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金融危机的看法范文

对金融危机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金融危机的看法

第1篇:对金融危机的看法范文

源于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人难以偿还银行贷款的小事件,因为投资银行在其中的放大作用而最终演变成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全球众多金融机构都因为购买了这些投资银行的产品而陷入危机的泥潭不能自拔,并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犹如一股飓风,从美国吹向全球,让全球都感到了寒意。一时间,关于危机的进展及其影响充斥了全球所有的媒体,专家学者纷纷登台向人们分析解释危机的来龙去脉。危机的影响每前进一步,都成为媒体和专家向人们普及金融知识的一个好机会,此时,即使平常根本不关心金融行业的普通人的耳朵也都被媒体连续不断的“次贷”节目磨出了茧子。然而究竟该怎么看待这次危机?这次危机又会对我们的金融改革和金融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危机引发不同反思

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现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阐述了她对此次金融危机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她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不是创新,而是偏离了银行信贷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是要加强对基础产品的监管,要尽量减少在衍生产品的基础上更多地衍生出其他的产品。她同时认为,如果不做更多的改革,我们将只能永远是风险的被动承受者,因此要解放企业和个人金融工具运用的自,对涉及到社会公众利益的金融活动要从严监管,但对其他一些非银行的信贷活动,包括私募范围的活动应该创造好的条件。

长江商学院教授黄明的观点似乎有些不同。在黄明看来,“次贷”危机之所以在最后演变为金融危机,恰恰是因为美国只对商业银行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而对投资银行、评级机构以及私募的对冲基金缺乏监管所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魏杰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则直言:“现在中国正在沿着美国的路往前走,美国爆发危机对中国是一个警示,投行创新不能搞了,过度夸大信用工具不能再搞了,虚拟经济比例不能太高,要不就出问题了。”对于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危机源于美国金融创新过度、而中国还处于创新不足的阶段的看法,魏杰直言:“创新过度和创新不足,这两个概念不太准确,美国不是创新过度,而是创新失误,是坏的创新,不是过度的问题。”魏杰强调,金融创新必须是在监管之下的创新。

从2005年起,中国金融业也推出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而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正是源于次级信贷资产证券化。魏杰由此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不能再搞了,因为这是把未来的产权证券化了,事实证明这是错的,证券化一定是现有的财产才能证券化。

魏杰同时指出,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说明混业经营有问题,而目前中国把混业经营作为一项创新提出来,显然是有问题的,需要再讨论。

也是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是华尔街金融发展模式制造了这次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不能完全复制华尔街的模式。新兴市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应该从疯狂创造虚拟货币规模的扩张, 回归到金融市场基本功能的主营业务上,而不是创造太多的并没有价值成长、只是零和游戏的衍生品。“不能不务正业。”左小蕾说。

在左小蕾看来,金融创新并不能消除风险, 只是转嫁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所以一定要有金融产品创新的市场可以承受的转嫁风险总的容量的设置。金融创新超过市场容量,就是创造系统性风险,制造金融危机。“绝对不是说我们不要创新,我是说不能神话金融创新。”左小蕾强调。

金融改革仍需深入

而从中国面对经济下滑风险的背景出发,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教授陈志武则认为,为了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必须加快发展中国的金融业,否则中国内需增长的动力很难出现。

陈志武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并不能对中国金融业无所不管、无所不控制的制度提供支持,恰恰相反,对金融业的发展不能管制太死,要是那样的话,也就没有创新了。因为创新与监管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而监管只有在监管者了解一个市场、一种交易、一种产品的方方面面的特征以后,才能知道如何监管,如果不允许创新,也就无从了解创新产品的特征,也就不能了解它会出什么样的问题。

陈志武进一步指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工业化之后,生产物质的能力已经非常高了,但是消费需求增长很慢,其情形正与中国目前的情况十分相似。之后,美国人发现,除非金融市场能发展起来,并借此排除掉老百姓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否则就无法支持工业产能的扩张。因此,发展金融市场的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好今天的消费与未来的生活安全,从而减小存钱的压力,释放人们的消费意愿与能力。

对于本刊提出的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改革会有什么影响的问题,《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不无担忧:“我希望会有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影响。”

