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防误操作;直流验电闭锁;接地线管理;电子化开票;视频联动监护
一、前言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来说,其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供电系统是城轨系统的血液,是至为关键的要害。一旦该系统发生问题或出现事故,将引起整个系统紊乱、终端堵塞、运输障碍,甚至危害乘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不良影响.据统计仅2000~2010年间,某地铁公司单接触网停电挂地线环节就发生多起电气误操作事故,严重影响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营。此外,供电系统检修作业涉及到倒闸操作、检修操作、验电接地操作等,这些业务流程没有实现电子化,不能与工作票审批流程结合;数据信息没有实现网络化,各业务流程的数据不能共享;执行过程没有实现可视化,无法实时掌握业务进展;业务管理没有标准化,各业务分散管理,缺少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电子管理系统。虽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多年,已形成较为严密完整的规章流程,并严格按规章流程来进行预防,但其代价仍然较大:人力物力大量被消耗,效率也极其低下.因此,随着当前轨道交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科学技术新手段来保障供电正常运转已经成为了必须推行的方向与目标.正因如此,建立一套完善、标准化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保障供电作业安全可靠,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运行成本有效降低,已迫在眉捷.
二、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供电防误操作框架的构建,其次是针对工作票和操作票框架的电子化处理,接着是安全高效的接触网检修接地作业模式建设、接地线的智能化规范管理建设、巡检作业的电子化建设以及现场作业远程视频监护建设几个方面。该体系建设需要核心解决的问题是,利用技术性的防误操作措施解决供电运行作业的安全性问题,利用电子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供电运行中的作业效率问题。
1全线整体性供电运行防误操作管理体系建设
目前地铁运营单位在供电运行安全管理方面大都制定了详细、完善的管理措施,但现行的规章制度基本依靠人来保障执行,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或现有技术措施仅关注局部功能,彼此之间缺乏关联,整体上考虑不足,不能满足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的整体性防误操作管理要求。因此需要从全线考虑,用技术手段进行整体性供电运行防误操作管理,因此我们需要从整体角度,用技术手段来对供电运行系统误操作的管理问题作缜密控制,同时,对包括电调监控中心(OCC)在内的变电、接触网分部、车辆检修分部(车厂线、DCC调度)以及桥隧线路分部等多部门,有序实现多人力、多地点、多层次、多交叉的协同作战、协调控制的综合防误操作管理机制。
2工作票、操作票管理的电子化建设
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城市,地铁的供电系统所采用的工作票操作方式,几乎还是采用依赖人工进行传统纸笔书写,这样由于每个人写字风格都不相同,使得因为字迹潦草造成错误或者是因为各种出问题而重写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开票的效率十分低下。同时,因为没有一个标准化处理方式,大量的纸张工作票据和操作票据必须要经过人工管理和控制统计,使分析处理工作也极其困难。因为以上操作与步骤都必须经过人工处理,所以在进行工作票和操作票的审核的时候,对于流程的控制和把握就必须采用面对面交流或电话和传真等最为传统的方式进行人工干预操作,极易造成安全管理疏漏。因而,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还需要考虑构建具有电子化操作票、工作票的网上互联平台,可以根据当前需要的作业进行对应的工作票以及附属配套的模版生成,并且可以形成电子化的开票手段、逻辑误区预先判断功能、互联网流程流通转控框架构建和执行以及对应的全系统全流程管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网络出票功能就可以完美替代最为传统的工作模式,使工作的效率得以大规模的提升,并且在全程监控下,票据自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最为全面、逻辑可靠的保证。
2.1基于接触网检修框架下的高效安全作业模式
当前我国各地铁公司对接触网检修的作业安全都呈现出一种“政策重视,操作忽视”的态度。尽管在管理制度上对于如何操作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技术上并没有进行十分严格的关联和匹配,技术手段对于这方面的控制辅助相对较薄弱,所以导致在这个方面所进行的操作中,时有误动的各类事故发生.考虑到当前接触网和接地的键鼠操作呈现出高频化和机动化的趋势,所以,地铁运行单位还需要拓开视野与专业安全设备研制厂家合作,对接触网直流验电闭锁技术进行研究,以实现验电操作和接地操作的强制安全联锁,保证接地作业的安全。另外,在进行停电检修时,由于某些特定操作十分不方便(比如挂接地线时就是如此)。所以,对接触网接地线的处理时,在安全基础上,还需着眼于接地位置和接地棒长度的特点,研究出一种能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验电接地装置,以解决接触网接地操作的安全和效率问题。目前,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方式有一种思路可以考虑,即通过一种智能化装置,对人工验电,网络验电以及接地操作等相应的功能进行充分的融合,并在接地和验电的过程中实现相互间的安全联锁控制,使得整个接触网在带电状态下无法进行接地的操作,这样就可以确保在进行接地操作时人员自身的安全。同时,在对验电和接地之间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简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装置,利用最为方便的步骤操作,简明可靠地完成验电接地的基本操作,并且还可以通过远程的计算机后台智能化系统对当前条件下的运行情况进行自动判断,并进行辅助的遥控操作和激活,而不是沿用传统的施工人员携带验电棒以及接地棒等对接触网进行风险极高的操作。这样不仅使人身安全得到极为可靠的保障,还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2.2巡检作业电子化与现场作业远程视频监护体系建设
为及时了解巡检人员是否按时巡检、巡检到位、巡检结果,掌握设备的缺陷状态,查询、统计、分析历史数据;同时实现现场电气设备操作及告警的视频联动监护功能,还应设计一套电子化巡检系统,规范设备巡检标准,量化设备巡检过程,建立设备评价体系,提供设备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保障巡检人员巡检到位,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研究一种远程视频监护技术,对现场和电气设备操作过程进行视频联动监护、告警联动监视、巡检联动监视、事故录像及回放等功能,以便实时了解现场设备的操作情况以及相关设备操作前后的运行状况,完成监护、告警、远方巡视及录像回放、事故追溯等功能。由此可知,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可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还可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检修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以保障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进而具有巨大的安全效率、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同时为未来进行轨道交通供电运行的方式由人工手动操作逐步转变成为智能化计算机操作开辟道路,为复杂的轨道交通是我修作业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效率。
结语
从目前的轨道交通供电运行管理现状来看,运行单位迫切需要建设一套程序化、网络化、电子化、可视化的供电运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同时应推进该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实现轨道交通安全、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德龙,张佳.城市轨道交通电力调度典型操作票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10).
