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icu护理知识范文

icu护理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icu护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icu护理知识

第1篇:icu护理知识范文

1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

1.1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护士对院内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控制院内感染意识;通过培训和学习,从思想上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认识到院内感染与己有关,真正明确自己在院内感染中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履行护理行为[2]。

1.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重症监护室无家属陪护,多数病人意识不清,护理工作大多一人完成,那就更要求护士加强责任心,有人无人在一个样;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3建立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做好监控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入icu应更换隔离衣、更换鞋,戴口罩和帽子。医院院内感染科,护理部不定期对科室进行督查指导,规范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理质量;正确指导护士各种消毒液的配制,按时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定期分析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是防止院内感染的根本保证,也是防止微生物传播疾病最有效措施[3]。

1.4预防手的交叉感染,严把洗手关

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因此规范洗手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是防止院内感染既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措施。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以及做任何护理操作前后,都应认真做好六步洗手法。当护士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时,在戴手套前及脱手套后,都应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洗手液洗手。不要因为戴了手套而忽略了洗手。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检查。洗手不仅对病人负责,也是对护士自身的保护。加强护士自身防护知识教育,健全自我防护的各项措施的落实也至关重要。

1.5加强进修人员、护生、护工的管理

做好进修人员,护生院内感染培训和带教工作;指导和检查护工工作,检查洗手情况。

2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2.1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整齐。如有污渍及时更换。使用气垫床,病情许可下,每1~2小时翻身一次,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压疮发生。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每日进行温水檫身二次。保持保留导尿管通畅及会的清洁干燥,每日消毒液清洁尿道口二次。对于大便失禁患者,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观察臀部和肛周皮肤情况,如有皮肤发红可涂氧化锌油。给不同患者操作时,洗手或戴手套。测好血压后可以将袖带放松,需要量时再绑上。

2.2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因患者多为昏迷,长期禁食,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而需要鼻饲流质的病人易发生口腔感染。故需每日用3%碳酸氢钠口腔护理二次,口臭明显病人选用3%过氧化氢溶液口腔护理,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需有二人操作,先检查气囊充盈,一人拿注射器把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冲洗,一人及时吸引,反复操作。

2.3加强呼吸道护理

呼吸系统是院内感染最常见并发症部位,积极促进患者排痰。未使用呼吸机患者,鼓励患者翻身,叩背,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并进行严格消毒,干燥保存。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一人一用。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先吸气道内,再吸口鼻腔,吸痰管分开使用。现临床应用的一次性密闭式吸痰管,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效果满意;在不脱机的情况下吸痰,既防止患者缺氧,又防止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湿化罐内加入无菌蒸馏水,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常规护理。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洗手。

2.4加强病室的消毒管理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每次20~30分钟。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18~22度,湿度60~70%。三氧消毒机空气消毒每日三次,每次2小时;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三次;含氯消毒液檫试病人床,床旁桌等物品表面,使用中的各种仪器表面,病历车、治疗车、基础护理车、医护办公桌、门把手、病历夹、电脑鼠标和键盘,电话机表面物品等每日一次。拖把实行严格分区使用,用后分开消毒,清洗,悬挂,晾干;使用一次性抹布,做到一桌一布,用后放在感染物品垃圾袋中集中处理。必要时每季度病房彻底清扫及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并做好登记。所有含氯消毒液每天更换1次,准确配制消毒液浓度,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每月定期对无菌物品及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

3小结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我院ICU通过狠抓控制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力度,落实护理措施,在控制院内感染方面收到满意效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死,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护理质量的标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时刻绷紧控制院内感染这根弦,自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护理措施,加强监测力度,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抗感染意识,来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苏燕、杨爱珍、杨爱玲.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包头医学,2005:29,(4).

[2]赖玉香.临床护理潜在的院内感染问题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5):459~460.

[3]支红梅.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进展.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4(2):(70~71).

