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1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1农村旅游经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农村旅游经济有助于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优化。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种植者的耕作观念比较保守、农村环境封闭等因素,导致种植作物和畜牧的类型无法根据市场做出有效的调整,导致农村的经济结构和模式单一,农民的收入不稳定。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起来后,农村人口可以迅速改变自身的种植经营观念,迎合市场的需求,提升自身农场品得附加值,并改变单一的种植作物。使农业种植和生产得到调整和优化。此外旅游经济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农村和外界交流的便利度,使农作物的种植对交通的依赖度降低,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种类优化。

2)农村旅游经济有助于农村人口的经济增收。农村旅游经济带来了大量的观光游客,农村人口由此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以及收入的增长。此外长期的旅游活动,有助于在农村形成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使农村的旅游产业发展更加成熟,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保持长期稳定。农村旅游经济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是综合性的收益,能有效激发农村地区的潜在价值,促进地区的发展。

2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延长农村旅游经济的产业链,提升农村的旅游经济服务质量。随着农村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旅游业应该向更长的产业链延伸和发展,使游客可以体验到更多的农村风管和生活,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成熟。例如一些农村定期举行的文化娱乐活动、农家乐和鱼塘的结合经营、采摘和踏青活动、特色美食文化等。除此之外,农村的旅游产业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规范和服务质量。在市场活动中,保持合理的价格规范,防止恶意的竞价和抬价行为。最后是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使保持游客在观光中的满意度[1]。

2)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农村旅游活动的宣传。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旅游更多的是吸引当地城镇的游客进行观光和游览。对此,在发展农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当地城镇的交流和宣传,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融合。政府可以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和农产品展示活动。具体的农村旅游宣传办法包括新闻媒体的报道、张贴广告海报等。总之,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城乡之间的广泛交流,政府应充当积极的组织者角色[2]。

3)在农业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注意对农村自然神态的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目的。在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行政组织和政府部门应该对当地的生态保护提前做好规划。使旅游经济带来的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环境遭破坏等问题得到合理的规划解决,避免农村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此外还需要做好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对旅游的游客和当地的人们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提醒,防止旅游景区被严重破坏,导致农村的自然资源遭到损害和浪费。

4)农村旅游经济区内的人,可以成立一些互助组织和机构,使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得到更有效的组织和建设。例如互助会的成员可以组织起来对自身的旅游特色地区进行宣传,提升本土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互助会成员也可以协调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有效合理。互助会的人员,还可以联合商议分析当地农作物的种植计划,使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推广度都得到一定的保障。总之,农村旅游地区成立自身的经济服务组织,有助于旅游经济的高效发展,防止个体能力有限,对经济的发展无法做出有效的贡献[3]。

5)政府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给当地人民制定一些扶助措施。政府在人才的储备和经济支配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此政府应该对发展旅游的农村区域予以一定的扶助。例如帮助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宣传。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组织旅游方面的人才,对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和风景地区进行调查和评估,帮助当地人口建立特色化的旅游村落。在农业种植中,鼓励农村种植高价值的作物,并安排相关部门的人员对种植技术进行指导等[4]。

第2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移民安置;经济发展;研究建议

一、移民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

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三、中线安置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四、移民区域经济发展小结

对于中线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移民地区不仅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硬支持”,还要争取并充分利用政策性“软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应当主动在南水北调受益区争取适合自己的对口合作项目,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有发展前景和能够实现双赢的招商。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更要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政策上可以考虑在初期给予一定财政扶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最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同时,移民区域要争取在受益区获得市场保障,受益区可以针对移民区的农副产品、工业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农超对接”的销售模式,库区和安置区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可以通过与受益区建立的市场平台进入受益区,经过具体的销售渠道直接进入大中超市,实现无缝对接。

最后,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农业知识产权的培育和保护,加大科技种植的普及,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将移民区已有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由移出区带入移入区,进而实现库区和安置区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曾德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07(6).

2、颜帮全,蒲晓东.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化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5(1).

3、廖蔚.当前水库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研究[J].财政研究,2004(12).

