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商业文化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最大特点是非常强调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银行鼓励冒险和创新,并在冒险、创新与风险效益的统一中,有效地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美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所体现的平等关系和纪律原则。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方面,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置,既给个人价值实现提供了空间,又保证了纪律的严明。
日本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它的团队精神上。以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为核心的团队精神是日本银行的经营法宝。这种企业文化易形成家族式的亲和力和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集体智慧和力量。配合这种企业文化,日本银行同时采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来培养员工责任感。
英国人素以谨慎的绅士风范而著称,而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各项业务开展中,银行都是凭客户资源和资信两方面的共同表现决定交易是否成交。此外,银行还非常注重信誉,多数银行都允许发放大量不需抵押的信用贷款。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文化认识有限。在我们的商业银行中,许多员工乃至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停留在看电影、文艺演出、旅游等形式化的层面,认识不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其结果就是导致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形式,更谈不上员工主动将银行文化融于全行各项活动之中了。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足,使得银行的管理层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从调研、分析、分工、实施、考核等各个环节都没有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出随意性、形式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具有持续性、可继承性的特点,不应因管理层的变更而任意改动甚至否定。同时,银行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不重视员工的培训,轻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员工进入银行后,不知道自己将来有什么样的职业前途和未来达到的职位程度,因此缺乏奋斗的目标。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一)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俗话说得好“小富在术、中富在智、大富在德”。商业银行要持续发展,要不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就要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有传承,才会有创新,才会能到发展。
(二)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技术和管理是企业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操控技术和管理的是人才,人才是商业银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人才,造就人才,发挥人才潜能。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
商业银行产品不能仅仅作为单独的产品,对于客户或消费者来说,还注入了这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当代银行业,金融产品俯拾皆是,如果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产品推出之后就会消失的滚滚溶流之中,不仅客户很难会购买,恐怕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认识模糊
一是对企业为文化建设不重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员工的文化生活。使企业文化建设边缘化。
二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理解模糊。只注重对行徽、行标、服装、装修风格等方面,重形象轻内涵,不注重把企业精神表现在经营活动和职工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中。
三是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思想政治工作混淆。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思想工作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但是企业文化站位更高、包含面更广。企业制度、思想工作是内外结合解决员工工作、生活问题,企业文化能给员工以引领,为其发展指明方向。
四是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企业品牌文化体现出来,但不是唯一的体现方式,企业文化的建设包含更多的是在营销建设、制度建设、员工培养等诸多方面。
(二)商业银行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认识不足
如果说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那么企业家便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尤其是企业文化形成初期,总会带上企业家个人色彩。如果他们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停留在做秀、赶时髦、走过场的误区内,会直接阻碍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三)企业文化缺乏个性,模仿抄袭现象严重
缺乏个性,模仿抄袭,创新能力差,是目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通病。基本是你开展什么项目,发展哪方面重点,我拿过来换称自己的名字,盲目照搬知名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做法,就成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了。盲目的以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多快好省”地建立起来。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对策
(一)科学的制定企业文化的内容
首先,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博采众长,指定企业文化发展计划。结合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同时借鉴吸外国优秀银行发展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立足于自身银行传统,制定适宜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发展计划。
其次,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优秀的银行企业,不是要打败所有的对手,而是要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环境,企业文化不能雷同,必须突出本身的特点。
(二)领导带头身体力行,高度重视企业文化
企业领导是整个企业的带头人、模范、榜样、准绳,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大到整个集团的领导、下到每个分行的负责人,都是企业文化的领导者、执行者、贯彻者,必须以身作则,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高站位、放远眼光,发挥本企业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三)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要从企业性质及企业发展的长远出发筹规划、系统实施。将企业制度建设、让员工培养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等等方面全部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机制中来,追求效益的同时,更要寻求企业文化的发展。
