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

第1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困惑 策略 合作探究 与时俱进

步入教师行业不到三个年头的我,在接受了多年的传统教育之后,却要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别人。起初的我是茫然的,然而当认真研读了新课改理念时,从茫然变成了认可并按部就班的实施。21世纪,是充满活力、充满发展、充满机遇的世纪,能推动这个新世纪前进的人,必定是知识、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深化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的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教学就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改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还有学生通过学而得到的收获。目前,当全国的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新课改理念。然而,通过我近两年的新课改实施体验,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伴随新课改的一度推进,却产生了诸多困惑,致使我这位小学语文教师,时时有种凌驾于新课标课堂而无法适从的感觉。这些困惑,一天得不到解决,新课改理念也就一天得不到突破,语文教学的意义更将随之付诸东流了。因此要想合理推进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策略,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困惑以及采取的策略,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正。

1.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不够用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通过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可是,在一个班级中,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动起来,一节课的时间就到了,学生发言时间少,老师的个别指导难以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抓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2.怎样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这句话点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性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愿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分享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只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符合当今时代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打破学习的封闭性、倡导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然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而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课堂上只有少数同学能参与,其余学生仍是被动,似乎"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于是,就成了我们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而我认为这种合作不能落实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更是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要想在课堂中做到这些就应该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得对象,有目的的划分小组,能够让小组成员明确分工,难易结合,这样按一定层次

3.语文教师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小学语文课该侧重教什么

第2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却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实际教学中,走了样。首先是教师现状令人堪忧。农村地区,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一辈子穿惯了旧鞋,走惯了老路,现在却要他们换新鞋,走新路,确实勉为其难。虽然新课改的诸多新型理念生发于教育名家和教育名师的笔端,也能常见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检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甚至去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在困惑之中。现在谈谈我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1新课程评价标准的困惑

农村小学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他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内存价值、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外在价值、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把教育的两种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选拔功能被强化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由此走上“应试”的轨道。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明显感觉,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一时还难以让学生、家长接受。他们都已习惯了关注学习结果,习惯了“以分论英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洗脚进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在学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条件下,学校也不敢轻视家庭、社会的反响效应,导致一所学校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学校既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真可谓难啦!

2从语文学习的评价目的上看

新课程强调语文考查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评价上,仍强调甄别、检验、选拔的功能,轻视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个性;重视的是标准化的、规范化的检测训练,轻视的是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重视的是语文技能技巧的机械训练,轻视的是学生探究、发展的能力以及人文情怀的有效养成。

3从对教师考核评价上看

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

4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现实的困惑

第3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范文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人才的评价方式的改变要求我国现代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精神,让学生可以充分实现学习的自主性,从过去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也在积极寻求合理的改革方式,提升当下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本文结合当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探讨和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提升当下小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以及自我探究精神和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阅读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阅读兴趣以及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为其未来的语言学习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想象能力,通过书籍的阅读拓宽自身的知识层面,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具体的教学方式开展环节如下:

1.1自读存疑

自读存疑是单篇文本研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书籍的阅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必然会对于书中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疑惑。带着疑问的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更用心的去了解书籍的内容,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学着去解疑,去在书籍中寻找自己的困惑。它对学生的后续阅读、个性解读意义重大。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学着去思考,去寻求答案,借助于合理的引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避免了过去单纯的直接告知答案的教学,从而更好地突出和提升了学生自己解疑答惑之后的成就感,为以后的阅读积极性奠定基础。

1.2合作探疑

在上一个环节自读存疑的基础上,学生已初步感知课文,同时在借助于自身力量进行了困惑以及疑问解答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答案,同时也有一定的困惑。由此,教师可以尝试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彼此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寻求答案,以朋辈的方式积极开展思维,在不断地思维以及想法的碰撞下,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与方法。

二、作文教学中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那么作文就是一种具象的思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它与阅读教学一样,一直备受语文教师的特别关注。但是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将更多的单一性的思维灌输给学生,没有充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制约了作文思路的创作。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当下的作文教学之中,实现学生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培养,真正让他们学有所思的基础上,更好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提升,给予其作古的创作空间。

