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用景观设计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a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111-0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课程开设在本科大三学年第一学期,共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设计实践24学时,课程教学实习5d。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掌握科学的规划设计程序,重要的植物选择配植原则、基本配植方式、配植的艺术原理以及不同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塑造设计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园林植物配置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植物种植规划设计方案,绘制规范的种植规划及设计图,并能进行设计效果的表达;能识读并绘制常规方案的种植施工图,最终为特定园林项目的建设实施服务[1]。
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入社会,必须满足公司企业及单位的专业要求,只有使学生毕业后不再经过社会培训就能胜任植物种植设计的工作,才能得到就职单位的认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有所用,使学习的知识符合公司单位的需求,就必须在教学中打破常规,进行教学改革[2]。笔者通过与从事专业实践工作的毕业生、景观工程企业负责人及项目管理人员、同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在校专业学生的交流与反馈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及实用性强的特点,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教学体系改革之前,课程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采用的是穿插布置的形式,3次设计实践分别安排在理论教学的前期、中期及末期。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每一次的设计实践都须用到课程的全部知识,在没有接受完整理论教学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设计实践会出现很多基础性的问题,教师在指导时也会很吃力,因为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在设计实践时的确还未讲授。改革后,采取先理论讲授再设计实践,二者分别集中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教学节奏,同时这也符合先理论再实践的基本教学规律,也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安排和开展,提升教学质量。
2 设计实践内容的改革
2.1 设计实践主题的调整 在多次与从事园林项目实践的毕业生及园林设计施工企业负责人交流的前提下,选择了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3个设计主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每个设计主题课内安排8学时,以尽可能地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必要的设计互动与评讲交流时间(见表1)。每个设计主题都设置了可让学生实地踏查和分析的真实场地,同时采取场地面积逐渐变大、设计内容逐步增多、绘图要求逐级提高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导入―熟知―掌握”的学习过程。
2.2 增加植物种植设计规范方面内容 在以往的种植设计实践教学中,多考察学生在方案中植物选择的合理性及对配植艺术的理解与掌握,并没有对设计方案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规范有特别要求。而在多年的环境建设实践中,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到地方政府,都因地制宜的总结和提出了关于植物选择和配置的原则性规定和要求,如《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等。学生没有了解和熟悉这些规范,刚进入企业单位参与实践就会觉得不适应。因此,在课程专项设计实践中,特别增加了有关设计规范及指导性文件的学习,让学生尽早熟悉植物景观设计实践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2.3 重视当地苗圃可提供的园林植物种类,关注新优园林植物品种的学习和应用 植物材料是植物种植设计的基础与必备,也是园林种植设计创新、与时俱进的体现。学生在进行《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课程学习时会接触到几百种植物,但进入公司企业项目实践时才发现可用的植物种类远没有教科书中那么丰富,当地苗圃所能提供的植物种类成为种植设计中植物丰富度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因为地域、技术及市场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在课程后期的设计实践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并要求学生去收集和了解园林苗木生产企业的植物种类信息、规格及价格等重要因素,并以此制作新疆地区常用园林植物资源信息数据库,使设计训练更贴近于实际。另外,随着各地园林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相关商业公司加大了对园林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引种力度,这些机构每年都会向市场上推出一批较为成熟的园林植物新品种。作为专业教师必须及时关注这些市场上出现的新型园林植物品种,了解其生长特性、观赏特点、适用场所及市场价格等信息,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其中的优秀品种,由此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使其掌握更多的应用植物种类信息,使学生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自我选择与创新,能够设计出紧跟时展、满足市场需求、生态功能强大、观赏效果新颖的园林景观。
3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重视场地现状踏查与分析的指导 对设计场地现状的测量、踏查及分析是进行植物种植设计的重要前提。设计师对场地的理解和对其精神的感悟完全依靠图纸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至少一次最好多次的现场踏察才能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从而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全面领会场地基本状况及特征[3]。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改变以往采用各种条件都设定好的虚拟场地让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的做法。每次设计任务我们会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场地,指导学生进行现场测绘、踏查与调研,重点对与植物配置有关的自然条件、人工设施、环境条件、视觉质量等因素进行现状分析,同时指导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图的绘制和标注方法。
3.2 从自然中学习,从现实优秀案例中学习,提高学生植物配置技能
3.2.1 向大自然学习 大自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创作的源泉,师法自然是的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途径。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及其构成形式为园林设计实践提供灵感,对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4]。有目的地借b地域优美的自然群落的景观,对体现当地植物景观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为期5d的课程教学实习中,安排2d时间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优美的植物群落,便指导学生利用坐标纸将群落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植物种类、群落外貌等信息进行测绘记录、拍照,以便作为种植设计学习借鉴的资料。
3.2.2 向优秀的植物景观配植实例学习 在向大自然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深入城市公园、道路绿地、滨水绿地、居住区绿地、庭院花园中,寻找优秀的植物景观配植实例并进行测绘记录。
3.2.3 对经典的植物配置案例进行临摹 采用课余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经典的植物配置案例进行图纸临摹,学生可以选择原版临摹,也可以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创新。交图时按照临摹质量及是否有创新进行评分,并将分数纳入课程总评考核体系。通过此种教学方式的实践,能够快速有效的使学生熟悉植物艺术配置的基本模式,感知植物个体在空间平面中的布置结构,了解植物景观图纸表现的基本规范和技法,积累配置经验与技巧,增加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3 评图交流教学法 对于一次设计实践,8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设计制图工作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在有限的课时中,安排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评图,通过面对面的评讲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设计想法,及时纠正出现的设计错误,鼓励出现的设计亮点,引导正确的的设计构思及进度。评图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讲授课堂上没有深入探讨的专题内容,因为没有课堂教学的拘谨,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评图教学中,教师要与每一位学生交流,主动与学生交流,特别是那些富有设计想法但性格较腼腆的同学,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设计潜力。
3.4 肯定和鼓励教学法 实践表明,采取肯定与鼓励教学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创新思维与调动其潜在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对于设计类课程,肯定与鼓励是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热情,提升设计兴趣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5]。肯定和鼓励教学主要应用在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如在对其设计作品进行点评时,要善于发现学生设计的亮点,并着重表扬与肯定,对学生设计中的创新和改变进行鼓励和赞赏――即使构思还很不成熟,对其不足或错误也要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其对专业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
3.5 主动与园林实践一线人员交流,进行现场教学 除以上教学方法外,带领学生主动与在园林实践工作一线的管理者,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苗圃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交流,采用现场讲座教学的方式,请他们介绍专业领域市场的的发展、新动态及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的资讯、技术规范以及施工技术手段,使学生了解课程所学知识与现实工作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握课程在专业领域中的定位以及自己在日后学习和就业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邵锋,包志毅,宁惠娟,等.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7(2):96-98,101.