第3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三、中线安置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四、移民区域经济发展小结

对于中线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移民地区不仅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硬支持”,还要争取并充分利用政策性“软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应当主动在南水北调受益区争取适合自己的对口合作项目,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有发展前景和能够实现双赢的招商。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更要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政策上可以考虑在初期给予一定财政扶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最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4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1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对策应与时俱进

在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转变传统的乡村生态旅游管理观念,应把乡村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加快整个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步调,使乡村生态旅游管理更规范,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才更有活力。在管理中应鼓励贫困户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来,通过产业带动、企业帮扶等形式,让乡村生态旅游助推脱贫攻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生态旅游可采取“旅游+”的模式,开发农旅、文旅、体旅等山地旅游新业态,为贫困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良好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充分重视各类专家对于乡村生态旅游领域所提出的政策和建议,利用业务咨询、理论指导、评审评价等形式,不断强化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内容,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从而以科学合理的城乡统一化管理办法,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紧跟新形势下促进乡村生态旅游行业良好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2倡导村民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中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参与感也较低,因此可倡导当地村民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形成了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可以以社会实践旅游振兴为特色,加大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在制定出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整体营销办法后,实现当地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联合互动。论文格式是论文写作时的写作标准和样式要求。同时促进当地人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中,通过对农业公园、湿地保护区的深度体验和走访,使村民充分了解并积极发掘当地的旅游潜力,从而以自然资源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为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以此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旅游业对当地乡村发展振兴的带动作用。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所以必须要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基层部门应加大力度促进产业扶贫政策基础,做好有前瞻性地规划与管理工作。论文格式是论文写作时的写作标准和样式要求。例如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给予村民政策和项目扶持。在村民依托乡村振兴发展的良好政策下,也积极开始发展了乡村生态旅游的产业,促使当地农村环境更美、农村收入更多,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高。基层部门应明确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市、县,可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对使用荒山、荒坡、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以此不断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5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三农”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1 乡村旅游经济的概念定义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其根据旅游目的、旅游地点、旅游吸引物来界定。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整统一的定义。国内较受统一认可的概念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这个概念包含2层意思:旅游活动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2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需要依托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农村,特别是具有独特旅游资源优势的乡村,以期通过旅游开发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业内热点;乡村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可以促使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产业结构优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素质提高,可以有力地推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是带动性很强的一个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当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餐饮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手工艺品加工业等相关上下游产业,这些产业发展速度快、消耗资源少、生机活力强,既可迅速带来投资回报,还可以安排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

2.2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实现农村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乡村旅游能够让人们在亲近自然、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加深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加深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乡村旅游以自然观光为主,建设的基础旅游设施基本不会对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产生硬消耗,也很少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因而环境成本极低,有助于改变依靠传统粗放式生产实现经济增长的理念和方式,以达到调整优化当地产业结构的目标,最终实现既发展当地经济、又保护当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2.3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提升农民道德文化素质

乡村旅游的主体多是都市人群。这一群体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或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或是久居都市、深受城市文化熏染的市民。他们文化程度高、思想观念新、掌握信息多,虽然旅行短暂,但是仍然可以为当地乡村的农民带去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从而在与当地农民接触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加以影响,进而带动乡村向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向发展。

3 提升乡村旅游业品质的建议及措施

3.1 下大力保护好乡村环境

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打造环境秀美、空气清新、绿化硬化、适宜人居的乡村环境,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牢固树立“环境兴游”、“生态兴游”的观念,做好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要抓紧制定乡村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健全乡村环境监测、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体系,完善乡村污染处理规范;要抓好重点村街的污染预防和整治,坚持取缔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严厉打击“十五小”行业和企业,从源头上禁绝环境污染;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违法排污的监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开发过程中的违法违章行为,避免资源浪费和简单粗暴使用,努力减少对乡村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

3.2 要传承延续好农村文化

特色的农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城市游客的根本,必须保持和传承,否则乡村旅游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2.1 要提高当地农民对保持农村文化的思想认识

