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关键词:开放性 优化 教学过程

一、创新理念,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主要包括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课堂环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场所。高中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高度重视课堂环境的开放性,在课堂中做到有张有弛、内容丰富。不但要注重思维训练还要兼顾情感熏陶,要对课堂结构进行认真研究,掌握教学规律,使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要丰富课堂活动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教学空间与思维空间,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爱心平均地洒向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他们,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创造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悟美、欣赏美。同时,教师还要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社会生活环境也是一个大学堂,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滋味,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应对生活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积累素材、拓展思维、培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听和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说和写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由课堂向课外开放,完全符合“生活处处是教育,教育时时为生活”的教育理念。

二、优化过程,采取开放性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品格修养,形成健全人格。

首先,教师要注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牢固树立开放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由单纯的知识教学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并举,通过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树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步骤,优化教学方式,激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

其次,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课堂开放程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教学设备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先进的教育设备进入了课堂。教师要主动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设备的运用,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将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双边活动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古文内容时,为了改变以往教学枯燥无味的现象,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影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课件中有背景介绍,有图画展示,甚至还有现成的动画辅助开展教学,有些内容在网上就有编成的歌词和音乐,我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兴趣大增,学生从课件中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开放,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强化指导,培养开放性学习方法

第2篇: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实效性;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面临

着重大的教学改革,摒弃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力图展现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新气象。课堂教学中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主导作用,灵活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习得,让学生在夯实双基的同时领悟到了语文学习的无上乐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一直差强人意,其教学现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负面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

不难发现,我国不少高中语文课堂是刻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堂教学毫无秩序可言,学生的发言也没有规律性,整个课堂给人一种混乱、无序的感觉,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通常一个问题布置下来,都是学生在下面自由发言,大声讨论,然而这样的“讨论”往往跟教学内容无关,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更无从谈起。

2.不少学校的教学方式仍显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虽然高科技教具被广泛地引入高中课堂,但是由于师资限制或是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低下,可以看到不少学校在运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时仍然很茫然,利用率明显不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不高。

3.学生本身不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学习的目标

学生大多从低年级时就开始接触语文课,时间一长就觉得语文课程单纯是应试教育的需要,只是为了考试才学习。从思想上忽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没有学习目标,严重歪曲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教育目的。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1.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的内容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就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语文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此外,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具的辅助教学功能,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展现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力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最佳效果。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个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不能被称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同时,学生对于这样缺乏热情、严肃古板的教师也同样会存在情感上的抵触,甚至对这个教师的课也没有兴趣。可见,注重从心理上走进学生、关爱学生,是促进师生交流和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对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利的。

3.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力求满足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促进他们知识技能和人格修养的全面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并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流程当中,并认真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从而作出相应的教学变动。

4.不断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

教师作为整个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课堂实效性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语文学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语文学习成为他们情感和道德的发源地。

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势必会影响教学结构的组成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体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大意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手段,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力求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学生思想上的“肩负”,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也是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欧阳芬.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优化

前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已经在积极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但就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讲,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学生阅读量不够、阅读面较窄,实际分析文章困难和理解偏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成绩,最终影响学生的高考整体成绩。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现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方法的更新优化,还要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与需求等方面做出综合考虑,将学生阅读的兴趣点挖掘出来,引导他们进行科学、高效地阅读,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

1注重兴趣意识

首先,环境优化。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构建出和谐、民主且轻松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育民主化也是教育革新发展的必然趋势,相比于传统教师在课堂上的那种主导与权威性来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自己只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引导者,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论是对在授课效果上,还是学生的终身发展上都难以带来积极影响。在构建民主课堂的同时,还应树立“获得发展”这一目标,也就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时刻督促学生获得发展是自己的学习责任意识,让其真正懂得发展对自身、社会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投入到创造性活动中[1]。其次,兴趣保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产生的学习兴趣都是短暂的,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并在此过程中真正爱上语文阅读学习,主动进行阅读,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观点和分析结果。有兴趣,就要表达出来,给大家听,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让自己的视野和思考问题方式更开阔,更灵活有序。再者,评价兴趣。新课改强调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多采用形成性评价,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协调统一,积极构建学生主体精神,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正面积极的评价,自信心得到增强。在评价指导中,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加强合作学习,还应对整个学习过程做出全面反思,优化其学习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进行有序的干预,不强推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科学引导,科学评价,多鼓励、多激烈,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高度的信任和尊重,放下负担,主动进行阅读。