[2]宋大治,蔡彬彬.地铁35kV供电网络安全联锁设置[J].电气化铁道,2009(6).
[3]刘家军,刘博,安源,等.接触网作业地线的信息收集装置的研究[J].2011,39(5).
关键词:轨道交通系统 建设 管理 客流预测 融资
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主要途径,是改善城市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的关键。城市轨道交通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等优势使它凸现于其它交通方式而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深圳、重庆、大连、长春等城市进行了轨道交通建设,近10年还有20多座城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和可行性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并重视。
1 轨道交通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
从国外来看,拥有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都是各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些城市有良好市场需求,可以保证轨道交通的经济合理性。城市人口的多少不是修建轨道交通的必要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客运需求才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从我国国情出发,为缓解客运需求与公共交通运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应注重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然而从已建并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指标(线网利用率、线路负荷度、车站负荷度、每人公里收入等)来看,运营情况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益性设施固然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系统投资巨大必须考虑经济效益。运营状况的不理想不仅无法使所在城市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要担负更沉重的还贷压力和运营补贴的压力。
其实很多城市并不是非要依靠轨道交通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以闻名世界的环保城市巴西库里蒂巴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基础的Metrobus系统,一方面吸收了轨道交通系统中大容量交通工具、专有路权、水平上下车和车外售票等特点,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常规公交汽车的方便灵活特点,并结合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充分体现了公交优先的理念,是一种容量大(被称为地面地铁)、耗资低、建设期短、速度快、准时性好的新型高效率公共交通方式。包括了7项核心内容的Metrobus系统(专有路权、现代化的公交车辆、水平登车、车外售票、交叉路口处的优先、乘客信息和车队管理系统)在一些城市的应用表明它使城市整体交通系统达到很高的水平,适应了居民出行的需要。库里蒂巴市因此被国际公认为公共交通模范城市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我国的城市没有必要都修建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参考国外这些城市因地制宜的做法,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做新的适合自身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尝试。
2 对轨道交通需求预测要持科学、严谨的态度
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是由客流量决定的。我们现在使用的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方法一般是套用城市道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具体使用是先将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客运量一起作为公交客运量计算出来后,再通过预测轨道交通方式的分担率,最后计算轨道交通的客运量。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选择和模型中参数标定的不准确本身就使预测存在不准确,再加上分担率预测中对影响方式划分因素的认识、预测技术上的差异,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预测方法在定量化程度、参数模型标定、思路的条理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造成预测结果的较大偏差。再加上为了证明轨道交通系统的经济可行性,一般尽可能地采用较高的客流预测数值,事实上严重不符合需求实际。
客流预测数值过高导致轨道交通系统规模过大,尤其在车型、列车编组、列车数量、车站规模和运营方案等方面,不仅将引起投资费用过大,还将造成运营维修成本过高。[1]
修建轨道交通是关系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百年大计,一定要有科学、慎重的态度,不能一味地赶潮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造成极大的浪费。
3 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应从两个途径着手
第一个途径是降低建设成本。在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中,有很多环节可以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规划的统筹安排和实施可以减少轨道交通系统工程的总造价;施工组织的有序可以减少土建的返工和废弃;设计标准的合理制定可以减少系统的投资;通过大力发展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开发沿线物业使轨道交通的运营实现良性循环等。
第二个途径是多渠道筹措资金。现有的轨道交通筹资方式相对公路而言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采用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的形式(上海地铁3号线建设资金来源三者分别占了32%、49%和19%)[2]。一方面的原因是建设管理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轨道交通项目资金投放量集中、回收期长、收入水平较低的特点,使项目本身孕育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筹资难度较大。现有的资金筹措方式实际上也存在一些负面的效果,例如:由政府出面贷款常常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外资一般用于购置车辆和其他控制设备,必然会大量地增加以后的运营成本。
根据公路等建设项目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轨道交通建设在融资渠道上应该很有潜力可挖。例如:上海高速公路建设,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引进了民间资本210亿元,使上海西域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了3~5倍[2]。目前国内资金市场存在较大的社会游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可以利用民间团体的资金和能力;在公路和电力领域应用较多的BOT融资模式的应用实例也给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三峡工程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债券融资也是轨道交通建设可以借鉴的融资模式。
当然各个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吸引投资,填补建设资金的缺口,带动经济的迅速发展,另外,要获得足够的建设资金需要政策等相关投资环境的支持。
4 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
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要贯彻一切以方便乘客、以人为本的原则。车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轨道交通的作用等;规模和装修等方面,不必盲目追求大、豪华和漂亮;要在功能服务上下工夫,如扶梯的配备、自动售检票设备的配备、导向系统、盲导系统等。
轨道交通系统一般都具备先进的硬件设备,缺乏的是准确、科学、明显和详细的指引系统。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出口较多,车站设计的大同小异使乘客在车站很难辨认方向,没有良好的导向系统不仅使乘客感觉到不安,还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行走和时间的浪费。硬件设备功效的充分发挥也有赖于良好的导向系统。
完善的导向信息系统由动态和静态两部分组成:动态信息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情报,例如自动车辆定位系统可以告诉路线上车辆的运行情况;静态信息是那些不随时间变化的情报,包括车站标志,路线和系统地图,时间表和运价表等。从乘客的角度,导向系统还分为进站导向系统和出站导向系统,进站导向系统主要引导乘客在地面如何找到地铁出入口,如何使用设备买票、进闸、坐车,提醒乘客在哪边站台上车、在哪个车站下车,告诉乘客乘坐注意事项;出站导向系统主要是引导乘客如何从站台到站厅,提供正确的出入口标志及各出入口的地面特征,引导乘客以最短的行车距离、最短的时间出站到达目的地。
5 加强宣传,提高轨道交通方式的竞争力
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要追求经济效益,必须采取各种有效途径主动吸引客流。轨道交通系统自身存在的优势虽然使其成为一部分客流的必然选择,但是部分客流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却存在着多样性。轨道交通系统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除了以上所谈的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外,还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提高系统竞争力,如采取多样化的车票和销售方式、通过广告和参加大型社会活动等形式扩大运营公司的影响范围;车站设置快餐店、小百货店、洗衣店、药店等商铺给乘客提供方便等。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效果也与客流量的大小有着紧密的联系。[4]
