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的危机管理范文

企业的危机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危机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的危机管理

第1篇:企业的危机管理范文

一、建立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企业危机管理是指在危机爆发前,对所有可能导致危机发生的因素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预测、分析、防范,并在危机爆发后以迅速、有效的方法,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企业危机管理通过监测、预控、决策和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现代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宏观环境的恶化往往是引发企业危机的导火索,如果企业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或反应缓慢,随着风险的不断累积,就可能爆发企业危机。企业危机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紧迫性等特点,它带给企业的是突如其来的灾难,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此外,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细胞,其生产经营过程牵涉到职工、供销商、债权人、担保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人,因企业危机导致的停产歇业将严重损害相关人利益,可能造成集体上访、哄抢企业资财等严重后果,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公共危机。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总体上危机意识不强,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企业容易手足无措、坐以待毙,加重和扩大企业危机的危害性和打击面,危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二、建立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指导原则

为确保企业危机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建立企业危机管理机制应遵循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采取超前行动,及早发现引发危机的线索和原因,预测出将要遇到的问题以及事性发展的趋势和程度,制订出多种可供选择的应对计划,将危机控制在萌芽阶段。

2.企业主体原则。企业危机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借鉴和吸取企业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强化内部控制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

3.政府引导原则。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危机管理机制;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强化外部监管和监测预警,快速处置企业危机,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信息共享原则。企业危机管理机制应以充分的信息资源为支撑,政府要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汇集相关部门监管信息,为预测和处置企业危机提供决策依据;要推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信息交流和工作配合,齐心协力抵御企业危机。

5.重点实在原则。企业数量庞大,管理基础参差不齐。要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通过试点积累经验、树立样板,再逐步在其他企业推广。

三、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内容

1.正确认识企业经营环境,强化危机意识。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也要有危机意识;更要掌握危机管理方法,并把危机管理的具体措施落实到行动中。企业要认识到危机是可以管理的,只要具备健全的管理机制,即使危机来临也能够从容应对并将损害降到最低。此外,还要认识到危机中蕴涵的机遇,如果能恰当处理,危机也可能转化为商机。

2.组建企业危机管理机构,搭建管理平台,应组建企业危机管理小组,作为企业的常设管理机构,随时分析危机情境,重点分析危机信号,把握危机先兆。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沟通各个部门与危机之间的对应与协调,以保证整个机制的有效性。

3.制订企业危机管理计划,明确防范意识。危机出现的时间、地点和造成的损害等虽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可以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及内外部环境的互动规律,提前预测危机,梳理危机可能的发生点,并对潜在的危机诱发因素做出应对预案。制订一整套危机管理计划,明确怎样防范,一旦危机爆发又应如何做出针对性反应等。合理利用一切所需资源使危机处理行为更加科学、有序、高效,避免危机处理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顾此失彼的现象。

4.建立企业危机预警,落实防范措施。在企业危机管理中,危机防范是成本最低的危机管理方式。在制定各项危机处理措施之前,都应建立有效的危机预防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自身特点,在内外部经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捕捉信号,加以分析处理,将所有可能的突发危机事件列举出来,研究其发生机理,预测可能的后果。危机管理小组要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相关的微观和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危机前兆,超前解决,争取主动。

5.启动危机应急方案,应对企业危机。

第2篇:企业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誉危机 交易成本 利润 信誉 企业管理

一、信誉危机的特征

普遍性。信誉危机具有普遍性。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的管理或者其他行为都可能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而造成企业信誉危机的发生。

长期性。危机伴随着企业整个过程,那么信誉危机就相应地具有了长期性的特征。

突然性。信誉危机发生前的量变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种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为人们注意的。但是一旦当量变积聚到质变的点,信誉危机就会突然爆发,企业所有的发展格局都会突然被打乱。

危害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的形象,降低了企业在利益相关者心目中的地位,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威胁到企业的既定目标的实现,严重的将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传播性。大众传播业的发展,会使企业信誉危机迅速公开化,成为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企业的信誉危机很可能会演变为一类产品、整个企业行业的危机。

二、企业管理受到信誉危机形成的影响

(一)交易成本受到信誉危机的影响。

一套有结构设计的制度成本可以当做企业的交易成本,例如:企业的谈判成本、企业资料的收集,还有就是企业实施计划的成本、监督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控制产权成本以及控制企业结构成本等等,这些都是企业整个系统中的成本措施的部署。假使包括企业的自身文化建设、价值的这些客观因素一并在内,可以使整个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潜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有潜在的丰厚的利润空间,但是在学习交易成本经济学这门学科时这门学科正是构建在此基础上,但是,在两个企业进行交易的时候,都希望合作方能满足自身的利益、效益的需求,但是,有的企业在两家公司交易的过程中对方不能满足自身企业的需要,是的合作方在交易行为中大多会以欺诈的手段骗取相应的利益,以求换取自身企业的利益。

但是,假如这种不良手段的交易方式建立在良好的信誉基础的“文化企业”的基础上,这方在两个公司合作的时候,双方交易投机取巧的这种手段会大大降低。因为两个企业在交易竞争的过程当中,对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发展的影响有:交易对象或者产品的差价差额和节约的交易成本便是企业的信誉经济价值的体现,或者也可以说是公司的信誉所额外带来的增效利润。

(二)企业利润受到信誉危机形成的影响。

企业的信誉构建随着企业的建立和运营的那天开始已经建立,但它也是一个企业循序渐进、成熟、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两家企业在交易的过程中利用较少的交易成本完成更多的交易合作这样就可以保证更多的信誉。所以想要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带来更为明显的利益效用就必须建立更加优势的信誉战略。想要实现更加优越的信誉战略就必须通过社会公职、共同评价认可的方式,这样做的方式就是一最大程度上的外在体现使广大消费者对本公司的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这样就会使企业逐渐处于垄断地位;相反,假使企业失去信誉,就会使企业陷入信誉危机,那样企业在现行的市场客观经济的体制下,就会逐渐丧失市场竞争能力,也会使广大消费者对公司的产品需求逐渐失去弹性,在此时,企业不但得不到垄断地位,而且还会被社会所排斥,亏本经营那也是必然的,后果极其严重。

