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第1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凝聚了几千年来华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似空气般无处不在。先秦诸子百家策论,激辩真理,汉赋大气磅礴,魏晋小品文抒发性灵,唐代诗人层出不穷,诗余宋词吟柳咏月。其中最为重要的,就当属古诗词了,孔子修编《诗经》礼乐教化,士大夫阶层借由诗词言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有一定地位,而通过古诗词来渗透传统文化给学生,将是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必要手段。

一、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古诗词的美,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丰富多彩,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军事、道德等多方面。因此,在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简单易背的古诗词时,还要深入挖掘古诗词背后所渗透进的传统文化,诸如《竹石》《石灰吟》表现了古人艰苦卓绝,无论多么苦难依旧奋斗不息的坚韧品质。而陆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充分抒发出诗人极渴望报国的优秀精神品质。

因此,通过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反过来向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还能对古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独立自主地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古时,有专门的童蒙诗给儿童背诵,《诗经》更是长年累月的背诵,作为古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无可厚非。现代生活,由于生活方式已经转变,没有必要非常刻意地不顾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生长发育特征,而专门列出长长书目让小学生刻板地去背诵。不过依旧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来帮助有能力的渴望提高自己的学生不局限于课堂内的种种限制,介绍些能够被小学生理解比较简单的古诗词,比如,《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等书记,像白居易这种浅显易懂的诗人,可以尽量多介绍些,从而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感受中国古诗词,并逐渐被蕴含在古诗词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所打动,并最终传承下去。

三、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我国的古诗词浩瀚,许多古诗词作品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民间习俗等。比如,《诗经》中蕴涵着古代爱情故事的结晶,可以通过对诗经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爱情故事。又如,李白的《九月十日》,是表现我国传统习俗重阳节的一首诗歌,通过对诗歌的品鉴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发展等等。这些诗歌给我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素材和索引,因此,古诗词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良好的载体。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讲解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优美的意境,并通过要求学生背诵、读、写的过程中,使得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生中。在教学中,既要给小学生提一定的高要求,促使他们能更早地融入古诗词所包含的深刻的传统文化中,又得照顾到小学生自身的身体、心理发育特点,要切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古诗词。总而言之,要懂得因材施教,灵活应变,最终使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成都大学学报,2007(09).

[2]王俊杰.多读多感多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之友,2007(08).

第2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策略

虽然古诗词对于培养与促进初中生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古诗词教学一般是由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讲解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单一方式展开的。再加上现在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古诗词的考查力度比较小,分值比重不大,使很多师生不够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导致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读读背背”的教学方式,使古诗词的教学走向高效。下面,笔者从做好课前准备、以学代教、创设具体情境三个方面,讨论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收集创作背景

古诗词是我国古人在当下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家乡的怀念、怀才不遇的挫败、快意人生的向往等情感,所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然而,时代的发展使古人与初中生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很多学生由于并不了解这些文人墨士的生活背景,对他们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感的感悟不够深刻。因此,要想开展高效的古诗词教学,就必须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收集与作者相关的生平记事。古诗词的课前准备与其他的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增添了对创作背景的收集工作。另外,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明确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创作背景等,这样才能为初中生提供全面的、有方向的古诗词教育,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所教授的古诗词内涵。在《观沧海》备课中,本人也明确了解了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能够学习与诗相关的韵律知识等。另外,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前收集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曹操这位作者生平比较有代表性的事迹。在课堂上,本人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收集成果。有的学生说:“《观沧海》是曹操征乌恒时,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在观海中诗兴大发,作出了这首名诗。”有的学生说:“曹操乃一代枭雄,它是伟大的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正是曹操即将统一北方的关键时期,因此,这首诗有着气壮山河之势”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说出了曹操所做的其他名篇,如《陇西行》等。

