进与乡镇人大的联系方式,进一步增强与乡镇人大的密切联系,加强区乡联动开展工作。一是制定乡镇人大工作指导意见,为乡镇人大开展好工作指出工作努力方向,并就指导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了督查调研工作。二是在组织执法检查、视察、调查活动时,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相互配合进行。三是开展乡镇之间的横向交流,组织了人大主席经验交流会和业务培训班。四是坚持邀请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力求扩大参与面,进一步深化了对乡镇人大主席的业务培训。常委会结合代表建议意见,目前正在研究探索街道人大工作机制,以进一步完善全区人大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人大工作协调发展。

四、不断强化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水平,常委会履职能力得到新提高

坚持区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区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在区委领导下开展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党组领导保障和机关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区委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人大各项工作之中。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报告制度,及时向区委报告人大工作开展情况,主动争取区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及对人大干部的培养使用。认真贯彻区委的工作部署,在全区经济工作、社会事业、招商引资、扶贫开发等方面发挥了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区委部署的重点项目专项推进、乡镇联系点、贫困村包扶点工作任务。

着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法律法规、政治理论学习的经常化,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素质提高,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议政督政水平。在常委会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察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前,组织相关专家讲解了法律知识,增强了工作针对性,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能。

积极倡导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的务实作风。注重结合常委会议题,安排更多的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以务实的精神和态度,扎实开展工作,增强了常委会审议针对性。加强机关建设,注重对人大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增强了机关干部的工作活力,全力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服好务。

第6篇: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

作为改革,必然要经过探索、渐进、完善的过程。农村税费改革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在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加以解决。

历经几次改革,农村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得到明显优化,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然存在着体制不理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1、乡镇机构改革不到位。对于乡镇机构改革及人员分流的有关政策,我们认为是可行的。但是也存在着对乡镇机构设置上要求过死,模式单一,没有兼顾到不同乡镇、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人员分流渠道不畅和措施方法单一,没有达到编制人数与财政开支相应减少的目的等问题。尤其在事业单位改革上,一是体制上政事不分。有的地方将行政与事业捆在一起办公,事业单位干了一些不属于业务范围内的事情。事业单位不能独立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工作,听从或依赖于行政命令,荒废了自身的主业。二是服务质量不高,主动性还不够。乡镇事业单位中进编人员等于进了“保险箱”,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存在着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纪律松散、分配大锅饭等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高层次人才匮乏。全县11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竞岗后有工作人员264人,其中,全日制专科以上的毕业生仅有15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5人,副高级职称只有1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全县乡镇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有28人,全日制涉农院校毕业生仅有22人。受编制和财力限制,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难以补充。四是技术力量薄弱。有的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虽然设有专业技术人员,但最多也只有一至二人,有的乡镇甚至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都没有,每当遇到农业自然灾害时,难以及时拿出有效措施。五是文化体育职能弱化。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取消了乡镇政府文化体育机构,仅在乡镇畜牧中心设置了文化体育岗位。但占用这个岗位的人员都是其他工作干不了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不起来,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的要求不相符。

如何推动和深化下步机构改革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对人口少、土地面积小的乡镇,能合并的尽量合并,扩大单个乡镇规模,相应减少乡镇机关行政编制和人员。二是在机构设置上,可适当灵活一些,不强求统一模式,在机构编制部门的宏观控制下,允许县乡因地制宜设置机构。三是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应根据农业区划和地域特点,跨乡镇设置各类区域中心站,作为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单位,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使专业技术力量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设立文化体育站,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建设。改进乡镇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给事业单位更多的自。加强对乡镇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由乡镇政府每年初分别确定工作目标,根据年终考核情况,采取工资活发形式,兑现奖惩。四是制定人员分流政策时,不应单独考虑年龄条件,应将那些虽然年龄不大,但能力水平低、素质差,不胜任工作的人员通过离职上学提高或直接分流到位,空出编制补充新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

2、国有农场改革不同步。我县设有良种场、猪场和马场等农牧“三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三场”的单位性质难界定,管理出空当。体制机制不协调,它们一直按事业单位性质管理,但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承包制的企业化管理。职工身份难界定,自1979年后再未办理过农工转正手续,正式农工也是承包土地,与临时工在待遇上并无区别。二是经费无保障,无法正常运转。目前,“农牧三场”的经费来源仅限于土地发包收益,没有享受到村组织那样的财政补贴,连管理人员的工资都难以兑现,而且随着工资上调、退休人员增多等刚性支出的增加,有时不得不举债维持。“三场”土地均包给了职工,职工与农民攀比思想严重,有的拒不缴纳承包费用。在上级政府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之前,为了“三场”的生存与发展,我们无奈还得向职工收缴土地承包费。这项工作十分难办。三是企业办社会的沉重包袱已使两场难承受。猪场和马场都设有小学,共配置教师18人,每年仅此一项就需要20万元左右的经费,教师的身份属于场内自聘,在职称与工资及业务培训等方面都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尽快出台政策,确定“三场”的体制及今后发展走向。二是对于国营农场职工承包场里的土地是否应该交费,要尽快由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以便基层在具体执行中有据可依。三是建议有关部门也将国营农场涉及的类似于乡镇五项统筹费统一纳入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解决。四是建议对于国营农场在企业办社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或纳入地方教育统一规范管理。五是对于农村已得到的惠民政策也要把国有“三场”纳入其中,对在职农工应通过转移支付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

