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

第1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老年 高血压病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60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66例住院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男38例,女28例,年龄60~85岁,血压均高于140/90mmHg,并发高血压危象者1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者19例,以收缩压-舒张压增高为主者11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患病年限8~35年,出院后6周进行电话随访,记录用药情况。

健康教育评估:根据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身心状况、既往病史及家庭与社会关系、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的认识、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交谈、沟通获取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提高高血压患者诊疗依从性。

健康教育方式:根据农村老人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低的特点,采用工休座谈,宣传画册,观看相关的影碟,举出实际病例,请病人现身说法,或利用治疗间隙给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等方式,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针对农村老年患者的特点,采用个别辅导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反复强调;对自己疾病不在乎者,则重点讲明疾病的危险性及预防的重要性;对文化程度高者采取提供书面材料阅读及讲解的方式,对文化程度低者采取一对一讲解及示范教育方式。住院期间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全方位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其自控能力,提高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健康教育内容:①心理指导:做好心理护理应根据患者不同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及性格特征因人施教,态度诚恳、耐心地与患者交谈,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用药指导:合理用药,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并且越早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小。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两戒”。④适当活动。⑤对患者及家属的出院指导:出院之前应告知服药的种类、方法、时间、剂量。

结 果

对66例患者都进行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者58例(87.9%)。基本了解的8例(12.1%)。患者及家属均表示满意,无褥疮,无坠积性肺炎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除1例并发高血压急症患者转院治疗外,其余患者的血压均有效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遵医行为良好,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出院后6周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服药率100%。

讨 论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国内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需长期甚至终生服药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的血压如果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全面有效地控制血压,除药物治疗外,健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治疗措施。健康教育通过从心理、服药、饮食、生活与疾病的知识等方面进行宣教,使高血压患者掌握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使高血压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从而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率,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了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

第2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摘要】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社区防治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对社区2007年6月―2013年6月社区116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用药方法,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结论: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高血压;方法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终身性疾病,治疗需要长期进行。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推算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一亿人[1]。通过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在饮食、用药和监测等方面自我管理较欠缺,血压控制不理想。因此,社区对高血压进行系统的高血压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利于人们对高血压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一个完整的防治高血压病的方案包括:高血压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血压监测,社区健康教育在防治高血压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一般资料及作用

1.总结2007年6月―2013年6月社区106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资料,其中男66例,女50例,年龄45岁―78岁,所有患者均为长期居住。

2.社区健康教育在防治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

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和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进行有关高血压疾病知识的讲座,使其掌握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因此,社区健康教育是减少高血压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血压大多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而常常被人们疏忽,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症或有头晕、头痛等人群应经常监测血压,以尽早发现高血压病人。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压病人的早期治疗和规范化治疗。高血压病人可通过健康教育了解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对人们的危害及可治疗性,长期控制好血压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使高血压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觉、长期地坚持体育高血压锻炼,合理饮食,规范用药,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方式和内容

社区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中讲座、看科教影视片、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医患个别交谈以及病人之间相互交流等。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首先见解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并发症的严重危害性,使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引导病人对该病的治疗,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做到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对已发生并发症的高血压病人要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得到最佳控制。其次讲解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控制体重、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保持良好情绪对防止高血压病在重要意义及使用降压药物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注意事项和长期规范用药的重要性,使其掌握有关药物的知识,达到正确用药和长期坚持用药的目的,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小结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终身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它的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并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社区对重点人群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减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3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 社区管理; 高血压;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77-02

高血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病,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性措施,但因高血压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很多患者缺乏主动治疗的意识,缺少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平时不能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因而血压控制不佳 [1]。我社区是通过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健康教育,血压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危险人群血压,收到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社区就诊的高血压患者90例。男46例,女44例,年龄48~82岁,平均(64.9±12.7)岁;病程8~33年,平均(14.4±8.2)年;合并冠心病者31例、糖尿病者25例、脑血管病者11例、心功能不全者32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综合管理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血压、并发症等指标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规定的标准: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确诊为高血压,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精神病和智力障碍。