引导他们认识到,没有了农村文化特色,就难以吸引到外来游客,要坚持培育延续好纯朴、憨厚、直爽的乡风民风,展现农民热情好客、豪爽大方的可贵品质。

3.2.2 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增加文化建设投入

地方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列入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在资金上、在技术上对农村文化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保持好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居、民宅,深入挖掘民间特色艺术,培育民间艺术家,并借助政府的影响力加大宣传推广,以增强乡村旅游经济的吸引力。

3.2.3 要突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品牌建设思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特色品牌。可以推广独特风味饮食,可以打造特色主题体验,可以推介特殊田园风光。

3.3 注重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

要善于吸纳农民意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农民的合理化建议、建设性意见要尊重和采纳,并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给予必要体现。要强化引导,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教育活动,提高适合乡村旅游开发的专业技能,以此提高农民实力、增强农民自信,推动他们更主动、更快速地融入乡村旅游开发。也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注意协调好投资商、开发商与当地农民之间的权益关系,在土地补偿、股份合作、金融创新等方面向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给予政策倾斜,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民收益,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农民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其后顾之忧,争取他们支持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第6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①认识不足。一直以来,园林建设在社会各行业中被认为是辅产业。园林被认为排队到了比较靠后的位置,发展需要的资金、资源无法满足,使其发展过程受到严重阻碍。②规划偏误。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人为的压制园林景观的空间,导致园林分布地支离破碎、各自为政、不成系统,使其失去了优化环境和美化城市的功效。有的城市甚至不切实际地一味模仿,引进欧式草地,最后使资源大量浪费,城市环境和景观质量不升反降。③管理水平有限。园林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少,素质不高,行业内严重缺乏熟悉技术的员工,管理系统没有法度、制度混乱,因此,园林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就变得困难重重。④缺乏现代内涵。国内许多城市的园林建设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园林系统的功效大打折扣。园林的建设没有融入人文元素,没有体现出城市的精神内涵。

2加快园林建设,促进城市生态经济发展

2.1提高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园林经济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对园林行业进行重组,让文化、旅游、生态、城建、餐饮和环境保护等功能融入到园林行业当中,使其更具有综合性和包容性。此外,还要通过媒体宣传园林对提升环境质量、催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努力引进人财资源,并让社会全体参与到这一进程当中[3]。2.2合理应用市场经济理论原理园林的功能由过去单纯的欣赏娱乐功能向环境、生态、经济综合功能转变,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也由过去的相对独立走向逐步统一。为适应新形势,还要确立园林产品的市场意识,把园林用市场化的方式经营,使其功能更为明显和有效。与此同时,我们要在保证传统的前提上,利用新技术并借鉴西方国家经验,通过不断地的创新举措,保持并增进园林的环境和社会生命力。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也应为现代园林建设所借鉴。2.3城市生态经济建设切忌一味模仿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不能不切实际、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地模仿先进典型案例,应该从当地情况出发,以当地自然和人文因素为基础,合理发展当地的生态经济,使城市的生态经济发挥出最大功效并最好的突出当地特色,打造城市名片。我国北方的大连、济南等城市的生态经济建设,就很好地体现了当地特有的风采。2.4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建设人才队伍现代园林是一个涉及管理、建筑、环保等多种不同领域知识的系统,并不是单纯的传统园林能够解决,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园林行业的人才结构和人才培训机制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另外,在制度方面,规模经济的专业化原则适用于园林系统的运行,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成本和增加技术的可继承性。2.5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与经验在结合当地实际、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理论将非常有益和有效。国外的园林建设经过几百年发展未曾中断,积累了大量成熟并有效的经验和理论,国内城市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植入国外先进理念和模式,以促进园林的发展完善和生态经济的有效发展。

3结语

第7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地区GDP 公路里程 异方差 全对数模型

引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社会消费的量化体现,它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及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但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国内消费需求一直跟不上节奏。GDP的提升大部分是凭借投资和出口因素,真正由于消费带动发展的较少。因此探究如何提高内需,刺激消费便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发,分析其影响因素,便可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导向。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纵观近几年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并且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一直处于增长的惯性中。社会消费量增长过快会导致经济过热加剧通货膨胀,但是增长减缓又可能会导致经济的滞涨,因此需要深入探究具体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因素,从而来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将消费的增长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保持物价稳定,维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文献综述