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系统的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反映着我们的技术研究水平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欧阳长城.修建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初探.地铁与轻轨,2002(4)
2 周立新.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与建设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29-02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成立之初,由于实训设备所限,多开设如管理技能实训、客运市场营销实训等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实训课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的建成,实训课程应做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设备利用率,迎合企业用人需求,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企业对接岗位需求,行车组织实训课程可充分利用的实训室有:运营仿真综合实训室、车站控制实训室、车辆段信号楼实训室、OCC实训室。
本文将在充分梳理各实训室设备组成及实现功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训课程内涵,合理衔接理论课程与实训室功能、企业岗位技能与实训室功能,从而建立结构完整、内容合理、符合企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体系。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据中国轨道交通网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底,国内共有39座城市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已有22座城市的104条线路开通运营,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其中上海和北京的运营线路里程都超过了500公里,位居世界前列;同时更有超过百条线路正在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1]。因此,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解决操作难题、具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在关键岗位发挥作用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所缺少且急需的。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三段式”实训体系构建
根据对接岗位、岗位技能、实训模块的划分,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行车组织“三段式”实训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行车对接岗位分析
1.对接岗位。根据企业需求和对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沈阳地铁岗位群为例,本专业行车相关(电客车司机除外)就业岗位主要包括车站的行车值班员、车辆段的信号楼值班员及车场调度员、运营控制中心(OCC)的行车调度员[2]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了岗位所需要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要求。
2.岗位技能。(1)行车值班员。①主管车站行车组织工作;②负责监控和操作车站ATS工作站、LCP盘、IBP盘、计轴复位盘、BAS、FAS等设备,通过CCTV监视各区域情况;③负责车站应急信息处理及对乘客的应急广播。(2)信号楼值班员/车场调度员。①负责车场/车辆段内的行车组织和指挥工作;②对车辆段微机联锁等设备进行监控和操作,对列车和车辆的出入车场进路、调车进路进行排列;③负责车场/车辆段内突发事件的临时指挥。(3)行车调度员。①负责所辖线路运营的日常行车组织、调度指挥工作;②负责组织、处理在所辖线路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障、突发事件、事故,协助现场指挥做好应急处理工作;③负责监控所辖线路行车设备的运行,操作OCC的调度相关设备,并做好故障记录。
五、“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体系分析
科学、合理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3]。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及动手能力,缩短其进入企业后上岗工作的培训时间,设计了以“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为主线的“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体系。该实训设为集中实训,共5周,以每日8学时计算,一共200学时。
1.基础实训。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企业的行车相关各岗位职责及技能进行了详细解析,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及培养目标,对学生培养的第一阶段设计了以运用运营综合仿真实训室为主体的基础实训模块。基础实训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2.专项实训。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性质和面向岗位的能力要求,力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训练场所,实现“实训基地”紧贴“现场实际”的目的,实训场室与工作真实场景一致,构建了由车站综合控制实训室、车辆段信号楼实训室、OCC实训室组成的行车组织实训模块。根据各实训室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其相应的岗位技能,分别设置了基于现场的专项实训,具体的实训内容、设备及学时安排如表2所示:
3.综合实训。在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根据各岗位能力需要和真实工作环境分析,在全仿真的实训室中,以案例讨论、分组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为基础,在不同的项目任务驱动下,除行车相关岗位外,再加入站务、票务、司机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一线岗位,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的所有实训设备全覆盖式实训环境,实现各岗位联控轮岗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3所示:
六、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训课程内涵建设的研究,就是在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的基础上,通过“三段式”实训体系的开发,打破原有课程内容的限制,在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的实训平台上,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工作,有较强的处理工作任务和团队协作能力,能提前融入工作环境,缩短进入工作岗位时的适应时间,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厚积薄发,从而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谦.基于工作工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项目课程开发[G].无锡职教教师论坛,2012:233-236.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原则性
监理工程师的决定时常涉及业主和承包商双方的利益,因此,工作中不时会遇到来自各方的干扰,这就要求工程师不仅要坚持原则,同时又要讲究工作方法,即有些同行所说的原则性和艺术性。工程师在建设监理实践中,应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1)严格性。一是对本部门的内部要严格管理,另一方面是对承包商的严格管理,督促承包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项目部内部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
(2)公正性。
(3)廉洁性。
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监理的作用与特点
2.1 机电设备监理的作用
设备监理以过程监督控制为特点,其监控的对象大多是涉及国计民生、投资大、影响面广、对国家和地方及企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重要工程设备项目。设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的委托,在实施一系列的监理活动中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专业管理方式及精细化的现场服务来控制隐性质量成本。设备监理的质量控制能从源头上抓好工程设备质量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2.2 机电设备监理的特点
1)类型多而复杂
机电设备按其用途分类有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电子设备等,因其用途的不同其类型也各异,因此类型多而复杂就成为设备质量的特点之一。同时随着规模效益不断扩大,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和标准的更新,机电设备大型化、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趋势发展迅猛,设备制造技术也愈来愈复杂、精细,这就使设备监理面对技术新课题,再学习的压力很大。