(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良好可信的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必须管住到企业形象之中,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员工身上。宣传推广企业职工的闪光点,使升华、渗透于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
按与受众者的关系划分,传播者主要包括直接传播者和间接传播者。直接传播者指直接通过生理手段进行传播的传播者,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间接传播者指借助机械手段进行传播的传播者。由于传播者不同,那么传播任务也不同,但从总体上来看,传播者的任务和传播活动中的信息因素有关,从信息角度来看,传播者的基本任务是相一致的,包括收集信息、制作信息、收集处理反馈信息三个方面。(1)收集信息。商业设计师作为商业文化的信息传播者,首先要对商业空间的定位、品牌、地域特点等进行前期的信息收集,为深化设计做基础准备工作。(2)制作信息。当信息传播者(商业设计师、业主等)完成了信息收集工作后,然后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及归纳等,剔除不相关的信息。(3)反馈信息的处理。从商业环境设计来看,传播者的角色主要包括:商业设计师、业主、官员等。
商业设计师担任的是直接传播者的角色,业主、官员以及相关法规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直接传播者,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业主、官员等担任着间接传播者的角色。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设计师作为直接传播者从很大程度上其职能受到了制约,大部分的设计师只担任一名实施者的角色,来实施业主、官员决策层的理念,而没有充分发挥出设计师的直接传播功能。因此,也就形成了一种设计师不受公司领导重视的窘况,在业主看来,设计师无非就是一个工程监理。这种情况和丹麦、英国、日本等国家把设计放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来比相差甚远,西方一些国家把设计师当作国宝来对待和重视,这对于我国而言,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设计师本身都是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尤其是设计师,更应该有更高的专业水准、更强的职业精神来赢得社会的尊重,来扮演好自己不可替代的设计者的角色。总而言之,商业设计师就应该发挥好直接传播者的功能,尽到把关人的职责,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水平,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环境即媒介
环境的概念有宏观、微观之分,而本文所探讨的环境主要是指微观意义上的环境,如景观环境、室内商业环境等。当人们进入一个商业空间环境中,其空间布局或通透或私密,色彩或张扬或典雅,灯光或明亮或黯淡等,不同的空间环境会传递不同的商业信息。因此商业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媒介,承载着所要传播的商业信息内涵。如进入A环境就有食欲,进入B环境就能安静,进入C环境就想阅读,进入D环境就有购物的冲动等,环境虽然没有用直观的语言告诉人们要怎么做,但是空间环境却无时无刻不在间接地传递着这种无声的语言,环境即媒介,媒介即信息,环境会直接传递信息给受众,从而使受众感知、认可、购买,同时也可能感知后不认可,从而不消费,因此,环境作为传播过程中的媒介,对信息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商业信息即传播内容
大众传播的内容即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流动的信息,商业空间中的传播内容即是商业空间环境物化中所承载的信息含义,如静谧宜人的咖啡厅、时尚前卫的品牌专卖店卖场等,这些内容是设计者设计思想的表达,商业空间环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它是有信息、有文化、有内涵、有意义的,而信息是通过符号这一媒介载体来传递和传播的。符号是用形象表示概念的,一切具有形象并用其表示概念的都可归为符号,设计师通过传播内容(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向受众传递信息,传播内容中的符号载体是要被传播者和受众共同认知的符号形象(即共同语言),否则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就会形成鸿沟,导致大众传播活动失败。因此,作为设计师的信息传播者要研究受众的教育背景、审美趣味、认知水平等,以设计、创造出受众能理解和接受的视觉符号,从而成功完成传播活动。
四、消费者即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是指传播的接受者,即在传播过程中接受传播者发出信息的一方。受众是一个复杂、多变、动态的群体或个体,受众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社会阶层、民族特色等不同,在传播活动中显示了不同的特征。随着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受众不仅仅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信息的主动寻求者,于是受众中心论的观点应运而生,这足以说明受众作为传播要素之一,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了。商业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众(消费者)购买产品,那么影响受众作出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受众心理研究表明,影响受众选择的三个方面因素有:受众的需要、受众的注意、受众的理解。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行为,这种行为不是无缘无故而存在的,而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存在的外在表现。西方传播学研究者曾经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目的是进一步了解传播内容在受众中所引起的反应,受众对各种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有不同的选择,符合其不同需要动机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就容易被受众接受,在传播的过程中,若其需求动机得到了满足,传播就容易见效,满足程度越高,传播效果越好。在设计界,也有建筑师、设计师在关注和研究受众,如库珀、凯文•林奇等。
相反,如果对于受众研究过少,不了解受众的真正需要,那么设计意图就难以真正传递给受众,甚至受众会出现相异的理解,导致设计失败。美国帕鲁依特—伊戈住宅区就是典型的案例。由于在此住宅设计中,设计师为了增加居民交往而设置的宽敞走廊却成为了犯罪场所,室内各种设施遭到破坏,于是不得不将其中一部分炸掉,后来据调查,人们批评设计师没有真正理解黑人居民的社会需要和心理特征,而只是凭主观想象和良好愿望把一种生活模式强加于使用者。由此可见,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能仅仅表现自我,而应该表达“使用者的需求”,为受众服务,单凭自己美好的理想和良好的愿望是创造不出受众所需的环境。从这个例子可以得知,作为公共空间的商业环境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空间,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空间,设计者(传播者)应该更多关注受众的真正需求,从受众出发,协调好艺术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真正意义上做到为大众服务。注意是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但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个特征。注意不能脱离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而存在,注意是主体的这些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对客体的关系的一种特征。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自然发展的,无自觉的目的,不需意志的参与,不需主观上的努力,这种无意识的注意也会影响受众的选择和判断。例如,消费者去逛商场,如果一个品牌专卖店的灯光、色彩、造型、陈设都与众不同,自然而然就会引起大众的注意。商业环境中引起受众注意主要有几个因素:首先,是刺激的强度,刺激的强度越大越能引起注意,就商业环境而言,商业空间色彩对比越强,造型越夸张,刺激强度越大;其次,是刺激的新异性,任何新鲜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好奇,这是大众的猎奇心理,如滚石音乐主题餐厅,其建筑外立面运用了夸张的乐器造型,很远就能识别出其形象特征,不仅识别性强,具有猎奇心理的人们也想探个究竟,从而加深对品牌的认知;再次,是刺激物的动态变化也能引起大众的注意,去看过车展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往往人群围观最多的展区,除了原本品牌效应外,还和展览现场的设计有关,而最能吸引观众的一个因素就是现场的动态设计,包括动态的模型、流动的音乐、闪烁的灯光等,这些动态元素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吸引着大众的注意,从而更好地实现传播内容的传播。有意注意是主体有目的的行为,需要意志的参与。其实,受众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当一座独具特色的商业建筑拔地而起之后,大众会从开始的无意注意后加深了对建筑内涵的了解,这种无意注意就转换成了有意注意了。