2重视主体意识

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利用,还要重视起主题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以此来全面体现其自主教育的效能。而这里所指的自我教育主要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构建独立自主的阅读学习空间与时间,让学生真正获得自主选择内容与方式的权利,真正尊重、信任学生。主要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与背景,个性特点也各不相同,以此,要想让每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都能够获得一定提升,就必须要对其个性需求做出充分考虑[2]。其次,应真正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与需求,真正将善教育乐学有机整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重视民主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在授课中,要积极与学生商量,而非对教材进行完全照搬,注重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以此来将学生悟性与创造性全面激发出来,进而不断丰富学生阅读中的自我感悟。要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主动写出来,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将读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建立自身的荣誉感。

3强化主导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虽然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过度干预下有所下降,但优化并非是要全面消除,而是要重视主导作用的科学实施。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并非只体现在方法上,最明显的其实是在人格魅力上。对于心智已经比较成熟的高中上来讲,其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到教师高尚品质特点对自身学习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此,教师应从目标、指导方面来强化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目标上,应为学生指引更明确、层次感较强的教学目标,为其下一阶段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而指导则是强调要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与能力,并从教师的提问、反馈中得到更多启发,通过师生互动来优化阅读学习效果[3]。教师要适当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自己来完成。

4强化训练意识

强化练习并非是指要不断的进行阅读训练,而是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特点,并让每篇课文教学都能够成为训练学生的一个良好过程。比如:在讲解《拿来主义》过程中,若只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讲解了什么道理,其实很难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主要是因为鲁迅先生在当年提出的“拿来主义”在现代已经不是一种高深的道理了。因此,要想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一定收获,则是要引导学生对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论证方法,以及整篇文章的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学习,或者是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从严密、准确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训练,突显针对性,逐步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结语:综上所述,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进一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不论是对增强授课效果,还是对全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师应从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入手,采用更新颖、先进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在全面适应学生认知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中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柴树梅,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5):117-118.

第4篇: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 谈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听力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渗透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意外问题处理 论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突发问题的欲擒故纵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探讨 浅析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意外问题处理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五种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听力策略培训的研究 基于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环境的创设和培育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 如何克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厌学情绪 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听力障碍的制约因素及有效解决手段 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有效应对策略 高中英语单词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力问题的解决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力问题的解决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柳茜")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在这四项技能中,“听”是排在第一位的,由此可见听力的地位非同一般。高考英语改革加强了对英语听力的考查,因此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听力问题并加以解决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高中做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语音语调、语法、关键词等语言知识的运用比较欠缺,注意力等心理因素也会对听力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听力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教会学生从语言因素中提取信息、理解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95-03

“听”作为人类语言交际方式之一,是语言使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促进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和巩固,而且是吸取语言营养不可缺少的管道,也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方面。听力不仅是英语测试的需要,更是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我国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英语高考改革前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使听力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造成了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的后果。

2014年教育部了对高考英语的改革方案,“一年两考”的考试方案将会在未来几年中陆续实施,这就对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对听力教学的忽略使听力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听力问题

1.从教师角度来说 一方面,听力材料的来源比较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从调查结果来看,课本练习及考试习题占到74%,老师提供的材料仅有24%,影视音乐等音像资料更是少之又少,只占总量的2%,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听力兴趣,从而影响听力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对听力的指导也相对欠缺。根据调查结果,58.9%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对他们的听力进行有效指导。听力指导的欠缺也是听力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

2.从学生角度来说

第一,语音语调、语法结构等知识对听力的影响。本文还对听力策略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对语言语调、语法知识的积累,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47.9%的学生不会积累有关语音语调等语言知识来帮助提高听力,53.4%的学生不会对照听力材料原文对其语法结构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学生的语言基础应用能力不强,这也会对听力效果产生影响。

第二,词汇量的欠缺对听力造成阻碍。多数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遇到过“提笔忘词”的现象,明明会写的单词却忘记如何拼写,而当学生听到不认识的单词时有66.4%的学生会选择跳过。由此可见,词汇量在听力过程中的地位,词汇量不足导致对听力内容理解不够或者产生偏差也是大多数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第三,心理因素影响整体的听力效果。根据调查的结果,注意力分散是影响听力效果的重要因素,82.9%的学生认为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会对听力产生很大影响;一道题没听懂,对接下来的听力效果影响也很大。此外,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的心理、情绪等个人因素对听力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见,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听力的影响并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二 听力问题的解决策略