第2篇:icu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护理资源配置;ICU;ICNSS

[DOI]10.13939/ki.zgsc.2016.24.041

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手段多、操作技术复杂、知识更新快、工作量大,对护理人员的配置及管理要求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为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保障整个监护室工作的顺利高效运转,引进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ICNSS)评估ICU护理工作量,作为ICU护理工作量的测算工具和重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可靠依据。ICNSS量表包括护理诊断、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3个方面内容,既可用于比较不同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量,也可评估单个患者从入科到出科的整个护理过程,[1]可以更好地优化配置护理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采用ICNSS评分情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重症监护病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内科和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50例,男53例,女42例,其中多发伤23例,休克12例,消化道大出血10例,重症胰腺炎8例,术后感染30例,急性中毒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资源配置

一是对照组:采用平均分床法进行护理,由护士长根据患者总数将床位平均分配给每名或每组护士,护士独立承包相应床位病人的护理工作,即常规平均分床法。二是观察组:依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配置护理资源。根据量表内容对病人的各项评估项目进行评分,确定病人的护理干预水平,后根据评分系统统计出来的护理工作总量分配护理人力资源。ICNSS主要包括气体交换受损、无效呼吸形态、清理呼吸道无效、组织灌注改变、皮肤完整性受损、排泄清除功能改变、容量改变、心律改变、营养改变、躯体活动改变、睡眠形态紊乱、交流改变、疲劳、疼痛、焦虑及恐惧、亲属及重要关系人的不良应激16项内容。

1.2.2 观察指标及护理评分标准

比较和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每个ICNSS问题的护理干预评分分1~4个等级,分别对每个健康问题进行护理干预评分评估,相加总和为总护理工作量,总分16~64分。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P

3 讨 论

3.1 应用ICNSS量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有报道指出,ICNSS量表涵盖了病人病情、治疗、观察、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原则性和操作性均强,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应用ICNSS后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住院费用,减轻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这一结果说明ICNSS评分实施的必要性。

3.2 应用ICNSS量表提高护士满意度

传统的ICU护理采用平均分床法,按照床位数将病人分配给护士,容易忽视护士的具体工作量,每个护士工作能力及专业素质存在个体差异,从而造成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整体护理工作质量。[3]Pyykk等学者于2000年提出ICNSS,通过重症监护护理评分量表来测算ICU护理工作量,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将总的工作量合理分配给每个护士,必要时增加值班护士数量或采用弹性排班制度,以期能够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也能够将其应用在对比不同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量方面。ICNSS量表分值越高,表明护理工作量越大。[4]依据ICNSS量表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配置,根据评估护理工作量调整护理人员数,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疲劳与紧张状态,保证护士有充沛的精力,而且还可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内的灵活性,有效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满意度。

3.3 应用ICNSS量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ICNSS量表包括清理呼吸道无效、皮肤完整性受损、气体交换受损、无效呼吸形态等护理问题,护士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评分后再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PyykkA.K.,Laurila J.,Ala-Kokko T.I.,et al.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 Part2: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Nursing Outcomes[J].Intensive Critical Care Nursing,2001,17(1):16-27.

[2]杨红叶.分级护理实施的现状与展望[J].广西医学,2008,30(2):221-223.

第3篇:icu护理知识范文

在临床ICU的管理当中,细节管理是一关键环节,对于提高ICU的临床治疗护理水平、切实减少护理缺陷和纠纷、确保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几年来,我们将细节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力地促进了护理管理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现将我们的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ICU现开放床位13张,平均每年收治600余名危重症患者,包括各种疑难大手术后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在岗护士18名,护理员4名,其中护士长1名,护理组长4名;本科毕业14名,大专毕业8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9名,平均年龄27.1岁。

2 细节管理方法

2.1 树立细节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进行细节管理的保障和前提。我们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并不断完善了ICU工作制度、ICU工作人员职责、ICU工作指南、ICU护理常规与护理流程。护理流程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流程、护理工作流程、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流程,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使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一套符合ICU病房实际情况、可操作量化、各司其责的管理制度流程,让每一个护士有章可循,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持续化、系统化。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分层培训和考核

对护士按照毕业年限进行分层培训和考核。基础培训强调“三基训练”;专科培训强调从技术细节上进行培训;护士法律法规培训强调制度的落实与“慎独”精神培养;培养制度落实从细节做起,质量管理从细节监控。

2.3 细化优化基础护理流程

对ICU的病人强化和细化基础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长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流程培训,通过现场示范和演示使她们掌握流程并严格按此流程操作。做好护士入科培训,将基础护理流程列为ICU岗前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使每位新职工、实习护士上岗前均能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同等重要的意识,入科后由带教老师一对一、手把手带教。对基础护理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每天6:30~8:30集中进行基础护理,内容包括:洗脸、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更换床单位及衣裤等,每周三床上洗头,16:00口腔护理、会阴护理;20:00足部护理,对各类导管及引流袋的护理方法、更换时间和更换方法进行统一规定,护士长监督考核执行。