总之,商业设计师要重视对受众注意的调控,既要调动激发受众的有意注意,同时也要重视对无意注意的引导,使传播内容能够更好地传递给受众。受众对商业环境的理解取决于受众的年龄、地域、知识、经验等,受众接触传播内容时,这种内容符号是要通过受众的解读来理解其中的内涵。商业设计师通过设计商业空间环境中的符号来传递设计概念,只有当受众真正理解了符号所包含的内在含义时,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才算完成。那么受众怎样才能理解传播者的符号内涵,这需要传播者与受众有共同的体验和经历,就好比圆A是传播者,圆B是受众,只有当圆A和圆B相交的交集部分才能被受众所理解,因此,设计师需要不断地积累和体验,真正理解受众的需要。但同时受众的需要又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设计师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受众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从受众出发,满足受众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下面根据受众的心理特点从四个方面来概述商业设计师针对受众的需求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一是商业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心理。
受众对商业环境的需要不仅包括物质因素,同时也包括精神因素,商业设计师要处理好不同人群的需求,要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要,同时重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商业环境空间中无论从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都要做到全面合理,同时还要提升商业文化价值,提高受众的审美品位,商业设计师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的风向标,对大众的整体品位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方面主要是指精神方面。二是受众的注意心理。商业设计师借助受众能够理解的符号信息,运用形式美法则,结合声、光、电来创造出具体现代美感的空间场所,使受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来全方位地感知空间环境,以实现传播内容的顺畅传播。三是关注受众的理解心理。理解心理是受众普遍存在的、寻求信息的心理现象。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具有主观性特点,在同一空间环境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受众对一事物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行动这个过程中,理解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如果设计师所表达的内容为受众所理解并认同,那么就完成了信息传递的过程,由此可见,关键问题在于商业空间环境怎么让受众理解并认同,这就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例如,设计一家主营儿童用品的商业空间,那么商业设计师在色彩、造型、陈设、灯光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要采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设计符号来表达,同时还要考虑家长的审美,因为最终家长基本是代替儿童来作决定的。因此,充分考虑了综合因素之后,设计作品才能为受众所理解并认同。四是利用受众的情感效应来打动受众,从而使受众产生共鸣,如销售女性产品的商店,商店环境大量采用柔美流动的线条装饰,运用紫色或粉色系列的色彩来营造女性购物空间,通过这些元素让女性消费者引起共鸣,把女性的特征物化到具体的环境装饰中去,人与物融为一体,使得产品成为构建女性形象的象征,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五、结语
关键词:企业文化;商业银行;制度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近些年,“依法合规”一词在我国商业银行监督管理工作中经常使用。但是,许多人对“合规”概念的理解却是表面化的,有的将“合规”理解为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行为必须符合银行总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有的将“合规”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就是违规。显然,这些理解与国际银行业对“合规”的理解是不一致的。所谓的”合规“作为一种文化,是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合规风险衍生出来的关于银行如何规避此类风险的管理方式的一种界定,需要在长期中熏陶、沉淀、强化,要从架构、氛围、制度等方面不断努力。
“风险无小事,合规心中留”。风险管理正日益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要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有良好的合规文化。才能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建立合规文化,这是我们规范操作行为之必然,是提升管理水平之必然。
(一)要构建形神兼备的合规文化架构
合规文化既包括机制建设,也包括精神氛围,形神兼备缺一不可。合规文化的形,是合规风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违者必惩,包括合规制度、约束机制、激励政策等,规范和控制着整个经营过程,目的在于警示、在于教育。合规文化的神,是全员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遵守,对合规文化的认同与融入,是合规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如果徒有其形,既使这套规章制度再完善再精巧,也只是一副空壳,必须由神到形,由内向外的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强化全员的主观意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合规行为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
(二)要营造全员融入的合规文化氛围
一方面要灌输“创造价值”的合规理念。要做到完善细节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各级管理人员认真主动履行工作职责,把日常管理充分渗透到全行每一个角落、涵盖到每一笔业务、贯穿到每一个细节、执行到每一步过程。我们要通过合规管理活动避免声誉风险而创造价值;避免违规而被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以减少财务损失而创造价值;避免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以提升社会形象而创造价值。对于员工而言,违规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危害更大、后果更严重。另一方面要培育“他人合规我有责”的团队意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良好的合规团队,其成员必定共守规范,并且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团队成员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共同增强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自觉性和定力感,对违规者众人喊打,让“违规”无处落脚。
(三)要坚持常抓不懈的学习培训制度
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是一项工程浩大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目前,缘于“无知”的违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是因为不熟悉制度,有的是凭经验和印象来办事。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早班会、周例会、月例会”时间,以培训、练兵、测试来解决无知无畏、观念模糊、思想问题,以讨论、征文、宣讲来解决言行不一、知行脱节、执行疲软的问题。
