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

第1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喜爱优等生,每个教师都很容易做到,而喜爱后进生,却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后进生是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误或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在品德、学习、纪律等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职责,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信的力量,人总是在自信力的推动下,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并鼓励自己不断努力,直至取得成功。每个孩子无论天资如何,都具有一定的潜能,只要教师恰到好处地给予鼓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学会欣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努力为他们创设可以体现其自身价值的机会,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和能力。爱迪生曾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智力的差距并不大。智力超常儿童我们不否认,但毕竟是少数,那么差别就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非常重要,在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和机构的情况下,科任教师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经常找学生谈心,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地加以辅导。现在教师对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体罚明显减少了,而动辄施以恶语变相体罚性的“语罚”屡见不鲜,这种做法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信心,挫伤了他们的心灵和身体,还有可能毁灭他们的未来,何谈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语罚”学生。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对后进生要多关心、严要求、不偏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二、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师讲得过多,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就少,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我们把弗氏的这个观点称之为“再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导的作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讲,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激起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动脑、多探究交流,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在上新课时教师讲授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功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因为自信,求知的欲望才会增强,如果学生在一堂课中老是被教师训斥,早已心灰意冷,哪还有心思去学习;不仅如此,还有可能让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甚至会讨厌教师和厌倦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特别是学困生,教师更应该多加关注。教师在课堂上,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再充分肯定;对回答问题有错误的学生不指责,更不讽刺挖苦,而应给予鼓励;对学困生要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找到自信。在课堂上应常用:“你回答得真好!大家为他鼓掌。“”噢,还没想好呀,没关系,继续想。“”你能再想想吗?“”不要紧,我会帮助你的。“”成功了,祝贺你。”等语来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第2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一、课堂创新:人文关怀的亮点

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对具体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师应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找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可是很多时候学生却与这个“老师”擦肩而过,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不快乐的原因就是他们很难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所以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在课堂内创新,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寻找快乐的引路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快乐:例如,每节课的前5分钟,可以让2―3个学生做口头表达训练(内容不限,可以任意选题),这种口头表达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横向和纵向思维。更重要的是口头表达训练能消除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抛开传统教学中的束缚,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语文教学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写作,究其原因还是写作的束缚太多,学生没有兴趣。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开,让他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字数不限,内容可以是“新闻点评” “时事开讲”,也可以是 “美德故事”“经典诗词”“小说新编”,还可以是“名人足迹”“史海拾贝”“心语低诉” 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之后,效果反而特别的好。而这也恰好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初中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有很强的趣味性,例如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这样的课文很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来表演一个情景剧。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也能使课堂氛围更轻松活泼。

二、关注生命:人文关怀的原点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饱含人文情怀的素材,为我们对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克服困难、抗争命运、笑对人生的品质提供了教育契机。语文课本中的不同文章往往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使他们逐渐形成对生命的感悟。

教材文本中不乏讲述人生历练的文章,例如《组歌》中对于的描写,经历艰难险阻只为完成征程,过程中表现出的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人格力量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得的人文资源。让学生深刻感知文章内容,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这个过程也让学生们能真正关注生命,让人文情怀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他们的血液。

语文教学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出发,没有枯燥的知识传授与训练,没有苍白的架空分析,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而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受到生命力量的震撼。

三、关心生活:人文关怀的落脚点

语文教学也需要立足于生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人文情怀,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优秀的文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更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宽容地对待他人、善待生命、善待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及方向。

第3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

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工具感觉,使初中语文教学缺少了人情味,没了情感,知识就没有了生命,学生就没了对语文艺术魅力的认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也就是消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如我们在教《秋天》这篇课文,我们就要学生抓住这种人文性:“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美景中渗透了人性的情怀,喜悦中折射了农家人的清新和谐。这是一种人文的情感和体现。

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故而,加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新课程教学必然发展趋势。

二、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语文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组织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情景来引导学生走入情感生活中:你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是否遇到一些困难,你是怎样把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的?再联系到课文中的一句,“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有什么好处?“走了这一步,在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么?这样,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到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情感生活中去。我们在教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就可以这样摄入情感生活。

