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园景观设计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

第1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湿地公园 生态环境 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

湿地(英文:wetland)是指常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环境之一。无数的动物,植物都是依靠湿地提供的水和初级生产力而生存。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独有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有着“地球之肾”的美名。

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因此,湿地保护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就是保护湿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生态的重要环节,建设湿地公园是发挥湿地功能与效益的重要途径[2]。

然而由于人们对湿地认识的局限以及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相脱节,而且湿地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人们对其的认识还不够,科学理论还不够完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园内自然形成的堤、岛、浅滩等湿地地貌景观特征不明显甚至缺失[4],景观硬质化导致水陆过渡空间的缺失;植物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没有形成完整的湿地植物群落景观[5];湿地公园景观没有考虑区域文化元素,与区域湿地文化脱节[6]。因此,在接下来我们要以可持续设计为原则,以湿地为主题,建立不同功能、风格及性质的景观设施,将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自然保护有机结合,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及构成要素

1.1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弘扬湿地文化、湿地功能利用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种形式。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是指以湿地为对象的景观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建设与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人们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湿地公园作为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方式,湿地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要素

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是湿地公园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1.2.1 城市湿地水体景观

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水体景观是最重要的,湿地中近60%的景观以水体景观为主体。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湿地水域景观、湿地岸带景观及近岸路域景观三部分构成。水域景观主要通过水深、流速、水质等水体性质来表现水体或静或动、或缓或急、或碧波粼粼或汹涌澎湃的特点,形成如滩涂、沙洲、池塘、亲水栈道、园桥等静景以及溪涧、喷泉、飞瀑等动景。岸带景观是受水位、潮汐等影响形成的浅滩、沙洲和滩涂等景观,以及不同的驳岸类型,如块石驳岸、砾石缓坡驳岸、沙滩岸带、植物岸带等,展示或凹或凸、或曲或直、或虚或实、或连续或间断的线性岸带景观[8-9]。近岸陆域景观主要是指为方便游人观赏的亲水台阶、亲水平台、亲水栈道等,组织游览路线的近岸道路景观(如汀步、园桥)和提升湿地意境的人造景观小品等[3]。

1.2.2 城市湿地生物景观

湿地公园内可展示的生物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植物景观和湿地动物景观。湿地植物景观主要是通过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配置来表现。根据湿地植物的形、干、枝、叶、花、果等观赏要素,塑造不同季相特征的湿地植被景观。如春赏鸢尾、荇菜花;夏观荷花、凤眼莲;秋游香蒲、芦苇荡等。利用湿地植被的簇生、丛生、片生等分布特点,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配置方法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景观形态,例如湿地植物迷宫、植物景观雕塑等[6]。湿地动物景观的主体主要由湿地水鸟、湿地昆虫和观赏鱼类等组成。动物是湿地公园的可移动景观,为湿地公园增添生机。根据湿地水鸟的生活规律,动观其放飞、归巢等场面,静赏潜水的游禽、觅食的涉禽以及不同水鸟的环志特点。湿地中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虫,能够满足游人对富有自然野趣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1.2.3 城市湿地文化景观

湿地文化景观就是在湿地原有的生态特征下,体现区域的民俗传统和风土人情等地方特色,体现湿地环境有的场景、意境[8]。湿地公园的人文景观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人类利用湿地的各种生产方式所形成的渔猎文化、稻田文化、苇田文化,以及受此影响而形成的饮食文化、住宅文化、服饰文化等。(2)人类改造湿地所留下的印迹,如各种富有地域特色的古运河、古桥梁、堤坝、古建筑等水利工程和临水建筑等硬质景观。(3)与其他文化相交融形成的文化结晶,如与文学艺术交融形成的历代文人墨客、王侯将相赞美湿地的诗词歌赋,描绘湿地风情的书法字画,受区域文化影响形成的母亲河文化,山歌、舞蹈等民族文化和纪念凭吊的习俗文化,以及见证革命历史的红色文化等。

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特点及原则

2.1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以及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使得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场所的特殊性。它同以往的设计对象不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以水为主体,以陆地为辅,绝大部分的观赏景观是在水面上或者滩涂沼泽地上营造出来。

(2)湿地生态的脆弱性。湿地公园本身就是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引进外来物种,易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时要尽量遵守湿地原有动植物的食物链平衡法则。

(3)湿地景观设计的延伸性和连贯性。湿地公园景观的建立不仅需要考虑其本身的生态过程, 还必须考虑湿地与集水区域毗邻海岸及陆地的复杂连带关系。

2.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首先应该重点突出湿地景观,同时还要尽量维持湿地的自然风貌, 为公众创造一个零距离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空间。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应从湿地的蓄洪防旱、净化污水和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出发,遵守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乡土植物、土壤和其他自然资源,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尽量做对环境破坏及影响最小的设计。

(2)以人为本原则 园内景观应满足人的亲水特性,提供多种可直接欣赏水景的途径,创造足够的可参与、体验的场所和机会,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全面感受水的魅力,应针对湿地公园水体的不可达性和湿地植物多以草本为主的局限性,注重营造公园空间、增加公园景观的连接性以及适当配置乔木使游廊达到遮荫的效果。