(四)要建立不限时空的责任追究制度
经营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相对隐蔽、相对滞后,因此,对经营主责任人或有权审批人的责任追究必须突破时空限制。无论其在岗还是调离、卸任或是退休,只要是任期中的问题,一律坚决追究;无论其岗位是否变换、职位是否提升,只要出现风险、损失甚至案件,必须一追到底,决不姑息。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的履职责任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导的示范效用将无限量的感染和影响全体员工。
(五)要落实公正严明的激励惩处机制
合规创造了价值就应该给予奖励,违规带来了风险就必须给予惩处。首先是奖惩分明。要对长期无案件、少事故、低风险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反之予以惩处。其次即奖即惩。对于堵住案件、化解风险、避免损失的,即时奖励,反之迅速落实惩处。再次是陪奖陪惩。对于有突出贡献、显著成效的单位或个人,要上奖一级管理者,反之,对于麻痹松懈、敷衍塞责以致出现违规或违法的管理者,一律追究其连带责任。
(六)要建立全面细致的违规积分系统
所以我今天讲述的商业模式与商业文化,就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华侨城20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中国服务”其中的关键着力点。众所周知华侨城是做旅游的,但是华侨城同时做制造业,其中包括康佳电子、华力包装等等,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长期的运行,可能有助于我们提炼一些关于服务业运行的要素。
服务型企业需要怎样的一种意识,从根本上讲就像泰山宣言所倡导的,我们要深刻认识服务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持续的提供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我们服务型企业的生存基础,提升效率是我们发展动力的根本之策。
微观企业需要从两个方面作为自己的着力点,第一个着力点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推动中国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要素;第二个着力点是需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商业文化,这既是单个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服务行业良性的市场经营环境,形成良好发展氛围的基础。
一、创新商业模式
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不二法则。而大多数服务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直接的面向终端消费者,终端消费者有两个特性,一是分散性,二是多样性,这就决定服务企业更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要素禀赋,寻找自己的创新模式,增强个性化的服务能力,保持强大的竞争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这样的一种意识,是整个行业加速成长,做强做大,提高效率的关键。
华侨城20多年从事旅游行业,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的探索和升级商业模式的过程。比如说我们通过成片综合开发模式,形成获取资源提高边际收益的盈利模式,通过旅游地产,解决长期投资与短期收益的固定资产沉淀与资金周转的模式。
通过对欢乐谷的运营,我们解决了主题公园不可移动性带来的市场成长瓶颈问题,形成全国布局的战略,通过全产业运作的模式,推动收益最大化和解决细分市场的问题,通过整合优质资源上市募集资本,解决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资金瓶颈和治理结构问题。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升级,使得我们能够在没有任何旅游资源背景的深圳成长起来,并且扩展到全国的其他主要城市。
国际范围内的领军企业,在近些年也在不断创新升级他们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洲际酒店,近年的发展非常迅猛,他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其在整个商业模式的转型期间重点发展网络营销、品牌管理,近几年的资产收益率达到了20%,比喜达物、凯越高出五六倍,比中国的商业模式高出更多。
在景区行业,迪士尼公司通过在旅游产业的上游环节一次又一次的收购兼并,不断丰富销售模式,使得其商业模式的壁垒越来越高,在整个行业一直处于引领的地位。迪士尼公司在香港用24亿港元的投资,获取300亿香港迪士尼一期收益的43%权益,还有其他相当的固定收益。据我所知在上海迪士尼项目中,除了政府的一千亿元配套投资,还涉及其他三个公司,在所有的高收益领域迪士尼占主导地位,在所有资产的低收入领域占控制地位。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迪士尼在推行他商业模式的时候,结合中国加入一个要素就是政府需求,政府要强化城市功能和改善环境的需求,所以给企业带来了商业利益,我的观点是中国服务企业要高度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不断强化竞争能力,中国服务也将由此获得强大的竞争能力。
二、培育良好的商业文化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文化引领服务,服务创造文化”,这个题目的内涵非常丰富,在这里侧重谈服务企业的商业文化,什么是企业的商业文化?对于良好的商业文化,我理解应该诚信守法、合作贡献,这应该是最基础,也是普世性很强的规范化要求。
最值得的关注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商业文化,是引领企业长足进步,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如果每一个微观企业都形成健康良好的商业文化,就能够促使整个行业在宏观上形成良性的发展蓝图,服务企业的商业文化是否具有某种通则,这是需要学界、业界深入探讨。
华侨城在长期的服务业实践当中,在商业文化领域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三个,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我简要介绍以供各位专家学者讨论。
首先是责任意识,开发服务产品不仅要关注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产品的内涵是否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和价值观,这是商业文化的重要内核,在华侨城所有旅游项目的策划过程当中,我们会精选不同的文化主体背景去塑造品牌。在内缘题材,主题塑造,品牌运营中,都浸润着我们对中外优秀文化和生态环保理念的理解,我们在提供娱乐休闲产品的同时,也传播优秀的文化和科学理念,体现价值引领的作用,在经营过程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例如我们最近推出欢乐海岸,这是在深圳的前海区域做的产品,很多年以前我们就跟政府商定,留下一个水面做旅游产品,给深圳做一个城市客厅,我们选择的主题就是生态与环保,我们把这个保留的水面,规划为海洋湿地公园,为做这个公园,我们投资几个亿做城市介入和环境修复,为使水质保持净洁我们修建六公里的地下管道,使整个生态系统循环发展。
在此期间湿地的水质明显改善,整个湿地的植物得以修复,鸟类从70种增加到100多种,这个项目得到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赞赏,授予我们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国家海洋局也授予我们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现在已经成为学术和民间机构研究生态环保的基地。
为强化这一生态环保主题,我们又在欢乐海岸投资做一台水秀,采用世界先进的3D水雾技术,每天上演一场,体现主题故事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人对自然生态保护的需求和愿望,这两个中心的结合就体现了华侨城在主题产品创造当中的责任意识,我们很好的表达对于生态环境理念的宣扬,这种努力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这个区域内的开放空间里面的所有商业都有非常好的经营业绩,现在已经成为深圳市民的城市客厅。
第二是创新意识,服务业从本质上说是与人方便于己有利的行业,服务业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有需求多样性个性化的特征,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往往会获得超额效益。