2.1写作前――师生交流、指导

写作前师生的交流与指导是作文教学的开始。以往的作前指导主要是语文教师布置作文题,并对题目及其要求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行写作。其更多的是一种教师自身的独角戏,限制了学生党思维的拓展。因而,新的教学方式其以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主,积极给予学生自己的发挥空间,而教师则是以一个旁观则会的身份,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一定的写作思路,串联起学生的想法,搭建整体的大纲,从而保证其后续写作的连贯性。

2.2写作中――加点料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写作中由于对于自己写作动机以及思路构建不清晰,从而造成写作中的困惑。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给学生作文“加点料”,即引导他们撰写“作文后记”,帮助他们回顾、反思写作过程。在后记中,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表达自己最初的想法,写清楚自己最初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同时也写明自己写作中所所存在的疑惑。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作文后记,了解他们真实的思维和想法,并由此针对性的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困惑的解答,为评阅、批改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2.3写作后――师生合作批改、讲评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仅仅是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单纯的批改之后就结束了。这不仅仅没有办法充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更会形成教师自身的一种主观的判断,不利于学生后期的思维的拓展。因此,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点评机会交由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让每一个人都可以阐述相应的教学观点。相对于教师的点评而言,学生之间的互评更加中肯,同时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通过以学生为主体,让师生共同合作批改、讲评作文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第4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范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困惑 对策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

习作,习作,顾名思义,就是练习写作。小学生写作文,就是用笔说自己想说的话,本不应是件难事。可直面现实,教育家于北辰老先生的这段话:“小学语文教师竭尽所能传授字、词、句,(段、篇),小学生勤奋学习字、词、句,(段、篇),家长们点灯熬油辅导字、词、句,(段、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不但没有使小学生顺利通过‘作文关’而且把对作文的恐惧和无奈交给了中学,继而又转交给了大学……”并非危言耸听!这是为什么?笔者以为,小学作文教学最根本的症结在于:

1.未闻习作,先畏习作。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不强,所以各科教学都采用活泼灵活,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可是一进入二三年级,开始作文了,教师家长便开始自觉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心里暗示:“要开始写作文了,作文很重要,写不好语文成绩就上不去,甚至会下降……”孩子在没有接触作文前就产生了畏难心理,语文基础好的孩子瞻前顾后,不敢轻易动笔,基础差一些的孩子更是不敢动笔,可想而知,学生带着这样一种恐惧心理,怎么能敞开心扉,在作文中表达思想,释放自我。

2.对“生活习作”作文的概念认识模糊,导致作文教学方向不明。

“生活习作”不是参赛或投稿的“作品”,只是一项练习用笔把话写明白的作业。但它又是一项特殊的语文作业。因为唯有这份作业,如同儿童心灵的一扇窗口,能让人窥视其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爱好、情感,能反映其语文学习的应用能力、智力发展与人文素养的状况。

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练习看图写话,三年级开始作文,到小学毕业,作文要求一般为400字左右,可是在这几年中能够真正学会作文,顺利作文的学生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家长看重每一次习作训练,总结了许多应试题目,翻来覆去的让学生作文,不是《难忘的一件事》就是《难忘的一个人》,学生从开始写作文就写这些,每学期要写好几次,教师讲评也就是那几篇范文,学生倦了,厌了,失去兴趣了。孩子们丧失了留意生活,随手作文的习惯,小小的头脑里只有应试作文。

3. 读写结合落不到实处,小学生有话说不清,难以体验到成功。

众所周知,读书是吸收,写作是输出。读写结合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当前的阅读教学,若从公开课上看,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听各级公开的阅读课,师生交流自如,时时擦出思想的火花,确实让人感到是一种享受。可翻一翻学生的作文本,看一看习作内容:错别字虽不连篇,但篇篇不少;文不通句不顺,表述不清的思想内容,篇篇都有;标点符号的使用和书写更是不敢细看;至于内容的真实程度,有多少真情实感更不得而知。所以大多教师对批改作文视为负担而少有愉悦之感,皆期盼着能早日走出这尴尬的困境。