(三)企业信誉影响公司产品竞争的优势。

企业要创收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必要手段,但是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媒介就是该企业的代表性产品,企业的代表性产品就是确定此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所以实施的战略就是公司的必然条件,因为,要实施战略必须考虑到这样做是否会影响到想同行业的市场,和同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是否长久,要想争取到该产品竞争优势的渠道,这离不开企业实施所持有的战略。该战略的运行,信誉是企业最好的保证,所以,实现利益价值,企业必须通过产品获利,在节约成本和差异化经营之间做出权衡,还要获得同行业之间的实力肯定以及社会的接受认可,只要以企业信誉为中心,才能给企业带来更久的竞争力。

三、如何做好信誉管理的举措

(一)企业信誉彻底审视。

把企业的信誉做保证、依靠是企业经营的战略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体现,因此,企业的信誉程度的合理构建要有企业的专门负责人的构建理念必须深刻,企业的信誉管理更好加大力度。还有,构建公司的严格的监制能力,把两者结合企业的信誉体系的构建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负责企业的宣传人员要了解客户对公司有怎样的看法,要知道客户是否认为企业具有商业伦理、诚实无欺,它是否爱护环境,且对顾客有求必应,而它的这种行为就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誉度。

(二)构建信誉管理机制。

现在企业,大部分是本质技术没有差别,都是企业产品之间的价格、所应用的技术还有性能,所以,广大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度和需求会导致企业产品的弹性度差值的改变。有的企业把计划部署认为是绝对的增值服务,就是企业把信誉构建到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去,实现长久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并且把增值服务一增到底,这样的做法对于企业是一个长久性的利益回馈,所以,企业信誉管理制度是否完事,是现在经济体制下企业所必然追求的合理战略部署。

(三)危机发生前要有周详的预案。

企业的信誉风险因素会有很多方面,所以企业负责人和决策管理人员要有忧患意识,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提前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并且构建一份详细的预警机制,企业内部自身的信誉风险和外在的信誉风险。企业内部信誉是企业发展、生存的关键,因为企业内部信誉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基础,。所以,企业要怀有忧患意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模式以及经营理念去制定危机前的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的危机管理范文

一、市场营销危机主要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一)产品危机

当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因为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不够严格,或者管理不够科学,导致一些质量存在缺陷的产品流入市场,并给用户带来损失,甚至还会给用户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这些必然会传导至企业,并给企业带来发展上的危机。另外产品在设计层面不够科学,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另外产品也容易被别人仿制,这也会给企业容易带来产品危机。在市场营销危机中,产品危机属于最为重要的一种。

(二)突发性危机

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如洪水、地震等,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这种危机一般都是突发性的,难以预测,这在危机防范方面相对困难。

(三)信任危机

由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差、或者售后服务态度差,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差和不能够按照合同履行自身义务导致企业陷入经济纠纷等,这些都会给企业的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进而给企业带来发展层面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形式就是所谓的信任危机。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企业已经开始对其越来越重视,所以很多企业也开始对信任危机加强了重视。

(四)财务危机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利润。所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措施的科学性对于企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假设企业投资策略失败,或者在经营中资源大量浪费,汇率变化以及贷款利率上升等都会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带来一定影响,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的正常运转就难以持续,甚至会导致瘫痪。财务危机通常是企业的一种内部危机,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实力。

(五)人才危机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动力之源。可是现在有些企业在人员管理层面出现了不同的错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浪费,员工整体士气不足,甚至还会导致人才外流。如果企业发生了人才危机,必然会对企业产生严重的打击。

除了以上的几种危机之外,市场营销危机还包括了资源、法律以及媒介和合作等方面的危机。这些危机本身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依据不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得出采用具体的措施来解决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分析这些影响因素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危机,提升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通常导致企业营销危机的主要因素可以细分成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了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以及组织结构等。企业经营理念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发展路线产生影响,甚至引导企业的发展进程。而企业文化则能够很好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另外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市场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制度等。

二、企业加强危机管理的主要原则分析

企业加强市场营销危机的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快速反应原则。当危机产生之后,企业的危机处理速度是衡量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有关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里调查出产生危机的原因,然后预测危机的发展趋势,接着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尽可能的将危机的负面影响遏制在较小的范围,并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

第二,真诚沟通原则。真诚的内涵包括了诚意、诚实以及诚恳。其中诚意指的是当企业发生危机之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事情的真实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然后勇于致歉。这种处理措施不仅可以展现企业敢于承担责任的诚意,同时也能够有助于获取消费者的同情以及理解。而诚恳则是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危机事件及时向消费者通报,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诚实指的是,企业的通报内容一定是真实的内容,而且还需要向公众展现出诚实的态度。这样有利于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并有利于危机的处理。只有遵循真诚沟通原则,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才能够开诚布公沟通,最终可以有效缓解或者消除危机的负面影响。

第三,系统化原则。当企业面临营销危机时,虽然能够通过各种措施尽可能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是不可能全部消除。但是如果构建一个完善的危机管理系统,提升对危机的防范能力,同时还能够在危机发生之后能够系统性的处理,这不仅可以规避危机的产生,甚至在危机产生之后,还能够凭借着企业的高效反应,重新得到用户的认可和信赖。

三、提升市场营销危机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危机管理意识增强预防和处理危机能力

对此,企业一方面要完善科学的营销策略,因为正确的营销策略有助于产品能够顺利打开市场,可有效规避产品危机的产生。另外,企业还要提升危机管理意识,提升危机防范能力。当前没有发生危机,并不表示未来不会产生。况且还有很多难以预测的突发性的危机,如果企业在平时就提升企业自身的防震、防洪建设,并且使之系统化,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充分掌握,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这些突发性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而且危机感强,还能够有助于提升员工居安思危的意识,进而提升企业危机管理能力。

