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治学习的方法范文

政治学习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治学习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政治学习的方法

第1篇:政治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习 规律 主观能动性 方法

学生的学习就是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认识前人已知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之一。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1)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即想问题。(2)通常我们所说的“做”,即做、行、动、实践,或者叫办事情,就是通过做把自己的想法和理想变为现实。(3)通常我们所说的快乐意志、干劲等精神状态,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人们常说“学贵有法”。要搞好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谓是因人而异,各有其法。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勤学好问”。“勤学”就是要勤奋学习,认真刻苦努力学习,同时,也一定要做到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众所周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天道酬勤”的道理。“好问”就是要好提问,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那么,是谁“勤学好问”呢.毫无疑问,学习的主体当然是学生自己。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最关键的在于是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勤学好问。

学习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始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并把它们落到实处。这是学习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学生学习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按照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规律学习

朱熹曰:“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特别重要。

“思”,就是要动脑筋想。熟读是前提,精思才是关键。不动脑筋深思熟虑,就不能弄清其中的道理,就不能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相辅相成,学因思而成,思因学而高。

“严”,严格要求自己把所学课程搞懂学好,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这就给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 按照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学习环节的学习过程的规律性进行学习

经过预习,上课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听课要耳脑并用,要动口、动脑、动手,要聚精会神,争取当堂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弄懂道理,理出思路,巩固知识。一般来说,复习可分为三步:当天复习、阶段复习和考前复习,每一步都有自己的重点和相应的复习策略。

通过完成作业练习,使自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注重同一式练习法,即许多练习都紧紧围绕同一个基础知识类型进行,以达到使基础知识巩固的目的。通过教师的辅导解决自己在学习上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而真正理解、消化、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每一环节上,都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勤学好问”。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创新来自于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自觉培养探索问题的兴趣。(2)要敢于超越前人。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3)务必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只有深入学习和研究前人已有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才能通过自己的智慧,作出合理的想象,形成创造性的结果。(4)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机遇偏爱富于想象和有创造性思维的头脑,偏爱有长期准备的头脑。(5)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要能够说明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三 按照大脑的活动规律学习,学会看书,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不仅要动脑积极地进行思维,还要动耳、动口、动手,而这些感官都要受大脑控制。大脑的活动过程是兴奋与抑制两种状态有节奏地循环往复的过程。遵循大脑的这个活动规律,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所在,当然也需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看一些参考书,但决不能抛开课本。

第2篇:政治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生主体;有效方法;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2

高中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转折点,如果学生在这个阶段认真努力,并且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避免对学生进行“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高中教师政治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教授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把政治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可以灵活地使用这些理论知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有效的高考复习方法。

一、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

在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教材为基础,带领学生共同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大脑中有一个非常牢固的知识基础,这是学生进行接下来的学习的保障。如果学生对于一些最根本的知识都不知道,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不知所措。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结构框架,知道教材都讲了些什么,学生该记住什么。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时政内容。教师单纯的讲教材,以把教材挖的深、分析的透为最大满足,较少关注当前国内外的重大时政内容,不关注当前的焦点、热点问题,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教师忽视了政治课的一个最大特点――时代性。造成课本讲的过死,学生兴趣淡薄。教师要在了解课本的基础上,关注时事政治。

二、贴近生活,开阔视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从理论到理论,泛泛空谈,不能把理论和实际问题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高中政治中由于有很多的时事政治,这些时事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随时随地。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政治的时候必须要贴近生活,了解时事,同时还要会分析时事,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学生不但要善于观察生活,还要注意总结,认真分析,形成自己的思维。这需要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政治的来源是生活,生活内容是学生学习政治的根本。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

三、注重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以教师为主角的“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体验、需求,不能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写的过程,造成学生的低效被动学习。学生上到高中,往往就是教师“满堂灌”,把重点知识、重点理论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塞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着这些知识,为了高考而“硬塞到自己的大脑中”。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大脑发懵;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就算是真的这样做了,学生也不见得就学会了。即使是在高中政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探究知识,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通过创设情境,借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判断以及相应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来凸显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例如在复习《我国的政党制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典型案例作为情境导入,根据案例所给材料,提出问题,然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感悟、探究,把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到案例中、问题中,通过学生的思考,给学生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这样学生会记忆的更加牢固。