二、以学代教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这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也不例外。只有学生主动展开学习活动才可能实现高效。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古诗词教学,他们认为这种将古语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再进行机械背诵的方式十分枯燥、乏味,毫无趣味可言。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激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与研究。在《观沧海》一课中,学生已经对曹操及本诗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调查,对本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之中,本人让学生朗读诗文,在考查他们对本诗的字、词的发音与含义的了解之后,本人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及预习对学生提问:“为什么海不叫沧海,诗的题目却是《观沧海》呢?”“诗人观海都观到了哪些景色呢?哪些景色是真实的,哪些景色是作者想象的呢?”然后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答案,说出自己的观点。这几个问题建立在学生的预习基础之上,因此,它们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创设具体的情境

很多教师反映,古诗词难教,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初中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无法感知古诗词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他们只是浅显地理解了古诗词的表面意思,而不能很好地学习这些诗词所包含的写作手法,以及一些词语的古今差异等,无法真正感知诗词的意境。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使学生与古人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心灵与情感的层面上达到共鸣。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本人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与春天的钱塘湖有关的图片,并且播放了《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还有黄莺啼鸣的美妙歌声、燕子飞行的英武身姿、姹紫千红的百花图等,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初便迅速进入情境中。

总而言之,要想让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实现高效,就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师生双方要收集诗词创作背景与作者相关的资料,明确重难点知识,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要实现以学代教,让初中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其主动探索古诗~的意境;教师要为初中生创设具体的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在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使其更加容易地理解古诗词的情感与内涵。

参考文献:

第3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出路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在增强写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已经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单纯的讲解背诵,不但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机械的记忆反而让古诗词丧失了它特有的意境。为此,每个人都应该反思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该走向何方。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不仅承载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更是整个东亚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悠远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是每一位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古诗词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前贤的思维方法,初步认识古代人们的生活状况,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人生的理解感悟亦或是对广大农民美好品质的赞扬。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培养创新思维

每首诗都包含这不同的感情,都描绘了不同的故事。通过想象,学生可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身处诗人的时代,走进另一个世界。诗词简洁的话语,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理解。想要真正的深入诗词,就要在脑海中绘制画面,体会诗词的内涵。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审美教育

音韵美是诗词最明显的特征。不同的诗词所创建的不同意境,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师通过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之情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给他们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检查标准是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这不仅使学生没了对古诗词探索的兴趣,反而使古诗词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单个字词的解释,没有把握好学生对整个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它所带来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停留在表面,也不能讲解过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自己悟出来的才是最宝贵的,是忘不掉的。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科学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低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到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就足够了,对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理解诗人的情感,还要能理解为什么,能深入的发现诗中蕴含的其他知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掌握诗词中每句话的意思。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要能完全掌握并一字不差的默写。

2.在朗读中体会意境

古诗词具有无尽的意味。教师在进行合理的引导之后,设定合理的朗读目标,通过小型的朗读比赛,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诗词,体会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深入该诗的意境。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简单的讲解一下诗中的部分词意,提示学生这首诗是通过写风桥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心情。经过引导,学生在朗诵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枫桥的景色,在心中勾勒出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仿佛置身其中,在船上听着夜半钟声。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正确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才能让学生引起共鸣。不同的诗传递的感情是不同的。《望庐山瀑布》传达的是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赞美,《游子吟》表达的是母亲对孩子远行的担忧。学习古诗词,主体是学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找到诗人感情的寄托点,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

4.发挥自身想象力延伸扩展

诗词不仅仅是诗词,也不仅仅是语文。它联系着古今,跨越了学科。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发现和体会更多地东西,这不仅仅是在教会他们诗词,更是在教会他们思考。为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教师的思维一般受影响较多,很难发现新的东西。学生自己去探索,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美好景色。不同的角度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发挥想象力,无限延伸。有些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很巧妙的,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绘制出白雪皑皑的场景。除此之外还有排比,对偶等手法。

四、总结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古诗词的内在美,让古诗词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京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4,(4):153.