(二)加强产品质量提升,积极创设品牌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危机就是产品危机。产品质量、服务等缺陷都会容易给企业带来危机。而且一旦这些问题爆发,还会对企业的品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企业一定要时刻关注和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不仅要设置过程控制,还需要设置出货控制,另外对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也要加强检验。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规避问题产品流入市场,进而产生不良的负面反应。而且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产品性价比的增高,企业的品牌形象也会得到发展,这就能够有效的防范企业的产品危机。

(三)完善危机管理系统。市场营销危机有时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有效防范危机的产生以及降低危机的损失,企业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危机管理系统,并且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来进行管理。这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产品、服务等实际情况来设置对应的危机管理机构,明确危机管理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以及工作流程。尤其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更为关键,这能够有效防范危机的产生,进而增强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

系统化的危机管理还离不开企业的文化建设,因为危机管理系统需要全员的参与,而企业文化就是能够让企业员工的意识得到统一和增强,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凝聚力。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让所有的员工严格地按照危机管理系统来进行工作,一旦产生危机,也能够做到公司全部员工能够齐心协力的进行处理,进而消除危机的负面影响

(四)加强沟通

加强沟通是解决企业营销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主要有多种方式,除了传统的媒体之外,新媒体开始得到广泛应用,这能够有效的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对此企业可以积极的创设新媒体账号,比如微博、微信等企业号,另外还可以创建网站或者论坛,利用互联网和员工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沟通和交流。向消费者及时通报危机事件的具体进展以及处理情况,通过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来缓解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感,另外也能够通过企业的真诚沟通,也能够重新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健康积极的形象。另外还需要加强和其他企业的真诚合作,要遵循长远的利益而不是短期的效益来进行合作,和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彻底杜绝因为合同上的内容存在着不规范,或者不合适,就私自终止合同,给对方带来巨大损失。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进行积极沟通,寻找双方都能满意的答案,再重新履行合作双方的义务,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够有效降低合作危机的发生概率。

第4篇:企业的危机管理范文

伴随计算机等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媒体环境。它不仅传播速度飞快、信息含量与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影响范围更广。在这一新媒体环境下,供电企业形象危机发生的频率也在快速增加。本文在介绍供电企业危机与新媒体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对供电企业形象危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策略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论是在信息传播的速度上还是信息的内容上都呈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它的出现与应用给媒体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然而新媒体在推动媒体行业快速改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供电企业形象危机发生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与企业的经营发展。面对新媒体这一环境,如何降低危机发生的频率,减小危机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做好危机管理工作,已成为现代供电企业的当务之急。

1企业危机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

1.1企业危机的概念现代《辞海》对危机的解释是,指严重的危急、困难关头、危险的机关和潜在的危险等。不同的学者对危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较为普遍认可的一种解释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干扰,可能或已经引发媒体的大肆报道,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必须要马上处理的突发事件[1]。而企业危机则指,具备能够引发媒体大量报道和社会公众关注、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严重影响、突发紧急情况、对企业形象与品牌构成威胁、极可能造成企业形象与经济损失、必须立刻处理这些因素的事件。

1.2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相对的。对于新媒体的概念,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它随着时代媒体的变化而变化。在广播媒体出现之前,报纸与杂志是新媒体;当电视出现以后,广播成为传统媒体;20世纪后期至今,数字广播电视、无线网络、互联网、手机等成为这个时代新的媒体形式。新媒体的不断更新与不断进步,不仅创造了价值与潜在价值巨大的新兴产业,而且对整个传媒行业格局和未来媒体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2]。由于新媒体的概念与时代紧密相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所以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对于新媒体的概念都尚无一个准确统一的界定。清华大学某教授认为,新媒体是指在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形成并产生影响的一种媒体形态。它既包括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也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形式。虽然不同的人们对新媒体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被所有人都一致认可的是新媒体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

2新媒体对供电企业形象危机产生的影响

2.1易造成新的企业形象危机产生新媒体传播信息具有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开放、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在某些情况可能会造成供电企业发生新的形象危机。即新媒体在带给供电企业便利与改革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形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规模与破坏程度,增加了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工作的压力与工作量。

2.2可能造成企业形象危机的加剧新媒体传播具有单一性、全球性,这使得企业发生的危机事件会在很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到全球,引发全球危机,造成企业控制成本的大大增加,导致企业形象危机的进一步加剧[3]。例如,2015年8月12日发生的天津爆炸事件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传播到了全球范围内,大量爆炸现场和营救现场的图片与视频被迅速上传至网络。在这起重大爆炸事故中,共造成8个电力铁塔和较长一段输电线路严重受损,给人们的日常用电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国家电力部门积极派出线路检修人员,对受损的输电线路和电力设备进行尽快的维修,部分检修电路如图1,受损电网维修模拟系统如图2。

3新媒体环境下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

3.1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选择,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只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多电力用户的好评,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需要企业从管理层领导干部到基层员工共同努力,将自身以创造价值为宗旨的经营理念和具有特色的供电服务全面渗透到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物质形象塑造、管理形象塑造、职工人品形象和礼仪礼节形象塑造、企业社会公益形象塑造、供电服务形象塑造等各种形象进行合理的塑造[4]。保证企业自身价值观、用户至上经营理念和优质的供电服务在所塑造的企业形象当中通过各种新媒体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能够让广大电力用户透过企业形象就能够强烈感受到该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和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在塑造与完成企业形象的过程中还需要企业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和用户实际需要,对企业形象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尽可能使社会公众和广大电力用户对本企业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看法与评价,从而为企业形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2大力宣传企业形象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要企业内部人员知道,更重要的是让社会公众与广大电力用户知晓。这就需要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对企业形象进行大力的宣传与推广,通过创意策划、广告宣传等活动利用互联网将企业形象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让社会更多的人知晓本企业形象。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拥有的一项无形资产,它可以为企业吸引更多的电力用户,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新媒体在企业形象宣传中的充分利用,是企业形象逐渐转化为社会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和传播手段。企业形象的宣传应包括企业内部宣传与对外宣传两方面,只有切实做好这两项宣传工作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才能够将企业塑造的良好形象让社会更多的人知晓。

