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90-03
一、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全世界遭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于这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大多将其归咎为“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失控”、“不良竞争”或“借贷过度”。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金融活动、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力,任其无限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市场的混乱,爆发危机;一部分人认为是格林斯潘及其管理的美联储在美国长期实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是危机发生的基本原因;一些学者认为,深层次原因是美国长期超前消费的经济模式。虽然理论界的争论还没有得出结论,但是,不可否认,这次起源于美国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多重的。
1.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了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为刺激经济,美联储一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13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这使得企业、金融机构和居民能够以十分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和借贷。房价的持续上涨使美国居民相信,购买房屋是无风险的投资,对住房的需求大幅膨胀,进而促进了债务大量增加、金融机构杠杆率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过高的资产价格引发的“财富效应”,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所实施的赤字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留下了隐患。“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另一方面发动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政府开支不断扩张。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失衡,直至危机爆发。
2.以自由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的漏洞也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调整能力,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而且金融市场的决策者和监管当局没有充分估计到金融市场上不断积聚的风险,没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监管行动。2005年5月,面对质疑衍生品泛滥、要求美联储介入次贷监管的舆论,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认为,金融市场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为有效,坚决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也存在漏洞,导致监管的错位和滞后。1999年11月4日《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以来,美国金融业进入了创新迭出的混业经营阶段,但金融监管仍沿袭旧有的体制,没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金融业的一些领域存在重复监管,但另一些领域却存在监管真空,监管机构很难实现有效协调。
以上两点无疑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政策和体制方面的重要原因,但是并不是危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要从经济学来理解此次危机深层次原因:
1.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矛盾。《资本论》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特别是货币的出现,生产过程之前和之后的交换产生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离,一旦这种分离导致商品卖出受阻,商品价值不能实现的危机就会发生。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货币资本与现实资本两种不同的形式。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而产业循环中的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则被称之为现实资本。如果把股权融资凭证、债权融资凭证等包括进来的话,则可以将作为价值符号的非现实资本,统称为虚拟资本。现实中,虚拟资本的运作直接表现为分配和交换关系。虚拟资本并不直接进入生产领域,也未直接用来消费,它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一般来说,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是没有生产成本的,其价格取决于人们在市场上对它的估价,也就是取决于人们对这类资产未来收入的预期。因此,可以将这类资产的价格看做是由人们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所有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包括地产、证券、无形资产等,构成了虚拟资本系统。虚拟资本积累,在通常情况下是可以与实体资本积累相脱节的,即虚拟资本积累反映的价值符号可以与实体资本的真实价值无关。虚拟资本的量与实体资本的量不一致,并且信用经济越发达,虚拟资本的量就可能更多地超过实体资本的量。一旦超量过大,交易主体的预期和信心就会受到冲击,虚拟资本量相应会急剧缩小,这就可以直接引发金融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明确指出,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无差别劳动。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生产性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变成“无根之草”,最终催生泡沫经济,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
2.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在马克思眼里,资本主义生产一开始就处于一个无政府状态,即通常所说的“自由竞争”,这种所谓的“自由主义”的结果只能导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两极分化,加大贫富差距。在这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就越加明显,生产的社会化要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资源配置,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会表现为生产的过剩,因为市场经济无法合理解决个别企业投资、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投资、生产盲目性之间的矛盾,因此金融危机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加上“自由过度”必然导致严重的经济问题,这次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可以充分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新自由主义形式的资本主义取代了原来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形式。金融管制解除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大量的资本从实物生产和贸易领域转向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等投机场所,导致有价证券、存款贷款、外汇等无实物载体的虚拟资本剧增。与此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没有增加,却因为需求的增加而只能靠借贷消费。从宏观上看,金融的不断扩张使得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透支经济”,形成了典型的借贷消费模式,而这种模式也因为政府推行金融自由化、自由市场经济得到变相的鼓励。此外,随着资本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美国的少数大银行几乎控制着全社会的货币资本,风险非但没有因为市场的自行调节得到稀释,反而变得更加集中。因此,虽然金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矛盾,经济表现出繁荣景象,但是这种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新的矛盾和危机。
二、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一)实体经济的基本概念
1.实体经济的定义。从经济学角度讲,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实体经济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
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人类生存需要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那么人类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保证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停止,那么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保证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那么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二)中国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
此次金融危机对各国虚拟经济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一些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从事海外投资、商品期货交易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时遭受亏损。但是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可以说是“未伤筋骨”。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劳动密集型省份,在金融危机中真正关闭、停产、半停产的只占1%多一点。以东莞为例,2008年底统计表明东莞市真正倒闭的企业是900家,据当地数据显示,其实历年都是这个规模。与此同时,还有八九百家企业新注册,相对是平衡的。中国的制造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大,但只是订单减少,一些小规模企业停产或半停产,这些资本的损失不会对中国造成根本影响,是可以承受的。
(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 (1)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2)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运行、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的两条途径:第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第二条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3)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1)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为空中楼阁。(2)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3)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四)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第一,实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可以为防止泡沫经济的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虚拟经济泡沫往往只是金融危机的诱因,而深层原因是实体经济出现问题。第二,实体经济可以快速发展带动虚拟经济。这一点通过传递作用表现出来,经济发展主要靠实体经济带动,经济增长可以带动虚拟经济增长。第三,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背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必然演变成金融市场内部的价格投机,进而催生大量泡沫。这种失去支撑的、单纯逐利的“横冲直撞”,对市场的破坏不可估量。面向实体经济需求推动金融创新,要求金融机构市场需求调查和客户需求分析,量体裁衣,使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加契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实体经济
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了几个大调整,包括人们消费观念的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发达国家发展观念的大调整,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等。这些都对正在进行大规模产业调整的中国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各国再次深刻认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实体经济中孕育出来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高于虚拟经济。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纷纷通过扶持本国实体经济抵御金融危机,更加说明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通过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表现出来,所以要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生产业发展统一起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
1.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柱力量。要全面组织钢铁、石化、建材、汽车、船舶、医药、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等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重点抓好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电力、石化、冶金、建材、纺织、印染等七大重点行业的改造提升。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造纸、皮革、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推动新一轮热电联产改造。
2.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抓下一轮全球经济发展机遇、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抓紧制定生物产业、物联网产业、3G产业、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培育的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
3.重视发展生产业。组织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创意设计和售后服务等生产业,落实各项促进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探索产业集群、百强企业分离发展生产业,抓好生产业集聚区建设,逐步实现从单个企业分离到整个产业分离,从分离后为母体服务到为整个产业和社会服务两大转变。鼓励工业企业将生产辅助、售后、生活等服务内容外包,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提高传统特色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生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33-540.