2)质量影响因素多
机电设备的质量影响因素多,以设备制造阶段为例。影响因素就主要有人员、机器设备、材料、制造工艺、试验方法和环境等,足以说明影响因素之多,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其质量的波动性大,控制设备质量的波动性是监理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质量问题相对隐蔽
大型而复杂的机电设备往往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零部件。有些零部件的过程质量以及由这些零部件构成的设备质量不易和不能经济地测量出来,而是在设备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有些要进行破坏性试验才能暴露出来,如有些加工缺陷、疲劳寿命等.这些质量问题的隐蔽性只有强化对过程的质量控制来解决。
3 工程实例监理
3.1 项目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公园前控制中心改造机电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二、八号线拆解时,需要对既有公园前控制中心五至八层各系统(包括土建装修、门禁、AFC、BAS、FAS、SCADA、低压配电、通风空调系统、中央控制室、信息中心)等进行改造。现下文主要对此项目设备安装改造过程中的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以及监理检查控制的方法及措施进行阐述。
3.2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施工监理工作按照四控(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文明施工)、二管(合同、信息)、一协调来展开工作的,其中以质量控制为核心。
3.2.1 质量控制
坚持以预防为主,重在事先、加强事中(过程),做好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1)超前监理(事先)是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力求达到均衡施工,保持高效率、按计划施工的重要条件。
A认真审定施工组织设计
承包商是质量的直接控制者,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施工组织应包括完善的质保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控流程和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地计划的计划网络图;高效的施工工具;高素质的各类管理和操作人员,以达到工作质量保证程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B核验主体结构预留孔洞、沟槽、预埋件、设备基础的位置、规格、数量、遗漏或超过偏差的及时写出报告(督促承包商)通过业主由结构承包商整改。
C会审综合管线及各专业的接口,将各专业管线交叉矛盾、接口的差错处消除在施工前。对管线密集地段,督促承包商进行综合放线,确认无交叉干扰后,再行施工。
D要求并督促承包商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先报送施工工艺和确保质量的措施,经监理(有的经业主)审核同意,并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详细交底后,开始时施工,务求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均能严格按图、按工序有序施工。
(2)过程质量控制:
根据合同、规范、质保制度、督促承包商落实自检、班组、专业三级检查制度。
全天候跟踪检查施工质量,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和质量隐患,口头或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甚至通过总监下达停工令,要求承包商整改并检查整改结果。
对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部位进行旁站监理。及时签验合格的隐蔽工程报验表,对验收不合格的,严禁下道工序的施工。
下列隐蔽工程:
a.暗敷在墙内地板内柱内的管线检查。
b.吊顶前,设于顶层内线槽、线管以及缆、线的安装检查。
c.电气设备基础预埋件位置、规格、数量检查。
(3)验评、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根据本专业的有关《验规》、《质标》;设计、合同文件;业主的有关规定,组织和主持好预验、初验,提出质评和整改意见,整理好纪要,并督促承包商及时整改。
审核竣工图及其它竣工资料。
整理好归档监理资料。
3.2.2 投资控制
(1)协助总监审核工程款支付申请表,并报总监审定。
(2)审核遵循以下原则:质量验收合格、施工合同内的工程量,并进行现场核对计量。
3.2.3 进度控制
按周检查进度计划实施情况,记录实际进度及相关情况,并在进度计划形象图上显示。当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时,利用监理例会或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指令承包商采取调整措施。若实际进度严重滞后于计划进度,则及时报告总监,由业主与总监商定采取进一步措施。
3.3.1 监理检查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3.3.1.1 熟悉图纸、合同文件、《验收规范》、《质量标准》,对每个工作面的施工内容了如指掌,按照批准的监理实施细则积极主动地展开工作。
3.3.1.2 做好监理日志;重大问题及时向总监请示、报告;及时收集、整理本专业的监理资料;参加例会;参与编写监理月报。
3.3.1.3 样板工程项目
各类电线、电缆、配电箱(柜)、线槽、系统设备等材料要求厂家先送样板,经业主、承包商、监理检查同意后,再签订供货合同,批量进场,按照样板验收。
3.3.1.4 下列部位及工序实行旁站监理:
(1)柜、盘的平整度、水平度、垂直度测量;各种距离的尺寸测量。
(2)螺栓紧固程度做拧动试验。
(3)需做动作试验的电气装置,如各类电源自动切换或通断装置的调整试验。
(4)供电线路的绝缘电阻的测试。
(5)接地(PE)导通状态测量。
(6)开关插座的接线正确性检查。
(7)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和时间数据值测定。
(8)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测定。
(9)空载试运行和负荷试运行检查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特别是近二十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实践,表明我国已基本走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初级阶段。随着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今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的时期。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有近十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近三十个城市正在进行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与设备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国内尚有一定差距。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2.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为加强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国家采取了先批线网规划再进行项目立项审批的政策,就是从政策上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前提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这有利于不同交通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地面公交之间的接驳换乘产生交通枢纽问题,需要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上综合规划与设计,充分考虑地上与地下、长途与短途、高速与低速、汽车与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接驳与平行换乘。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
2.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大城市在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城镇区域体系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种提供由中心城区到郊区城镇(副中心区)的市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需求,即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大,一般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因此,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在交通制式上、线路敷设方式上可以多样化,在系统技术与设备标准上也应适当降低。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例如,城市轨道交通变电所为城市轨道交通专用,但如果将其当作一项社会化的资源,如果利用它为社会服务,将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3.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3.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3.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3.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4、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几点认识
4.1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俩圆满建成的基础。
4.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要求建设管理者必须站在项目综合验收与开通运营的高度构建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同时决定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统筹策划(规划)、精心组织才能顺利完成。