1.3方法观察组患者就诊时,常规介绍高血压基本知识,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管理组实施下列社区综合管理:(1)建立高血压病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文化背景、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行为、是否服药等。(2)社区服务中心设专人负责高血压管理工作,设立免费测血压点,对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根据其不同的血压进行分级干预:1级高血压患者重点放在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变上,要求患者每周至少测量1次血压,每次均记录测量时间和血压值,观察3~6个月,若达不到预期效果,则指导服药治疗;2级高血压患者,除干预以上内容外,重点放在规律、合理服药及药物选择上,并帮助其选择可长期应用、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合理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药物。(3)每月举办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方法等;不遵医行为造成的后果,出现并发症对健康的危害性;遵医的道理和意义,增强遵医嘱的自觉性及饮食指导。(4)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首先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平时以清淡饮食为主,限制钠盐摄入,少吃或禁食含钠高的咸菜、腌制品等食物,多吃含钾较多的食品,限制脂肪的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制定一些循序渐进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气功、太极拳、体操、慢跑等,以活动后不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等症状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5)服药指导。嘱患者服药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改药,动员家属积极参与督促病人服药,反复强调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书面资料,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次数,尽可能选择副作用低、廉价、长效的控释片剂,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自觉定期测量血压并做详细记录.(6)社区服务中心定期进行健康知识版面巡展,利用“世界高血压日、世界卫生日、无烟日”等进行宣传,举办义诊、咨询活动,每半年免费进行血糖、血脂、尿酸、体质指数,每年免费做心脏超声多普勒、心电图、胸片、B超检查、动员做心脏超声检查.

1.4效果评定(1)治疗依从性[2]:从患者饮食、运动、生活嗜好、精神压力、服药、血压监测及定期复查等7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观察,少于或等于2项不符为依从性好(但只要不服药或不规范服药即判为依从性差),3项及>3项不符即判为依从性差;(2)血压变化;(3)血压达标情况(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分达标、有效和无效)。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两组实施社区综合管理前治疗依从性、血压达标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管理组治疗依从性遵医性提高,血压达标及有效率增加(P<0.05),见表1。

表1两组管理前后治疗依从性、血压达标及有效情况比较

3讨 论

近年来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极低水平[3],因此,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在防治过程中必须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管理。实践证明高血压可防可控制,WHO在全球慢性病报告中指出“如果立即行动起来,对慢性病实施干预,在未来l0年内,每年将减少2%的慢性病发病,至少可换回3600万条早逝的生命”[4]。社区防治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资源和适宜的卫生技术,具有方便、经济、连续的服务特点,由此可见,社区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的防治意义重大[5]。

健康教育是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体化、规范化的防治理念必须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深入广泛地渗透到社区居民中去,我们通过加强宣教工作、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提高社区居民的科普知识普及,树立健康观念,增加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应用发放图片式健康教育手册、专题讲座、个别交谈等健康教育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知识,定期为高血压病人提供血压监测,为患者制订疾病治疗的合理目标,调整药物合理用量,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并根据个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对高血压病的早防、早治、合理治疗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理组通过医务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具体行为干预相结合,在充分考虑患者个体特点和经济状况的前提下,从改善依从性细节着手,使患者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使管理组治疗依从性遵医性提高、血压下降明显,血压达标及有效率增加。因此,在社区开展对高血压病综合干预,可以帮助高危人群改善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增武,武阳丰.医疗卫生人员的高血压知识、态度和行为[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3):1002.

[2] 杨丽娟,隋捷,李荣,等.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375-376.

[3]“基层医生高血压检出、评估、治疗及预防综合规范研究”课题组.北京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防治现状的对比研究[J].中华心血臂病杂志,2004,32(11):1021-1025.

[4] 北京市卫生局.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高血压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0.