[2].各国要防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N].人民日报,2008-10-26.
[3]成思危,刘骏民.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0-33.
[4]崔友平,陈华,赵俊燕.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美国金融危机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4).
[5]顾钰民.对当前金融危机原因的阐释[J].晋阳学刊,2009,(2).
[6]蒋家华.金融海啸第二波侵袭路线图渐显,中国不会伤筋动骨[EB/OL].新华网,2009-02-25.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已经进入转型期,短期通货膨胀一直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存在,虽然该风险一直存在,但是还不是很明显,但金融资本市场的问题尤其突出,“脱实向虚”问题已成为重点的关注对象,这样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实体经济整体效益水平不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挫伤,国内实体经济面临着很多的制约,尤其是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价格的下拉作用使经济增长缓慢,这样就会使其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费用增长速度持续增加、成本增加速度不断上升、资金链条脆弱,时常面临断裂等问题,导致了企业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增加迹象,企业的利润也出现了问题,成缓慢或下降趋势,特别是一些低端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这类企业没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整合,只能在发展中承受相应的问题,如资金紧缺、订单减少、原材料及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何出现此类问题,深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体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没有有效的融合,相互抵触,造成了金融产业相对来说发展速度很快,致使盈利增速,而实体经济的增长非常的缓慢,导致利润增长更是缓慢前行。
(二)生产要素减退而导致产业空心。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资源的支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面临着产业空心。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资源、劳动力、管理、技术等要素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面共同推动的结果,受现在市场环境的影响,资产泡沫非常严重,再加上高通胀率的压力,两种因素双重挤压,大家都不愿面对的场景,即实体产业空心化。主要是由两种原因导致其出现的,一种原因是社会供给导致资源价格不断上升、劳动者也改变了以前的择业观,择业机会日益增多,这样导致企业投入成本发生不同以往了变化,成本逐年攀升,实体经济投资成本回落较明显。另一种原因是产业创新动力不足,出现了很多雷同的产品或产业,严重的挫伤了市场的积极性,再加上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致使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多重要的问题,创新转型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企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预期呈现了下降态势。
(三)实体企业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近些年来,由于虚拟经济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它的高回报率、投资时限短等特点,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诱惑,这些企业在其诱导下,对虚拟经济的偏爱程度逐年上升,慢慢的离开了实体经济市场,开始转向虚拟经济领域,例如,金融市场的P2P以及房地产市场等,这时资金开始发生了流向的问题,资金开始由之前的流向转向了虚拟经济,大量的资金流入人们偏爱的房地产、贵金属及期货等虚拟市场。资金的流向并没有满足很多参与企业预期,它们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投机、炒作的方式慢慢涌出水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挫伤,这使“脱实向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出现这种现象是由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主导的,但是这样下去市场会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甚至是很难规避的。
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正确认识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因此我要深刻认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个不变的理论。金融业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做坚实的后盾,只有根基稳定才能谈发展之事,也要认识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在哪,抓住金融工作的本质的服务实体经济。因此,各金融机构不能在没有全局观的情况下,擅自做一些背离实体经济发展的事情,要认识金融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深入贯彻落实的紧迫性,原则性的坚持不能变,坚决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动摇,有选择的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脱实向虚的金融资源出现,防止虚拟经济膨胀,造成产业空心化现象发生,从而实现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型升级顺利进行。
(二)确保总量,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采取系列措施合理把握信贷总量和节奏。从宏观层面上要制定相应的措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最几年中央一直主张的政策。因此,各金融机构不仅要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在此政策的制约下合理节奏下把握信贷投放总量,信贷总量不是一个数,而是要各地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资源相匹配,只有做到相互相适应,保持经济发展需要的投放节奏,这个时候才能与实体经济运行规律相衔接。围绕这一实体经济主体开展系列主题推进政策,做到“信贷支持力度不减、方向不偏”。金融机构在争取资金方面积极地争取,保证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做到信贷政策倾斜。在符合信贷调控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强风险管控的能力,把政策使用好,利用足,促进其高效有活力。从而实现了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要。
(三)优化结构,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从优化结构出发,根据结构的合理调整进行重点建设支持和重点项目发展。各金融机构在重点建设和项目的支持和建设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地的发展重点,全面落实中央部委制定的各项文件,进一步促进落实各项金融扶持政策,推动大平台、大项目建设。有条件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带动龙头企业的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在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拓展金融相关的形式,来满足大建设和大项目的需要,如并购贷款等形式,这种形式就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要在大建设和大项目中进行相应的政策倾斜,使信贷比例要逐年得到提高,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本文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入手,研究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措施。
关键词:
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发展规律;相互作用;措施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的作用不可小觑,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国要明确金融体系发展规律,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金融体系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状况的描述反应人类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方向具有指导作用。分析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可以及时对社会经济风险做出规避,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1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概念简述