刘亚男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因素》中运用EViews软件对中国近20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三元一次线性函数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结论。虽然经过了复杂的分析和计量检验最终筛选出了一个因素,但对社会消费产生显著的影响因素只有一个很难让人信服。郑小玲在《人口相关因素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的实证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消费建立了一个线性函数,得出了与人口相关的各个因素如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口收入份额等对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显著的影响的结论。这次的研究不同于之前单独从人均收入的角度,而是从人口的各个方面来研究,人均收入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除人口之外,何酉宁在《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消费能力影响》的研究中提到了教育对居民的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到消费的各个方面。文中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它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但是文中并没有具体地量化这一过程,只是从定性的角度判断和分析了该影响机制。翟习宏也在《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因素分析》中指出对社会品的影响因素包括居民、社会和企业三个方面。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综合已有文献的观点之后,本文决定从居民人均收入、地区差异和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来探究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因素。其中采用人口和GDP代表居民人均收入,地区的面积代表地区差异;由于教育这一因素无法直接量化,且一般来说,学校数目多的地区,其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故选取了地区的学校数量作为外生变量以代表了教育水平。

除此之外,交通的发展程度跟居民的消费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交通的发展程度首次纳入进来,从而更加全面地探究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因素。考虑到公路里程数跟一个地区的交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采用公路里程来代表一个地区交通的发展情况。

在选取模型时,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线性模型会导致在截面数据上产生异方差的问题,而相比来说,用对数的方法不仅对于本模型有实际解释意义,并且还具有很好的操作性,与此同时,也能够解决异方差问题。因此,本文最终决定运用全对数函数来构建模型:

(一)解释变量及数据选取

解释变量一共有5个,分别是:X1面积、X2人口、X3地区GDP、X4学校数目、X5公路里程。

本文数据选取四川省2009年统计年鉴,将其录入Eviews软件进行运算。

(二)多重共线性修正

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决定运用逐步回归法。最终决定使用X3、X5作为解释变量来构建对Y的回归函数。模型如下:

进行回归分析,可得表1所示结果及如下方程:

(三)统计检验

1.基本参数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可以发现三个参数的P值都很显著,远小于0.05,R2=0.831567 ,修正可决系数较大,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不错。并且F=89.86732 通过检验,P值为0,t检验也很显著,因此得出参数通过检验。

2.异方差检验。首先进行White检验。样本基本符合大样本的条件,由表2White检验结果可知,Obs*R-squared为4.320987,P=0.5042,在0.05的条件下接受原假设,证明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

其次进行Goldfeld-Quanadt检验。把数据进行升序排序,取出前14个和后14个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可得第一组的方差为2.203788,第二组的方差为1.141732。F=1.421732/2.203788

(四)经济意义检验和分析

模型为:

其中Y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表示地区GDP产值(万元),X5表示地区公路公里数。

从经济层面上看,对于X3,地区GDP数值每增加百分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就平均增加1.128935%。地区GDP的增长,不仅拉动了销售额的增长,还拉动了消费品产业链的其他有关行业的增长,这些会变相地刺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大于GDP增长,这也表现出GDP强大的能力,拉动社会各种产业的增长。

如果单独建立一般线性回归可以发现,GDP每增加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加值要小于1元。这实际上是因为两者的基数不同,尽管增长率大于1%,但实际的绝对增长量要少于1元,如果单纯地从绝对增长量来看,可能就会忽略基础数值的差距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对数模型从增长率出发,比较客观,这也是对数模型的一个优势。

X5变量是此次研究的重点,因为其计量统计值与预想的相反。经过分析有以下结论:首先,交通的繁荣确实会增加该地区的社会消费品总额,但是公路里程数并不能完全代表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可能该地区以铁路运输或者航空运输为主。但是如果单从公路里程来看,产生反向的原因很可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对公路运输的依赖性越来越低,主要的方向已经发生了转变。因此,公路修建的增加对社会消费品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公路的替代品越来越多。

