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城市社区
健康教育是向人民群众传播防病知识与技能,促其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健康促进是政府出台和改进有关健康的政策,改善人们生存的物质、社会环境,提高综合保健服务水平,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促进行动。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其能促使人们建立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是社区综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1]。现就该议题浅析如下。
1 发展概况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社区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正被人们认识和关注,究其原因为城市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大大增加。政府的加强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培育扶持,为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即大力开展社区健康促进活动,才能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维护健康。我国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健康教育,主要以建立健康教育示范小区、示范户,卫生科普宣传入户,开办健康教育学校、健康大课堂等形式,针对城市社区的常见慢性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健康危险因素,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有文献报道近60%的慢性病患者,依靠行为干预改变生活方式,是可以避免或者推迟发病[3]。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6大内容,其中健康教育是灵魂,属于一级预防。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也得到基层政府的大力支持。
2 存在的问题
总结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活动效果,促进健康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1 支持环境不良
2.1.1 政策力度不够 2005 年1 月,卫生部下发《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年工作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健康教育与促进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然而,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实情况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条件较差、设备简陋等现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相关器具、社区急救、康复设备等缺口较大,社区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即现行政策难以为社区健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2.1.2 机制运作不佳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我国尚未形成支持健康教育的社会氛围,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从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环境来看,社区健康教育大多缺乏固定的工作地点,绝大部分是挂靠在居委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现有的社区健康教育人员体系管理有较大伸缩性,没有一套相对规范和严格的机制去监督、管理、领导和激励专业人才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2.1.3 法律强度不够 社区健康观念和卫生法规普及滞后,而且缺少卫生基本法,我国尚没有一部卫生基本法律[4]。虽然宪法中对此作了基本原则的规定,但尚不能充分体现公共卫生特点,特别是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立法方面[5]。
2.2 网络功能不强
2.2.1 组织网络 由于学科结构等人为因素造成预防与治疗长期分割,给疾病防治带来许多困难。目前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缺乏政策及社会动员等组织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2.2.2 网站服务 中国健康教育网站在“技术服务”、“下载服务”、“在线服务”、“特色服务”等方面功能不强。能下载的文章还不能满足公众需要, 不能直接与读者进行在线交流, 基本上没有提供特色服务等,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无专业学科网站[6]。
2.3 人力资源与能力欠缺 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中,街道办事处无管理社区卫生的专门机构和职能,无专人负责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7],更谈不上专业人力资源[8]。而目前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甚至还有无学历人员随意开展健康教育的现象,社区医护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知识较陈旧等[9],均为阻碍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4 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内容单调,仅停留于卫生宣传水平,无法起到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降低疾病发病率作用[10]。即欠缺科学设计、实施及评价项目规划,不能评估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也就不能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
2.5 投入资金缺乏 社区健康教育资金来源不固定,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健康教育资金体制。大多为有活动、任务时,才拨出相应资金;资金较多来自政府临时性拨款、卫生部门和街道社区自筹,缺乏稳定性,很难保证社区健康教育的持久性和系统性。此外,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部分地区财政紧张,没有经费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
3 对策及展望
3.1 加强政府职能
3.1.1 制定相关政策 建立起政府负责、领导有力、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良性运行体制[11]。根据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制订出全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规范体系,建立工作目标、岗位职责;设立可量化的监督考核标准,综合运用临床、预防、心理、教育等手段,实行动态化管理的长效运作机制。将健康教育与促进的计划设计、实施与评价作为基本工作程序,准确评价基层部门落实社区健康教育政策的实际情况。
3.1.2 完善健康立法 WHO《组织法》明确提出“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只有通过提供适当的卫生保健和社会实施才能履行其职责”。故呼吁政府加快健康教育与促进法制化进程,加速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立法,完善规章制度与机制,如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作为预防保健中心等,以加强城市环境。
