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园林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市政园林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逐渐的展现出来。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整体规划系统化、完整化、生态化的有力保障,是保护城市居民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生活水平的平衡杠杆。
一、市政园林设计意义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内都在不断的推动城市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日益加速的城市化建设本身就已经使得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扩张以及城市道路建设的扩张。但是,这样的改变势必对城市本身的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城市的人文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的话,市政园林的设计本身就是一项比较长远的工作。由于城市中的绿地数量和具体的规模将在很大的程度上直接决定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的高低。人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周围有多少高楼大厦那么简单,在很大的程度上人们更加关心这样的建设格局对人们的健康所形成的影响。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人居环境更加的重视人们所居住的环境好坏,通过城市化的建设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人居环境。因此,城市的市政园林设计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二、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市政园林设计程序的纰漏 普遍认为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很大差别,将景观设计归于建筑设计的附属物,把景观设计误解为只是单纯的园路设置、植物栽植。甚至把建筑后的景观设计就根据电脑的三维动态效果进行设计,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对程序的错误编写不能做到科学的规划布局,例如在某些景观建设中,不考虑交通、消防、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布局,那么当树木成长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影响到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从而导致人力浪费和经济的直接损失。任何问题的发生都会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避免园林设计中出现的一切纰漏。
2、市园林设计过于追求复杂化、潮流化 城市园林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平衡城市的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环境质量,然而有些园林设计者一味追求所谓的“亮点”,光做表面文章,失去了园林简约、朴素的本质。比如,不少市政道路的行道树选择,在满足景观的前提下,还是要以长势良好的乡土树种为主。 另一方面,每隔几年总有一些流行的园林设计,如前几年在北方广泛流行的江南园林风和近几年流行的欧洲风、美国风、日风、韩风等。一旦有一些较好的设计流行开来就开始全民模仿,举国皆是,在这样的大潮流中当然有很多的成功作品,但是盲目的模仿不仅会使设计走向世俗化也会失去本城市的文化内涵,不能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服务。
3、市政园林设计中考虑角度不够全面 市政园林设计中考虑角度不够全面。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景观设计形式过于简单。市政园林建设在发达的沿海城市发展的较迅速,由于当地资源占有量有限,常常是为了快速达到绿化效果,在城市活动密集的中心地带铺设大面积草坪,在周围稍微点缀一些常见的乔木,形成简单的绿色景观,草坪的退化与其他绿化植物相比速度较快,因此说这样的景观只是为了暂时改善生活居住的环境并不具备实用价值。另一方面是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扩展,生态环境已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很多专业人士提出了将“森林”引入到城市建设中,提出无需种植名贵的花草,只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最好的。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城市的美化度,不惜重金去购买名贵的树种来装饰城市,但是这些所谓的名贵花草并不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需求。
三、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改进措施
1、因地制宜,体现地域性与文化性 城市的园林是城市文化体现的重要元素,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地域特征体现在园林设计的宏观布局上与每一个细节中。设计中要考虑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注重文化的传承,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市政园林。 植物配置上,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朴素自然,将城市建设成舒适的园林城市。
2、城市的市政园林规划要根据不同的区域进行分类对待 市政园林设计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将设计放到城市的整个区域环境中,结合城市的整体文化、建筑风格以及居民需要,正确定位园林的性质、功能和形式。园林设计首先要与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它的尺度、形式、色彩、风格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服从于周围环境的需要。对于城市来讲,不同的区域规划要进行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
对于城市的工业区来讲,由于在这个地区大部分上都是城市的外环以及郊区位置,此处的人文环境相对比较差,自然的环境也比较差。对于这类的地区,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个地区的防尘和防污染要求。在进行具体设计时,整体上对工业区的内部背景与植被景观进行综合考虑,注意查漏补缺。由于这个地区比较偏远,而且职工都是在上下班的过程中经过,需要放松精神压力。因此,从美学的角度上,注意选择那些比较容易让人放松心情的植被。对于城市的居民区来讲,由于其内部的人口密度相对比较大,该区域内园林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善人居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所以,在进行详细的植物配置过程中,营造一些仿自然的植物群落,达到降尘除噪美化环境的目的。同时,要在区域内部规划一定的休闲娱乐空间,形成比较好的生态体系。对于城市的文化区来讲,城市的文化区域内部具体分布的有公园、广场以及学校等的文化设施。这些设施具备了比较强的市政园林设计特色。由于这些地区往往是与城市的整体设计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在这些地区内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的反映出来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面貌。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当地的人文思想以及文化景观,突出地方的特色,反映出一个地方的人文思想和文化氛围。同时,园林景观设计要与使用的人群相互结合,尤其是在学校地区的规划中,要适度的迎合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
3、市政园林设计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市政园林设计要把环境的影响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地理环境来展开合理的布局,力求做到功能齐全和层次分明的完美结合。市政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是指,设计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所选择植被的自身生态习性而进行,进而达到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态的良好发展、人们身心健康、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最优化的目的。市政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既是生态园林和宜居环境取得双赢的保障,又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结束语
市政园林的设计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在找出影响市政园林设计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探索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市政园林设计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汤张潮,刘建明.市政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向导,2010,(36).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景观园林也随之经历着由简单粗糙到专业精致的转变过程,而这一专业名词也渐被更多的城市人所熟知。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对原场所缺乏理性的分析,对项目的实际情况缺乏总体考虑、不能根据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配置植物,不考虑使用的人群和投资的价格等因素,导致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很难让人满意。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应该坚持科学、务实、理性的原则,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能只流于表面、只追求形式、必须要重视细节。文章探讨了景观园林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的水平,创造出最佳的景观效果。