2.4 细化对压疮的预防、评估与上报

对所有进入ICU的患者均进行皮肤情况评估:对未发生压疮的患者做好危险性评估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入ICU有压疮的患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新入、转入、手术后回ICU的患者如何与相关科室进行皮肤的交接与记录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5 细化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强化安全管理

重点是病情发生变化前预警细节、非计划性拔管与脱管预警细节,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法律、法规、规章与流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在做每一项护理工作时都从细节上思考,增强护士的责任感。

2.6 细化ICU危重患者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

重点是书写内容与书写格式上。强调危重患者记录书写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客观性。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体现护理记录的动态性与连续性,使危重患者记录更加符合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2.7 细化ICU抢救物品与仪器设备的管理

所有仪器设备给予定位放置、专人管理,班班交接,及时补充,每班登记使用时间和使用情况,对仪器设备安排专人定期维护保养并进行记录、登记,消除隐患,安全使用,始终保持所有抢救物品与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8 细化环节管理。

“抢救”属于一项团队行动,而团队成员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抢救效果[2],护理工作中常会遇到影响护理管理的不安全因素,如夜班工作忙乱时、护士过于疲劳时、大型抢救时。为此,重点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强对节假日、周末、夜班等重点时段的人力配备,实行弹性排班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保证人力的合理配置,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加强对责任心与能力不强、新毕业、转科、进修等人员的培训与监督;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密切注意高危环节,随时监管。

3 结果

以病人为中心,促进持续改进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永恒主题[3]。。通过实施和注重加强对ICU的细节管理,进一步培养了护士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和临床思维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加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减少了护理缺陷与纠纷;使ICU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率等显著提高,从而进一步规范了ICU的各项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188.

[2] 洪玲萍,李香琴,王采芽,等.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减少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漏收费[J].护理学报,2007,14(7):4243.

[3] 黑莲芝,李琛.持续改进在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3C):823824

第4篇:icu护理知识范文

摘要目的:了解ICU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0月1~30日对我院13个重症监护室的204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简易应对方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其护士最主要工作压力源(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方式 (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无差异,消极应对方式(1.16±0.54)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26.20±9.78)分,去人格化维度(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重,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关键词 :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相关性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06

作者单位:063000唐山市唐山市工人医院(田晓华),河北联合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陈长香)

田晓华:女,硕士,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通讯作者:陈长香,女,硕士,教授

基金项目:唐山市科技局项目(12140209A-13)

护士职业倦怠是指护士不能顺利应对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护士伴随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高负荷持久的工作压力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导致职业倦怠发生的主要原因[1]。ICU是集中救治急危重症病人的高风险场所,护士的职业状态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了解ICU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减轻护士职业倦怠,保证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3年10月1~30日在我院13个重症监护室工作的213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13份,收回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95.78%。女197名,男7名。年龄22~51岁,平均(30.49±5.11)岁。职称:护士71名,护师83名,主管护师46名,副主任护师3名,护理员1名。学历:中专4名,大专62名,本科137名,研究生1名。护龄<2年22名,2~4年78名,5~9年35名,≥10年69名。婚姻状况:已婚123名,未婚81名。

1.2方法(1)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工作时间、班次等。(2)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共35个条目,5个方面,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大。1.00~2.00分为轻度压力;2.01~3.00为中度压力;3.01~4.00分为重度压力[3]。(3)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包括积极应对(12项)和消极应对(8项)两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4级评分法(0~3分),积极应对维度评分越高,心理症状越好,消极应对维度评分越高,心理症状越差[4]。(4)职业倦怠调查量表,包括情绪耗竭(9项)、去个性化(5项)和个人成就感(8项)3个维度。量表采用7点自评方式(0~6):从不为0分;1年几次或更少为1分;1月1次或更少为2分;1月几次为3分;1周1次为4分;1周几次为5分;每天为 6分。情绪耗竭19~26分为中度;26~为高度疲溃感;去人格化6~9分为中度;9~为高度疲溃感。个人成就感34~39分为中度,<34分为高度疲溃感[5]。所有调查均由经统一培训的科研小组成员进行面对面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ICU护士工作压力源现状(表1)

2.2ICU护士简易应对方式(表2)

2.3ICU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表3)

2.4ICU护士职业压力、简易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表4)

表4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两维度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