沈明高也认为,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监管失效,金融衍生产品过于复杂和高杠杆率。但是中国正好处于另一个极端,对所有的东西控制都很紧。沈又以玩笑的口吻说,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要想让它出危机都很困难。

沈明高认为,我们的金融市场开发不足,最重要的就体现在创新不足,其直接结果就是企业和个人的很多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企业和个人平滑未来的投资和消费,也就是说它可以让人们把明天挣的一部分钱先拿到今天来用,使人们现在和以后都能过很舒适的日子。如果因为发生了这样的危机,中国就要进一步加强管制,就有可能窒息金融创新,这样风险是没有了,但金融市场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能够超前消费是金融市场发达的一个标志,美国是过度超前消费,而我们是过度地不能超前消费。中美两个体系,大家都往中间靠一靠可能更合理。”沈明高说。

第2篇:对金融危机的看法范文

沙特阿拉伯经济专家的看法颇有代表性。日前,沙特黄金投资专家卡西姆・亚菲伊表示,毫无疑问,美国债务危机引发了经济危机,由于一些国家担心美国债务危机将对美元造成影响,导致美元贬值,因而出现了把货币储备变成黄金储备的趋势,例如中国就吃进了大量黄金,占其(货币)储备的很大一部分。卡西姆预期,可以肯定在未来的10-20年内,世界货币将变成黄金和白银,到那时美元将没有用了。

沙特专家对美元的看法太过悲观,世界重回金银本位制的情况不会出现。原因很简单,金银货币体制的消失是世界货币体系演进的结果。不论是古典的金币本位制,还是其后出现的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不论是中国汉代以后的银两制,还是到明代后开始出现的银币制,最后都让位于纸币制度。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都出现过由于金银产量不足而导致过世界经济危机以及中国若干王朝的现象。

18世纪,全球通用的货币是黄金,谁拥有最多的黄金,谁就拥有最多的财富,谁就争夺到了世界货币的发行权。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之一,就是英国剥夺了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权。独立战争后,美国纸币缺乏黄金的支撑而迅速贬值,靠着法国借给美国600万法国金币,度过了货币和财政危机。在中国历史上,之前,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流出500万两白银,再加上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白银投入,银贵钱贱对中国经济是雪上加霜,打断了中国货币制度的正常发展之路。从历史可以看到,金银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金银为货币远不能满足经济对货币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经济中,全球货币需求不仅仅来自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规模更大,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都无法担当得起如此的重任。现代经济对信用扩张的需求,对货币制度的选择,不可能走回头路。

那么,如何看待现在的美元贬值和欧元的衰落呢?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是很多人的共识,国内外论述美元崩溃的著作也可谓汗牛充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独步全球市场,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货币,已为时数十年。但美国以出口美元来挥霍信用,这个游戏不能永远玩下去,因此才有了美元的持续贬值,以及人们长期看空美元。欧元是被人为设计出来的区域货币,它出现后曾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最有可能与美元称雄的第二世界货币。但是,欧元区国家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的分离,以及欧洲过高的福利水平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出来的弊端,使得欧元区陷入危机,欧元也随之被看淡。

在金融危机之后,能够稳定世界的只能是若干区域货币的联合体。这些区域货币应该是一种相对“超脱”的标杆货币,而不是像现在的欧元那样越来越“本币化”的欧元。只有这样,未来的亚元、欧元和美洲里拉,才有可能与标杆货币建立比价,利用货币体系将经济问题和风险尽可能地约束在一定的区域之内。

第3篇:对金融危机的看法范文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2008年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论文: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1.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2.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3.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1.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2.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总结和疑问

第4篇:对金融危机的看法范文

6月30日,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09》商务调查报告。从今年3月开始,313家在华欧盟法人实体参与了问卷调查。按惯例,调查本应从每年的第三季度开始,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欧盟商会决定提前进行今年的年度调查,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在华欧盟企业的情况作最新评估。

受访欧盟企业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313家在华欧盟企业,几乎没有一家免受金融危机冲击。有98%的受访企业称“金融危机影响了他们在中国的业务”,其中有30%的受访欧盟企业表示“深受危机影响”。