3.3建立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要想提高企业形象危机管理质量与效能,降低危机带来的影响,保证管理策略制定的有效适合,就需要在预防、控制与处理企业形象危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企业形象危机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提供多元平台的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然后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①提高价值认同水平。价值认同是企业形象塑造的关键。供电企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企业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综合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形象目标是与电力用户等利益相关方建立和谐友好、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关系;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才能够推动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②建立保障制度。在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当中,除了需要企业员工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和价值认同性之外,还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以对企业各种资源、职责、权力义务等进行了合理的分配,确保形象危机管理工作可以顺利有效的开展与实施,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与高效。

4总结

总之,在今天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够推动供电企业快速发展,将企业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广泛的传播,也能够给供电企业带来新的形象危机,并有可能导致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因此,只有正确看待新媒体,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合理利用新媒体手段,全面认识新媒体对企业形象危机产生的影响,才能够保证新媒体在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的管理工作发挥正向积极的影响,才能够有效推动供电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琳.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产品伤害危机管理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2]李连存.基于危机管理的电网企业舆情风险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王娜.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的企业危机管理中的沟通研究[D].南昌大学,2012.

第5篇:企业的危机管理范文

由于市场的全球化,对于新的人才流动热潮,很多企业都发出了“难留人才”的感慨。如何做到防止人才流失,如何创建合理有效的人才流失危机管理体系已经变成很多国内企业管理层一定要面对及处理的新问题。

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员工跳槽引起的经营危机

某汽车销售公司对员工的培训非常重视,并为其建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新员工到岗后都要接受三个月的业务培训,培训费用由公司承担。历经三届的员工培训后,最近该公司出现了员工相继跳槽的现象,可是这并没有引起该公司的注意,公司认为这仅仅是偶然现象,直到后两届的培训员工也只剩下5人的时候,公司开始关注离职的缘由,大部分离职员工都认为,在该公司里,无法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晋升机会比较渺茫、福利待遇较差,使得员工不在工作状态,业绩下降,对公司造成损失等等。面对这样庞大的人才流失,公司已经对培训员工失去了信心,认为是员工在公司练就了本领,然后抛弃了公司,这样就导致了员工没有培训的机会,工作能力逐渐降低,公司信誉大打折扣,形成了更加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导致公司陷入经济危机当中。

案例2:良好的处理方式使企业增加了商机

某服装销售公司赵某,2006年大学毕业后就在一家知名品牌服装销售公司任职销售助理的工作,其间,有许多公司想挖走这个人才,由于机会难得,2010年赵某向该服装销售公司提出辞职,在他离开公司前,总经理曾找他进行了一次谈话,表示赵某是一位非常称职且优秀的员工,如果在其他企业工作不顺心,欢迎赵某随时回来工作。如果遇到了任何困难,都希望能第一时间向公司求救。这样的谈话令赵某深感温暖和愧疚,之后赵某在新的公司通过努力的工作,也坐上了新公司销售经理的位置,只要有适合老东家的商机,赵某就会先同老东家合作,赵某认为,总经理待人亲和,充分尊重下属的工作,给员工的承诺也会如数兑现,遇到困难也会帮助一一解决,同这样一个有良心、有信誉的企业合作,也对新公司十分有帮助,而服装公司也因此获得了更多了商机,增添了企业的收益。

通过以上两种案例可以体现出企业在人才流失危机上不同的处理方式引发的不同结局。

如何看待企业人员流失现象

1 企业人员流失情况统计

据资料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民营企业人员的平均流失率约为18%左右,而素质较高、经验较丰富的人员流失率占了40%左右,很多人都去了外资企业、国营企业以及政府部门。

2 人员流失危机的原因

第一,薪酬待遇的原因。员工的人员流失同企业的工资标准有非常密切的练习。因此,如果员工特别是企业内部的核心员工如果不满意自己的薪资待遇,流失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第二,工作环境的原因。有些企业存在着很大高危因素,比如某些化工行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极大伤害的物质,甚至有很强的致癌物,会引起职业病等等,这些也会发生人员流失。

第三,企业文化的原因。每一家企业都具备自身特有的文化,一个企业如果具备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就可以吸引并留住员工;反则,如果一个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就无法让员工对企业有信心,大大降低员工的凝聚力。

第三,领导做法偏颇的原因。如果企业一些管理人员在解决问题时导致员工能力和工作无法匹配、权责模糊、奖惩不合理时,员工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第四,个人变量的原因。员工自身的因素也会造成流失率的发生,例如家庭的原因、生活方式的原因等等。

第五,社会发展的原因。由于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员的流动成为一种既合理也合情的现象。

3 处理人员流失危机的对策

第一,危机发生之前,要建立起危机意识,创建预警系统

(1)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加强和员工进行沟通的渠道,把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和经营结果及时地通报给员工,要让员工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要让员工有一种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要让员工有一种企业是非常需要我的自豪感。

(2)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企业的文化建设。全面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快乐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要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喜欢并愿意为企业奉献。

(3)不断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奖惩制度。要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科学用人观,最后确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重奖重罚,让员工明白任何人都没有逾越的权利。

(4)创建人才的约束机制,优化企业的保障体系。企业要想发展,设备先进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对于企业固有的员工不断进行技术培训,以期达到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加强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二,危机发生时,要掌握有效信息,及时挽救危机,将企业的危机降到最低

要快速建立危机管理小组,立刻采取合理的措施才是企业解决人才流失危机的重要一环。要深入员工中,了解员工流失的真正原因,及时与流失中的员工取得联系,晓之以情,尽力挽留,同时,要尽快了解还在岗位的员工的心理状态,铺以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全体员工做宣传工作,稳定员工情绪,避免流失加速,把企业的危机和损失降到最低。

第三,危机发生后,要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防止危机重新发生

人才流失的危机发生后要做好以下工作:(1)针对人才流失的原因以及企业运用的相应预防及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2)在掌握了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之后,管理人员要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3)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分别列出整改的对策,加快各部门的改进工作,防止人才流失的危机再次出现。