[2]廖振军,王前莉,黄琦珊.基于满足市场需求的“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教育,2013(03):102-103,108.
[3]姚成丽.浅析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6(6):142-143.
[4]丹,李雄.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12(04):29-32.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建设也被视为关键。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意识的转变,环境保护已成为所有人都不再陌生的话题。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的扩展。风景园林工程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工程,有非常大得现实意义。风景园林工程主要指的是在充分考虑环境特点、植物习性等的条件下,对灌木、花草、乔木等进行合理地配置,塑造某种艺术景观的工程。
1、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
综合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经验,总结出大致的设计理念。首先是文化理念,完美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文化的内涵、塑造文化灵魂、强调地域性和民族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保持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将整体成眠的文化与场地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展现文化的多样与统一。其次是和谐理念、景观的和谐要展现人的智慧,也要适应自然的要求,将“天人合一”理念贯穿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第三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园林景观是一个综合的工程,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其设计必须考虑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主张节约资源,对植被、水资源等利用合理,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第四是低碳理念,随着能源的消耗,资源不断衰竭,环境也受到较大的威胁,低碳城市理念应运而生,低碳城市的营建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
2、风景园林工程的主要特点
2.1、多样性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包含的学科知识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有文学、哲学、地理学以及生态学等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组成风景园林景观的因素比较多,既有山水也有路、石以及建筑等,这就决定了在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应对多种专业技术进行灵活运用,最基本的有花草种植、装点修饰等等。
2.2、复杂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特别是建筑行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再加上建筑施工内容的愈发繁琐化以及施工技术的更加精细化,这就导致日益复杂的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也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3、艺术性
风景园林工程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风景园林工程涉及的艺术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建筑、造型等等,它的这一独特性就对项目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符合既定的建筑功能,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其艺术要求。
3、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意义
3.1、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可以促进我国城市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体现于对环境质量的优化、还可以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充分的体现了弘扬本国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等等。
3.2、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中,可以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产生的一定的生态效益;还可以通过对植物景观的创造,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的空间;创造一定的减灾条件,比如为火灾、地震提供一定的避灾场,以此来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3.3、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是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使风景园林植被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以此来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同时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比如城郊风景区以及相关的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此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有利的条件。
4、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现状分析
日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市场并不规范的原因在于设计队伍中有许多非专业出身的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而且我国对于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资质分级制,在配置设计人员等方面规定非常严格,设计市场的不规范导致行业竞争不平衡,设计单位为拿到更多市场份额与设计业务而陷入恶性竞争中。与此同时,相关的风景园林的设计任务的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导致设计师和设计单位对项目前期的工作做不到充分的论证,仓促的赶工也会导致对后期施工的指导工作不足。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现状中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对于中型的设计单位而言,面对不平衡的竞争冲击较大,一般是大型设计单位,或者拥有资质高,境外设计师的单位有较大优势,由于风景园林设计规范与制度的不完善,设计单位有时不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一味考虑业主的意见,对最终的风景园林设计效果产生影响。
5、浅谈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
5.1、我国风景园林设计标准概况,标准是一个行业共同约定的规范和规定,要求必须共同遵守。在设计行业中,标准是设计行为的下限,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是要想确定相对一致的标准来约束与判定设计内容是有较大难度的,缺乏判断标准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园林术语标准》、《园林制图标准》等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在设计方面更多的是对风景园林相关工作的规范而不是标准,相对于其他建筑行业的设计标准还不健全,不完整,是阻碍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更稳定发展的绊脚石,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标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是与非的起码标准,国家和地方相关行业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标准;具有较强主观性的,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好与坏的标准。
5.2、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风景园林设计的标准。首先,从风景园林景观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风景园林行业的人员数量复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许多国外设计师也来到我国参与设计项目,在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市场中占有极大份额,可以为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成熟的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会使我国盲目引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概念和内容,有一些缺乏专业素养,但是在较为优越位置下的设计者,超越了技术性的阶段,直接进入了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好与坏的评价阶段,造成严重的非理性的判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和严重。人们过去一直认为与国外沾边的东西就是好的设计,就是美观的,而在具体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抛弃了是与非的相关标准,不过目前国人也渐渐在转变这样不健康、偏颇的观念,更重视建筑本身的价值。
5.3、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工作来说,从模糊性角度来看风景园林设计标准。其次,从模糊性角度来看,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普遍存在模糊性问题,常用好与不好、对于错来模糊评判,过于笼统与表面化,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甚至会作为掩盖设计中不足的地方。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是与非等问题进行了掩盖,因此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不能用以上几种方式来作为相关的标准,在具体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坚持把是与非作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评判标准的核心,在经济、实用和美观哪个更为重要有整体的把握,保证风景园林事业可持续的发展。除此之外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评审过程来看,技术评审们对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点评,对风景园林景观工程量、造价、可行性以及预估最终效果提出具体的意见。
综上所述,景观艺术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结合科技、人文的综合学科,为人类更好的生活提供美观的形态与空间,园林景观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还能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所以风景园林工程在现代的城市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通过不断加强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来保证施工的质量,有效地提高相关企业市场的市场竞争力,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司振宁.浅谈风景园林设计标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5:162.