不同于制造业的批量化生产,服务业生产创造个性化,表现为在标准化服务流程上的个性化服务。华侨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归纳为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满足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这是我们商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定位是优质生活的创想家,目标是提供优质生产产品,要做一个创想家就要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所以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成立旅游研究院、产品策划中心、旅游科技公司、策划公司、LOFT创意元曲等等,我们用创想文化推动创新,使华侨城渗透着责任意识的产品,获得更丰富的表达形式,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创想文化的结果是华侨城生态环保理念的理解与突破,逐渐走向多元多功能的主题,增加效益并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第三是精品意识,精品意识是华侨城商业文化的基础,华侨城从事旅游业和房地产业,都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我们的口号是“品质华侨城、幸福千万家”,这个口号渗透着企业长期以来对产品品质与文化品质的追求。
华侨城的精品意识可以从很多细小环节体现,我们最早的时候做锦绣中华项目万里长城,我们可以做水面、可以做画、可以做土堆,我们却选择最复杂最有效果的方式,当时我们在一个学院教授的指导下,在长城脚下的村子建砖窑来烧制灰色小砖,一公里的微缩景点,使用500万块小砖。这种追求品质关注细节的品质我们代代传承。
在房地产项目,我们同样贯穿的思想就是精品,我们把旅游主题化的手法运用到房地产的开发里面,用主题手法塑造独特的主题社区,并且规划一文化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我们诠释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精品意识体现我们对资源、劳动、消费者的用心,也是服务业以人为本的体现,也带来相当高的商业附加值。
[关键词]人文理念;地下建筑;空间艺术设计
21世纪处于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下,因技术变革及社会变迁,设计思维及形式持续变迁,预测下一阶段的生活形式,以提供人们新的生活风格,成为现今建筑设计者的新责任。建筑意义不单依赖于实体,而是与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密切相关。因而,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建筑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的[1]。对当代空间设计而言,本身加以理解、推演、分析而后决定蓝图及架构,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概念的变迁,进而延伸讨论地下建筑空间筑美学意义及形式风格的趋势及未来性。
1城市地下建筑空间的特点
1.1天然光线不足
地下商业空间由于处于封闭状态,天然光线严重不足,也缺乏室外景观,使设计受到限制,因此,采光大部分需依赖人工光源照明,光照设计就成为地下商业空间应考虑的重要生理指标。
1.2新鲜空气缺乏
地下商业空间没有窗户,自然换气往往很难做到,故空气的流通性较差,新鲜空气量不足,必须有大功率的通风设备,才可解决通风换气的问题[2]。
1.3室内空气污染
地下商业空间内部的空气污染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甲醛、臭氧及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等,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而地下商业空间由于通风不良,与地面商业营销环境相比,空气污染源的排除更加困难[3]。
1.4湿度高,渗漏水大
地下商业空间在自然状态下湿度很高,其内部应有良好的控湿、除湿设备。此外,地下建筑比地面建筑渗漏水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地下建筑有一部分在地下水位以下,防水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为此,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就应慎重选定建设位置和采取防水措施。
2当前地下建筑空间艺术设计人文理念融入的重要性
(1)建筑不再被视为理论命题的图像反映,且而是现实世界的功利性工具,被赋予了支持、帮助,甚至解放个体,进入一个更自由与幸福状态的功利性任务。所以地下建筑空间艺术是一项社会艺术,建筑物的价值主要是开创环境,由于试验性的建筑物常反对规范的形式,强调自由联想,大胆挪用各类科技,以产生创新、突破方案,提供更多选择[4]。(2)结合各领域所推论出来的艺术风格,成为未来学理论在艺术领域的最佳典型。当确认流行是一种形式和方式,指创造一种式样,一种生活模式或一个物体,使其产生突然迷恋,加上并未验证其实用价值,也就成了品味。(3)实现地下空间设计中人文环境与时尚因素的稳定融合,是永不间断及缓慢的进步,时尚现象的基础,以其完整的意义看,是一连串连续不断的快速发展,没有其他理由,其本质为暂时性。快速更新决定时尚进程,艺术设计是一种类别与程度的问题,也是一种广泛的全貌,包含被接受趋势的各种动向。
3设计应用
3.1功能完善、分区合理
地下综合体在功能上不仅包括商业、娱乐、购物、交通、停车等,还要考虑与地面交通、地铁车站保持方便、快捷的联系。合理的功能分区,尤其是竖向的功能分区,有利于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织中尤为重要。另外,在地下封闭的环境中,人们因无法利用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识别方向,无法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产生恐惧感,这是地下商业建筑中应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地下商业建筑功能分区明确对于建立完整的空间秩序感,帮助人们快速认知环境,在地下综合体的设计中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清晰的空间布局对于疏散防灾也是很有利的[5]。
3.2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
现代建筑越来越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地下综合体的公共空间中,步行街、中庭或最基本的空间元素,入口空间、室内步行商业街和中庭空间的设计最能影响造就空间的个性、特色,是公众的交通与交流空间,是空间的骨架。故大型地下综合体的设计,本质上讲就是公共空间的设计。
3.3人文空间的创造设计
在人文环境传承及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地下空间的设计为了充分满足现代化的人文需求,其文化的传承需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古建筑的保留及修复;(2)实现新建筑历史文化的展现,在地下空间建筑工程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需在保留及修复建筑的基础上,结业地铁站的空间设计理念,完善文化传承的工程项目设计标准,从而为人文环境的创新性营造提供良好支持。在现阶段地下空间设计中,人们已注意到这一因素,如北京地铁站设计中,尝试了建筑设计与特色传统文化的融合,如雍和宫站的设计,就充分满足了这一需求。在雍和宫站设计中,其文化的保护以及继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这种创新性与古老文化的传统,充分展现了人文价值的人融合理念,为地下空间建筑艺术设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又如南京学则路站设计中,通过“钢琴楼梯”的设计,吸引了大量人流,在这种艺术创新的同时,实现了建筑设计与人文理念的稳定融合。
3.4改善人的心理环境
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相比,通过建筑的空间布局来改善人的心理环境是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重点。因此,在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中,创造一个易于理解的空间结构,加强空间的方向感,使人身处其间而不感到迷惑,进而能把握住整个空间模式。空间还应尽可能创造出一种清晰的形象,以弥补外部景象的不足而造成的空间单一性,使室内空间多样化以加强空间的可识别性[6]。传统青花瓷元素出发,通过对青花纹样的简单提炼和简化,将其复制在现代装饰材料搪瓷钢板的立柱上,向世人展现中国伟大的青花艺术,传达一种传统纹样与现代材质的对比与融合。
4结束语
人文理念设计背景下建筑艺术设计的时间结构又包含其相关联特定世界的时间结构,其空间结构不能孤立在特定社会文化脉络的空间结构,必须分析当时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时间及空间结构,有助于理解存在于不同时间的表现形态。
参考文献
[1]侯东升,赵金娜.某含商业步行街大型综合体防火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12):1600–1603.