3.1.3 社区领导作为 社区领导应努力有所作为,以组织、政策和资源的优势,整合、配套、成立由社区领导以及群众代表组成的极具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权威机构--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阵地,深入广泛持续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
3.2 完善网络体系
3.2.1 组织网络 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健康促进网络是社区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各地社区健康教育机构要努力配合卫生、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依靠基层政府的支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建设目标,发挥组织和指导社区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搞好健康教育活动。利用政策手段加强软硬件建设,强化社区健康教育功能,以“政府搭台,卫生唱戏”的思路实现社区健康教育与街道社区资源共享,通过培育示范点,以点带面,将社区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广,形成良性互动,扩大其积极影响。
3.2.2 网站服务 动员网络专业人才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积极进行网络健康教育的经验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网络传输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表现形式丰富的优势,开展网络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将中国健康教育网演化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门户网站,以推进健康教育的网络信息化建设。
3.3 科学人员配置与培训 科学配置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的人力资源,培养社区的全科医师和护士[12],重视从业人员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学的专业培训,尤其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研、科研能力等素质的提高[13],完善以各地级市健康教育所为中心、区县健康教育机构为主导,医护人员为骨干,社区专兼职人员为基础的三级多层次健康教育组织建设,合理建立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横向交流以借鉴健康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14]。 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的人才梯队结构。
3.4 丰富教育形式与内容 针对居民需求进行行为干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生活常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防病知识、医疗保健内容等,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和文明行为, 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医疗保健常识[15];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可侧重某一健康问题进行教育;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社区群众树立健康理念,如糖尿病饮食座谈会、灾后心理辅导、青少年预防近视讲座、育儿知识技巧等[16];宣传开通食品安全咨询热线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健康教育等[17];利用各种会议对辖区人群开展内容丰富、简单易懂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等[18]。
3.5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常规经费,不少于当地当年卫生事业经费的5%[19],并随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比例而增加;社区人均健康教育经费至少占卫生经费10%,人均至少0.1~0.3 元/年才能得到最基本的健康教育服务[20]。坚持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健康教育经费来源主渠道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另外,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元化筹资途径,建立合理的社区健康教育经费补偿机制,如商业赞助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公益活动;拓展健康教育服务市场,引导健康消费和合理投资,使健康教育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吴宗平,侯朝铭,张俭,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评价.社区医学杂志,2009,7(20):59-60.
2 唐政,李枫.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组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9,4(2):44-46.
3 顾海,杨心婷.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卫生软科学, 2009,23(2):194-195.
4 顾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制化建设的探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1):59-61.
5 姜柏生.论我国公共卫生法律体系的构建.医学与社会,2005,18(2):27.
6 罗健,刘雁飞.中国健康教育网及各省信息共享平台状况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9,25(5):396-397.
7 温泉,郭春江.当前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 21(1):75-76.
8 侯淑肖,尚少梅,郑修霞,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5,5(5):26-30.
9 章新琼,赵梅,谢伦芳,等.13所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护理研究, 2006,20(2B):403-404.
10 刘洪霞.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进展.护理研究,2004,18(8B):1413-1415.
11 刘则杨,武 巍.社区护理供给现状及社会护理教育的思考.护理学杂志,2002,17(7):55.
12 管惠娟,梁万年.护理教育及人力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26(4):211-213.
13 秦美娇,张青.上海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中国卫生资源,2005,8(6):258-259.
14 崔静.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市场经济学对策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9,16(7):574-575.
15 郭明贤,罗羽.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7-141.
16 窦娟花,美 仙.浅谈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护理管理,2009,13(9):827-828.
17 王千.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8,8(2):36-37.