1.借助网络资源拓宽听力材料的来源

听力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难度大、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学会听听力,就要对教学材料进行扩充,通过网络渠道选取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听力材料,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听力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英文歌曲,原声电影对听力能力进行训练,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及知名英文学习网站的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听力材料,使学生各取所需,在娱乐中提高听力水平。

2.科学训练,注重指导

听力理解的过程要求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稍有走神,有关信息便稍纵即逝。因此,在平常的听力训练中,教师应抓住听力理解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并加以指导。长期经验表明,听力材料不应过长,持续时间也不应太久,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训练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如材料与音乐相结合、录音与视频相结合等,保持学生的新鲜度,使学生的注意力、个人情绪保持到最佳状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应着重对听力策略的灌输,培养学生预测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速记能力、筛选和剔除无关信息的能力等等。任何知识的学了勤奋之外,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故而策略的指导在听力训练中必不可少。

3.加强基础教学

我们常说“学习知识好比建造大楼”,只有打牢地基才能建得又高又稳。听力的学习更是如此,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要加强语音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学生对语音知识掌握不足,如音节、语调、重读、弱读、连读、不完全爆破等发音技巧都会改变整个句子的意思。此外,在听力材料中会有重音、语调等信息对听者进行提示,从而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另外,转折词如but,because,therefore等也会对判断材料信息提供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对此类词语的敏感度,学会运用这些词语并对材料内容进行推测和概括,这也是听力策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次,要重视词汇、语法教学。词汇量的不足对听力水平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句子是由单词构成的,在一个句子中,如果词汇量不足,就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在语法上既要强化学生对单项语法规则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对语法的整体理解。为解决词汇和语法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强调词汇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并兼顾对语法知识的传授,训练学生从语法知识的角度分析判断语句含义,增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敏感度。

最后,要注意社会文化背景的渗透。语言不仅体现了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而且还蕴含着该民族的人生观、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民族其社会文化和语言习惯也相差甚远。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因为使用不当而产生误解。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教学,有意避开母语的干扰并传授不同的社会文化信息,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

4.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相结合

说、读、写活动在交际活动中与“听”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对听力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相结合,除了为学生提供“听”的环境以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说、多看、多写,背诵常用的句型、情景对话,积累一定的课外知识、人文背景知识等,对听力的学习及训练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5.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听力理解的瞬时性要求听者具有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和存储信息的能力。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心理因素对听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某一题听不懂,对下面题目的听力效果影响很大,而注意力的分散,心理、情绪等个人因素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降低对听力的恐惧和抵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将听力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 结论

第5篇: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学教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文学这一方面也有着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就一定要担起文学教育这一担子,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却过分注重语文以及书写的实际应用教学,对于文学性这一点却没有起到相应的重视,最终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学素养。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也就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学教育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在步入高中阶段之后,其身心都处在一个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也在慢慢地形成,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实现对学生语文知识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学教育本身就有着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时候,只是将其作为教学中的一个辅版块,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学教育的作用和价值。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就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优秀文化作品基础之上,这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文学水平以及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有着较为显著的重要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具体措施

1.加强对文学教育的重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首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文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存在工具性以及人文性这两个基本特性,所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和发展性,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对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适当的转变或者是更新,以此来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高中语文文学教育。针对这一点,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守以下两点:首先,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让学生也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挖掘教材中所存在的文学精神,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其中所存在的一些文学情怀以及文学精神进行适当的分析,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文学教育,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

2.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对学生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自我文学素养的提升,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存在的文学内容以及思想。另外,在提升自我文学素养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介绍一些较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观看,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学积累。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的对话”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四大名著》等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导入。在对高中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导入教学属于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好这一环节,就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就能有效地实现文学教育这一目的,反之,则很难实现文学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情节让学生回味一下欧阳修沉醉山水的情怀,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感受到文人寄情于山水的情怀,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苏轼在观赏完赤壁之后所写下的千古词作,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首词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产生共鸣,这样不仅能起到文学教育的效果,还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文学教育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学教育,以此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燕.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36(12):00049-00049.

[2]张延芳.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方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35):130-130.