调查表明,对于大多数受访的在华欧盟企业来说,他们在中国所受的金融危机影响,相比于他们在本土市场所遭遇的冲击要小得多。71%的受访在华欧盟企业指出,“相比欧洲或是其他会员企业总部所在地的传统市场,中国经济的恢复能力更强”。

一些欧盟企业正在改变他们的全球战略,以便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新格局。调查显示,虽然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多数行业的在华欧盟企业仍然对中国充满信心。在华欧盟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印证了欧盟企业对中国的战略重视程度。

调查还显示,一些欧盟企业认为,中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应不断对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加大投入。尽管正值金融危机,但仍有39%的受访企业表示在今年将考虑新的投资。同时,在华欧盟企业期待中国政府创建更加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

“中国将在明年上半年摆脱危机”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将成为第一个从经济下行中走出来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所遭受的危机影响将在2010年上半年结束,中国将比世界其他地区提早一年走出危机阴影,而全球其他市场所受到的危机冲击可能将在2011年上半年才开始消退。

受访企业认为,虽然中国还不能取代美国或者欧盟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但在企业发展的全球战略中,中国变得愈发重要。调查显示,大约37%的企业表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增加,只有3%的企业认为中国在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而36%的企业认为没有显著变化,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市场。

从中国经济刺激计划中获益

在被问及中国经济现状及确保增长的措施时,61%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政府提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仍需其他措施共同促进。经济复苏。13%的受访企业则表示,中国政府提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足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

当被问及是否能够从中国的刺激计划中获益时,受访的在华欧盟企业的表态几乎各占一半,有44%的企业预期可以从中受益,另外的40%持不同看法。

第5篇:对金融危机的看法范文

周刊: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对中国在全球联手救市过程中的角色充满期待。然而危机爆发以来,尤其是之前的金融峰会之后,有很多机构表示失望。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楼继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济发展依赖出口的中国也难以置身事外。中国经济体系过去较为依赖出口,现在面对海外需求下跌,需要通过刺激内需、增加内地消费及生产,以应付金融危机。而内地经济体系也要面对一系列改革,过程将会非常艰难,难以在一至两年内实现目标。

周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以刺激内需的方式安然度过那一场风暴。这一次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央又4万亿扩大内需的计划,来保持国内的经济发展势头,但是海外很多评论指责中国政府对全球经济缺乏责任感。您的看法呢?

楼继伟:中国毕竟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不能指望中国可以救得了全世界。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人均的经济规模很小。中国目前每年人均收入仅约2000美元,排名在世界100名以外,而美国人均年收入为3.88万美元,为中国的18倍,以实力论中国不能独力担当起推动全球经济的角色。中国能保持经济不出现衰退,有效地恢复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就是对世界经济最有效的贡献。

周刊:那也就是说,中国救不了世界,只能救自己?

楼继伟:中国很难带领全球经济走出这场海啸,这与目前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有关系。为配合全球救市,中国近期也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中国央行近来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11月26日又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厘,降幅创下近11年来新高,并从12月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中央政府提出4万亿元振兴经济计划,就是力争通过基础建设与内需完成名年经济“保八”目标。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及部门也在进行全力配合。

周刊:日前有传闻说中司正牵头组织财团洽购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美国人寿49%的股份。是这样吗?

楼继伟:应该没有,至少我们没有正式讨论过这个问题。市场传闻我也听说了,据说收购总值要达到106个亿呢。目前的市场环境不适合中投在海外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投资。发达国家政府采取的对外国投资者的歧视和不公平的注资方案,将加大此时中投对外投资的风险。因此,我们没有信心现在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

周刊:那么中投是否要终止或者收缩海外投资呢?

楼继伟:那也不是,中投并没有终止海外投资的打算,而且目前也是有能力的。相比被政府要求撤销海外投资,将资金转移回国内的其他国家基金,中投也并没有被授意暂停海外投资。尽管我们无意参与到那些被公众关注的热点投资案中去,但我们的确关注一些被低估的海外资产价值。我们现在非常关注海外投资的政策性风险。

周刊: 那今后中投的海外投资策略将会如何呢?