在诗中,诗人呼喊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萦绕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呢?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满堂灌”的模式,在一些有关初中语文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语文课,认为语文没有给他们自由的空间,注重强调了知识接受的范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语文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定位到该课程建构的基础上。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强调主体意识,主人意识等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生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形式的诞生。在课改中我们推出了许多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拔河式……因而,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结果和规律,教师不再做现成饭喂学生,这样的话,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打开了,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出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情感上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语文形成的过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就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⑴选用了有关心理反映的文章,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⑵增加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文章;

 ⑶选用了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的文章;

 ⑷加大了对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的文章;

 ⑸选用了对中学生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文章;

 ⑹选用了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文章;

 ⑺有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文章。

 例如我们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就可以在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上下文章。在反复引导学生阅读,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家庭情况后,可以启发学生联想: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印象和我们对父亲的印象有无相似之处,区别在哪?这样,通过联想、比较,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父辈的敬爱和尊重之情。进而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再联想到现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种联想将唤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产生一种特定的感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积极的情感出发,抓住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深入学习。

第4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1.1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管我们的备课有多充分,不管我们的讲解有多细致,但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听,那教学就没了有效性。教学导入的激趣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故事导入,或者利用挂图谜语、成语、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音乐、电影、多媒体导入。总之,不论哪种导入都要注意所采用的导入方法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课堂。

1.2教师讲解思路要清晰,点拨要恰到好处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听课效果就会更好,课堂效率就会提高。教师的讲解点拨在教学中不可或缺,但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因班施教,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才能开发学生潜能。蜻蜓点水或拖泥带水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1.3教师要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任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主要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低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教师读优秀的课文,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反复地朗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美。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行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加强语言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受到真切的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因此,学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在课堂上提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给学生时间,做学习的主人

3.1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

在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3.2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因此,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3.3给学生留足当堂练习的时间

第5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营造写作氛围呢?

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文字,可以是班内、校内的真人真事,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可能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的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因喜欢上他的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教我们语文,经常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给我们念,我清楚的记得那时老师念的神采飞扬,陶醉其中,乐在其中,我对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想,我喜欢上了写作,和老师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后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经常在学生面前“卖弄自己的作品,一方面是自我陶醉,一方面确实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开展活动,构筑平台

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作文报刊,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在下口中学的时候,我们办过“淇水风”文学社,在管道峪中学的时候,曾经和湘江中学的“山花”文学社进行联谊活动,在山城中学的时候曾经办过“关山情”文学社,这些做法吸引了大批的文学爱好者,为他们喜欢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张贴上墙。

二、激发快乐写作兴趣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笔者近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次尝试。

三、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例如:我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有部分学生写到了在海边玩耍的情景,还写了跟着姥爷在河沙滩上捡贝壳的现象。其实,在我们农村生活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大海的真实面目,更不要说自己在沙滩上捡贝壳。

第6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同样的课堂,都是讲授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讲时,学生听了兴趣盎然,有时眉飞色舞,有时屏息凝神,感觉上课也是一种享受;还有的教师讲时,学生则听了索然无味,甚至会闭目瞌睡,感觉上课简直就是受罪。我们分析出现这两种差异明显的教学效果的原因时,发现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不一样,所以才会导致课堂效果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打破传统概念下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在导入时一定要采用丰富多彩且具有趣味性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兴趣对整个课堂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会懒散,注意力不集中;而学生有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由此可见,学生的兴趣对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教师经常会用到的是故事导入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能被激发出来。比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我在讲课开始之前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活动就是我们要来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让你们讲讲,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可以吗?”此时,学生就会兴奋起来,马上一个个就会跃跃欲试起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了出来,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课堂中,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尤为重要。课堂气氛,既来自于学生之间,又来自于师生之间。其中,师生的关系尤为重要。在一堂课当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想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首先要融洽。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风趣幽默的教师,从而会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而喜欢上听他所讲的课。如果教师不会风趣幽默怎么办?不怕,教师只要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主动地互动交流与沟通,组织学生进行小活动或小游戏,激起他们的参与欲望,就会使学生迸发出活力,变得兴奋,从而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只要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就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使语文课程的认知扩展到课本之外