第4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9-0255-02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又与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密切相关。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正进一步增加,而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不但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杀手。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为了使高血压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改变相关危险行为,采取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社区人群降低本病危险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索高血压专科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主要话题。

1 健康教育技巧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针对健康教育对象,为非医学专业的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护士一个讲到底的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力求口语化,尽可能使用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宣教。

1.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掌握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热情而耐心,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才能有效地进行宣教和干预。

1.3 注意宣教的目的性和条理性:健康教育的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避免无意义的解释引起病人不必要的焦虑。

1.4 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涉及面广,患者年龄差距大,心理状态各异,加之知识层次、文化程度的因素,实施“因人施教,因病施教”,易于理解、接受。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2.2 在于预街道所在地段医院设立高血压咨询门诊及热线服务电话,提供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处方,播放有关卫生科教片,出黑板报。

2.3 组织医护人员深入社区咨询,并在地段医院与居委会之间设立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测血压点。

2.4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如教会病人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定期检测血压表计量是否正确。病人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测血压。

2.5 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对重点患者进行访视。

2.6 对社区中成年人(主要35岁以上)进行定期血压筛查。

2.7 许多与高血压有关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都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因此,健康教育除帮助社区人群提高认识,还要强调预防高血压要从儿童时期开始。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高血压病一般知识

3.1.1 血压即指动脉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内壁所施的压力,这种压力是由心脏跳动并推动血液循环至全身各部分而形成的。心脏每次跳动,动脉内的血压就增加和减低,增加的血压为收缩压,减低的血压称舒张压,写成收缩压/舒张压。正常值收缩压90-130mmHg,舒张压60-85mmHg,一般情况下,理想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

3.1.2 高血压是心脏用更大的收缩力将血流推向某些狭窄的小动脉,流向全身时使动脉的血压提高。兴奋、恐惧、抽烟,甚至某些食物都可以使部分动脉或全身动脉收缩,引致高血压。当情绪恢复正常,小动脉稍微扩张,血压下降而恢复正常。

3.1.3 高血压症就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血压经常持续在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3.1.4 高血压病表现,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只有一点轻微症状,如眩晕、头痛、疲劳,偶尔呼吸急促等,这些很可能被患者忽略或掉以轻心,抱有侥幸。少数预先毫无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是心脏病突发或中风的受害者。

3.1.5 许多与高血压有关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都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

3.2 控制血压的知识和技巧

3.2.1 有关疾病治疗知识。目前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只要控制好,其期望的寿命与正常人一样。然而,有多数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缺乏知识和了解,不清楚高血压病一经诊断,是需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做到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补吃上次剂量或突然停药,降压不宜过快、过剧。某些降压药可引起性低血压,指导病人起床或改变姿势动作不宜太快,洗澡水不宜过热,发生头晕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和脑部血供。不能随便进补,必要时遵医嘱,且需要定期检查血压和血脂,因此,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是患者有安全感和信心。

3.2.2 运动疗法的知识宣教。适量运动能使患者动脉壁中的胆固醇移出增多而沉积减少,有效地防止或缓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发展,并有利于调整神经中枢功能失调,从而控制血压。运动疗法是指高血压病患者长期有规律、适度运动锻炼,如步行、广播操、太极拳、气功、爬山、慢跑、游泳、医疗体操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运动量应掌握在心率+年龄=170次/分钟。当运动中出现心慌、气短、极度乏力,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即休息。

3.2.3 饮食知识指导。饮食疗法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让每个患者了解饮食疗法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高钠饮食是高血压病危险因子,因大量的盐可使血压升高,每人摄盐量应5g为宜。额外体重可使心脏、血管加重负担,超重者应注意限制热量,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烟内尼古丁能使血管收缩,提高血压,应戒烟。喝酒不能过量,少量酒有助于松弛身心。进餐时不宜过饱,忌暴食,进餐过饱可能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多饮水,但不宜饮浓茶,以免血液浓缩加重病情。吃少脂、少糖饮食。不宜吃动物油、巧克力、油炸食品、电烤鸡鸭、动物内脏等。因此类食物含有较多的胆固醇,造成血管进一步损害。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谷物,摄入足量钾、镁、钙,如芹菜、胡萝卜、荠菜、香蕉、黑木耳、蜂蜜等。

