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防工程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本文以对国内高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剖析为基础,给出制定河南省中原工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及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最后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知识、能力和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实现中国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部分高校从2001年开始设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由于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的边缘学科,又是一个新兴专业,使得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分歧。如何根据我校相关专业的特点、相关兄弟院校的经验、人才市场新的需求制定出适合我校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国内高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剖析
国内申请网络工程专业的院校在早期以普通本科院校居多,近两三年来才逐步向一些重点院校倾斜,分析一下我国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不难发现目前各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① 侧重于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一类,侧重于通信类课程的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如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而另一类,则把课程的重点置于计算机类课程的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如重庆大学、中山大学等。
② 体现各自的科研特色。由于各重点高校致力于将科研应用于教学中,所以各重点高校又根据自身的科研实力开设部分个性化的课程。
③ 实现部分的定制培养。部分高校利用自身地处沿海、网络相关企业较多的地理优势,将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送到企业,对学生进行定制课程和项目实践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企业工作,对就业提供保障。
各高校在制定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应该说这些高校在进行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是各具特色、非常成功的。
2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 指导思想
我校以前并没有办通信类专业的经验,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不具有优势,但我们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有多
年的经验,因此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侧重在偏计算机类模式上,指导思想如下:
(1)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基础。由于网络工程专业是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演化出来的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仍然应该是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将来学生就业可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上进行发展,同时又兼顾到学生将来的考研需要。
(2) 突出网络的工程特点。从我校学生的定位来说,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工程型”人才,按网络工程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阶段设置课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支撑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及时调整部分课程,通过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的专业学习,学生具有网络的规划、设计、构建、维护和管理等能力。
(3) 强化特色方向。
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特色方向。通过该特色方向的专业学习,学生具有网络软件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主要课程有:TCP/IP原理与应用、网站程序设计、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等。
强化信息安全特色方向。通过该特色方向的专业学习,学生具有网络安全的应用和开发能力。主要课程有:密码学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程序设计等。
2.2 理论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制订理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2.3 实践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力争形成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一系列由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具体体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由入门到发展,突出综合性、专业性、设计性、创造性和研究性的教学思路,使学生真正得到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专业实验和毕业设计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如表2所示。
我院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1)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网络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及管理为主要业务范围,具有网络工程实践、网络项目开发、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素质,能在网络、通信、软件公司以及企事业行业从事网络工程、网络软件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开发、维护和应用工作的工程型人才。
(2) 知识、能力、素质关系明确
培养目标紧扣前述指导思想,参照《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中对相关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描述,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对该专业进行定位,对本专业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提出培养规格,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图1 知识、能力、素质关系图
(3) 实践环节较好体现该专业的工程特点
本培养方案实践环节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体系上分为: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几块,完成我们所要培养的两个方向的人才: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和信息网络安全,同时考虑到了网络工程能力训练的前段、中段和后段问题。在实施中,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从网络维护、施工角度对学生进行工程能力、职业化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同时,为保证学生进一步与社会接轨,采取信息安全CIW培训基地、Cisco网络学院与专业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准职业人”的定位,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锻炼。
4 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培养方案由于兼顾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的知识点,所以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时紧张、课程内容有所重叠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1) 压缩或合并部分课程,同时将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相对重要的课程放入选修课。按照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高等学校要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但我们要完成两个专业的重点课程,难免学时会存在紧张的局面,因此我们将部分课程进行合并并压缩,比如汇编语言和微型计算机技术合并为现代微机技术,电路和模拟技术合并为一门课等。同时,由于必修课学时比较紧张,我们将一些课程放入选修课,通过将计算机学院的各专业的选修课全部打通来完成有精力的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部分重要课程的学习。
(2) 在教学大纲中详细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侧重点。由于网络工程相关专业课设置较多,部分内容难免重叠,我们通过教研活动环节严格制定了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尽量避免重叠,就算有少部分内容有重叠也是各有侧重。
(3) 准备将网络相关课程的实验单列成一门课。为保证网络工程专业各阶段的实验能够在所有课程中开设,解决原实验体系中课程实验划分不清、自身优势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同时为更好地实施分层次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对专业所有网络相关课程的实验进行资源整合,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借鉴Cisco和CIW的思路和经验,利用专有的师资力量进行网络工程专业实验的设计,对今后网络工程实验环节的建设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
【关键词】工程管理 应用型人才 培养 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19-01
一、前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一项重大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并且将卓越工程师的类型主要分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三种,那么,如何培养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呢?
