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第1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一、加强教师专业素质训练,注重各学科渗透作用

语文的经典诵读教学中,文化内涵需要较高,并且其教学模式也不稳定,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引导性。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建立起正确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学模式的好坏优良都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教师的素质、技能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建立正_的教学模式以外,教师还要注意实现各个学科知识的渗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利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热情,为教学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学校要做好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通过设计教师培训机构、开展教师宣讲会,让教师发表自己对于教学的意见和看法,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等科目在小学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所以经典诵读和美术、音乐、思想品德在某些方面上具有着统一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德育的渗透,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强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且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中将诗歌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经典诵读的内容都是经过长时间流传的语言典范,都具有一定音乐的形式,可以用音乐表现出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

二、加强教师把握国学内涵,理解并感悟经典价值

关于经典诵读,每个人的理解都不相同,每个人对经典诵读内涵也有不同的定义,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但从根本来探讨,是一门需要仔细体会的学问,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的总称,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天文地理,到琴棋书画,再到儒学道家等思想学派,以及历史政治经济艺术等诸多方面。其所蕴含的内涵不是只言片语就可以概括的,几千年的发展的文化与哲学包括了各个层面,发掘出的价值十分珍贵。经典诵读教学可以整体提高学生甚至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小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也需要接受一定经典的熏陶,充分了解经典诵读的内涵,从而心灵得到满足从中受益,完成对经典诵读进行内涵的理解。

经典诵读的最大价值就是教育,通过对小学生们从小的文化培养和熏陶,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对中国经典文化的认知,提升中国经典文化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地位。开设小学经典诵读课堂可以使小学生们以实践的方式领悟到经典文化的真正价值,从小就不自觉地产生这种强烈的爱国心理,塑造了小学生们的爱国品质。所以教师自己也要充分提高自己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在教学上要有明确的目标,学校可再开展有关的专题讲座,例如论当代为什么要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追求等,充分让教师明白:经典不仅体现在五千年内流传下来的书籍字画,更体现在发展新一代儿童对经典价值的理解,让学生们传承弘扬中国经典文化并将其发展下去。

三、加强教师理解诵读性质,体会并实践经典精神

曾有一个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粗略统计表明,六年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共需要学习12本教材,包括412篇文章,其中,有关中国经典文化材料的文章篇幅达到了40篇,接近了整套教材内容的百分之十。并且这些内容大部分出现在课后的回顾拓展及语文园地部分,这样的排布可以使小学生们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更多地了解学习理解和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所以教师更要清楚地明白经典诵读教育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性质和地位,从而摆正自己的思想观念,有效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第2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一、微课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定义

微课是目前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表达形式,主要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按照相应的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和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教学资源。相比较传统的教学课堂来说,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少和主题突出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短时间的教学时间中,针对某一教学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其教学内容突出性和实用性的特?c,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教学时间,大幅度提升了教学效率。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来说,目前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信息素养、信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利用相应的信息化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在目前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微课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实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实施能力和监控能力。

二、微课对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

1.提升了教师的课前备课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课堂质量与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堂设计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和目标要求,进行课堂设计。在目前的教学要求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但需要实现以上要求,也需要利用一种整体的思路对教学环节进行安排。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保证教师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再设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也能帮助教师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微课的课件设计与传统的课件设计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设计思想和思路的转变上,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能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

2.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在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准备之后,需要保证教师能够按照实际的教学目标实施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来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的过程是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和控制,同时也能够体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独特思维。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的特点,这样的特点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加慎重地选择教学策略,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握,提升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除了微课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之外,由于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主体突出的特点,在经过微课学习之后,还能剩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和思考,而教师能在这段时间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实现课后的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3.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和自我总结能力

第3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

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语言环境,充满温情和人道的同情、关心和支持,关怀学生的生存困境与愁绪,喜爱他们的天真与幼稚,宽容他们的失误和瑕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

1.1 对学生要多一份赏识。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比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的普通话说得真标准”等,给每一个发言的同学以不同的鼓励。渐渐地,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觉得与老师、同学交流是一件简单有趣的事情,小小的讲台成了同学们向往的舞台。

1.2 学会在活动中沟通的技巧,教育的艺术应体现在吸引力。要采取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比如你可以突然问“您能说出我们教室有多少块玻璃吗?”“你知道教学楼有多少级台阶吗?”不少的学生可能会摇摇头,你叫他/她去数,回来告诉你,这样他们就会一五一十的告诉你,滔滔不绝地跟你交谈了。