3.3 心理调解的指导: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调查认为,高血压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述情障碍多于正常人。让患者其自身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疾病及引起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在生活中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和激动,保持情绪稳定,心情乐观愉快。指导患者进行行为治疗,松弛治疗,自我训练和暗示治疗,避免分析性心理治疗。

第5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 综合干预 社区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深圳市盐田11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施了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综合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深圳市盐田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88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675例,其中男272例(40.3%):女403例(59.7%),平均年龄62.1±6.5岁。对照组213例,男88例(43.5%),女125例(56.5%),平均年龄61.5±6.3岁。

方法 ①实行电脑化慢病系统专案管理,指定由丰富经验的全科医生负责。②测量血压:在社康服务中心免费为病人测量血压,随到随测。或电话通知或上门为病人测量血压,每月至少1次,录入深圳市罡正慢病管理网络系统。③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专题讲座、播放DVD、区电视台开设“健康讲坛”,以及义诊宣传防治高血压知识,内容适合群众接受能力,语言力求通俗、科学、标题醒目、文字简练,同一内容反复强化。病人就诊或测血压时进行个体化交流防治高血压知识。④干预组除进行健康教育外,还增加饮食、运动、卫生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a、合理饮食,平衡膳食。以低盐(每日≤6g)、低动物脂肪、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为主,注意补充钾、钙、镁。b、戒烟,明确指出,吸烟危害健康。限酒,最好戒酒。c、心理指导,保持平和心态,缓解工作、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压力。d、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打太极拳、跳慢节奏舞蹈等。e、中高度高血压病人必须长期规律服药,强化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f、自觉定期鉴定血压并作详细记录。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

血压控制标准 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10~19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定量数据输入Foxbase数据库,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布、t检验、X2检验等。

结果

随访3年,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综合干预,干预组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变(P0,05)。

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综合干预组经过健康教育,推荐合理食谱、戒烟戒酒、心理平衡、适当运动及改变不良行为习惯,血脂紊乱及血糖等鉴别指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

高血压控制情况 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预组血压下降幅度、收缩压控制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总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讨论

第6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11-1

高血压能显著增加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性,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开展高血压的规范管理,倡导健康的行为方式是高血压综合防治的一个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本研究对我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规范的健康管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达标率,改善广大基层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为基层医院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管理提供一定借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1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其中男87例,女73例,年龄35~75岁,其中35~岁12例,46~岁37例,56~岁54例,66~岁44例,76~岁13例。1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分别由专人对其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问卷调查,记录结果。实验组由我院专科医生到患者家庭中对患者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为其制定个体化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的病因、危害性及如何预防并发症、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健康宣教。指导高血压病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并遵照医嘱合理用药等。采用联合降压循证药物治疗,首先给予中效钙离子拮抗剂;然后再依次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利尿剂氢氯噻嗪;最后给予β阻滞剂美托洛尔或阿替洛尔。对其定期监测、随访,建立随访检测登记表,同时定期检测心电图、血常规、血糖、血脂、眼底等。同时采取行为干预,通过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限酒戒烟、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80例未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管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实验组病人的服药率、药物治疗依从率、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对照组病人显著提高,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降低,两组以上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效果分析表

组别 人数 服药率(%) 药物治疗

依从率(%) 有效控制率(%) 高血压知识

知晓率(%)

对照组

实验组 80

80 45.6

86.4 31.5

51.2 14.3

37.4 46.3

73.2

表2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比较

组别 人数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致残率

(%) 病死率

(%)