二、我校工程管理应用人才培养特点及目标
1.培养特点
依据“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体现以下特点:①人才培养应加强通用性。工程管理毕业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还应涉及其它工程领域的项目管理。②加强工程实训。企业深度参与到培养过程中。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企业项目为主导,分别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授与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导师,实行联合指导。③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若学生能在企业一线做毕业设计,将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培养目标
“应用型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因此,我校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为:①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能够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②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③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④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三、培养思路
根据本科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和标准,我校应用型工程管理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为四年制本科,“3+1”模式,即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年。校内学习阶段,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学生必须保证在企业实训的时间;同时鼓励在职教师到企业亲历工程实践,了解企业需求。
四、培养方案
1.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是2007年新开的专业,面临加强师资力量的问题,鉴于此,可以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以分批分期指派现有的教师到工程实践中去培训,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意识。
2.培养方案制定
我校应用型工程管理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为四年制本科,“3+1”模式。其具体方案如下:①工程管理本科3年理论课的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入学前两年,按照“原则意见”要求完成公共基础、学科基础课程及有关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即第三年,按照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安排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②最后一年,到企业中去,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具体教学结构比例见下表:
五、综 述
总之,有关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培养模式方面:按照技术科学型和工程专业型等不同模式来培养,强调基础扎实、视野宽广、学科交叉,注重研究能力。在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按照学校要求的最高标准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任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测量实习,探索与企业合作培养。第二,在教学模式方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课程重心前移,强化综合设计训练。引进以问题为导向,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模式为主的先进教学方法,开展研究式、讨论式、团队模式教学,强化以工程实例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实施复合式考核方法改革,考核从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消防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既有理论基础方面内容,又涉及到各种法律规范和工程实践等知识。学习内容十分繁杂,需要的基础知识门类较多,如建筑、力学、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传热学、燃烧学等。因此该专业的教和学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1.1教材建设
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在新教材编写上注意易教易学、深浅适度、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三基三新”(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内容,并在教材中设置一定的典型案例、讨论题、分析和思考题。
1.2多媒体教学
全部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节约时间、增大信息量;促进交互式教学;易于补充和提高。
1.3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实验课教学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系统的构造和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然后由同学们提出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1.4加强实践环节
消防工程实习基地建在徐州、无锡、苏州、杭州、厦门等城市。实习分为三个环节,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环节与教学紧密结合,针对性强,与学生的就业联系较紧,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实践效果。
1.5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择徐州国际饭店,徐州金鹰国际商厦、徐州金地商都等大型公共建筑作为蓝本,进行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消防水灭火系统设计、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加强消防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2.1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承担消防工程本科教学相应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从事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的师资队伍。
2.2培养方式
采用“下现场”、“上学历”、“引进来”、“导师制”等多种途径建设师资队伍,为消防工程专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现有师资和拟引进师资我们拟采用“导师制”、“国内外进修”和“岗位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以尽快适应本专业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专业的整体水平。
2.3聘请兼职教授
根据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特点,中国矿业大学已聘请了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高水平研究人员作兼职教授,定期来校作有关专题报告,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3结论
针对目前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现场实践动手能力较欠缺等问题,结合中国矿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10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必须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
(1)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采取大类招生,学生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院系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入学后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
(2)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将燃烧学、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工程、水灭火工程、建筑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建筑耐火结构作为消防工程专业主干必修课。
[关键词]认识实习:消防工程;探索与实践
消防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学完基础课后进行的一次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消防工程本科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认识实习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感性认识,把书本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做准备。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晰。消防工程专业将认识实习安排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此时学生还没有正式进入专业课学习,缺乏消防工程专业知识,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认识实习的目的性,甚至有的抱着出去旅游放松的心态,实习时走马观花,难以将看到的内容系统地联系起来,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现场讲解效果难以保证。大部分实习单位安排了接待实习的相关人员,给学生讲解现场知识。但是现场人员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实习效果。有的人员可能现场经验很丰富,却不善表达,难以将问题表述清楚,另外他们也不清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常常过高估计学生,讲解侧重点不同,甚至有些人员无法给学生清楚地讲解,这样对于未接触过专业课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过大,尤其是对知识面较窄、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不知所云。