第6篇:企业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人才;人才流失;危机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企业竞争的焦点也随着企业战略性资源的转移而转移,即从资金、产品等物化资源的竞争转为智力资源――人才的竞争。 在人才竞争中,人才流失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才为什么会流失?如何避免人才流失?这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吸引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才流失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而且还会给留下来的员工造成心理上的影响。企业为获取人才,对人才进行招募、选拔、录用、安置、定向培训等一系列过程中需要支出很大的费用,为弥补人才流失造成的职位空缺,企业要再次支付大量的招聘、培训费用,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些都会使企业的成本大幅度地增加。甚至有的企业还发生这种情况,一位跳槽者带走一批人,到另一家企业去,或者这一批人另立门户,很快就成为原企业的市场竞争对手,特别是当流失的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或因流出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时,留在岗位上的人才就会人心思动,甚至以前从未考虑过离职的人才也会准备寻找新工作,从而刺激更大范围的人才流失。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为减少企业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必须对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和应付策略。

二、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一)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在人才调配上存在问题

只有放到最适合的职位上,人才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潜能。在人才入职时如果没有作到人事相宜,工作缺乏挑战性,工作内容枯燥单调,往往形成人事错位、人才闲置现象。同时,人才与职位或工作内容的最佳配合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当人才的能力提升、个人兴趣转移、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变化时,可能产生对既有工作的不满足甚至于厌倦情绪。如果这时未及时对人才进行适当调配,不仅影响人才才能提升和发挥,甚至会产生怀才不遇式的人才流失。

(二)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或不完善,企业不能提供合理、有竞争力的薪酬

员工的薪酬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与活动空间,决定了他们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关系到他们的所有一切。薪酬更是代表了企业对人才价值的评价。每个员工都渴望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得到企业的肯定和承认,当员工对物质的追求和人身价值得不到体现的时候,就会选择到能支付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能实现自己价值的企业中去。

(三)个人发展前景也会导致企业人才流失

单纯的物质利益并不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唯一手段,很多企业高薪留不住人才,现代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更加重视他们个人的成就和发展需要。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希望得到晋升。没有人喜欢平庸,尤其对于那些年纪轻、干劲足的员工来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成功的满足感,比实际拿多少薪水更重要。如果企业不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他们就会离开企业去寻找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以实现其个人价值和人生追求。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自然会选择离开。

(四)工作环境氛围较差

好的工作氛围能调动每一个成员的激情,并使整个工作群体协调配合而形成出色的团队。很多企业不注重关心员工,沟通与协调存在很多的问题,工作交流少,相互合作少,从而使员工感觉自己好像很孤立,好像和这个企业没有什么关系一样。由于自己或企业的原因不能融入企业这个大集体当中,整个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良好文化风气,长此以往,不但使员工工作效率下降,并最终将导致员工另谋高就。

(五)其他方面的因素

员工流动与其自身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有关,有些人喜欢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不喜欢单调而稳定的生活方式,喜欢多变,对生活方式的偏好很可能造成员工对他所在的城市或社区不满,从而选择流动;另外,员工流动还可能是因为家庭因素,例如,由于照顾父母的生活、子女的学习或配偶的工作而造成的流动;员工流动也可能是因为各方面的生活保障没有得到落实等等。

上述原因在企业中具有共性,这也是目前企业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未来的十年里,面对市场开放的局面和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失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桎梏。减少人才流失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的对策

(一)合理地使用、配置、培训、选拔人才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计划,必须系统、科学、合理地开展人才招聘、选择、引进工作,做到“因事择人”、“知事识人”、“任人唯贤”、“知人善用”,以发展和动态的视角形成合理的企业人才结构。人无完人,企业应该用人所长,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取不同的人才管理策略。

(二)建立以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福利制度为核心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

企业应该根据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在行业内有竞争力、对人才有激励性的薪酬。要合理拉开薪酬差距,要保证薪酬有提升的空间。可以尝试用股票期权等方式奖励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核心人才。薪酬制度的设计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强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和员工的参与感。

(三)通过培训留住人才

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整体素质有很大关系。企业通过对员工培训,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和素质,还使他们感受到了企业对他们的重视,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通过学习和培训,使员工看见企业的未来、自己的未来,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为此,企业要创造条件让员工学习和培训。员工的培训要建立机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发展目标和人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制定计划,突出重点,做到优秀人才优先培训,急需人才加快培养,关键人才重点培训,骨干人才提前培训;要拓宽渠道,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训与升迁制度结合起来,将人才培训后获得的能力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要教育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人才在职进修,提高素质。

(四)企业还要给员工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人们常说“中国并不缺少人才,而是缺乏激活人才的机制”。若真正地留住人才,并让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创建行之有效的激励人才机制。职务晋升是一种最重要的激励方式。企业应该摒弃“论资排辈”的陈旧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员工的晋升以绩效来衡量,晋升过程中要保持管理系统的精干高效,要把能力、业绩、水平作为提升的主要标准,要建立公平客观的晋升考核制度,要高度重视组织内部人才的提拔和使用,这就为渴望成长、希望承担更大责任的青年提供了绝好的事业平台,让他们在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

(五)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与员工沟通

企业要给员工提供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使员工在工作中产生愉悦、舒适的感觉,保持良好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经常关心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帮助员工排忧解难。特别是在当前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人的心理需要层次在提高,对人际环境的要求也更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需要,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制订包括住房、劳保福利、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使员工在轻松、和谐、向上的环境中工作。还应该努力增加员工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动力,使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关心,使企业呈现融洽的气氛。

(六)建立人才约束机制,完善企业保障体系

要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除了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外,在现有条件下,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对人员流动的管理。进一步说,为规避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风险,并把由于高素质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还应当建立技术保密、违约赔偿和培训赔偿等有形约束机制,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约束员工行为,保障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使人才流动有法可依,减少人才流失对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

进入21世纪,面对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和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已迫在眉睫。必须从战略高度去重新认识和梳理过去对人才问题的认识、想法、规定乃至政策,实施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战略,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既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掌握主动的必然选择。

总之,人才是未来市场角逐成败的关键,企业应当百倍珍惜本单位的人才资本,努力做到人得其所,才尽其用,构建完善人才危机管理机制,作好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采取积极的措施留住人才,避免或降低人才流失,从而实现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健全和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周亚.危机管理[J].企业经济,2002(6).