4.3人是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基本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大批有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团结协作起来才能圆满建成。
4.4新技术与新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对优质、高效、安全的建设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十分关键。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朝着统筹化、区域化、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起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控制系统,从而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一种安全、准时、便捷、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骨干交通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232
0 引言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导致交通瘫痪、交通堵塞以及交通事故频发等不良交通现象。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问题。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就是缓解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具备速度、容量、成本以及排污量等优势,可以为国家各个地区的城市解决交通不良问题。事实上,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日益壮大,在各方面实现了质的超越。为了迎合时代的需求、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发展需要,本文将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各方面内容的分析,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科学之路。
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集合型的交通工具,将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的专业化融为一体。因此,就我国的交通工具使用量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功占据国家骨干交通工具,有效的解决了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到底拥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范围广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贯穿整个城市的核心地域,将较为分散的地域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连接为一个整体,同时达到一个经济互融、文化交流的作用。因此,这就决定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范围必须广阔。甚至可以说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范围越广,其经济、文化联系越紧密。
1.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集约性质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人民提供更高速、更便捷的交通出行工具,它还包括了节约自然能源与保护土地资源。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具备集约性质,增强了城市交通的科学合理性。根据我国目前的交通出行状况来看,交通工具的污染也十分严重,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大大降低了自然资源的可利用率。而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之下,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避开了对城市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的践踏,比如:修桥、修隧道等。
1.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十分复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这也决定着其建设的复杂性。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考虑其建设的规模。在我国的城市分布当中,城市占地面积以及占地位置决定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达到上百米、上千米甚至上万米。其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土木工程、机电设备以及其他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极具难度的,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设计与操作才能进行。最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间周期十分漫长,其主要是受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庞大规模的影响而成的。
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作用
在城市交通现象不断加剧的现实要求之下,城市轨道交通涌现并普及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满足了大多数人的交通需求。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的时间是固定的,且城市道交通所铺设的轨道没有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不会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城市交通事故等现象,也不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为上班族提供较为准确的时间安排。其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扩大了运客容量。据统计,城市轨道交通每天将近承载大半个城市的上班族人群,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运客量的影响之大,也从侧面反映出城市轨道交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最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交通工具的正点率,提高了交通工具乘坐便利性。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其他工具正点率要高得多,一般到点就会到站。在城市轨道交通当中,乘客只需要进行购票、检票、换乘、出站这一系列操作即可,属于当前自动化、智能化的交通工具。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不可否认,城市轨道交通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缓解了城市交通现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工具中的优势。所以,下面,我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新方案。
3.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主体与融资方式极为单一。受我国政府投资的导向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以地铁建设为主,将地铁视为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的主体,使其地铁公司承担着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职能,工作压力大大增加;此外,本身地铁公司掌握的融资资源十分匮乏,其融资能力相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相差甚远。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收益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收益是由地铁公司的收入与税费支出量大部分组成。所以,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回收效益低。
3.2 解决方案
要想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经过前期规划、中期经营与后期管理这三大过程。所谓的前期规划就是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的准备,实地调查城市各地域的地形,根据地域的不同合理安排轨道交通站点。中期经营即将所做的准备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工作之中,减少不必要的财产纠纷、资源浪费等现象。而后期管理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竣工之后对轨道交通的各方面进行管理,如:乘坐环境、乘坐秩序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轨道交通是当前我国各个城市的重要交通形式,改善了城市交通现状。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规避城市轨道交通的使用风险,建设者一定要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工作,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建设。
参考文献:
[1]汪近林,汪楠.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城市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5).