1.1金融体系
在当今时代,世界各地的金融体系都具有各自的特色,是很难以用同种模式来描述的。从直观上看,发达国家间的金融制度间中明显胡区别主要就是在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重要性上。就比如德国,主要是几家大银行进行主导,金融市场就显得不是怎么重要国;再如是美国,金融市场就起着极大胡作用,而银行则与之相反。再就是介于两者间的国家,例如日本与法国以银行为主,加拿大和英国的虽然金融市场较德国发达,但是银行部门的集中程度也是极高的。
1.2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其的意识与想法利用相应的工具创造的经济,其中包含生产物质上与精神上的产品(比如书籍、影视作品等等)和服务性行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娱乐业、影视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行业,也包括教育、文化、小说、舞蹈、歌曲、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2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
2.1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部规律性,金融体系的发展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化,对金融体系运行规律的掌握也越来越困难。总的来说,可以用“投机”来解释金融体系运行规律。“投机”交易主要是指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时候买进商品,在市场供不应求时倒卖商品,从而赚取差价,具有高收益以及高风险并存的特点,是金融体系的剂。掌握好适度的投机对于实现资金的跨期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资金都得利用效率。
2.2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匹配程度
传统的金融体系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解决经济发展难题,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新的金融体系来拉动经济增长。为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颁布了相关的金融体系发展政策。在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停滞。这就证明金融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相反,当金融发展超过一定范围时还会阻碍经济发展,也就是常人所说的“阂值效应”。自然过于复杂的金融体系必然会浪费大量的用于监督的资源。在金融安全问题、政府制度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的背景下,政府是某个国家的,而金融市场却是属于全球的,金融的高度国际化是难以优化资源配置的,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定的负面效果。对于非发达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会为其带来一定的资金,有效的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但事实上往往不会如此,比如拥有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国家,资金并没有进入,反倒是资金流向到发达国家。另外,金融体系过于发达,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监督机构的工作难度,进而影响其的工作效率。故此,需要政府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不但可以减少金融机构主的风险,还能推动金融机构的发展,优化金融体系。
3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3.1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的存在基础
金融体系源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实体经济的经济效益也推动着金融体系的发展,故此,可以说金融体系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源于实体经济。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故此要想着手解决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资本泛滥、通货膨胀等,都是需要从实体经济入手的。当然良好的金融体系,也是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
3.2金融体系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资本中介,提供了资本循环的场所,降低了资本运行的压力,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同时,金融体系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体经济风险,增强了实体经济的抗压能力,推动了实体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随着金融体系发展,金融体系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理念,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思想,增加了实体经济的适应性,从而带动了实体经济的进步。
4协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措施
4.1发挥实体经济积极作用,促进金融体系稳定发展
实体经济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应当充分利用其的积极推动作用,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首先,实体经济必须起着主导作用,指引金融体系的发展,确保金融体系发展与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其次,实体经济要提高自身的交易量,以此推动金融体系完善与发展,提升资金循环效率,增加资本利用率,并使资本慢慢注入到金融体系之中。最后,实体经济需要增加其的市场自由化度,促进金融市场的优化,以实体经济本身产生的效益的刺激投资,此外,实体经济还需要进行改革,提高内需,以慢慢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融合的目标。
4.2促进金融体系自由化改革
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直接影响着金融活动效益的高低,同时金融体系的自由化程度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金融体系的自由化的推进是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推动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而金融体系自由化改革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资本获得方式,提高资本循环速率,缩短资本的循环周期。第二,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提高市场需求,通过投资拉动需求,促进实体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第三,规范市场信用秩序,提高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建立健全监督体制,促进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发展。
4.3保障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改革
金融体系的发展同资本发展的状况息息相关。其中,尤其是直接金融的发展同资本市场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此需要,推动直接金融的资本化,增加资本市场同直接金融的融合度,掌握直接金融市场最新财务讯息与经济现状,从而缓和实体经济与资本信息不相对称的现况,实现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协调统一。此外,要完善信用体制,利用相应的国家法规与政策规范资本市场,从而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此推动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
5结语
金融体系的发展对于现代化的经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故此,依旧需要对金融体系同实体经济间的关系进行不断的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改变与近年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关系研究出现了误差,使得有的地区的金融业采用了有误的理论指导而提升了金融风险。故此,有是非常有必要继续研究金融体系同实体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要在掌握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具体的相关决策,从而减少金融体系同实体经济间失调现象的发生,以此确保各地经济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悦.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财经界,2015(15).