四、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课堂。变化的教学方式会增加对于课堂的关注度,让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这也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采用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这些是教师所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教师在变化教学方式的时候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而且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情况,还要结合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的要求,进行适时的选择和整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五、训练要有计划性,让学生不断进步

高中并不等于书山题海,“题海”战术只会把学生累的疲惫不堪,学习效率下降。教师要给学生选择恰当的练习题,精挑细选,而且有计划地分给学生。教师当然要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把这些基础知识都牢固地掌握,练习是对学生的一种检验。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过一段时间都会忘记前面复习过的知识,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周练或者是月考,把这一个星期或者是一个月复习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再进行一遍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学生的学习就是不断地进行的,在反复地练习和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政治原理和概念的掌握就会非常牢固了。通过恰当的练习,教师就会把学生一步步地带到知识殿堂的顶端,让学生站在上面“一览众山小”。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到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提高。只有学生主动地思考起来,并且产生对于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学生才可以不断地提高和进步,课堂效率也才会提高,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第3篇:政治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政治复习课 教学方法

复习课是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复习是克服遗忘,巩固记忆的重要手段;复习是加深理解,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复习是为新知识打基础的重要措施。。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复习更有效?现归纳整理了一些同学的成功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导入是政治复习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如果能使学生进入兴趣盎然的心理状态,就能为复习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怎样导入呢?(1)运用竞赛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复习;(2)利用新闻导入;(3)利用小故事导入;(4)利用小笑话导入,等等。

政治复习课导入的原则:

1、教师要有愉快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烦躁不安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心理闭锁,阻碍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时,学生会倍感亲切。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会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2、导入用的材料一定要与复习的目标有关联

就是说,要能够从所用的材料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否则将影响复习效率的提高。

二、政治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1、问题式的系统谈话法

政治课的复习,要从复习的重点入手,用问题式谈话法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提问,但是此过程中要注意:

A、问要有一定的难度,提问太简单达不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B、问要有价值,不分轻重巨细,一问到底,由满堂灌应变成满堂问,使学生无所适从。

C、提问要紧扣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联系社会现实热点,过于空洞或高深,使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D、要有层次性、逻辑性,先易后难,不能打断知识结构的逻辑顺序。

E、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回答不完整应给予鼓励。

2、配套复习方法

基本步骤与方法是:

1)先运用问题式的系统谈话法,对学习上一堂课的新知识,以复习问题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既做到检查学生对上堂课的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帮助其他学生再复习巩固。

2)做知识结构复习提纲,并根据其结构进行重点讲解—难点、要点,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印象使之巩固。

3)回扣课本,要求学生根据所复习内容进行精读理解、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过电影”要求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图表对所复习的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不能再现的内容要求再复习。

5)精心编拟练习。教师根据复习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再现和巩固,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紧扣。

可见,正确、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复习内容逐渐系统化、条理化,直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3、针对性的讲授法。

对知识难点、重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讲授难点和重点时应力求启发式,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确保复习目的的实现。

4、分解法。

对内容较多,结构复杂的内容,应采取分解的办法,化整为零。比如让学生普遍感到吃力的论述题,答题一般要求观点齐全、条理清楚,论证要符合逻辑。而要答好,关键就必须掌握某一内容的基本观点,这样,才不至于失分或少失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类似这样的设问,先让你阅读一段材料,然后问你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的观点的,学生要答好此题,就必须掌握实践的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⑤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比较法

就是对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相近或相关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使之一目了然,省时、省力牢固掌握。

6、图示法

就是对某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和多而散、繁而杂的政治观点,政治概念,使知识系统化,关系明朗化,内容通俗化,从而化难为易。