1城市园林概念
环境的综合性决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
从宏观而言,可用隔离绿地加以分隔,若用地定性为隔离绿地,则因不许侵占绿地而将保证隔离功能的实现,大片绿地,甚至一条绿带,都具有这种隔离作用。从微观而言,绿地植物能有效地以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调剂过于平滞和呆板的建筑线条、人工形体、质感、色彩和气氛。从理论上讲是“以素耀艳”。
2园林规划设计考虑因素
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提高国林绿化的艺术品味。高品昧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应考虑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3园林规划景观设计方法
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
3.1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就是在园林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各种植物创造出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这些植物景观与其他园林景观一起构成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们对良性生态的需求。
3.1.1植物景观带来精神审美
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的中心,植物景观设计的好坏是最终评价园林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植物是自然景观的标示性元素,同时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它们在不同的时节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与色泽,可以带给人不同的美学感受。每个人都有奔向大自然的欲望,植物是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还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这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感受和熏陶。
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在充分认识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的,因此设计出的植物景观不仅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还可以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塑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自然环境,让置身其中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3.1.2植物景观三大功能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和观赏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指植物可以创造景观空间,建造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的合理运用,可以建造出形态各异、有着极高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环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与其他各类景观比起来,其有着更大的生态学价值,它可以提高空气质量,改变园林中的小气候,给人们以舒适、惬意的感受。观赏功能即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能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
3.2建设生态景观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问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闻林没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
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徽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创造一个高层次的景观,不仅可以放松人的心情、调节紧张、压抑的情绪,而且还可以美化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根据城市园林对城市景观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大致将园林分为以下四类:城市风景游览建筑。如亭、廊、榭、舫、楼、阁、厅、堂、轩、斋、殿、馆等等;庭园建筑。如:空廊、隔墙、景架等等;建筑小品。如:雕塑、喷泉、水池、花坛、标志等等;交通建筑。如道路、台阶、桥梁、汀步、码头、船埠等等均属此类。
构造不同的园林都有不同的样式、结构与功能,但都必须包含四种最根本的要素:土壤、水体、植物和建筑。园林设计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对自然生态的追求,最大可能地发挥在自然生态、人文精神、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由于园林设计的特点,它在城市景观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设计是一个城市的特色表现
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其园林绿化也是根据城市的特点来进行设计,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建设用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的态势,园林的设计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历史进程和精神文明不断的发展。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也会因为不同的园林设计而产生相应联想,想的是这个城市原先可能发生的故事,可以说园林的设计深层次地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历史进程与文化底蕴。因此园林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特色的体现。
2、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能更好的塑造城市形象
园林设计的好坏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一个城市的主人,也就是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出色的园林设计可以提高城市人民的自豪感与城市凝聚力,通过对精神文明的促进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明。对于初次来到这个城市的旅游者来说,他们只是短暂的在这个城市停留一段时间,而且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城市的园林中渡过的,因此园林设计在他们的心中就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形象。
二、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
1、综合性原则
景观为文化生活与自然的系统性载体,对景观生态规划需要使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很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2、景观个性化原则
每一个景观都具备与其它景观不一样的个性特点,也就是不一样的景观的结构以及功能存在差异性,这也是地域差别造成的客观要求。按照不同的环境条件,选取合适的个性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多彩性景观。
3、多样化原则
园林景观多样性是指描绘生态镶嵌式结构拼接的多样性,环境上的差别能保持植物类型的多样性。另外,园林景观多样性也包含垂直空间层面的差别导致的景观镶嵌复杂度。这一多样性多是通过不同生物学制度配备来完成。
三、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1、设计丰富的园林景观
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考虑观赏性,所以,设计较好的园林景观,需科学的进行植物造景,利用植物的色调以及层次建立具有观赏性的园林景观。另外,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应以设计建筑为主,应该要结合当地的城市特点,应该主要以自然景观设计为主,以当地的特色树种以及古老的树木为主要的设计元素,实现观赏性和绿化城市的目的
2、保存和繁育种质资源
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中,应该注重保存和繁育种质资源,在城市的建设中,应该大量收集、培育和利用野生的植物,并且积极的引进具有观赏价值和净化城市空气的树种,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大程度扩大园林植物的资源,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实现多样化,进而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进而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