[2]崔景立,程连军,刘志伟,等.珠三角某地下停车库消防和节能设计反思[J].给水排水,2015(12):82–84.
[3]林国新.城区电缆通道建设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分析[J].建筑技术,2017,48(3):253–255.
[4]俞明健,范益群,张竹,等.城市中心活动区地下商业空间规划与设计——沈阳亿丰地下不夜城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1):1551–1556.
【关键词】:跨文化因素;商务英语翻译;影响和措施
一、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的具体影响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加深,经济贸易发展越来越快,商务英语在经济交流和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跨文化因素, 需要我们在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模式, 了解交际中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 了解交际中的不同文化含义和价值观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交际等。具体说来应该包括: 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同礼节, 不同的谦虚方式, 人们保留的不同隐私; 了解不同文化对人们行为的不同影响及不同价值观; 了解与节日相关的风俗习惯, 掌握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以及如何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
(一)文化信息错位
文化普遍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商务英语也不例外,商业英语具有鲜明的跨文化交际性,商务英语翻译就是进行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出的内容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不同文化间的传递。但文化因素受多方面的影响,诸如地域、思想和生活等,由于文化间的差异性过大,使得译者很难在进行翻译时兼顾各方面的文化因素。商务英语中较为固定的专业名词颇多,其内容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如果不立足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忽视语言文化因素,便会影响翻译的效果,最后导致文化信息错位,翻译出来的作品主观性较强,从而忽视了商务英语的经济性。
(二)生活习惯差异
文化的差异是由生存的环境、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引起的,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称呼上,西方国家通常会在称呼前加上Mr.或者是Mrs.;而在中国,称呼对方时,习惯性与职业名称挂钩,如:老师、先生之类的。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得行为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人过生日的时候,收到朋友的礼物会立即拆开,并表示喜爱,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且是表达感情最直接的方式;而中国人在收到礼物后,往往是等生日聚会过后,一个人的时候再独自拆开。这两种生活习惯上的不同直接使得译者在翻译要提高语言的准确性,找出语言文化的敏感度,在双方文化上择优翻译,是商务英语的翻译顺利进行。
(三)思维认知差异
中国人在思想上较为含蓄,而西方人则比较直接。中国文化习惯强调集体的作用,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的表现,在语言文化的表达上存在种种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思维认知,例如在首次见面时,西方人会拥抱,亲吻脸颊,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礼貌,而中国人则认为这种行为太过随意,普遍不能接受。因此,译者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要更为注重双方的文化在思维认知上的差异。
二、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产生影响的应对措施
商务英语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作为一种职业性英语,商业英语在语言表现上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行业语言,商业英语较强的实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由于对商业了解的需求越来越多,使得研究商业英语的学者和机构也越来越多。
(一)深入理解文化差异性
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商务英语的应用性较为广泛,每年有大量的商品经过介绍,出现在全球经济市场,但由于广告的翻译不到位,忽视文化的共通点,使得一些优质商品滞销,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深入理解文化差异性时切实可行的,在理解原著的文化基础上,进行文化差异性的融合,最终翻译出优秀的商务作品。
(二)掌握较高的商务文化专业知识
专业文化知识对译者来说极其重要,举例为证,中文诗句“秋水与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起飞”。翻译成英文则为“rosy clouds disappear with the wild ducks, the sky seemed as if being linked with the river far away。”在西方人的思想里,就是“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阳光映照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尽管在意思上大体一致,但语言更为复杂,缺少了意境。因此,掌握专业的商务文化知识,能使译者翻译出更接近源语的作品,减少文化的摩擦性。
(三)中西方文化的相结合
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译者要学会推陈出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结合两种文化的特性,或者说是共通性,进行融合,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实践性的过程,在翻译作品中,译者不仅要体现出西方的文化底蕴,还要将本国的文化知识融入其中,面对文化的差异性,译者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翻译竞争力,努力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特性,大力发扬本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例如“socialist economy?”,英语中的意思是“社会主义经济”,翻译为“汉语就是社会形态主义经济”。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完全被改变,容易为读者理解。因此,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在商务英语上的体现能够体现翻译者的水平和译文的质量。
三、结束语:
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的影响极大,译者在翻译时,如果译者只立足本国文化,对原著进行翻译,会丢失原著的精髓,因此,要求译者不仅要立足原著的文化背景,还要有过硬的翻译技巧,对翻译中出现的句式或者内容上的问题拿捏好把握度,翻译出优秀的作品,使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冬萍.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调整策略[J].海外英语,2011,07:214-215.
[2]吴思锋.文化场域差异维度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海外英语,2014,24:150-151+155.