2.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文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有力载体,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小学生喜欢参与、乐于表演等特点,我们可以结合课文设计出一些能表现文章中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边讲边表演,这是进行口语交际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雷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雷雨之前,天气有什么变化?蜘蛛怎样了?蝉有什么表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进而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自由思索:下雨以前还会出现哪些变化?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做出自己的反应?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这样,在学习中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有的课文结尾言尽而意未了,回味无穷。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课文中具有悬念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然后以“小羊最后的命运如何”为主题展开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创设交际情境,营造口语交际的大环境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特定的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图片、投影、游戏、故事等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培养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3.1 捕捉生活信息,创设交际情境。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如我们针对有些小学生不注意珍惜学习用品,经常损坏或丢失铅笔、橡皮等现象举行辩论会。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以“生活水平高了,有没有必要珍惜学习用品”为主题让他们展开辩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做适当的点评。通过辩论,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使他们明确节约的重要性。

3.2 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我们要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互相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如:教学《找春天》一课,可以组织学生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郊外去春游,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呼吸大自然的空气,触摸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去寻找大自然中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动手画出来,召开以“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班会,说自己眼中的春天,以唱歌、舞蹈、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对于这些亲眼所见,亲手所画的景物,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也就更善于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

4.口语交际随机训练,立足课堂,走向课外,走向社会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口语交际训练应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这就是说,在口语交际课中,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而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倡导走出灌输、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的教学路子。

5.说写互相结合,强化口语交际能力

第4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关键内容。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创新素质教育,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是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还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教育可以影响学生今后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能够从全新的角度探索和研究知识,摆脱传统思想模式的束缚,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获得更多的知识。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而语文教学又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对各种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只有从小学语文教学抓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对策及措施

1.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创新思维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素质,围绕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置为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学生实践、教师指导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着帮助、指导的作用,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感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设置一定的启发、引导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文课本中表达的感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迎合小学生的需求,转变原有硬性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启发和教育。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并借助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对语文教学课本内容进行表演、改编,锻炼学生经常思考的习惯。教师要肯定学生提出的创新构想,使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将内心的想法充分的表达出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习惯的目的。

3.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

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时,不仅需要考核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实践应用的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浅层意义的教学,无法达到开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进行延伸,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思考空间,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扩宽自己的视野,在实践应用中巩固知识,并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融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不断完善自身不足,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同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黄金时期,这就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创新思维的形成,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元萍.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创新思维的研究[J].文学资料2011(15)

[2]赵建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03)

第5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式

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基础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因此它要承担起创新教育的重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积极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把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讲述如何在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一、示范带头,理念创新。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不能迂腐守旧,而是要敢于向陈旧教学理念挑战。不仅备课要创新,课堂构建要创新,教学方法也要创新,努力使自己树立起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

二、创设科学、高效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孩子们创新。

1、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

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只有“乐学”,才能使他们不断进取和自强不息。孩子们对课堂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孩子们进入探求新知的最好状态时,如果充分挖掘课文的趣味性,依据学习目标,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孩子们模仿和概括的教学内容,就会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等优点,有效激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首先要使孩子们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根据孩子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刺激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理,激起他们的求知渴望,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创新的原动力。

2.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孩子们发现与探求新知识的心理渴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能够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使孩子们敢于开口,敢于质疑,乐于提问。只有当孩子们好问、好思、好奇的心理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调动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促使孩子们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思考,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开拓求异思维。

求异,就是要标新立异,推陈出新。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孩子们科学、有效的创新习惯,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互动,积极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孩子们多想、多说和多做,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主张。积极支持与鼓励孩子们提出一些新想法、新看法、新主张,鼓励他们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使孩子们在自我表现中增强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

(2)要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培养孩子们强烈的问题意识。

著名英国科学家牛顿从小就养成“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的习惯,后来正因为此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保持问题意识是孩子们萌发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们敢想、敢疑、敢问,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孩子们质疑问难的能力。

(3)敢于失败,在失败中勇于总结经验。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总是希望孩子们的活动能按照自己的预想开展,一旦出现偏差和不同,就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无端责备。我们应该看到孩子们的“错误”中包含着创造的萌芽,是接近创新的脚步,要多多理解,只要我们积极引导,错误常常会迸发创造之光,进而产生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要做到孩子们回答错了,允许他们重新回答和补充说明,不理解的问题允许再问、再想;老师错了,允许孩子们反驳、争论,发表自己不同意见。只有这样,孩子们的探究新知欲望才能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才有真正的民主,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就是培养孩子们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知识再组合的能力。实践是创新能力提高的原动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侧重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多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自己从课堂活动中获取有效知识;创新教育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重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只有在课堂学习实践中,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才能有效转化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只能被淡化、弱化,创新精神也会被消退,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第6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师;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49-01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涉及面广,它是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认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综合。它体现了教师的内涵和魅力。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之后,要去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确立研究课题,勤于动手去解决问题。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一、提高师德修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小学教育工作。要热爱学生,文明育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育艺术的前提和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就要下功夫备课、上课、耐心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熏陶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既教书,又育人。