3、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融人园林设计的理念,主要是为了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因此,应该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众所周知,城市公园主要以绿地建设为主,绿地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改善城市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制造氧气,改善城市的控制质量。植物还能够涵养水源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因此,应不断的对城市公园进行建设,使之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主力军。
4、控制建筑用地,增加绿地的面积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用地在不断的扩大,农田等农耕用地也在不断的缩小,进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在不断的增加,空气质量严重的下降,进而出现了很多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对建筑用地进行有效的控制,增加绿地的面积。应该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应该坚持绿地的规划和城市总体的规划进行同步的实施,这是进行城市园林规划的关键所在。城市内的规划为系统性规划,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整体目标以及要求,对城市内的各个类型的绿地加以布局规划,进而有效控制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建设。积极开展系统性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以此为契机,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同时,应保护好原来的自然地貌与植被。当前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城乡结合的地区正在大力搞经济开发,进行移山造地、大面积推土,这严重破坏了原来的地貌,建设了大面积绿地广场、商品住房等。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城市内或者城市近郊,需要保持好原来的植被,因为它们是当地物种的典型代表,这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生态变迁等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创建现代园林绿地衡量标准
园林工作者在开展城市的规划以及设计的基础上,对体现城市空气质量的园林绿地加以衡量,这对城市景观规划来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功能标准。以维护群众的身心健康,作为当代城市园林作用进行评价;(2)循环和再生标准。注重充分利用好生态系统本身的再生与循环功能,建立城市园林的绿地系统,禁止过度使用非可再生资源;(3)经济和高效标准。注重使用最少的经济投入来完善自然生态,进而能充分满足人的身心健康,注重科学使用有限土地资源,减少施用农药与化肥。(4)地方和风土精神标准。注重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与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独有的地方特色。园林绿地对体现地方精神起到一定的作用,能从内涵上更加注重表达地方精神。(5)整体与连续性标准,园林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来设计和管理。
6、设计过程突出个性化设计,注重以人为本
设计过程中,应突出景观园林的个性化,尽量的设计出符合大多人群的亲地空间,创造出能与人们亲密接触的绿化环境。此外,在突出个性化的同时,还需满足多元化的要求,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就要积极树立“以人文本”的观念,设身处地的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从而提高老人与儿童在景观园林中的独立能力,如可以为儿童提供娱乐的场所,以培养儿童的合作与冒险的精神。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能够充分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发挥出景观园林建设的真正效益。
结束语
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理解园林设计的理念,将其很好的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改善城市环境,为居民营造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日后的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应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利用园林设计的理念,使城市规划具备合理性,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性化;因地制宜;创新;可持续发展
1、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内容
1.1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计划等目标得到明确,以此为基础再将设计理念得到完善。因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是服务的首要目标,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服务群体的感受有所了解,从而设计出合理性与功能性齐备的人性化设计。
1.2因地制宜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当地的地基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当地的地形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展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定位;设计师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根据气候的条件选择相应适合的树木去植栽,这样可以使设计的内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1.3创新
城市规划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的需求跟着时代在变化,这就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师要不断的创新,将传统思维下的设计原则与观念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快速的城市发展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以小区消防通道为例,传统的景观中该部分一般为4m的硬质消防车道,如今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此做法已经得到改变,部分小区对其进行了创新,选择了隐形消防车道,车道与绿化相互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绿化率,而且增加了小区的生活品质。
1.4文化原则的展现
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要具体结合生态理论的设计风格,同时结合建筑风格,使得我国古代传统园林景观中的设计精华可以得到全面传承。并以此为基础,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因为城市自身的服务对象就是人,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不能过度倾向欧美风格的园林规划,要具体结合我国的状况,做到统一。
2、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现代设计理念
2.1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因地制宜,不能破坏环境的整体性,合理地在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使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大众、与自然相互协调。例如,绿化植物选用当地树种,以此来体现现代园林区区域性的特点。这样的树种在当地已经形成规模,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在今后的园林日常养护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减少养护的次数,降低维护成本。因此适地适树,可以保证当地的绿化系统,为后期的绿化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2.2虚拟现实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虚拟现实技术对园林景观设计开始产生冲击,虚拟现实技术正多方面的改变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人的视高、头部运动特征、视野特征和运动中人眼成像特点等,使人们在模拟的虚拟园林环境中漫游。参与者在漫游过程中,不仅能在“现场”直接感受到园林景观设计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层次性,而且能得到近乎“亲临现场”的效果,比二维想象要好许多。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国际互联网,可以使公众参与到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
2.3仿生设计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仿生设计是园林景观划设计的一种创新手法,是对园林景观设计思路的一种拓展。仿生设计模拟自然界中无数生物形态,经过人们的提炼与升华,将自然生物赋予艺术内涵,使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将仿生学设计应用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拓宽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仿生设计作为21世纪的一个热点。这一领域的创新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界融合的一种新思路,这使景观、人和自然界三者交融距离缩短。
2.4引进先进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