目前,小学中高年级的识字教学、词语教学均放手让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去学的做法,有其培养自学能力的积极作用。但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忽视对字词的语感教学,尤其是对字词的品评和感悟指导,长此下去,学生得不到咬文嚼字地训练,得不到文字美的熏陶,在习作中运用恰当的字词来表达自己感受的意识就会淡薄,正确写字,准确选词就会感到困难。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在面对困惑的同时,教师们也一直在积极的总结解决困难的对策,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三年左右,我对此有以下几点粗浅的心得。

1.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培养主体意识。

心理学认为,要使儿童学得好,关键在于要使儿童自己愿意学,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使儿童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写作启蒙阶段,应该特别注意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开始,使小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写作的潜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鼓励他们写作,爱护他们想说和想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夸讲,是他们不断增强自信,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写,对写作充满兴趣与自信。这也是教师写作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2.结合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命题。

命题就是确定题目,命题作文即按确定的题目作文。它是作文训练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第二,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三、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这个广阔的天地中,作文教学如同一块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有许多内在的各种联系等待我们去认识,有许多未知的奥秘、疑惑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破解!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的语文教师,都应在这个急需开发的处女地上一展身手,释放才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彻底摆脱作文难、作文差的阴影,探索出一条高效、低耗的教学新思路,新途径,让小学生作文这朵“心灵之花”,在我们小学生的笔下也能散发醉人的清香……

参考文献

[1]刘永康,《写作的本质》,语文教育学P150~152

[2]刘永康,《写作的基本规律》,语文教育学P152~154

第5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范文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即教师从单纯的语言传递者变为生动的语言运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具体而言包括三点:一是教师要树立“‘学生’充分活动”的理念;二是教师要具备析读课文、研读课文、赏读课文和巧读课文的方法与能力;三是教师要具备有理、有趣和有效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的技巧。简言之,就是要将教师“教”的活动变为“学生”“学”的活动。实践证明,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宝贵课程资源的关键。

二、教师教学的实践

1.在倾听中发现信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观点的创意和批评的价值。例如,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我让“学生”充分发言,既可评说“学生”的作文,也可评说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我在倾听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适时与“学生”交流,并请“学生”针对我的看法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独到的见解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积极的思维令课堂另辟蹊径。

2.在比较中选择信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教师需要通过比较、判断和鉴别等方式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

在“学生”写作文之前,我就“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

一句话,“学生”的选择可以成为开展写作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选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作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这一宝贵的语文课程资源。

3.在互动中发展信息

“学生”的情感世界、文化积累和生活经历就是很好的课程信息。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学习和利用这些课程信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当教师的引导得当、“学生”的探究兴致较高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更为和谐,由此引发的思维碰撞、观点交锋和情感共融会推动语文教学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三、教师教学的设计

1.根据“学生”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案应为“学生”而编写。具体而言包括五点:一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二是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三是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四是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五是给创造性学习留有空间。要使教案达到上述目标,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准备及材料搜集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情进行综合分析、恰当选择与合理运用,使“学生”这一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这样,语文学习自然地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渗透到“学生”切身体验的现实生活中。于是,“学生”就会全心投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设计的学习情境,从而较为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令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源。

3.因材施教设计教案

第6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高效课堂

现阶段,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具体研究中,依然面临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实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面对的问题。

一、崇尚“解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1.崇尚学科“解读”的清晰认知

崇尚学科解读是指对小学语文学科要有清晰的认知,语文学科的“语”字,诠释着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功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夯实学生文化和精神发展的基石;小学语文学科的“小”字,诠释着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着力点集中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语文学科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要明确小学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与学科独有的特征,遵循学科标准的基本要求与学科定位,深入探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清醒地认知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任务,以崇尚学科解读的清晰认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2.崇尚学生“解读”的清楚认知

奥苏伯尔曾经指出:“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莫过于深入的了解学生现在都学到了什么,并据此去开展自己的教学。”崇尚学生的解读必须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智力发展状况有准确的把握与清楚的认知,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优劣了然于胸,这是解读学生的重要方面。因此,崇尚学生解读的清楚认知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必由之路。