对照组

实验组 80

80 50.7

19.8 3.0

0.0 1.3

0.0

3讨论

高血压属于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硬化发生率增加,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3]。40岁以下青壮年患病率较低,40~50岁患病率有所上升,本组高血压患者56岁~66岁之间98例,占所有研究对象的61.3%,其原因可能与生活压力、家庭负担等社会压力大有关。同时本研究中男性患病率与女性患病率在同年龄段有明显差别,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所承受家庭负担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由单一医疗向集医疗、预防、健康、保健、康复一体化转变;医院服务目的由提高个体健康水平向提高群体健康水平转化。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管理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模式,它是一种干预措施,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改掉不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4]。高血压健康教育管理是患者了解相关知识的窗口,基层医院开展高血压健康管理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及时性、主动性,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心理调适与循证药物治疗相结合的规范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医生能全面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和医生互动性良好,治疗依从性高,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强化管理,在高血压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为重点的干预措施,能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药物治疗依从率和控制率,从而降低并发症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本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对高血压的控制、并发症、戒烟限盐、合理运动、规律服药、自测血压知晓率均有差异,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血压的自我管理都有积极影响。

总之,心血管疾病的初级预防,应从家庭和社区着手,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管理是一种投入少、效益高的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对中老年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为医院节省了资源的消耗,高血压患者降低了治疗费用。我们本次研究也与报道一致,因此,采取基层医院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管理是控制高血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栋娥,薛精灵,王亚波,等.原发性高血压健康教育指导[J].基层医学论坛,2008(30):12.

[2] 郑红,董秀珍.社区居民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社区卫生保健,2008,7(4):255-257.

[3] 郭铃.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20):148-148.

第7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  健康教育工作者  护理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08年6月~2010年12月我科164例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探讨此病的健康教育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对象  2008年6月~2010年12月住院的所有以CT检查证实为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46例。

        1.2项目  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平均住院日。

        2  结果

        2.1年龄、性别、职业特点  患者平均年龄(69.12±10.26)岁,其中70~7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因本地多为农村户口,因而无统计学意义。

        2.2发病时间特点  (1)164例脑卒中患者发生季节分布:1~3月45例,4~6月30例,7~9月50例,10~12月39例。(2)164例脑卒中患者发病按旬分布情况,164例脑卒中患者发病按旬集合后进行频率比较:上旬61例,中旬44例,下旬59例。(3)164例脑卒中患者发病按时段分布情况,根据本地区人民生活规律,参照姚菊峰[1]标准,将每日24h划分为4个阶段,各时段脑卒中患者发生例数分布:0:00-6:00,24例,~12:00,69例,~18:00,28例,~24:00,29例,时间不详14例。以上结果显示,本组病例6:00~12:00脑卒中发病率最高。

        2.3危险因素  164例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高血压110例,心脏病31例,高血脂24例,糖尿病22例,家族史12例,吸烟、酗酒、精神紧张、抑郁与脑卒中患者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

        2.4饮食习惯  多量盐摄入67例,高脂饮食34例,高糖饮食29例,高蛋白饮食79例,无特殊20例。显示多量盐摄入、高蛋白饮食摄入与脑卒中患者发病率有关系。

 2.5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为(20.68±8.47)天。

        3  健康教育

第8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53-01

在目前的医疗研究之中,发现充血性心衰、中风、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高血压有关,因此高血压是导致现代人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压疾病非常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寿命和生活质量,而且是我国的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预防某些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特别是由于体重超重、糖尿病、吸烟、饮酒、食物偏咸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所引起的高血压[1]。文章将通过对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该100名患者的生活方式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此100名患者均复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该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的年龄均在48.4―7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9.2)岁,女性患者的年龄均在50.6―7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7±10.2)岁之间。患者的收缩压在150―245mmHg之间,平均为185mmHg,舒张压在95―150mmHg之间,平均为120mmHg之间。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在患者入院时进行护理评估