关键词:导入;CIS;规范;企业文化;建设
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企业识别系统,或"企业形象统一战略",由美国IBM公司首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二十几年来,在国内为广大企业所接受并成为发展潮流。导入CIS是助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1、 CIS系统构成
CIS构成要素,有五者构成:1: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2: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3:企业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简称vi);4:企业听觉识别 (audio identity,简称ai);5:企业环境识别(environmental identity,简称ei)。其中mi、bi、vi为基本要素,mi是抽象思考的精神理念,难以具体显现其中内涵,表达其精神特质。bi是行为活动的动态形式。vi用视觉形象来进行个性识别。
2、 安徽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与CIS现状
行业文化(已):中国烟草行业文化架构体系(mi)、视觉识别系统(vi)和行为规范(bi),CIS要素基本构成。
企业文化(已):以"成长"文化为主线,"161"架构母子文化体系(mi)。
服务品牌文化(已):"徽映"服务品牌理念识别手册(mi)、视觉视觉手册(vi)和行为识别手册(bi),BIS(品牌识别系统)要素基本构成。从理论上说,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文化在内涵上是一致的,CIS与BIS在内容结构上具有同质的吻合性,在这里可以放在一起探讨。
从上面的现状可以看出,安徽烟草商业企业文化是多维文化并存的文化,既有上位文化(行业文化);也有省公司母文化(成长文化)为主体,各地市级公司子文化(执行理念)为支撑的母子文化;还有企业文化的外部延展:服务品牌文化。三种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导入CIS或BIS后,重点都在于树立企业形象,使其文化得以传播和认同。
3、 导入CIS规范企业文化建设
3.1 规范理念识别,核心价值的制度化
在安徽烟草商业企业"161"架构母子文化中,已经确立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包括对这些价值具体应用的阐释和解释。但如果这些阐释和解释只是辞藻华丽的文字堆砌,不能转化成量化的指标或可检测、衡量的东西,往往在实际的识别(传播)过程中是起不到效果的。
一般而言,员工的工作行为需要核心价值的指引和制度的约束,仅仅提倡某些价值是起不到矫正不良行为的作用的,而是需要依照核心价值确立基本的制度。可以说,核心价值应成为企业规章制度的灵魂。
一是要把核心价值作为尊重人、尊重规律的依据。
人是企业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从尊重人而言,应从激励、约束两个方向关注人的成长,培养人,发展人。企业员工只有在行为上符合企业核心价值的要求,才能获得提拔和重用。
从尊重规律而言,核心价值如果不实行制度化,就可能变成口号,流于形式。企业文化体系建立共同愿景,目标行为趋同。文化作为制度的支撑,也就意味着,不管是正式的制度还是非正式的制度,都是需要核心价值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为标准,这样的制度才具有约束性。
二是要把核心价值的共性具体化、特色分类化。
企业不仅仅要确立核心价值,还要在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之后进行制度化,变成一种公众行为标准,然后用这种标准去引导和考核企业的员工,最后员工便会自然而然地符合某种核心价值,当然核心价值的确立是需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且富有人性化的因素。例如,安徽烟草商业企业提出的"勤奋崇智"核心价值,这是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做到的,属于共性的东西,那什么才是"勤奋崇智"?领导的调研报告、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头脑风暴中的"金点子",其实都是"勤奋崇智"的体现,这些都需要在理念识别(传播)中具体的表现出来;又例如,财务部门提出的成本理念,属于特色的执行理念,这种核心价值就需要财务部门把过去的那些做法与成本的核心价值所要求的东西结合起来,对如何改进工作的具体安排重新做出调整,形成新的制度化标准。
三是要把核心价值转化为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的标准。
核心价值最终要转化为员工的行为,在原则性的规章制度上,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要逐年提高标准,成为激励、约束员工的重要措施。例如,安徽烟草商业企业文化中提出了"创新"作为核心价值,那么,一方面,人为妨碍创新的做法应当被视为违背核心价值,该种行为将被列入惩罚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创新上做出贡献的员工则要及时予以奖励。总之,在什么方面的创新,实现了什么样的突破,应当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提升或惩罚等,都要有一套规章制度。核心价值被赋予到规章制度中,这些规章制度就不只是表面文章,变成了一种具有价值支撑的考核标准。
企业核心价值确立及其制度化之后,需要培训并贯彻执行。所以,对于核心价值的制度化,并不是说把它定位规章制度就行了,还要不断地推动它的实行,要不断地解释、监督,向企业的日常活动中渗透。
3.2 规范视觉识别,传播应用的标准化
安徽烟草商业企业目前使用的有两套视觉识别系统,一套是中国烟草视觉识别系统,另一套是"徽映"服务品牌视觉识别手册,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展示企业形象,但在传播应用是有区别的。
一是要准确的传达出企业名称及行业性质。
中国烟草标识是图案与字体组合的标识,能够准确的传达出行业性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采取标识与企业名称组合的方式进行识别(传播)。例如,在烟草企业大门,以及企业所在楼房显著位置都会标注中国烟草标识,以告知人们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对于烟草商业企业来说,它是没有产品品牌的,客户不能够通过产品来了解到企业的名称及性质,因此在烟草商业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规划运用中,展示企业名称及性质的一定是中国烟草标识。
企业标识的形象与企业的行业性质之间的联系不一定是直接的,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服务品牌来传播企业性质,成功的服务品牌视觉识别体系能够更为准确的传播企业性质。例如,安徽烟草商业企业的"徽映"服务品牌,其视觉识别系统,是介于形象与抽象之间的,具象的,并不拘泥于现实的形象,而是会超越它,在品牌标识与企业的行业性质之间建立起联想的桥梁,并且这种联想是为人们所能够进行的。
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在传播到一定时间后,伴随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宣传,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人们不必再去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企业的名称是什么,只要看旁边的企业图像标识,只要看一眼,就知道这是哪一家企业了。
二是要准确的传达出企业的宗旨。
好的视觉识别体系必须能够较准确地传达出企业的宗旨,通过诠释,能使企业员工明白、理解与接受,同时也能让客户、社会有关人士理解与认同。
规范的视觉识别体系传达可以是直接的、单纯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艺术化的。例如,中国烟草标识与行业共同价值观文字组合形式的传播,就是企业标识需要配合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也就是配合传达宗旨的文字,组合在一个看板中,这样的表达方式是直接的,一看就明白的。又例如,"徽映"服务品牌的标识,单看图像信息不是一看就明白,但其暖色调的氛围和笑脸的图案,让人联想到的一定是温暖、贴心、真诚等这样词语及意思,间接传达出服务宗旨:"晴暖江淮,徽映四方"的内涵。
3.3 规范行为识别,推广演练的常态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仅有核心价值的指引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规范行为的支撑,等同于表面文章。可以说,mi是CIS的"想法",那么bi就是CIS的"做法",行为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规范行为识别就是不断地矫正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只有不断的通过宣贯、教育、培训、演练等方式将它内化为组织成员共同的行为,将核心价值生活化、生动化、生命化,"入心、入脑、入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一是要"一盘棋"思路,统分结合,层层推进。