3.崇尚本我“解读”的清醒认识

崇尚本我的解读,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自我学科的清醒认识,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语文基础知识的积淀厚薄,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语文学科能力的高低,以对本我的清醒认知为基础,不断增加语文学科知识的储备,不断提高自身语文学科素养,促进语文学科能力的有效提高。崇尚本我的解读还要深深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与才艺优势,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选择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崇尚“预设”,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预则立,不预则废,看似平常的道理却蕴含深刻的内涵,崇尚预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必由之路。预设既是计划,就要在教学的开展中,对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的内容优化、教学的流程设计、学生的活动安排等教学问题,都要制订出较为翔实的计划,开展与教学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预设安排。教师要在预设过程中追问四个问题:其一,追问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怎样的,以此解决因何而教的问题;其二,追问学生应该学什么,以此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其三,追问我该怎么教,以此解决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问题;其四,追问教的效果怎样,以此解决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在以上预设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思考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实践问题:其一,教学目标的简明扼要,教学目标的简约是教学高效实施的关键,目标的简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其二,教学内容要简单明了,教学内容求多求繁,教学中就必然会囫囵吞枣、顾此失彼,教学实效不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力求简单明了,以此促进教学的高实施;其三,教学环节的凝练,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环节不用过多,要力求凝练,以凝练实效的教学环节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其四,教学方法的简便易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越难越好,要力求简便易行,只有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容易应用,易于应用的教学方法必然是高效的。

三、崇尚“真实”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真实的教、真实的学,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反映的是一种符合教的规律,遵循学的规律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的实施是高效课堂实施的真实展现。崇尚真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的情感要真实,教学情感的真实,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真情实感是学生真情投入的前提和催化剂,是教学高效实施的动力之源;其二,教学的角色要真实,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教学定位准确,教师的主导定位要真实,学生主体定位要真实,在教学中落实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做到充分落实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到教学不超位,教学少越位,角色不错位,教学不缺位,以教学角色的落实有效到位,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崇尚实效性的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必由之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效性教学的实现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面临的问题,探寻实效性教学的有效路径非常有必要。

第7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儿童文学 内涵 作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儿童文学作为优秀文化,被引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能丰富小学语文的课程资源,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符合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应用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儿童文学的内涵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年龄特征、阅读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儿童为阅读对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学应充满儿童趣味和儿童情感。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不能够集中思想,尤其是对于枯燥乏味的文字。因此,儿童文学应插入较多具有趣味性的图画,要在符合文学特点的同时赋予其足够的童趣;第二,儿童文学应切合儿童的特点。儿童年龄尚幼,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儿童文学应使儿童看得懂和喜欢看,除语言应浅显易懂外,内容也不应该过多;第三,儿童文学应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任务,儿童的身心发展应符合其年龄特征,阅读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能够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因此要求儿童文学应为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第四,儿童文学应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事物都具备自身的规律,并且规律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是不能被改变的,只能被利用。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必须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一)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丰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一。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便是儿童作品。教师通过对优秀儿童作品的讲授,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对优秀儿童作品的学习,记住许多难以记住的字、词、句、古诗等。儿童文学富有童趣,且语言大多规范简洁,因此易被小学生记住。此外,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本中儿童文学的学习,还能认识和分析不同的文学体裁,学习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进行讲授,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动脑动笔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其享受文学带来的精神韵味。因此,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二。如今,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形成了各种心理问题。这一现象已经被社会和教育界广泛认识到,引起家长、教师、学校甚至全社会的深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必须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阶段的儿童获取认知和满足其好奇心最主要的途径是语文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发现新奇的事物,并解决心中的困惑,还可以通过对课本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其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儿童文学作品是为满足儿童阅读而创作的,创作者在创作时是基于儿童的角度进行的,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为目的。总的来说,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在为儿童带去欢愉和引导儿童积极向上的同时,培养儿童健全的品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陶冶儿童的文学素养