3讨论

结果显示,ICU护士工作压力源整体呈中度水平,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护士最主要的工作压力源,与国内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6-7]。ICU与其他科室相比,其特殊性在于急危重症病人与封闭式的管理。ICU护士庞大的工作量,包括日常生活、治疗、心理护理,加上频繁倒班扰乱了护士正常的的生活规律,护士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应对方式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消极应对方式加重身心耗竭,不利于身心健康。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多、工作量大,但采取的消极应对较全国常模少,提示ICU大部分护士调适能力较好,能够积极面对各种压力,不逃避、不退缩、不自责,及时化解问题,缓解工作压力,尤其是年资久的护士长期积累经验,积极应对方式较多。

ICU护士职业倦怠中,去人格化呈中度,情感枯竭与个人成就感维度最严重,原因在于:(1)ICU病人多为急危重症病情变化复杂,护理内容广泛,护士工作量大,时间分配不合理,连续倒班时间长,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身心疲惫,而医院待遇又未能得到相应体现[8]。(2)ICU工作环境特殊,病人由护士全权负责,如果护理稍有不慎,未与病人家属及时沟通或进行解释,使得病人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向护士发泄,护士得不到应有的信任与尊重,对护理行业产生质疑。(3)ICU护士长期面临濒死病人的挣扎,看到疾病面前生命的脆弱,心理受到情感冲击严重。(4)医院为ICU护士提供临床进修、晋升机会较少,职业前景渺茫,自我价值得不到进一步提升,个人成就感低落。(5)护士自身调节能力较差,不能平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去人格化明显[9]。

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两维度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与他人研究结果一致[10]。(1)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重。ICU护士职业压力较大,工作量巨大,连续倒班时间长,护患纠纷多,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加之需要面临医院各种考试及职称晋升考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亦需不断学习新的护理技术,这些均使得护士身心疲惫、心理失衡、心理压力增加,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症状程度增高。(2)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积极的应对方式,如交谈倾诉、保持乐观心态、借鉴他人经验、换位思考等,都能帮助缓解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有利于营造轻松的气氛,保持心情愉快与满足,找到自身价值所在,冷静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对职业前景充满希望,个人成就感增高。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通过饮食、酒精、休假等方式来逃避,一味地依靠别人去解决,幻想奇迹发生,自我安慰等,使心理失衡加重。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ICU护士职业压力,帮助护士学习积极应对技巧,有效缓解内外压力,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程度。

参考文献

[1]童莉, 李彬. 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 2014, 36(11): 1727-1729.

[2]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3]张雪花,王秀芬.不同临床科室护士压力源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2):38-40.

[4]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2):114-115.

[5]李永鑫.工作倦怠问卷(MBI)简介[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6):506-507.

[6]王侠,牛雅君,李冬梅.护理人员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4):628-629.

[7]蒋望雁.护士工作压力现状与影响因素[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2):103-106.

[8]席明霞,卿利敏,李丹,等.长沙市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77-79.

[9]余菊芬,马智群.乐山市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110-113.

[10]谢家玲,尹学琼,李蓉,等.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98-1200.

第5篇:icu护理知识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ICU patients with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Method:80 cases of ICU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fortable nursing care.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comfortable rate ,complications,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comfortable rate and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omfortable nu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5.025

呼吸衰竭患者是ICU最常收治的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技术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现在普遍应用正压机械通气,正压机械通气按是否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无创正压通气的优势为易于操作、患者容易适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气压伤发生率较低,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3]。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于无创正压通气的顺利实施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ICU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给予舒适护理,以探讨舒适护理在ICU无创正压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18~89岁,平均(45.3±12.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且无行无创正压通气的禁忌证[1,4]。

1.2 方法 80例患者入ICU后均常规予以抗感染、扩张气道、祛痰、持续吸氧、营养支持和基础疾病的治疗。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呼吸衰竭无改善,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签字后同意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一般选用口鼻全面罩,对能闭口呼吸者选用鼻罩,采用头带固定。无创正压呼吸机采用具有双水平气道正压功能的呼吸机,工作参数设定:模式选择为S/T模式,频率14~20次/min,双水平气道正压初始设定为:吸气相压力(IPAP)8~10 cm H2O,呼气相压力(EPAP)根据患者基础疾病设定;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EPAP为3~5 cm H2O,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EPAP设定为8~15 cm H2O。患者配合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后,每隔5 min上调吸气相压力2 cm H2O,在20 min内将IPAP上调至14~25 cm H2O,从而保证支持压力(PSV)达10~20 cm H2O,患者的通气量达6~10 mL/(kg?min)以保证患者总的有效通气量,避免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1]。呼吸机的给氧浓度(FiO2)根据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调节。对经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的患者,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同意后给予患者经口或鼻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后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继续抢救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舒适护理。