楼继伟:在投资过程中,中投要把地理范围分散化,不仅包括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中更多的目光将放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上。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目前的政策有很多不确定性,只有等这些国家的政策明朗且金融危机真正过去后,中投才会进行大规模投资。

周刊:对于这一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您认为其主要责任在哪里?

楼继伟:由美国次贷问题引起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系统性危机,其原因和错误也是系统性的,欧美当初在制定政策时犯了错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周刊:我国又一次以拉动内需的方式来应对金融危机,你认为其意义何在?

楼继伟:中国经济规模并不大,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当欧美主要国家需求不足的时候,尤其是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对进口商贷款并不积极,使中国的出口放缓,对经济影响非常大。中国如果能够刺激国内需求,使生产能力不过分衰退,就是对世界经济很大的贡献。大家都知道,鼓励投资很容易,鼓励消费并将内需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非常难的,需要相当多的配套改革。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很长的一个时间周期。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

周刊:之前听说中投希望摩根士丹利能够在股权转让的价格上给与补偿?现在进展如何?

楼继伟:这个事情的谈判一直都在进行,双方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以目前的情况看,谈判的余地是非常大的。中投看中大摩长期增长潜力,特别是其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上的市场地位,以及在新兴市场面临的业务发展机会。此笔投资是根据公司全球资产配置的需要,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是能够获取很好的长期投资回报的。

周刊:中投曾经因为投资黑石而饱受争议,可中投最近反而继续增持对黑石的投资。你能谈谈这个问题吗?

楼继伟: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入股黑石仍是一笔好的投资,外界的评价多是短线看法,这与中司的评价方式不同。我们希望通过增持改善交易结构,新增持的股份是拥有表决权的。中司目前非常稳健,有90%以上的资金处于现金状态。我们正在建立跑道,同时对资产配合进行调整,公司的治理结构也越来越好。

新闻链接:

第6篇:对金融危机的看法范文

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不同的企业来说,有多种不同的影响:

极少数国际化水平高、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对这些极少数企业来说,危机只有利没有弊。个别幸运企业,或有妙不可言的商机。它们先可抄底企业股权,后可抄底资源物资,国内国外皆有机会,成为这次危机的极少数幸运儿。但大有大的难处,日本一些企业在美抄底的教训应当汲取。

可以通过合纵连横才能形成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它们有一定扩张力,但实力有限,靠联盟才能形成合力。但在纵横捭阖中变数亦很多。

靠收缩战线才能苟活的企业。中小企业多病缠身,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难生存。但一些企业可以断尾、断腕而自保,把原来的四面出击变成集中优势兵力应对。

靠改变生存方式而存活的企业。有的行业可以生存,但这个行业的弱势企业无法生存,勉强支撑会耗尽元气。有适当机会,可以转行。

可以不改行,且可以坚持一段再决定方向的企业。这类可采取“冬眠”而不必候迁的方式熬过危机,压缩规模,坚守待变。

实在坚持不下去,被人兼并收购、安乐歇业的企业。企业家不一定总要有企业,企业消失前要合法打发利益关系人和员工,合法停业,自己抽身休息学习、到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就业,部分或全部接收他人并购,也是很好的过渡。

此次经济危机也将使中国企业面临更加残酷的国际化竞争。2009年中国多数企业不仅发展困难,且国际贸易摩擦会不断增加,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这次危机的后续贸易战中将举步维艰。我对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有如下“五本”看法:

“质本”。以质为本,不给竞争对手以技术壁垒的口实,不仅是竞争的需要,也是安全的需要。当今国际市场上一流企业卖质量标准,我国企业海尔、远大等均有卖质量标准经验。可是,我国许多企业并无质量意识、认证意识和国际化质量战略。每年大量的被退货的产品使很多中小企业极为艰难。三C标准、国际公共标准、专业标准、公平竞争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应是企业常抓不懈的工作。

“形本”,即商标、宣传、广告、知名度和信誉度战略。首先要有国际化的商标标识,如有必要需到境外注册,不可迟疑。到目前为止,境外非法注册我使用在先的商标不下十万,通过司法诉讼讨要回来的不过十个!商标国际化应注意几点:一是不可简单用汉语拼音;二是不能伤害他国民族尊严和宗教禁忌;三是要多咨询国际人士的意见;四是不能触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红线;五是不必哗众取宠、故作奇形怪状。