18 姜淑琴.在社区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新策略.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B):1558-155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作为国粹之一的中医,由于创新不足,其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中医创新型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班主任作为特殊的教师,是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和人生导师,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执行者,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习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创新型人才概念
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其往往具备健全人格、良好的智能和健康的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可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其特征主要包括:(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中医创新型人才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中医的继承者、中医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中医创新型人才对中医的继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2 班主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2.1 班主任在创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
由于青年期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尚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班主任应该充分抓住该期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荣誉心和为中医奋斗的精神,增强其承受能力,促使其积极地投身于中医的学习、传承和发扬中。这些都是学生成长为科研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班主任在创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班主任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教育。
2.2 班主任在创新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
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本文由收集整理的状态下,青年学生极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如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等,严重者甚至自杀。另外,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1]。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焦点问题之一。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当是心理医生,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影响。班主任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心理健康问题选修课、心理健康专家讲座、心理健康沙龙和集体心理疏导等,这样可有效地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
2.3 班主任在创新型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大学生即将步入职场,应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因为:①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情况;②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③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
2.4 班主任在创新型人才学业指导中的作用
(1)学习方法指导
虽然大学生都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些同学甚至有较好的学习方法,但大学毕竟不同于中学,其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中学学生方法主要是由教师为主导“填鸭式”教学,学生听、做笔记和课后复习的方法学习,而大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学式,由于学习方法改变,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平时,班主任可与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以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氛围和环境。
(2)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能力强弱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是班主任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中可引入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该法于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理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首次引入医学教育领域[2],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等弱点,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该法具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优点[3-5]。
2.5 班主任在创新型人才科研论文撰写中作用
学生要撰写科研论文,首先必须学会怎样查找所需的文献,可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期刊、杂志、专著,也可应用互联网查阅文献,其中,中文类文献可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百度、谷歌查找;英文类文献可通过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medline、springer、elsevier等获取。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先撰写相关综述,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科研方向,并参与科研研究。其中文献查找相关工作可由班主任协作完成,另外,如果班主任是专业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或综述等。
2.6 班主任在创新型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作用
参与科创大赛、学术竞赛是考验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成长成才之关键环节之一。因此,班主任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可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创大赛、学术竞赛来实现。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其措施又怎样?这些都有待详细研究。首先,班主任课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各种领域科技创新大会,可了解相关领域最新动态,拓展学生视野;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校外各类科创大赛、学术竞赛,在实战中积累科研能力;再次,如有可能,特别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学生撰写相关的科研标书,这将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2.7 班主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能力。