(3)美学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美的享受、实现美的审美追求。湿地公园景观要体现出立体美感,就要求设计师在空间比例、审美节奏、建筑色彩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营造出形式美,形成富有特色艺术性的体系,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物质材料的本质属性,让人们在情感上和身心上与景观产生共鸣感。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上,要善于利用景观美学创造形式美,既注重整体设计的共通感,又要着眼于局部;在周围的建筑群、雕塑等设计上要体现出时代质感和传统意境,既要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敢于对现代西方艺术进行大胆尝试,以营造融合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形式美感。

3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大致分为:湿地保育区、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以及服务管理区等[9]。湿地保育区属于原生态保护,环境容量相对较小,景观建设内容较少。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要集中在湿地体验区和功能展示区以及服务管理区。

3.1 湿地体验区景观设计

湿地体验区主要是公园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布集中的区域,景观设计主要通过地形改造、联通水文等工程,来营造出浅滩、沼泽、溪流、喷泉、瀑布、河流片段等湿地景观形态[10-11],从而让人们体验湿地独特的水体景观、湿地农耕文化、渔事等生产活动以及示范湿地合理利用。

3.2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设计

湿地生态功能多样、生态效益显著[14],湿地公园景观展示的生态功能主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净化水质环境等功能。因此在功能展示区可以通过构建表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通过配置具有净化能力的植物,设置供游人出入的亲水栈道,来达到维持湿地功能和为人类提供优美景观的双重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比较污水经过湿地前后的水质视觉效果,来展示湿地公园对水质的净化功能。对于维持生物多样展示的景观设计,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配置乡土物种,通过招引湿地鸟类、昆虫来维持湿地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3.3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属于硬质景观,是为了方便游人而设计的能够烘托湿地自然景观的建筑物、景观小品等,便于游人能够更好地组织游览路线。主要有景亭、水榭、舫、园桥、游廊、木栅道以及景观小品等[15-16]。

4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城市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错综复杂、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它是多学科、多方面问题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参考文献:

[1]崔心红.建设湿地园林,改善生态环境―――上海市湿地园林建设的探索[J].中国园林,2002,11(6):15-17.

[2]国家林业局.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

[3]崔丽娟,王义飞,张曼胤,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9,38(2):17-20.

[4]王薇,李传奇.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J].水利学报,2003,34(8):117-121.

[5]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6):18-23.

[6]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31(10):63-68.

[7]王思元,牛萌.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7):137-140.

[8]但新球,骆林川.湿地公园规划新理念及应用――以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3):4-7.

[9]国家林业局.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

[10]Mark T S, Heather C V, Steve W. Exploiting the attributes of regional ecosystems for landscape design: The rol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ecological engineering[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7,30(3): 201-205.

[11]吕咏,陈克林.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及其对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启示[J].湿地科学,2006,4(4):268-273.

[12]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25-250.

第2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理念;存在问题;策略

1.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

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

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2.当前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

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

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2.3盲目追求“档次”

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

3.1公园的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等等。

3.2公园的园路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

3.3公园的建筑及构筑物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附属要素,也可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本身作为公园的景点外,它们也是为方便游人休息和观赏而设置的景观空间,所以其内部空间使用的舒适性也应该给予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亲切宜人,遮荫蔽雨的效果好,视野开阔,座椅等配套休息设施使用起来舒服。不同的建筑及构筑物设计的方式也应根据功能不同而适宜安排,如小卖部要考虑选址及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雕塑要符合公园的主题和人的美感需求等。

3.4公园的植物

植物是营造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环境,还有衬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观人性化的要点,首先是合理选择植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风景优美的休憩处,并创造一个宜人的气候环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选择耐践踏的草坪品种,为人们休息、嬉戏、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纯观赏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园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对欣赏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残疾人接近植物;对于儿童群体,应注意避免选择毒的、带刺的、花粉引起过敏的植物,保证其安全、舒适性;对于盲人的欣赏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芳香的、声响的和树干有质感的植物品种,让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大自然。

3.5公园的设施小品

公园设施小品应遵循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并具有亲切的尺度,能够反映生活情趣等。设施小品也是公园中和人最贴近的要素,所以必须保证设施小品的数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证每个单体具有人性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性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同时,人们在公园中活动,游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不但依赖于必要的防护设施,还要特别注意公园的晚间照明设施。另外,必须在整个公园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标明道路、设施、出入口、电话亭、厕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标示性设施。

3.6公园的水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4.结语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综泽.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第3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这些城市公园中包涵着景观艺术设计的元素和特点。在我国,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了公园景观的发展,由早期的比较大型的私家园林景观发展为具有艺术特色的公园景观,各类公园景观的蓬勃发展,从另一角度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1、综合性

园林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综台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学、建筑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设计要求,才能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综合性要求。

2、创作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融入设计主体的创作性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改造公园的具体情况与环境要求,运用现念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才能设计出形式新奇、富有创造力和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创作性园林景观。