[2]张琳含.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中国市场,2015(36).
[3]付志忠.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消费导刊,2014(12).
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谢培谈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
这次危机对金融发展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使世界更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从而为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
金融作为发展和壮大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本身无可厚非,但是金融与经验尤其是与实体经济之间必须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实体经济的价值创造依赖于要素投入。
金融属虚拟经济,因此金融必须建立在与实体经济协调同步发展的基础之上。如果脱离实体经济或过度发展,这种发展就会失去稳定性。这种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过度创新的金融体系,为世界经济制造了巨大的资产泡沫。
美国之所以成为本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危机脱离了实体经济,导致经济过度虚拟化。
德国之所以在危机中受冲击较小,是因为德国的工业基础较为坚实。
对待金融发展尤其是金融创新不能放任自流,当前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内增性增长力量,发达国家也在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此金融创新与支持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危机让我们认识到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金融创新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会给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关键需要通过监督和引导使金融创新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开发与之向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这些产品和服务能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除金融发展模式以外,现有的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也是促生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要在短期内找到可行的方案还有一些困难,国际货币改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认为近期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适当的机制,合理约束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发行,这需要主要国家之间达成共识,并作出相互的让步。当前纠结于人民币升值问题,人民币币制并不是导致全球危机的关键所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30%。此次危机爆发后,中美贸易逐渐平衡,也强有力地证明了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制,才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
从长远看国际货币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协调机制:
首先一个更为平衡更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新兴货币,为此应加快整合澳元、加元、人民币等新兴货币,形成一揽子货币。
其次在新兴经济体重要性日益增强的形势下,国际货币体制跟协调机制对于各国权利义务的安全应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重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国际社会的努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力争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政府在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储备货币的创建,促进东亚区域货币之间合作的努力,有利于多元化进程。在IMF改革层面,中国应在治理结构、贷款、可贷资源的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经济;实体经济;影响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热衷于网上购物,既便宜又方便,随着各大要素资源向网络概念的汇集,网络经济日益成为热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经济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冲击,因此正确认识与了解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经济发展较为速速,但实体经济发展较慢,甚至步入了退步现象。首先网络经济为人们的购物交易提供了便利,节省了较多中间环节,所以网购不仅品种齐全而且价格低廉,加之市场具备的价值规律与导向作用,所以商品在实体经济中的销售量较低。实体经济的开设,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与店面,但在网络经济中,很多商家能够节约店面与设备的成本支出,这无疑影响了实体经济店面的开设,即日益减少,与此同时,商品在实体经济中的经营需要充分资金的支持,以较好地实行进货销售,而在网络经济中的商品经营领域的拓展则容易的多,由此可见,现阶段的实体经济发展有待改善。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1.全天候经济,这取决于ICT技术信息输送的无限性,理论上来说,网络中的信息输送没有限制。
2.全球化经济,信息网络弱化了地理距离产生的影响,通过网络经济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空间因素约束,从而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
3.竞和经济,信息网络拓展了企业间的合作领域与竞争领域,并加快了它们之间的转化速度,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不再依赖于资源资源与资金,而是更加依赖信息与知识。
4.速度型经济,信息网络促进了信息流动,加快了经济主体的收集与加工,网络经济速度特点还体现于对新鲜事物的支持与认可,代表着对高度顺利原有东西的摒弃与创新。
5.创新型经济,网络经济虽然来自于互联网与高技术,但又超越它们,网络经济着重将网络技术视作基础,旨在强调教学培训和研究,经济主体优势主要依附于创新,也就是说重新组合各个生产要素。
三、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建议
1.影响。网络经济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并不代表着否认传统工业经济的价值。对于发达国家的网络经济发展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传统经济的支撑,即基于传统经济的支撑,网络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网络经济属于后工业经济,但它更加注重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性。网络经济发展除了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持,还需要稳稳扎根在实体经济之中,只有有效整合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生产力变革。网络经济转变了消费活动与生产活动,但也仅是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中融入信息技术,虽然网络具备较多优势,但若离开工业经济,也就仅剩下符号,或者它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实际需求,但却难以取代人们物质消费的实际需求。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需要重新整合企业组织结构,工业经济的必要性也要求我国网络经济发展需要“补课”,所以我们需要合理改革传统工业经济。总体来说,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第一是对流通途径的影响,传统经济组织易受空间局限影响,在缺乏中间商辅助的情况下,厂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难以接触潜在消费者,所以企业经济贸易的实施需要中介结构的帮助,遇到货物调换、退换等问题依然存在反复运输的现象,长期以往自然会产生浪费,影响企业成本。而人们逐渐认识到互联网会可以直接销售品牌,可以加强卖家和买家的沟通,且不通过中间商也能够了解买家需求,缩短销售中间距离,促使销售途径扁平化,但互联网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额外耗费。近些年,我国有好几万家的机票代售实体店关闭了,这无疑是途径层级紧缩所致,对经济体系而言,途径扁平化给其带来了巨大变化。第二是对产业链的影响,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渗入到产业链中了,网络经济对于生产结构的影响,在变窄销售途径后,网络需求也逐渐冲击着生产结构。以前,制造商估量将满足市场需求,以明确此组织的具体产出,样式设计同样也来源于设计师对消费者心理的揣测,在此基础上组织生产,这无疑会导致厂家预期和市场需求不相同,从而给资金链带来压力。但网络经济带来的影响是C2B消费者开始大规模订制的概念,使企业对消费者需求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进而组织生产,这除了可以帮助消费者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还可以夺回定价权,实行集体议价,基于对基础成本的掌握,企业可以生产小规模定制,即卖家依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再向企业生产运营、服务运营等方面进行定制分发,C2B的批量定制概念迎来了挑战。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物流配置成本及存货费用的降低,日后产品的价格有所下降,从而促进了社会效率的提升。在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这些影响中,众多消费者产生的共同消费需求逐渐转向要求企业订制的现象很有可能是未来最大的影响。