第4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一、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现如今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多方面研究,专家学者们总结出了当前的古诗词教育普遍存在的客观性问题,具体包括两方面问题:第一,教师对诗词的引导不充分。过于重视背诵古诗词,缺少引导,孩子们只知道为了背诵而背诵,并不能真正理解一首古诗词的真正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古诗词教学需要深入诗词中感受其音乐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朗读,逐渐增添他们的文化底蕴。因此老师应该重视朗读的巨大作用,要让学生们自主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寻找诗词带给他们的文化熏陶。目前,只有少数老师能够意识得到朗读的重要作用,绝大部分老师仍然只是一味让学生背诵,缺乏引导。第二,针对片面知识学习,缺乏体会诗词本身的意境。学生偏向于注重对诗词内容的片面理解,而忽略了作者创作诗词的创作背景。教学过程中只是要求背诵、默写和理解诗词内容,而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并未被当作重点,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和体会到诗词中作者寄托的情感。很多老师对待古诗词如同对待其他文言文,一味采用程序式的教学方法,如介绍作者背景、诗词的表达方法等。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应试教育往往直接导致诗词教育的具体内容功利化,只需背诵与默写就能完成教育任务;其次,由于快餐文化的影响,孩子们只对新世纪的先进多媒体读物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诗词读物的热爱;再次,教育方式程式化,方式被固定,所有诗词在老师看来都只需要一套固定的讲解流程,导致学生逐渐对古诗词失去兴趣,达不到古诗词本身传达的情感效果;最后,教育工作者对待古诗词的态度不明确,学生本应该带着赏析的态度去学习古诗词,应该带着欣赏艺术品的眼光去学习,而不是一味背诵朗读。

三、解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的方法

第一,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修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充实自己,特别是语文老师,专业素养可以说就等于是自己的文化底蕴。只有自身的底子足了,才能以一名合格教师的身份来感染与熏陶自己的学生,文化修养是没法通过单纯的说教方式去传递的,只能逐渐感染,逐渐熏陶。因此,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职责将知识传播给下一代,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人民教师也要对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改革,适应发展。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时刻跟上教育改革的脚步,才能跟上学生思维的脚步。

第三,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意味悠长,耐人寻味,并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是小学生接触我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最佳教材。因此,必须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正_认识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古诗词并非易事,现如今我们的周围生活环境已经被视频、漫画等资源所充斥,这些资源看似简单方便、易学易懂,但是相较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文化底蕴和魅力十分浅薄。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如今孩子们对国外的快餐式文化,包括动画、漫画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远远大于国内传统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应当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谋求更好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宏霞.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情感读本,2016(11):41.

第5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学;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人们对学生素质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教学方式需适应课程标准要求,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注重的不只是背诵篇目的多少,更加注重学生对古诗词意蕴的理解,和对古诗词文字的感受、审美情趣的提升,情感教育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想法,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可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亟待教学策略的改革,本文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探讨,并得出以下主要教学措施。

一、重视朗读,把握古诗词的文字美

古诗词中,由于文人墨客对心境、景色的独特领悟和把握,所以在选词作诗方面,普遍体现着文字美,比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鸣”“上”二字,既形象又传神,给人无限遐想,表现出诗人选词精炼且富有美感。所以,古诗词的授课中,发现美进而体会美,要做到这点,朗诵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此处所指“朗诵”,实质包含四个意思: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这四个意思中,后一项以前一项为基础,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还以杜甫《绝句》为例。首先,老师应描绘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中,跳来蹦去,欢快嬉闹,一排白鹭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翱翔,这是一幅多么生机勃勃的景色啊。“鸣”和“上”体现着诗人兴奋的心情。老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词中的景色;其次,便可以带领学生齐声朗诵,将诗词中的意境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朗诵,细细体会诗词中的意境;然后,老师就诗人作诗的背景进行讲解分析,诗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心境,当时的时代背景等等,使得学生对此首诗词的背景有个完整的把握,在把体会到的诗人当时的心境带入诗词中,充分理解、加深印象。