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可通过自学、进修、高仿、出国留学等方法,加强专业学习、思想政治学习,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教育者、思维方式
中国分类号:G62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或组织机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目标、内容等变化所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适性,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刻认识并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及时改进原有教育方法或创造新的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针对性和有效性,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外部环境的变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变化以及受教育者自身情况的变化都要求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在此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中教育者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思维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某种思维模式,一经形成,不仅对个体思维活动产生制约作用,而且不会轻易改变。有时,思维方式的变化还会滞后于社会的变化和个体社会实践活动的变化。
人们的任何活动均受到特定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影响他们对具体问题的处理。“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有碍于教育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育内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有碍于教育者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形成创新的意识、产生创新的冲动、设计创新的内容” 。
二、转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
(一)从单向型向多向型思维方式转变
单向型的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事物或思考问题时,只针对事物本身,从一点出发,沿着一个固定不变的方向发展的思维方式。单向型的思维方式一般具有简单性、静态性、片面性、封闭性的特点。而多向型的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事物或思考问题时,针对事物本身,从多点出发,沿着多个不同方向发展的思维方式。多向型的思维方式是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多向型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教育者进行创新。
在纵向方面来说,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分配都由国家统一进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都比较单一和简单化。因此,当时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往往也是单一化和简单化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上,便是思想观念的复杂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使得教育者要走出过去那种单极化、简单化的思维方式,运用多向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外部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有成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横向方面来说,经济、政治、文化、大众传播媒介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社区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部门间的联合与合作,开创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毕竟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和老师,全社会都有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多向型的思维方式,注重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从目标来看,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目标要协调一致;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要能对应衔接。从内容来看,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整合;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要相互配合;简单性内容和复杂性内容间要循序渐进。从方法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方式之间要协调一致,并且要有恰当的评估方法。
(二)从被动型向主动型思维方式转变
方法创新不仅需要教育者思路开阔,还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即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被动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做什么事情都等着别人来安排,靠别人来帮忙。而主动式的思维方式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即自己去开拓,自己去闯荡,自己去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培养主动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是讲授完课本上的知识就算结束,而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对其自身来说,要注意未雨绸缪;充分利用资源。教育者除了能够解决问题外,还要能够预防问题的未发生。并且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只有不断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才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综上所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要转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即从单向型向多向型思维方式转变、从被动型向主动型思维方式转变,从而更有实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3] 阮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建构》.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二期
[4] 金鑫、张耀灿.《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六期
教育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内地新疆高中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学校为内高班学生身心发展保驾护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包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部分学生进行的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也是工作开展的重要方面。我所在的北京十中以社团活动为形式,开展了校园心理剧的团体辅导,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校园心理剧的发展及其在中学校园的实践意义