2、吴元平.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探讨[D].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2007(4).

3、李晓雪.如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 2005(3).

4、姜荣国.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解析[EB/OL].博锐管理在线,2006-2-15.

第7篇:企业的危机管理范文

当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正在逐步深化财政改革,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直接关系着我国中小企业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在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财务属于自负盈亏,因此财务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存亡,财务危机管理不仅是企业运行的基础和保障,也是稳定社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措施,可见,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管理意义重大。

一、概述

(一)关于财务危机

所谓财务危机又称为财务困境,由于各国各地区的财务危机的具体情况不同,其定义尚无统一的标准。然而就国内目前的研究发展成果而言,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那就是“当企业对债权人的承诺无法实现或难以遵守时,就意味着财务危机的发生。”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往往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连,当前我国确定企业出现财政危机的方法主要是:1.法律对中小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最显著的标准,由于法律的参与和规范也使得这种方法相对可靠;2.以中小企业所在的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存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同期相对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处理或责令退市的方法。

(二)财务危机管理的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政危机管理通过其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可以把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来,为中小企业的各部门和个人的考核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中小企业可根据具体数据分析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相关部门和个人的业务素质进行评估,采取奖罚制度,调动相关部门和个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办事的工作效率,便于企业的相关领导顺利地开展工作。另外,通过企业财政危机管理也能使中小企业关注到项目具体的运行情况,以便相关领导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起到示范作用。除此而外,财务危机管理的意义还在于调整企业的资金结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财务危机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内部因素

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这是中小企业进财务危机管理的薄弱环节。企业的预算管理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不严谨、预算编制不科学,财政的预算与支出不平衡。其次,资金管理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在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如果监督管理的体系不健全,相关职能单位没有进行有效监管,就不能体现监管职能的公平性,财政管理监督不公开透明,第三方参与监督的力量相对薄弱,造成资金流动的不安全。财政管理体系的不健全,还会影响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再次,财政危机管理缺乏技术的分析。这主要基于办公技术手段的不完善所造成的,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财政管理的办公系统的运用尚处在自动或半自动化状态,再加上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使得办公系统的升级更不上步伐,造成运算效率低的特点,使数据分析存在偏颇或不准确的情况,给企业的财政危机管理带来挑战。

(二)外部因素

在世界经济的背景之下以及宏观经济因素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济稳定繁荣发展的时候,企业在销售产品和进行资金回笼的速度会相对较快,而在市场处于衰退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将会处于衰弱甚至停滞的现象。外部因素对企业财政危机的影响还体现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使得企业的融资发展遭遇挫折。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政危机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企业财政管理的监督体系

中小企业要健全财政危机管理的监督体系,其相关部门在监管时就必须保证预算与支出的平衡。保障资金的合理安排、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还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允许第三方参与监督对于行政部门所要推行的项目资金管理采取项目公开听证的方法,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及辖区群众参与听证,既保证了预算听证的科学合理性,较大层面的确保资金安全可靠,还要求企业各职能部门保持自律原则,不依靠职位之便扰乱正常的运算管理秩序,企业可以采用录像、图片采集、录音的方式,既体现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情况,又能有效监督,防止各种弊端的产生和出现。

(二)加强技术手段

从技术角度加强企业财政危机管理能力,要组建专业信息及财会人员共同开发相应的管理专业操作管理系统秩序,实现企业各部门预算项目的实施的动态化,全程化特点。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预算管理技术刚步入轨道,技术的成熟还要依赖于新的科技力量,只有不断的创新技术,才能满足管理发展的需要。

(三)中小企业财政危机管理还在于吸取经验

国内外成熟的管理体制可以有选择的借鉴,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欧小国家。企业财政危机管理的差距之大。而相对于国内而言,中小企业的财政危机管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采取定期学习的方法,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也可以从国外引进新的运算系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此外,国内成熟的办公操作系统也能对中小企业的财政危机管理提供借鉴和学习的作用,先进的设备可以在源头上杜绝人为操作的疏忽和漏洞,让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便于企业相关部门做出相应决策,为各部门的正常运行提供条件。

四、结束语

第8篇:企业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中小企业; 成本管理

一、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实体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2009年第一季度的各类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已停止下滑,但复苏尚未开始。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2009年4月提出,世界经济从下降阶段进入调整阶段。也就是说,危机被管理住和经济恢复增长两者之间还有漫长的距离,这一时期,被定义为“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在后危机时代,它们是否能够在保增长的同时求得发展,是事关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关键。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在中小企业渡过金融危机中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在后危机时代,成本管理应如何发挥作用呢?

二、后危机时代的主要特点

时期长短难预料。各类经济数据处于混沌期,部分数据好转后又有下滑趋势,美国经济在低谷徘徊多久很难预测。例如,美国房产销售量以及开工率在2009年3月已经停止下跌,6月现房销售上升3.6%。同时,Conference board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步履蹒跚”,两者在连续两月上升后,又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调。2009年6月,私人家庭储蓄率从半年前的1%上升至6.9%,标志着中期消费信心处于低迷。虽然2009年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3.5%,但银行业与就业市场依旧表现疲软。

经济将缓慢恢复增长。日本央行预计,世界经济将保持缓慢恢复态势,2009后半年,由于美欧经济好转,新兴国家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2010年,因各国内需刺激效果减退,经济恢复势头有可能放缓,但全球经济复苏中断的可能性很小;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会加快。

创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的特征,每一个经济增长周期都有重大的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新产业在支持,危机过后必然产生具有新技术革命意义上的产业创新,需要新产业革命支持新的增长周期。洪银兴认为,参与新产业革命,关键是要发展创新型经济,以创新型经济迎接新产业革命。