关键词:景观照明;电气设计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照明部分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然而在城市中开放性的公园、绿地和住宅小区,景观照明是不可或缺的,景观照明的意义并非单纯将园地照亮,而是利用朦胧的夜色与变换的灯光有机结合,选择恰当的照度,充分勾勒植物和建筑的外型,展现植物和建筑的色彩,使园林景区呈现出一种与白昼迥然不同的意境,造型优美的园灯在白天也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因此,景观照明对于进一步增进园林景区的艺术气氛有着重要意义。
一、景观照明简介
景观照明是通过使用景观照明灯具照射园林建筑和绿化植物表面,使被照面亮度高于周围亮度来显示园林建筑物体形和绿化植物的轮廓,突出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全貌,使之层次清楚、立体感强。景观照明根据园林建筑和绿化植物的特点和立面风格、艺术构思,给园林建筑和绿化植物表面以恰当的光分布,通过明暗、色彩的变化,使之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二、景观照明设计原则
景观照明设计必须遵循人和灯具的安全性,经济实用性、节能性、保护环境性的设计原则,并充分考虑照明系统对人与交通的影响,保证安全,避免光污染。
三、景观照明设计流程
(一)实地考察
根据景区的绿化及园建施工图纸,对景区进行实地考察,领会景区的整体设计风格和布局,了解建筑小品及园建的使用功能,对广场、园路的铺装图案、绿化植物的品种、形状、颜色等进行实地考察。
(二)方案设计
通过对景区实地考察进行景观照明方案设计,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灯具的选型、光源的选定、安装位置及数量;照明控制箱的数量及安装的位置;回路的控制方式;然后与业主就有关照明方案、供配电技术、设备选择、投资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经过调整和修改后最终确定的景观照明方案设计,方可进入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阶段。
(三)施工图设计
景观照明施工图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电气施工设计总说明、电气设备材料表、配电系统图、照明平面施工图、供配电干线平面图、接地平面图、构筑物照明立面、剖面图、灯具基础安装详图等。
(四)景观照明光源的确定
建筑物的夜景照明应该选用节能光源,常用的光源有:节能灯、荧光灯、金属卤化灯、高压钠灯、LED灯、激光灯等,这些光源各有特色,应根据不同使用环境和要求综合考虑,选择合理光源。
(五)景观照明照度要求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有关城市景观照明的国家规范和标准,北京市的《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范》对各类建筑物景观照明只列出照明单位功率指标3W/M2―5W/M2,而对平均照度值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CIE推荐的亮度水平为:照明较暗区域用4cd/ M2,一般区域用6cd/ M2,照明很亮区域用12cd/ M2,同时推荐了计算式 E=Lp/r。
四、景观灯具的选择和处理
园林照明的设计及灯具的选择应在设计之前作一次全面细致的考察,可在白天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仔细的观察,以决定何处适宜于灯具的安装,并考虑采用何种照明方式最能突出表现夜景。
(一)园灯的选择
无论何种园林灯具,其光源目前一般使用的有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荧光灯和白炽灯。绿地内主干道宜采用节能灯、金卤灯、高压钠灯、荧光灯作光源的灯具。绿地内休闲小径宜采用节能灯。根据用途可分为投光灯、杆头式照明灯、低照明灯、埋地灯、水下照明彩灯。投光灯可以将光线由一个方向投射到需要照明的物体,如建筑、雕塑、树木之上,能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杆头式照明灯用高杆将光源抬升至一定高度,可使照射范围扩大,以照全广场、路面或草坪;低照明灯主要用于园路两旁、假山岩洞等处;埋地灯主要用于广场地面;水下照明彩灯用于水景照明和彩色喷泉。
(二)园灯的灯光处理
园林中的照明设计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需从艺术的角度加以周密考虑,犹如对待绘画,需要将形状、纹理、色调甚至质感等所有的细节与差异都予以精确地表达,从而达到优美、祥和以及与白昼完全不同的艺术境界。与其他艺术设计一样,灯光的运用应丰富而有变化。
五、电气设计
(一)供电系统
1.用电量大的绿地可设置10kV高配,由高配向各10kV/0.4kV变电所供电;用电量中等的绿地可由单个或多个10kV/0.4kV变电所供电;用电量小的绿地可采用380V低压进线供电。绿地内变电所宜采用箱式变电站。绿地内应考虑举行大型游园时的临时增加用电的可能性,在供电系统中应预留备用回路。供电线路总开关应设置漏电保护。
2.配电控制箱安装位置应该选择供电电源附近,并能方便敷设电缆进出线;配电箱不能安装在容易积水的低洼地;配电控制箱安装位置以不影响重点景观为宜,如果条件受限制,尽量利用植物进行必要的遮挡;配电控制箱安装位置应考虑维修人员能方便地对箱内设备进行检修和维
(二)电力负荷
绿地内常用主要电力负荷的分级为:(1)省市级及以上的园林广场及人员密集场所,一级;(2)地区级的广场绿地,二级。照明系统中的每一单独回路,不宜超过16A,灯具为单独回路时数量不宜超过25个,组合灯具每一单相回路不宜超过25A,光源数量不宜超过60个。建筑物轮廓灯每一单相回路不宜超过100个。
(三)绿地内的电缆宜采用穿非金属性管埋地敷设
电缆与树木的平行安全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古树名木3.0米,乔木树主干1.5米,灌木丛0.5米。线路过长,电压降难以满足要求时,可在负荷端采用稳压器升高并稳定电压至额定值。
(四)接地与安全
绿地内接地制式应采用TT制或TN-S制。
1.园林景观中构筑物的防雷要求应满足现有国家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中、高杆灯顶端应设避雷针保护。
2.由于室外灯具采用TT系统接地形式,因此室外灯具宜单独设置接地并与电源侧接地装置分开。接地极可采用灯柱基础或另打圆钢、扁铁、角铁做接地极,每个配电回路的接地极宜相互连通。
3.接地极之间的连线要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可以采用铜导体与配电回路同路敷设,也可采用圆钢、扁铁、角铁埋地敷设。使用钢材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不应小于4×25mm,角铁厚度不应小于4mm,此时的连线可看成水平接地体。接地体埋深不宜小于0.6m,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室外场所一般不具备等电位连接条件,但对于潮湿场所,如游泳池、嬉水池、喷水池,一般场地有限并为混凝土构造时,做等电位连接既必要又方便,可大大提高安全程度,具体做法可参考标准图集。
(五)自动控制
绿地内照明宜采用“自控”方式,并可根据不同时段调置不同的灯光组合。大型喷泉可采用“时控喷水”方式或与背景音乐结合形成“声控喷水”方式。大型绿地及广场的照明和水景宜设控制室进行遥控。照明回路控制原则景观照明回路控制应本着节约用电,以重大节日、周末、平时三种场景来控制为基本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过去的“居者有其屋”到21世纪的“花园式住宅”,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注重居住环境的品质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根据调查发现现在有许多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建筑与景观的比例失调、植物与景观小品的层次不清晰、视觉拥堵等。经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设计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居住区景观空间尺度关系造成的。空间尺度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营造适宜而美观的景观空间环境的重要保障。
因此,本文针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空间尺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居住区空间尺度形成的视觉要素和功能要素,从具体项目实例出发,以具体设计实践,结合空间尺度研究理论。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等,分析居住区各种空间的布局尺度,探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舒适、宜人、适用的空间营造。