3.实习单位难联系。目前各单位都很重视施工和生产的效益,尤其重视安全问题。很多施工单位考虑到学生太多怕出意外,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在工地实习。另外一些服务性行业的单位,如负责消防系统运行管理的物业公司等,担心学生的参观会影响正常营业,也不大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就导致了实习单位难联系,造成了认识实习很难囊括专业范围,不能使学生很全面的了解专业。
4.认识实习中的纪律和安全问题。认识实习在乘车和参观行动中,不安全的因素随时存在,因此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安全保持警惕。
二、认识实习教学过程探索与实践
1.设计实习内容。消防工程人才应该具备工程知识、工程设计、工程实施、价值判断、社会协调和终身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认识实习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为了使其收到理想的效果,在选择实习内容时,应紧紧围绕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认真制定实习方案。
2.做好实习动员。为保证教学内容的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场实习开始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主要的内容包括:安全、纪律教育以及专业知识的简要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当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教育是实习的首要问题,因为施工现场时危险性比较大的地方,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出现事故,所以进入工地之前要进行安全教育;此外实习过程中还可能要接触一些学生从没有见过的设备和管道,因此必须明确告诉他们哪些可以动手,哪些绝对不允许动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
3.实习过程指导。在建项目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工程都符合实习的要求。因此需要带队教师在实习之前对在建工程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各工地正在做什么、进行到什么程度,与实习要求是否吻合。对于某些实习单位配备的现场讲解员讲解效果不好的情况,需要带队指导教师进行辅助补充讲解,并适当引导现场讲解员介绍更多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学会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4.实习成绩考核。实习成绩考核时良好实习效果的保证,所以在实习动员时即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都要做好实习笔记,在实习结束时与实习报告一起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据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态度、遵守纪律、学习主动性等)、学习专业技术的情况和动手能力,评定实习成绩。一般总成绩可由实习纪律、实习笔记、实习报告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应在每天记载日志来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实习结束后认真批改学生的笔记和总结,公平、公正的给出考核成绩。
三、实践效果
1.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习信心,明确了努力方向。
2.为学生要进行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习中基础知识的准备和实践知识的获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项目部了解工程概况、图纸会审,审定最佳施工方案,依据土建大计划确定我方工期、进度计划及用工计划;制定材料计划,依据工程进度及施工图纸,合理提供现场实际用量计划,抄送采购部;项目主管接触建设及监理单位办理一切开工手续(递交资质、组织设计、开工报告等);组织施工人员进场,进行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
消防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与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它不仅涉及物理学、化学、数学、机械、电子、建筑、信息、心理、生理等多种自然科学学科,还涉及法学、经济学、哲学、管理学、教育学、灾害学等等众多社会人文科学学科。
消防工程专业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增强理论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来源:文章屋网 )
2.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是精品课程教学梯队创新的生力军,其可塑性和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强,更多地担负着学校未来改革和发展的重担。因此,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成为精品课程教学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青年教师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力量,他们的培养对提高精品课程教学队伍素质、优化教学队伍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以青年教师培养为中心,大力提高师资水平,调整师资结构,建设学术梯队,避免精品课程教学队伍结构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目前,学校在每年的人才引进别注重学历,但对于教师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要求较少,由此形成高学历和“双师型”两者尚未互相融合。在精品课程教学队伍建设中,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科学规划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教育青年教师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明确消防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光荣职责。就每个青年教师个体的培养来说,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并确定在目标指导下的科学培养规划和具体的培养方案。如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每一段时间都要明确学校培养要求,建立个人目标,形成比较详细的整体培养计划。通过“目标管理”谋求育人的成效。
第二,多途径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另一方面针对建筑防火课程实践性强的教学要求,采用“送”、“下”、“带”、“引”、“考”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送”,实行“学缘优化计划”,选拔部分“理论型”青年教师,送到武警学院或地方重点大学消防工程类专业深造和攻读学位;“下”,对于没有相关基层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鼓励他们到基层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带”,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可将青年教师直接让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带教,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引”,从消防建筑审核、灭火指挥岗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
3.建设“多能型”教师队伍
第一,明确精品课程“多能型”的教学队伍内涵。精品课程“多能型”的教学队伍应该是具有较高综合职业能力,尤其必须具有多方面的复合能力。一是教师应具有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教学要求的能力。二是具有适应精品课程持续开发要求的能力。三是教学团队应具有教育科研、实训教学、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多变的工作环境中独立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第二,“多能型”教学队伍的培养途径。“多能型”不是对“双师型”的否定,而是一种提高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的教学能力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为:要求教师具有教学创新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信息驾驭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多年的持续努力之下,消防学校建筑防火课程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虽然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距离精品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来看,实践教师和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教师仍然比较缺乏,多数教师接触实践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从教师个体来看,教师来源仍然比较单一,大部分来自院校。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基层消防工程相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这样才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更新知识层次,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建筑防火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建立一支“多能型”教师队伍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和渠道:(1)支持教师到基层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工程技术能力;(2)通过产学研结合机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与专业技能;(3)促进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4)加强资源共享,建立“基层师资库”。
4.营造一流教学队伍的成长环境
第一,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体系。应从明确精品课程一流教学队伍建设的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包括:教师培养的实施方案、职称评定与科研资助、攻读学位、科学的考核标准等方面,并且都应作详细的规定,进而从政策导向和内部机制上增强学校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第二,建立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包括工程实践在内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般通过培训来实现。应采取在职培训制度、采用激励机制、通过优先晋级等措施来鼓励教师进修。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在参与组织和决策、发挥自主性权力的过程中,应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管理,通过加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使其对组织更忠诚,对工作更满意。