7、七步教学法

七步教学法,从学生生活出发,以本课教学的核心问题立意,以本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根本目标,以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和思想实际为基础,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情景体验、自我评价等新课程观念,构建教学目标、案例导入、问题探究、思维点拨、知识建构、资源开发、三维评价等七步教学流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生活、参与生活、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实现自我完善,实现生活的引伸和知识的回归,增强政治课的生动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解题技巧

第4篇:政治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现状

一、政治教学现状

(一)观念转变不够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输;二是封闭;三是脱离。大多数教师以自己的讲叙为主,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还总怕自己讲不明白,出现知识点的遗漏,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太少,练习时间更少,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参与教学的时间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受到限制,主体性更体现不出来。

(二)教学方式单一

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无论是什么内容都是一味地让学生看书,然后去说,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发挥不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轻视学生能力

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时总想包办代替。还有些教师在做课后复习题时,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还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四)学生兴趣不足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负担较大的情况下,对政治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五)教学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校、家长、学生对本学科重视不够;政治学科还具有一定的理性,教学如果忽视了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讲清其中的道理,学生自然学不好政治;在新课改思想指导下,题型的变化较大,考核时不仅注视知识,而且关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生自然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政治知识还比较零散,学生复习时不够全面;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做不到精讲多练,对知识的巩固时间不够。

二、初中政治教师的应对方法

(一)初中政治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老师有必要把教学观念更新,具有创新意识,不能再一味地用传统的教学观念灌输给学生。教师应当改变旧的教学目标,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知识型”的人才,真正把学生培养成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型”人才。同时,还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表达、主动思考和探索、主动进行操作时间、主动观察事物并且讨论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知识。

(二)更好地利用初中政治教材资源

新课标下对学生进行教学,老师必须适当地重组和调整教材,使内容更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规律。老师要对教材的内容精益求精,在对教材标准研究的情况下,还要在往年的中考试题中做出总结,经常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按照学生的理解知识和认知水平进行施教,尽量降低教材的难度。还要全面地对教材进行辩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改编或者是调整教学设定的顺序,甚至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增、减、删,明确教材的详略,实现“现代化”教学目标。对于教材还不够全面的地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或者开发各类可以利用的资源,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初中教学的教材应对策略

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时,可以有效地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来应对。1.教师不仅仅要促进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和自主意识,还应该大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和发散思维。2.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设置不一样的情境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通过学校的管理例让学生模拟走进社会,根据情境假设、日常生活、学习和教学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全面提高,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发展和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3.应当合理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性格、毅力、意志、情感、兴趣和动机等得到发展和培养,尤其要注意的是和开展形式竞赛和开设的第二堂课,第一堂课存在的不足用第二堂课来进行弥补,运用小组之间和个人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努力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各尽所能。

(四)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为了很好地适应新课标下要进行的教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1.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师生关系更好地达成和谐,拉近师生的距离。2.利用开放式观念和思想,开阔教学的视野和空间,在以教材为本的前提下不拘泥于教材,合理以理论作为依据,不仅仅注重理论知识,而且要构建符合学生的主体需求,让学生自主发展、活泼、主动地融入课堂的教学。

(五)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用情感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更好交流知识,学生也会比较积极主动去学习政治课内容。而趣味的教学方法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老师用诙谐的故事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工农大众可以自己创造一些仪器设备、生产工具,在工农大众中流传广泛的俚语和笑话,都可以很容易使初中生产生共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的智力和活动保持在兴奋的状态。

参考文献:

第5篇:政治学习的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同其它学校教育一样,教学也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才培养途径, 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又是实现有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实施“双证制”对高职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从“双证制”和教学方法的内涵、高职教育的特性、教师教学的威信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予以重视的基本因素。

论文关键词:双证制;高职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高职院校已普遍实施了“双证书”制度(即“双证制”)。

“双证制”的实施对高职教师提出了诸如职业鉴定能力、企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等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通过专业教学,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练就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如果高职教师还是用“老皇历”看待今天的高职专业教学,还是以“教书匠”站在今天的高职专业讲台,那就很难达到“双证制”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因此,如何科学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高职教师去思考、去研究的新课题。