心理剧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雅克布・李维・莫雷诺于1921年创立的。心理剧与戏剧的表演艺术形式不同,它运用于临床心理学,是一种用来帮助个体解决自身问题的团体治疗方法。在心理剧的演出中,参与者借助他们的身体活动和语言,感悟内心世界的需求与渴望。在心理剧的团体互动中,由当事人本人或当事人邀请其他团体成员扮演自己的某种角色,将自己的内心困惑呈现在舞台上,自发地,创造性地演绎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宣泄情绪,得到领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剧的关键部分是将参与者的动作外化,再将动作内化为心灵的领悟,从而使参与者达成对自我的了解以及人格的完善。在团体互动中把人们丰富的经验、感觉和想象注入贫乏的生活之中,也成为现代教育和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
心理剧有五个基本要素,包括主角、导演、辅角、舞台和观众。其中,主角代表心理剧演出的主要人物,团体的其他成员是通过他的展示来处理自己的部分。在场的所有人都将进入主角的经验世界,用主角的眼睛去观察外在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去体会主角的感受;导演在心理剧中使用方法,引导主角探究其问题。导演的主要工作是刺激自发性,引导及架构心理剧,协助心理剧的演出者及团体,将事先未知的剧情变成真实的事情;辅角是除了主角和导演以外参与心理剧的其他成员。辅角协助导演工作,挖掘出主角内心更加丰富的情感世界。此外,辅角还承担“替身”的特别角色,在舞台上代替主角的位置演出,从而让主角置身事外,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舞台是心理剧演出的地方,可以是心理辅导室,也可以是操场等其他场所;观众是参加心理剧演出的其他人,他们常常可以主动参与探讨主角感受的活动,他们代表了客观的眼睛,对主角作出评论与回应,在心理剧的过程中通过观看主角的故事对自己有新的认识。
校园心理剧是依据心理剧治疗技术,结合大中小学心理教育和学生心理特征等情况发展出的一种团体心理活动形式。在我国,校园心理剧首先是在高校出现的,2001年12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举办的心理剧表演,将校园心理剧带入了高校学生中。在这次表演中,来自诸多高校的四百多名学生参加了表演和观摩,从而拉开了校园心理剧在高校普遍开展的帷幕。此后,校园心理剧也开始被更多的中小学心理工作者引进校园,从而推动了校园心理剧的发展。
本文所述的校园心理剧主要是指应用于中学校园的团体活动。校园心理剧是让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借助舞台来展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教师和全体参与演出的同学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从而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校园心理剧集戏剧、小品、舞蹈等表现形式为一体,融入了更多戏剧性、幽默性、艺术性的元素,并结合了情景剧的特点。学生就地取材,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写成剧本,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展示内心的冲突,并结合一定的心理剧技术,在校园心理剧的编剧、排演、讨论和分享环节中自发地思考和创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剧的基础上明确了活动流程,即明确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讨论分享四个部分。排演过程中,校园心理剧借鉴和应用了心理剧的替身、角色替换、独白、多重自我、镜像等技术。
相较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剧而言,尽管校园心理剧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存在差距,但是目前在我国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是有其现实的意义的:
首先,由于心理剧要求主角在众多人面前较多地自我揭示,这往往要求观众有很高的参与意识和保密意识。这对于学生们是否愿意在同龄人面前自我表露,以及同之间能否提供主角安全的空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校园心理剧结合了情景剧和角色扮演的元素,学生在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参与中,不仅展现并体验到现实中自身遇到的事件,还可以体验周围同学的,或者同龄人普遍经历的事件所引起的内心冲突,在团体的互动中降低内心的防卫。心理剧在校园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突破了这种限制,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启发性、直观性和群众性。
其次,参与校园心理剧的学生并不是静静地坐着思考和发言,而是在亲身的体验中思考和感悟,演出环节需要结合身心语言的共同配合,这样的心理辅导形式一方面容易让学生放松下来,另一方面,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感受。这样的寓教于乐的团体活动形式更加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再次,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一些心理剧导演,即团体指导教师都是通过国际相关的心理剧研究机构和组织提供的认证和培训产生的,对导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实践时间和经历都有比较规范和严格的要求。例如Z.莫雷诺心理剧研究所心理剧技术水平资格认证中关于最低水平的心理剧初级导演的要求就包括不低于300小时的培训和自身体验。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学心理教师中,接受过这样的培训和认证的人依然是凤毛麟角,而相对于专业的心理剧,校园心理剧对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认证有一定程度的放宽,从而使得这种活动更多地在中学心理教育中得到普及。
二、以社团活动为形式在内高班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
1.以社团活动形式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实践
将校园心理剧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是学校的心理教育的途径之一。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一个动态的、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机构,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载体,是学校作为高中阶段素质教育非常好的抓手和着力点。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规划、自我提升的学生团队,是学生自主管理、充满活力的动态展示空间,是学生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的平台。运行良好的学生社团能够不断修正成员的自我认知态度,给予成员成长的力量,修炼成员的进取品格,培养成员组织管理及自控能力。
目前,不同形式的社团活动在中小校园中普遍开展。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很多学校会将社团活动的时间排入课表,为学生社团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设备,请专业教师进行组织,定期举办社团活动的展示和比赛,从多个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团体心理辅导与学生社团的形式相结合,能够保证学生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集合并参与,也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心理剧社团是学生根据兴趣自愿入社,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组建成立的社团。社团虽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和管理,但每次的校园心理剧排演活动由心理教师亲自担任指导。
2.校园心理剧社团的开展符合内高班学生的发展需要
就内地新疆高中班而言,以社团形式开展的校园心理剧活动在校园内的实践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生活状况需要的。