第三,培育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对个人事业的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改善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合作、相互激励、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一流的教学团队,其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备促进团队发展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较大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营造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更为重要。可以通过建立青年学术组织、开展学术争鸣等途径来活跃学术气氛,给予青年教师专项学术科技基金资助,还可以给予青年教师多方面的人文关怀,保证青年教师良好的内部成长环境。
关键词:安全工程;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培养体系
一、引言
自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以来,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带有一定的行业特性,涉及如能源、化工、建筑、机械等诸多行业[1,2]。国内外高校安全工程本科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个是强调行业特点而忽略了安全科学的共性,另一个是过分强调安全科学的共性而忽略了各自行业的特殊性[3]。安全科学与工程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对安全工程的定位和发展以及高校安全专业办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拓宽了思路。青岛理工大学为编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深入全国10余所代表性高校、工矿企业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和探讨,为构建凸显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分析
(一)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建筑、环境市政、能源机械等学科特色鲜明,依托优势学科群,学校大力发展安全相关类学科,其中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安全工程专业依托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城市灾变预防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能源与环境装备重点实验室等良好的实验和工作条件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工业生产安全等特色培养方向。
(二)安全工程专业目标及定位
胶东半岛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还有以油气安全为主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煤矿安全为主的山东科技大学、以化工安全为主的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及自身优势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为主的特色培养方向,与上述高校形成错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立足为土木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加工及制造业等行业输送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安全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咨询、安全监管、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1.社会需求及政策要求。(1)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总体形势依然严峻。(2)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除矿山、建筑、危险物品等高危险行业外,一般工业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3)国家《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为安全生产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就业情况分析。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历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几乎全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每年约1/3以上的毕业生考取国家“211工程”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单位多以中建、中铁建、中交、华润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涉及土木建筑、石油化工、机械、船舶、安全生产服务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由于历届毕业生在单位的优良表现,就业单位(如中建八局等公司)优先招聘本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3.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工作人员,这给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此外,国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愈发乐观,就业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1.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知识划分层次,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专业课模块是建立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的,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安全工程专业概论、火灾爆炸预防控制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机电安全工程、安全评价、工业通风与除尘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建筑安全、工业安全、公共安全三个方向,其中以建筑安全方向为主。2.第二课堂。本专业设有外聘专家委员会,包括政府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企业安全管理者等,专业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做讲座,从不同角度讲述实践中的安全管理知识或经验,丰富学生课堂外的专业知识。本专业有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进行实习。自大学一年级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成立科研小组,协助导师完成科研工作,锻炼学生科研能力。
(二)土木施工安全特色的体现
土木施工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及商业地产、地下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码头等。相关的作业种类包括建筑施工、机械加工、电气作业、爆破等。在学科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设置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概论、工程测量、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及安全、机电安全工程、建筑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构建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基础理论、土木工程(含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工程等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体系。
(三)大安全多学科能力的补充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跨学科课程、跨门类课程、专业选修课选择相应的课程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
四、土木工程施工安全实践能力培养
(一)开展实践教学情况
安全工程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定期召开由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参与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和产学研座谈会,并成立了外聘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已与中建八局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实践和产学研平台。学生可以在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进入这些企业,既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也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平台。
(二)创新创业教育
每年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召开会议,联系企业到校园内举行招聘会。创业方面,为学生讲解最新的政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鼓励学生申报专利。另外,青岛理工大学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三)科技竞赛
本学科教风和学风严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挑战杯、科技创新、创业设计等各类大赛。
五、结论及展望
强化建筑安全特色,同时根据需要在建筑安全方向注重建筑施工与建筑消防并进,一旦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建筑施工安全方向的就业机会势必会减少,而另一方面消防人才开始紧缺,我专业近两届也有毕业生开始进入消防部门工作。同时加强发展建筑施工涉及的工业生产安全方向,如建筑施工涉及的机电安全、特种作业安全等。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列出了多门消防安全和工业生产安全的选修课,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翟小伟,邓军.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90-94.