开展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工作,应该积极的吸取国内外的先进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有效的将这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具体设计中去,提高园林景观质量。同时,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国外的设计元素,在结合地区实际的情况下适当加入国外元素,将使我国的园林景观呈现出多样化的风采。
3、园林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设计手法
3.1借景
古典园林借景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手法,在现代园林中这种手法也得到了体现。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园林“烟霞浩渺”景观,就是巧借南部的西山红叶形成的。当人们站在溢香亭前凭栏南望,视线透过两株大银杏,直达700m以外山巅,山上黄栌、万树含烟、入秋入霞。园林景观中常用的借景手法有邻借,远借,俯借等手法。园林景观设计运用借景可使整个设计的画面活跃起来,能够让远处的风景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
3.2框景
框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一般广泛用于橱窗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废弃构筑物及立交桥的设计。按照“框”与“景”的关系可分为按景设框、按框设景、框自成景、无框成景、无框无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框景这种古典园林手法与现代园林手法结合,可以形成一种紧与舒的心灵体验。
3.3点、线、面
点、线、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园林中景观节点用线进行连接,最后形成一个平面形状,再由面展开则变成了体。关于“线”的产生,康定斯基指出:“在几何学上,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因而它是由运动产生的,它是破坏点最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的,线因此是与基本的绘画元素一点相对的结果,严格地说,它可以称作第二元素。”在@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合理运用,才形成了景观设计中的各个空间。从而形成了城市中的人居空间.
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园林景观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就成了摆在城市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关人员必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字: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at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more and more quickly, followed by people on cit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ttention. Other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common concern also gradually from CARES about the basic necessities such specific problems transferred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re came u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urban population,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analysis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 the content of the subject. From the Angle of the actual define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Key word: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城市的园林景观是生态,环保,文化,休息和舒展的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各地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景观规划是否能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和要求,该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城市园林景观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体,它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达到“诗意地栖居”的理想境界,必须进行“原创性”的城市景观设计,实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
1 城市园林规划主题问题
城市园林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有很大不同。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园林,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不同的园林面对的人群不同,表达的主题内涵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园林主题要选取适宜的主题,才能达到切合设计理念的效果,如果景致设置不当,就容易背离设计的主题。以植物花卉设计为例,如果是用以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园林,宜采用松柏、冬青等树木,以达到庄重的效果,如果采用大红大紫的艳丽花卉就会显得浮夸,不够庄重。相反,如果是在一些用于休闲娱乐的园林中,就可以采用多种花色的花卉搭配,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
2 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要素
园林设计中,应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绿化面积和较好的园林设计效果,因此在设计时就要充分尊重原有的生态要素,在尽量利用原有地形、植被等要素的情况下达到设计目的。从区域尺度下解读场地,分析现有城市建成区的景观特征和场地与环境的关系,把握发展的脉络和方向。场地综合分析包括了对场地中的自然元素、地域特征与文化景观的分析。场地的综合分析实际上也是找寻解读景观,阅读大地的过程,在对各种要素进行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分析,提出有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以及发展潜能等。详尽的场地分析能够有效的为规划提供指导,例如实际中,在表现山石景致上,就可以利用场地原有的石块、植物,在后期加以修饰,使原有景致更贴合设计思想。
3 保护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保护设计必然遵循自然景观的保护,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生态设计。生态型城市自然遗留地包含有代表性的生物群落和风景样本,其中的动植物物种、生境和地貌具有保护、教育、游憩和科普的意义。根据管理目的的不同,还可以再分为生态保护型、生态游赏型、生态科普型等。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中,生物多样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生活及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景观设计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建筑景观的保护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优化利用,在城市整体设计中,资源的合理利用最为重要。取代所有旧的事物来满足新的要求会浪费资源,而且很昂贵,这会毁灭整座城市甚至一个地区。不满足今天的需要,不预测明天的需要,可能会导致经济和文化的自毁。我们必须在某处打破平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的实际,同时参考别的地方的经验,认真做好城市景观保护工作。
4 互动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寓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使人们在进行景观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关键词:规划设计;现状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随着汽车数量的显著增加,汽车尾气对城市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引起人们得密切关注。为了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进一步加快城市园林建设步伐,通过启动园林绿荫工程,充实道路、游园景观工程,推进园林文化工程,加速推进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的人居环境质量。
2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或多或少的遭到了破坏,但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加剧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担忧。城市景观设计者们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出发,想出来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办法。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看到了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是要展现出园林的生机与活力,相关部门也加大了资金投入,并思考生态建设和各地区的气候、人文等的差异。当时的园林景观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特点如下:
(1)引进先进园林景观建设的施工工艺。现在许多城市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并且不断创新,在建设与综合运用诸如仿生学、电子产品和音乐喷泉等的新手段新工艺,增添了园林建设的活力。
(2)完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理念。一些城市在园林景观建设时结合了本市的诸如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等的事实,并进行科学管理和创新,从而完善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理念。
(3)园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结合。一些城市把生态和园林设计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重视可持续发展,使园林景观建设带来的效益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4)节约园林的探索和推广。一些城市运用了天然雨水、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污水得到处理以及乡土树种等,不断探索和推广节约园林的理念。
(5)具有个性化特点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创作。一些城市创造出来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利于生态平衡作品以及标志性园林景观雕塑和游乐场所,突出了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同时为了提升城市品位,展现乡土民情,形成了块状绿地、楔状绿地、带状绿地及混合式绿地四种模式。
3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性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仅是单纯植树、种草、摆雕塑、设置座椅,而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空间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不仅要求景观的美观,更注重的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而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基础。其更关系到城市居住舒适型、现代休闲运动的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建设,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4城市园林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整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市民对园林绿化的实际需求。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停车场绿化设计: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注重道路绿化与小区绿化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建设完善的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系统,在满足生态功能需要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绿化成果;抓好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实现园林绿化的全面发展;强化园林绿化的生态化导向和建设成果保护,实现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保护。坚持发挥园林绿化工作的生态导向,实现园林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管理实现精细化。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要对所辖街路、游园、广场的乔木、亚乔木都进行了高标准的春、秋两季涂白,保护新植树木;加大了树木的施肥、浇水、打药等养护管理工作力度,提高了绿化质量。加强绿化施工资质管理,强化重点绿化工程管理及其善后工作,规范占用绿地、树木修剪、砍伐、移植等行为,使得绿化执法工作有力推进,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5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园林景观建设正在由广度向深度发展,园林景观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前提,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世界科技的新成果,把城市建设得各具特色,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赵春黎.浅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民营科技,2010.
[2]武心如.莲藕施用钾肥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1997,15(1):27—23
[3]牛学舫.小议城市园林景现的人性化设计.南方农业,2010(8).
关键词:环境恶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业内越快越重视园林景观设计。这一设计内容涉及到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而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也是越来越明显。人类一方面在深刻的反省中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谋求建立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关系,以图重建已遭破坏的家园;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来临使人们更加需要建立一个融当下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更具人性的、多元综合的理想生存环境空间,这是新时代赋予景观设计工作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挑战。
1、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作用
1.1城市风景园林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在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工产业不断扩大的同时,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成为了我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早些年的乱砍乱伐,造成了今天的土地沙漠化、洪水、泥石流……树木阻挡不了水土的流失、抵抗不了风沙的侵袭、其他动植物没有良好的栖息场所。而绿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大气的天然屏障,维护生态平衡最重要的因素。此外,绿色植物,还可以大量吸收有害气体、粉尘等来净化空气,并能够起到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减小噪音、防尘、防风等作用,全面改善了城市生存环境。
1.2城市风景园林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些年,我国开始加大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这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提高了城市的整体面貌,象征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随着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不断完善,布局规划更加合理,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这里,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开展各种科普知识与活动来丰富头脑,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2、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2.1体现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特点
首先,在风景园林的布局设计上,要结合当地城市的地形因地制宜,在选择上应做到:巧妙利用原有地形并结合自然环境,达到设计要求。
2.2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选择适合的植物
在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上,植被的选取很重要。根据风景园林所处的地形对需要种植的植物进行选取,所选取的植物不但要符合设计整体主题规划,还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如气候、空气湿度、土壤性质等。对于植物品种的选择,基本树木以乔木,灌木、银杏、松柏等居多,还根据设计需要适当引进种植一些名贵品种的植物。草坪多以种植苜蓿草、狗牙根、小野菊等,这些植被具有耐活、易养护、净化空气等特点,所以是种植风景园林的最佳选择。
2.3考虑到城市风景园林的艺术性
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不仅在于改善环境,提高环境指数,更在于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让辛苦奔波于工作的人们在休息时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放下紧张的情绪,扔掉压力与烦恼,遨游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体会那独有的一份宁静与安详。风景园林的整体艺术设计在于设计者怎样运用已有自然景观加以装饰,迎合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主题。
2.4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需具有一定景观性