二、创设情境,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

古诗词的画面美,来源于诗人选词的精炼和传神,容易把读者带入情景之中。所以,创设情境的首要步奏,就在于老师的合理引导。比如杨万里的《小池》,老师可为学生描绘这样一幅画面:“一股清泉无声无息的缓缓流着,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把绿荫投入水中,与碧波浑然一体。荷叶刚刚才从水里冒出一只尖尖的角,一只蜻蜓已经立在上面了。这是一首清新的小诗,诗人像一位摄影师一样,捕捉着初夏的风光,清泉、绿荫、荷叶、蜻蜓,柔和细腻,句句是诗却又句句是画,富有情意。老师应注重对诗词表现景色的重现,将学生慢慢带入诗词意境中去。在合理引导的基础上,老师应鼓励学生丰富、大胆的联想。比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其中“小扣柴扉久不开”,为学生制造了一片无限遐想的空间,为什么敲了很长时间还是不开门呢?是没有人,还是在里面劳作的人没有听到呢?再如,“一支红杏出墙来”,可以让学生展开遐想,为什么只有一支红杏从墙里冒出来呢?这些情景感的带入及延伸,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画面美。

三、熟读背诵,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

熟读与背诵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已不新鲜了,但是只是一味的追求背诵的数量,不计效果的盲目背诵,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文学素养是毫无意义的。随着小学教材古诗词数量的不断增多,要求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方法引导,使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例如学习《清平乐・村居》时,要在背诵时增加对诗句情感的理解,才能不断推进背诵的效果。首先确定这首词是以生活情趣奠定了欢乐的基调,在对此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茅檐、青草等景色描写予以关注,以一种独特的观察顺序,看到满头白发的老人在聊天逗乐,再看到大儿子除草,二儿子编鸡笼,再到小儿子调皮的趴在小溪边剥莲蓬,这样一个和谐有趣的画面,体会作者看到这种场面的情感,镜头由远及近,让学生体会家庭的和睦与情感和谐之美。这样,按照诗词顺序,便能体现诗词的情感推进,体现诗词之美。

四、名句赏析,探究古诗词的哲学美

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在于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社会的认识阶段,这些哲理的灌输能很好的教育学生认识这个世界,从而不断用哲学的眼光来处理事情。以《回乡偶书》的教学为例,诗人偶书说明写作是偶然的,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少小离家交代了作者很小就离开家乡,到年纪大了才又重新回来,这个时候家乡的口音虽然还没有改变,但是已经物是人非,自己也已到迟暮之年,鬓角的头发变得越来越少了,家乡的小孩都不认识,笑着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这里不仅体现了作者久居异乡、缅怀故乡的感情,还体现了时间的永不停息,岁月更迭,容颜易老的哲学道理,作者表达了自己伤感心情的同时,还体现了对家乡的亲切感。同时“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既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情趣,一句儿童的笑问,却是一语双关,表面上儿童言尽意止,实际作者内心却无限感慨,感慨这么多年匆匆而过,自己却反主为宾,这句诗实质是以乐景写哀情。这一例子说明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从不同层面分析诗句,对于重点诗句要体会其哲学含义,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正寓意。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的性格养成和文学素养培育都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极有利的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措施,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畏难情绪,改善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率。朗读的重视和情境的设置使学生感受到古诗文字美和描写的画面美,而熟读背诵与名句赏析,是为学生的应试学习做准备,在体会作者情感和诗句哲学魅力的同时,便降低了记忆难度,使诗句背诵与默写变得轻而易举,也是对学生文学情感的升华,成为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周翠华.新课标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艺术探究[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 2013(12)

[2]菅淑琴.浅谈增加小学古诗词教学吸引力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 2012(03)

[3]陈瑞碧.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认识[J].才智.2014(11)

第6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古诗词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文本中所选的古诗词立意高远,构心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值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剖析其措辞,探析其韵味,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灵秀”起来。

一、引入古诗的情景

古诗的情景大都非常贴近实际生活,教师采用讲故事、提问题、猜谜语和设悬念等方

法导入,既有利于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授李白的《赠汪伦》时如此导入:首先,讲述汪伦巧妙用计邀请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佳话,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于安徽的桃花潭畔,对李白的为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次,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这样修书一封:“先生喜欢游玩吗?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品酒吗?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知道汪伦是豪爽之士,便欣然前往拜访。相见时,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原来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然而,李白欣然命笔:“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就这样,他俩结为好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创作了七言绝句《赠汪伦》。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下,大大激发了学习《赠汪伦》的积极性。