1.3.1 心理舒适护理 ICU患者由于无家属陪护容易产生紧张感,对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容易产生怀疑、恐惧的心理,部分患者担心花钱不愿意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而无创机械通气能否成功与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在上机前应主动与患者进行医患沟通,交代清楚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以打消患者的顾虑,得到患者的同意和配合。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憋气、人机不协调等不良反应,及时进行语言沟通,指导患者顺利配合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1.3.2 上机舒适护理 要根据患者脸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口鼻面罩或鼻罩,选择适合患者的罩能增加无创正压通气的成功率。对神智清醒、能闭口呼吸患者选择鼻罩,以方便患者自主咳嗽排痰和进食,而对病情较重者选择口鼻全面罩。戴鼻罩或面罩时应注意头带的松紧合适,头带过紧患者容易产生压迫感,头带过松则闭合不严容易漏气,文献[1]报道一般以头部两侧与头带间能通过两指比较合适。上机前应先连接好呼吸机管道,检查整个管道的密闭性,将加温湿化器的水位及加温设定在要求范围。其后应连接电源,打开呼吸机开关,调节相关参数及设定报警数值区间,以模拟肺连接呼吸机后检查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患者上机时应先佩戴固定好面罩或鼻罩,其后再将面罩或鼻罩与呼吸机管道连接开始无创正压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具有较强的漏气补偿功能,在呼吸机工作送气状态下将呼吸机管道与面罩或鼻罩连接后再接患者的做法是错误的,因漏气补偿可使通气量过大,使得患者感觉潮气量过大、不舒服而不配合继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5]。

1.3.3 生理舒适护理 对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患者,护士应指导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坡卧位,进食勿过饱,尽量闭口呼吸,必要时可予以胃肠动力药,以防止胃肠胀气及返流误吸。嘱患者在无创机械通气间歇期持续吸氧,适当多饮水,给予雾化吸入相关药物以扩张气道和稀释痰液,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对咳痰困难患者应用振动排痰机有利于促进患者咳嗽排痰,以上措施均有利于畅通气道、提高无创通气治疗效果[6]。

1.3.4 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在对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无创正压通气的效果,观察床旁心电监护仪的指标:心率(HR)、呼吸(RR)、血压(BP)、脉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注意患者的反应和神志变化。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护士要注意保障呼吸机的正常运转和患者与呼吸机之间良好的适应与配合,对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的报警信息要及时观察记录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和安全。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应常规行动脉血气检测,从而对治疗是否有效进行判断,并正确指导调节呼吸机相关参数。当发现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无效,病情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缺氧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对患者停止无创正压通气,及时气管插管改行有创机械通气继续抢救治疗。对无创正压通气时间较长的患者,应观察患者有无面部压伤、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舒适度、满意度、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治疗有效标准: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较治疗前下降[7]。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观察组40例中39例治疗有效,对照组40例中32例治疗有效;观察组1例、对照组8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无效,均及时改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见表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舒适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发生面部压伤为1例(2.5%),对照组8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重要的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机治疗是ICU的重要抢救治疗措施。呼吸机通过增加患者的肺脏通气,可以纠正缺氧增加氧合、缓解高碳酸血症,达到治疗呼吸衰竭的作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优点为易于操作、患者容易适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于ICU各种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治疗。但患者在ICU一般无家属陪护,无创正压通气时不能说话表达要求,ICU的各种仪器、管道、噪音等可导致患者产生悲观心理,不愿或不配合进行无创正压通气[8-9]。“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良好的护理对患者顺利接受抢救治疗和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6篇:icu护理知识范文

【摘要】目的 分析目前ICU护士重症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善对策?方法 根据重症护理中暴露的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重症护理的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ICU大部分护士已熟练掌握各科危重症的基本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及各种监护仪器的操作?结论 综合ICU护士必须经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胜任ICU危重症护理的工作?

【关键字】重症护理;问题;对策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它对因这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同样实践证明,ICU重症专业护理也有效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存活率和生命质量?我们医院ICU属于综合性ICU,也就是院内唯一跨学科集中人力?物力对各种危重患者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一个场所?接收各种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例如休克?脑血管意外?心跳骤停综合征?重型颅脑外伤?急性中毒?ARDS?MODS等危重患者?这些患者大部分是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它涉及多科(妇?儿?内?外?肿瘤等)危重症?要求重症病房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综合重症病房护理经验,分析了目前重症护理中存在问题,并给出改善的举措?