第6篇: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升华,而且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但是,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合理将其融入其中。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中阶段教学过程中,语文是一门较为重要的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着良好的语文功底,在日后步入社会就会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也会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另外,语文教学是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但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一些学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阅读的并不是语文教材,反而是一些教学常用的辅助资料,如常?的教材全解等。同时,一些学生过分注重语文考试,对于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却没有很好地阅读和感悟,最终致使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分割。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契合到其中已经迫在眉睫。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措施

(1)寻找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在对高中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想真正与传统文化契合,教师就一定要立足课本,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以此来寻找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然后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设计,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兰亭集序》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中所存在的“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一内容,就可以将《论语》中所存在的“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一句话引入进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一内容。这样,不仅使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而且能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进而让学生掌握《兰亭集序》的中心思想。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与传统文化契合,教师还需要确保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兴趣的推动下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进而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例如,教师在教学《鸿门宴》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可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优秀的影视作品《鸿门宴》,通过视频来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这样,学生对这一内容就会充满兴趣,从而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述一下《鸿门宴》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鸿门宴”的由来。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积极进行名著拓展教学,以此来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在设计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比如,在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一内容中,其在板块一中就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展示了出来,而这些文章都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教师也可以积极进行名著拓展教学,通过经典名著阅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高中语文和传统文化的契合。例如,教师教学《思想的阳光》这一内容时,可以将我国古代较为经典的国学作品《论语》《老子》等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先贤的思想,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另外,还可以将我国四大名著、二十四史等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第7篇: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一、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具体措施

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对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很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发散学生思维,顺应了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针对高中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有关看法。

1.鼓励式教学,增加学生信心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多侧重于知识的教授,对于学生的心理很少关注。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状况看,这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关注,不仅局限于知识方面也要侧重于学生内心的关注。从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中得出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有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打好基础。

2.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教学

想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乐于思考,努力创新。因此提升学习兴趣是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演绎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学生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进行个性化教学

目前的语文教学工作是针对全体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师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往往采用统一标准,统一形式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很可能无法适应语文老师无差别的教学方法,造成这部分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课堂兴趣不高,难以培养出创新精神。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4.转换教师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先改变教师的思想,让教师明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积极发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5.注重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从目前中国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在高中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与生活脱节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感,对于知识的掌握模糊不清。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加大高中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高中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现在教育教学的新趋势,因次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是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一次重大推动,也是对学生实行素质教学的一次重大突破。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迎合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各种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阐述个人意见。在教师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开始主动思考,积极动脑,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良性的互动,这充分发掘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促进了学生的不断进步。

2.有利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的不断培养,激发了学生对高中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主动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这充分的保证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很好地提升了课堂的授课质量,保证了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推动了全体学生成绩的进步。

3.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目前我国在教育教学方面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的展开,深化了教育教学的实质与内涵。

三、总结

第8篇: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关键词】特教学校 语文教学 改革 教学质量

特教学校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特教学生具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文能力的任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首先,掌握语言文字,是使聋人适应社会进行交际的需要,是取得社会平等地位和权利的重要条件。其次,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的工具,语文能力是提升耳聋学生思维水平和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再次,掌握语文工具,有助于提高耳聋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1.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前不久,我国著名聋教育家、聋校语文教材主编季佩玉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他说,语文学科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花的精力最大,但效率不高,学生读写能力始终得不到根本提高。在对高年级聋生读写能力调查资料中显示,聋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只稍高于及格线,自拟题目作文也不及格。聋校语文教学“费”、“慢”、“差”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

1.1 传统的普小模式制约着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聋校应有的语言教学特色没有得到发挥。当前聋校语文教学忽视聋生的特殊性,不顾聋生的语文能力和理解水平与普通教育攀比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这是因为:一方面,大部分聋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来源于普通学校,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将聋校语文教学普通化,脱离聋生实际,拔高要求,用普通教育的要求和普通教育的方法来要求聋校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对聋教育的对象——聋生的特殊性也了解和研究的不够。聋生因为听觉障碍产生的最关键的缺陷是语言缺陷,所以聋校教学的突出任务是补偿聋生的语言缺陷,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文字能力,即听(看)、说(口型)、读、写能力。因此,聋校语文教学必须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目前聋校的语言教学往往忽视了聋生的语言实际和学习语言的特点,教学内容深,教学要求高,教学递进坡度大,结果是句子教学不扎实,句群教学虚晃而过,篇章教学上不去;教学花力大,效益差,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