另外,教师只有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责,方可为人师表。在思想方面,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生活目标。在个人品格方面,应具有无私、善良、诚实、宽厚、惜时守信、光明磊落,团结协作等美德。在文化知识方面,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治学方面,应具有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文明习惯方面,应谈吐文雅,庄重朴素,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养,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楷模。

二、提高业务素质

小学语文教材的时代性,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技能性,使得语文教学工作尤为复杂和艰巨。由于语文教材的时代性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就需要教师学习许多新知识;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强,就要求教师知识面宽;由于语言文字的技能性强,更要求教师具有能说会写,善于分析的本领。

三、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由原来的教书匠转变为创造者、研究者,要从经验性的人才转变为科研性的人才,因此,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要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必须了解和热爱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规律,懂得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吸收当代国内外教育科研的新成果、新思想,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不断把教育教学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不断摸索新的规律,也才能不断开发教师的潜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有许多新的课题摆在每个语文教师的面前。教师还要熟悉科学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以教研促教学,确定研究课题,设计和制定研究计划,搜索有关素材,统计和分析有关数据。从而更好地实施研究。教师边教学边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四、苦练基本功

目前,国家已经实施了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目的就是让老师们通过学习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更新和充实学科体系,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加强教研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我们要善于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素养。电脑的操作、普通话的表达、简笔画、三笔字等这些基本功教师都要练好,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五、提高创造能力

第7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创新和实践。

语文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使学生乐于创新和实践,从而变为一种自觉行为。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改变在语文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去创新和实践,进而达到语文教学“自读自悟,自主求知,不教而会”这一最高境界。

三、语文教师自己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给学生作创新的表率,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试想,一个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一批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呢?

四、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善于创新和实践。

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项独立任务去完成。因此,教师要多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法等,上好自读课,预习课等,重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争论、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性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性、情感性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的主人。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想象力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赋予学习的生动性、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它是形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扩句、看图说话、看图作文、扩写、续写、改写、读后感、想象作文、复述课文、观察日记、提问、讨论以及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形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

六、重视作业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精心设计一些动手、动口、动脑的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如低年级的作业,可把生字编成容易猜的字谜,或把合体字拆开,把独体字合并,或用写纸条“开火车”以一个字组词,以一个词造句,或词语搭配等。中高年级的作业设计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设计思考性的预习作业或弹性作业如诵读、讨论、画写、操作等。切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重视语文课外活动。

第8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一、分析理解能力

一直以来,我们常说: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语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课堂一直呈现的都是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即便是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也是教师在主控,导致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也能确保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更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文本阅读,即:(1)题目“永远的白衣战士”为什么要用“永远”一词,“战士”能否改变为“天使”?(2)主人公叶欣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是怎样的?(3)叶欣为什么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4)文本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学生的阅读盲目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有效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现实是,很多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连最平时的交流都是支支吾吾。可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首先,搭建自主表达的平台。比如,通过创设情境来给学生搭建说的平台,鼓励学生开口说,开口表达。如,在教完《三顾茅庐》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则故事用自己的话表演出来,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自主组织语言锻炼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接着,要对学生的表达过程给予及时评价。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非常清楚,要想让学生开口说,愿意说,是需要勇气的,而这份勇气的来源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也就是说,在给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之后,还要及时、准确地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还以《三顾茅庐》的表演活动为例,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的流畅程度,甚至是音调、语气等都要进行评价,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得到鼓励,减少对“说”的畏惧,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学习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当然,除了分析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外,还包括审美鉴赏能力、文本解读能力、文本复述能力、辩论能力、讨论能力等,都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鼓励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第9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范文

一、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教师是关键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理解、运用,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可以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以漠然试图激起学生的情感,这如何做到新理念要求下,教师应做“平等中的首席”呢? 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如《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二、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褒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以诗文诵读为学校特色,请诗人、作家来校开赏析会,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训练学生记忆力,还积累了众多的佳句、绝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心魄相系的古诗文的独特美质,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

三、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