三、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特征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数量占总数的99%,经济总量占60%左右,上缴税金占50%左右,容纳就业人数占75%以上。2009年10月,信息化部长李毅中表示,没有中小企业的复苏,就不会有经济的复苏。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复苏稳定,是后危机时代的重大问题,对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成本管理无疑是中小企业复苏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笔者认为,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呈现如下特征。

(一)思路较窄,目标定位较为陈旧

多数中小企业延续以往经验,仍把成本管理目标单一地理解为降低成本。以江苏常州为例,八成受访的制造业财务经理谈及在危机过后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时,核心思想仍集中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努力降低产品的料、工、费,从而使得产品的总成本下降;另一方面降低各项管理费用。

(二)基础薄弱,成本算准成为难题

仍以前例,财务经理普遍认为,目前成本管理工作重心体现在如何核算清楚每种产品的成本。如某地毯公司的财务主管表示,弄清每一批地毯所耗纱锭的精确成本已经是个难题,更不用谈如何去降低产品的各类耗费了,即便在金融危机下,也无法将成本管理工作做细。

(三)方法简单,成本计算远离需求

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这样的生产方式最适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为分批法,即按批次计算汇总每种产品的成本。据调查,我国制造业企业过半数使用品种法,约41.5%的企业使用分步法,只有约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四)渠道单一,资金追逐短期利益

Murillo Campello,John R. Grahamd & Campbell R. Harvey(2009)认为,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欧洲及亚洲的企业几乎都有减少或取消那些有助于企业长期价值的开支及项目的行为。研究表明,企业为了赢得短期的现金流渡过金融危机,常常放弃长期利益。有学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一方面投资渠道单一,另一方面投资能力较弱。中小企业投资后更关注如何快速收回,而不是着眼于长期战略。

为渡危机,尽力削减各类支出。2009年4月财政部关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严格控制企业成本,是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举措。在此政策指引下,中小企业已尽力消减瘦身,以缩减工资、管理费用等方式渡过难关。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资料表明,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超过2 000万员工被解聘。

四、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理论上说,成本管理对企业而言应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工作。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都设置了成本管理的机构,执行成本管理的职能。在接下来一段相当长的后危机时期,笔者对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三大系统要求。

(一)以危机管理的阶段性理论为指导

关于危机管理的阶段性理论,总体说来有以下两个观点:米特若夫的五阶段模型是指将危机管理分成信号侦测、探测和预防、控制损害、恢复阶段和学习阶段五个阶段。罗伯特・希斯的4R模型即危机管理分为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以上两个观点中,又以米特若夫的五阶段模型最流行。以五阶段模型为据,后危机时代正对应着其恢复和学习两个阶段。在危机的恢复阶段,危机的损害已经停止,表现为,经济的各项指标停止下滑,学习阶段要求企业分析危机原因,调整自身战略,吸取教训,为迎接下一个旺销做准备。

中小企业应适应危机管理阶段性特征的要求作出成本管理的战略部署。第一,成本管理目标调整。并将成本管理目标从单一的降低成本转为创造利润空间。第二,区分降低成本与节减支出。节俭支出一定能降低成本,但降低成本不一定要节俭支出。有效率、有计划地降低成本而不是一味地节俭支出。第三,成本管理也讲求速度。成本管理应迅速和企业所处的危机阶段相匹配。

(二)以和谐的外部环境为基础

企业外部环境是对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外部环境能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中小企业通常认为成本管理是本企业内部的事,因此割裂了成本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增加了成本管理推行的难度。

以政治环境为例,中小企业的政治关联性可以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从而为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空间,可使成本管理站在扩大利润空间的战略高度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价。Faccio(2005)发现,政治关系对企业的影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胡旭阳(2006)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论证了在中国的转轨过程中,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通过传递民营企业的质量信号降低了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的壁垒,便利了民营企业的融资,从而促进了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增长。

理顺外部环境,能为成本管理提供更高的平台。笔者认为,首先,中小企业应改变原有思维模式,积极主动与政府建立并保持良性关系;其次,密切关注后危机时代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充分理解并创造条件利用政策;最后,顺应增长模式转型的经济规律,在利用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下功夫。

(三)以具体的战略计划为武器

后危机阶段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不应再埋头于危机怎么过,而是为下一阶段新的产业革命的做准备。笔者认为,具体战略计划应重点关注基础、瓶颈、信息化以及人力资源四个方面。

第一,梳理并且优化业务流程。成本管理的效率依附于各项工作具体的业务流程,依赖于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后危机时代经济尚未复苏,中小企业应借此机会打基础,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以各个部门为主体,以服务产品订单为宗旨,以各项具体工作为对象,调动全员参与,梳理企业的全面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细化、优化继而固化。

第二,区别对待成本管理瓶颈。前述分析可看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特征之一是基础薄弱,可能存在多处瓶颈。按瓶颈影响力的大小,将瓶颈分为两类:一是制约类,是指该类瓶颈影响成本管理的效率以至于改变了成本管理的目标;二是影响类,是指该类瓶颈仅影响成本管理的效率,不改变成本管理的目标。运用“抓大放小”的原则,解决制约类瓶颈,改善影响类瓶颈。

第三,对ERP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在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管理者为了快速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为经济复苏好转做准备,往往寄希望于上马ERP项目。笔者认为,尤其在危机后期,作ERP项目需要认真作可行性分析。一是因为中小企业是否具备ERP成功实施的基础条件有待论证;二是因为ERP成功实施后的真正效果有待实践。

第四,充分计划人力资源成本。在后危机时代,成本管理中关于人力资源成本的战略应确定为“保工资,保队伍”。后危机时代再执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计划是不恰当的,而应注意保存其中坚力量。同时又由于后危机时代周期长短难预测,中小企业不应立即扩大招聘规模。总之,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具体战略计划中,应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Murillo Campello, John R. Grahamd and Campbell R. Harvey,2009,”The Long-

Term Cos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Working paper.

[2] Faccio, M.,2005,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3] 胡旭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J].管理世界,2006(5):108-112.

[4] 伊恩・I・米特若夫等著.危机防范与对策[M].燕清联合传媒管理咨询公司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1-15.