其次,有些公路的修建其实没有必要,其中不乏攀比因素。有的地区看到了其他城市公路数超越自己于是就将大量资金用于修建公路,这会导致政府的乱投资,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公路,但是该地区的整体经济并没有发展起来,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所以两者负相关。

此外,资源外流也是一个方面。以四川成都盐市口为例,该地段已经处于开发到饱和的状态,如果政府再修建公路,边际效用其实是很低的。这个时候公路的增加不会再增加该地区的流入人口,反而会因为各种环境因素迫使原有居民选择去外地发展,更为便利的交通正好为有这些想法的人提供了渠道,所以很多人选择去外地发展,从而降低本地销售。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经济预测

在该经济模型拟合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对当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一定的预测和判断,尤其可以给政府工作人员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GDP:当地区的GDP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增长的时候,根据之前的模型就可以判断出GDP的增长对当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它随之也要平均每年上升5.45%。而进行区间预测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公式 推算出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区间。

公路里程:扩建公路很有可能造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反向变动,造成与预想完全相反的后果。根据目前的国家形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随着成都地铁的不断建设,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而在公路修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公路对零售品销售总额的边际效应不会很大。如果人们对公路的依赖减少,对铁路的依赖增大,那么根据模型估计回归的结果,盲目修建公路并不能起到效果。

人口:人口在本次的计量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逐步回归模型建立时,由于显著性不够,被剔除掉。所以大量人口的流入,实际上并不能带动当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

(二)政策建议

1.维持地区GDP的健康稳定发展。可以看出,地区GDP对当地的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起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政府有责任来针对当地的特色来发展经济。如果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则当地经济的抗击能力就较弱。为了避免突发因素的影响,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财政手段开展多元化经济,分散非系统化风险。

2.合理分配财政税收。政府修建公路之前,要先去当地做充分的调研,观察一下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的运输方式以及公路建设是否已经到了饱和的状态。将财政税收合理地分配到经济建设中去,如果盲目将财政税收投资在扩建公路上等其他无关项目上,很有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针对人口的策略不能本末倒置。正如回归模型所示,人口的变动并不会显著地拉动消费的增长,它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反,保证了当地政府将资金用到合理的地方,自然会刺激消费的增加,经济发展起来了之后,地区的吸引力才会增大。人口就会自发主动的向该地区靠拢。所以,在对待人口的问题上,不能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杨欢.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2(3)

2.郑小玲.人口相关因素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2(2)

3.江晏时,王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宏观经济,2011(12)

4.刘亚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经贸,2007(11)

第8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商业存在;海洋经济增长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进程也随着向前推进。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就是指一个国家国内的金融服务要面向国际化,外国的金融服务要面向本土化及实现资本跨境无壁垒自由流动。现阶段由于我国并没有实现资本账户的完全自由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金融服务贸易开放进程并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我国目前迫切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海洋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也备受关注。浙江省作为改革试点的先行示范区,在海洋经济建设中受限于传统信贷支持力度而面临巨大金融缺口。那么金融服务贸易开放能否给海洋经济的增长带来正向效应,并为其金融缺口提供多元融资渠道成为本文论证的主要问题。本文将以浙江省为例,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探索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王允贵(1999)认为,开放金融服务会带来更多风险,主张以渐进式开放加以风险防范。陈勇(2008)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服务贸易能够提高东道国的银行效率,但不同的金融自由化路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相同,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张小波(2011)认为中国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为正,但是现实开放水平下的增长效应要明显小于官方承诺开放水平下的效应,且现实开放水平下的效应有递减趋势。综合上述,中外学者关于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观点,会发现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好似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会增加一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从而危及金融稳定与经济安全。

