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代码:033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书院兴起于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宋代 D.明代
2.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前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汉语拼音提高了要求,增加了内容
B.重提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C.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感悟
D.“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3.语文教材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利于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训练的习题,这一做法开始于
A.80年代 B.50年代
C.90年代 D.60年代
4.北京特级教师马淑珍在拼读音节的教学中采用“找朋友”的方法,她所使用的教学策略是
A.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 B.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
C.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D.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
5.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以发展其“元认知”,这一做法说明
A.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作出调整
B.学生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
C.学生能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D.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
6.“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跑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这是我国古代哪位语文教育家的观点?
A.欧阳修 B.谢枋
C.王筠 D.韩愈
7.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口语交际应用的范围和频率得到极大提高,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将
A.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B.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C.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只重目治、忽视口耳训练的现状
D.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8.下列体现综合性学习特点的一项是
A.复现性 B.个体性
C.被动性 D.群体性
9.属于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求的一项是
A.有感情 B.临场性
C.正确 D.流利
10.旨在提出改进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教学研究类型是
A.评价研究 B.发展研究
C.基础研究 D.应用研究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南北朝时期的《古文观止》是家喻户晓的语文选本。
12.从深层原因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和政治形势有关。
13.《幼学琼林》是明朝人萧良所编,把常用的词句、成语和典故用对仗的形式加以分类组合。
14.王日休《训蒙法》提出:“小儿读书,若初四句,不必多教遍数,且以教识字为主”体现了“儿童入学集中识字为先”这一传统识字教学经验。
15.萨特“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这一说法很好地印证了“相互作用”的阅读模式。
16.实践证明,中年级观察作文的形式是素描训练。
17.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
18.中年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宜用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专题演讲和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表达其学习成果。
19.简答题属于论文式试题。
20.弗兰德斯的“互动分类体系”是一种结构性课堂观察方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语文教育最初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和________文字。
22.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一条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________和审美情趣。
23.据研究,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24.建国后我国小学识字量的变化呈V字形,1992年8月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的识字要求是________个,成为历史低谷。
25.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是选书、阅读和________。
26.上海市的吴立岗等提倡的“作文素描训练”把小学作文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即一年级进行口语训练,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三年级进行________,四年级进行半独立的篇章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
27.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言语形式上和________中的差异。
28.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即以学习教材为主要形式;二是________,即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
29.语文教学评价从评价形式可以分为口试、笔试和________等。
30.根据对变量的控制程度,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可以分为真实验、________和前实验。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语文教学研究
32.口语交际教学
33.听读识字法
3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
36.简述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37.简要分析作文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38.简述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01-0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正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在新课程改革下,建立新型语文课堂,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语文课堂真正从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为主,实现新课改的改革目标。
一 小学语文的教学新观念
1.重视学科的开放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目前的小学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割裂,过分强调了语文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学生视野与思维的发散性。因此,新课程背景下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片面强调课程内容的倾向,把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结合起来。其次,要把学生的实际需要放在首位来选择语文课程的主干内容,特别重视新时代的正确价值观的传输,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尽量与其他学科形成互动的关系,实现语文的开放性教学。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育中的教学互动很多都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都只是单向的,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的成效低。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合作性学习。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的模拟、表演、朗诵、讨论、交流等,教师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重视个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个性发展。
3.倡导课堂情境的创造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这也正是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所要求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造尤其重要。传统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或者技能的锻炼并没有关注小学生的个性与天性,没有能够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而情境教学恰恰是给予了学生自己体验、感受、创造的机会,其效果显然比教师生硬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要好。
二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
1.设计丰富的语文综合活动
语文教学要体现开放性和综合性就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去发现、去体会。围绕具体的课文或者学习内容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比如学习《找春天》一课可以引发学生想象校园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组织大家去寻找季节的影子,并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自己眼中的春天,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谁的尾巴长时》可以组织学生画一画小动物的尾巴,互相猜一猜画的是什么动物。再比如,学习《乌鸦喝水》这课时,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做一个自然科学小实验,乌鸦究竟是怎么喝到水的呢?不仅课堂趣味横生,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且加深了语文与艺术、自然等学科的联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倡导小组式学习模式。在课前准备中就确定好何时针对什么内容发起怎样的学习小组。先让各个小组成员自己对课堂问题进行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后推选一名小组成员来发表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的,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争论,在这种碰撞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起到合适的引导作用,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并注意给每位学生平等的发言机会。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应进行点评,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
3.模拟情境创设教学
对虚拟的情景的创设,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来进行。比如,《两只小狮子》一课教师在课前先安排学生制作小道具的任务,用画画、剪纸做出森林里的小花小草小树,设置一个森林的布景,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进入课文角色。教师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头像面具,设置小组,分别是勤狮子组、懒狮子组和评委组,把面具分发给学生后让两组学生分别模仿勤狮子、懒狮子,注意不同狮子的语气、神态、动作会有什么区别,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深入体会在课本描述的情景下小狮子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而对于评委组的学生可以自己来评价两组谁演得更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住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让全部学生都有参与感。有了对模拟情境的体验,学生心中有了丰富的情感,课堂趣味十足,学生对于这一课也会有深刻的印象,这样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 总结
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地学好语文,爱上语文,使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锻炼语文技能的过程,更能够为社会培养身心和人格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在现代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学科的课堂上来,不但优化和完善了教学结构,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方便。下面几点,是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几点感悟。
1.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双重减负;
2.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力;