1 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知识面及护理技能不足

重症护理对护士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重症护理专业知识,还要有多学科及边缘学科护理知识?同时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新技术引进?指南的更新以及多学科交叉,渗透发展的,对护士的知识全面要求也不断提高?ICU护理的患者年龄跨度大,基础疾病涉及多个脏器组织,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但目前许多ICU护理人员接受专业教育的程度各有不同,自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因人而异,后天的努力和护士低年资等因素的影响,都让我们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对ICU危重症的监护?观察?护理带来一定影响?

1.2 应急能力差异

应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急救能力?由于ICU的患者病情往往都比较复杂,而且病况多变,这就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多种急救措施,各种紧急救治手段和监控仪器的操作?目前ICU护士工作年限以及能力存在个体的差异,所以,她们的护理水平也各有不同?

1.3 护士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

ICU的护士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往往接诊护理的病人病情都危重,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急救的场面一般人难以接受?因此,作为ICU的护士心理素质必须强大,面对突发的各种状况,能沉着应对,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有条不紊的采取各种急救手段?

1.4 重症护理记录单不规范

护理文书是临床护理内容的客观反映,也是有效的法律依据?危重抢救护理过程中常出现护理记录不明确以及遗漏现象严重,这给ICU护理质量及医院带来的不少的麻烦?重症护理记录单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抢救过程中用药与医嘱?医生的病情记录与护理记录有出入?(2)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特殊用药,用药后无效果评价?(3)应用微量泵泵入药物剂量描述不规范,更改泵入速度后未及时记录?(4)用词不准确,未应用医学术语,不规范应用简称?(5)护理记录中忽略各种护理措施,如胸部物理治疗?皮肤护理等不记录?

1.5 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欠缺

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人工气道等语言沟通障碍,又无家属陪伴,尤其家属的心理都有焦虑?这就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法律意识淡漠和语言等沟通不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2 对策

2.1 加强重症医学护理知识及多学科理论的学习,开展重症护理专科准入

在综合ICU护士选拨中,一定要选取工作年限在3年左右且轮转科室比较多,临床经验丰富,综合素质突出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阶段考核,不合格者给予退出重症护理病房?鼓励护士学历提升,每周个案查房及业务学习,参加专科培训?学术交流会?市?省级专科护士培养?

2.2 加强应急能力的培养

定期对不同等级护士按资质要求分别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急救技术包括CPR?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的应用?专科操作如呼吸机?血气机?气道管理等?安排护士到麻醉科及心电图室轮转,学习气管插管,识别心律失常,观察以及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

2.3 提高心理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

重症病房护士应培养自己沉着?冷静?遇事不乱?敏捷的处事能力,在工作中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娴熟的操作技术,有效的团队协作挽救病人的生命?

2.4 规范书写的对策

针对重症护理不规范的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使其认识到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文书?(2)按照医院文件书写制度要求进行记录 ,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3)加强与医生的配合,沟通?参加医生的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护理?(4)责任组长的及时质控,质量控制小组有效分工?

2.5 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案例加强护士的法制教育,进行人际沟通知识的培训?有经验的护士介绍与各类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3 结果

经过实践证明,我院制定的一套系统?全面的重症护理阶段培训及考核的方法,在对重症病房护士进行培训考核后,基本了解各危重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熟练操作各种急救仪器?结果表明,通过培训可以将患者的伤残率及病死率降到最低?尤其是在抢救心博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中的急救操作,护士能与医生同时进行独立操作,为患者的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历年来ICU危重患者不断增加,而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

4 讨论

4.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也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在重症护理各医院培训水平参差不齐,考核体制也不健全,又没有统一的上岗证书及专业资格认证,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

4.2 目前我国关于重症护理教学还没有专业化,因此,对ICU护士进行必要的培训及考核是不可规避的环节,必须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和知识考核,才能成为ICU护士?

4.3 重症护理的发展需要兼顾护理直接的效果,关乎重症医学发展?现阶段护士在校未受过重症护理教育或非常有限,无法独自操作一些急救及科技更新仪器,更不会分析监测结果,故仅在实践中学习是不能满足重症护理发展需要的,如何建立规范的重症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是首要和必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龚媛媛,张玉贤.护理基本技术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08)

[2] 李美琪,刘丽红.ICU常见护理危险因素及应对处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2(02)