3、过程性

园林景观设计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应是一个经过不断发展、修改、推敲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全方位地分析,同时,还要重视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改造的意见,使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等的要求。

4、社会性

园林景观是城市公园的主要部分,也是城市空问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全性。而这种社会性则要求园林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现状,权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城市特色三者关系,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体现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等特点。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景观设计的本质是为了其使用者服务的,所以就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的设计是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的,只是单纯的摆设而已。另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避免危险和伤害的发生,尤其是在设计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空间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是人性化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保证不了这一基本要求,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了。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体现出人文的关怀

“人文主义”(Humanism)最早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力的思想。广义上来讲,人文思想是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文化、人的历史、人的存在其价值都愿意加以尊严与关怀[5]。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就是要体现“人文主义”思想,让使用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另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多方面与多层次,由最基本层面对人的生理关怀到高级层面的精神与情感关怀逐层上升。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特别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达到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的效果。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的传承

景观存在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都对景观有着巨大影响。首先,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有普遍的相似性,过去熟悉的事物与形态能引起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产生相似的联想,因此增强人对景观环境的认同感。其次,对该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对形成城市公园景观特色是非常有利的,富有较强烈的识别性和唯一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使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归属感得到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城市公园景观之所以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同感,一定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充分地了解了该城市的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等,并且在设计时把以上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经过反复的推敲以至于把所有相关因素综合在一起,而且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做出的城市公园景观环境才能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管其是否可再生,但至少不会对人类资源的再生有影响,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即“绿色”的景观设计。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后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影响。因此,要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同时也是为人类长远的发展负责。

三、公园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措施

公园园林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力求完工后的景观效果。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园林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作为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企业,要深刻领会设计意图。虽然公园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有着较强的随意性,但是必须是熟悉图纸的情况,真正领会了设计者的意思下的“随意”,不是不明所以的“任意而为”。要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与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植物,花草的种类,加强对苗种质量的检查。符合实际地选择园林景观的种类,是完成一座美丽公园的前提。

2、园林工程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公园园林景观工程学是一门各种专业相交叉的学科,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了建筑、水电、园艺、艺术、设计等,其施工范围也很广,施工过程中与许多相关工种密切结合。因此,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与施工人员有良好地沟通,做到真正了解设计意图,创造出公园园林精品工程。

3、培养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一项工程能否顺利完成,除了有管理人员的参与,最重要的是施工人员的素质。公园园林景观施工,涉及到许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公园园林施工人员要明确指出,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仅是种种树,铺铺草这么简单,不少施工人员认为,园林景观施工工程不像建筑工程技术性强,严谨度高,就有很多非专业人员涌入公园园林景观中来,致使施工不能按照原本设计完成。一个良好的公园园林景观的完成,需要设计者和施工者共同完成,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4、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除了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不容忽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最明显地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目前,我国从事施工人员数逐渐减少,如何管理好施工技术熟练,留住人才,培养新人,成为摆在管理人员面前最大的问题。在管理上要有张有弛,惩奖分明,对于积极工作的人员要给予肯定,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不认真,不积极的也要严厉批评。

5、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公园园林景观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绿化标准、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在绿化施工中,要考虑到公园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习性、栽种季节进行养护、修剪,以期达到最好的公园风景绿化效果。

结束语

公园园林景观不论从设计,还是到施工,都是一个美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公园景观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对公园的景观设计应该达到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氛围,能够给游客带来精神的放飞以及灵魂的交流。设计再完美也需要施工将其付诸实现,因此,完美的公园景观不仅仅有设计,施工也是一项重中之重。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王冠群.浅析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7).

第4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独特性

1.1自然与人工的结合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独特性首先在于是人工与自然结合。设计特点应当遵循一种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并且可以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尊重自然的赐予,尽可能利用湿地援用的水系、共生植物,并保护地域物种。在人工后期配置中,植物景观要以本土植物为主,辅以共生的外来植物,根据地方差异与经济实用性来选择植物品种,在建筑群中适当的植树种草,将速生与慢生、常绿林与落叶林、名贵树木与经济性树木相调和进行合理搭配,进一步促进湿地“排毒”的功能。经过后期阶段的人工规划与治理,从整体上在涵养水源、提高空气质量的基础上使湿地公园景观自然发展。

1.2更加注重旅行理念

湿地公园景观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因此在设计时往往凸显出先进的旅行理念。在对湿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人们对湿地公园景观的旅游目的,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当湿地被开发成一种景观后,生物多样性也会被人们所重视,将更好的实现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

1.3系统性的营造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强调的是自然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元素的相互统一,并形成有机体系,更好的发展自身。系统性的营造就要求景观从各个局部到整体、各个角度都完美的呈现,系统元素蕴含着自身独特的内涵与风格,并且与整个湿地公园景观系统的设计要可以融合,风格鲜明但统一。这种系统性的营造,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主题更加突出,设计目标更加为人接受,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形式美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创造美的享受、实现美的审美追求。湿地公园景观将呈现出立体美感,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于每一个细节的空间塑造都要精准到位,形成富有特色艺术性的体系,在空间比例、审美节奏、建筑色彩及植物配置等必须营造出形式美,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物质材料的本质属性,让人们在情感上和身心上与景观产生共鸣感。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上,要善于利用景观美学创造形式美,具有整体设计的共通感,又要着眼于局部,在周围的建筑群、雕塑等设计上要体现出时代质感和传统意境,既要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现代西方艺术也要大胆尝试。