一、明确“双证制”的内涵和必要性

“双证制”,简单地说就是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实行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的制度。其目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下,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学历文凭证书是指一个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层次教育的证明,表明持有者的受教育程度,在职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和职业能力水平的标志,即“学”过什么。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国家按照一定的职业规格和标准,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作出考核和评价后的认定,是一种工作能力的证明,表明持有者能“做”什么。

学历文凭证书强调的是专业理论,职业资格证书突出的是实践技能。两者都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实行“双证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职教育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领会教学方法的内涵、种类和选用依据

据调研,高职的专业教师有60%以上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其“师范性”素质偏低。因此,深刻领会教学方法的内涵、种类和选用依据是教师正确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础。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师生协调活动的方法体系,是教师“教”的方式、手段与学生“学”的方式、手段的总和,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是两者的有机统一。高职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大类: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要素作业复合法、模拟作业法、真实作业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顶岗实习法、实验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师素质、教学环境等就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的基本依据。

(一)依教学目标而选择

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若干个层次。实现不同领域或层次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如果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的接受,则可相应注重采取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果以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则可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依教学内容而选择

首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高职的工科(如数控、模具、汽修等)和文科(如财经、物流、外语等)在知识要求、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都不尽相同。专业性质及其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其次,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同一课程的不同模块或项目等,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同样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其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应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需要,选择所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依学生特征而选择

学生特征主要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等因素。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特征与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学生特征的制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可能有很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能科学而准确地分析学生的特征,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能力的同时能促进其身心的发展。

(四)依教师素质而选择

教师素质主要表现为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教学风格、个性特长、教学技能、专业技能、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控制能力等方面。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教师的素质条件,并为教师所理解和把握,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应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在专业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期适应、丰富和改造现有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依教学环境而选择

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校内教学设备(计算机、实训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空间(教室、场地、实训室等)和教学时间等条件,也包括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环境状况对教学方法功能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媒体和信息技术等)的充分运用会进一步拓展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三、以教师的“高素质”树立教学“威信”

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可以概括为培养“有教养、有本领”的学生。然而,要培养“有教养、有本领”的学生,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有教养、有本领”,树立教学“威信”,这是教师有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前提。

(一)“身正”才能“为范”

按照培养“有教养”的学生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真正做到热爱职教、关心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教师的“高教养”去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学高”才能“为师”

按照培养“有本领”的学生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用教师的“高本领”去赢得学生的信服。在这一方面,教师一要破除“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的偏见。因为这种看法仅仅是从获取知识的时间和数量上来要求教师的,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来说是十分有限和片面的。教师怎样把“一桶水”高效地教给学生,并怎样保持这“一桶水”的新鲜和有用,进而如何教会学生获取和用好“一桶水”的方法等,这些才是值得高职教师去努力学习的。二要认真学习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和技能,以适应实施“双证制”的需要。

四、走出教学误区,凸显高职教育的特性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从高职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这是教师科学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关键。

(一)“备课”不等于“课前准备”和“编写教案”

“备课”应是“教学设计”,不仅要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且要为学生的“学”而设计,不仅要认真钻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而且要深入调研职场和就业,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不等于“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

“上课”应是“教学设计”的全面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突出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

(三)“课堂”不等于“教室”和“实训室”

“课堂”应是开放性的,应包括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所有“时空”。教师要以“教室”和“实训室”教学为基础,大胆走出校门,充分利用网络、企业和社会这样的大课堂,通过“校企结合”和“工学交替”来搞好专业教学。

五、综合而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适用于高职专业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掌握这些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就更为重要。这是教师自主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养、学生身心发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决定了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充分发挥由教师、学生和课程构成的教学整体功能,使之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同时,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运用中学生的反应等都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时,要灵活机智,随时把握好不同方法的变换使用。例如,在汽车专业教学中,当实施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时,可以综合讲授法、演示法和作业法施教,并以演示法和作业法为主;当实施汽车发动机大修教学时,可以综合讲授法和项目法施教,并以项目法为主;当实施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时,可以综合案例法、讨论法和头脑风暴法施教,并以讨论法和头脑风暴法为主;当实施汽车接车管理教学时,可以综合讲授法和角色扮演法施教,并以角色扮演法为主。