首先,内高班学生大多于青春期后期,具有该年龄段相应的心理特征。我校内高班学生的年龄范围从15岁至20岁,多数学生处于16岁至18岁的青春期后期。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显著发展,但仍然带有不成熟性,容易出现自我中心、理想主义、过分偏激等思维方式。情绪方面,高中阶段学生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绪情感体验的稳定性和深刻性也有所发展。但是,情绪的两极性明显,容易产生波动,爆发性和冲动性增加,同时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感受,情绪的文饰性增强。这些发展特征影响着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相对内地高中生群体而言,内高班的学生是来自新疆各地区的多民族学生群体,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烈,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少数民族热情质朴、刻苦奋斗的性格特征,但也因为民族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异,学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尤其在不同少数民族之间,或少数民族与汉族师生之间的互动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彼此加深理解的方面,如果看待问题不够客观和全面,就会变得敏感多疑,甚至出现偏激的想法和冲动的情绪。
其次,学生在高中学段承受的心理压力比较大。一方面,受到语言水平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水平也存在差异,尽管考入内高班的学生很多都曾是班里的佼佼者,但是来到这里却发现成绩优秀的人很多,学习竞争激烈,因而更容易体验到挫败感和自卑感。加之千里迢迢前来求学,父母的期盼常常是很多学生勤奋刻苦学习的动力所在,然而当学生过分依赖这种外部动力,其他诸如喜欢学习、自我完善等方面的内驱力相对较小时,就会容易与他人比较,过分在意考试成绩。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社会性发展方面,与同辈朋友相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自己也非常在意同辈关系。内高班学生与其他同学吃住学一处,朝夕相处,在独立学习生活的同时,与同伴的相处成为内高班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如果不善于与人交往和进行自身情绪管理,缺乏必要的人际相处技巧,会容易引发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体验较多的消极情绪,甚至受到孤立和冷落。加之内高班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宣泄途径较少,社会支持系统比较薄弱。离开父母和亲人,离开从前的同学和朋友,取得联系只限于电话和网络,学生的求助系统更多局限于眼前的老师和同学。个别学生安全感不足,内心防御比较多,遇到困惑后总是憋在心里,自己解决问题,情绪容易悲观失落,内心比较脆弱。
最后,就内高班开办教学的管理方式而言,学校一般采取封闭式教学,除了学校定期组织的外出购物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外,平日和重要的节假日,学生的学习、食宿、休息及平日的休闲娱乐活动基本是在校内进行的。因此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便于组织和开展团体活动。
3.我校内高班开展校园心理剧社团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内高班的校园心理剧社团是从2012年年底组建并开展活动的。最初由心理教师向全校各年级招募启事,招募感兴趣的学生加入社团,通过面试和访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选拔一部分学生进入社团常设部门参与组织活动。社团成员共同讨论并订立相应的守则,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全体社员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在社团活动开始的时候,向社团征集心理剧剧本,之后就由不同的小组选择剧本并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讨论。
日常的社团活动1~2周开展一次,基本在心理辅导室进行。活动通常包括热身、排演、讨论分享、即兴表演等环节。首先,心理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热身,帮助学生放松,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环节中。热身可以选择一些小的游戏和放松训练,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诗歌吟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力。热身之后,部分同学展示一定主题的校园情景剧。不同于心理剧,校园心理剧参演的主角及其他几个角色是有一定的预先准备的,他们把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编写成一个他人的故事,以短小的情景剧呈现出来,在呈现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定的心理剧技术,比如内心独白、替身等方式展现内心的冲突。展示后,心理教师引导观看的同学分享感受、讨论并继续进行扮演,学生可以将自己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己的解决办法即兴地表演出来,将自己融入剧中,在与其他角色互动和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反思自己,也可以把舞台当作练兵场,把平日在生活中难以轻易尝试的沟通方式进行实践,体会新的经验,从而学习到其他的认识角度、处理事件的方式和人际交往的技能。
随着我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活动和比赛为校园心理剧社团搭建起了平台,使得参与社团的学生不但在平时的校园心理剧活动中得到成长,也在各种展示和比赛中得到历练。我校内高班的校园心理剧社团除了参加每年学校举办的社团展示活动,还积极参与我区里两年一届的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让学生在更大的平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将很多心理知识及心理健康理念传播给更多的学生。
其中,在2013年11月我区第三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中,社团选送的校园心理剧《古丽的家书》获得了特等奖。曲折的剧情、精彩的舞蹈,剧中学生的质朴和积极勇敢的正能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这次比赛的学生也在比赛过程中得到很多收获,表演给予了他很多自信,他们也纷纷在回访中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写下来,从这些文字中也看到了学生内心的成长和得到的正能量。其中一名学生是比赛后深有感触地说:“老师,最让我难忘的,是剧中古丽的纠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候的急躁不安和迷茫,面临选择时候的犹豫不决,这也是我们来到内高班后时常遇到的问题。剧中的古丽在挫折面前不言弃,在迷茫中找到自我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没有一帆风顺,只有自强独立、乐观向上的人才能活得精彩。参加的同学饰演的角色各有不同,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古丽’。我们一同校园里学习着,生活着,成长着。”另一名学生说:“以前不敢上台说话的我,变得勇敢了,上台不紧张了。经历了一段和同学们一起的时光,我学会了怎样跟别人合作。在排演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提出自己的见解。”
尽管校园心理剧社团在我校内高班的开展得到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能够将内心的冲突完整地捕捉并描绘出来对于中学生而言并不容易,加之内高班学生的汉语言水平相较内地学生而言普遍存在差距,尤其是母语不是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很多时候他们很难将经历和感受落实成为文字,这种情况给剧本的征集造成了困难。另外,心理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和咨询体验本身对于指导心理剧也是非常重要的,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开展对心理教师在心理剧指导的专业资历方面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就我校目前的情况来看,校园心理剧社团的开展仍然在摸索中前进。同时,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指导,学校提供的必要的舞台、道具等设备,其他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理解和协助,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提供的展示平台,也是校园心理剧社团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这些条件的完备需要心理工作者积极地争取和创造。
三、总结