2.2 文教娱乐原则

随着社会文化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完善,人们对美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形式美的层面,更加注重景观的内涵美。这种内涵美可以使观赏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以此来满足城市中的人们渴望自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必须实现真、善、美的教育意义及亲近自然的娱乐意义。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必须把握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双重原则,从国家与时展的大背景下,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因素等,还要对当地文化的未来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大胆进行革新,并且考虑到观赏人群的审美要求,体现出人们观赏湿地公园景观而进一步参与社会文化的交流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增强民族与地域性的认同感与热爱之情。

三、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3.1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强调的是湿地公园中的各个元素统一,形成有机体系,相互促进性发展。它要求的是从各个点到各个面的完美系统性的体现,是系统中的元素,如点层次的植物群落点、动物栖息点、建筑小品的设计,要有自己的内涵,同时与整个系统性设计相融合。要求湿地公园中的各个节点,如大型功能性场地、湿地性水域、块状植物群落,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魅力体现,同时与整个设计风格相统一[3]。湿地公园景观系统性设计,能够使我们的主体更鲜明、设计目标更明显,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3.2湿地公园景观自然生态化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自然生态化设计,是在尽量保护湿地公园景观不受城市发展的破坏和影响为基本原则,在考虑自然环境的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一种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1)尊重自然,尊重原有的自然的生态环境,尽量利用原有的水系、乡土植物、保护当地的物种,从而从整体上,涵养水源、改善空气、增加湿度,使景观自然发展。(2)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观,能反映出城市发展总体战略目标,自然生态的指标直接体现生态价值观[4]。(3)我们要对湿地公园及整个城市进行系统性研究,从地理、气候、水文、动植物地表轨迹、景观变化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景观整体。在对湿地的植物配置上, 首先要针对本地植物适宜生长的特点,所以首选是本地植物,同时还要适度的增加易于成活的新种类,以便于植物之间良好的搭配能对水体污染起到更好的效果。 然后在植物的选择上还要有多样性,这样植物在视觉上才会有好的效果。

3.3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是对湿地公园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人们对景观的旅游性,从而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肩负的使命:(1)保护湿地公园景观生物的多样性,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2)改善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提供就业,以一种健康和谐的方式来维护当地的景观环境。(3)为湿地公园景观的维护和管理创造资金[2]。(4)以保护型的旅游,宣传湿地公园的保护知识。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性设计,是建立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基础上的,使湿地公园景观更好的发展。

3.4水体植物景观

依据水体面积大小而言 ,针对不同面积的水面 ,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在水面较大处,应种植大而连续的植物,从而在量上给人以壮观的感觉,同时这些植物在配置时要分清主次,体形、特点等要相似,不能给人以杂乱的感觉,要适宜远观。 但如果水面面积较小时,则对植物的高度则有更高的要求,较小的水面不适宜远观,所以在近景的情况下,对于植物的要求,则需要种类少、个体矮些,这样就能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协调感,同时还能映衬出水面镜面的感觉。

水体的深浅对植物的选择也不同 ,水深的地方 ,如果离岸还较远,面积分应选择有净水作用的植物,但在数量上要控制好,以免其生长过快而影响水体的质量。 同时对于浅水的地方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观赏为主,所以可栽植挺水、漂浮类植物。

3.5湿地公园陆生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中的岛屿并不少见,在岛屿植物的配置上要注意所栽种的陆生植物要具有一定的耐水性能,这样才能适当岛屿上水湿性强的特点, 所以各种陆生植物在配置上不仅要有较强的适应性,还需要有一定的观赏性,这样才能使岛屿上的植物群落和谐、优美。 同时在植物的栽种上不能太单一,需要成群、成片的效果,要针对不同的风景地貌特征来选择植物的种类,这样所形成的景观才会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而形成景观的良好的群落结构。

四、总结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复杂、综合、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它是多学科、多方面问题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格局。

【参考文献】

第5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2.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其植被基础、立地环境都有差异,所以,设计生态景观时,应该对公园展开整体的植被景观规划,利用统筹规划来促进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景观植被覆盖率、骨干树种、特有植物等,应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第一,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该区景观规划以保持原有景观特色为主,维护原生种群与区系,以原生乡土植物为主。第二,退化湿地恢复区。该区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湿地生态效应为主,按照原有湿地植被景观进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第三,湿地缓冲区。该区景观以生态景观效应为主,将生态效应的体现作为前提条件,培育特有植物群落和地带性树种,适当引进生态与景观效应俱佳的植物。第四,户外游憩区。该区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以农作物、景观林为主要特色的景观效果。第五,建筑与服务设施区。该区以丰富的植被空间塑造为主,并保持一定面积的高绿地率,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的乡土性特点。