3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促进海洋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主要有四种模式:跨境贸易、国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其中商业存在与跨境贸易方式最为普遍,且前者优于后者。因为在商业存在模式下,国际金融机构是通过在东道国建立附属金融机构或者分行来为当地提供金融服务的,具有较低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并且能够迎合当地居民的本土偏好。而在跨境交付模式下,由本国金融机构在国内为境外消费提供金融服务。所以本文将以商业存在为例分析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1)技术溢出效应。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首先体现在技术溢出效应上。金融助推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来自于技术进步及其推动的金融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发达国家把先进技术上的所有权优势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商业存在所进行的转移效应。跨国金融机构所转移的技术主要包括金融专业应用技能和管理技能。包括风险定价、资产投资组合、信贷评估、会计及审计等应用技术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等管理系统。金融业技术溢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渠道:第一个是从人力资本培训渠道溢出。即通过跨国金融机构对东道国雇员进行培训的投资溢出。当跨国金融机构在东道国设立商业存在时面临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从投资国选派高技能人才到东道国工作;第二种是对当地雇员进行培训后上岗。后者成本低于前者,因此,金融技术通过人力资本培训渠道溢出。第二个是人力资本流动渠道溢出。随着国际金融机构的雇员流动到当地金融机构,这些金融业技术也随之发生溢出。第三个是从金融技术的创新渠道溢出。跨国金融机构为获取在本地的竞争优势,会根据当地客户的需求而研发出新的金融技术。这种技术创新也是技术溢出的来源之一。(2)竞争与示范效应。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将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促进东道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提高。国际金融机构的进入会带来新的金融服务和工具,而因其较大的可移植性致使国内金融机构得以在竞争驱动下竞相模仿,并根据当地客户的特殊要求加以改进。于是创新的金融工具与服务将会在更广阔的市场里得以推广,促进金融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3)资本增量与最优配置效应。首先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将直接带来资本增量的增加,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缺口提供有效补充,构成海洋经济建设的多元金融支持路径;同时在资本本身特性的驱动下,资本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这将最终促进东道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为东道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长足动力。

4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给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是从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层面上来分析的。其一,宏观经济的稳定与金融安全将面临挑战。因为真正的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将消除各国间的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实现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这将使国内与国际的金融体系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在资本管制放松的情况下会给东道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巨大的威胁。其二,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国际收支的均衡及其调节,从而带来东道国经济的不稳定与金融安全隐患。其三,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金融服务会与国内金融机构形成激烈的竞争,从而给国内银行的经营带来竞争压力,甚至导致银行危机。

5实证分析

下面将采用浙江省的数据来进行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中的测度指标选取方案如下:金融服务贸易开放指标将选取浙江省商业存在和跨境交付模式下的金融服务贸易额,其中商业存在模式下的金融服务贸易额由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来代表。而跨境交付模式下金融服务贸易主要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BOP)中服务贸易账户的子项“保险与其他金融服务”项下,因此其额度可以根据外汇管理局公布的BOP相关数据整理获得。海洋经济增长指标则选取浙江省年海洋生产总值来表示,样本数据时间跨度为1998~2014年。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浙江金融年鉴》等。分析软件为Eviews6.0。协整方程设定为:lnMGDP=β1lnFB+β2lnTD+ε。其中,MGDP代表海洋经济增长,FB代表商业存在模式下的金融服务贸易,TD代表跨境交付模式下的金融服务贸易。β1、β2为估计系数,ε为随即扰动项。分析过程如下:(1)单位根检验,排除时间序列样本非平稳性所导致伪回归的可能性;(2)协整检验,进行样本的长期均衡关系验证;(3)Granger因果检验,即样本的因果关系验证。经过实证分析发现浙江省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与海洋经济增长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平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服务贸易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6结论与建议

第9篇: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农村通信市场;开发策略;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农业经济实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农村通信市场的开发将诶通信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然而,与城市市场相比,农村通信市场仍然不够成熟,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通信企业谨慎、理性,在对农村通信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进行有效的开发。

一、农村通信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的规划和部署。

当前,虽然很多运营商已经处在开发农村通信市场的战略中,但是仍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没有对农村通信市场进行整体的规划和部署,不同的县市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往往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另外,从通信企业这方面来说,没有对农村市场的开发组织专门的人员和部门,大多企业都将农村市场的开发作为一项业务来处理,没有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缺乏详细的区域划分。

很多通信企业在进行农村通信市场的开发方面,大多采用全面撒网的方式,忽略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而且在不同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往往农村用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如果不能对这些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收效。