第7篇:icu护理知识范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结合我院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可行的应对措施的及时制定[4]。结合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该期间不安全现象相对应患者90例,男女患者分别为50例、40例,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52.51±3.51)岁。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良好,依从性也比较高,可以与护理人员工作保持紧密的配合。1.2 方法对90例急诊ICU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予以回顾性分析,并定期随访医护人员。通过ICU护理科、医学专家开展讨论会[5],为深入分析和讨论该期间患者出现的不安全现象提供一定的渠道,这其中也包括讨论和总结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在分析出具体问题以后,及时采取可行的应对办法。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在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操作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等,其中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例数为40例,其占比为44.44%,操作能力差例数为30例,其占比为33.33%,应变能力差例数为20例,其占比为22.22%。见表1。表1 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n(%)]2.2 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情况回顾性分析ICU护士的护理过程,在采取措施之前,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掌握水平有待提升,护士的满意度为72.22%(65/90)。在采取措施后,显著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养和护理技能掌握水平,护士满意度为94.44%(85/90)。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取措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存在问题3.1 知识掌握不足在病房护理中,临床理论和护理知识是重中之重,其中骨科、妇科、外科等是ICU重症监护室接受病例较多的相关科室,所以对于急诊ICU护士而言,必须要加强专业医学知识的掌握[6],但是一些急诊ICU护士的知识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护理人员,失误现象难以避免,从而加剧不安全事件的出现,这已经成为了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3.2 操作水平有限急诊ICU重症患者,其机体处于比较虚弱的水平,出现生命危险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必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监测,在监护室中,借助气管插管、微量注射器等相关仪器进行辅助治疗[7]。因此,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操作各种仪器。3.3 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有待提升急诊ICU重症患者与普通病房患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出现突发状况和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8],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将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提升上来,给予护理质量一定的保障。现阶段,在临床上,一些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没有及时采取质量治疗,并且判断也出现失误。

第8篇:icu护理知识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内外ICU、EICU、PICU、NICU、CCU、8个护理单位护士和普通病房业务能力强的护士进行轮转ICU培训,成为急危重症人才库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热爱危重病护理工作;自愿接受本次调查与培训,共214人。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结构:28~42岁,平均(35.3±5.31)岁;护龄结构:3~22年,平均(16.6±5.46)年;ICU工作年限2~21年,平均(15.5±5.62)年;学历结构:大专112名(52.3%),本科及以上102名(47.7%);职称结构:护士41名(19.1%),护师65名(30.3%),主管护师93名(43.5%),副主任护师15名(7.1%)。

1.2方法

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培训的模式。①理论授课:理论授课由经过专科护士培训的专科护士、有专科特长的护士长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医疗、护理专家授课。授课时间基本利用工作外时间,每周安排两个晚上分别进行3学时的理论授课等。理论授课内容以专科系统理论学习为主,采用多媒体集中课堂授课和分片培训的形式。授课内容包括:重症监护护理工作的范围、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症监护概论及护理管理;重症医学基础及专业技术;危重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重症患者心理需求和护患沟通技巧;运用循证医学对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各系统危重患者的护理;疼痛的护理。②临床实践:实践培训总学时数为320学时,由各ICU的带教老师实施临床带教,实践教学内容为理论教学知识的消化、应用和扩展。教学重点主要为常见疾病的监护及抢救配合技术,主要有: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目的在于提高ICU专科护士的核心应对能力。依据卫生部办公厅《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组织人员编写重症护理专科护士理论和技能培训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或不回答计0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调查问卷由研究者发放,并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调查为不记名,请调查对象如实填写问卷,问卷隔日收回。本次培训前发放问卷214份,回收203份,回收率94.86%,其中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6.55%;培训后发放问卷214份,回收198份,回收率92.52%,其中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95.45%。

1.3统计学方法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培训后再次对上述人员采用该调查问卷进行调研。资料收集后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具体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

2结果

2.1培训前后

ICU专科护士理论水平比较见表1。

2.2培训前后

ICU专科护士主要业务技能比较见表2。

3讨论

3.1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护理操作项目繁多、监护记录细致,护理的技术含量高[2]。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稳定护理队伍结构、提高ICU护理队伍的竞争和服务质量意识,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关键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3]。由表1可见,本研究运用的培训模式提高了ICU专科护士的理论、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这些护士应用学到的知识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3.2理论与实践交叉培训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护士的临床应对能力

由表1、2可见,本研究运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提高了ICU专科护士的理论、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这些护士应用学到的知识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4]。

3.3明确培养目标

在制订培训课程前,我们首先按照卫生主管部门的专业总体要求,根据山东地区开展ICU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具体培养目标,即要求学员通过培训,能掌握与危重患者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各种常见危重疾病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护理要点;熟练掌握危重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技能;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危重病患者及家属实施整体护理。我们根据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设置的培训课程既体现实用性,又体现指导性;既反映现代ICU学科和护理实践的水平,又符合ICU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要求[5]。