所谓景观性,就是指让不同种类的植物体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每种植物都有其各自特点,例如,颜色、形状、特性、观赏性、生态性等。利用植物间的品种、色彩搭配,摆放空间的整体风格等营造出不一样的意境,可以令整个风景园林表现出不一样的美感,使其更具观赏价值。例如春季,是一年新的开始。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在品种与色彩的选取上就应该配合春季应有的特点来搭配,这样便可以大大提高风景园林的景观性。
2.5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其功能性
在规划一个城市风景园林前,首先要考虑到其带来的功能是否符合人民需要。我国有很多城市的风景园林只注重观赏效果,却没有实用价值,设计虽然美丽,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人群的需求。例如,供给人们休息的座椅比较少,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人们无法驻足停留,大大降低了园林的使用率。
2.6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中应考虑到其舒适度
一个城市风景园林的好坏,并不在于它的设计有多豪华,它的建筑材料有多贵重,而是在于它能提供给人们一个方便舒适的环境,让人们能够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在这里得到放松。所以,一个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应考虑到老幼的活动场地,在设计时应规划出一个专门的场地供给老人和小孩。残疾人也是规划设计里应该考虑到的,由于残疾人的出行非常不便,所以应开辟专门通道供给残疾人。
2.7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符合本土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而且民族种类繁多,所以各个城市受自然因素影响,其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风俗习惯等都大不相同,并且,一个城市在历史的沉淀下遗留给人们的文化也有着很大区别。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独有的象征,也是我国文化的荟萃,更是科学技术的结晶,所以,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并结合城市的本土文化把风景园林建设成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场所。
2.8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适当节约成本
虽然近几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但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各种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差异,甚至有些地区仍未脱离贫困状态。所以,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我们应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规划设计中,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做到细心搭配、合理改造,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3、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在设计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例如:一些设计上往往只重视市区的风景园林建设,却忽略城区的原生态风景园林,致使城区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过度种植草坪而忽略乔木、灌木的重要性;一些城市风景园林在设计上过度追求欧美风格,忽视了具有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气息的风景园林;在一些设计中,仍然出现抄袭、套用已有建筑模式、没有创意等现象,使得城市风景园林变得普遍化、大众化;缺乏完善的政策及建设体制等。为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完善城市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改正、提高设计标准,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强化规划设计工作、我们在不断吸取国外设计理念的同时,不要盲目的套用在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中,更应该结合我国固有的自然生态景观,结合我国本土文化进行设计。
结语:
在今后,我们不但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及经验,还要不断创新,逐渐完善,打造属于我国独一无二的城市风景园林。只要我们用心做,每个设计过程都严格按照要求,一定可以创造出高品质的风景园林作品,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提供给居民一个良好的休息娱乐场所。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正视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认真解决其中仍存在的问题,那么我相信,我国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并且成为我国文化的象征。
参考文献:
【1】陈双.城市规划概论,科学出版社,2009,02.
【2】魏晗.浅谈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表现[J].小城镇建设,2003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城市林园;城市规划;林园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步加速,现代城市对于城市规划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林园建设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可以有效缓解空气污染,提升空气质量,对噪音也有一定的阻隔和吸收效果,城市林园也可以作为人们日常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林园景观可供人们欣赏,使人们在工作之余得以放松心神,城市林园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城市林园意境与风格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单位土地面积人口压力大,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紧张,如何高效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空间时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林园建设不是简单的种植花草,摆设桌凳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们在有限的空间上看到无限的风光,得到最大的乐趣,最重要的是要起到优化城市生态的作用。现代城市的林园建设,对其的要求可以说是功能性要大于观赏性,林园要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才能算是成功的,但如何将其功能性和审美性结合,如何在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构造起良好的人文环境,怎样才能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健康舒适呢?就需要我们科学的计划和合理的设计。
二、现代林园风格的设计分析
(一)从生态节能角度入手的林园风格设计
现代园林建设工作的重心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林园空间的科学分割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划分植物生长空间,实现林园的环保性和审美性以及科学性。在林园的草木种植工作中,最好选择本土生长的植物,以免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能为了追求林园的观赏效果,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因为没有天敌,很多外来物种是会对本地生态稳定造成破坏的,比如滇池为了达到观赏效果引进水葫芦,结果水葫芦疯长,阻隔了水体和空气的接触,很多原有生物因缺氧而死,整个滇池水质下降,哈尔滨在园林建设中就选择了本土的丁香,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得以广为流传,本土的植被是大自然长期发展选择和淘汰的产物,种植好本土的植被有利于在推动城市绿化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
城市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省土地,城市林园建设一般以小型林园为主,立体化的绿化林园是不错的选择,它即节省了土地使用面积又能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大部分植物是多年生植物而且植物的生长期长,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保持立体绿化的长期性,同时加以人工的建筑,像绿棚、护栏、路灯、墙柱、凉亭等,可以建设出形态各异风格多样的绿化景观,还可以将林园的空间进行合理分隔,立体的绿化景观也可以更好的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二)从文化工作建设角度入手的园林风格设计
为了顺应城市化潮流的发展,现代城市的林园建设需要契合城市原有的建设主题或是城市将来的发展方向,园林的主题设计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的建设有在原有场地中改造建设和选择新的地址建设两种,但无论是哪种,都要先选择一个符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题,由此为中心开展园林设计建设工作。园林的设计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环境、建筑风格作为设计背景,结和当地的地理形态气候特点进行设计。