“资本”,即扩大规模。企业扩张有专业化扩张和多元化扩张等。规模在多数情况下与企业安全成正比。这次金融危机使得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增加了投资信心。资本的“嫌贫爱富”和喜欢逃避风险的“天性”可能会使外资对中国的“四万亿”效应增加“搭便车”兴趣。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和这场危机使中国企业利用外资的可能性加大。企业国际融资的渠道也会扩大。中国受危机打击的程度相对较少也会有利于外资来华和中国企业海外融资。一些中小企业的出路之一是尽量把自己变为不再是“中小企业”。

“知本”。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一要看好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二要量力而行地合理创新。

“人本”。多哈谈判近期可能重启。如果顺利结束,其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新规则会对我国中小企业提出严重挑战。所以,“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企业口号,而要落实到企业对员工权利、尊严和劳动报酬等具体的制度当中,长期指望劳动法、环保法的不严格执行而苟活的企业终究是要吃亏的。

第7篇:对金融危机的看法范文

2月26日下午,由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做东、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企业转型与升级管理研讨会”吸引了业界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热情参与。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都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困难,并非单纯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有中国经济自身长时间积累的矛盾开始释放。

“中国的经济形势和欧美等重灾区不同,如果企业以冬眠的姿态挺过去,或者从战术的角度去应对,坐等复苏,就会犯历史性错误。” 陈清泰认为,“企业家必须从短期困难中发现深层次矛盾,审视公司战略,做出必要的调整。”

用哲学眼光看危机

春节过后,徐少春拜访了很多客户,在和许多企业的领导交流时,发现他们有很多创新,对抵御这次金融危机充满信心。

“他们给我的启示是,面对金融危机,要有创新,要有一种逆势上扬的精神。” 徐少春说。

“要用东方的智慧来凝聚共识、信心和力量。”徐少春认为,道教里谈到“祸兮福之所倚”,实际上就是说有危机就有机会,有机会就会有挑战。佛教里讲,苦其内道。所以这场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次大的体检,检查我们企业的管理有没有什么问题,检查我们的供应链有没有什么问题,检查我们的社会环境有没有问题。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物价上涨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这四大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 但绝对不可忽略的是,世界经济还在继续恶化。

“我们真的要把这次坏成好事。” 姚景源说,“过去企业赚大钱,天天忙的是数票子,凭什么搞创新?凭什么提高精细化管理?凭什么要搞信息化?这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粗放不行了。我相信若干年以后,回过头来再来看这场危机,真的应当感谢它。”

向科学管理要银子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认为,在市场情况大好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差距是赚钱的多和少; 在巨大的动荡期,经营、管理水平的差距足以导致企业的生与死。

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获得重生的三星,一跃成为世界电子品牌,更是完全得益于李健熙从1993年开始执行的增进产品设计、品质管理方面的变革。

“经济萧条犹如水落石出,此时管理层应冷静地审视公司战略,必要时要做出调整。” 陈清泰说,早在十多年前,中央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中国经济发展粗放、结构失调、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的状况,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技术进步相对迟缓,科技没能站上第一生产力的高位。”

第8篇:对金融危机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金融危机 模型构建 可能影响

两年前,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的蔓延,已经突破了虚拟经济的范围,并对世界范围内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其影响也是巨大的,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实体经济所受到的影响几乎都是利用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下文中简称为FDI)的影响而造成的影响。根据我国商务部前两年所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2008年年底我国实际可以利用的外资大概有60亿美元,跟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而到2009的2月,实际利用的外资为58亿美元,跟上年同期下跌了16%。

目前我国是吸收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对于FDI流入的影响,势必也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持续增长。而经济发展和持续增长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国家金融危机对我国的FDI的影响以及相应对策进行分析,从而保持我国经济发展和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影响FDI的规则和原理

在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FDI影响的研究上,目前我国的经济学家已经开始对其影响的规则和原理进行研究,但是从整体上的影响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得来的加以分析:FDI的流通动机和外商的投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具体而言:当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东道国在FDI上的收益降低时,就自然会削弱FDI的流通意愿,就算国外的投资者拥有足够的资金,其流向东道国的FDI也会减少;在金融危机降低了国外投资者投资能力的前提下,即便是东道国的投资收益率非常高,国外的投资者也表现除了极高的投资意愿,但是由于受到自身的投资能力的约束,在FDI的流向上也自然会减少。