(三)品牌过多。

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下,当前在农村市场中也开始逐渐建立起一些农村用户对品牌的意识。比如有的运营商在原有的品牌下建立起其下属品牌,由于农村用户对这些下属的品牌不够熟悉,因此容易造成混淆,无法吸引农村用户。在消费套餐的选择上,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无法吸引农村用户的兴趣。

(四)销售渠道不畅通。

当前在农村通信市场的销售中,一方面,由于受到地域偏远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对通信产品的需求较少,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都没有运营商的合作厅或者是代办点,当地的农村用户即使购买了通信产品,使用起来也十分不便;另一方面,在代办点的设置上不够科学,往往在一个乡镇设施两个或者多个代办点,引发销售矛盾,同时也容易造成农村用户的错觉。另外,由于销售缺乏一个科学的方向,使得其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十分的被动,在农村市场无法充分发挥销售终端的功能和作用,无法向通信公司及时的反馈市场情况。

(五)服务欠佳。

农村用户对于运营商的服务是十分重视的,有些运营商子所以无法打开农村通信市场,与其服务水平是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由于个别的偏远地区使用手机不方便,但是在当地的代办点却没有进行必要的改善;另一方面,在收费方面,无法做到完全的公开和透明。经常出现用户反映话费清单不明朗的现象,而且有的地区受到成本的影响,甚至不为用户提供打印清单的服务。

二、开发农村农信市场的应对策略

(一)组织专项规划。

笔者建议通信运行商应当针对农村市场的开发成立专门的开发小组,由专人负责农村市场的开发业务,并且由总公司中具有较强营销能力的承担相应的主管职务。对于农村通信市场进行全面的规划,从整体针对农村市场的开发提出科学的战略部署,并且保证市场信息的逐级上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掌握农村市场信息的变化情况。

(二)将市场进行细分。

建议通信运营商将下属省、市、地分公司所辖的农村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细分,而对于每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与县城的距离、当地经济特色、当地人口总数与密度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对于应用范围较广的市场营销策略,建议先在一些地方点,然后全面铺开。也可以先在经济发达地区铺开,待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成长成熟时再跟进。

(三)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品牌策略。

在通信产品的品牌建设方面,应当在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适当的对农村地区的通信品牌进行规划,并且力求在农村市场打造一个核心的品牌,不求多而求精。同时,在消费套餐的选择方面,应当根据农村地区消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农村地区消费习惯的套餐。

(四)通过多种销售渠道打开农村市场

第一,企业在选择终端服务机构时,在选址、装修等方面要进行必要的补助,同时对于代办那人员要收取一定的费,这样则能够对代办人员提出较强的约束力,并且能够促使代办人员不断的加强代办机构的销售额,针对一些发展不够理想的乡镇,则可以使用这种模式。第二,终端机构的代办业务相关工作由代办人员自行办理,公司提供装修。使用这种销售模式主要是对房屋的使用和代办人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保障,使他们在不同的地区能够根据当地的销售特点进行销售,这种方式一般都选择在通信业务正在蓬勃发展的乡镇。

第三,针对县城中的营业厅,则可以采用专营店的模式,房租由公司承担,人员则是公司聘用的合同工,在工资和待遇方面有一定的保障,这种模式的选择一般适合在县城和郊区使用。

(五)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在运营商企业中建立起科学的服务考核机制,针对不同地区的终端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与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这样则能够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并且减少由于服务不佳而对运营商品牌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要加强宣传工作,在确保农村信号覆盖方面的基本服务之外,不读那的加强在缴费、宽带等方面的服务,为农村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服务,提升消费档次。

三、结束语

农村移动通信市场是移动通信行业所拥有的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因此,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来开展一条城市包围农村的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之路,不断的开发农村通信市场那个,才能够真正让移动通信走入到千家万户中,不仅为百姓的沟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同时也提高了通信运营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江华.农村移动通信市场开发浅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8(06)

[2].中国移动开发农村通信市场的现状及对策[J].世界电信,2006(05)

[3]宋成军.浅析农村通信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科技财富,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