1.2 语文教材拖沓、烦琐、基础薄弱。

现行的聋校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是以聋生经过八年教育好进入社会这一前提考虑的,因此尽量把聋生在校期间应知道的语文知识都考虑在内,教材跨度大,既包含小学内容,又包含中学内容,杂而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对于己发展到初中、高中 学校就显得“力不从心”,基础薄弱。

1.3 在教学方法上,“重讲轻练”,“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

强调了聋生语言的训练,而忽视了聋生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强调了口语的训练,而忽视了书面语言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多信笺于掰开揉碎的字、词、句分析讲解,而忽略了语文能力的整体性训练。教学模式陈旧,“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45分钟,学生听45分钟,老师苦教,学生苦学,但效率不高。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机械地掌握“死的”、呆板的知识。其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2.改革聋校语文教学的思考

目前,聋生的素质怎样呢?简单地说,学会照葫芦画瓢,“会学”还没有解决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解决好。因此,聋校语文教学改革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诚然,改革一起在进行着,而且有所深入,但改革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适应“回归主流”思想,端正聋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改变教学观念。顺应这一思想,进入主流社会的聋人就要求在读写、思维、智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此能在社会中进行正常的交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一重任无可非议要落在语文教学的肩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聋教育界接受了新的思想之后,其教育理念也应有所更新。聋校语文教学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着眼素质,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使聋生经过特殊学校的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服务于社会的劳动者。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 程设置体现整体内容

在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基础上,改革聋校语文教学就要求从整体入手,建立宏观意识。这一整体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对聋校语文教学整体的认识,注重教学的连续性,注重教材的内在联系,注重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说话(表达、演讲)、视听(看)四个系统的全面发展,注重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基础联系。注重克服只见树林不见森林、只见单篇课文教学或单方面教学忽视整体的作法。在教学方法上,以系统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而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的观点关照我们的语文教学,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气氛,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克服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森林的功能不是每一棵树的功能的简单的相加。语文能力的形成,也只有从整体的功能入手,从“听(看)、说、读、写”全方位入手,才能显现出应有的效力。聋校语文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整体的内容,课文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对话、表演练习,并有与所学课文相应的阅读材料和写作训练。这正是通过语文学习,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能力的发展。语文是其他各科的基础和工具,它与各学科之间都有着某种联系,因此,教学中可以适时渗透。这样一节课能讲很多内容,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使其他知识在课堂上得到了巩固或再学习,对其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学科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花的精力最大,但效率不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始终得不到根本提高。这种状况的确是令人担忧的,但让我们欣慰的是,目前有不少聋校中的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聋校的语文教学有了较新的认识,充分考虑聋生的特殊性,结合聋生实际,课堂教学扎实,聋生的语言得到补偿,读写能力有效地发展,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编:《聋校教学文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季佩玉.《聋哑学校语文教材教法》,中国盲文出版社,1986年.

第9篇: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说教学 阅读与写作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9-02

一、前言

随着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高中语文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1]。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同时也是难点[2]。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观察生活的一种方式,写作是倾诉情感和生活体验的一种途径。阅读和写作,虽然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但是二者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具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与吸收具有密切的关系[3]。可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分不开的。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过程中,做好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工作,能够使二者实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的实现。

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结合分析

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手法,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在高中小说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很多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如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讲授这些写作手法的特点和功效的同时,也要注意采取措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且懂得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比如,在学习《药》这篇课文时,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的句子,如开头的“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等,这些环境描写都衬托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还有多处用了象征手法,如沾了革命烈士鲜血的“人血馒头”和夏瑜坟上的一圈白花等,这些对于文章主题的深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老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把这类描写找出来,重点读一读,领略这些写作手法对于文章主题的表现的作用。然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给出学生一个类似的主题,让学生仿照教材中的表达方式,将这些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小作文中。这样,通过对这些写作手法的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该小说的一些写作技巧,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语言文字的锤炼,丰富语辞和文采。

语言和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词汇,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但是丰富的词汇单靠课堂字词教学是不能达到的,需要学生在长期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才能实现。因此,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文本中的语言词汇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词藻,并且同时加强学生对语言词汇的鉴赏和辨析,从而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从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片段。这些片段大多是原书中精彩的部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比如,在学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文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口头表达一下自己在阅读完该故事之后的感想,然后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找《水浒传》中其他有趣的故事来看,并且要求学生最好做好读书笔记。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发展也会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三、结语

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两个方面。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无论是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发展,还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结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梦婕.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通透[J].教研天地.200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