1.从FDI流入动机角度分析

从FDI流入的动机角度上分析,当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东道国的出口以及经济增长率时,FDI就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具体的FDI流入动机上,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市场扩张的动机以及资源寻找上的动机。

首先,对于市场扩张的动机,主要出现在一国的国内市场在销售增长上变的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这个时候企业一般都出考虑往国外市场进行扩张,在东道国建立新的销售以及生产机构。而这种源于市场扩张而在东道国的国境范围内,依靠东道国相关的法律、由国外的投资者拥有全部或是部分资产所有权的FDI,又被称为创建投资或者是绿地投资。

而在资源的寻求方面,当一家企业在海外进行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东道国土地使用成本、廉价劳动力、原材料以及自然资源时,这种FDI就是笔者所说的资源寻求的FDI。而当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的货币汇率产生一定影响时,这种资源寻求的FDI所受到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举例而言,当东道国的货币贬值时,相对而言以外币计较的生产成本就必然会降低,从而国外投资者生产利润就实现了相应的提高,也就会吸引更多的FDI流入,反之则会降低FDI流入。

2.从外商投资能力角度分析

从外商投资能力的角度而言,金融危机会让很多国家出现资金流动性不足的情况,提高各国的信贷成本,从而给信贷的获取增加了难度。从企业的发展层面上来看,目前有很多的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对企业的并购来实现FDI的流入,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这些大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贷款的能力,同时也会抑制这些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能力的,无法实现正常情况下的跨国并购,从而影响到FDI的流入。

二、FDI流入所受影响的模型设计以及相关因素分析

1.计量模型

为了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FDI流入的可能影响,需要弄清楚影响中国FDI的因素有哪些。为此,本文准备用下面的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

t=1,…,T

在该式中,被解释变量表示t时的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量;解释变量表示影响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量的第i个因素在t时的观测值,其中i=1,…;k,为t时的误差项;T为样本容量。对于该模型而言,如果各个变量是平稳序列,我们可以直接用OLS来估计该方程,并根据各变量的t检验值来确定哪些因素会显著影响中国的FDI流入;如果各个变量是非平稳序列,那么有可能产生所谓的伪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问题。

2.影响我国FDI流入的相关因素

(1)美国股票市场指数。美国股票市场指数有可能从四个方面影响中国的FDI流入:第一,当美国股票价格较高时,美国的跨国公司很容易获得资金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第二,当美国公司股价较高时,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对美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的成本过高,于是其他国家的跨国资金有可能流入中国;第三,当美国股票价格较高时,美国股市总值也会较高,这表明其金融市场的深度较大,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第四,当美国股票价格较高时,说明公众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这也会导致其他国家的FDI流入。从FDI的目的地角度看,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可以看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替代的,因此美国股票价格指数对中国FDI的影响取决于这几种力量的对比。

(2)中国流通股股市总规模和中国股市成交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流通股股市的大小反映了中国股市的规模,而股市成交量则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由于FDI可以通过外国投资者购买当地公司的股权来完成,股票市场的大小和流动性还会影响到外国投资者的资产变现能力,因此一国的股市深度和流动性就会影响到FDI的进入。

(3)人民币汇率水平。当人民币升值时,FDI进入中国以后只能兑换到相对较少的人民币,因此人民币升值不利于FDI的流入。考虑到中国的FDI大多是以美元计价的,本文以直接标价法计价的中美货币双边名义汇率代表人民币汇率水平。

(4)中国的出口指标。由于很多在华外商投资企业都是外向型企业,其产品主要出口中国海外市场,因此当中国出口势头强劲时,FDI流入会增加;反之,当中国出口形势恶化时,FDI流入可能会减少。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FDI流入的可能影响