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对于一个现代化城市来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早已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其必须具备的。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高质量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毫无疑问是城市轨
道交通安全畅通无阻以及提供优质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本文主要研究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
通的运营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扶持政策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随之进程加快,因此城市交通需求大大增加,相应的
的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增多、环境污染等现象日益严重。此时,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
此解决日趋严重的城市公共交通各种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城市轨道交通加上常规公
交方式以及其它辅助交通手段,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现代化公共交通网络,这个公共交通网
络是城市公共交通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客观上我们急需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步伐,但是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无不制约着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一连串的建筑物以及多个设备组合而成的技术系统,整体系统庞
大而且复杂,技术含量极高。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明显的优势。对于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三大明显优点,一是按照
城市整体格局规划进行,充分支持大型新区建设;二是大大提高城市交通的供给层次,可以
有效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三是通过对轨道交通的投资,从源头大力支持城市经
济链,连带起来的巨大社会效益会明显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局势要求,我们要急需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不过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
运营及经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不能得到很好
的发展。目前为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11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益普遍较低
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都是由政府主管并投资建设以及组织运营。这种政府单一
投资、包揽包办的行为在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单位根本不能与政
府部门实行彻底的政企分开,导致部门保护和行业垄断。此外还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招投标制、
合同管理制与监理制不够规范。
2222
、缺乏一个有效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都由国家承担,因此地铁运营效率较低,并且对财
政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使得政府负担较重。这种运营管理模式产权不够明晰,因此经营者不
负责其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完全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势必造成成本失控、决策程序复杂并
且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因此,在轨道交通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在轨道交通行业中引
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其运作效率。
3333
、我国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庞大的建设资金、后期的运营及维护中投入的大量补贴资金和偿还巨
额的银行贷款利息,使得政府和企业不堪重负。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亏损严重,几乎没有
盈利,很难吸引民间资本,实情便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与未来的建设发展需要
4444
、轨道交通企业没有一个制定票价的自
由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公益性和垄断性,决定了轨道交通行业的票价制定要接受政府的管
制。很多地铁企业没有自主定价权,地铁票价由政府直接干预。
二、对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并且国家政策鼓励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式下,
在整体总结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运营体制以及经营模
式等问题对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良好发展明显有着重大的意义。
1111
、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的建议
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都是政府自建自管的管理体制,而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私人投
资者追求经济利益驱使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更具有效率,因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也
需要一些改革。可以采取政府与民间资本的合作的运营模式。
2222
、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资金的建议
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数额巨大,多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我
们可以围绕巨大的客流和空间资源,通过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使轨道交通资源利用和效益达到最大化。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衍生资源通过多种经营获取
的收益,可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和运营亏损,以此来减少政府投资和补贴的根本途径。
3333
、对轨道交通企业票价制定权方面的建议
国内大部分城市地铁票价相对较低,这是这些轨道交通公司经营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地铁票价的制定上,目前一般是政府定价,地铁公司没有根据运营成本和乘客情况来决定
票价的权力。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提高,政府可将定价权适度
交给地铁公司。在地铁票价的制定上可采用地铁公司提议、听政会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的方式,以使票价能基本反映成本状况。企业有了轨道交通票价的自主定价权,并且有着合
理可预期的市场化调整票价机制,才能对轨道交通项目进行盈利性预测,才谈得上吸引社会
一系列资金投资项目。
三、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轨道交通。不难看出,我国的城轨交通因其有安
全、准时、舒适、快捷等特点会得到迅猛飞速发展。同时,高质量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是城市
轨道交通安全畅通的基本保证。由于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适用于不同社会环境,因此要立足
城市实际情况,选择并设计出最适合该城市的管理模式,以此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宁刚.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及管理[D].上海财经大学200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制度建设
Abstract: in the urban rail transit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safety evaluation of urban rail traffic safety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job of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emise condi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urban rail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sums up the current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n legisl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upport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of policy proposals and measures.