3.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知识能力不足,提高课堂效率;
4.多媒体可以多角度地表情达意,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
5.多媒体可以丰富作业形式;
6.多媒体在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与课堂内容要有机结合
多媒体的应用应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切不可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积极性而忽略课本本身,把多媒体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造成“哗众取宠”的局面。
教师要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考虑教材本身和学生特点,有重点地设计媒体内容,整理课文要点,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确定展示多媒体的最佳时机,使多媒体密切反映教学内容,体现学生学习的特点,有效地发挥其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媒体和教材自身的关系,切不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可是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扼杀学生创新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如:有位教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有的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斥为“胡说八道”。这个教师的做法令人悲哀――惟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打击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可与其相反的,一位老师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里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位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鸟蛋。”(全班哄堂大笑)当老师询问“为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我不禁为这位教师关注学生、尊重期待,善于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二、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
三、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23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其次,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介入行为,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四、关注学习材料的储备性,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本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有研究者曾讲:“由于已有知识和经验为新的认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观点上,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这种为新知学习服务的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伯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头脑中已储备的与学习新知有关的材料充分地挖掘出来,优化组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创新的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各学科教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29-02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否能学好语文对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文化积累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小学是每个人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表达自我情感的开始,只有学好语文这门课程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教好语文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笔者就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出几点有效方法。
一、语文的概念与起源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为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13年第6期)考证,“语文”一次起源于19世纪末期,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D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Z”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研究探索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多自己的教学观点,本论文在总结已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提出笔者一些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加强小学生思维训练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提出“思维品质”的观点,后来普遍认为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长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科思维是以教材为载体,并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为桥梁,从而发掘思维训练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思维训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观点已经明确指出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的某门学科,并非使其记录教的结果,而是要让其参与其中,建立知识结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教学内容,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智慧是高明意识的外观,高明意识的标志即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在每个班级中总是存在几个发言踊跃、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学生,因此,老师与他们的互动就会增多,而更多的学生会认为他们的回答是正确的,这势必影响更多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思索积极性、互动积极性,所以老师要告知学生,任何回答都非完美无缺,我们可以开动脑筋、各抒己见,不同答案可以进行探讨,大胆并有创造性的提出各自的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了思考的积极性,才能够使自我思维更加活跃。
(二)调控学习氛围
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人的性格不尽相同,想法千差万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要掌握学生性格特点、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愤怒抛入九霄。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已经实现或慢慢进入了现代化教学模式,多媒体的介入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有助于提高教学氛围。多采用语音、图像等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观潮》一文的教学中,不要直奔主题,可以先播放钱塘江大桥的录像,让学生先从感觉上进行感受,让他们在感官上得到刺激,激起他们兴趣,开篇便带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便于后面内容的展开和传授。
(三)鼓励学生发问,由被动到主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能获得新的前提和新的开始。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问题的提出,要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这样问答形式的反复存在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和话题,不断向前的思维流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案中就要事先做好引导学生发问的思想,让学生产生怀疑、引起反思探索,最后促成创造,真正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落到实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一个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及探索者的需求,而小学生的内心深入也同样存在,所以对他们而言更加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是以传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提问的兴趣,思维定势,认为课堂上就应该是这种模式。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问,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勇于提出,只有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才能更加深入了解所传授的知识。另外,要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继续探索的习惯,不要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量,这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它能够促使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索观察和思考,继续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表现,作为教师要加以引导。
(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哲学家康德曾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尤其是对语文而言,其具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一个字能够带入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概述一段历史。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需要借助想象以及联想,在想象中加深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并且选择能够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
(五)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合作小组,一般每组四人,有组长,其余三人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新课程倡导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是好的学习方式的开始,对小学生而言,自主意识不强,自我把控能力较弱,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他们就会主动思考,不会对知识产生兴趣,渐渐对学习厌倦反感。简而言之,他们还处于好玩、爱玩的阶段,需要教师的有效监督和正确引导。语文本身就需要增加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七)加强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但是写作能力同样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多读书、多看书,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和成语要摘录下来。提高写作较为有效的方式――日记。养成主动写作的习惯,进行强化练习。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佳方式,日记可将所想、所看、所听等都记录下来,在日记中学生可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最深处的心灵,让自己最活跃的思维得到解放。每天坚持写日记,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八)强化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知识的储备量。如今教师容易进入一种误区,认为自身的知识完全能够应付小学生的提问和质问。但是知识储备量并非是用于满足学生的提问等,而且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开动学生脑筋,扩散学生思维,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尊崇感。
三、小结
刚入学的小学生个人学习方面还是一张白纸,教学方法的使用至关重要。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W生积极主动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启发。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时时调整教学方法,更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本文仅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几点总结,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2]程莉.注重策略,让小学语文自学之花绽放[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2).