3、土地矛盾难以彻底解决。目前,涉地纠纷较多,我们县通过土地“三清”工作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难以做到全部彻底解决。一是二轮承包时外出打工户、逃债户等农民当时未分到地,且村里未作为预留地留出来,现在这些农民回来要地,机动地早就长期发包出去了,村里暂时拿不出地来补给这些户。二是少部分村近几年有些开荒地,如果都打入机动地,那么机动地比例过高,农户要求把超标准的那部分地按人均分,但这些地已长期发包出去,集体无力赎回。三是土地流转不规范,有的无合同,有的合同主要内容表达错误或含义模糊,甲乙双方易产生纠纷。四是户与户之间土地边界不稳定、旱田挨水田的易受水气,导致纠纷较多。

建议在下步改革中推广我县土地“三清”工作经验,并将其中的一些做法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一是发证确权。二是建立严格的规范流转制度。三是在县一级尽快建立健全权威的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和仲裁专门机构,依法调处合同纠纷。四是在丈量清楚、划清界限的基础上,在户与户之间深埋界碑。

乡村债务沉重,自身发展能力较弱,一些村的经济已经崩溃。

1、集体经济薄弱。税费改革后,乡村集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后,乡村集体失去了起码的收入来源,加之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乡村两级组织运转要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基本无能力投资搞建设。但是公益事业不办不行,办又没有来钱道,对上争取政策性资金时,往往要求匹配部分资金,目前这类的隐性负担较重,解决不好会成为诱发农民负担反弹的一大隐患。为了保证乡村两级组织的正常运转,近几年来我们实行了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财权事权相统一、县乡干部工资统发等办法,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无力化解历史债务。在税费改革试点过程中,对乡村的以往债权处理得很低调,只是清收乡村干部、其他个人和外单位占用的乡村资金,而农民的绝大多数欠款没有回收。我们针对**(实际,通过拍卖资产、清理债权、机动地发包、清理三角债等形式,已经化解掉2200万元的债务。但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末全县乡村两级债务仍然高达2.5亿元。目前,乡村两级组织的资源枯竭、收入萎缩、生财无源,已无力继续化解债务,而且省里的奖励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难执行。农民与乡村组织之间的债务纠纷已成为继土地问题之后的又一焦点。虽然我们为解决上述问题探索了一些途径和办法,但还只是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依靠上级的政策支持。

3、农民收入结构仍不合理。以我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例,在2401元的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49.6%,劳务输出收入占35.8%,养殖业收入占6.9%,其它收入占7.7%。可见,种植业收入仍然占据相当比例,农民靠天吃饭问题还很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我县在农村税费改革初期,不是享受转移支付的县份,只享受到农村转移支付县的60%左右。同时,省对我县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与改革前村级农业税附加相差悬殊。因此,建议省财政厅对像我们这样的既不是十弱县,又不是省级贫困县,但实际上比贫困县还困难的县份应该在转移支付上特别在下一个转移支付周期上给予我们特殊的支持,在财源建设考核上也不能与发达县份等同考虑。在此基础上,县级财政再加大对乡村的支持力度,逐步解决一些实质性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化解乡村债务的奖励政策。现行的奖励政策只考虑到偿还公益事业发展方面的债务,但从实践看,按照这种债务分类进行奖励,执行起来很困难。建议上级出台更宽松的奖励政策,对于垫付税款、兴办公益事业方面债务应全部由国家承担,对于其他类债务按一定比例奖励。同时,还应该针对乡村两级回收债权问题出台相应保护政策,以增强自我还债能力。应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的路子。将有限的土地集中到少数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手中,甚至可以由公司化的各种协会代为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农民只有完全脱离开土地,才能安心在外务工,甚至真正地转化为市民、产业工人。

由于投入不足,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停滞,甚至出现滑坡退步问题,现状令人堪忧。税费改革后,由于投入机制的改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从农村实际看,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突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极不适应。

1、无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对农民的筹资、筹劳,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来解决,从实际看,这个办法在操作中遭遇到很多难题。除非村民都非常迫切需要这项公益事业,或者乡村干部在这个地方很有号召力,这事才勉强能办,而一般情况下都很难议成。