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之三。儿童文学不仅丰富学生课堂内的阅读,还丰富学生课外的阅读,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儿童文学是反映生活的文学,是一种具体的、概括的和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是创作者以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为基础,通过生命和情感的加温,将创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儿童文学进行赏析时,应尽量鼓励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判断创作者所描述的现象和表达的情感,并对自身的观点进行阐述。如《小王子》这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自我见解的阐述,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见解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该作品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透视成人的空虚、愚妄和盲目,是作者以浅显的语言写出人类随风流浪的命运和孤独寂寞,是作者以自身温馨、真挚的情感表达出对真善美和讴歌和向往。儿童通过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学会欣赏、判断和品味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是重大的。儿童文学不仅对儿童的影响巨大,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也重大,使教师从中获取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多阅读儿童文学,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等,使其在处理班级事务时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学习,学生充分感知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给学生快乐的童年,保护学生的童心和想象力,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力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如今,基础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珊,鲁俊.简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探寻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密切联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5:188.

第8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效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102-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对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锻炼综合素养意义重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有效、高效的教学,也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供动力保障。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中,都面临一个尴尬现象:我们的语文课越来越不受学生喜欢,甚至连语文老师也让学生讨厌。好多小学生都把精力和兴趣转移到其他科目或事物上,没有一点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费尽心思的教,学生“费尽心思”的玩,教学效率一直提不上来。经调查发现,出现这样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想意识还未成熟,很多的有意识和无意识行为都是受到兴趣的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地根据小学的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其中创设情境是最为常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优美的词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漓江优美的风景,并相机提出问题:漓江的水如此秀丽,如果你荡漾在漓江你将怎样表达它的美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找出文中描写山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并加以阅读体会。有了这样的情境,学生们就来劲了,并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异常的活跃。

二、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得到了有效的转变,不在是传统“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的探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给学生最有效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如实的把握实施好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

1、自主探究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的发挥好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问题的发现、问题的研究、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等各方面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自学预习提纲,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或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析探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时表扬参与探究活动中的学生。这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会更有效。

2、合作交流式

所谓的教学,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师生、生生不断交流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交流更为重要。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有效的拉近了学生、师生之间的距离,和谐了师生之间关系,学生不在害怕、畏惧老师;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有效的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教学中,也应引起教师格外的重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交流,进行有效的交流,或是组建一些交流小组,让他们和教师一起研究,交流分享,在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合作意识等进行有效的培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共同提高。值得教师注意的是,虽然合作交流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是,也要讲究个“度”,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另外,学生交流的过程,不是教师放手不管的过程,教师应积极的全程参与,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点拨和帮助,促使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更有效。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语文知识是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结晶,语文知识即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和传承,具有较强的现实生活意义。教学中,为了加强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应积极的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经常引进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等;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无处不在的魅力,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同时也是他们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

总结:教有千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许多许多。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如实的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想法设法优化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会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困惑范文

一、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要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得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语文无论怎么定位,始终是母语教学,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那么,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怎么说也不会把语文教好。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一个教师总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学生“踢球”玩,也有失教师的职责。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功能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失。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的文化也一起扔掉了,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勤于历练,打造精美流畅的课堂语言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许多语文教师说话很随意,想到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着口头语,一听到这样的教师上课,就让人感到不舒服。还有的教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无味,在范读课文的时候,不读倒好,一读还不如一个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上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语文教师,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如果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影响下,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况且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他们有极大的模仿倾向。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是非常的重要,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三、积极研修,锻造成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

对于学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呢,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了,教师也无需具备那么多知识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完全是教师在自我推卸责任,是对新课程的曲解。的确,在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况且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可以储存在电脑里了,但是电脑永远也不能替代人脑,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不讲究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不等于不教知识了。所以说,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变得陈旧了。一个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要通过教研活动更多地知晓语文教学理论,让自己成为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才能营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要能够走出去进行研修,教育专家的讲座会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享受一顿高规格的“文化盛宴”。专家们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会给我们深深的感触,使我们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困惑给出答案。课下多与同行沟通, 每一次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热议,每次都会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的各抒己见,大家提出的许多新的观点和问题,会使我们有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研讨交流会充实语文教师,使语文教师从中吸取经验,让语文教师获得进步。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