对患者的患病原因以及以往的治疗经历进行了解,从而确定患者对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的态度,患者对疾病的性质、过程、预后及防治知识了解程度,学习能力,心理状态等[2]。

(2)在患者的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指导

根据该100例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分类进行指导。

对患者介绍高血压疾病的常见症状、发病原因、高血压可能导致的疾病、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则、高血压的预防措施、日常的血压监测方法等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内容。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讲解的重点放在高血压病与不良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了有精神焦躁、熬夜、饮酒、吸烟、喜食荤腥和偏咸的食物等。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的主要手段是,对该100名患者每人给予一份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手册,并叮嘱患者要进行仔细的阅读,对患者不懂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1.2.2 健康指导

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一下几点。

(1)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医务人员应当让患者随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聊天对话,在取得患者的信任之后,通过进一步的聊天来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从而取得解开患者心结的途径。通过此种方法可以使患者深刻地了解到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效果的不利影响,锻炼患者在情绪调节控制方面的能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治疗环境。

(2)改变患者熬夜、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

熬夜、吸烟、饮酒是对人体心血管健康威胁最大的几种因素。在正常情况下,熬夜、吸

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可能使得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概率增加到两倍以上,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及时地戒烟戒酒。

1.3 统计学分析

对干预前后之间收集到的资料使用SPSS 15.0进行统计比较处理,两组计数资料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后,将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具有显著的差异,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生命危险,无论是哪种结果,无疑都会给家庭甚至是社会带来痛苦和负担。通过此次研究调查,可以明显地看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以有目的的高血压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高血压患者早日过上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从而减慢高血压疾病的发展趋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由文章可以看出,在常规治疗下辅以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获取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进行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艳红.176例高血压患者的调查与指导[J].护理学杂志.2010.16(8):451

第9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认知情况;农村高血压患者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35-01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有关文献报道高血压病在我国患病人数约1.5亿,全国70%的高血压患者都集中在农村地区。防治高血压病已成为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而高血压病的预后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密切关系[1]。我科于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农村高血压患者102例,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提高治疗依从性,我们对其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102例农村高血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其中男67例,女35例,年龄37-72岁。Ⅰ级高血压10例,Ⅱ级高血压32例,Ⅲ级高血压60例。全部患者均未接受系统健康教育。

1.2方法:自行设计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参考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情况”[1]修改而成。在患者入院时自行填写,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者以询问方式代填写,发放问卷102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达100%。在住院期间经过健康教育指导后,再由患者填写问卷,发放问卷102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达97%。

2结果

2.1农村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调查(见表1)。

从表1可见,“高血压可致脑中风”知晓率较高达62.7%,而“饮食过咸可致高血压”、“吸烟可致高血压”、“高血压应按医嘱长期服药” 知晓率低至20%左右。可见农村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非常差。

2.2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生活方式比较(见表2)。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χ2=22.8-44.7,以饮酒最大为44.7,其次喜欢过咸饮食为41.7,吸烟最低22.8,都大于χ20.01=6.63,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因此患者经过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饮酒、吸烟、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有了明显变化。

3健康教育

3.1生活方式指导: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有密切关系[2]。针对患者文化程度、学习能力,选用适宜的方式,重点向农村高血压患者讲解高血压病发生与精神过度紧张、吸烟、酗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强调改变生活习惯在高血压的预防中起重要作用。提倡戒烟、限制饮酒,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防止便秘,并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情绪。

3.2用药指导:高血压患者愈早得到及时正规治疗,愈能控制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能根据自觉症状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并告诉患者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教会患者和家属及时测量血压并记录。老年患者,服药后不要站立过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3]。用药期间应知道患者改变动作要慢,以防发生性低血压。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并注意因人而异,对文化水平低的人,采取适当延长宣教时间,增加宣讲次数,以讲解、发放健康知识教育手册、电视影像教育、示范与图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每次讲完后要求患者复述1遍增强理解和记忆。并留下随访地址,联系电话,随时接受患者咨询,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