[2]张劲军,何利民,宫敬等.油气储运理论与技术进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37(5):151-162.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中的消防设施检测技术也是不断的提高,其主要的内容是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设备检测,判定其是否达到预期的消防功能,验证消防设施是否合格。
1、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概述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主体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建筑来说,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消防设施进行施工,在正式竣工之前,应当组织专业队伍对建筑物的消防设施是否达标进行检测。建筑消防设施本质上属于建筑防灾体系的一部分,这一点和建筑物的电气设施有所不同,它不可能通过日常使用来发现其存在的缺陷,而电气等其他设施如果在设计和安装中存在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而建筑消防设施如果设计安装不达标,一旦建筑发生火灾,不仅影响人们扑救、疏散等工作,严重时将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消防检测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及早的发现火灾隐患。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交由专业的中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对于准备投入和已经投入使用的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作出公正、科学、准确的技术检测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力求发现隐藏的隐患,并协助施工单位对隐患进行消除,保障当火灾来临时建筑消防设施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灭火作用,防火抗灾,为我们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保障。
同时建筑消防的检测对于减轻我们消防部门的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们现代化的进程日益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和企业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公司企业,或是娱乐场所的数量和规模都在增长,其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对于我们的消防部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繁重的任务。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消防部门的安全工作越来越重,但我们的消防队伍并没有与之同步扩大化,工作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当然,一切问题和困难我们都会想办法克服。成立消防设施检测中介中介机构对于消防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宏观决策上。执法和指导等决策类工作成为了消防部门的主要职责,消防部门加大了身为管理者的角色份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消防部门的负担,对于社会整体消防安全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3、检测阶段存在的问题
3.1、有一部分的施工单位对消防工程没有重视,仅仅把它看成是一般的供水或电气的工程,私自对其进行安装,根据经验进行安装,不遵照图纸施工,就会产生技术性的错误。此外,在市场严峻的竞争压力下,低价投标导致工程的造价下降,施工单位在消防设施方面的投入不够,从而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就会发生市场调节失效的情况。
3.2、还有的施工单位仅仅是向有权力的单位交纳管理费,就可以成为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开市承接一些消防工程,由于都是临时组建的的施工人员,没有真正懂得建筑消防技术的人才,造成最后消防设施出现一些问题。甚至这些所谓的施工人员都不清楚管道怎样连接,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施工时,管道连接的方式不正确,安装过程中材料使用不对等。
3.3、消防材料的质量不过关。近几年,国内有很多厂家生产消防产品,厂家为了短期的利益,不顾企业永久的保存,在保持低价又能有高利润,在制造产品时经常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造成产品的功能不全和质量低劣等现象。如:防火卷帘门的厚度和耐火极限不够要求;报警器误报、漏报等。部分施工单位的验收检测报告的不合格更甚的是没有经过检测,因为现在这一方面的监督还不十分完善,就会产生这些漏洞,所以必须加强这一方面的监督。同时,因为行业的竞争太激烈,最后秩序混乱,容易刚安装的消防设备出现故障。
4、改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工作的对策
4.1、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有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消防没施检测技能培训机构,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知识讲座,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为民服务意识
4.2、加强检测机构的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该与消防部门积极配合,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管理。首先成立检测机构协会.组织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协调合理的检测收费标准。其次应该做好跟踪管理,不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查看是否有虚假的报告活动等。
4.3、提高建筑消防设施的施工质量
建筑消防设施的施工质量对于消防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水平至关重要。要保障消防设施施工质量,首先要强化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杜绝随意性操作,使用合格原材料。其次要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最后要避免层层转包行为,严格禁止委托没有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4.4、制度健全、管理跟上
1)从内部建立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每一个责任人,遵从“谁主管、谁负责”这个原则去管理自动消防设施并对其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这个原则对消防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很适用。在建筑消防方面一定要明确和落实到责任人。
2)每一阶段都要落实到负责人。采取一级一级,一层一层的管理,落实好每一步建筑消防设施,各司其职。
3)要经常性的对各个负责点进行检查,最好进行每日检查。确定一个检查方案,建立检查制度,认真的落实每一天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另外,加强培训值班人员。值班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还要熟悉设施操作,而且具备处置一般隐患的能力。
4)对维护保养进行加强。使所有消防系统能一直保持良好。有些公司的消防设施,在有关消防部门进行验收后,因为不会有固定人员进行值班,不能经常性对其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任其自由发展,造成设施的故障损坏。所以,要在每一使用单位建立完整的检查及监督的值班小队。
5)对建筑消防的监督进行加强。建筑安装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通常是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等一些重要的建筑物,消防部门必须要保证其消防系统能够正常进行。
6)加强对城市远程监控的建设。这个系统是以现代的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技术作为基础进行发展的,安装报警器,这对消防监管及救援部门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消防管理监督部门一定要落实好,根据警报器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准确无误迅速的扑救火灾。
4.5、积极引入保险机制消防保险机制