为了减轻县乡财政的压力,快速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建议省里出台新的政策,代替“一事一议”办法,能不能将“两补”资金作为兴办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专项基金,由村集体统一使用,由群众参与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另一方面,建议取消关于县级财政对省以上专项建设资金进行匹配的政策。

2、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就一个县来说,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原则上应该由县政府承担,便于对与事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改善和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通盘考虑,但限于财力,有些问题难以解决。

在教育事业发展上,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实行后,我县基本建立起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能够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乡村两级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农村教育投入明显不足,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处于低标准状态。二是教师编制核定过少。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半山区农业县份,辖区面积较大,办学网点分散。几年来我们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合理调整了办学网点布局,合并了一些学校。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150所,有学生43743人,教职工2981人。根据黑政办发〔2002〕69号文件精神,给我县核定的编制数是2052人,但目前看,这些编制无法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据测算,我县实际需要教职工编制总数为2760人,还需要增加编制708人。为此,一是建议进一步完善“政府办学、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制定严密的领导干部目标考核制度,充分调动乡、村组织和领导抓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建议省里能够根据我们的实际对教师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希望领导们将我县的实际情况向省编委及省人事厅沟通,帮助我县解决这一实际困难。

在卫生事业发展上,县乡村三级投入明显不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村卫生组织名存实亡;乡镇卫生院力量薄弱,医生整体素质偏低,医疗设备简陋,医疗条件很差,一些医院连小手术都作不了。

第7篇: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阿荣旗旗委、政府以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困难党员群众为重点,整合下基层、大帮扶、联系点等工作机构,创新推行了“大引领”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健全组织网络,引领农户全覆盖。一是建立旗级引领队。以旗四大班子领导为队长,部分旗直部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成员,每个旗级引领队负责1个乡镇,主要职责是定方向、明思路,谋项目、促发展,广联系、解难题。二是建立乡镇引领队。以乡镇领导干部为队长,机关干部、站所职工为成员,每个镇级引领队引领一个村,主要职责是帮助所引领的村抓班子、带队伍,调结构、谋发展,帮协调、解难题。三是建立村级引领队。以乡镇引领队包村干部为队长,村“两委”班子成员、小组长、党员和村民代表为成员,每个村级引领队引领一个组,主要职责是深入各屯各户访民情,解民难,助民富。目前,全旗共成立旗乡村三级引领队323个,选派引领员1552名,形成了覆盖全旗148个行政村、7.1万农户家庭的驻村、驻户引领工作网络。

整合工作资源,引领发展全覆盖。一是重“引领”,推动农民致富。各级引领队立足各乡镇资源禀赋,积极帮助被引领村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涉农部门争取项目,指导被引领村落实旗委政府“三农”工作任务,重点引导农民发展富民产业、推广土地流转、挖掘“五荒”资源,实现多产业、多渠道增收。二是求“实效”,改善民生条件。在引领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级引领员从关心群众切实利益的交通出行、住房就医、环境卫生、社会稳定等方面入手,积极帮助解决危房改造、道路维修、新农村建设等民生难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夯“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引领队积极配合村级组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参与指导村级重大事务管理“3221”工作法落实,规范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协助村级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选拔。

完善运行机制,解决问题全覆盖。一是建立自下而上的问题全面排查机制。旗级引领队的包村人员每年入户走访1遍,乡(镇)级引领队的包组人员每年入户走访2遍,村级引领工作队的包屯人员每年入户走访4遍,认真梳理各屯各户的基本情况、诉求、困难、意见和建议,建立“一户一页、一屯一册、一村一库”的民生台账。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旗级引领队正副队长直接担任所引领乡镇督导组的正副组长,旗乡村三级引领员直接担任引领村的指导员,集中走访群众7.1万户,24万余人次,梳理制定民生台账838本,记录民情日记682本,发放民生工作联络卡7万余张,排查各类隐患273件。二是建立自下而上的问题逐级解决机制。针对入屯入户走访梳理出的诉求和建议,普通问题,条件具备,由村“两委”立即解决;棘手问题,创造条件,由乡镇党委和旗直部门抓紧解决;重大问题,综合施策,由旗委政府谋划解决。活动中,先后梳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960条,已由乡镇层面办结1052条,旗委先后2次召开交办会,共交办908条,已整改落实526条,并及时通过阿荣通讯和阿荣党建网站进行公示。三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引领工作定期调度、半年通报、年终考评制度,通过召开调度会、专项工作联系会、听取各引领队工作汇报、对引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等具体措施,督促引领队定期深入基层群众、认真开展工作。把引领工作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范畴,作为评选优秀和干部调整的一项重要依据。