2.建议。网络经济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众多冲击影响,除了表现于交易领域与成本的影响,还影响了现阶段实体经济的地位,就因为这些冲击,实体经济也迎来了机遇,面临着改革发展。首先,调整销售途径,提升服务水平。通常情况下,网络上的名贵物品交易难以得到较好的保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碰撞,影响了物品实际质量,所以实体商店可以利用此点转变自身销售途径,基于现存的标准系统,加强物品的售后服务,解决消费者的顾虑。为了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实体经济还需要转变交易市场,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购物体验与服务体验。其次,强化设施投入,提高优惠力度。配套设施对实体经济发展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可以在停车场或休息区这些消费者较密集的区域实行人性化设计,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而且提升了实际经济管理实效。在实行经济活动的时候,实体经济可以举行多种优惠活动,以达到吸引人群与建立长期发展战略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建立忠诚客户群,并定期举行一些惠活动回馈这些忠诚顾客。最后,加强媒体宣传,提升知名度。在实际宣传过程中,实体经济可以利用高科技平台加以宣传与发展,如广泛人们欢迎的微信、微博等平台,或者利用网络平台加以宣传,尤其是换季清仓活动更加积极宣传。基于对这些媒体平台的使用,实体经济能够帮助自身实体店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知名度,提升竞争力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即网络经济在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也带来了相应机遇。实体经济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需要转变自身形象,学会利用先进技术如网络等包装自己;需要提升自身优势,打破传统局限,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转型与发展。因此,正确认识与了解网络经济,合理分析与探讨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作者:陈映巧 单位:成都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周莹莹,刘传哲.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投资扩张效应影响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3).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实体经济的财务审计与监督已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从当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实体经济在财务审计监督方面的确存在着误区,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势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以农业实体经济财务审计监督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阐述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农业;实体经济;财务审计监督
1前言
农业经济实体可以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一个颇具宏观意义的概念,是目前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较为关注的重点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的相关影响,农业经济实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机。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自身所固有的特殊性,导致传统的审计方面难以真正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必须进一步进行改进与完善。由此可见,关于农业实体经济财务审计监督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农业实体经济财务审计监督存在盲区的原因探析
2.1源于社会环境与管理层面的原因由于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影响,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粗放、水平低、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显著存在,这些也逐渐成为导致经营效益低下,制约农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最终给财务的审计与监督制造了不少的困难甚至是混乱。
2.2源于管理人员层面的素质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部门审计监督的效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不高,责任意识不强。
2.3源于外部环境层面的影响由于农业发展自身所固有的特殊性,外部环境对农业经济单位的要求有所降低,另外再加上政府对三农政策的倾向性,导致农业实体经济单位一直不重视加强自身的纳税筹划,甚至仅仅满足于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等。
2.4源于降低管理成本的影响对于农民股东而言,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最低的投入获取最佳的回报,一直不受重视的财务审计与监督自然在此行列。2.5源于财务建设层面的影响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很多规模不大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涌现出来,然而它们并没有急于财务建设足够的重视,不仅没有树立先进的财务建设理念,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这样就无法有效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严重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财务凭证的规范有待进一步提升,购销无法取得和开具正式发票,劳务支出无法取得合理的单据和原始记录,工程的招投标和结算没有依法程序,导致工程量无法认定。
3农业实体经济单位进一步做好财务审计监督的对策分析
对于农业实体经济单位而言,要想进一步做好财务审计监督,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树立先进的财务审计监督理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真正做好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首先必须要树立先进的财务审计监督理念,进而以此为依托,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径去实施、去践行,真正做好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财务审计与监督。
3.2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完善服务财务审计工作的完善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加强关联与完善相关服务,尤其是要不断健全农产品流通票据的流通程序。农产品以及农业初制品等固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绝对不能因此就特殊化,可以立足实际,酌情降低标准,但是税务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管理,加强引导,保证其真实性与时效性。
3.3进一步规范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财务建设农业实体经济单位要想真正实现财务建设的规范化、合理化与科学化,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为有力依托,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有财政项目补助的单位,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资料,严格履行相关程序。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特别是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独立设置财务人员、财务机构的单位,务必要引导其意识到做好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是做好对农业经济单位财务人员和负责人员的财务辅导,如加强培训、建立财务交流和监管渠道,规范财务建设时提供审计数据的保证。
3.4审计监督提前介入目前审计一般都是在等待所有的建设完成后才进入,这样就给审计的取证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为对于农业实体经济单位而言,更是无法保证提交证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果能够提前介入的话,就可以全程实施监督和控制,一旦发现有不规范或者不合理之处,可以马上叫停,进行改正。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开看,审计监督的提前介入实施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确实尤为必要的。
3.5多部门参与,专家确认,以减少审计的风险项目的审计并非财务部门的事情,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往往可以准确提供生产投入、生产过程以及增值情况等。通过工程建设部门的参与,不仅可以准确把握项目队额概算、预算以及决算等,同时也便于展开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与评价;通过产业管理部门的参与,便于更好地实现对设施投入和使用效率进行评估与测算;通过财政部门的参与,则可以更好地了解与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4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的确遭遇一些问题与困境,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的话,势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笔者认为,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审计财务监督重要性的基础上,树立先进的理念,进而财务多种措施去实施、去践行,为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剑锋.五三农场对经济实体加强审计监督成效好[J].中国农业会计,2013,(9):46.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说明虚拟经济在我国已经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在认识虚拟经济的本质上很有帮助,但是并未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论及虚拟经济的具体运用。关于虚拟经济,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缺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架构尚未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中介服务组织极度不发达。只有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出发点,才能论及虚拟经济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四、关于我国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行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要发展的虚拟经济内容和功能应该区别于世界上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虚拟经济的一些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有力的法律保证、适时的政策调整是成功的关键。