3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涉及水利、环保及农业等多部门,其协调难度非常大,在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管理职责交叉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协调与支持。湿地公园建设应充分遵循生态规律,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手法,将城市湿地特色景观展现在大家面前。城市湿地园林景观设计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应结合湿地公园的立地条件与生境特点展开设计。

参考文献

1孙新旺.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第6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湿地公园;公园景观设计;生态化;人性化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1.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湿地公园是指城市中自然形成的绿地公园,该区域是天然湿地,通过合理保护和规划逐步形成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在保护和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还有对湿地公园生态教育和湿地公园旅游等功能。

1.2湿地公园景观的内涵

湿地公园景观是在对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建设的基础上,满足湿地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设计出湿地公园适宜公众游览的景观。

1.3湿地公园景观的要素构成分析

1.3.1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水域景观、沿岸景观及陆域景观构成为主要构成元素。湿地公园内面积大的水体通过自然界物理反应可以形成小气候,可出现云雾缭绕、潮涨潮落等现象,易形成独特景观可以使人亲身感受自然、体验自然景观的奇妙。

1.3.2湿地生物景观:湿地公园的生物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湿地植物景观主要是由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组成的。湿地动物景观主要是由湿地水鸟、湿地昆虫和湿地鱼类等组成的。湿地动物可以活动的景观,可以为静止的湿地公园景观增添一丝生机。

1.3.3湿地文化景观:湿地文化景观为区域的文化特点的具体体现,体现出该区域的民俗风情,民俗习性等特色,展现在湿地环境中独特场景、意境。该湿地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人类所改造地域所保留的印迹、建筑、地域特色、硬质景观等。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2.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性设计,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各种元素要统一,形成的有机整体,相互发展促进,设计要有内涵,再设计植物配置、建筑小品、湿地公园各个节点层次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魅力,如湿地性水域,植物群落、大型活动场地设计风格要相互统一,设计主题贯穿设计之中。湿地公园的整体性设计,使我们更加明确设计目标、设计特色,从而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

2.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园中应提供人们亲水性,设计出可以足够观赏和体验的场所,注重人的五感,使人全面感受湿地水的魅力,湿地公园设计时应注重公共活动空间,利用湿地的植物设计遮蔽空间。美学原则,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现自然与人互动性,湿地水体应注重动静结合,植物配置应实现虚实结合,层次分明,达到色彩和材质的统一,使湿地公园富有节奏和韵律。

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化设计,主要的是尽量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开发设计时不受城市发展和影响为基础,在考虑自然承载力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城市和城市环境和谐共同生存的设计理念。我们要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从环境、地理、水文气候、动植物等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新的独特风格的景观体系。

2.4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服务设施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是指根据游人游憩活动需要而设置的,游园的路线、景观的建筑物、景观小品等,湿地公园设计时必须满足有人的赏景和休息的需要,如景亭、回廊等,动态路线是为了满足园内游览路线的需要,划分空间形态,采用远近景结合的方式,园区内的雕塑小品设计可以更好体现湿地公园的文化内涵,丰富湿地的表现形式。

2.5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指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对人们的景观旅游,从而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在开发旅游必须对湿地公园进行保护性设计,保护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保护湿地公园在城市宣传湿地保护知识,是人们了解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旅游的发展是在建立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湿地公园更好的发展。

3、小结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设计作为城市公园景观的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通和交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形成一个新型的城市公园发展旅游格局。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涉及了很多学术方面的行业研究,该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详细的介绍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提供了很有利设计基础,为今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湿地的保护恢复与湿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成熟、不断发展,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也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淑玲.湖北湿地公园的建设.科技资讯,2006,(30):162~163.

[2]王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中国园林,2004,20(1):39~41.

[3]王凌.罗述金.城市湿造景观的生态设计[J].中林,2004(1):39-41.

[4]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第7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在对城市公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确定主要设计内容,就实际情况来看,一般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影响,为确保设计效果,必须根据实际环境情况来满足水平要素、竖向要素以及顶要素之间的平衡设计。公园植物景观在设计上主要分为覆盖式、开敞式及封闭式几种,其中对于覆盖式植物空间,大多采用体积较大的树冠或藤蔓植物组成,设计时要重点做好对植物疏密度的控制。开敞式植物空间,设计时基本上是选择用低矮灌木与草坪来对空间进行划分,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视野敞度。而对于封闭式植物空间,设计时要重点突出环境私密性与封闭性,一般可以选择用高大的乔木来营造小的空间环境,并在空间内点缀适当的花草,以满足游客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同时,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亲切感。另外,为确保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性,除要做好对空间设计的控制外,还需要做好植物季相管理,在达到基础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人们视觉上的享受。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会随着时空变换而展现,灵活应用彩叶植物来营造多变性的空间,其中要做好对冷暖色调的控制,提高公园环境的舒适度。