二、学习诗文的特性

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①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②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

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扩、留、补、换、调、嚼、考。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就是把诗人本来高度浓缩了的语句加以扩展,使诗句本来的意思明显化、具体化。把词意扩展开来学生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诗句中诸如时问、地点、人名等。这样也便于保留诗文原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背诵。

补:成份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碰到这种现象,只要把省略了的成份补起来,学生就会不讲自通了。

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因为古诗“古”,所以就有古今差异较大的字义、词义和古今不同的语法现象。

调: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讲解古诗时,要把因对仗、协韵、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调整,调整以后再解释就容易多了。

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说我们在讲解古诗时,对于诗中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咀嚼、品味,从而把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引到更深一层。

考:古人写诗常常引用典故,在讲解时,对于诗句中所用的典故要给学生进行恰当的“考证”,才能使学生弄清诗句的真正含义。

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后,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把古诗译成生动具体、有情有景、有诗有画的短文,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三、体会诗文的韵味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古诗以它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的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他们反复诵读。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教师指导朗读课文,前两句语速要平缓,声音以柔和为佳;后两句语速要轻快,声音以洪亮为妙而又不失稳健。这样反复吟咏,读出诗人情感变化。不遇中有“遇”,因为不遇主人,所以才遇到了出墙的“一枝红杏”!此乃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让学生学在优美乐曲的伴奏下,尽兴品读,学生读得摇头晃脑、如醉如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使诗显得婉转含蓄,耐人咀嚼,学生记忆起来也就游刃有余了。

四、感悟古诗的意境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能力”。 学生的想象是诗的翅膀,假如没有想象就没有诗,缺乏想象 也就品不出诗味来。”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古诗文往往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

比如,教师在讲授《咏柳》一诗时,要求学生针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展开联想春天柳条吐绿的美妙情景:葱茏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好像是垂着的碧绿丝带,迎风轻动,真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又如,讲授札甫的《绝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作品的基础上想象:窗户的外面,细细的柳枝吐翠,弯弯的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儿;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像要与青人相接的样子。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轻松感悟古诗的美妙意境,提升了文学的素养和品位。

总之,诗歌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来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建新,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63.

第7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一、仿写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词句、段落,都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范本。如何利用好这些句段,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老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山中访友》一文中,“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这个排比句式,同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对学生语言的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学完这个段落后,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训练:作者除了拜访书中写到的这些朋友,你想想,他还会拜访哪些朋友呢?请你模仿书上的句式,把作者和其他朋友打招呼的情景写下来。学生的思路马上被打开了,他们各抒己见,“你好,可爱的小鹿,你蹦蹦跳跳,是要去找小伙伴吗?”“你好,害羞的小花,你摇晃着脑袋,是在和我打招呼吗?”……精彩纷呈的模仿语句活跃了课堂,也活跃了孩子的语言。

二、续写

小学正是孩子形象思维最丰富的时期,天马行空的想象,无拘无束的联想,让孩子的童年多姿多彩。老师就是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联想和想象,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开出最美的语言之花。语文课本上就有一些这样的课文,给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候乘机安排续写,让学生被激发的想象能力得以膨胀,从而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穷人》一文,桑娜和渔夫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让本已穷困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有的学生说他们的生活更加穷困了,也有的学生说他们的善良感动了一个富人,给他们提供了工作,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无论是什么结局,老师都鼓励学生写下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改写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简练传神的语言表现出优美的画面、深远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就是这样魅力无穷。孩子的创新能力是惊人的,只要我们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舟过安仁》《秋思》等,许多古诗词都非常适合进行改写训练。学过这些古诗以后,就安排这样的练习:根据古诗改编一个故事。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作业,他们根据古诗内容,创编出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不仅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意境的揣摩、感情的体会也更深了一层。这样的改写练习,收到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阅读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而写作则是让学生表现语言文字的美。能够将阅读和写作恰当地结合起来,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8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感培养;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感与发展小学生语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笔者看来,语感培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集中体现。因此,要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就必须重视小学生语感培养,在促进小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同时,更好地小学生未来学习服务。笔者认为,在语感培养下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从小学生朗读习惯养成、朗读情感与审美把握及在朗读中品味三方面着手,使小学生在诵读教学中培养语感、发展语感。