利用现代化产物――多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多媒体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也起到了优化课堂效果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直观、活跃、真实的学习情境,可把呆板的课本变得生动有趣,并可以把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和知识与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这样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深刻。我们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如幻灯片、录音、图像等,可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语文课程教学氛围,渲染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学下去的欲望,对语文知识有迫切的求知感。例如,在讲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要讲内容的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当时的处境感同身受。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朗诵与录音功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进入到诗中的情境。这样,学生不仅熟悉了接下来要讲的语文知识,也把注意力放在了课堂上,从而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课本上所接触不到的知识,拓展他们对语文课程的认知程度,使他们更加了解语文课程。这样,那些渗透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对学生的帮助会更加深刻与明了。而且,学生也可更容易去接受知识,掌握最实用的知识。

三、组织学设计户外活动,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可利用课上或者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那些有意义的、积极的户外活动,可能比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展览馆。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也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最后要求他们写下自己的感想与心得。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教师应牢记自己在活动中只是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才是主体,是语文课程中的主人。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让他们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给他们发展自我的舞台。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主动地去夸赞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愿意去学习语文知识。

四、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培养,增强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培养。听,是让学生耳听八方听新闻、听朗诵,熏陶学生自身的情操。说,是让学生大胆诉说,说故事、说见解,锻炼学生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为以后的生活、工作中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读,是让学生耳濡目染,读名著,读诗歌,增加学生自身的阅读基础,使学生的口语更流利,普通话更加标准,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写,是让学生书写流利,写心得,写作文,锻炼学生自身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可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观察、去发现,使学生自己找到语文的乐趣,自己感悟到语文课程的奥秘。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增强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第7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效、学习动机、气氛、兴趣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靠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激起现代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从备课入手,环环相扣,努力打造乐学、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精备课,做好提前准备。

首先,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我在研究读完英语教学的标准后,根据教材内容在《标准》中的要求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去选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切以学生需要,以学生已有的基础为前提,制定简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争取在课堂上没有一句废话产生。再者,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情感兴趣、心理理状态等情况下,遵循学生认知过程和规律来确定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有效、高效的学习。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其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也被很多学校试验过。如:试验成功的‘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等。我校也在吸收他校的先进经验进行着自己的教学尝试。现在,我校的英语课使用‘讲学稿’进行先学后教的尝试。它的宗旨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步骤,把学习的自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愉快的学,主动的学。当然,让学生先学,并不是毫无目的、没有深浅的学,而是老师根据学生本节课的需要,准确清楚地向学生明示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学习,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指点和帮助。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被激发,为课堂上的发展、探究和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创造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

1、自然、生动导入新课,抓住学生注意。常言说,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了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要给学生带来新鲜,亲切的感受,还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上课之初,教师几句健康、精彩的开场,常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常根据教材内容或学生德育的需要,每天以彦语格言开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用英语报上的精彩故事或小幽默开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创设英语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境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如在教学Shopping过程中,我把教室布置成卖各种物品的商店,有文具、水果、服饰、玩具等,安排学生为营业员和购物者,进行购物交际。这次活动不仅操练了本课重点句型“Can I help you?”、I would like…”、等,而且使之以前所学的预言得到巩固。因此,在新目标英语下,创设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它充分调动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是学生的感官和心理需求得到快乐和满足,以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顺利开展认知活动。

3,巧设提问,激发思维。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而必须是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我设计提问时总是抓住教学中实质性问题。如针对新课的导入对重点句型的观察,分析,对语法的理解运用等;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提出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并给予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让学生渐渐学会自己去总结,归纳,思索。另外,提问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师问生答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不妨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设置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创建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4、合作探究,实践感知,让学生成为真正课堂的主体。我校现在尝试的先学后教模式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自主预习,老师引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营造交流、讨论氛围。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需要一批充满激情的学生。而要让学生充满激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动参与程度,只有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才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这样的学习方式正是使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的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帮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产生创造性的火花。这种短时,高效,低耗而又愉快的学习方式,是英语教学中最实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也是课堂教学最精彩最亮丽的风景!这样也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课堂活起来。

四、精选习题,分层练习,作业批改中多表扬、常鼓励。

要让每个学生学习都有实效,就必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在选择评价性练习题时也实行分层。对底层次学生设计巩固性练习题,如由单项选择题到词语运用题,循序渐进地提高,时时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多设计深化练习题,一则充分发挥他们深入思考,刻苦攻坚的能力,再者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在作业批改时,在精批精改的同时,要对低层次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在班上表扬,并在其作业本上多用激励的话语,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信心,促进他们不断地进步。