2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优化措施分析

2.1设计模式选择

设计模式选择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常见的设计模式有自然式、规则式与混合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第一,自然式。自然式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设计方法,植物的种植不采取规则的方式种植,行距与株距随意性比较大,布局上主要模拟植物在自然界生长状态与分布特点,利用自然的方法来组织素材,重点突出植物的个体美与组景美。第二,规则式。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好植物的种植,常见有直线、曲线或其他几何图形,此种设计模式植物基本上为带植与列植,并在后期进行修剪成型,形成特色景观,向游客传达一种宏观大气的感觉。如果选择此种设计方式,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好后期人工管理,以植物为对象通过人工设计来打造不同的图案造型,突出装饰性景观效果。第三,混合式。混合式设计主要是将自然式与规则式设计方法综合在一起,实现景观的共同性,并在分离中体现景观的对比性。混合式设计方式具有前2种方式的综合特点,在实际应用上也可以取得更丰富的效果,主要结合公园不同区域空间景观与功能实际需求,营造适应的植物景观。

2.2植物品种选择

2.2.1以实际用途为依据根据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功能需求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植物品种,可分为孤植植物、行道树、防护树种及绿雕塑等。不同的植物种类所对应的实际应用需求不同。例如,行道树的选择应与道路宽度、位置及周边场所功能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情况下主干道两侧应选择整齐挺拔的高大乔木,常见的有香樟、悬铃木等;园内游步道两侧应选择细质感小乔木,常见的有合欢。道路两侧为开敞观赏区,应选择高大常绿乔木或者彩叶树种,通过设计来形成景观大道;而公共设施旁边则应选择落叶大乔木,避免冬季对阳光的遮挡。2.2.2以立地条件为依据根据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需求,可以分为耐旱植物、耐水湿植物、阳生植物、耐阴植物、酸性土植物及碱性土植物等,需要根据公园地质地形实际条件来选择对应的植物种类。现在很多公园大部分区域都采取铺装的施工方式,植物会受到较大的热辐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植物根系很难在土壤中获取足够的水分,再加上基础设施设置不当,不能及时浇水,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对此,就应该选择耐旱植物,常见的有枇杷、栀子及乌柏等。

2.3综合元素设计

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除要做好设计模式与植物种类的选择外,还应做好与其他元素的综合分析,如与水体构成滨水植物景观。水域环境为公园内人们最为青睐的空间之一,在对此方面进行设计时,需要做好水生植物的选择,主要有挺水、浮水与沉水3种。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选择种植方案,不但要在短期内达到景观设计效果,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其能够长期正常生存下去。

3结语

第8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工业遗产的价值及其景观设计的兴起

工业社会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个重要阶段,随着20世纪末经济的转型,工业社会形态逐渐淡化,从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工业遗产,成为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见证和记录。其承载的价值主要包括:1.历史价值――工业遗产包含的历史信息,是对段历史时期的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最好说明。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可以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与方向,是文明形态的重要标志。3.精神价值――工业遗产对于其所在的城市和国家是深层次的精神纽带,它代表着一个名族的创造力。而这些价值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生活中,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工业遗产景观兴起于20世纪初,其特殊的工业化休闲艺术空间成为工业遗产景观的鲜明特征。

黄石工业遗产景观设计现状

黄石工业发展历经百多年,收获了“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浞故乡”等称号。走过辉煌的工业时代,黄石这座老工业城市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工业废弃地增多、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于是,将西方工业遗产景观开发的理念因地适宜的应用到城市工业遗产景观的设计当中,并结合自身环境特点进行合理创新。这为黄石工业遗产景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其中核心景观有矿山博物馆、矿冶大峡谷、石海大绿洲、井下大探幽和矿业博览园。集旅游、考察、科普于一体。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大亮点。

浅谈黄石工业遗产景观设计思路

1.思路的启发

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的设计者鲍尔。他在保护砖瓦厂历史痕迹和植物自然生长区域的前提下,将砖瓦厂设计成供人们观赏和使用的混合式公园。鲍尔在设计中将原有的砖瓦厂与景观结合,形成一个生态综合体。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废弃的工业材料,赋予其新的功能的同时,也达到延续历史文化的目的。这种利用设计手法和技术来达到生态恢复的设计思想为黄石工业遗产景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1)以人文为内涵

在已经建成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里,包括了矿冶大峡谷、矿业博览园、石海大绿洲、井下大探幽和矿山博物馆等景点。其中的采矿工业博览园区,将探矿、采掘、运输等老化的工业装备陈列于园内和制作成工业名人雕像用于参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这些人文元素,不仅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景观,而且延续了工业文化。

(2)以生态为重点

黄石曾以“矿冶名城”著称,在面临矿产资源枯竭和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这座城市的必然选择。借鉴已建成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和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的生态复垦和景观改造实践。未来可以尝试在黄石的其他废弃工业区,根据其自身的工业装备和生态环境等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复垦和景观改造工程,探索出一条工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2.设计实践尝试――以华新水泥厂旧址为例