3.4调动学员临床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学员临床实践的机会,这只是外在的有利因素,更主要的是要提高学员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6]。在ICU临床实践教学中要打破陈旧教育体制遗留的“不会学习”的后遗症,通过临床实践促进学员“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应让学员明确专业知识、技能的升华源自临床经验,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对已知内容的巩固、规范、更新同等重要,自觉参与临床实践学习,切实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3.5培训内容持续改进

目前缺乏ICU专科培训师资,虽然选拔了在ICU工作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承担临床带教任务,但临床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还须不断提高。为了提高ICU专科护士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建议尽快开展ICU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培养专科护理教学人才[7]。

第9篇:icu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ICU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3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97-02

安全护理是指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严格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操作标准,科学准确地执行医嘱,保证患者在整个治疗以及康复的过程中的身心安全。ICU通常是急危重患者进行监护治疗的场所,复杂的医疗设备及治疗手段使得ICU存在多种可能引发不安全事件的因素,这些因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为了有效减免ICU护理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改善护理治疗,本文对2010年―2012年我院的ICU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ICU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1 病情监控不到位。由于ICU患者的病情危重,同时可能存在其他原发性疾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够做到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另外,由于ICU的护理任务重,突发状况较多,一些护理人员可能更多地关注发生意外事件的患者的抢救工作而忽视了对其他患者的病情监控工作,进而引发不安全事件发生。

1.2 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操作不规范也是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护理人员擅自违反操作规范,不按要求调整缺氧患者的吸氧浓度,及时定期对引流袋、导管等进行更换,进行护理操作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消毒、更换手套等,就可能导致吸痰过程中患者出现心率下降、感染等意外状况。

1.3 护理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不完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客观性,护理人员对同1例患者的不同护理文件的书写之间存在差异,对同一组液体的执行人员的签名不一致,护理记录不客观准确,例如存在一般、良好等带有主观色彩的词汇,医疗记录的内容同护理记录的内容、时间不一致等。第二,缺乏完整性,例如在患者出现抽搐时给予患者应用安定药物后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没有进行记录,在对患者进行降温过程中没有进行连续的记录等。第三,缺乏准确性,由于对ICU患者的护理记录往往是在完成患者的抢救后通过回忆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救治操作、病情变化等进行记录的,缺乏准确性也是在所难免的。

1.4 用药错误。对ICU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也是成功抢救病人的途径之一,由于患者的病情较重,体质虚弱,用药复杂等因素,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较大。此外,由于ICU患者病情变化快,应用的药物复杂,医嘱经常发生更改,并且很多医嘱是口头形式的,在没有进行严格查对的情况下,加之护理人员缺乏药物知识,很可能在药量、药物配伍等方面出现错误。此外,部分ICU患者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对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难以作出准确的表达,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发现也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

1.5 医疗设备使用不规范。ICU所应用的设备通常较为复杂,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若护理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性能、操作等不熟悉,极易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而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对设备故障进行排除,就可能导致急救设备难以发挥其作用,进而延误患者的治疗。

2 防范对策

2.1 做好对患者的监控工作。做好对ICU患者病情的监控工作时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基本环节,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监控工作的重视。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保证护理人员在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先兆时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2 加强对护理人员操作管理。管理人员针应当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针对性地完善护理操作规范,并严格落实,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巡视和总结,指出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不当之处,并积极指导其作出改正。

2.3 提高护理记录管理水平。向护理人员强调完整、准确、规范的做好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依照客观的护理措施、患者的病情等进行记录,同时安排人员对护理记录进行审查,以全面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不准确等原因导致护患纠纷。

2.4 加强用药管理。制定科学完善的医嘱查对制度并严格落实,教育护理人员对存在疑问的医嘱及时同医生进行沟通在确定方可执行。对于医生的口头医嘱护理人员应当向医生再次复述一遍在保证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对于药物的配制应当严格落实三查七对,保证核对和签名的完善。对药品的数量、位置等也应当严格进行管理。还要加强护理人员对药品知识的学习,全面熟悉药品的功效及用法,保证用药的科学规范。

2.5 加强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设备的操作方法,故障排查方法等,对于新引进的设备应当在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其应用后方可投入使用。另外还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总结

总而言之,ICU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样,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ICU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及时针对相关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严格落实,积极推进ICU护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ICU护理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卢小芹.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