一、重视语感直觉的培养,促进小学生个性化朗读习惯的养成

语感既是一种语文能力,也是一种瞬时性的心理活动,其往往作用于小学生在朗读理解活动中。但同时又必须看到,语感还有持久性的特点,即是说语感一旦培养起来,其长期作用于小学生的朗读与阅读活动中。因而,重视小学生语感直觉的培养,并结合小学生个性化发展来促进其朗读习惯的养成,是推动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小学低年段学生中,重视其语感直觉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未来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增加。从笔者的观察来看,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语感直觉的强弱与否,与学生未来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好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直接与学生未来接受从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各级语文考查有重大的影响。

笔者在一年级学生朗读教学中,非常重视小学生们的语感直觉培养,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养成。如在《北风与小鱼》的朗读教学中,笔者在带读的时候,就故意不带任何感情,只教学生把认生字,能自己流利地读出来。结果学生们在自己朗读时,笔者就结合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其语感直觉的强化来促使其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养成。虽然大家一起读的时候,语调与节奏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但学生通过自我的摸索,却更直观感受到语感的作用。因此,当笔者最后进行有感情带读时,小学生们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模仿,从而使朗读教学强化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重视把握整体与审美情境,引导小学生有感情开展朗诵活动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往往与学生朗读节奏的把握、朗读情感的表现有重要的关系。换言之,重视把握朗读课文的整体与审美,把语感培养纳入到小学朗读教学中,才能引导小学生有感情的开展朗读活动。小W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是对传统语文教学应试教育某些误区的修正。由于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字、词、句、中心、段落乃至语法的教学,以期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重视学生在情感体验视野下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感,更全面理解课文,进而使之又作用于学生的朗诵活动。

以中国古诗词的朗诵为例,要有韵味地把古诗词朗诵出来,不仅要求学生全面理解诗词个中含义,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审美意境,才能更好地开展朗诵活动。如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的朗读教学,如果不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突出中国诗画一体的审美追求,那么这首词学生朗读起来就不得其味。通过笔者的引导,围绕着小溪方位而展开的平凡农家风俗画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能在其中体会审美意境,小学生朗诵起来节奏感非常鲜明,其感情婉转变化深入其中,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朗朗诵活动的开展。

三、重视对朗读课文字、词、句的品味与反复朗诵,发展小学生语感

品味是语感培养的另一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小学生朗读升华的必经阶段。一般来说,小学生朗读要经过朗读、朗诵及吟诵三部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说朗诵最终上升会吟诵后,给人带来的气质变化――“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要重视对朗读课文关键字、词、句的品味,通过反复朗诵来发展小学生语感,更好地促进朗读教学的开展。

如上述辛词中,通过引导小学生对“醉里吴音相媚好”与“最喜小儿亡赖”反复的品味与朗诵,词中的清新与温暖之意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从而形成语感能力并在朗读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发挥。如此一来,那种温馨和谐又自然清新的画面就油然而生,小学生对词作审美理解也能更深入,从而把“翁媪”“大儿”“中儿”“小儿”放在同一层面体现其平凡中的不平凡,从而发展小学生语感。

综上所述,语感培养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其本质在于通过培养并增强小学生语感,引导小学生在整体理解与掌握课文,把以审美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语文能力渗透到朗读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发展小学生语感,落实新课改语文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理念。

参考文献:

第9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84-01

认识汉字、朗读汉字的基础在于汉语拼音的有效学习,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汉语拼音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内容,而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提升逐渐展现出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是以机械化的传授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汉语拼音的记忆,因此,经过多年的教学,很多学生仍然无法规范的使用汉语拼音,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持。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以及汉语拼音教学现存的问题,一线语文教师及时进行教学措施的探讨,以推进汉语拼音教学的有效性显现的尤为重要。

一、联系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拼音是汉语读音的重要表示工具,但是由于拼音使用的繁琐性,其功能往往只是限制于表示读音的范围内,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会逐渐显现出其枯燥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由于这一原因而产生懈怠感,即使是短暂的学年教学,学生懈怠的学习也会影响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而在汉语拼音使用不规范以及汉字读音不标准的情况下,有效的开展汉语拼音教学显现的尤为重要,其中以联系教学法,将拼音字母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提升整个汉语拼音教学效率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联系教学法是将教学知识与相关的内容进行切实的联系,进而通过事物的支撑来充实整个教学的内容,使得课程教学知识丰富化、趣味化,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或者借助网络资源的拓展,以美术课程的知识与汉语拼音的联系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例如o像嘴巴m像,e像大鹅i像人等物相化的形式,这种表示方法虽然显现的比较幼稚,但是对于枯燥的拼音教学来说,其能够很好的丰富整个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而以有趣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物相化的表示强化学生的记忆,最终促进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发挥小文章的载体作用,提升拼音学习的连续性

汉语拼音的作用常常被限制于汉语发音的标注上面,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单独的学习拼音时,会感觉非常的空洞化,即使是拼音组合的不同变化,也只能让学生了解拼音发音的不同。因此,在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寻找有效的内容扩充方式,将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进而使得整个课程教学更加的充实紧密。拼音标注的小文章就是汉语拼音学习的一个有效载体,这种文章往往出现在低年级的课外书籍或者是小学低年级的课本文章之中,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便捷的渠道来获取汉语拼音的教学载体,进而丰富整个拼音的教学内容。

儿童古诗词作品就是一种拼音阅读的良好载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简单而流行的古诗词作为读物锻炼学生拼音阅读与记忆能力。例如《静夜思》带拼音版本,教师可以借助现阶段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从网络上摘取诗歌标注拼音的版本进行课堂展示,并让低年级学生按照拼音的注释进行尝试朗读。在长时间的锻炼下,学生对于拼音的反应速度以及拼音阅读的连贯性将大大的提升,而实际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因为有了有效的载体表现出其应有的充实性。这种模式下,一方面,拼音的教学与应用以及学生对于拼音的记忆和朗读都有了良好的锻炼素材,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拼音阅读的方法,提前让学生接触优秀的古诗词或者文章,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就能为后期语文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拓展整个拼音教学课程的效果。

三、借助词典,强化学生拼音的应用能力

学习工具书往往是小学稍高年级学生使用的,但是在拼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强化学生拼音的使用能力。由于新华字典等著名的工具书都是严格按照我国汉语拼音的规则进行标注,因此,工具书汉语拼音查字法就是对学生拼音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所以为了提升拼音教学的效果,词典等工具书可以提前被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拼音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并不是要求学生在拼音学习阶段就能有效的借助词典进行汉字的查阅与自主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正确的选择拼音的拼写形式。例如,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的查字典方法后,自己进行某个汉字的朗读,然后让学生在通过查词典的方式找出拼音标注的地方,进而正确的寻找到这种读音的正确表示方法。在词典的帮助下,学生对于拼音的学习从简单的书写、拼音规律的掌握,一直提升到听力的锻炼,而学生对于拼音的标注方式以及发音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强化,整个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下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汉语拼音是我国汉字读音的重要表示方法,对规范我国汉字的发音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是学生积累汉语拼音知识的唯一一次机会,如果教师能够采用有效的方式,强化汉语拼音的教学效果,则整个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积累有着长久的影响。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联系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也可以借助有效的载体,发挥小文章的载体作用,提升拼音学习的连续性;最后,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借助词典,强化学生拼音的应用能力,进而以多方面的措施不断的推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持续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