1.尽快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推动民间资本运营的良性扩展。我国产业的结构还未实现高级化,集中表现在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科技含量不高,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制约其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渠道的不畅。美国的硅谷产业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版本,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创业资本投资已经起步,但普遍面临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平均资本金不足100万元)。为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以拓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问题。
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二是要有效利用民间资本,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0万亿,没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既会造成社会范围内资金利用的低效率,也会对银行的经营形成巨大的压力。
2.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增强社会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泡沫经济的过度膨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各类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审计机构、证券分析机构、咨询机构等数量比较少,并且相比较国外相关机构水平也比较落后。
我认为发展我国中介组织,要明确三个方向:一是增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在美国有安达信事件的教训。建议采取审计评估轮换制,规定每个审计机构对同一公司审计的员工连续年限,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显然审计成本会微有增加,但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二是延伸中介机构的服务范围。将更多有潜力的个小企业、高新企业纳入中介机构的服务体系,为风险投资等行为创造更好的外在环境。三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经济分析和咨询机构,同时,将大学研究界学者和社会体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界的人力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内部的争鸣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清某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我国在这一方面确实有待提高。
3.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近期著名的“蓝田”事件竟然由一个业外的研究人员来引发,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信息批露制度的不完备性,也对我国的行政性监管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严禁违规资金入市场,防范新信贷风险的政策具有长期性。
参照国外先进经验,我国要大力推进以下措施:首先,要严格股票交易实名制,每个投资者对自己的交易行为负责,打击市场内的恶意勾结,防上机构投资者或其他人户联合炒作。其次,要加大对市场操纵者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要调动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是个关键,另一方面,越来越成熟的中小股东也会成为市场上有力的监督力量和影响力量。第三,要加强交易信息、重大决策信息的透明程度,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及时公布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的相关资料,对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要实行负责制,严厉处罚散布虚假信息的公司和个人。第四,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增强中小股东、特别是社会资金的投资积极性。
4.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金融创新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金融创新涵盖内容较广,包括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操作技术等技术上的创新、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严格地说,由于市场体系仍未完备,新经济尚不发达,国内金融创新大发展的条件还未完全具备。但是,我们可以依托上海、深圳等经济金融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在小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如期货期权、外汇保值等。
5.积极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金融工具,强化竞争意识。外资金融机构资金的进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已经对我国的金融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与学习是明智的。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说明虚拟经济在我国已经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在认识虚拟经济的本质上很有帮助,但是并未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论及虚拟经济的具体运用。关于虚拟经济,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缺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架构尚未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中介服务组织极度不发达。只有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出发点,才能论及虚拟经济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四、关于我国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行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要发展的虚拟经济内容和功能应该区别于世界上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虚拟经济的一些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有力的法律保证、适时的政策调整是成功的关键。
1.尽快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推动民间资本运营的良性扩展。我国产业的结构还未实现高级化,集中表现在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科技含量不高,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制约其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渠道的不畅。美国的硅谷产业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版本,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创业资本投资已经起步,但普遍面临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平均资本金不足100万元)。为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以拓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问题。
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二是要有效利用民间资本,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0万亿,没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既会造成社会范围内资金利用的低效率,也会对银行的经营形成巨大的压力。
2.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增强社会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泡沫经济的过度膨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各类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审计机构、证券分析机构、咨询机构等数量比较少,并且相比较国外相关机构水平也比较落后。
我认为发展我国中介组织,要明确三个方向:一是增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在美国有安达信事件的教训。建议采取审计评估轮换制,规定每个审计机构对同一公司审计的员工连续年限,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显然审计成本会微有增加,但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二是延伸中介机构的服务范围。将更多有潜力的个小企业、高新企业纳入中介机构的服务体系,为风险投资等行为创造更好的外在环境。三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经济分析和咨询机构,同时,将大学研究界学者和社会体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界的人力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内部的争鸣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清某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我国在这一方面确实有待提高。
3.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近期著名的“蓝田”事件竟然由一个业外的研究人员来引发,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信息批露制度的不完备性,也对我国的行政性监管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严禁违规资金入市场,防范新信贷风险的政策具有长期性。