务必要成立起来,并了解和知晓消防设施检测单位、保险公司和消防监督机构的关系。关于投保的建筑物,保险公司第一要做的是委托具备条件的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出具检测报告。在检测中合格的建筑物,要具备完整的续保手续,公安消防机构完全可以免检或者降低检查次数。保险机制的顺利加入可以大大提高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效率,对目前状况带来很大改观,保证了消防设施的安全性。
结束语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需要我们的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明确各部门之间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从各个方面进行,从而进一步的推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琼.浅析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1:119.
[2]彭翔,何兴升.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7:251-252.
1.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目前各院校安全工程的课程设置难以统一,大部分高校中所设置的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反映安全科学的学科本质。各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基本上按照工科专业的模式安排,包括机械、物理、化学、数学和力学等学科课程,而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则比较混乱,由于受行业的限制,专业课程的安排对行业过于侧重,学科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性不强。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如安全管理与安全系统工程、防火防爆与消防工程学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中,各门专业课程基本上反映的是某一具体的安全生产知识,专业课程之间联系性不强,学生对整个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无基本规律可循,总觉得所学知识支离破碎。
2.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性不强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技术人才的需求导致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很快,快速发展的教育导致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毕业生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分析利用不足,导致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利用。各校只着眼于安全工程专业目前好就业的特点,盲目办学、攀比办学,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学生数量的增加,但教学的各种硬件、软件设施并没有增加,导致老师疲于应对教学。要培养出适应现展的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整合现有教师、教学资源,根据专业课程特色,对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做到统筹安排。
3.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为实践能力不足。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教学环节设置方面,缺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独立性不强,多被作为课堂教学的附属物;在教学方法上,多为教师演示、学生模拟操作,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方面,学科建设经费少,实验设备更新较慢,一个教师负责全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情况时常出现,实验设备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学生方面,独立工作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意识等。因此,开展实践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二、运用协同创新机制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
依托国内外优势的教学理念,借助先进的教学资源,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学习等多元化方式促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合作办学。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寻找合适的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合作办学机制。二是学生互换。通过学生互换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专业人士的视野。三是师资进修。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办学优秀的机构考察深造,或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座谈和指导,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综合能力。四是教师引进。高度重视在学术领域具有引导性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不断加强与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五是校企共建。调查分析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共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开展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的协同创新
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一是更新课程知识,将学术前沿成果引入教学,使课程设置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紧密关联。二是注重能力培养,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开设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管理、科学和健康身心等素养。
3.聚合资源,构建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聚合资源,有机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创新力量,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形成。一是促进大学内部的学科交叉。组建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融合安全、机械、化工、采矿、环境等学科资源,实现多学科融合和协作。二是与企业建立双向型合作,建立定向型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征求企业的意见。学校为企业提高技术服务、推荐优秀毕业生,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师资和奖学金等支持。三是教学资源共享。共享教师、教学资源,推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机制。
4.调整培养目标,加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社会发展需要实践创新型安全工程人才,因此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一是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教师科研融入实验教学。建立校内实验教学系统,采用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务系统中选择后可随时到实验室进行课外实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校内实践创新体系。建立校内实践创新基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三是课外科研。通过导师选题、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形式鼓励本科生课外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及早接触学科前沿知识,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四是工程实践。学校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