根据上面的计量分析,中国股市成交量和中国出口的增加都会提高中国FDI的流入,而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广义货币总量的增加和以美国长期利率为代表的国外资产长期收益率的提高,则会降低中国FDI的流入。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到中国的FDI流入。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可能导致包括中国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的低迷,使得中国股市的成交不够活跃,股市成交量下降,从而降低FDI的流入。第二,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各个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导致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商品出口就会下降;而中国国内外贸企业引进外资的愿望和动力下降,必然使跨国公司的投资意愿也会降低,使得FDI的流入减少。第三,国际金融危机还会使得西方国家的长期经济前景不佳,可能导致这些国家的长期资产收益率下降,这又会提高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意愿。第四,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OECD国家会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这些国家的广义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导致中国FDI流入的减少。

四、对于这些影响我国可以采取的对策

根据我们的样本和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可以通过影响中国股市成交量、中国商品出口以及全球流动性,而间接地对中国FDI流入产生不利影响。当然,如果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长期资产收益率下降的话,将有利于中国FDI的流入。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FDI流入国,中国必须采取措施以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对FDI流入的负面影响,保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根据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FDI流入的影响途径,可以考虑以下做法:

第一,可以采取稳定股市的政策,保持股市活跃交易,吸引跨国并购资金的流入;第二,尽管人民币贬值不会直接影响FDI,但是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适度贬值,将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出口,使得外商直接投资继续进入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因此可以考虑对人民币进行适度贬值,或至少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避免因西方国家货币贬值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第三,可以采用诸如提高出口退税率等非汇率政策,保持中国出口的良好前景。当然,根据全球FDI的发展趋势,中国也可以着重在采掘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业等投资热点行业上吸收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以抵消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对其他行业FDI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可为以后的经济增长打下更好的供给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文军:人民币汇率、FDI与中国贸易收支――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视角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01)

[2]刘玉荣 陈希希: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1):39-41

第9篇:对金融危机的看法范文

本刊在网站上发现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以“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身份发表的演讲《对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几点看法》(即本文),认为值得一读,据了解,此文原系作者9月22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一个发言。此时雷曼兄弟刚刚破产,美国开始酝酿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有人问方案能否通过?唐双宁当时表示:“无非三种可能:通过;折腾一段后有条件通过;不通过。而第一种可能和第三种可能属于废话。答案只能是第二种。”数日后,事实证明了唐双宁的预言。后编者问其“何以如此断言?”唐答:“根据对美国面临的基本矛盾的分析。”编者问:“何谓基本矛盾?”唐答:“在解决金融危机问题上,一共有七大矛盾在相互作用。一是两党矛盾;二是参众两院矛盾;三是政府同国会矛盾;四是阶级矛盾(即富人阶层同中产阶级、低收入群体);五是理论界与金融实业界矛盾(金融实业界要解决现实问题,理论界要维护自由市场理论,因此才有166名经济学家);六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矛盾;七是美国与世界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双方既处在一条船上又各揣心腹事。当翻船只是一种预警信号的时候,船上的人顾的是抢足自己的‘淡水’;当翻船眼看成为现实的时候,大家才会为拯救翻船而努力。”编者认为此言深刻,故将《对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几点看法》一文转载以飨读者。

编者认为此文的看点有三:一是对危机性质与走势的研判;二是对危机原因的分析。眼下众多专家的分析只停留在金融与经济层面,唐文的分析则上升到政府和历史层面,值得一读;三是对中国影响与对策建议,值得深思。

次贷危机的五道冲击波

今年5月,我同几位华尔街大亨(如高盛董事长、前纽约联储主席、前巴塞尔协会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等)有过一段对话。我问次贷危机见底了没有?他们说见底了。我说没有见底,特别是从“地震波及”的角度即资产证券化等衍生工具的角度来看,远未见底。它以衍生工具的形式把危机转嫁到别的行业、别的国家去了。这话说完后两个月,“两房”出来了。“两房”是次贷危机的第四冲击波(去年七八月份美联储被迫进入降息周期是第一冲击波,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大机构出现巨额亏损是第二波,今年3月份贝尔斯登是第三波),现在雷曼兄弟、美林、AIG等则是第五波。

目前的几个基本判断

性质判断

“两房”前可称“美国次贷危机”,到“雷曼兄弟”等性质上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必然是全球性经济危机。亦即这场危机的轨迹是:美国次贷危机―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性经济危机。