参照国外先进经验,我国要大力推进以下措施:首先,要严格股票交易实名制,每个投资者对自己的交易行为负责,打击市场内的恶意勾结,防上机构投资者或其他人户联合炒作。其次,要加大对市场操纵者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要调动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是个关键,另一方面,越来越成熟的中小股东也会成为市场上有力的监督力量和影响力量。第三,要加强交易信息、重大决策信息的透明程度,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及时公布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的相关资料,对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要实行负责制,严厉处罚散布虚假信息的公司和个人。第四,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增强中小股东、特别是社会资金的投资积极性。
4.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金融创新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金融创新涵盖内容较广,包括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操作技术等技术上的创新、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严格地说,由于市场体系仍未完备,新经济尚不发达,国内金融创新大发展的条件还未完全具备。但是,我们可以依托上海、深圳等经济金融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在小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如期货期权、外汇保值等。
5.积极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金融工具,强化竞争意识。外资金融机构资金的进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已经对我国的金融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与学习是明智的。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入WTO后,金融服务业将被迫对外开放,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进程将日益加快,研究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制,以便在充分发挥金融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防止金融深化过程中发生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进而引发泡沫经济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重要课题。21世纪是虚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在实际范围内确保资源自由流动,淘汰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虚拟经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
关键字:虚拟经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困难与预期虚拟经济模式全球化虚拟经济的黄金时代
虚拟经济实际上是对传统经济的一种异化。虚拟经济在国外一般有三种叫法:一是fictitiouseconomy,是指虚拟资本,比如证券、期货、期权等等的交易活动;二为virtualeconomy,也译作虚拟经济,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visualeconomy,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即用计算机模拟市场来进行经济政策的模拟等等。而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当今的交易是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正确地看待虚拟经济,合理的运用虚拟资本往往会对经济的整体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经济模式与虚拟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经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实体经济,主要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逐渐独立于实体经济,形成其特有的对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相对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现实所能提供的满足是永远也不够的;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弥补现实不足的手段,经历了五个阶段最终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第一个阶段为虚拟货币的资本化,即使用闲置资本成为生息资本,这是产生虚拟经济的第一个最初级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通过银行起搜集闲置货币,使它们更好的成为生息资本;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就是银行发行的有价证券最后发展为企业的有价证券进行市场交易,建立金融市场;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最后一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虽然在传统经济在某些领域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但是虚拟经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借助虚拟经济的支持。忽视虚拟经济,会给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障碍。
不可否认,虚拟经济制造出空前庞大的金融财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协调、健康地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并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规模扩大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和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对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保证正常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的配置。虚拟资本通过市场发行并交易,并调节资金流向,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三是,有助于将低企业经营风险。各种全新的贷款模式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对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四是,虚拟资本节省了交易所需要的时间,充分的发挥了其作为货币数字化代表的作用。五是,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增加GDP的规模,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大多数国家普遍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
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规模已经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然而,虚拟经济存在着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对虚拟资本的最优化利用。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单方面地强调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实体经济的进步。因为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不但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甚至诱发金融危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爆发的经济危机就是由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所导致的,一度对该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并且波及到欧洲和美国,震荡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上千亿的资产在这次危机中流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的几率会不断提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蔓延到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价值,不同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危机扩展着自己的危害范围,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都成为了危机延伸的范围,贷款呆帐、坏账,不良资产的数量已指数的速度增长。所谓的“东亚模式”,“主办银行制”,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追求企业规模,多样化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等等,曾经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名字,也随着这场空前的浩劫灰飞烟灭。
虚拟经济的现实困境以及人们的预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到“虚拟”,人们通常会习惯性的将之于“虚假”联系起来,这其实是个误区。实际虚拟是现实存在的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其活动产生的结果,尽管有些具有“无形”的特征,但是却都是现实存在的。
然而,经济危机的出现令许多人对虚拟经济开始望而却步了,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对传统的实体经济的关注和支持上,导致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一度减慢,并出现了短暂的局部停滞和失控状态。2000年开始,由于日本放松了对金融等虚拟资本的控制,造成了一段时间内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严重的影响了当时正在经历泡沫冲击的国内经济,加剧着已经恶化的日本“两头在外型”的经济。但是这并未唤起人们对于虚拟资本的重视,而是回避它转而将创造财富和分割财富的方式和范围限制在传统经济的范畴之内,将“虚拟”等同于“虚假”,认为虚拟经济只是一系列虚假经济行为的美妙的变体。