第9篇:企业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竞争力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素质不断提高,活力明显增强,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众所周知,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地向实体经济扩张,同时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明显下滑,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占32.4%,认为“一般”的占48.3%,认为“不佳”的占19.3%,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13.1个百分点,这一结果为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本文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市场疲软,发展放缓。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带来的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之当前全球金融形势悲观,各大产业都在削减成本应对压力。第二,外贸业务影响严重。金融危机将使欧美发达国家增长大幅放缓,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我国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面临着需求萎缩、出口减少的现象。第三,企业的市场拓展较难。金融危机下,由于原材料上身导致物价上升,而消费者收入反而减少,消费者会考虑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并控制消费欲望,因此,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会下降,因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第四,融资难,资金链面临断裂。金融危机使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和策略都发生了变化目前,加之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企业已经普遍感受到现金流对运营的压力。

然而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对于渴望成功的中小企业来说,金融海啸又是企业积蓄力量、寻找机会、提升管理内功、夯实基础管理、整合产业做强做大的一个历史机遇。企业要想把握住这个机遇,就会比以往更加关注于企业管理内功的夯实和基础管理的提升,用创新的手段来加强企业管理。只有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与企业的核心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来源企业管理的创新。

二、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就是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放弃旧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方式和方法。我国著名的管理学者芮明杰教授将管理创新定义为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创新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五种情况:提出一种新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即管理思想创新;进行一项管理制度的创新及管理制度创新,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即管理组织创新;制定一种新的公司发展规划即管理战略创新;创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三、中小企业管理管理创新的内容

1.管理思想创新

管理创新首先是管理思想的创新。没有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就犹如无源之水。中小企业管理思想创新中的创新价值观就是创新主体对管理创新作用、效果、行为方式等的认识,在创新过程判断和筛选创新创意,回答一些实质性问题: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还是通过创新来解决企业目前面临的危机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是靠能人还是靠群体来进行?没有正确的创新价值观,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就无法有效地展开。有了正确的创新价值观,企业管理创新才能真正体现为社会和自然发展做贡献、企业管理创新与社会和谐发展相一致的价值。

中小企业管理思想的创新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和谐的管理者群体与适合的组织体系。管理思想的创新来源于管理者群体的集体智慧,面对经济形势的不利,组织中各个管理者之间保持和谐的状态对与管理思想的创新非常重要。此外,与和谐的管理者群体有着紧密联系的企业组织结构也要适合管理思想的创新,组织体系在设置上要有利于创新管理思想的出现、汇集、辨别与形成,最起码不要对新的管理思想的产生起延缓或阻碍作用。中小企业公司处在一个高速成长的过程中,组织机构调整较为频繁,企业要不断产生出适合所在组织发展的创新管理思想,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条件下推动企业度过难关甚至迈向更高的目标。

2.管理制度创新

全球动态环境中生存的企业,对企业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必须不断创新,调整系统活动,以适应竞争环境的要求。在当今经济危机的大形势下,大企业的制度创新除了考虑竞争外还要考虑讲究合作, 而中小企业的管理更多的要考虑到激烈的市场竞争性。所以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特殊性。第一,建立市场风险预测机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小企业更需要建立了风险决策机制,同时在生产经营关键岗位实行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及时把市场信息反馈到总部,做到反应快、决策快、动作快。一个企业是否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与壮大,完全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改造后的企业管理制度,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从现代企业体制上确定产权明确。职责分清的同时,在管理制度上建立科学的,民主的决策体系强化决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第二,要从以人治企为手段转向以依法治企为手段。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克服家长制、长官意志的企业管理弊端,在国家立法约束的基础上,普遍实行民主管理,通过职工民主建立健全多项规章制度及实施规划,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企业,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另外,要从以领导拍板为关键转向以科学决策为关键。科学决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决策者的思维方式对整个企业的经营,以及兴衰影响很大。据此,决策必须改变领导拍板定夺的现象,要集思广益、多思善思,把科学决策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关键一环,对企业目标优化和如何达到目标进行抉择。

3.管理战略创新

企业管理战略创新就是研究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保持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毫无疑问就应该与时俱进、调整或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深重,这就使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企业普遍需要发展战略创新,有的需要重新定位,有的需要重新整合资源,有的需要重新制定战略措施。

企业的战略创新要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着手改进企业的战略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蔓延,企业竞争对手不断加强市场应对力,中小企业要与时俱变,必须对战略创新进行系统谋划。首先要在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中普遍树立危机意识;接着对企业的外部战略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进行充分的战略分析,成立创新项目团队,确定创新愿景,明确创新的具体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正确把握战略创新点,选择恰当的战略创新类型进行战略创新;同时在实施创新后要注重巩固创新成果。同时在战略创新过程中,还需要有效防范战略创新风险、建立战略创新的支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小企业战略创新的成功实现。

4.管理组织创新

管理组织创新更强调的是通过不同部门的共同学习来建立共同愿景,通过管理企业的共同资源来使各个部门的发展统一于组织整体发展的战略中去。在经济危机条件下,中小企业应该改变以往的组织模式,采取学习型组织结构以应对新的经济形式。传统的中小企业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垂直组织结构,上下级之间是决策输送和信息反馈的逆转传递,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都同样要经过中间的层层结构传递,这导致了诸如信息损耗大、传递成本高、传递速度慢等不良后果。学习型组织寻求的组织是一种网状的、扁平的,且富有弹性的系统开放的组织模式,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内部到外部建立合作、协调、高效的机制,才能产生巨大的,才能在经济变换的形势下产生持久的企业竞争力。

总之,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小企业要不断地加强管理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不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白纪栋:实施企业管理创新 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J]. 现代商业, 2009,(02):90

[2]周朝琦侯龙:文企业创新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朱洪武刘国平陈钢:实施设备要素管理 探索设备管理新思路(二)[J].中国设备工程, 2009,(01):17~18,32

[4]李伟雄:管理创新战略突破――广东潮州广播电视台的发展[J].当代电视, 2009,(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