五、重视课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即使是一节成功、有效的课也会有瑕疵,也需要教师认真反思,以促进自我成长。我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记录学生境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课堂上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听课状态,参与人数,课堂气氛都记在心里,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下一节课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可扩宽教师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2、总结成功经验。每堂课都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就日益丰富,并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尽善尽美,难免有疏露之处。课后,我们要静下心来,根据课堂记录情况,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改进措施,使教学日臻完善。总之,教师通过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和消除教学的“少,慢,差,费”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实现高效课堂。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时间不算长,但这段时间都是最为关键和重要,要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实现有效教学,构筑高效课堂,我们教师只要抓好和发挥好课堂这几步,就能真正使学生“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受启而发,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使英语教学质量得到较快提高。(作者单位:遵化市马兰峪镇满族中学)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中小学生教育改革实践探索》

第8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使得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偏差,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点缀,完全变成了调节课堂气氛,赢得评课教师喝彩声的辅助手段,违背了还课堂与学生的初衷。为此,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采用多种组织形式,营造多样化的学习氛围

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我采用了异质与同质相结合和任务驱动组合这两种形式的分组方式。

1 异质组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异质组合就是按照班级正常的座次,将相邻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在这种形式的组合中,学生层次是随机划分的,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简便,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在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实施过程中,还应该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学习目标,给各个成员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主要是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也可以是思考课后问题和提出疑问等。对于一些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小组,还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预习《苏州园林》时,我让学生在搜集苏州园林图片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苏州园林的特色,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比如在教学《七律·》时,我运用多媒体大屏幕,感悟作者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主要是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以及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书面作业的检查等。教师要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指导。

2 目标驱动组合

目标驱动组合是指为了完成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组合的合作小组。这样的组合一般以4~6人为一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互动,成为学生互动的引领者和平等合作中的“首席”

1 教师应有正确认识

作为小组合作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必须在大力倡导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深入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明确其只是学习方式中的一种,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来选择应用,而不能只讲求“形式”而不重“实质”,以防止产生表面化、形式化、无效化的倾向。

2 精心预设合作学习的内容

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管是不是重点、难点,只要遇到问题就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好像只有这样处理才算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其实,合作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有兴趣且难易适度的,一定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更需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并适合合作学习。

3 小组合作前做好常规准备

教师首先应建立合作学习制度,根据一定的原则划分小组,确定组内分工及轮换方法,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了解评价的标准。其次,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如尊重对方,鼓励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不同意见,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遇到分歧及困难应如何应对,如何归纳概括组内意见等等。

4 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有选择地参与

个别教师将组合作学习片面理解为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讨论时,教师往往是袖手旁观,甚至站在讲台之上,欣赏学生讨论的“热闹”场面而无所事事,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因为没有了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在小组学习中显得很盲目,甚至有些学生因逃离了教师视线而各行其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通过观察、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参与,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难点及学生参与情况等。

5 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解决的问题往往是一些有争议或从不同角度都可以做出合理解释的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学生们对于讨论中产生的新困惑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第9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的提问停留在肤浅、平庸、单调的层面,学生只能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来回答,这种看似有问有答的教学互动实则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分析方向,只能沿着教师的思路寻找所谓的答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在实践中主要总结了一下几方面:首先,提问要有目的性。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使提问具备一定的目的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提问要有层次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认知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向高,由简到繁,帮助全体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再次,提问要体现多样性。教师的课堂提问应灵活多样,使学生既能各抒己见,又能相互补充、开阔思路。相信做到了以上几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大大增加,课堂教学效率也必将得到大幅提升。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在英语教学中恰当使用媒体,可以使枯燥的英语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有关“风俗习惯”的内容时,教师可将我国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生动的英语讲解,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感知、分析和归纳。实践表明,这样的授课方式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三、将游戏引入课堂

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可以将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感性,极易对趣味性的事物感兴趣。同时,在游戏中学生还可以对每一个问题做出及时的反应、回答和表现。这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培养观察和模仿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节课下来,学生始终保持着注意力集中的有意学习状态,有效提升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当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的现象比较普遍,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改变这一现状,广大教师必须加强自己与学生在思想、情绪、情感等多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调整自己,更深刻地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欣然接受。

五、加强课堂巩固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