[3]马晓霞.如何使小学生对语文课情有独钟[J].学周刊,2015(05).
[4]刘晓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5(0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6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52
小学生年龄尚小,思想观念不够成熟,为此,教师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涉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歌颂和赞扬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再加以引导,必然会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境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1]。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学科集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于一身,其教育价值不能仅仅体现在语言和文字上,应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向更深的层次拓展,成功的语文教育既要育才,也要育魂[2]。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却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简单的读书、识字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教学职能的发挥,学生无法从语文课堂中学到更富有内涵的东西,语文教材内的德育教育资源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教师能够将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就能使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得到更好地利用,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逐渐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而使语文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会讲解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教师可能会讲雷锋的一些事迹,这些故事对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途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从语文教材中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以赞扬伟大的人格、品味壮丽的山河为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深入剖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在学生理解透彻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情况下,再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使用这些语言语句时,能够不受其表面含义的束缚,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3]。例如,在《感受自然》这一单元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如《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等等。教师通过深入剖析文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对大自然中各种景观的看法,同时也能通过作者的描绘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美丽。这样一来,就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学生也会对大自然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愿意去观察,去探索。总之,教师一定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更加深入地钻研,无论是在文章形式还是在文章内容上,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并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学习语文也离不开“读”这个环节。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4]。特别是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尽量让学生“多读精背”,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虽然古诗往往语句简短,但是涵盖的内容却极为丰富,且意境深远。很多古诗文都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起到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这些古诗文时,也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感悟古人的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资源更为丰厚,且形式多样,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进行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但是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阅读材料,即这些阅读材料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切不可选择一些有害的、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读物。
(三)语文写作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写一些美好的事物,让他们用赞美的手法进行写作。例如,多布置一些《我学××做好事》《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类写作题材,并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从生活中找到“真、善、美”。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辩论赛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一些时事政治发表观点,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进行整合,但教师一定要注意整合的方式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力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 潘焕琪.浅谈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学
术教育,2009(12):61-62.
[2] 朱争艳.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
旬,2015(5):48.
[3] 苏金凤.一言一行总关情――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读写
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361.
[4] 尚卫红.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J].课外
语文:教研版,2013(5):136.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ZHAO Xin-hong
(Shel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huangyang Distrct,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策略
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老师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开展多元开放式教学活动。当小学生处在一个开放、活泼的课堂环境之中时,更有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热情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去。
1关于个性化
1.1对个性化教学的理解
简单来讲,个性化教学就是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否认,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相同之处,也就是普遍性,同时,学生的发展还存在着差异性,也就是人的个性。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针对这些差异老师应该进行一些课堂方式的改变。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一般能力,还要知道学生之间对语文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因此,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比如开展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等。
1.2个性化差异表现方面
小学语文课堂的听课对象是小学生,而我们知道小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非常大的。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上的差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小学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每个人都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因而接受的家庭思想教育也大不相同。因而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都是有差异的。二是思维上的差异。经过调查发现,男生和女生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女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比男孩子强。因而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关注男女生学习语文时思考问题方式的差异性。三是行为上的差异。有的小学生课堂上就比较好动,影响上课质量,而有的学生耐性很好,能够坚持上完一节语文课。行为差异对学生的上课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语文成绩也有直接影响。
2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2.1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语文是一门关注个人发展的学科,进行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比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因此,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2彰显教师的个性
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并且能够据此设计出极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这能够充分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了,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埋头听的课堂模式也没有任何的个性可言。语文老师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具有特色的PPT。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就很容易主动地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3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3.1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学习语文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比如老师可以设立一个阅读交流课。学生先自由阅读书籍,然后圈画出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懂的地方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小学生自己找出不懂的地方,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帮助。学生之间共同分享书本内容,这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语文知识库。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差异性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老师可以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3.2开展多元开放式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比较开放、无拘无束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当教师了解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之后,可以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春天》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离开教室,到户外慢慢寻找春天的足迹。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并且鼓励他们用文字记下自己对春天的了解和感受。同时,学生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制作关于春天的标本。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在户外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春天有一个更为真实的感受,更深刻地体会课本中关于春天的描述。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更体现了一名语文老师特别的教学风格。在关注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老师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更紧跟时代的潮流开创了极具创意的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拓展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策略;作用