关键词:居住区 景观 空间尺度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对生活理念的改变,对居住的需求也开始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怡然自得的室外环境也逐渐成为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居住区室外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设计师能够适宜地把握景观空间的尺度,就可以使景观设计作品在符合基本的设计规范的同时,更加合理、美观,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对景观环境的心理需求,从而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景观空间。
本文旨在通过对昆明万科金色领域景观设计的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各种景观尺度构成要素创造合理舒适的社区空间,适应现代居住环境的快速发展变化,促使设计师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思考居住区室外景观空间的尺度问题,更加完美地表现丰富而人性化的景观创作内容,为今后居住区宜人景观空间的营造提供参考。
一、相关的概念界定
1、居住区
包括居住小区和居住社区,居住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居住空间;居住社区不同于居住小区,它是在满足居民最基本的生活居住空间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以人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决定的居住空间模式。
2、空间尺度
空间的概念不仅是指物质的围合或占领,同时它也是一个哲学概念。尺度是指物体比照参考标准或其他物体大小时的尺寸,是人类自身衡量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互关系的一种准则。空间尺度侧重于空间与空间构成要素的尺度匹配关系,以及与人的观赏、使用等行为活动的生理适应关系,是指要素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二、居住区景观空间尺度理论的研究
1、居住区景观空间的研究
(1)空间的平面布局
景观空间的平面规划在功能目的及以人为本思想的前提下,体现出一定的视觉形式审美特点,诸如比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统一等原则的运用,使道路、广场、构筑物、设施等与绿地交错分割,充分发挥点、线、面等构成要素的造型作用,勾勒出明确的平面形态轮廓,表现出极具视觉美感的布局形式。平面中的尺度控制是设计的基本,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各种场地、设施、小品等的尺寸控制标准及舒适度,不仅要求平面形式优美可观,更要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2)空间的立体造型
景观空间中的立体造型是空间的主体内容,也是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其造型多样化从视觉审美及艺术性角度而言,首先要与周围环境的风格相吻合统一,其次要具备自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其在视觉上与周围景观产生先后次序,在比例、形式等构成方面要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空间的不同尺度传达不同的空间感受,小尺度适合舒适宜人的亲密空间,大尺度则大气壮阔。
2、居住区景观尺度的研究
(1)植物配置中的尺度概念
景观设计中利用植物而构成的基本空间类型有:开敞空间 ——用小尺度植物形成大尺度空间,仅以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半开敞空间——少量较大尺度植物形成适当空间,它的空间一面或多面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其方向性指向封闭较差的开敞面;覆盖空间——高密度植物形成限定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利用覆盖空间的高度形成垂直尺度的强烈感觉;完全封闭空间——高密度植物形成封闭空间,此类空间的四周均被植物所封闭,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和隔离感。
(2)铺装设计中的尺度概念
铺装的尺度包括铺装图案尺寸和铺装材料尺寸两个方面,两者都能对外部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尺度感。图案尺寸是通过材料尺寸反映的,所以铺装材料的尺寸是重点。居住区景观常用的材料有石材、木材、砖、混凝土、卵石等。另外,铺装材料质感的不同也使得人们在视觉上对空间感受有所不同。
(3)建筑(小品)设计中的尺度概念
一个成功的建筑必须要有合理的尺度,第一个原则就是要把某个单位引入到设计中,使之产生尺度,这个引入的单位就像一个可见的标尺,它的尺寸人们可以简单自然的辨别。人自身的介入就是很好的例子,将人放置到建筑周围能贴切的体现建筑尺度。第二个原则就是建筑中,与人的身体或行为最密切的联系的部件是建立建筑尺度的最佳参照物,例如人们对台阶尺寸的感受。
三、实例研究
昆明万科金色领域位于昆明市西城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70亩,周边自然环境资源丰富,是一个集高层住宅、公寓、办公、商业、学校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延续了万科一直以来的绿色地产战略,绿地率高达45%以上,为业主提供会“呼吸”的建筑和低碳环保的生活环境。景观整体采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关注人性化尺度景观空间的塑造,与环境为友,根据不同功能并通过不同景观元素打造出各种宜人的景观空间,诠释新都市生活理念。
1、景观空间的总体布局
项目主要由三个独立的版块组成,每个版块面积相当,如岛屿般嵌入城市空间,距离不远又相对独立。每个版块都随着建筑功能和物业管理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景观主题,随着主题与使用人群的不同,形成不同形态的景观空间。园林设计从建筑出户开始,打造出纯景观生活社区,人们出门就可以置身于优美的园林中。这种空间布置支撑了社区户外生活各个层面的内容,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年龄、爱好充分地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利用户外空间进行休闲、运动、交往……
社区园林空间的布局在空间尺度规划中还受到当地季节与时间的影响,这种空间时间叠加的体验也是景观空间尺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时空研究有利于合理地布置各种不同的室外功能空间,如活动场地、休闲场所等。
2、公共活动空间的尺度
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布置非常灵活,以二期为例,景观面积约3万平米,每栋楼之间都设计有功能场所,包括成人活动广场、儿童娱乐广场、休闲广场等,其面积大到500平米,小到只有十几平米,与风雨连廊回家路径相呼应,错落有致,丰富多趣。
根据人类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步行如果超过230米就会引起不适,在整个社区的总体布局中,采用3-5分钟步行距离(即空间距离在150-250米之间)设计集中的活动、休闲场所。人们置身其中,尽情地享用仿佛量身定制的各种户外空间,彼此互不干扰又相互构成风景,在游览过程中体会到景观设计者的苦心和所形成的流动空间。
3、植物空间的尺度
由于昆明日晒较严重,而项目多为高层建筑,为了降低高层造成的压迫感和有效地遮荫,在一期采用分支点较高的大乔木以树阵的形式营造出现代商业广场空间,二期、三期则大部分采用乔木以片林和围合等形式打造出不同的花园庭院。
除此之外,一期商业广场设计长短、宽窄不等的绿篱作为地面分隔带,不仅从平面上为整体增添肌理与色彩,也很好地诠释了空间构成的效果。二期、三期的种植层次相对比较丰富,结合不同功能主题的活动空间来进行植物配置,疏密结合、层次有致、颜色搭配合理、常绿与非常绿比例协调等。根据对社区使用者四季室外活动规律的分析,结合当地日照及植物特性,才能设计出适宜的不同功能且形态美观的景观空间。
结语
合理的空间尺度给景观品质带来的正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景观设计师头脑中基本尺度概念的形成也需要具体的数据支持,但空间尺度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科学数据”与主观感受相结合。本文通过对昆明万科金色领域景观空间尺度的研究,结合具体设计分析空间尺度对景观效果营造的作用,总结相关场所的尺度感等,以期为居住区景观的空间尺度提供支持,从而营造出宜人的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 程大锦(美).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3版,194.