综上所述,办好内高班教育工作对促进各民族团结、加速边疆地区发展、维护国家稳定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远离家乡和亲人,还未成年就独自前来求学的新疆学子,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内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极地学习和成长,培育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内高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校园心理剧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拓展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空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解决内心冲突,提高交往技能,是一条有效的心育途径。
关键词: 循证医学,妇产科,护理
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循证医学的影响下产生的新型护理观念,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而逐渐得到护理人员及患者的认可与接受[1]。循证护理的核心是运用最佳的科学证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现有研究已证实,相对于传统护理模式,在妇产科领域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缓解产妇围产期紧张、焦虑心理,改善母婴结局[3]。本文现介绍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实施步骤,并对该护理理念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状况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循证护理的概念、步骤及实践模式
1.1循证护理的概念 循证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制订及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中,慎重、明确、明智地应用最佳的科学证据,从而将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与客观证据知识相结合,同时参照患者的具体期望,最终给患者提供科学的、符合患者期望的护理措施。由此可见,循证护理包含了3个基本要素,即可利用的最佳护理研究依据;护士的临床经验与技能;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愿望。只有将这3个要素紧密结合起来,方能制定出科学的护理决策[4]。
1.2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循证护理的具体实施包括4个主要步骤:①提出循证问题,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②证据的检索与评价,即针对循证问题,通过检索文献等方式,获取和临床护理实践有关的证据支持,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护理、预后等多方面,一般随机对照实验提供的证据最具可靠性与真实性,随后对获取的证据的实用性、有效性做系统、审慎的评价;③循证应用,在循证证据支持与观察获取的信息基础上,对护理干预进行批判性分析,并对护理决策进行调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④实践反馈,循证护理尤其重视对实践效果的评价,目的在于及时更新临床知识与技能,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
1.3常见循证护理实践模式 前临床使用的循证护理实践模式较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个:①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该模式中循证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4方面,即研究证据;证据应用情景;患者的偏好、需求、体验、价值观;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具体的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也主要包括4个步骤,分别是生成证据;综合证据;证据/知识传播;应用证据。②Iowa循证护理实践模式,该模式共计有10个步骤,即问题触发;选题优先度的确定;研究团队组成;综合证据;证据评价及证据综合;明确研究基础是否充分;变革预实施;明确变革能否在临床实践中适用;监测并分析变革结构、流程与结局数据;变革结果的传播。该模式目前被美国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于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以及临床护理中,也得到普遍的认可与接受。③美国循证实践学术中心(ACE)Star循证护理实践模式,该模式包括5个步骤,分别是发现证据;证据综合;转译评鉴;实践整合;效果评价。除了上述循证护理实践模式外,常见的循证护理实践模式还有Melnyk & Fineout-overholt循证护理实践流程、Steler循证护理实践模式、Rosswurm & Larrabee循证护理实践模式、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模式、ARCC循证实践模式、PARIHS循证理论框架等。
2循证护理在产科护理领域中的应用
2.1在围产期中的应用 在产妇围产期应用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产妇围产期心理应激反应,促进产程进展,缩短产程,减少围生儿及产妇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杨瑞蓉[6]通过对比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与循证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且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产妇中,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33%、7.50%,与常规护理组的8.14%、9.86%相比均有所减少,其中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可见,循证护理有利于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聂芹[3]的研究则显示,初产妇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由于担心分娩疼痛、分娩过程不顺利,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其次是欠缺分娩相关知识,对分娩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呼吸、用力等掌握不足;产程疼痛也可加重产妇的负性心理,影响产程进展,导致剖宫产率上升。针对此,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循证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分娩技术支持以及产程镇痛方法,经循证护理干预后,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显著缩短,阵痛≤2分占比明显增加,剖宫产率显著降低,焦虑程度评分明显下降,产后出血量也明显减少,产妇对分娩质量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陈惠兰[7]除了在各产程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外,针对初产妇特殊的心理特征,在循证支持下,于产前给予了初产妇有效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旨在促使产妇对妊娠及分娩有正确的认知,减轻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改善产妇情绪,经一系列循证护理干预后,循证组产妇顺产率达85.9%,明@高于常规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4%、0%,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循证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要明显好于常规组。提示,在初产妇产前以及分娩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2.2在妊娠并发症中的应用 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包括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子痫前症、妊娠期心脏病等。