规范行为识别涉及到企业大大小小的部门、方方面面的人员,这决定了行为规范的推进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单独的工作,员工行为的改善和素质的提升也不能完全由职能部门来督促。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形成整个企业一盘棋,各个部门相互理解、支持、配合,才能齐头并进,凸显价值,行为规范工作的开展,应该成为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作的机会和载体,不仅有效推动工作的展开,也通过规范促进部门合作,让行动说话,让意识发言。
安徽烟草商业企业要在行业行为规范的共性要求下,处理好行业行为规范和"徽映"服务品牌行为识别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深刻理解行业行为规范具有普适性,是全行业50万员工需要共同遵守的行动要求,是职业素养的基本体现。"徽映"服务品牌行为识别是针对零售客户、工业企业、烟农、消费者等层面个性化、具体化的行动要求和服务承诺,是保证行业行为规范传承宣贯、见到成效的有力法宝。
二是要引导为先,训练结合,有的放矢。
行为之所以要规范,绝不是为了限制员工、管死员工,文化管理追求的是用共同的核心价值引导大家、凝聚力量,助力成长。因此,在规范行为识别中,核心价值的引导依然是灵魂,真正从尊重人、发展人、成就人的角度去看待规范行为识别,而不是简单的要求、命令、奖惩。
安徽烟草商业企业根据自身实际,以"徽映"服务品牌行为识别为创新,找准行为提升的切入点和方向,补足短板、突出特色。进一步理清行业员工与社会的关系、与企业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个人自身的关系,各地市级公司以系统、完整的演练活动和践行活动,查找日常行为中的突出问题、寻求提升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品行、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等培训和提升工作,不断通过对员工职业价值、职业心态、职业定位等内容的梳理和提醒,从员工思想意识上引导其行为,培养起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切实让行为规范工作促进员工"行为上水平",提高了企业执行力和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夏军. CIS与企业文化. 科技信息[J]. 2008(22):492-493.
[2]侯婧,孟建锋. 企业文化与CIS一体化. 学术论丛[J]. 2009(2):62-63.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一席之地,获得可持续发展,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就要转变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结合实际建设先进、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那么,在新形势下,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呢?下面结合实际对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炼出的核心企业文化价值观与农村股份制商业银
行的发展战略、经营宗旨等不相一致。不少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往往只是为了企业文化建设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只是照搬照抄,尚不能够结合银行实际情况,不能够在考虑银行发展战略、经营宗旨的基础上对核心企业文化价值观加以提炼和挖掘,且往往忽视对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隐藏的优良传统的挖掘,忽视发扬员工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在这样情况下精炼出的企业核心文化价值观将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也很难被银行员工所接受,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推广传播力度不足。随着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为了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少管理者都给予企业文化建设高度的重视,集思广益,采取多项措施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出了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价值理念,但是所提到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却极为少见,银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容也知之甚少,即使了解,也都对企业文化的真实含义缺乏认识,更谈不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了。
(三)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不少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总是可以从管理者讲话中听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服务品牌……”,陌生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企业文化建设和他们平时工作有多大关系,也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正因如此,使得他们不能够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出一份力,导致他们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势必对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
(一)结合实际,精炼出系统的、被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要想精炼出系统的、被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就要考虑商业银行的共性,也要考虑自身的个性,要对自身发展历程、经营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加以充分的了解。
(二)完善银行规章制度,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靠保证。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在抓住企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加以完善和创新,如管理办法、道德行为准则、礼仪标准等,这样可以为员工提供价值观导向,对员工的行为加以有效的规范,促使员工在制度的制约和引领下,为客户提供独具特色的标准化服务,在日常行为准则中体现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三)加大企业文化传播和落实的力度,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其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如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等向员工灌输企业理念,增加员工对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认识,同时注重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员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倡导、推崇和追求的价值观,促使人人都可以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扎根于自己心中,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此外,为了强化员工对核心价值理念的认识,规范员工的行为,还需要通过制定服务制度、奖惩制度来考察员工是否将掌握的价值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如可以通过上述这些制度考察员工是否将“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的一切”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平时的工作当中。
为了调动员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员工更多的重视、关心和理解,注重为员工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对激励机制加以优化,合理分配福利待遇,以达到“用事业和感情留人”的效果,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幅度提高起来。此外,鼓励员工间相互合作、良性竞争,形成合作共事的人际关系,以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这样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给予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重视,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以促进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