[2] 刘翔,邹志荣.园林景观空间尺度的视觉性量化控制[J].2757-2758.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物;设计;原则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sign is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landscape engineering 2 for one project, in pay attention to function guidance at the same time, attention should also be paid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project, and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ity, local principles and sustainable principl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Buildings; Desig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在注重功能导向的同时.还应重视工程的景观设计,重视工程人文、艺术及自然环境景观之间的调和关系。水工建筑物是水库的基础。在设计阶段,除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安全和经济外,还应注意美观。这在以往的设计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一般枢纽布置就要求布局紧凑、均衡和对称。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很少顾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因而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开始越来越多地注重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与旅游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
紫云县的水利工程性质较为单一,很少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1 水利工程艺术设计方法
1.1 总平面设计
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而今,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认真考虑建筑环境设计的每个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绿化、休息空间等环节。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等不同布置方式,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1.2 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风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如泵房平面一般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种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
1.4 建筑材料
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水利工程紧紧依托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而且,水利工程一般不需全年运行,年运行时间长的几个月,短的甚至只有汛期的几天,有诸多有利条件结合水利工程进行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我们应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依托自然山水的自身优势和秀美的水体环境,通过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等手段,将单一功能的工程水利设计向多功能的环境景观化水利工程设计转化,形成集水利工程与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水利观光景区。
3结束语
关键词:居住建筑、建筑设计、要点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 life level increases, people i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not only confined to live, people to the demands of the environment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 cultural factor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uilding more and more close, so, in residential design architec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more elements, as do architecture, art, cultur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Key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 building design, the main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在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中,最近提出的“均好”的理念,强调环境资源的均享:强调“归属领域”的共享;强调日照和朝向的均好以及内外部环境的整合,任何一个设计理念的产生必然刻有时代的印记,在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应具备与时代相接轨的创造理念及目标,不仅在智能、生态,人性化方面有更现实的体现,还要融入大的市场环境,接受人们全面的检验。
建筑住宅主题的确定
1、以人为本、综合考虑。在住宅建筑的最终服务目标是人,所以设计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方便人的使用为前提。在鲜明的主题之下,发挥设计思路,寻找主题的特点元素。从总体、平面、立面、设备、景观等多角度因素考虑,避免只注重片面因素所产生的缺点。应该考虑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如监控系统、电子商务服务系统、节能节水等智能化系统在设计中的应用,保持住宅建筑的科学性和现代性。
2、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居住建筑是人类活动频繁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它不仅体现在单体和群体上,还体现在景观设计上。将单体、群体和景观环境完美的结合,保持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品位,以特有的艺术主题和建筑装点,有序而不呆板,富有韵味;变化多而不乱,展现平衡。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
3、满足综合技术指标。住宅建筑的经济指标,它既决定了居住建筑的建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居住人群的舒适程度。
二、住宅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居住建筑为人所用,设计时应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进而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在国家编制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曾明确规定:“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为了使居民感到更加舒适和便捷。规范中处处都透出对人的最大关怀。如在地下室和入口的布置方面、门窗和栏杆的设置方面、燃气、电气的安装方面,规定了众多安全和防卫要求。在给水排水、采暖、燃气、通风和空调等方面规定了相关环保的要求。又如楼梯跨步的低限尺度,由宽0.25m、高0.18m,修改为宽0.26m、高0.175m,这些微小标准的提高同样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使人性化色彩在居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居住建筑的最终目标是供人居住,居住者的需求是设计的出发点,这一观点已被居住建筑设计人员所认可。居住者既是使用者,又是质量的评审员。以往的居住建筑体系过于夸大设计师的作用而忽视居住者的参与,甚至将其排斥于系统之外,其结果便使居住建筑只能适应人们的共性需要,而不能很好满足其个性需求,造成建筑形式单调和居民的个性丧失。如今对居住建筑及居民心理的深入理解,居住者主体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个主要因素而加以重视住户参与亦成为居住建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主体的能动作用日益凸显。由于社会压力增大,孤独情绪增强,人们需要比以往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来缓解压力,维护心理平衡。通过更多的参与,住户将自己的想法和汗水融入其中,并从中得到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无生命的居住空间建立起感情,使之具有符合主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这样的居住建筑会使人有一种成就感、亲近感和认同感,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也从某种意义上使人的生活行为与居住建筑更加一体化。
三、健康住宅、信息化住宅设计