六、坚持启发式教学,杜绝“满堂灌”

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是相对于注入式的“满堂灌”而言的。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启发性质,又有注入性质,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例如讲授法,一味地讲、枯燥地讲……那就是注入式;而以适当的问题或实例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配以形象、风趣的讲解……那就是启发式了。又如,问题解决法,问题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提得恰到好处,能适合学生的心理,就激发学习动机……那就成为启发式;若问题提得过难或过易,连珠炮式地提一大堆问题,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生厌……就成了注入式。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必需自始至终地贯彻启发式的指导思想。

第6篇:政治学习的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特别是认识方法中,能不能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常常直接影响到人们能不能获得关于客体的正确认识。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学习方法中,能不能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常常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高低。运用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并逐步养成运用整体观去认识、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  

 

整体与部分从来都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整体与部分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整体不能脱离某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部分作为整体内部所包含的因素或过程,总是处在与其它部分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之中。因此,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来说,只有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也只有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这应是理所当然的认识论原则。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学会辩证地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会运用整体学习法和部分学习法进行学习,无疑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有着重大意义。 

 

一、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内涵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也必须遵循这种辩证关系及其规律:首先,在认识事物的特性时,应该坚持从整体出发去认识事物,而不应从部分出发去认识事物,否则就会陷于谬误;其次,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又应努力通过部分去认识事物整体,通过部分去改造事物整体。 

基于上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笔者认为:整体学习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当作一个整体来学,先求得一个概括、全面的了解,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整体到部分,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部分学习法就是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相互联系的部分,通过学习部分去认识整体,通过学习部分来改造、完善认知结构的学习方法。 

 

二、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的学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法和部分学习法的学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坚持从整体出发去学习文化知识,并努力通过部分去学习文化知识。 

1.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认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法指导,从整体到部分地对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具体做法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 

(1)分析整套教材,建构学科知识结构。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使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他认为每门学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结构,选择学科的基本结构来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记忆。 

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设计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是教材中所有知识要素和知识之间逻辑关系的总和,也是教材中最深广最复杂的设计。教材整体知识结构的设计既要考虑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材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知识体系,完善其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法指导上应特别注重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排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了解整套教材结构的同时了解学科知识结构,以便站在较高层次上对所要学的学科知识结构建立起整体认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知识体系,完善其认知结构。 

(2)分析教材,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奥苏贝尔认为,“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学科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它们能显示出最宽广的概括和综合特性”。所谓“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是指某门具体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概括和包摄水平的基本概念、原则、原理等,它们是“强有力的观念”,决定了该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课程模块是学科知识结构“逐渐分化”的产物,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居于中层,起着“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的作用。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充分认识、利用模块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承上启下的“纵横贯通”作用,就应处理好三对关系:第一,模块与学科知识结构的关系:模块是学科知识结构“逐渐分化”的产物,是学科知识结构的具体化。对模块的学习需要理清模块在学科知识结构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对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意义,突出了模块对知识体系的“纵向”联系。第二,模块与模块的关系: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包括必修模块之间、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以及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必修模块之间和选修模块之间往往以横向联系为主;必修模块往往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理清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很好地突出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第三,模块与主题的关系:模块进一步“逐渐分化”则是主题,模块与主题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教材与教材章节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模块与学科知识体系关系的同时,还要理清模块之间的“纵横”联系,充分发挥模块的“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作用。 

(3)分析教材章节,建构模块知识体系。主题是模块“逐渐分化”的产物,教材的章节有机构成教材体系,而且对基础知识起到“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的作用。分析章节的知识结构设计,也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主题与模块的关系、主题与主题的关系和主题与基础知识的关系。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章节结构,帮助学生理清主题与模块关系的同时,通过理清主题与主题的关系指导学生认识并建构起“纵横”联系的模块知识体系,通过理清主题与基础知识的关系指导学生认识并建构起“纵横”联系的主题知识体系。 

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法指导,就是分别以学科知识体系、模块知识体系和主题知识体系为整体,从整体到部分地对课程进行认识,建构起学科知识体系的“立体网状结构”,为进一步学习筑牢“固着点”和“生长点”,以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 