在现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人,往往是一个知识面狭窄、文化素养低的人,学生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对阅读没有兴趣,就不能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不利于日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面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拓展阅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拓展阅读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尤其是名人轶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百科知识等内容,更是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只要教师指导得当,便能让学生轻松爱上阅读。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所倡导的就是以教材为中心,适时、适量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精读到博读广泛阅读。如果教师能够引起重视,在教学时为学生明确阅读范围和阅读量,让学生走出课堂,立足文本,走向生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阶段,语文习作一般要求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但小学生毕竟年纪小,他们所接触的事物少,常常被现实制约着,加上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所欠缺,写作时总会出现空洞无味的情况。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尤其是其中有很多大家的文学作品,学生完全可以从中领悟名家的文化思想,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并将其化为己用,迅速提升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不可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了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完善。首先,拓展阅读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对拓展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将书本上的内容学好、学透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浪费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有的学生怕苦怕累,懒于寻找课外阅读资料,即使阅读也只是应付了事,毫无效果。其次,拓展阅读内容片面。一本好的书籍就像是一个良师益友,它会督促你、影响你,让你成长。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拓展阅读书籍的选择过于单一、片面,有的甚至毫无学习价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拓展阅读效果。再次,拓展阅读数量不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小学阅读分成了三个大学段,并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学段必须达到的最低阅读量,但实际上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阅读效果不明显。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让拓展阅读更加高效,教师不仅要把握好学习的节奏,还要以具备亲和力的语言和和蔼可亲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拓展阅读,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引导工作,切不可忽视基础差的学生,必要时还要亲自示范,将阅读材料泛读一遍,一句一句带动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语感,积累词汇。当学生遇到难点,产生疑问时,教师要细心指导,及时为学生排除疑难。一旦有了和谐的阅读氛围,学生便能主动阅读、深入阅读。
(二)扩大阅读范围,提升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不同的书籍能够产生不同的价值,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主渠道,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也要向课外延伸,以多样化的材料吸引学生,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比如,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报馆、书店等文化中心进行自主阅读,内容既可是语文方面,又可以是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既可以是小说、杂志,又可以是科学技术,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就可以广泛涉猎。而一旦遇到较艰涩、较难懂的内容时,学生可视情况而定,仔细读、反复读,进而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识和所传达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够从中受益良多,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
(三)开拓阅读交流平台,增加阅读数量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各种阅读交流的渠道,创建阅读交流的平台,倡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阅读成果,互相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读物。比如,定期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展示各种优秀的阅读物供学生挑选和交流,开展阅读网站建设,倡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上传到网站等,这些活动在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提供了助力。为了能在活动中有优秀的表现,学生便会自主进行多种资料的收集工作,而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阅读数量。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广大教师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红秀.刍议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8).
[2]王鲁梅,胡顺伟.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4(33).
[3]袁洪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作用;策略
由于我国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以及投资力度在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非常迅速的进步。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信息化产品已经B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里,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目前,由于新课改的开展与实施,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备受重视,为了凸显小学生在日常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转向信息化教学。如何基于信息化背景下,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也是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里体现出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启蒙式教育,授课对象是六岁至十二岁之间的小学生。由于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不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一定要综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让授课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化、具体化。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化的教学画面。由于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没有完全认识,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一定要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水平
课堂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课”,同时还体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一些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质量。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教学观念的改革方向。不仅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解决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里遇到的教学难题,和其他地区或者学校的语文教师互动交流。因此,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对小学生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的人生发展。
3.开拓小学生的视野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用来小学语文教材,教室是学习的唯一地点。基于这样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利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拓展,同时还能够丰富教学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为了提升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教师往往会利用大自然中事物或者自己创造出该事物,此举虽然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但是不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伴随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体运用,能够提供丰富地网络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知识体系。
二、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
1.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自学平台
学习能够体现学习者内心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在学习过程里,不仅需要小学生的“好学”心理,同时还要小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帮助小学生搭建自学平台,帮助他们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里,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自学平台上,学习能够自由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某一个知识的认识,通过自学构建与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自学质量。
2.利用信息化平台构建教师培训班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教育质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与教学设备有关,同时还与师资力量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教育的不断普及,一些学校的教师资源根本不能应对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一位教师有时候需要带领几个班的教学工作,更有甚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一些学校需要聘请一些临时教师来辅助教学,此举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创办教师培训班,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减缓教学压力。
三、总结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产品已经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然而,由于一些地区的教师文化知识有限,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工作,凸显出信息技术的真正魅力,仍然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巨大能量,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