虽然在所谓的传统经济中,正常的经济活动也处处需要有与其的支持,但是与其对于虚拟经济,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简单的说,预期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人的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动力就是对自己有利的预期,所以,预期就成为了人们进行各种选择判断的基础,必须先行做出。在虚拟经济模式中,因为其所使用的手段是虚拟的,源于人的思维活动,于是其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
预期的形成过程比较的复杂,是建立在对大量相关信息的综合处理的基础上,经过对相关的信用、制度以及技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之后,从而做出相应的反映。
预期维系着现存的所谓“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反之,一种社会制度安排缺乏足够的约束或稳定性,就会造成人们预期的波动,干扰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降低人们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效率。因而,具有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寄生和周期性的虚拟经济就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态的形势,从而人们对于它的预期自然不会高。毋庸置疑,这是虚拟经济经常被冷落的原因之一,不过人类的认识能力会不断的提高,对于它的把握也会更加客观,公正。
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虚拟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虚拟经济的重要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按照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答的问题,对我国的金融制度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政治、技术急速变化,尤其是政府管制的放松,全球金融正在经历着一个持续的字优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从而导致金融制度的风险已指数方式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创新,新型的货币形式或者交易方式的出现,促进了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形成和交易空间的扩展。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宏观经济也提出了挑战。比如,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金融资产,开辟了多种的资金创造的途径,从而改变了国家对货币供给量等的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表现在股票市场就是对股价的宏观干预。而传统意义上所讲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发行增多,已经不会必然引发通货膨胀了。在虚拟经济的耗散结构的自组织弱混沌系统中,政府的作用渐渐弱化,市场的影响逐步扩大。
除了给市场带来的挑战之外,虚拟经济在各个行业间的不断渗透给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新的问题。原来被市场看好的上市公司在年报或者季报中显示严重亏损,而退出金融市场,并表现为短期内国际投机资本的撤出和巨额外债的归还,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又缺乏足够的能力扭转该经济体外汇储备减少,甚至出现汇率贬值的现象。企业为偿付外币债务而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可能被迫降低转让未来的收益,而当转让价低于债务总额时,流动性缺乏将导致借款人失去清偿力,并通过债权人使得金融市场无法为有清偿力,并且缺乏流动性的借款人提供新资金,从而流动性危机变为债务危机,导致许多企业停业甚至破产。这使得追求虚拟价值增值的游资游离到其他领域,并通过金融传染作用引起可待资本的减少,从而引发货币危机,甚至形成金融危机。
然而,一些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企业来说,虚拟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特别是在知识、技术等方面,虚拟化的形式,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促进产品快速扩张,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了虚拟资本追求盈利的特性,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北京真维斯公司就是目前国内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策略的典型企业之一。这家创立于80年代末、以生产休闲系列服饰为主的企业,目前已拥有上千个品种、年产销量达500多万件。而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走的主要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借助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的多家企业加工制造的方式,节约了上亿元的生产基建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在销售上,公司也主要采取了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其店铺已经覆盖了全国30几个城市和乡镇,与各地的其他相关企业相互之间以协同竞争为基础,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了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虚拟经济的发展,虽然来势汹汹,大有让人应接不暇之势,不过,这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这正如在沙堆累积的过程中,偶尔会有一颗沙粒引起一个小的崩塌,随着沙堆越来越大,稳定性也就会越来越强。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相脱离实际上是一个异化的过程。最初为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而出现的虚拟经济最终会异化为彻底独立的运动过程,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便异化为对并不增加社会财富真正的虚拟利润的追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林顿·拉鲁什指出,现在全球每天的金融交易中,仅有2%与实体经济有关,而世界衍生工具交易总量已突破40兆亿。国际外汇市场上每天约有2万亿的交易额大多与实际贸易活动无关。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图就清楚地说明了金融上层和实物经济的巨大反差。可见,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成为货币危机爆发前所潜伏的最典型的特征。
金融的创新过程总是伴随着技术的革新,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网络是一个系统,网络经济是通过系统提供信息的一种经济活动。网络经济的存在为虚拟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以网络为条件构建电子商务活动,形成虚拟企业,则网络产生的活动就成为虚拟经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比如IT产业,它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从IT业的变迁中可以窥见到经济的总体走势,经济的发展因此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整个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多。
21世纪——虚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经过20世纪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踏入更加光明的21世纪。在新的经济领域中,虚拟经济将全面展开,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全面渗透,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信用意识的增强,进入虚拟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冲击下,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在实际范围内确保资源自由流动,淘汰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虚拟经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出了更多地将交易对象符号化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对于交易合法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则是涉及到虚拟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此,交易方式的演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信用体系的缺失或者不健全,会提高成本降低效率,使得交易者合法权利受到损失,引发信用危机。为此,国债回购几经风波、不得不暂停交易;柜台交易市场勉强维持了近10年,最终被迫关闭;期货市场近几年不断畏缩;企业债券市场也已多年陷于停顿,导致投机成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主导。相比之下,当引入虚拟经营方式之后,股票、期货市场的发展速度加快,成效显著,成为经济走向的“晴雨表”。
为适应新世纪的诸多变化,人类需要一种新秩序,使各国都能安全生存并发展,而不同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碰撞与冲突,需要以一种更为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而虚拟经济在人类提高技术的过程中,有效性会逐渐为人们所发现,通过其强大的驱动作用补偿实体经济的不足,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
参考书目:
1.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2.刘骏民:《稳定虚拟经济系统是关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
3.曾康霖:《虚拟经济:经济活动新领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9月
3.成思危:东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挑战和机遇,《经济界》,1998年第四期
4.张宝林、但凌《虚拟经济与货币危机(上)(下)》,中华财会网
5.《“虚拟经济”导致“泡沫经济》,《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月15日
6.程思危:《虚拟经济和金融危机》,南开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