2.从部分到整体意义建构,完善认知结构。指导学生通过整体学习建构起学科知识体系的“立体网状结构”后,在运用部分学习法学习章节知识时,教师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把部分学习与整体学习结合起来。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结构化”到其上位知识中去,也就是说,在用部分学习法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把所学内容这个部分“结构化”到其上位的整体中去。具体做法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1)基础知识“结构化”到章节,完善主题知识体系。学生用部分学习法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将所学基础知识“结构化”到其上位章节知识体系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具有“特定的组织和解释性原理”的理论知识,要指导学生将其“结构化”到模块甚至学科知识结构中去,在学科背景或学科历史背景中进行理解和掌握,然后再以这些重点知识作为“固着点”来学习其它相关知识。 

(2)章节知识“结构化”到模块,完善模块知识体系。在学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理清所学章节与其它章节以及教材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使所学章节与其它章节及教材“发生联系”,进而将所学章节“结构化”到教材中去,完善模块知识体系的认知结构。 

(3)教材知识“结构化”到学科,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同样,在学完一本教材的内容后,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及时理清所学教材与其它教材以及整套教材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使它们“发生联系”,将所学教材“结构化”到整套教材中去,完善学科知识体系认知结构。 

通过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结构化”到其上位知识体系中去,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所学知识这个“部分”和学科知识体系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达到使所学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都有稳固的“固着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小结 

 

总之,只有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也只有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是充分利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为指导的学习方法。进行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采取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这样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即先整体学,对全部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重要的部分再深入探究,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做好“纵横联接”,建构起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小礼.从部分与整体谈科学方法[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15(4):10—18. 

[2]常绍舜.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1):87—89. 

[3]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张渭城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7. 

第7篇:政治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 教育教学方法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90-01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体,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政治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是长远发展的保证。这些年来,全国高等院校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虽然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等,这些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的去转化一些教学方法,利用这些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模糊

在现代,大多数人获取政治知识一般都是通过报纸或者电视手机等媒体,其他生活中交集较少,这样就让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用途不大,对于就业和深造都无影响,所以, 学习的意识不够,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因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现实问题没有多大用途,重复性的东西让学生产生厌倦。所以,很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存在着质疑,课堂松散,出勤人数有限。

1.2 学习热情不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从学生到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均不高。一开始入学,思想政治课堂到场人员还比较多,纪律好,但是,随着学生熟悉这么课程后,就认为太过于枯燥,好多学生旷课,不去参加学习,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课和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面,这样对于思想政治的理论学习非常不利,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不重要,投入精力不够,参与度不够,课堂效果较差。

1.3 教学缺乏创新

大多数高职院校,从教学成本来考虑,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大多采用合班的公开课的形式进行上课,人数较多,大都在100人以上。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的教师一般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或者就是文字叙述,大都枯燥无味,学生人数多,关注点少,使得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另外,由于教师的理论知识研究不够透彻,大多是照书读,不能将实际与理论进行结合,非常缺乏艺术,缺乏师生间的互动,这种枯燥的猛灌,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 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2.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育的对象来进行设置教授的方式方法,而大学生这个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对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观念有抵抗情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利用载体进行教育,要学会分析学生需要什么,想学些什么以及他们在想些什么等等。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理解他们,但这些往往是现在所遇到的问题的根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切实的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接近社会,能够帮助他们有针对性的解决其思想工作,并且能够及时的帮忙解决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让他们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知道如何分析现实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2.2 全面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果关系密切,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每一个教师就必须要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要做足功课,不断地认真更新其知识结构,以渊博的知识让学生心服口服。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德主导性地位,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要积极的引导并且进行深入地分析探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避免理想化。另外,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广泛收集知识资料,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帮助他们容易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地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3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实效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教师主要负责教育,学生负责学习,存在着主体和客体的角色,以往总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忽略学生学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就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没有师生间的互动,不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发言,平等愉快的交流,营造乐学的氛围。另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的机会,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团队协作性,另一方面能够检验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作一些学生乐学的课件,加强课堂的有趣性,避免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乐趣。同时可以利用一些政治题材的电影,开拓大学生活跃的思维空间,在保证自身讲课内容的前提下,保证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课程设置逻辑性强,将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慢慢地去体验、总结,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再带回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3 结语