华新水泥厂是座有百年历史的老工厂,它见证了我国近现代水泥工业的辉煌。随着经济转型和城市建设的变化,如今的华新水泥厂老厂已经停止生产并淡出社会发展的舞台。工厂遗留下来的生产设备、厂房和工艺流程等,成为城市的笔丰厚的物质遗产,具有宝贵的价值。因此,沿着以人文为内涵和以生态为重点的景观设计方向,将华新水泥厂旧址改造为工业遗址公园,可以有效推动工业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华新水泥厂旧址位于黄石市的中心地段,总占地80000平方米。其北为黄石大道,直线距离长江约500米,东、南、西面均为民宅,南距磁湖约500米。工厂于2005年停产后,留存了许多上世纪五十年代风格的建筑,并且生产水泥的1、2、3号窑等生产线也保存较完整。管道等建构筑物的保留可以作为水泥博物馆的实体展示,对水泥加工工艺流程充分利用以串联各个设施,从而形成网络化的参观游览路线,让游览者近距离目睹和接触这些工业设备的色彩和质感。充分感受设备机器和人类文明带来的震撼。整个工厂即露天博物馆,通过合理的规划,集中展现水泥生产工艺、华新水泥厂发展历史以及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厂边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公共游憩空间模式,向游览者展现华新水泥厂特有的工业风貌,以黄石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内在工业生命力,突显华新水泥厂老厂的独特魅力。

第9篇:公园景观设计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它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城市景观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科研教育和审美、优化完善城市形态等重要功能,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的湿地公园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原生态湿地的修复和保护,湿地公园的功能研究和评价,人工湿地的水净化处理、景观价值的评估,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建设和生态旅游的评价等当面。其中虽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杭州西溪湿地,镜湖国家湿地公园、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等。但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和景观游憩功能,处理好两者的矛盾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南宁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工程为例,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项目背景与概况

心圩江位于南宁市西部,发源于武鸣高峰岭,地形由斜坡地带流经盆地汇入邕江,形成北高南低,中上游为高峰林区植被良好,下游为平原区地形平坦。近年来由于建设和高新产业的发展,沿江两岸已成为开发热地,局部建筑物较靠岸坡,加之人为活动破坏,形成两岸岸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稳定性较差。心圩江河道为河漫滩地貌,漫滩两侧以上为邕江Ⅱ级阶地,地形较为平坦。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3.8公顷,其中现状水域面积为20.73公顷。

二、项目规划理念及目标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以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提高其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为湿地群落动植物创造适宜的群落生境为主要目的;同时在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适当规划为游人提供多样性的游憩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从而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次心圩江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工程是建立在促进南宁市内城市湿地保护,消除河道原有水污染现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规划原则基础上的。规划目标是将心圩江河道建设成为有丰富河川自然景观,协助城市河流恢复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沟通水系、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是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的“总方针”。

三、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1、功能性、科学性与景观性相结合

城市湿地系统作为人造的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功能性与科学性是整体规划的首要考虑原则。对于人工湿地景观而言,在重视景观表现形式的同时,首先应注重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应发挥的功能。湿地是个运动着而非静止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涵盖了水文、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产业生态学及物种适应等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因此要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维持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就必须要科学对待湿地的生态构成。在对人工湿地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依据城市污水特点,科学地进行景观规划、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

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同时,作为城市绿地,湿地公园也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怡人的亲水、观景、游憩和科普教育的场所,增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尽力做到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资源;对生境的改变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注重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注重材料的循环利用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科学设计,减少维护的成本;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等。

3、合理利用和协调建设原则

规划应充分考虑湿地系统中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科研与科普活动;同时应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使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

4、特色性原则

挖掘地域、人文、植物特色,利用景观手法加以表达,对提高城市湿地公园的活力、趣味、文化品味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的景观设计应充分凸显岭南地域特色,体现广西的民俗地方特色。综合空间布局、植物选择、造景手法等多方面考虑,通过道路规划、空间景观划分与植物造景巧妙而有机地融合,创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景观丰富、适宜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5、可持续发展原则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自然状态下的河岸带常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自然群落形式。因此植物种植设计是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许多湿地规划后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管理难度和管理疏失,使得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破坏,湿地失去其应当发挥的作用。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规划初期,就应当充分考虑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生态群落结构,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坚持“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的原则,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增强城市湿地自然生态恢复功能,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灾害,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四、景观设计思想和方法

1、顺应地形,因势利导

“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减少施工能源物质消耗”是绿地规划的重要基本原则。本案由于河道岸线较长,空间跨越大,因此设计规划中根据现状地形、高程特点、征地情况等划分了不同的景观功能区域。在局部位置采用微地形处理,以增加竖向视觉的节奏变化。利用蜿蜒的游览步道串联起一个个景观空间,通过虚实、开合的空间变化设计形成多元的游览空间单元,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在驳岸的处理上,本案设计中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自然河道本身的美感。设计中只在亲水平台处局部调整河岸线,同时通过水边植被的疏密种植、景石的搭配摆放等多种方式,弱化、柔化局部生硬的河岸线,使其更加自然、柔美。在需要保护土固坡的河滩等滨水地带,设计尽量不使用传统的混凝土脚注或砌块方式,而是改用“土工笼”等新型材料。既保护了河滩,又未隔绝与土壤的联系,还可为虾蟹等水族提供觅食繁殖的场所。这样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而且还能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的场所。人们将看到的不是一片混凝土框架的水池,而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充满自然野趣的水景。