走势判断

危机仍未见底,并标志着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上行周期的结束,预计美国及世界经济将出现3~5年的下行期,然后再出现拐点,实现一轮“否定之否定”式的新升级(马克思的一些具体预测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今天不一定完全准确,但马克思关于经济规律的判断即高胀―危机―萧条―复苏,没有过时)。而且我们目前看到的危机还只是在货币领域,下一步将向实体经济转移。由于美国拥有全球铸币权,危机还有可能延伸为美元的地位危机,并重塑全球的货币格局。

原因判断

美金融层面 从体制、法律、政策、执行等不同层面可以总结很多,但主要是非理性创新冲动的同时缺乏理性监管。在创新与监管过程中,不是防范风险而是转移风险(好比研制出时速1000公里的汽车并大肆推销,但忽视了刹车系统的改进)。目前一些金融创新产品好比月饼包装,越来越好看,但不实在。

美经济层面 长期以来美国以过度消费支撑和刺激经济。在创造繁荣的同时,积聚了财政赤字、贸易逆差、资产价格飙升、过度借贷、投机资金泛滥等大量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泡沫,最终促使风险爆发和泡沫破灭。

美政府层面 见事迟,力度小,左顾右盼,当断不断,最后信心动摇,酿成大乱(金融危机根本上讲是信心危机)。到目前。美国出来救助AIG,救市进入第五轮(此前去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露出端倪。美政府初始观望、安抚,最后被迫于8月放弃实施两年之久的货币紧缩政策,进入降息周期,这是第一轮;今年2月由于次贷危机酿成的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布什签署1680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这是第二轮;3月份,由于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合西方9国向市场注资2000亿美元,这是第三轮;7月,美宣布接管“两房”,这是第四轮)。

美国政府初始因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缺乏相应的思想、物质准备(次贷究竟有多少,一变再变,至今没有一个准数);因思路、体制障碍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在“危机”与纳税人的钱“救助”之间,主要矛盾是“危机”,不解决危机会损失更多纳税人的钱。好比手指划个口子,该上药不上药,最后被迫断指;断指未解决问题,被迫断臂;断臂再不解决问题,只好死亡)。布什任期只剩几个月,没有根本解决危机的内在动力。“躲过一天是一天”。对布什最新救市措施,两党候选人虽表示支持,但对投资人损失问题上态度迥异。因此可以断定,救市虽可以阶段性缓和危机,但下行趋势不可避免,问题并未结束。

历史层面 美建国200年来太顺。13州扩大到50个州;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优越;体制的相对合理性;两次世界大战受益;二战后主导第三次产业革命(以资讯业为主);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力大增成为单边霸主等。因此忘乎所以,战后发动数次局部战争(朝、越、二次伊拉克、科索沃、阿富汗等)。但是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客观规律决定就要进行调整(30年代危机、朝越战、60年代80年代危机乃至9・11、拉美后院起火等,都是一种反作用力的调整,这次金融危机更是如此)。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早晚要来的”。

结论

此次危机远未结束,还要观察,还可能更严重。但不是制度的崩溃,而是一次新的调整。

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1、这次有可能是历次金融危机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已全球化,金融已无国界;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与世界融为一体;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世界金融体系的“四肢”,这次发生在心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把问题想多一点比少一点好,想早一些比晚一些好,主动想比被动想好。前期由于我国经济形势好,金融的国际参与度还不够高,所以从目前时点看影响还不算大,但不可大意。

2、将在10个方面产生或可能产生不利影响:①股市冲击;②海外投资受损;③出口下降;④美元疲软造成外汇储备损失;⑤银行新不良资产;⑥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减少;⑦失业;⑧物价(逼迫放开货币政策;两难);⑨国际流动性紧张造成外汇储备下降;⑩市场信心。

3、从另一角度分析也有好处:①促美国收敛,我话语权加大;②世界能源、原材料降价(石油等);③如看得准可出手收购,借机进入华尔街;④促使我扩大内需,调整结构;⑤使我们更冷静,走市场经济的路但不迷信市场(要反对两个极端:否定市场经济和迷信市场经济)。

4、对策建议

(1)基本原则:冷静观察、多手预案、及时调整、化害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