人们消费需求的升温,反映出对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新要求。绿色住宅、生态住宅、水景住宅、阳光住宅以及高科技水准的智能住宅应运而生。“健康住宅”顺时应势地被提了出来。它的主要基点在于: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居住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使居住者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室内室外居住环境中。绿色生态住宅贯彻“节能、节水、节地、治理污染”的方针,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宏观的、长期的国策。而健康住宅是绿色生态住宅关注人的表现,围绕人居环境“健康”二字展开,是具体化和实用化的体现,其核心是人、环境和建筑。这是居住建筑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谓健康住宅可以直接释义为:一种体现在住宅室内和住区的居住环境的方式。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诸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光和空气品质等,而且尚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诸如:平面空间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和材料选择等等。人居环境的健康性主要指室内、室外影响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因素。强调居住空间最低面积的控制标准。尊重个性,确保居住的私密性,实施公私分区的居住设计。并对居住空间的可改性、设备管道的布局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室内空气质量、排风排气畅通无阻、防止室内污染和病原体的发生提出要求。例如,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绿化环境处理较有难度。室外的平台绿化似乎遥不可及,但可在平面设计时进行阳台和一些特别空问的处理增加室内绿化的成分是可以实现的。对于噪声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地段附近有噪音等不利环境因素时,布局中就要考虑将厨房、卫生间、楼电梯问等辅助房间置于这一饲侧,起屏蔽作用,保证居室内部的安静、舒适。人类建造房屋的最初动机,便是用来抵御自然气候的侵害。然而随着科技手段、艺术创作能力的日渐成熟,这最初的目的也逐渐被忽略,人们常用空调等手段在室内创造人工换气扇既使能源浪费,又造成城市热岛现象的加剧。在居住建筑引入生态设计思想后,回归气候设计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结合气候设计成为必然。建筑师对于气候因素的关注集中在研究阳光、辐射、风、温度、空气湿度等问题。平面布局中首先要尽量争取自然采光,南向采光效率高,应提高其利用率。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住宅建筑已经由量向质发展。住宅建筑需求从空间需求向生活质量需求转变。高品质是当前住宅发展的主题。提高住宅建筑的适用性、安全性、环境性和经济性,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需求,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俊华,(德)彼得罗,张杰等.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园林设计;园林施工;紧密结合;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景观设计师的工作是将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施工图纸和设计图纸表达出来,施工人员就是将图纸上的理念通过施工化为现实。为了获得较好的施工效果,施工人员不能生搬硬套设计师的设计,而是对设计的再创造,可见设计与施工密不可分。只有实现全过程(包括设计阶段、图纸交底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工程竣工后)园林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施工过程才能实现优秀设计的在提高再升华,充分体现出园林设计的理念,建造优美的园林景观。
1设计阶段的结合
在设计阶段,我们应邀请园林景观施工专家和设计专家共同对设计初稿进行评审,最后的方案要经过反复的推敲才能确定。但实际上我们总是忽视施工专家,只邀请设计专家,而施工专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讨论设计方案时,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调整一些影响效果或不切实际的地方,使设计方案更加贴近实际。因此,在设计阶段,有必要将设计和施工结合起来。
1.1植物选择是否合适
由于设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同,对苗木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不同,若缺乏相应知识,就会造成一些苗木栽植后因不适宜该地环境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如落叶乔木中的法桐、白蜡等,常绿树中的雪松、桧柏等,花灌木中的紫叶李、榆叶梅等,藤本类中的凌霄、葡萄等以及花卉类中的月季、丰花月季都能栽培在盐碱地环境、若设计错误.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2是否了解市场行情
设计人员往往十分重视植物多样性配置,植物品种非常丰富,对苗木的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在设计过程中盲目运用大规格的苗木.造成工程造价高、苗源紧张、施工进展缓慢。
1.3是否只注重景观效果图,忽略实际工程效果
在进行景观设计方案汇报时,采用效果图,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而在实际施工中,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按照图纸一点点精确放线,做出来的作品却不切合实际,难以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设计师应考虑地形,采用简单图案、大模块、粗线条来体现,同时应考虑主观赏面。
1.4设计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设计人员不能忽视人的需要,不能轻视各种苗木的合理搭配,也不能忽略硬质景观、绿化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应根据周围环境,既不能盲目的追求大面积的硬地铺装,只有少量的乔灌草配植于绿地内,也不能在人流量大的地区,不给居民提供活动的空间,而应增加园路等铺装。否则会造成草坪经常被踩踏,经常修补经常损坏,既浪费财力,又影响园林养护质量。
1.5是否采取统一的设计规范
设计采取的规范要注明,设计时比例尺度要准确。同时苗木规格标准也要注明规范名称,如不同的规范对胸径掌握标准不一样,有的是指1.2m处,有的指1.3m处,有的苗木胸径位置高度相差10cm,价格却相差很多。同时也能免除施工中施工方与监理方的纠纷。
1.6品种清单是否详尽
清单中应尽量将苗木特征描述清楚,胸径,地径、分支点高度、分支数、冠径等,石材中最好标明产地、同为黑白点花岗岩,价格却相差很多。又如防腐木设计,其种类有很多种,像最常用的是樟子松防腐木,柳桉防腐木,南方松防腐木,菠萝格防腐木,花旗松防腐木等,清单中应将品种标注清楚。
1.7施工材料选择是否符合实际
如园路铺装中.抛光花岗岩路面是现在经常采用的,但有时在地形较陡处也采用,会造成雨雪天行人极易摔倒,这些可能设计师不能体会到。而施工专家依据其丰富的经验,能够注意到这些情况,他们了解不同厚度、不同颜色材质的搭配,通过他们的指导,可以达到更佳的施工效果
2图纸交底阶段
2.1 在园林景观施工的准备阶段
选定好施工单位后,首先由建设单位召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交底。图纸交底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有关技术人员会把在熟悉阅读施工图过程中发现的施图中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向设计师提出来,让设计师进行深化完善。
2.2现场踏查交底
设计完成后,是否与现场相符,应到现场进行交底,有可能现场交底时与设计初期的施工现状已发生了变化。有无地下电缆、水井、地下障碍物或高空高压线,以及固定构筑物,若有则及时调整设计。但施工专家会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
3施工阶段
3.1设计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
在进行绿化施工设计时,树木在图纸上只用一个点或圈来代表,树种规格都相同,而采购的树种却千姿百态。对此,设计师应具有责任心,应与苗木的施工。对于山石设计,要求设计师应画出平、立、剖面图、基础,对标高,石种、石色以及形态进行确定,而往往设计师做不到,及时做到,也不可能采购到和设计完全一致的山石。所以,设计师也要参与山石的施工过程。
3.2施工人员应了解设计意图
施工人员应了解设计者意图,理解设计图纸,并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实际施工中施工方应不断与设计方协调,对投资方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答,对投资方要求作的改动要作现场调整.并与设计者联系。从大局出发.要根据客观条件,环境、材料、植物价格市场情况而已.尽量做到与设计相一致。施工管理者必须熟知施工对象.即各种苗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施工现场的状况。必须抓住适宜的栽植季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必须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科学施工,减少人为偏差。对于盐碱地绿化,根据土壤特性,改良土壤,改良方法分为物理改良、化学改良以及微区改土。物理改良又包括排咸蓄淡、深耕晒垡以及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化学改良又包括增施化肥、施用大量有机质(肥)以及地膜覆盖。生物改良就是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割、伐后深埋作为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微区改土就是在已挖的树穴,增施有机肥,在树穴底部添加砻糠作为隔离层,然后添加客土和专用改良基质。
3.3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绿化施工队伍主要由农民工担当.技术人员也屈指可数,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苗木的特性、栽培要点以及土壤特性。同一树种,不同栽植地点选择也不同,如同样为6cm的大叶女贞在片林栽植中应选择规格分支点一致的树苗,若作为背景树或作为绿地中间过渡层,同一批符合标准的苗木,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现场施工人员在选苗及栽植中应注意前层密前层低,后层疏后层高,或即使是同一高度的苗木栽植后也可通过修剪整形,形成不同层次的树丛、林缘线,增加植物景深.丰富园林景观。施工人员还要注意盐碱地的土壤特性对绿树施肥的影响。此外,在土壤改性中,施工人员应了解各种改性方法并准确采用。
3.4施工放线
按图施工放线,在实际施工中有可能遇到地下电缆、水井,地下障碍物或高空高压线,以及固定构筑物不能放线,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及时与设计方,监理方、投资方沟通,在不影响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如园林道路放线中应采用便捷的直线、较大半径的曲线,中间加入缓和曲线的线形,凡需要转向处,不能转急弯,应在较远处开始偏离,使偏角小而线形平滑。
4工程竣工后
刚施工完的园林景观还只是作品雏形,接着便进入养护保修阶段。设计师应该去现场观看自己的设计,感受一下完成作品与自己的设计意图有多大差距。在该阶段,施工人员要对盐碱地的苗木进行浇水、施肥、防盐等工作,确保成活率,然后在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排盐和脱盐,使更多的品种的苗木适用这这块土壤,对树种进行更换,不断增添新的优美的树种,使盐碱地园林绿化工程也能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绿化层面,从而发挥出其整体的综合景观,最大程度上体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并使之升华。施工单位要认真总结,当发现问题时,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并积极改进,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工程竣工后这一阶段做到设计与施工的结合也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张学军.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如何互动[J]. 山东林业科技, 2007(04):46,47.