Keywords: urban rail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自从安全评价被写进《安全生产法》中以来,安全评价已成为安全生产六大支撑体系之一,安全评价制度也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制度被确立起来。但这些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主要是针对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而对城市轨道交通而言,其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评价结果的指导性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构建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评价制度,如何从立法上、运行机制上和技术支撑上保障其有效实施等,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安全评价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是伴随着建设项目“三同时”而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陆续了危险化学品、煤矿、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城市轨道交通等10项安全评价技术导则,已授予163家评价单位甲级资质证书,单一的预评价已扩展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等3种类型。虽然我国安全评价工作起步较早,但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评价工作则启动较晚,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
1)初始阶段。初始阶段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部分重要内容进行有限的安全性评价。这些安全性研究内容散落在法律、法规、标准的一些章节中。如:在自然地理状况和地址条件中,有一些防洪、防震安全性评价;在运营管理部分中,有一些报警、监控、防灾、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安全性内容。同时,我国城市新建线路建设也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等来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安全评价的一种形式。
2)尝试阶段。近些年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了《安全评价通则》等3项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2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这些标准规范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内容,推荐了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以此为基础,我国一些城市的新建线路开始积极尝试进行专门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但大多数城市仅选择做安全预评价。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对新建线路做了城市轨道交通预评价,并编写预评价报告。2005年5月,北京地铁1、2号线进行了运营系统现状安全评价。这是我国首次对地铁运营系统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更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
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近几年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评价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1 立法方面
1)主体法律缺失,配套法律不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制度是一项法律制度,它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来支持它的运行,只有从立法上对该项制度进行确认,并对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法律监督和控制才能保障该制度的良好运行。而《安全生产法》作为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法律,涉及安全评价的条款仅有3条,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法》仅对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作了强制性要求,而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及其他项目并没有强制性要求。目前,国内各城市所做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基本上都是基于行政指令或自身责任而进行的。可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制度在法律上是缺乏地位的,没有主体法律的支持。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制度不仅需要基本的主体法律,而且需要其他配套的法律支持该制度的运行。例如,目前已经颁布的《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还涉及行政审批行为,因此还需要其他行政法律的完备。这些行政程序法律的完备将给安全评价制度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法律条件。
2.2 运行机制方面
1)政府上下级之间的安全生产目标存在差异。从我国城市政府的角度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一方面是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地方政府政绩体现的关键,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存在着很强的地方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地方政府总是希望建设规模越大越好,建设速度越快越好;中央政府则为了安全有序发展,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监督管理,以防止政府投资负担过大和出现安全生产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上下级政府之间目标的差异。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往往钻空子,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情况下强行建设和运营,造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屡有发生。
2)评价机构与审查专家缺乏相对独立性。按照国外经验,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或个人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而且不能同委托方(建设单位或运营单位)和负责审批安全评价文件的行政主管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但是,目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评价的机构大多为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方的直属科研机构,而负责审查的专家也与政府部门或委托方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因如此,现实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评价单位、审查专家、审批单位和委托单位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使得安全评价工作难以起到实际的监督意义。
2.3 技术支撑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技术支撑体系严重匮乏。标准被作为技术经济领域的“技术法规”,因此,标准体系的建立对相应领域的技术支撑意义重大。近些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国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标准起步较晚,目前在安全方面的标准体系仍然没有建立,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方面的技术研究更为匮乏,难以支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实践工作。
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标准方面主要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预评价细则》、《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验收评价细则》和《地铁运营安全评价》等3项标准。它们的颁布实施规范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相关内容。但其推荐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主要是借鉴了建筑、危险品、矿山等危险行业的,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3 政策建议与措施
3.1 运行机制方面
1)建立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双重机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是一个全过程、各层次综合的监督管理过程。只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切实发挥这些制度的作用。从国外经验来看,制度的实施都具有2种监督保障机制,即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前者是指行政机关对实施主体(建设单位、运营单位、评价机构等)按照程序进行管理和监督。后者是指根据法律对行政机关进行司法审查。因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政府决策行为或者具体行政行为会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具有宏观意义的政府决策行为其影响更为巨大,所以,针对政府决策行为的司法监督尤为必要。