如果是在原有的场地中进行改造和建设,在工作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对原有的建筑进行考察,分析其建筑的特点和风格,思考怎样保留在原有的建筑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加上适当的元素让其顺应城市发展,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文化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在园林的设计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的建设环节,文化建设对城市居民的素质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从互动性的角度入手的园林风格设计
城市园林的建设应该将促进林园景观和林园的观景人和谐相处作为发展目标,城市园林的功能除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外,还应该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神的好去处,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舒适,让人们投入自然的怀抱,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所以在林园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将景和观相互结合,重视景色和观赏者之间的互动。有研究表明,人们希望林园建设中有更多有趣灵活的设施,这一方面,有一些设计者在林园景观中加入各种立体雕塑如植物雕塑景观等,也有加入水来增强林园景观的灵动性,有些依山建设的林园景观在山间的沟谷上建起吊桥,在河流上建起秋千桥等,由此来增加人们与林园景观的娱乐互动效果。
三、现代林园的意境设计分析
(一)林园的形态意境
事物的形态是事物通过眼球和人脑的作用最先给人的映像,事物形态通过人脑的处理和人的思维梳理后,让人长生审美兴趣,因个人的经历和文化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享受,城市林园景观形态也是林园最直接的表现,以小见大、个体美、群体美是城市林园形境美的核心表现,林园的建设是对自然之景的模仿,要求在有限的林园空间内将自然之景适当的植入,表现出自然风光的大小层次之变,人们在小小的林园空间内体会到山林深处的意境。
中国传统的园林讲究对称,但又要求不能刻意,林园内的景致要各有千秋同时要和谐一体,植物本身就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园林中的植物在给观赏者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控制好植物的疏密,科学的排列种植,植物配置对园林整体构造的和谐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林园的色彩意境
植物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予人一定的感官刺激,比如蓝色会让人平静,红色会让人兴奋,是热烈的象征,白色代表着纯洁,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色彩所营造的意境会让观赏的人在观赏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情,绿色无疑是大多林园的主色调,植物伴随着季节的变换,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植物色彩的变化也给予了观赏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林园的氛围意境
植物所散发出的气味也会给予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林园的香味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同的,一场春雨过后,春风微拂春寒料峭,配上雨后泥土的清新,你是不是似乎嗅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机,夏夜的荷塘边上,蛙鸣渐渐,中秋时节的桂花香气馥郁,你是否能尝到桂花酒四溢的浓香,冬季的红梅傲雪,那点点清冽在寒风中依旧醉人。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林园的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园林的设计要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也要能够满足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需要,园林的风格意境设计是园林建设成败的核心,打造出观赏性、娱乐性、和功能性为一体的现代园林时我们共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岚.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与差异性[J]. 中国园林,2002,05:92-95.
[2]孙勇.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J]. 大众文艺,2012,12:61-62.
[3]矫克华. 现代景观设计的中国精神文化体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2:190-193.
[4]陆娟. 论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出路[J]. 艺术百家,2007,01:73-76.
关键词:城市;绿地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Pick to: in today's global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to a great extent, to the survival of the environment crisis caused by many cities due to the guiding ideology is not scientific, lead to landscape planning has many problems. Lead to the botanical garden green space lost purify air, adjust and improve microclimate, absorb the dust particles, reducing noise and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nd so on, has inestimable influence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so as to maximize the design level, creating the best landscape effect.
Key words: the city; Green space plann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园林能够把城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都吸收,对空气进行净化,留住水源和保持土壤等。人类的生存环境中空气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影响人类居住的最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借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城市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吸收变为氧气,同时大量的树木还能把城市中众多的汽车尾气和粉尘进行吸附和阻挡。园林还能对人的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节。
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尚未健全,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规划缺乏系统、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没有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纳入到各级政府部门政绩考核的范畴内,甚至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有的地方虽已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缺乏长远眼光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加之人员、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城市园林规划工作实施不到位,远不能满足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
1.2 功能性不足,缺乏人文关怀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是一个需要自始至终贯穿的原则,但一些城市的园林规划功利化倾向严重,好大喜功,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盲目追求形式,缺乏人文关怀,功能性不足。此外,在园林的植物配置也不够合理,常绿树种运用过多,大块草坪运用过多,高大乔木、落叶树种、灌木等运用不足,色彩率有余但色相不足,气氛严肃但活泼不足,不能使人们获得视觉上的美感,更谈不上娱乐身心,炎热天人们找不到遮阴之处,下雨天找不到避雨之地。
1.3 规划设计缺少科学性,不够规范
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时,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缺少对客观环境周密的调查和可行性研究,致使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和市民居住区的绿地不足、绿地面积少的现象普遍存在,限制了绿地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质量,导致绿化的景观功能、视觉美化效果不佳。缺乏创意,忽视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缺乏文化底蕴。
1.4 城市绿地面积较少,公共绿地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公共绿地面积太少,城内人口稠密的地段缺少公共绿地和城市广场,供居民游憩的地方少,无法满足城市生态、景观和游憩的需要。
1.5 环境污染严重,绿化环境差
城区三类工业集中污染严重,“三废”排放破坏生态环境,使绿化难,维护绿地更难,增大了绿化成本。
1.6城区内外绿地在格局上缺乏连续性
城区与城外绿地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城市周围山体没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一些重要的景观过程与景观格局的联系通道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利用。