刘傅博. 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偏置的探讨[J]. 四川建材, 2007(03):144.
1、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
竹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在继承古典园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民族化的园林艺术形式和现代游憩生活内容的统一。就山水创作而言,竹子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北京紫竹院公园筠石苑原为公园花圃,地势平坦,造园者并没有一味地挖湖堆山,简单模仿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自然山水园林形式,而是基于引水入园和造景的需要,将地形作成缓坡和山丘,以竹、石、水面和轻巧的建筑穿插于起伏的地形之中,形成一组优雅的园林。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运用形式美规律处理景区、园林景点和风景透视线的布局结构和相互关系,使景区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上海万竹园规划有“竹与生活展示区”、“竹与名人展示区”、“竹品种展示区”、“竹与文化展示区”和“竹与民族展示区”等五大景区,各个景区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并且相互呼应衬托,从各个侧面体现了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了充分展示园林景点的静观和动观效果,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观赏点,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筠石苑规划有十处景点,即“清凉罨秀”、“友贤山馆”、“江南竹韵”、“斑竹麓”、“竹深荷净”、“松筠间”、“翠池”、“绿筠轩”、“湘水神‘和”筠峡“。游人沿着竹径通幽的导游路线前进,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产生一幅幅有节奏的连续风景画面。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2、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如筠石苑中游憩建筑的占地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同面积专类植物园的6%。园林建筑的位置、进行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都应符合竹子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能够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统一协调。竹子公园不论地处何方,都给人以身处南国竹乡的感觉,为进一步强化这种情趣,一般采取南方风格的建筑形式,或用竹材作为园林建筑的主要材料。南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多为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体量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为突出竹文化主题,建筑装修材料亦应多采用竹制品精心设计,如墙饰、灯具。门心板、落地花罩、漏窗花纹等都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栏杆、驳岸、台阶等构筑物亦做成仿竹竿形。获得既与环境相呼应、又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还应借助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通过景名,匾额、楹联等形式着力渲染、弘扬竹文化,营造定出富于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3、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
3.1适地适竹,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应按公园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运用种种观赏竹的形式美要素,充分考虑与山石、水体、建筑和其它植物的和谐统一,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裥环境。同时,竹子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竹子大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要求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12~22℃,1月份平均温度-5~1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65~82%,性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酸性土。亦有部分竹种具有特殊习性,如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等耐荫性相对较强;黄槽竹、早竹、金镶玉竹等可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北京露地过冬;刚竹、淡竹等可生长于微碱性的瘠薄土壤……在气候不太适宜的地区应用竹子,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如能采用喷灌则效果最佳。
3.2师法自然,营造竹子景观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竹林群落是竹子造景的艺术创作源泉,竹子公园应师法自然,种植设计以竹林为主要配置方式,竹林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宜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竹林草坪如能结合微地形和溪涧曲水、自然山石驳岸,则更添城市山林、返朴归真之野趣。竹林中开辟小径亦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作法,古典园林的竹里通幽艺术手法在安静休息区依然适用,参照公园游人容量,竹径的宽度应在0.9-2.0m之间,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在中间开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的铺装如能取古人竹子绘画的笑意,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
3.3寓情于景,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竹子景观
竹子作为配景,与建筑、山石、水体、其它植物等造园要素的配置要相互因借、扬长避短。竹子与园林建筑配置时,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常用的有孝顺竹(ambusamultiplex)、紫竹(Phllostachysnigra)、斑竹(Phllostachysbambusoides)等等。倘若园林建筑的抱角、蹲配等置石相结合,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注意加强建筑的基础种植,一般选用小型丛生竹作矮绿篱,如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菲白竹(Arundinariaargenteostriata)、铺地竹(Arundinariafortunei)、阔叶竹(IndocalamusIatifolius)、矢竹(Pseudosasajaponica)、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等等。
假山石和雕塑一般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亦可用地被衬托雕塑的线条和质感。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宜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阔叶箬竹、大明竹(Arundinariagramineus)等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协调统一,同时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对比大大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适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园林空间,如盆景园等各种“园中园”,此类园林空间一般采用自然式布局,粉墙青瓦,花街铺地,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在服从空间环境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借鉴“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竹石小品”等造景手法,竹子景观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简远、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竹为主,追求清静幽雅的园林创作意境。在服从公园竹子景观总体布局的条件下,竹子亦可与其它植物配置组景。古典园林竹子造景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置模式,如“三益之友”、“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奇松、古梅在竹子公园不可缺少,亦可制作成花台或大盆景形式。南京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富于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现代园林竹子造景更应师法自然,竹子公园除应保留原址的古树名木外,竹林景观应形成人工栽培群落,尤其选择观花或观果类下植被,如毛竹林下可配置杜鹃、油茶、柃木、紫金牛、珍珠莲、新木姜子等等。
4、小结
4.1竹子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强调突出竹文化氛围。
竹子公园的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竹林景观为特色。竹子公园的景区、景点布局要充分挖掘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年,最好选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淡雅的南方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南国竹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4.2竹子地被和竹子绿篱在竹子公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竹子地被常绿阔叶,景观效果优于一般地被和草坪,可设计成大面积图案式景观应用于水边缓坡等视野开阔的园林空间,突出表现竹子的群体美。竹子绿篱以自然式为主,其独特的姿态和质感给人以崭新的感受,亦可按特定主题做成整形式绿篱。