2)实行公开竞标机制。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工作一般都是由建设单位或运营单位直接委托给安全评价机构。这一委托方式缺乏公开、平等的竞争,不利于市场化。应实行公开竞标制,将竞争机制引入安全评价工作中,建立规范的安全评价市场,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各单位进行平等竞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评价机构的工作质量,降低评价费用,缩短评价周期,增强时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消除产生腐败的温床;同时,良好的竞争还可以促使安全评价机构不断充实自身力量,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立足之地。
3)实行资金专项管理机制。政府监管部门设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资金管理机构,将以往建设单位或运营单位直接拨付给安全评价机构的费用全部纳入资金管理机构管理,解除委托方与安全评价机构之间的资金制约关系,保证安全评价结论的准确、公正。
安全评价机构通过市场竞标,获得安全评价任务之后,将评价工作计划及费用支出计划提交政府监管部门审查,委托方则将相应费用全部转入资金管理机构。政府监管部门依据安全评价机构的工作进度拨付经费,直至工作结束。实行资金专项管理制不仅使评价机构摆脱了与建设单位或运营单位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同时,有效的资金管理还保障了前期基础调查工作的深度及评价工作进度,从根本上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4)推行审查的法人责任机制。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评价审查工作主要由政府监管部门主持,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专家评审会。但是,由于大多数专家只是在评审会召开的很短时间内拿到相关报告,对被评项目缺乏了解,并且受评审会时间的限制,评审的结论难免偏差。更突出的问题是:评审会的专家缺少固定的法律责任,专家们对所做出的评审结论不负有任何法律责任,因此很难从根本上保
证工作的质量。
实行审查的法人负责制,就是将审查工作委托给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由该单位负责征询专家方、委托方、管理方的意见,然后进行综合评判,得出结论意见,上报政府监管部门。审查单位对审查意见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这样,不仅使政府监管部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还提高了审查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
3.2 技术支撑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具有技术性这一特点,因而需要一系列的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要素确定的科学标准体系。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安全方法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是安全评价工作开展的直接依据。只有有了完备的标准体系,安全评价工作人员才能在评价过程中有章可循。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模式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城市轨道问题分析解决,且同时保证资源与环境得到良好保护和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基本手段,城市轨道交通是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表现。因此,加强有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分析,对于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在环境、社会及经济三方面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特点。
(1)环境可持续性:依据可持续交通系统发展目标,交通系统应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系统及环境的破坏,如减少拥挤及汽车尾气排放等。轨道交通是大客运量的公共交通,其系统适应于环境可持续性理念,且其单位运输量导致的污染远低于普通公共交通系统。所以轨道交通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应将出发点控制在同环境及其他交通系统协调发展方面,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轨道交通系统应与其他交通系统相配合,特别是其他公共交通系统,应保证乘客能够方便换乘;另一方面是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应科学利用与开发,在确保客流充足的同时又不会造成过高拥挤,促使更多人选用轨道交通;[1]
(2)经济可持续性:当前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状况不佳,部分城市通常需要政府补贴,此种发展模式明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可持续目标是利用政策和市场手段把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的外部效益转变为内部效益,以平衡轨道交通运营与建设过程,进而实现盈利,积累建设资金,完成投资、运营、建设间的良性循环;
(3)社会可持续性:轨道交通系统系统在分析经济性的同时,还应把握社会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要求轨道交通设施应保证使用的公平性,特别要重点关注低收入及弱势群体。此外应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乘客需求。
二、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1、“物业+铁路”捆绑运营模式
(1)轨道交通站域地下与地面空间开发
在城市空间深度开发现状下,轨道交通站域地下与地面空间开发证日益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研究的关键点。在开展站台、高架通道、列车、换乘通道内的广告及冠名开发基础上,应加大以下方面的开发及规划:
①通常城市中心的轨道交通车站会靠近城市娱乐、商业及休闲中心等,此类中心区域一般会建设大面积的文化广场或绿化带,而这些地带的土地均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可利用这些地带的地下空间进行地下商业中心或文化娱乐中心的规划,以同轨道交通车站形成良好衔接,从而为轨道交通提供大规模客流量。
②深化大型轨道交通车站的上部及两侧空间开发,配合轨道交通车站建设车站商场;车站商场同时具有商业和交通功用,其能将客流快捷方便的引入或引出车站,而客流在车站停留或经过时又能加大商场的经济回报;
③合理增大轨道交通车站连接通道宽度,在轨道两侧安置各类商业场所或设施,以构造成小型地下商业街;中部为人行道、两侧为商店的布局方式,不仅使得商业街可为轨道交通乘客提供购物方便及商品浏览,还使轨道交通的大型客流量为商业发展提供经济动力。[2]
(2)城市轨道沿线开发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可将轨道交通经营与土地经营相配合,有效拓展轨道交通双向运输特点,形成以轨道交通系统为主、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旅游、百货商店、广告、住宿、租赁等流通服务业为辅的运营模式。可在轨道交通沿线和车站周围区域进行房地产开发,通过轨道交通形成的派生商业价值,将游乐园、商店、电影院等规划在轨道车站附近,以充分利用客流的同时,可为轨道交通供给基本的日常客流。
此种模式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公司获取利润,政府也可得到巨大的经济回报;缺点是需要轨道交通企业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
2、“政府建设、公司经营”模式
此种运行模式中,地铁的经营与建设相分离,建设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而经营与建设由专业管理企业负责,政府为企业创造必须的市场环境,建立有关政策法规进行约束和支持,以做好安全与监督管理,而企业可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所有决策。由于建设资金均通过政府支出,轨道企业不用参与巨大的利息支出与折旧,通过多类资源与经营开发方式,可实现企业效益增长。
同“物业+铁路”捆绑运营模式相比,由于建设与运营相互分离,此种模式在一体化经营及规划设计方面存在较多缺陷,难以充分发挥企业全程规划管理的功能,且对政府的财政、专业人员配备要求较高。
3、PPP、BOT多种运营模式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民间合作模式,两者间形成伙伴合作关系以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政府会将交通项目分解成设备、土建、车辆等多个子项目,以吸引社会投资建成的PPP项目公司负责部分子项目,随后政府将部分经营权出让给项目企业,待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项目企业再无偿将资产转交给政府。
BOT模式是指政府与企业配合同时向公益性基础项目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其转变了政府独立投资方式,利于城市基础设施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且能解决政府资金不足难题,促使政府规划建设但资金紧张的项目尽快实施。此种模式可成为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重要方向。[3]
此两种模式可有效克服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能较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使政府有限资金获取良好经济效果,对于当前轨道交通发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实现,因此,相关规划与设计人员应加强有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研究,总结有效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及发展优势,以逐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1,13(1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