其实,关乎学生德育发展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国家也非常重视,要求各个院校要设立二级机构,而且各省市每年都会进行德育评估,可见从国家到政府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德育工作者,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能够切实的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培养学生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和思想素质,发挥人才优势,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仲雄.关于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由来与特色[J].机械职业教育,1998(7).

[2] 冯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教育探索,2002(3).

[3] 杨丹妮.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田[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第8篇:政治学习的方法范文

一、讲好开头,引起“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同时,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二、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讲初中的《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课时,可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中学生在爱人民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表现?还有哪些不足?应怎样热爱人民?”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运用恰当有趣的比喻等方法激发兴趣。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例如,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四、政治课教学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观点时,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问题,我便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必然性,排除了学生的疑问,树立了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材内容与实际不符,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我在讲“社会发展史”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问:“地球能毁灭吗?”我没有认为学生的问题和教学无关不该问,而是给学生以鼓励,并解答了问题,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第9篇:政治学习的方法范文

具体的方法有三:( 1 )找难点、抓重点;( 2 )联系实际提问题;( 3 )做好预习笔记。

政治一节课学习一框内容,你就利用 10 分钟时间看一看,找出几个不懂的问题,就算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如何听课

1.政治老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有不考,我应该怎么办?

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政治上的原理。学习政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

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 45

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三、如何记笔记

1、如果我把重点内容全背下来,可以不记笔记吗?

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转变死记硬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积累,同时也要勤做笔记

2.笔记具体记有哪些内容?

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

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

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3.笔记什么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留信息、强化记忆。预习笔记有收集学习素材的环节,则可以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获得许多新知识。课堂笔记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记笔记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而整理笔记是反思的过程,自己分析与综合能力会得到训练。

4.课堂笔记来不及写怎么办?

这是如何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人常常因记不全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放弃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堂笔记不必记下上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记课堂笔记,课堂中主要记下一些新信息,有时内容比较多,全记下来确实有困难,那么就要学会抓重点,先记下关键词,如果还是不行,课后向同学借听课笔记,补上遗漏的内容。

错题集与笔记有什么区别? 笔记主要是对重要知识点的摘要与理解,而错题集是自己犯错习题的收集与纠正。笔记与错题集还是分开为好,这样显得更有条理。

四,如何复习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复习可分三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与考前复习,其复习的重点应有所区别。复习要做到及时,首先要做好课后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其目标主要是掌握单元的知识结构,考前复习是为了应考,可运用归类法、比较法来进行复习,同时,要重视各种典型题的复习,提高审题与解题能力。

1.复习阶段除了看书外,还要做什么?

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因此,就看书是不够的。复习阶段,同样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多反思,有了感悟也要写写随笔,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

2.如何抓住复习重点?

重要知识点不等于复习重点,复习的重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不同的,重要的知识点与自己薄弱环节都是复习的重点。

3.为什么说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是必要的?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是会变化的,而理论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能运用相对稳定的理论分析变化中的社会现象,表明已经学活了理论。例如:我国银行利率有升有降,而教材中只有中央银行有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表述,如果在复习时,结合当前的货币流通实际,则能明白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从而得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五,如何备考

1.备考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考试,首先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当然,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试,但能力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掌握基础知识,既是能力有多强也无从下手。所以,备考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基础知识。政治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概念、原理,因此,复习时首先要把这些概念与原理疏理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心。

2.如何提高自己的审题与解题能力?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是备考的另一重要目标。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当然,练习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只能说不同类型的题做得越多越好,很多同学喜欢购买教辅书、练习卷,拼命地做,但解题的方法仍然没有掌握,这种盲目的练习是时间的浪费。审题与解题的能力提高关键不在于练习题的数量,而在于是否能归类复习,是否能对不同类习题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