将循证护理用于妊娠并发症中,有助于提高孕产妇对于相关妊娠并发症的认知,提高自我防护效能,减轻妊娠并发症对母儿产生的危害,改善母儿结局。张智慧等[8]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经循证得出的问题主要是患者缺乏对妊娠糖尿病及其危害的认知;饮食控制不佳,难以兼顾孕期营养需求与血糖控制;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导致病情加重;缺乏运动;病情控制不好可增加妊娠高血压的风险;新生儿易出现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等。针对此,该研究加强了对孕产妇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心理疏导、运动指导、并发症预防护理、定期产前检查。经上述一系列循证护理干预后,分娩前产妇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孕产妇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褥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剖宫产率显著下降,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与窒息发生率也都明显下降。羊静[9]的研究指出,循证护理有利于加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产妇产后第3 d泌乳量显著增多,生活质量则显著提高。喻杨艳[10]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一系列循证护理措施后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措施有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加强心理指导;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加强饮食与生活指导;密切监测病情,经过上述循证护理后,患者的剖宫产率为56.81%,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此外,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先兆子痫、子痫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产妇结局。胡艳红[11]对重度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产妇病死率、胎儿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8%,与对照组的21%、13%、25%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杨秀敏等[12]的研究显示,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3循证护理在妇科护理领域中的应用
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循证护理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病情的快速恢复。焦灵敏[13]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经护理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丁广香等[14]在行LEEP治疗的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后,术前1d、术后1d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点,且循证护理干预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加快,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沈丽芳等[15]认为,在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防止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术后护理风险。戴旭萌[16]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即患者多可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存在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担忧手术会对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围手术期患者的睡眠可受到影响;如何促进术后康复。针对循证问题检索数据库、查找文献等,寻找出循证支持,并对循证支持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等进行循证评价,最后实施循证应用,即健康宣教、加强心理指导、重视基础护理、加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宣教,通过上述一系列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有利于缓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患者的睡眠。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护理能加快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
4总结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经验式护理已无法适应护理学发展的需要,而循证护理成为发展的新方向。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科学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或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而循证护理有望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晓美,刘晓双,宁斐,等.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7):1563-1567.
[2]Artieta-Pinedo I,Paz-Pascual C,Grandes G,et al.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simple accompany nursing pattern in obstetric delivery [J].J Clin Med Pract,2014,18 (8):66-68.
[3]聂芹.循证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188-190.
[4]孙文茜,赵晨,高维洁,等.循证护理实践中的证据检索方法及资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3):263-266,272.
[5]靳英辉,商洪才,唐琪,等.我国循证护理实践证据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9):2252-2258.
[6]杨瑞蓉.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66-68.
[7]陈惠兰.循证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母乳喂养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6):132-133.
[8]张智慧,杨倩,石亮,等.循证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38):85-87.
[9]羊静.循证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泌乳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6,38(2):281-283.
[10]喻杨艳.循证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2):166.
[11]胡艳红.对重度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5):545-547.
[12]杨秀敏,王立群,王立超,等.循证护理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0A):171-172.
[13]焦灵敏,田彩侠.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3):364-365.
[14]丁广香,郭亮生.循证护理对行LEEP治疗的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心理情感及手术情况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8):8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