竹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在继承古典园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民族化的园林艺术形式和现代游憩生活内容的统一。就山水创作而言,竹子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北京紫竹院公园筠石苑原为公园花圃,地势平坦,造园者并没有一味地挖湖堆山,简单模仿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自然山水园林形式,而是基于引水入园和造景的需要,将地形作成缓坡和山丘,以竹、石、水面和轻巧的建筑穿插于起伏的地形之中,形成一组优雅的园林。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运用形式美规律处理景区、园林景点和风景透视线的布局结构和相互关系,使景区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上海万竹园规划有“竹与生活展示区”、“竹与名人展示区”、“竹品种展示区”、“竹与文化展示区”和“竹与民族展示区”等五大景区,各个景区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并且相互呼应衬托,从各个侧面体现了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了充分展示园林景点的静观和动观效果,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观赏点,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筠石苑规划有十处景点,即“清凉罨秀”、“友贤山馆”、“江南竹韵”、“斑竹麓”、“竹深荷净”、“松筠间”、“翠池”、“绿筠轩”、“湘水神‘和”筠峡“。游人沿着竹径通幽的导游路线前进,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产生一幅幅有节奏的连续风景画面。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2、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如筠石苑中游憩建筑的占地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同面积专类植物园的6%。园林建筑的位置、进行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都应符合竹子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能够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统一协调。竹子公园不论地处何方,都给人以身处南国竹乡的感觉,为进一步强化这种情趣,一般采取南方风格的建筑形式,或用竹材作为园林建筑的主要材料。南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多为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体量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为突出竹文化主题,建筑装修材料亦应多采用竹制品精心设计,如墙饰、灯具。门心板、落地花罩、漏窗花纹等都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栏杆、驳岸、台阶等构筑物亦做成仿竹竿形。获得既与环境相呼应、又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还应借助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通过景名,匾额、楹联等形式着力渲染、弘扬竹文化,营造定出富于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3、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
3.1适地适竹,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应按公园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运用种种观赏竹的形式美要素,充分考虑与山石、水体、建筑和其它植物的和谐统一,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裥环境。同时,竹子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竹子大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要求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12~22℃,1月份平均温度-5~1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65~82%,性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酸性土。亦有部分竹种具有特殊习性,如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等耐荫性相对较强;黄槽竹、早竹、金镶玉竹等可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北京露地过冬;刚竹、淡竹等可生长于微碱性的瘠薄土壤……在气候不太适宜的地区应用竹子,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如能采用喷灌则效果最佳。
3.2师法自然,营造竹子景观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竹林群落是竹子造景的艺术创作源泉,竹子公园应师法自然,种植设计以竹林为主要配置方式,竹林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宜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竹林草坪如能结合微地形和溪涧曲水、自然山石驳岸,则更添城市山林、返朴归真之野趣。竹林中开辟小径亦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作法,古典园林的竹里通幽艺术手法在安静休息区依然适用,参照公园游人容量,竹径的宽度应在0.9-2.0m之间,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在中间开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的铺装如能取古人竹子绘画的笑意,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
3.3寓情于景,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竹子景观
竹子作为配景,与建筑、山石、水体、其它植物等造园要素的配置要相互因借、扬长避短。竹子与园林建筑配置时,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常用的有孝顺竹(ambusamultiplex)、紫竹(Phllostachysnigra)、斑竹(Phllostachysbambusoides)等等。倘若园林建筑的抱角、蹲配等置石相结合,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注意加强建筑的基础种植,一般选用小型丛生竹作矮绿篱,如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菲白竹(Arundinariaargenteostriata)、铺地竹(Arundinariafortunei)、阔叶竹(IndocalamusIatifolius)、矢竹(Pseudosasajaponica)、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等等。
假山石和雕塑一般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亦可用地被衬托雕塑的线条和质感。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宜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阔叶箬竹、大明竹(Arundinariagramineus)等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协调统一,同时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对比大大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适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园林空间,如盆景园等各种“园中园”,此类园林空间一般采用自然式布局,粉墙青瓦,花街铺地,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在服从空间环境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借鉴“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竹石小品”等造景手法,竹子景观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简远、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竹为主,追求清静幽雅的园林创作意境。在服从公园竹子景观总体布局的条件下,竹子亦可与其它植物配置组景。古典园林竹子造景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置模式,如“三益之友”、“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奇松、古梅在竹子公园不可缺少,亦可制作成花台或大盆景形式。南京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富于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现代园林竹子造景更应师法自然,竹子公园除应保留原址的古树名木外,竹林景观应形成人工栽培群落,尤其选择观花或观果类下植被,如毛竹林下可配置杜鹃、油茶、柃木、紫金牛、珍珠莲、新木姜子等等。
4、小结
4.1竹子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强调突出竹文化氛围。
竹子公园的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竹林景观为特色。竹子公园的景区、景点布局要充分挖掘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年,最好选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淡雅的南方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南国竹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4.2竹子地被和竹子绿篱在竹子公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竹子地被常绿阔叶,景观效果优于一般地被和草坪,可设计成大面积图案式景观应用于水边缓坡等视野开阔的园林空间,突出表现竹子的群体美。竹子绿篱以自然式为主,其独特的姿态和质感给人以崭新的感受,亦可按特定主题做成整形式绿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