二 解决对策
2.1 合理规划公共绿地,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等多项活动需求
从生态园林城市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分别创造以沿河为主的自然水体景观区及由环城林组成生态绿色景观区,形成以城区外部绿色林带景观为背景,水体景观为依托,以城区景观轴线为网络骨架,突出城区的重点地段景观风貌,以城区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广场为中心的景观结构。
2.2 健全机制,提高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城市园林规划建设是一项公共事业,具有社会性、公众性,离不开政府、社会及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因此,城市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技术研究,加快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的基础工作和科技工作,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研究中心的实力,加强绿化管养的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予以重点扶持,推进绿化管理科学化,并实行单位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标准、方案、细则、奖罚条例、问责机制、激励机制等,健全相应的实施机构。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绿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同时加大对绿化的监管力度,配备强有力的专业执法队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维护绿化成果,并广泛宣传,增强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城市园林的规划建设,力争使社会养成“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风气。
2.3加大绿化资金的投入,保证实效
城市绿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在实处,因为城市绿化的投入不可能像别的投入项目那样,能够在近期内产生直接的绿效益,所以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讲究这种投入的实施,尽可能地在短期内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园容和管理水平,方便群众游览休息,丰富游览活动内容。利用园林部门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开展各种经营,提高自我更新、改造的能力。园内的商业、服务业应统一由园林部门规划、经营。非园林单位经营者,利用公园设施和条件,应给予补偿。
2.4加强对城市现有古木的保护,做好单位附属绿地规划
古木记录着城市的历史,一株古木,本身就是一处绝佳的自然景观,保护好已经为数不多的古木,同保护濒绝动植物一样重要,不仅是城市里的,只要是古木,都必须严加保护。园林管理部门要对古木挂牌登记并予以保护。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等的绿地实施规划,可以有效发挥绿地系统的功能效用,吸收工厂的噪音、净化污染物以及包括降低厂区的温度等,在一定程度上还使单位的整体环境得以改善、加以美化。
2.4 公园绿地规划要突出“系统”的观念
要强调绿地景观的整体性,突出城市整体环境观念,保护城区自然环境,以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提高为目标指导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绿地在城市地域分布较为集中,公园实施面积规模大小要结合其周围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公园的活动性质等因素;公园绿地园林规划的实施原则同样要考虑合理安全等因素;每个公园都是城市的呼吸系统,公园的生态物种繁多,需要合理绿化,从而使园林系统能够释放大量O2,吸收大量的CO2,促进空气质量环境符合标准。
2.5 做好生产、防护和城郊生态绿地的规划
生产单位绿地规划可在有污染的生产单位种植一些抗污染、吸收污染的树种,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污染危害。防护规划可种植防风固沙林带的高大密植乔术,可以减低风速,引风林带可将夏季郊外的凉风引入到城市。城郊生态绿地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秦,城郊生态绿地规划应着眼于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的衔接和协调,重视对城区出入口、工业区及城区内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处的形象设计。
2.6 尊重自然,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园林服务的对象是人,搞好园林绿地规划,不仅可以为广大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的重要体现,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这就要求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把“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的原则和要求,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将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到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可预先对其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广泛征求并吸纳大众的意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人、城市、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规划上要克服近些年来存在的“假、大、空”等错误建设模式,遵循着自然和谐的造园理念,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多植树,重乔木,景点不宜过多,以恰到好处为宜,少建大广场、大草坪,充分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满足了人们遮阴、降暑、陶冶性情、观赏、防灾等功能需求,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通过配置楹联、匾额等文化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创造、渲染一种文化艺术气氛,启发人的想象,表达人的志趣,使人获得文化、艺术享受,为园林注入注入文化色彩。
2.7 科学规划,体现地域特色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园林规划是建设的前提。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和城市发展现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文化特征、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等,借鉴传统园林设计和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的成功经验,编制城市园林规划,营造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形式。充分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特别是古树名木、珍贵树种等要尽可能地保留,引入的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以维护好生物多样性。以植物造景为主,以木本植物为骨干,乔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共生,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以增加立体轮廓的丰度,营造更加丰富的植物景观,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效果。合理配置树种,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创造适宜当地、自然气息浓厚的原始景观,如可选用水杉、银杏、七叶树、白玉兰、枫香、乌桕、苦楝、朴树、火棘、红叶小檗、紫叶李、黄杨、女贞、贴梗海棠、榆叶梅等优良树种。
三结束语
我国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搞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营造生态城市的必要环节,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
Three conclusion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in its infancy, do a good job in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s a necessary part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ty, also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to creat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pragmatic, efforts to build appropriate amount,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plant variety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of urban green space.
参考文献
1 陈丹,张延涛.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5)
2 邓恩卿.城市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化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