第8篇: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24-0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和实现基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乡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富裕风尚文明的美丽沙河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在沙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沙河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日前,我们对沙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基层文化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当前沙河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人员工资除外)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无投入,致使文化工作举步维艰。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尽管基层党委、政府在认识上对文化建设很重视,但因为财力薄弱,无力投入;二是基层负责同志长期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虽然财政有钱,但是不愿意投入;三是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所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难以落实,对文化建设没有一个有力的制约措施。

(二)乡镇、农村两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滞后。从乡镇来看,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开展科技讲座、扫盲教育、法制宣传、文艺辅导、文艺汇演、游戏娱乐以及农民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的课堂,也是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阵地,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虽然大部分乡镇设立了文化站,可是缺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和场所,又不方便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即使那些有独立场所的文化站,其设施、设备以及投入等也与综合文化站的要求相差很远。从实际效用看,相当多的基层文化设施建成后,由于管理人员、经费难到位,不能有效运行,只满足了“有”,未解决“用”的问题,以至于被群众戏称为“开关中心”,少部分还被挪作他用。农家书屋的藏书数量不少,但普遍缺乏图书更新经费,可读性不高,有的图书灰尘满面,少人借阅。

(三)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薄弱,工作不专一。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中普遍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有文艺特长的不足半数,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十分稀缺,而且仅有的这些人中兼职过多,不够稳定。不少乡镇的文化站人员,不仅要从事文化事业,而且兼任乡镇党政办、社会事业办、驻村指导员、会计、出纳等等大量超出业务所及的工作。由于兼职过多,文化工作只能应付而已。

(四)投资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目前,沙河市基层文化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靠国家、省补助资金和政府的有限投入,社会力量投资还处于空白,多元、稳定的投入机制还未形成。一条腿走路的现象致使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措施

党的十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全面推进沙河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根据十要求,沙河市应该出台一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规划。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建设、教育、民政、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协作,各乡镇政府配合,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从改善基层文化设施入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目标,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第9篇: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

翁国星接着说,在各种提案中可以看到,关于医改的话题比较多,而他更为关心农村基本卫生服务。

他说,最近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成为我国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一个重要实现形式,但以自己所在的省份为例,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加强。

乡村医生问题

翁国星介绍说,乡村医生队伍存在女性比例偏低、年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三个特点,在村卫生所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者仅占3.9%。

乡村医生队伍为何会存在这种不容乐观的局面?

翁国星委员说,原因有二:

一是乡村医生缺乏保障。乡村医生多是半农半医,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公共卫生任务,每月仅补贴60元。国家对乡村医生的待遇及养老保障没有政策规定,乡村医生对养老问题反映强烈,长期下去,很可能造成乡村医生队伍后继乏人。因此,他建议国家尽快解决乡村医生养老待遇问题,建立乡村医生保障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二是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问题难以解决。目前乡村医生队伍中具备资格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人员极少,现有的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人员大多数不愿意到村卫生所执业。部分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后,又不愿意留在村卫生所。目前,国家没有制定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的政策。医师资格考试规定,2002年以后取得的函授、自考等医学学历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这样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难度更大。建议国家综合考虑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适当放宽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同时附加获得资格后必须在乡村执业等条件。

乡镇卫生院问题

翁国星委员说,目前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没有建立公益性的运行机制。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加上对农村卫生工作重视不够,解决卫生院公益性运行机制的政策难以出台,有限的补助政策在一些地方也落实不到位。目前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公益性质在淡化,增加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另一方面,按照政策规定,乡镇卫生院还要为当地群众提供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却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于是,乡镇卫生院只能依靠临床的收入补充公共卫生服务的开支,可想而知,这样势必会直接影响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

翁国星委员建议,最为重要的还必须以建立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运行机制为切入点,解决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使乡镇卫生院的困境得到根本扭转。一是坚持从经济发展水平出发,逐步解决农村与城市的卫生资源配置差距过大的问题;二是坚持农村卫生事业为农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扭转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医疗卫生服务收费维持运行的局面,避免将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三是强化政府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增加卫生事业费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管理。

“新农合”的补助问题

翁国星委员说,福建省“新农合”制度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国务院“实现新农合制度全覆盖”的构想,但是,福建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难题是福建省多数地区地方政府财力十分困难,全省9个地市中有6个地市经济发展滞后,58个县(市)中41个无法保证工资正常发放,需要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困难面高达70%。中央财政按中西部地区50%的标准对福建省参合农民进行补助,全国24个中央苏区,福建省就占了13个,而且都是经济欠发达县,目前没有享受到中央对中西部的补助政策。按照国家的要求,2008年政府补助标准要提高到80元,中央对中西部参合农民补助40元,但对福建省仅补助20元,福建省各级财政均受到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