2、开闭结合,人车分流

1)开敞空间――活动广场、亲水平台

在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整个规划中,亲水性设计是一大亮点。水景对人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亲水性设计就是顺应人的这种天性。本案中在河道沿岸设置了不同的亲水、活动广场,并在水边设置人性化的警示标志,使人们能够在较为开敞的空间,以较为开阔的视野近距离与水“亲密接触”,观赏两岸树影婆娑、碧波荡漾的美景。同时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规划中的亲水性设施以观水、赏水为主,而避免直接接触水的戏水性设施。

2)半开敞空间―― 疏林草地

通过局部种植高大挺拔的特大乔木疏林,实现景观视线的通透感和空间感,不仅能营造具有一定空间围合感、寂静的休憩思考空间,同时也能成为良好的景观节点和活动场所。

3)密闭空间―― 密林

通过乔、灌、花、草的合理配置组合形成密林,减少人类的活动范围,为野生鸟类、昆虫提供一个优良的栖息地。而林中布置的一些随地形起伏、蜿蜒曲折的汀步,能使游人享受“林间漫步、曲径探幽”的野趣。

4)人车分流,减少污染

公园整体划分为五大区域,每个区域均设有主入口和停车场及公车站。公交车站与停车场的设置充分保证了公园的可达性,方便了游人。园内的交通线路分为主园路(包括抢险道和环湖路)、次园路(即林中小路和汀步)。主园路贯通整个园区,可供游人步行或自行车游览不同的景区;林间步道蜿蜒曲折,随地势灵活穿梭在湿地景观空间内部,使游人能“零距离”接触和了解湿地景观。

3、立足乡土,适地适树

植物种植设计是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湿地公园的植物种植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景观效果以及水质净化等多重功能的要求。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植物品种对气候、土壤、水分的需求等生态习性特征的差异进行栽植环境的设计。应特别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减少或避免外来物种,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此外,植物品种的选择除了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应有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等特点。

1)丰富植物群落

通过水生、湿生、林地植物群落的组合搭配,乔、灌、草、花多样配置的方式,创造多样化的生境,招引各种昆虫、鸟类、鱼类等,增强景观的观赏性,构建生态结构的完整性,提高抵抗外界破坏和干扰的能力,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持续发展。

2)突出地域特色

南宁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终年适宜植物生长,“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被誉为中国的“绿都”。绿化树种绝大多数为热带科属种类。本次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选用的植物品种有200多种。其中大部分为常绿乔木、棕榈科植物等,以突显热带风光的南国特色;也有部分秋色叶树种作为特色树种,以营造特色的秋季景观。同时为了兼顾其它季节的景观,合理配置一些观花、观叶、观果、香花、蜜源、招鸟等植物,以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

3)植物品种的选择

(1)乡土树种为主,如:扁桃、秋枫、小叶榕、木棉、羊蹄甲、火焰花、凤凰木等;

(2)凸显亚热带景观的棕榈科植物,如:大王椰、老人葵、霸王棕、糖棕、红刺林投、苏铁等;

(3)兼具景观及果树功效的树种,如:扁桃、木菠萝、芒果、荔枝、人心果,莲雾、银杏等;

(4)秋色叶或变色叶树种,如:红叶乌桕、尖叶杜英、大叶杜英、落羽杉等;

(5)香花植物,如:白兰、广玉兰、四季桂、米仔兰、含笑等;

(6)临水、水生植物,如:水松、水杉、垂柳、湿地松、香蒲、芦苇、花叶水葱、荷花、伞草等。

五、景点景观设计

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景观设计为表现广西本土的民族文化内涵,规划了一系列的带有浓郁广西民族特色的景区:风雨廊桥、芦笙欢歌、鼓楼踩歌、铜鼓甬道、隔水对歌……从这些景观的名称上,就可以感觉到一股浓郁的广西少数民族的本土风味。特别是“隔水对歌”的水上舞台,生动地再现了壮族男女对歌的场景。相信这些景点建成后,不但能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还能创造了一个高品质的滨水生态环境,成为真正为人所用的城市河居空间,使心圩江成为未来南宁西部新区的“绿色走廊”。

六、结语

本文中所举的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恢复及景观工程的景观设计案例虽然有着其个别性,但其在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上,体现了一定的共通性,对其它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具有一定借鉴和推广使用的意义。当然,景观的最终形式并不单单只出于对生态因素的考虑,社会、美学和功能需求的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缺乏美感或者不符合社会和大众需求的“纯生态”的景观设计在实践中是难以实现和有长远发展的。因此,景观设计师应该以生态原则为基础,追求景观品质、社会及人文价值等多方面的共同提升,做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兼顾,才能使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相互促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元,牛萌.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为例[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07):137-138.

[2]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3]李桂媛,陈池,郑江英.滨水景观设计生态理念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SWCC.2006(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